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精选]
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精选]对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学校党委把这次处级干部专题学习的主题确定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是总结我校八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历,查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措施,作好今明两年聘任等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主要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中国高等教育》1999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名为“非走不可的一步”的文章,文中回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三个阶段。
特别是1992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规,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方案》、《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假设干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也制定了《山东省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方案”的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假设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规定,对高校的机构编制改革、用人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为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依据。
2000年6月,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合理配置教育人才资源、优化高等学校人员构造、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核心,理顺人事管理体制,引入竞争鼓励机制,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改革用第 1 页共4 页人和分配制度,为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2004年5月18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对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2005年5月23日,山东省政府部署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改革的任务、重点和时间安排等。
党的十五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把教育摆在优先开展的地位,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等教育要适应形势开展的要求,全面改革是必由之路。
关于深化高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深化高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深化高职人事管理制度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提高高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广义与狭义人事管理制度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广义人事管理制度广义人事管理制度是指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制度规范等方面入手,全面优化高职人事管理制度,打破僵化的管理模式,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具体思考如下:首先,要优化人事管理体制机制。
高职学校人才培养需要具备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员,因此要招聘机制,引进优秀的师资队伍。
建立科学的岗位设置与职责分工制度,合理配置教师与行政人员,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要完善人事政策法规。
高职学校人事管理制度要围绕培养有用之才的目标,建立灵活、科学的人事政策法规,如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完善教师奖励与激励机制等。
同时,要加强对教职工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人事管理环节的监督与评估,确保公正、透明。
再次,要加强人事管理制度规范建设。
高职学校人事管理制度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事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等,提高高职学校的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
例如,落实教职工聘任制度,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制定员工培训与发展规划等。
二、狭义人事管理制度狭义人事管理制度是指从高职学校内部的人事管理流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对高职教育人事管理进行优化与调整。
具体思考如下:首先,要加强人才引进与选拔机制。
高职学校要建立起公正、透明的教师招聘机制,重视人才的能力和潜力,注重价值导向和过程公正,确保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同时,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引进的人才进行有效评估,以实现高职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
其次,要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发展。
高职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发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等方式,激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思考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思考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人事制度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改革的需求。
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中,需要充分尊重教师个体的价值和需求,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要改革学校人事制度,必须重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注重选拔和任用优秀教师。
当前,一些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人事部门或委员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理念、教育经验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选拔,并根据其绩效和水平进行合理的薪资待遇和晋升机制。
其次,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教师具备了高素质的教育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此外,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
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师职称评定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容易存在主观化的评价现象,造成了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为此,学校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职称评定委员会的专业评审来评定教师的职称,提高评定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最后,要加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激励机制。
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教师晋升机制,根据教师的业绩和能力,提供更多的晋升渠道和晋升机会。
同时,要加强对优秀教师的激励和奖励,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总之,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只有充分尊重教师个体的价值和需求,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选聘和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激励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教育部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教育部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国高校人事制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需进一步深化。
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人事制度,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优化高校人事管理,提升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深化高校人事制度要坚持正确的导向。
