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解析)——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之文化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解析)——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之文化史](https://img.taocdn.com/s3/m/faa6215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0.png)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之文化史1.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
《后汉书》则记载东汉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材料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2.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
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
”“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
据此可知( ) A.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D.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3.下面是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表。
这说明( )C.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D.科技发展与农耕联系紧密4.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5.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
这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 )A.具有儒学化特征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C.为封建统治服务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6.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下表是汉代不同时期的部分汉赋介绍。
表中信息反映了( )C.汉赋受到佛道思想影响D.时代风貌影响了汉赋创作7.唐代边塞诗多表达士人立功边塞,慷慨杀敌等豪情壮志。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ppt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四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4310481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8.png)
时期
发展历程
魏晋至隋 吸收与 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
唐时期
改造 性,进一步为官方所接受 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
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
转型与
宋明时期
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陆王心
导向 度看法家派别思想主张
价值引领2 社会责任感——从儒学面临的挑战看宋代理学的兴起
(2022·广东卷,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
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
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
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读JD
知识 为基
唐中后期的文化风格;安史之乱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主要内容是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歌唱和,“江南”是重要 能力
主题。这主要是因为唐中后期,南方相对北方,社会秩序更加 为重
安定。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养 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社会风尚与社会局势之间的关系;从唯物
知识 为基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的思想主张
据材料关键信息“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义教训则
能力 不祥”可以看出,田齐法家的思想倾向,结合所学法家派别特点,
为重 可以得出其“尚法存礼”。考查获取、解读和调动信息的能力及
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素养 从史料实证角度看田齐法家“尚法存礼”的特点;从历史理解角
4.基于唯物史观与历史理解考查孔子的“乐教”思想 (2023·全国甲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窘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 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 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 《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 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 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 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 乎哉?”——据《史记》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12dc040d90c69ec3d5bb756f.png)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0年12月江苏三校期中联考4题)右边是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最重要的风格是( )A.表现文人意趣B.表现民间风情C.以形写神,表现人的精神气质D.表现雍容华贵的城市气象2.右图为我们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图,该图能反映①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②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③诗人追求真理的坚定意志④诗人豪迈的精神气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图8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局部),对此解读符合史实的是①唐太宗为玄奘取经而撰的序文②碑文书体工整清晰、活泼潇洒③大唐时期文化多元、兼收并蓄④碑文是王羲之亲笔书写的真迹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2010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二期中13题)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
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A. 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B. 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C. 表现了反叛传统礼教的精神D. 满足了各阶层的文化需求5.(2010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二期中19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6.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
27日,毛泽东主席向他赠送了朱熹的《楚辞集注》。
楚辞这种文体,流行于()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7.(2010年5月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热身考试15题)老师介绍右边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
其中说法较为正确的是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C.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8.(2010年11月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期中7题)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
人教版历史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_专题九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成就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成就
![人教版历史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_专题九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成就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b4dd7459a8956bec0975e345.png)
专题九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学成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反映了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
有学生从图中孔子使用“纸张”“线装书”等细节,对该图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学生的下列推论中,合理的是A.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B.该图为后人伪造,没有史料价值C.该图的真伪须有考古学支持才能判断D.绘画者以其生活经验附会了孔子时代的生活2.数学史专家钱宝琮(1892—1974)在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 B.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 D.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深究3.有学者指出,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
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这部作品应该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天下郡国利病书》4.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1世纪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公元1世纪前后中国科技开始走向衰落5.《文心雕龙·辨骚》认为“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
这一评论反映的作品A.展现了大一统时代文化气度 B.句式灵活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C.强调表现个性追求抒情写意 D.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6.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
该朝代的“新气象”还有A.转轮排字盘的发明和使用 B.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C.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D.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7.“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87d95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1.png)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它可直接用于研究①现实主义文学②铁犁牛耕在南方地区使用③儒家早期思想④西周贵族阶级的政治生活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诗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其精粹部分《风》反映了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可直接用于研究现实主义文学《诗经》作为儒学经典可用于研究儒家早期思想其中的《颂》可直接用于研究西周贵族阶级的政治生活①③④符合题意 C项正确《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当时铁犁牛耕还未在南方地区使用②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BD三项错误2.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A.B.C.D.【答案】D【解析】联系所学可知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尽显艺术之美所以题干描述的是草书故D符合题意联系所学可知 A是小篆 B是隶书 C是楷书所以排除故选D3.下表为《宋史·本纪》中各学科的科技内容出现频次统计这反映了宋代()A. 帝王具有很强的“重农”思想B. 关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协同发展C. 重视科学的基本理念和基础学科D. 科技高度繁荣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答案】A【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宋代科技出现频次较多的领域主要是天文学、大气科学等而这些领域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由此可知宋代具有重农思想故A项正确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宋代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内容出现的频次非常少说明宋代并不关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因此B项中的“协同发展”说法错误排除中国古代的科技重视经验总结轻视理论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将宋代科技与其他科技相比较因此无法得出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的结论故D项错误故选A4.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大唐王朝由盛而衰在这一特殊时期唐朝老百姓有可能经历到的是()A. 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B. 争相传诵白居易的《卖炭翁》C. 老百姓不能幸免于战火被火炮炸伤炸死者无数D.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对叛军行为的强烈控诉【答案】D【解析】A项出现于明清时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白居易(772年~846年)属于中唐时期的诗人安史之乱发生于755~763年时间不相符故排除B在唐末宋初的战争中开始使用火药随后才发明火炮故排除CD项《祭侄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故D符合题意故选D5.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会经常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 楚辞、汉赋、唐诗B. 宋词、唐诗、楚辞C. 汉赋、唐诗、元曲D. 宋词、唐诗、汉赋【答案】B【解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宋代苏轼的词第二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朝李白的诗第三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战国屈原的《楚辞》6.《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A. 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B. 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C. 具有重诗的社会风气D. 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是诗歌繁荣时期材料的主旨也是强调唐代重诗的社会风气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并未平民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唐代是文明开放的社会材料也不涉及等级制度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是在春秋时期而非唐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7.下图为宋代画家李唐的《采薇图》此画描绘的是殷贵族伯夷和叔齐在殷灭之后因耻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情景此作品体现了当时()A. 士人对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B. 风俗画成为画坛的创作主流C. 理学思想逐渐趋于世俗化D. 政府的文化政策异常严酷【答案】A【解析】《采薇图》的内容是“殷贵族伯夷和叔齐在殷灭之后因耻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情景” 说明李唐创作此画意在表彰抱节守志的士人气节折射出以画家为代表的士人对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故选A项《采薇图》不是风俗画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士人对理想人格的热切向往不能说明理学思想逐渐趋于世俗化故排除C 项宋代实行的是“重文轻武”的政策故排除D项故选A8.电影《梅兰芳》的热映使公众进一步走近了这位“蓄须明志”彰显民族气节的文化名人据报道在京剧艺术家中梅兰芳(1894~1961年)是出访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艺术家这说明()A. 京剧是世界最有影响的剧种B. 梅兰芳对京剧艺术走向世界做出重要贡献C. 京剧艺术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内容D. 作为“同光十三绝”的梅兰芳德艺双馨【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京剧在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这和梅兰芳的贡献分不开故B正确A项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的说法不恰当排除梅兰芳不属于“同光十三绝” 故D项错误故选B9.明清以来我国民间有许多保护神如玉皇、如来、观音、妈祖、姜子牙、诸葛亮、关羽之类这些保护神形象的确立主要来自于戏剧这表明()A. 戏剧内容影响了民间价值观的固化B. 民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深受戏剧影响C. 古代和近代的法律不保护下层民众D. 下层民众价值观与儒家背道而驰【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如玉皇、如来、观音、妈祖、姜子牙、诸葛亮、关羽之类这些保护神形象的确立主要来自于戏剧”可以看出戏剧内容影响了民间价值观的固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玉皇、如来、观音、妈祖、姜子牙、诸葛亮、关羽”均是虚构的人物而且没有体现民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中国传统戏曲是以传承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倡导仁、义、礼、智、信、忠、孝等思想题干材料中的人物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故D项中的背道而驰错误10.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B. 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C. 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D. 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答案】B【解析】A.京剧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排除B.京剧是徽剧、汉剧为基础融合秦腔、弋腔和昆曲而成正确C.京剧形成于乾隆时期清朝广为流行排除D.京剧是徽剧、汉剧为基础融合秦腔、弋腔和昆曲而成排除11.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中记述道“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由此可见()A. 戏剧表演的内容都是历史事实B. 戏剧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心声C. 戏剧发挥了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D. 戏剧与文人学子的教育形式相同【答案】C【解析】”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表明戏剧发挥了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12.从西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A. 皇帝喜好影响汉赋兴亡B. 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 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D. 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答案】C【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汉武帝时期国家大一统综合国力异常强大所以体现国家强盛风格的大赋盛行东汉和帝以后国家政治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当时文学发展的趋势故C正确皇帝个人的喜好会影响到文学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故A错误文人士大夫们颂扬国运也会影响到文学的发展但也不起决定作用故B错误D项表述是错误的汉赋只是当时主流的文学形式没有官方文学这一说法故错误故选C.13.据《尚书》记载禹曾向皋陶请教如何做到诚信皋陶说“谨慎自身思虑深远依次与九族亲戚敦厚使众贤臣勉力辅佐由近及远还要知人善任使民众安居乐业”禹拜谢认同这一记载表明()A. 儒家文化形成于上古时期B. 禹的成功缘于他知人善任C. 诚信蕴含浓厚的家国观念D. 私学是贵族主要求学途径【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皋陶诚信行为的做法由自身推及到国家和社会说明诚信蕴含着浓厚的家国观念 C正确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 A排除B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私学的兴起是在春秋时期 D排除14.“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上述揭露当时黑暗现象的古代文学名句的作者是()A. 屈原B. 李白C. 苏轼D. 关汉卿【答案】D【解析】材料“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是《窦娥冤》的句子作者关汉卿所以D符合题意15.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A. 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B. 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C. 社会的价值取向趋于统一D. 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社会地位【答案】A【解析】A.题干所给材料中“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说明文学逐渐被下层民众所喜爱这体现了文学的世俗化趋势B.题干所给材料主要说的是文学世俗化不是迎合统治阶级C.明清时期社会的价值取向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并未涉及D.结合所学知识民间文学世俗化与道教没有关系16.他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 他的作品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他是()A. 苏轼B. 辛弃疾C. 李白D. 柳永【答案】B【解析】辛弃疾善诗文但以词明世其《稼轩词》还六百二十余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冠两宋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所以B符合题意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17.(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17.(3)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答案】(1)①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②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③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文要求是“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考查了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答案】(2)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解析】(2)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反映了理学兴起后更加注重内心修养“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自出新意”反映了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非无舟人只无行人”反映了书画上注意意境【答案】(3)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儒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解析】(3)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结合教材知识理清明代晚期李贽等思想家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影响等可以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等角度概括性的进行作答18.(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周秦之变与唐宋之变本质区别并概括先秦诸子的应对之道18.(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初在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并分析三者的本质差异18.(3)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过流的文明是因为文明的内核有一个政治的外壳来守护那就是‘大一统’的传统”这一观点并用史实说明【答案】本质区别周秦之变是制度质变唐宋之变是思想之变应对之道儒家克己复礼法家依法治国【解析】【答案】措施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唐初尊儒、崇道差异秦汉思想独尊【解析】【答案】理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是因为古代中华民族没有遭受大规模的外来侵略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秦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包括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度等从制度上的统一自然经济自春秋战国确立以来一直延续汉武帝时儒学确立独尊地位思想上的统一维护了文明的延续【解析】19.(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政治的突出特点并指出这种政治特点塑造了北宋文人怎样的精神品质19.(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这种政治特点对宋代科技文化的影响【答案】特点崇尚文治、重文轻武或者士人政治主要原因北宋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割据地方专横跋扈的积弊重用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或者由文臣担任枢密院最高长官、文官治国精神知识分子心系民生、胸怀天下【解析】【答案】影响①这种政治格局营造了相对宽松、自由②促进了科技进步、指南针③促进了文艺创作的繁荣涌现出了大量宋词名篇和名家散文创作在宋代进一步繁荣包含说唱、歌舞等技艺在内的杂剧形成并在瓦舍勾栏演出、元宵节④科举制进一步完善⑤书院教育蓬勃发展⑥完成了儒学复兴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解析】。
3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31
![3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31](https://img.taocdn.com/s3/m/3b0980d7f61fb7360b4c65f4.png)
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012年9月广州市海珠区高三测试)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每一种字体都具有特殊的艺术特色。
图9的书法作品依次为A.隶书、楷书、草书、行书B.楷书、行书、草书、小篆C.楷书、行书、草书、隶书D.行书、草书、小篆、隶书2.(2012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某有关“三国”的电视剧拟设计一个曹操书房场景,请根据史实判断下列设计正确的是A.墙上挂有《洛神赋图》B.书橱中排列着印制的书籍C.书案上摆放着纸制文书D.曹操欣赏《九成宫醴泉铭》3.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在于()A、意境B、技法C、题材D、画科4.史书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
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比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上述材料说明A.宋词流行范围限于学者间B.宋词创作风格有明显区别C.苏东坡的词广受社会喜爱D.柳永的词逊色于苏东坡5.(2011年4月合肥质检13题)“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一时间,洛阳纸贵。