高校人事制度应当紧密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充分尊重和保障教师的权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和国家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高校人事制度应当注重注重人才引进和使用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选拔与评价中的作用,打破条条框框和行政限制,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大的空间。
其次,深化高校人事制度要推动高校内涵发展。
高校内涵发展是高校人事制度的重要目标,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核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建设。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教师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鼓励教师深入学术研究,推动高校的学术成果转化。
此外,要推动高校教育教学,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最后,深化高校人事制度要加强制度建设。
高校人事制度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人事管理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要推动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注重综合素质和绩效,将学术成果与教学质量等综合评价指标相结合,从而提升高校人才选拔和使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同时,要加强对高校人事制度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
综上所述,教育部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坚持正确的导向,推动高校内涵发展,加强制度建设,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促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当前,国家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因此,各高校人事制度方面改革呈现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大学人事制度改革,主要是指大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大学的使命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研究,而这个使命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完成的,所以大学教师是大学中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因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师资。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长期困扰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颈性因素也越发凸显出来,因此,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就成了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 人事制度改革是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高校人事师资制度改革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期,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深水区,也是高等教育矛盾的凸现期。
深入思考当前高校人事师资制度改革的阶段性特点,对我们正确把握高校师资制度改革有指导性作用。
建立现代大学人事改革制度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紧迫任务。
为此中国高校面临深刻变革之时,大学行政组织必须做出相应变革。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就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和决心,打破原有利益格局形成的格局。
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设计高等学校人事管理的格局体系,并且形成更加合理的改革模式。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本质是要以人为本的制度体系创新,换而言之,是要对各种社会关系做出相应调整。
人事制度改革是高校改革的重要抓手。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目前已经呈现出很多累积的矛盾,如果这些瓶颈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将会影响现代大学建设日程,因此,必须通过更加彻底的高校人事改革,方能破解高等教育所呈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
2 人事制度改革要以评价为切入点目前如何建立人事制度改革评价指标至关重要。
科学设岗是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师资聘任制的重要前提,是系统推进人才引进、培养培训、考核评价、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先决条件。
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教师考核评价改革机制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很多可以借鉴的模式,特别是在教师分类进行管理、考核指标以及体系建立、评价机制方面创新、聘期考核制度设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尝试。
对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
对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
然而,目前高校人事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于重视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的数量,忽视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等。
因此,深化高校人事制度势在必行。
首先,应当更加注重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教学质量应该是高校人事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现行的人事制度过于偏重于科研成果和论文数量,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在人事评价中,可以引入教学质量评估的指标,包括学生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数据,以全面评估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贡献。
同时,高校应加强师生关系的建设,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可以适当降低对科研成果和论文数量的要求。
当前,高校追求论文数量的风气已经导致了“唯SCI”现象,一些教师只注重发表论文,忽视了科研的实际质量和社会价值。
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适当降低对论文数量的要求,转而注重科研项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可以设立科研项目评估的指标,包括项目的实施情况、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益等方面的评价,以真实反映教师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也应鼓励教师开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工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要高校人事评价的方法和体制。
目前高校的人事评价主要依靠学术委员会或考核委员会进行,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评价过程缺乏公正性等。
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和评价流程,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等,全面了解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贡献。
另外,高校人事制度也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需要政府和学校提供充足的支持和保障。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给予高校人事制度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学校可以增加经费,用于试点和改善评价体系的建设。
总之,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一环。
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风险因素增多,竞争日趋激烈。
居安思危,不进则退。
高职院校要在激烈的高职教育中赢得一席之地,关键是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文章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优化用人机制、科学设置岗位、完善分配制度等方面的一些探讨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对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高职教育风险因素增多,竞争日趋激烈。
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学校合并组建,底子薄,基础差,综合办学实力不强,核心竞争能力有限,特别是教职工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精神状态等方面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居安思危,不进则退。