”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处是()A.西晋都城是洛阳B.造纸术已经发明C.雕版印刷术已经发明D.赋这种文学体裁已经出现6.下列作品中,属于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所作的是()A、《警世恒言》B、《儒林外史》C、《封神演义》D、《聊斋志异》7.(2011年12月济南月考25题)对下列两幅作品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表现万物“瞬间”微妙色彩变化 B.文化交流促使绘画风格交融C.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作品主题趋同 D.注重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8.(2012年5月南平市高三质检)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指出出现表中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 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发达B. 历代统治者普遍重视科技C. 古代中国战乱较少D. 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9.“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专项复习题(有答案)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专项复习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6b6c5ba5e9856a561260d5.png)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专项复习题(有答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一部分三年高考题荟萃2011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 (2011年江苏高考 3题据《与公肃甥书》记载:“ 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 (版 ,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 对“ 活版” 理解正确的是A .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 .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 .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 .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答案 D2. (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 13题图 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 ,有评价说,枝干“ 虬(qiu ,盘曲屈无端倪” ,石“ 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 . “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 . “ 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 . “ 诗中有画” , “ 画中有诗”D . “ 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答案 A3. (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 17题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 走进京剧” 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 . 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 . 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 . 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 . 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答案 A2010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 (10年重庆卷 15.一位学者在研究解缙(1369— 1415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有关情况时, 想了解当时的都城,他应查阅的地图(局部是答案:C 从谢晋的生卒年月可以判断为明朝, 《永乐大典》为朱棣时期编写,当时都成在今天北京, 当时叫北平, B 是元朝, D 是清朝。
2. (10年重庆卷 14.宋人称“ 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与“ 学士词” 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 .李煜B .李清照C .陆游D .辛弃疾答案:D 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
3. (10年重庆卷 13.文献记载“ 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09b27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5.png)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生得轻巧白净中国创造发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人类欢迎”对于这一谜语谜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始于战国行于后世而精于宋B. 能代表汉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C. 由阿拉伯人向世界各地传播D. 传入欧洲后消除了对宗教的迷信【答案】B【解析】由材料“生得轻巧白净中国创造发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人类欢迎”可知是纸纸发明于西汉时期能代表汉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A错误 B正确火药由阿拉伯人向世界各地传播排除C纸传入欧洲后消除了对宗教的迷信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B2.西晋著名地图学家裴秀确定了绘制地图的重要原则——“制如图体” 但中国古代地图却没有固定方位若地图中陆地在上海洋在下是从船上望向大陆服务于沿海航行若海洋在上陆地在下则是在陆地上观察大海以备海防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地图绘制()A. 缺乏相应制图学理论B. 更注重地图的实用性C. 受到小农经济的约束D. 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地图却没有固定方位若地图中陆地在上海洋在下是从船上望向大陆服务于沿海航行若海洋在上陆地在下则是在陆地上观察大海以备海防”可知由于古代地图绘制没有固定的方位要根据地图的用途绘制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地图绘制的实用意义故B项正确材料中绘制地图的重要原则是“制如图体” 这是地图绘制的理论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对地图绘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图绘制受用途的影响而不是地理环境的影响故D项错误故选B3.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A. 《离骚》B. 《子虚赋》C. 《论语》D. 《诗经》【答案】A【解析】《离骚》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大量运用神话故事描绘了神奇瑰丽的境界故选A项《子虚赋》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所作在时间上不属于先秦时期排除B项《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孔子是北方人排除C项《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4.下图为清乾隆时期徐扬创作的《姑苏繁华图》(局部)展现了气势宏伟的古城苏州的风貌该作品()A. 再现了中外商贸往来的场景B. 细腻地刻画了文人的意蕴C. 是研究清朝经济的重要史料D. 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答案】C【解析】该画作反映了苏州当时古渡行舟、沿河市镇、商贸往来、民俗风情等情况描绘了苏州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是研究清代经济的重要资料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故选C项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外经济往来主要通过广州十三行故排除A项该画作是描写市井风情和商贸活动的属于风俗画故排除B、D两项故选C5.“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哪部小说的高度评价()A. 《聊斋志异》B. 《水浒传》C. 《红楼梦》D. 《西游记》【答案】A【解析】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借花妖狐魅的故事艺术地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B.结合所学知识《水浒传》讲述北宋时期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C.结合所学知识《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D.结合所学知识《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6.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以下诗人所写诗歌真切的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是()A. 李白B. 杜甫【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等结合所学知识李白的诗属于浪漫主义主要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的诗歌则属于现实主义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人民生活的困苦故A排除 B项正确C项是山水田园诗人排除D项屈原是战国时期的诗人排除故选B7.下表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夷族的记载这反映出司马迁()A. 认识到大一统国家的特性B. 强调华夷有别的天下秩序C. 主张对边地民族加强管控D. 构建华夷同源的历史叙事【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司马迁认为匈奴、越楚和西南夷均与中原华夏始祖存在血缘关系从而构建华夷同源的历史叙事故答案为D项秦朝之前还没有形成大一统国家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华夷有别而是认为华夷同源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边地民族采取的政策排除C项故选D8.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由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②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③乾隆年间京剧形成④同光年间涌现“同光十三绝”A. ①②④B. ①③④【答案】D【解析】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排除②京剧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排除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④正确9.宋曹《书法约言》说“笔笔着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又须骨涵于其筋不外露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方是规矩方令人有字外之想”下列书法作品中与材料最为契合的是()A.B.C.D.【答案】B【解析】根据“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方是规矩方令人有字外之想”可知材料反映的书法作品是楷书 B为正确答案A是隶书 C是行书 D是草书均排除10.盛唐的边塞诗有丰富的意象较为常见的有大漠、霜雪、天山、玉门关、阴山、黄河、金鼓、旌旗、烽火、长云、羌笛、琵琶、雁飞鹰扬、马鸣风萧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 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B. 藩镇割据的负面影响C. 中外文化交流较频繁D. 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盛唐的边塞诗有丰富的意象较为常见的有大漠……马鸣风萧等”可知这描写了盛唐边塞的各种宏伟场景体现了当时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故A符合题意藩镇割据与盛唐时期不符故B错误盛唐边塞诗没有涉及到中外文化交流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唐政府的文化政策故D错误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11.(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11.(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11.(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特征大一统【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可知统治阶级喜欢“赋” 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第二小问的特征联系汉代的社会现实回答即可【答案】(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解析】(2)结合材料信息“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 “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再回忆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等知识回答原因即可【答案】(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新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解析】(3)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可知明清小说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其影响力之大据此回答“特点” 第二小问联系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特征回答“新因素”【答案】(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解析】(4)注意概括中国古代文学流传的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可从文学体裁特点的变化上与所适应的人群来归纳整理答案也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考虑回答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反映一种文化与思想要成为主流或是广为流传必须符合社会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要符合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需要1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重视道德的原因12.(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一元文化解体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一元文化解体”的影响12.(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答案】(1)原因旧伦理道德的破坏士大夫的责任感社会变革使某些社会矛盾激化社会需要形成道德共识儒学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风气变化【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原因旧伦理道德的破坏士大夫的责任感社会变革使某些社会矛盾激化社会需要形成道德共识儒学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风气变化【答案】(2)时代背景社会结构的变化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儒学治国理念受到挑战和质疑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洋务运动的推动影响为中国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一定程度上活跃了人们的思想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解析】(2)第一小问“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 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社会结构的变化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儒学治国理念受到挑战和质疑西方民主思想的传人洋务运动的推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一定程度上活跃了人们的思想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答案】(3)关系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改造适应了社会主流的需要客观上稳定了社会秩序而明末清初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需要儒家文化与时俱进儒家学说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保守又阻碍了社会发展【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关系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改造适应了社会主流的需要客观上稳定了社会秩序而明末清初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需要儒家文化与时俱进儒家学说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保守又阻碍了社会发展13.(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诗歌艺术成就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诗歌艺术成就斐然的主要因素13.(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13.(3)根据以上材料概述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答案】(1)特点诗人和作品众多内容广泛创作艺术高度成熟风格多样、百花争艳因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放包容、对外交流频繁科举制度的促进和教育的发展等【解析】(1)根据材料“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以往各代仅《全唐诗》所录就有两千二百多人近五万首诗唐诗内容的广泛也是空前的……它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也有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的画面……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也都各自具有独创的风格在诗歌史上形成了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使我国文学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概括可得唐诗的特点有诗人和作品众多内容广泛创作艺术高度成熟风格多样、百花争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素有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对外交流频繁科举制度的促进和教育的发展等【答案】(2)原因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印刷技术的成熟与推广【解析】(2)根据材料“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产生了新的城市阶级阶级使社会群体重新划分群体的价值意识也必然出现不可逆转的整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有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印刷技术的成熟与推广【答案】(3)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文学的繁荣提供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文学发展提供相应的社会环境【解析】(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文学的繁荣提供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文学发展提供相应的社会环境14.(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14.(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14.(3)据材料三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并归纳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反映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答案】(1)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表现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了18世纪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概括可知作者认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进行回答【答案】(2)文学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出现散曲等形式艺术《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解析】(2)根据材料“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交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文学方面出现词、散曲等形式艺术方面出现《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答案】(3)原因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小地主发展壮大起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关系经济发展为科技、文艺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科技、文艺繁荣反映和推动了经济发展【解析】(3)第一小问原因根据“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 “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得出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小地主发展壮大起来根据“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得出商业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第二小问关系综合材料可从经济发展为科技、文艺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科技、文艺繁荣反映和推动了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回答。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ff0be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e.png)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唐太宗为《晋书·王羲之传》撰写传论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王羲之)乎!”并把书法列为科举取士的考量内容之一此后王羲之的书法逐渐取代钟(繇)书而大行于世由此可知唐代书法()A. 逐渐成为一门艺术B. 呈现出一元化趋势C. 发展受社会环境影响D. 难以超越前代水平【答案】C【解析】唐太宗把书法列为科举取士的考量内容之一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经唐太宗的推介而“大行于世” 这体现了社会环境对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故选C项中国古代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东汉末期故排除A项“取代钟(繇)书”表现在社会影响方面并非书法“一元化” 故排除B项唐代书法在前朝基础上取得了新的发展故排除D项故选C2.明清以来我国民间有许多保护神如玉皇、如来、观音、妈祖、姜子牙、诸葛亮、关羽之类这些保护神形象的确立主要来自于戏剧这表明()A. 戏剧内容影响了民间价值观的固化B. 民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深受戏剧影响C. 古代和近代的法律不保护下层民众D. 下层民众价值观与儒家背道而驰【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如玉皇、如来、观音、妈祖、姜子牙、诸葛亮、关羽之类这些保护神形象的确立主要来自于戏剧”可以看出戏剧内容影响了民间价值观的固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玉皇、如来、观音、妈祖、姜子牙、诸葛亮、关羽”均是虚构的人物而且没有体现民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中国传统戏曲是以传承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倡导仁、义、礼、智、信、忠、孝等思想题干材料中的人物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故D项中的背道而驰错误3.明人臧懋循《元曲选序一》说“大抵元曲妙在不工而工其精者采之乐府而粗者杂以方言”元曲的“不工”特色()A.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B. 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学的衰落C. 说明元代缺乏高水平的作家D. 深受汉代乐府诗风格的影响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4.《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其内核是敬德和重民此书与《诗经》《春秋》一同成为儒家经典其共同原因是()A. 历史记录蕴含悠久传统B. 帝王言行体现出君为臣纲C. 文学表达便于文化传播D. 孔子敬德重民思想被推崇【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其内核是敬德和重民”可知敬德和重民是《尚书》的解释历史兴亡的思想内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经》《春秋》皆体现对德与民的重视随着孔子敬德重民思想被推崇《尚书》《诗经》《春秋》成为儒家经典故D项正确A项非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君为臣纲故B项错误《尚书》《春秋》是历史文献集不是文学作品故C项错误故选D5.《汉书》中说“《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下列文艺成就体现出“大一统”气度的是()A. 汉赋B. 楚辞C. 辛弃疾的词D. 白居易的诗【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结合所学可知汉赋注重辞藻的华丽体现了汉代“大一统”气度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6.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指出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材料中的“三大发明”对欧洲最重要的影响是()A. 推动新航路的开辟B. 导致了殖民扩张C. 促进了文艺复兴D. 推动了社会转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可知这三种发明分别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及世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D项正确ABC项是三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但只阐述了一个方面相比来说D项更加全面排除ABC 故选D7.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对中国某一剧种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一剧种是()A. 京剧B. 元杂剧C. 粤剧D. 昆曲【答案】A【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京剧是在乾隆年间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B.元杂剧不符合材料时代特征C.是广东地方戏曲与徽班进京无关D.昆曲在明朝就出现了8.考古学家在新疆和田出土的唐代于阗文书中发现了三件《兰亭序》抄本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 楷书是唐代官方文书的标准字体B. 于阗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C. 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进一步传播D. 临摹王羲之的行书在唐代成为时尚【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新疆和田出土的唐代于阗文书中发现了三件《兰亭序》抄本”可以看出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的传播故C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楷书是唐代官方文书的标准字体而是强调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的传播故A项错误BD两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应排除故选C9.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如图所示画作相符的是()A. 讲究布局画面气势雄浑B. “意在笔先趣在法外”C. 注重描摹力图再现实景D. “钩勒工细尽其精微”【答案】B【解析】“讲究布局画面气势雄浑”是山水画的特色故A项错误“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是文人写意画体现出来的艺术特征与题干所示画作风格相同故B项正确“注重描摹力图再现实景”与文人写意画主旨截然相反故C项错误“钩勒工细尽其精微”是工笔画的技术手段从表现手法来说是与写意画相对的一种故D项错误10.屈原在《离骚》中塑造了贯穿全篇的“美人”形象屈原不厌其烦地书写宓妃、佚女、二姚几个女子是因为她们各自代表着楚国的三类不同人物即宓妃喻指隐逸之士佚女喻指仕于他国之士二姚喻指待用之士屈原对这些“美人”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他()A. 对美丽的女子赞美B. 举贤授能的美政愿望C. 对外来人才的渴求D. 