高职院校要在激烈的高职教育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有利于干事创业的科学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人事服务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优化用人机制,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优化用人机制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保持高职院校发展生机与活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机制不活的问题,应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和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结构合理、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激励机制。
进一步加大博士、硕士引进力度,提高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标准,改善住房、生活条件,为他们提供人性化服务,帮助解决好其配偶、子女的就业、入学等问题。
引进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若未取得讲师、副教授专业技术职称,可由学校先内聘为讲师、副教授,校内享受相应待遇。
通过内培外引、校企互融的方式,实施专业带头人到企业任高管、骨干教师到企业任技术主管的师资技能提升轮训计划,吸引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
高薪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全国知名专家、企事业单位专业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来校授课,强化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带动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关于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思考
关于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思考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是高校运转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人事管理体制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管理模式不够灵活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明显地受到管理思维定式的限制,无法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新情况的出现,导致人才流失的程度加剧,部分高校领导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开放心态。
2.流程繁琐、审批周期长高校人事管理程序不利于专业人才快速进入工作岗位,其繁琐、缓慢的审批程序,有时会拖延人才的入职时间,给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带来影响。
3.考核机制不足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缺乏对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有效考核机制,导致一些部门对于员工的绩效评估不尽如人意。
而在教学和科研成果丰硕的教师,往往需要获得更多的激励和支持,以促进他们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
4.人才流失危机愈形严重随着外来气氛环境和本地化竞争的加剧,高端人才的流失成为大学人事管理制度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高校应快速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吸引和保留机制,使高校成为教师的理想之地。
二、应对措施1.合理设计高校人才管理制度要解决高校人才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考虑建立一种更加灵活、高效、透明的管理模式,建立灵活的聘用机制,这可以通过完善年度评估和绩效管理制度,适当延长岗位晋升周期和建立高效审批机制,来实现。
2.改进高校人才吸引机制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高校工作,可以在薪酬待遇、职称评审、人才公寓、厚生保险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形成能够吸引人才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制度安排。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激励一流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建立全面、多层次的奖励机制,既要对教学科研工作的成果进行肯定和表彰,还要加强对优秀员工的培训和支持,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4.加强高校管理者业务能力的提升人才和组织管理是两个相互联系的领域,高校管理人员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其管理业务能力。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问题和新思考
的优化配 置。从整个教职员工 岗位分配 的整 体看 ,高校中存在闲置人 员过 多,财政 负担过于 沉重的现象。 ( )分配制 度较单一 ,难以发挥有效 的激励作用 。多年来 ,高 3 校在分配制度 改革方面做了 多方面的探索 ,取 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由 于受计划经济 条件 下管理模式的影响 ,其管理观念 、手段 、方式 在一 定程度上缺乏科 学性 ,很难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 。由于 各高校 内部资 源优势的 差异和 分配 政策的区别 ,造成了教职工收入的严 重失衡 与失 调 ,严重挫伤 了多数 教职工积极性与能动性 。在高 校相互之问 ,有 的
定考核办法 。对 不同类 别的岗位制定不 同的考 核方式 和方法。对于考 评结果要严格兑现 ,督 促被 考核人员进一步改善工作 ,确保考评工作 的严肃性 。避免形式主义 ,努 力避 免虚假报告等一切不 利因素 ,使得
环境 。在一些高校的分 配制度中 , “ 平均主义”仍 占主导地位 ,以业 绩为主的岗位津贴制度不能完全建立起来 。 () 4 未能形 成客观 公正的考核 标准与办 法。在一些 高校 ,目前
内肛 攀 】 第 …2 蛑
. __
‘j
同
校 人 事 制 度 改革 的新 问题 和 新 思 考
张 颖
( 州科技学院 人事处 ) 苏
摘 要 人事 制度 改革是 高校管理体制 改革 的重要 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 了当前 高校人事 制度改革 中出现 的新 问题 ,并提 出 了新的 思考与对策 ,力求对 高校人 事制度建设作一些有益的探 索: 关键词 高校人事制度 改革 问题 对策 改 革开放至 今 ,我国高 校人 事制度已经历了三轮改革 ,取得 了一 定 的成效 ,给高 校带 来了一定的生 机和活力。但从总体上看 ,改革尚 未取得明显效果 ,符 合各类高校特点 的人 事管理 制度还 没有完全建立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高校人事制度是当前教育的重点之一,也是高校管理和教师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了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几点思考:第一,强化选拔机制。
当前高校选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考试和面试,但这种方式往往只能测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应该探索多元化的选拔机制,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创业能力评估等,以便更好地选拔适合高校教师岗位的人才。
第二,完善职称评定制度。
当前高校职称评定制度过于注重学术成果的数量和发表论文的级别,而忽视了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的贡献。
为了激励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应该调整职称评定制度的权重,加大教学和教育教学的评价指标,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更大的空间和动力。
第三,建立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当前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通常只有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这一路径,而其他职称的发展通道相对较少。
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应该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职业发展通道,包括培养和选拔教学骨干、开设职业教师岗位、设立特殊教育教师等,使教师能够在不同领域和角色中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第四,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
高校人事制度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更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
应该加强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师培训项目和课程,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和自我学习。
同时,还应该加强教师的终身学习机制,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第五,加强教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当前高校教师的考核主要是通过教学评估和学科评估,但这种评估方式往往过于单一和片面。
应该建立多维度的教师考核机制,包括教学评估、科研成果、教育教学、学生评价等,综合评估教师的全面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的激励,通过提高薪酬待遇、设置科研项目和教育教学项目、给予职称晋升和奖励等方式,激励教师更好地履行职责和提高教学能力。
总之,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
关于深化地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关于深化地方高校人事制度 改革的几点思考
2023-11-09
目录
• 引言 • 地方高校人事制度现状及问题 • 深化地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深化地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 实施深化地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保障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地方高校人事制度改 革的现状和问题
国内外高校人事制度 改革的新趋势与新经 验
03
促进组织发展
通过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使员 工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提高工作责任感。
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促进组 织的整体发展,提高组织效率和 竞争力。
05
实施深化地方高校人事制 度改革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01
建立由地方高校领导牵头的专 门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推进人 事制度改革,确保各项改革措 施得到有效实施。
02
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形成合力,确保改革推进的 连续性和稳定性。
03
建立健全高校内部人事制度改 革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 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考核 与监督。
完善政策法规
1
制定和完善地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相关政策法规 ,确保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解读,让广大教职工充 分了解并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提高员工素质
聘任制的实施,使高校能够吸引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从而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增强员工竞争意识
全员聘任制引入了竞争机制,使员工更加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 升,增强了员工的竞争意识。
加强岗位管理
明确岗位职责
通过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使每个员工都 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关于深化地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深化地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深化地方高校人事制度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围绕深化地方高校人事制度展开几点思考。
首先,要完善选拔机制。
现行的高校人事选拔机制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过于重视学术履历和论文数量,而忽视了对教学能力和师德的评估。
因此,应该推行对师资队伍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将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师德等因素纳入考量,从而提高选拔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其次,要加强激励机制。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以激励为导向的人事制度,提供多元化的激励措施,如加薪、奖金、职称晋升、科研经费支持等,以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和科研工作,并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第三,要加强教师发展支持。
高校教师是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发展和成长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支持,制定并落实个性化、全面的教师发展计划,包括职称晋升、学术交流、学术攻关项目的支持等。
此外,还要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提高他们的学科交叉能力。
第四,要加强监督和评估。
在深化地方高校人事制度中,监督和评估是保障制度落地的重要环节。
应该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评估体系,充分发挥评估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评估方式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要注重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评估,以及对教师师德的评估。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教师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机制,对违纪违规行为严肃处理,确保教师队伍的廉洁和纯洁。
最后,要加强高校人事制度的管理和推进。
地方高校人事制度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力量,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对制度的推进和执行力度,确保制度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深化地方高校人事制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
通过完善选拔机制、加强激励机制、加强教师发展支持、加强监督和评估以及加强管理和推进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地方高校人事制度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关于深化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路向的思考
关于深化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路向的思考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是高校教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激励和潜力发挥。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化高校教师人事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三个方面对深化高校教师人事制度进行思考。
首先,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是人事制度的重中之重。
当前的职称评审过于注重学术论文的数量,忽视了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这个制度应该着重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而不仅仅依赖于论文数量。
同时,应该注重教学成果的评价,例如教学奖项和学生评价等,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师的能力和贡献。
另外,职称评审的程序和标准应该更加透明,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评审的公正性。
其次,高校教师的薪酬体系也需要进行。
当前的薪酬体系普遍存在着低工资、无激励和不公平的问题。
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我们应该建立一套相对公平、科学的薪酬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充分考虑教师的工作负荷、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
例如,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评价来确定薪酬水平,同时加大对教学科研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科研成果的激励度。
另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差异化的薪酬政策,如给予优秀教师更多的奖励和补贴,激励他们为高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也需要进行。
当前的绩效考核普遍存在着重视形式、忽视实质的问题。
为了促进教师个人和高校整体的发展,我们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兼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绩效,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和激励教师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应该注重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深化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和的重要任务。
只有建立科学、公正、激励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立相对公平、科学的薪酬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人事管理改革的思考