纵死不悔的忠贞页决心【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宓妃喻指隐逸之士佚女喻指任于他国之士二姚喻指待用之士” 可见《离骚》中的“美人”被屈原赋予了特有的政治寓意故B项正确A、两项表述均不准确 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11.(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屈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原因【答案】(1)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富国强兵的变法封建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文化发展学术氛围较为宽松守旧势力的力量仍然强大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解析】(1)本小问的时代依据材料“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后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沉湘流域楚襄王当政后更为昏庸朝政日益腐败”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解答即可【答案】(2)文学水平高并自创楚辞体其作品影响深远成为一代文豪其高尚的人格爱国的行动不惜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受到后人的同情和敬仰【解析】(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他将自己满腔愤激的情绪发而为诗形成了激楚的情调写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著名诗篇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结合屈原的贡献解答即可12.(1)据材料一分析昆曲被誉为“古典艺术的范例”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昆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12.(2)据材料二分析怎样的制作原则促成了“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成功可以解决拯救和保护昆曲中的哪些问题12.(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昆曲兴盛和衰落的过程谈谈你对当今保护和促进昆曲的发展的认识【答案】(1)原因具有较高的文学品味传承历史音乐文化是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地位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石(或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解析】(1)第一问“原因”可依据材料信息“昆曲文学高品位的佳作很多”“以文学的抒情为长、又以戏剧的‘当行本色’为本在代言体中融入了作家的主观感情意味深长常有弦外之余音”分析归纳第二问“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昆曲是中国近代百戏之祖【答案】(2)原则尊重古典利用现代解决的问题资金短缺昆曲改革统的、精髓的表演方面的东西留下来”分析回答第二问可以依据第一问的答案进行回答如解决资金短缺和昆曲改革等问题【答案】(3)认识坚持特色面向观众(群众)【解析】(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昆曲作为一个古老的剧种与其他古老剧种一样都面临着可能被“淘汰”、需要“新生”的问题此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人们接受并喜爱某种娱乐方式原因的角度分析归纳但这种迎合大众需要的改良不能改变昆曲自身的特色要坚持辩证的态度来进行改革13.(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地理空间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唐太宗对拓展“第二层”格局地理空间的贡献13.(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的差别请用一句话概括“亡国”与“亡天下”之辩的超时空意义【答案】(1)以中原为中心的“差序格局” 以中华文明区分化内和化外允许东突厥部分内迁其他大部分在原地设立羁縻府州册封西北各族各族首领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在类似同心圆的‘差序格局’之中中原王朝的天下秩序由内到外分为几个层面……最后一层则是化外之地即四周尚未开化的蛮夷严格来说所谓天下指的是前三层”即可概括出古代中国地理空间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的“第二层是通过册封、羁縻、土司等制度间接统治的边疆地区”并结合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史实即可说明唐太宗对拓展“第二层”格局地理空间的贡献【答案】(2)亡国改朝换代他认为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亡天下整个民族国家的沦亡他认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意义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解析】(2)根据材料二中的“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的差别根据材料二中顾炎武对“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分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即可概括出“亡国”与“亡天下”之辩的超时空意义14.(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解读宋代进士人数与各地印书种数之间的关系概括印刷术在当时的历史作用14.(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北宋和美国广告出现和发展的背景14.(3)根据材料一、二、三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答案】(1)关系宋代进士人数与印书种数呈正比关系作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推动了书籍的普及与发展促进了学术的繁荣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知识与技术的推广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要【解析】(1)第一小问的关系依据材料一“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 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 反之夔州路(今重庆奉节县)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可以得出宋代进士人数与印书种数呈正比第二小问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作用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推动了书籍的普及与发展促进了学术的繁荣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知识与技术的推广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要【答案】(2)背景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印刷术的进步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印刷技术发展商业经营模式的创新【解析】(2)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二、三结合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印刷术进步的影响和美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即可【答案】(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2019年高三新课件历史二轮练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项练习
![2019年高三新课件历史二轮练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7a7dd132af90242a895e5ed.png)
2019年高三新课件历史二轮练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项练习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郑板桥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是〔〕A、花鸟画B、风俗画C、文人画D、宗教画2、〔2018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二月考29题〕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4、〔2018年四川〕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以下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③强化文化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18年11月南昌一中、十中联考18题〕以下属于明清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是:〔〕①《西游记》②《红楼梦》③《儒林外史》④《水浒传》⑤《聊斋志异》⑥《三国演义》A、①②③⑥B、①②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⑤6、〔2018年1月商丘市期末21题〕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
河北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测试卷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 (含解析,新课标 全国通用)
![河北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测试卷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 (含解析,新课标 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6c28551128ea81c759f57874.png)
一、选择题1.(2011年10月潮汕两市期中联考17题)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A.4个 B.3个 C.2个 D.1个2.有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有人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这幅名画的作者是()A.顾恺之 B.展子虔 C.阎立本D.张择端3.(2011年3月忻州市联考8题)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
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 )4.在西北某地古代建筑物遗址出土了一堆瓦砾。
其中,有一个瓦当残件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
瓦当呈圆形,上面有“长乐未央”字样。
由此可以推断()①此地极可能是未央宫遗址②官方文书字体是隶书③当时佛教盛行,追求吉祥如意④当时的篆刻艺术由此可知概略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5.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 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 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6.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
27日,毛泽东主席向他赠送了朱熹的《楚辞集注》。
楚辞这种文体,流行于()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7.(2011年12月北京顺义区6题)下图的题诗为:“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
唯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e608a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0.png)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1小题每题3分共计63分)1.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武帝时期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到了东汉中期(126年)太学规模扩大太学生增至三万多人导致这种变化的客观条件之一是()A. 国力增长政治经济空前繁荣B. 察举制的实施行之有效C. 全国行政机构设置发生变化D. 造纸技术的改进【答案】D【解析】关键信息是“东汉中期”“客观条件” A不符合东汉中期排除B在汉武帝时期已实行排除C 东汉中期全国的行政机构没有发生较大变化排除D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客观上促进了儒学教育的发展故D正确2.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了()A. 苏轼关心百姓疾苦B. .《三国演义》盛行当时C. 宋代市井生活丰富D. .尊刘贬曹观念深人民心【答案】C【解析】ABD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材料描述了宋朝时期一群小孩儿听说书的事情反映了宋代市井生活丰富所以C符合题意3.莱布尼茨说“中国人缺乏心智的伟大之光对证明的艺术一无所知而满足于靠经验而获得的数学如同我们的工匠所掌握的那种数学”他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①缺乏数理逻辑推理②不重实用③不注重科学分析④注重经验总结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中国人缺乏心智的伟大之光对证明的艺术一无所知而满足于靠经验而获得的数学如同我们的工匠所掌握的那种数学”可知中国古代科技缺乏数理逻辑推理不注重科学分析注重经验总结故①③④正确中国古代科技注重经验总结和实用性故②与材料及史实相反应排除故C项正确4.《儒林外史》全书没有一个中心人物它是由许多不同个性的人物形象构成的一本描写社会生活的书其中商贾形象占有一定比例而其间大部分是扬州盐典商人的形象此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思想控制空前严密B. 扬州经济日趋繁荣C. 文学素材日益丰富D. 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答案】D【解析】题干中“其中商贾形象占有一定比例而其间大部分是扬州盐典商人的形象”的信息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市民阶层扩大促使小说描写市民阶层的人物故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5.“偏重于咏物写志词藻华丽讲究对仗”是下列哪一文体的特点()A. 汉赋B. 唐诗C. 宋词D. 元曲【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唐诗风格多样讲究格律规范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宋词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元曲雅俗共赏抒情叙事兼长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6.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些诗词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 宋词、唐诗、楚辞B. 楚辞、唐诗、宋词C. 汉赋、楚辞、唐诗D. 唐诗、宋词、元曲【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楚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唐诗“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宋词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排除故选B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 楚辞、汉赋、唐诗B. 楚辞、唐诗、宋词C. 宋词、唐诗、楚辞D. 唐诗、宋词、元曲【答案】C【解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柳永的《雨霖铃》是宋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唐朝李白的诗是唐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8.宋代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一部分人从传统的雕版印刷业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专门雕刻各类印花版的刻画工匠如北宋开宝年间洛阳贤相坊有一李姓染工“能打装花缬众谓之李装花” 这一现象表明宋代()A. 生产工具实现革新B. 印染技术出现专门化趋势C. 新的生产关系萌生D. 区域间长途贩运兴旺发达【答案】B【解析】9.诗的首篇《关雎》属于“周南之歌” 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这种解读()A. 维护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反映出周代宗族规则的内涵C. 体现了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D. 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符号性【答案】C【解析】《关雎》本是男女情歌而儒家对雎鸠的意象作出了符合儒家道德观念的解读丰富了这首诗的教化色彩故选C汉代儒学取得了正统地位 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周代的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步崩溃后世儒家维护的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而不是周代的宗族规则排除B儒家讲究入世观念儒家对《诗经》的解读符合现实社会状况不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排除D故选C10.《诗经·小雅》中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记·礼运篇》强调“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韩非子·扬权》则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上述材料体现的相似之处是()A. 华夏认同B. 君主专制C. 天下归一D. 和谐万邦【答案】C【解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为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没有不是帝王的臣民“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意为圣明的人把整来个天下看成是一个家“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意为天下四方有事件发生而要害在中央之地圣人把持着要害之所四方的诸侯都会来朝拜故题干材料体现的相似之处为天下归一 C项符合题意华夏认同、君主专制、和谐万邦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11.下表是《汉书》中对当时医学发展状况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当时()A. 儒家经典为医学提供知识基础B.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条件成熟C. 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学D. 民间钻研医术的氛围非常浓厚【答案】C【解析】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伤寒杂病论》属于医学专著而材料强调的是药物学研究成果 B项错误排除结合表中关键信息“‘本草待诏’的职位”“本草…教授者”“随父为医长安……诵医经本草、方术”可知汉代药物学研究出现了专门机构并不断发展 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官方药物学研究成果而不是民间钻研医术的氛围 D项排除故选C12.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A. 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B. 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 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D. 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答案】C【解析】皇帝个人的喜好会影响到文学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故A错误文人士大夫们颂扬国运也会影响到文学的发展但也不起决定作用故B错误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汉武帝时期国家大一统综合国力异常强大所以体现国家强盛风格的大赋盛行东汉和帝以后国家政治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当时文学发展的趋势故C正确D项表述是错误的汉赋只是当时主流的文学形式没有官方文学这一说法故错误故选C13.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A. 小说的出现和繁荣B. 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C. 宋朝风俗画的发展D. 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民文化结合所学知识明清小说、宋代风俗画、黄宗羲的工商皆本都体现了市民阶层的需要故AC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魏晋书法的形成与发展不能体现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民文化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14.东汉以后壁画渐由京师宫廷普及到地方官府和学校壁画取材广泛其中涉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的描绘多是先贤圣母、孝子烈女、义士侠客这说明()A. 绘画深受社会价值观影响B. 壁画已经丧失装饰功能C. 壁画呈现出平民化趋势D. 壁画开始与道德教化结合【答案】A【解析】据材料“东汉以后壁画渐由京师宫廷普及到地方官府和学校壁画取材广泛其中涉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的描绘多是先贤圣母、孝子烈女、义士侠客” 可知东汉以后壁画取材多以儒家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为主这是由于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东汉进一步发展故选A项壁画的装饰功能并未丧失而是增加了教化功能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壁画呈现平民化趋势排除C项材料说的只是地方官府和学校壁画取材涉及历史故事和人物并没有说明壁画开始与道德教化结合排除D项故选A15.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A. 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C. 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 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可获得的信息是郭守敬在元世祖的支持下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天文观测并据此主持编制了《授时历》这说明元政府很重视与农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古代政府在促进科技发展方面特别是实用科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故选A16.《大众日报》2008年刊载《关公何以战秦琼》一文提到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判断符合史实的是()A. 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B. 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C. 渑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D. 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人秦赵渑池会是十分著名的关于蔺相如的故事故C项正确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杜牧是唐朝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17.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 “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 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 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 为阅读者“铺陈气势”【答案】C【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气势恢弘的汉赋适应了统治者的需求故A、B两项理解正确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反映了当时恢弘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与道家的无为思想不符故C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结合材料中司马相如的赋的特征可知 D项理解正确故选C18.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下面是新石器时代不同地区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据此可知中华文明A. 起源最早B. 多元一体C. 分布广泛D. 延绵不断【答案】B【解析】在不同地区文化遗址出土玉龙说明这些地区的文化具有相似性不同地区存在相类似的文化充分说明了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B 不同地区都出土玉龙体现的是多元一体的特征 ACD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19.说到人们生活经历的艰辛和悲壮我们也许会想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名句这三句所反映的文学体裁分别是()A. 骚体、词、赋B. 骚体、词、诗C. 词、骚体、诗D. 词、赋、诗【答案】B【解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楚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宋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唐诗故B项正确故选B20.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 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B.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C. 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大行当D. 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的是草书故A 项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1.秦灭六国诸夏为一秦始皇接受了邹衍的“大九州”理论欲把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秦始皇的这一构想()A. 有利于中原农耕文明的拓展B. 为秦国建立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基础C. 反映了华夷观的形成与发展D. 推动了儒、法思想的相互融合【答案】A【解析】秦始皇欲将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这体现了王者无外的疆域观念有助于秦朝将农耕文明传播到四夷之地 A正确题干描述的是秦统一之后的情形排除B华夷观形成是在商周排除C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22.(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中国梦”的原因22.(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梦的实践者、实践途径、实践效果等方面概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梦”的特点【答案】(1)中国古代梦想建立一个天下为公、各得其所、和谐共生的大同社会原因小农经济初步成长封建国家大一统局面基本形成儒学主张日益成为社会共识中国近代梦想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建立民主社会实现民生幸福原因民族危机和封建专制造成的中华文明的衰落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现代梦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原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实行民族素质的提高多元文化的发展【解析】(1)第二小问“原因”易错在不能全面归纳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中国梦”的原因中国古代“中国梦”需从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特征去思考中国近代“中国梦”需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西方文明侵入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角度思考中国现代“中国梦”需从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多元的角度思考【答案】(2)特点中国古代儒家士人提出并推动通过道德建设圆梦具有空中国近代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据出并推动通过民主革命圆梦由中共接力部分梦想成真具有曲折性中国现代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全体中华民族通过改革开放圆梦终将梦想成真具有科学性【解析】(2)“特点”易错在不能正确把握题干要求需要结合古代、近代、现代的时代特征及相关实践与其结果分别从中国梦的实践者、实践途径、实践效果三个方面来思考并得出结论23.(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未发挥其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原因有哪些?23.(2)举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推动欧洲社会发展进步的具体史事(三例)【答案】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思想上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解析】本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史实解答即可【答案】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为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基础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解析】本小问的史实结合印刷术、指南针以及火药的影响解答即可。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085c3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9.png)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南宋时期我国开始把磁针与区分方位的装置组成一个整体这种仪器近代叫罗盘这样舟船遇“风雨晦冥时唯凭针盘而行” 罗盘这一装置()A. 便利了航海事业的发展B. 由波斯人传到欧洲C. 体现了政府对科技的重视D. 标志着指南技术的诞生【答案】A【解析】A.罗盘主要是来指示方位的材料也能够体现出对航情起到作用所以便利了航海事业发展是正确的B.指南针技术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C.材料反映不出政府的重视D.指南针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故选A2.唐代某书法家其书宽博正大、雄强遒劲运笔把篆、隶笔法用于楷、行、草书中被书论家认为是“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和唐人重气象、求气势的典范——楷书宽绰开张、雄浑丰厚、有浩大气势行书壮美豪放、挥洒遒劲、有叱诧气概该书法家是()A. 欧阳询B. 王羲之C. 赵孟頫D. 颜真卿【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阳询与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颜真卿所作的楷书端庄浑厚、笔画开张、雍容大度据此依据题干相关信息可知D正确排除A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故排除B赵孟頫是元朝书法家故排除C故选D3.中国戏曲、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四世纪初中国戏曲到十二世纪末也走向了成熟其共同原因是()A. 艺术的形式趋于高雅B.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 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D. 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答案】B【解析】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宋代城市商品经济才发展成熟市民阶层壮大是戏曲文化发展的经济与阶级基础故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世纪末艺术的形式趋于通俗化故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与世俗文化的出现是矛盾的故排除CD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故排除故选B4.《诗经》中有记载“载芟(除草)载柞(砍树)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洼地)徂畛(坡田)……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简单落后的耕作方式②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③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④南方地域特色和神话色彩A. ①④B. ②③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载芟(除草)载柞(砍树)其耕泽泽”体现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千耦其耘”体现了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则体现了祭祀和重大典礼所以①②③均说法正确楚辞产生于南方具有南方地域特色和神话色彩④与《诗经》不符合故排除故选C5.“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主要是因为()A. 两人生活的时代不同B. 两人的出身不同C. 两人的性格不同D. 两人的艺术水平不同【答案】A【解析】A.李白主要生活在唐朝繁盛时期所以会出现他的诗歌特别的风格而杜甫则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所以两个人所经历的时代不同他们的诗歌风格就有区别B.出身不同不是主要原因C.性格不同也不是主要原因D.艺术水平不同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6.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说“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此炼钢法指的是()A. 高炉炼钢法B. 块炼法C. 渗碳炼钢法D. 灌钢法【答案】D【解析】灌钢法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先进炼钢工艺就是将生铁和熟铁一起加热让先熔化的生铁液灌入疏松的熟铁空隙中使熟铁增加碳分变成钢材同时使铁和渣分离的方法材料中的“生熟相和炼成则钢”正是灌钢法的体现故选D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7.明代文学家顾起元《客座赘语》中说“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宴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后乃变而尽用南唱……大会则用南戏”这反映出明代()A. 元杂剧中心转移到南方B. 南戏取代北曲成为主流C. 元曲发展逐渐走向衰落D. 南北戏曲逐渐走向融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北曲”指元曲材料表明明朝万历以前南方盛行北曲万历以后南方盛行南戏这体现了明朝中后期元曲发展渐趋衰落 C项正确南方盛行南唱或南戏与戏曲中心转移无关排除A材料强调明中后期元曲发展渐趋衰落没有说明南戏成为主流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明代我国戏曲逐渐走向融合而是强调明中后期元曲发展渐趋衰落排除D 故选C8.如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这说明古代中国科技()A. 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B. 体现了传统农耕经济的特点C.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D. 受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答案】B【解析】9.隋唐之际的诗歌创作一扫南朝诗歌绮靡纤弱的风气注入了一股高昂开朗、刚健厚重的贞刚之气这种风格()A. 反映了大一统时代的恢弘气度B. 改变了南北方传统文化格局C. 表明南方文化丧失了优势地位D. 颠覆了南方诗歌的固有传统【答案】A【解析】略10.“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诗赞誉的是唐代大诗人是()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陆游【答案】A【解析】从“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可知此诗人被称为“诗圣”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所以A符合题意11. “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 这说的是()A. 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 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C. 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D. 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答案】C【解析】12.费信在1409~1430年曾四下西洋在记述途经溜洋国(今马尔代夫)时有题诗“盘针能指侣(通‘旅’)商船虑狂风” 费信下西洋所用的技术()A. 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B. 直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C. 促进了当时海外贸易的兴盛D. 加强了东西方国家间的联系【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盘针能指侣”反映的是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故这反映出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A项正确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大规模海外交往主要是出于政治驱动排除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且夸大了指南针的作用排除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3.(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词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宋词“兴旺”的主要原因13.(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答案】(1)特点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更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及对文学艺术的创新【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信息“……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词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概括即可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在北宋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强大的社会政治组织与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抑……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概括即可【答案】(2)不利因素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科技发明(成果)难以推广理学的束缚【解析】(2)不利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将不利因素概括为以下几点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科技发明(成果)难以推广理学的束缚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精神营养包括许多真知灼见如“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外族文化进入中原地区、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汉化、中国化与汉族文化、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佛教文化如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包括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等——摘编自吴承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等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并指出其现实意义【答案】特点博大精深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主张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强调人格突出人的价值具有延续性、凝聚力与包容性意义有助于塑造公民人格激发奋斗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学习吸收先进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博大精深”“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得出特点是博大精深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主张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强调人格突出人的价值具有延续性、凝聚力与包容性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助于塑造公民人格激发奋斗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学习吸收先进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15.(1)本届奥运会选择“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作为会徽体现了“主办国特色” 请指出该会徽融合了我国传统艺术的哪两种形式?15.(2)上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第28届)的举办国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请指出是哪一个国家她在古代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什么?【答案】篆刻和书法【解析】本小问的艺术形式依据图示可知艺术形式是小篆和书法【答案】希腊古希腊(或雅典)的民主政治【解析】第一小问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是希腊第二小问的贡献结合所学可知希腊最大的贡献是民主政治16.(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16.(2)依据材料二的图文材料指出明清时期经济领域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概括新现象出现的背景16.(3)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16.(4)依据材料四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答案】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政策开放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评价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解析】第一小问“特点” 依据材料一中“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可得出特点交通发达(或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依据材料一中“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可得出特点范围广泛(或远及南亚、西亚、欧洲、非洲)依据材料一中“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 可得出特点政策开放依据材料一中“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 可得出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第二小问“评价” 首先把握“整体史观”的含义整体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又称为全球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根据以上分析从促进中外交流以及农耕文明封闭性的角度概括作答【答案】新现象民营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区域性商帮形成背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繁荣【解析】第一小问“新现象” 根据材料二中“徽商”一词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材料二中“苏州丝织业手工工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图中的人物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反映了当时在江南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第二小问“背景”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当时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繁荣【答案】变化英国由独霸世界贸易到贸易比重降低世界贸易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国际贸易总量增长且互相依赖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发达国家主导贸易的局面最终形成原因①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②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解析】第一小问“变化” 根据材料三中“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 美国12% 德国13% 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可以概括总结出答案第二小问“原因” 紧扣设问要求“政治、经济原因” 回顾所学知识直接作答即可【答案】影响环境污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解析】“影响”要从正反两方面回答根据材料中“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得出积极影响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等等根据材料中“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分析工业革命在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也给英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升级等等1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特点17.(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1)特点重视人的价值重视思辨强调格物致知注重个人修养的完善忽视自然科学研究【解析】(1)根据材料“肯定人的价值肯定生活的价值和道德的价值”“儒学将注意力集中于人的问题”可以得出古代儒家思想重视人的价值重视思辨注重个人修养的完善“儒学没有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更没有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体现了儒家忽视自然科学研究【答案】(2)关系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受儒家伦理道德的制约同时儒家思想蕴涵着丰富的科技伦理思想在一定时期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说明儒家主张道德教育忽视科学教育抑制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儒家强调人伦等级阻碍了科学技术的传播儒家思想与封建体制相适应强调科学技术大一统禁锢了科技创新的氛围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道德修养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促进了科技的创新“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了人文科技的发展经世致用的观念注重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古代中国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体系只有一些并不系统的科学思想和知识成果但却有相当发达的经验层面的技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儒家思想没有系统的科学思想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但是“经验层面的技术”在一定时期有利于科技的进步辩证地分析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科技的关系可知儒家思想限制了科技的创新但对于古代科技的进步又有推动作用主要从儒家思想的的发展和其主张进行阐述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XX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含解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XX年12月江苏三校期中联考4题)右边是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最重要的风格是( )A.表现文人意趣B.表现民间风情C.以形写神,表现人的精神气质D.表现雍容华贵的城市气象2.右图为我们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图,该图能反映①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②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③诗人追求真理的坚定意志④诗人豪迈的精神气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图8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局部),对此解读符合史实的是①唐太宗为玄奘取经而撰的序文②碑文书体工整清晰、活泼潇洒③大唐时期文化多元、兼收并蓄④碑文是王羲之亲笔书写的真迹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20XX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二期中13题)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
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A. 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B. 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C. 表现了反叛传统礼教的精神D. 满足了各阶层的文化需求5.(20XX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二期中19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6.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
27日,毛泽东主席向他赠送了朱熹的《楚辞集注》。
楚辞这种文体,流行于()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7.(20XX年5月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热身考试15题)老师介绍右边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
其中说法较为正确的是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C.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8.(20XX年11月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期中7题)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
他最有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明初南京B.北宋开封C.唐末长安D.东汉洛阳9.这是1958年6月20日,邮电部发行的编号为纪50的纪念邮票——《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
这位世界艺术大师的代表作是()A.《桃花扇》B.《金瓶梅》C.《西厢记》D.《窦娥冤》10.(20XX年春季北京会考39题)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A. 甲骨文B. 大篆C. 小篆D. 隶书11.(同安一中20XX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13题)下列文学艺术成就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 宋代话本和词的出现B. 古代散文的发展C. 描绘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出现 D.明清小说的繁荣12.(浙江省20XX届高考考试样卷14题)竺可桢说:“自来我国学子之能谈科学者,稀如凤毛麟角,而在当时(11世纪)能以近世之科学精神治科学者则更少”。
11世纪“潜心研究科学,为中国学术增光”,在其著作中记录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的科学家是A.葛洪B.沈括C.宋应星D.徐光启13.(20XX年吉林省延边市一模28题)中国古代科技没有成功地发展成为近代自然科学,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A.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 B.僵化的农本思想和闭关政策C.保守的文化传统观念 D.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水平14.(20XX年9月北京市高三起点考试9题)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
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图一《洛神赋图》局部图二《天王送子图》图三《窦娥冤》图四京剧《杨门女将》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取了外来美术风格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徵汉合流”的特征15.(20XX年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23题)图5是20XX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形象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羊,分别取名为“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
这幅图画应属于()图5A.油画B.彩陶画C.文人画D.风俗画二、非选择题16.(20XX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二期中27题)(10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反映了创作者的心声、时代的风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白居易《新乐府·红线毯》(1)材料一反映了李白和白居易的诗歌各有什么主要特点?指出形成上述不同特点的社会原因。
(4分)材料二(2)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6分)17.社会学家认为:“从社会学意义上看,世俗化完全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趋向,世俗化肯定现世生活,肯定官能享受,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出以具体功利与追求、以感官享受为满足、以眼前利益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在我国古代绘画、文学方面,各举两例说明世俗化趋势的表现。
(2)试分析呈现上述世俗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从材料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山水画出现了诗文相配的现象,所以表现的是文人意趣。
2.A解析:本题借图片为辅助,实际是对屈原身上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情感、其诗人的身份、及投汨罗江而死的精神的考查。
在屈原的诗歌中代表的是中国古代的浪漫主义风格。
④中豪迈的精神气质与屈原不符。
3.A 4.B解析:根据所学,《窦娥冤》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本题选B项。
5.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文学形式的变化主要是当时社会经济变化的反映,所以应该选择B。
6.B解析:识记题。
7.D 8.A解析:本题关键词为《窦娥冤》,此为元朝关汉卿作品,由此可判断选择A项。
9.D解析:识记题。
10.A 11.B 12.B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和学者。
A项葛洪是东晋著名的医学家、炼丹术士著有《抱朴子》。
B项沈括是北宋著名学者,著《梦溪笔谈》,其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等。
CD项中宋应星和徐光启都是明朝的科学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材料中根据11世纪即北宋和著作记载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信息,可以判定本题选B项。
13.D解析:解析:中国社会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之下,以农业为主,古代科学技术也大多为农业服务,从农业中产生。
14.D解析:京剧在道光午间,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故D顶说法错误。
15.D解析: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
彩陶画指画在彩陶上的绘画。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一般融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等为一体。
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
始于汉代,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一代名作。
南宋时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流行一种“堂画”,亦称“风俗画”。
清末吴友如《点石斋画报》中有很多作品,均属风俗画。
建国后的风俗画,反映了新的题材、新的人物。
本题中吉祥物属于风俗画(可能卡通画更加合适)。
二、非选择题16.(1)李白:诗风飘逸、豪放。
体现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白居易:作品通俗流畅、平易近人,批判社会现实。
中唐以后,走向衰落,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4分)(2)信息:文人山水画注重意境;风俗画出现。
(2分)社会风貌:宋代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注重内心修养;城市经济发展;文化的普及。
(4分)17.⑴A.绘画方面:①北宋《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绘市井生活;②明清时期,木刻版画作为插图使小说、剧本更加有趣;③出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年画、剪纸画等;B.文学方面:①宋代士大夫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②宋代“话本”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③明清的“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2)原因:①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②城市经济的繁荣;③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壮大;④印刷术的不断提高;⑤文化逐渐普及,社会识字率的提高;⑥传统轻商意识逐渐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