高校人事管理改革的思考目前很多高校还惯用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官本位思想严重,没有实行彻底的“法治”,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加快人事管理改革,从高校内部和社会外部各方面入手,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才能增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及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标签:高校;人事管理;创新人事管理是指对人事关系的管理,它是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和相关的事为对象,在一定管理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运用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形成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的某种状态,以实现一定目标的一系列管理行为的总和〔1〕。
高校人事部门是行政管理层面的核心部门之一,它关系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全校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在高校管理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高校“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政策、措施对内部教职工的具体活动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管理活动,它以提高效率为目标,以竞争机制、更新机制、保障机制、监控机制、激励机制为基本内容。
”〔2〕一、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应思考的问题1.目前高校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习惯沿用传统人事管理制度,高层和中层领导不由自主地用行政权力命令下属,官本位思想严重,没有用科学的规章制度约束教职员工,更谈不上为教职工服务。
本应“法制”的环境被“人治”代替,内部文件或政策制定不科学,执行一段时间就不得不大幅度更改。
这种状况虽然几经改革,但各高校总体上采用的人事管理模式还是基本封闭的静态管理,从媒体上得知的高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领导的事件毕竟只是少数,而且对应聘人员的级别也会做硬性规定,不是谁都有资格去竞聘。
单一的人事管理制度高度集中了人才的使用权和归属权,人才流动不科学,个人价值难以充分体现。
在高校,只要教师不犯重大的或原则性错误,就不会被清除出教师队伍,更不会被剥夺事业编制,依然享有各级财政“人头费”性质的拨款支持,即使员工工作不力,学校也不能随意将之开除,就造成了人员臃肿、效率低下、负担过重的局面。
关于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受到了重视。
在这个时代,员工的角色正在发生改变,许多组织都在努力改善人事制度,以改善组织工作效率、助力企业发展。
高校作为负责教育培养学生的机构,改革人事制度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七个方面来探讨其中的几点思考:一、政府法律的落实。
保持人事制度的合理性是尊重员工权利的基础,也是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关键所在。
因此,高校在改革人事制度时,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强调重视用人渠道、用工形式和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合规性,不允许发生任何形式的歧视、优待、贿赂等违规行为。
二、加强科学管理。
改革人事制度,重要的一点是要树立正确的人事管理理念,让科学管理成为高校的制度指导。
要加强对校内员工的管理,坚持健全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流程管理体系,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三、激励机制的创新。
在改革人事制度时,应注重人才的发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教职工成为更好的专业人士,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四、聘任管理的完善。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应重视聘任管理工作,加强聘任制度的完善,强调建立诚信、优质、高效的聘任服务体系,保证教职工在聘任过程中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五、能力发展与认证。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应注重教职工终身发展,探索开展教职工能力培养和能力认证工作,通过绩效考评体系开展能力评估,提升教职工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组织文化的推动。
要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要注重建设良好的组织文化,营造和谐、温馨、有序的学校氛围,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教育发展。
七、人才引进。
作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引进要以引才为主,强调择优用人,注重从海内外吸纳优秀人才,加强对校内外人才的新发展,推动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旨在通过改善管理方法和制度安排,彻底改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状况,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不断提升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校教育发展的和谐发展。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关键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高校要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一定要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需要对高校的人事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同时确保人事制度落到实处,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高校的正常管理秩序,培养优秀人才,进而使高校充满生机与活力,为高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有力保证。
1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1 高等教育是科教兴国的重要渠道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党和国家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同时不断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进而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
为此,高等教育要进行全面的改革,进而不断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
目前,无论是环境,还是机遇都对高校改革十分有利,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改革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为广大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提供了保证。
因此,高校改革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1.2 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传统人事管理表现在管理理念上,着眼于对“物”和“硬件”的管理,忽视了对作为第一生产力主体的人的关心和重视,严重阻碍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就是确立教师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围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来设计管理体系,来开展各项管理活动,以激励他们拓展自身的潜能,在自我的不断超越中推动、实现学校的发展。
高校的主体是广大教职工,他们是提高教学、科研质量,促进高校合理、高效运作的核心力量。
这就客观要求当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必须转变观念,从“以事为本”过渡到“以人为本”上来,这一转变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1.3 高校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需要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国际间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和开放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世界已成现实,高校从政府附属机构向独立法人地位转型已不可避免。
关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人力资源关于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张勇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要:在高校管理体系当中,人事制度是其中的较为核心制度之一。
高校人事制度包含了对教师的聘任。
分配、考核、激励等方面的管理过程内容。
我国高校历经多年的人事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困扰着高校人事制度的继续深化发展。
基于此,文章对当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探讨了相关改革对策,希望能够为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人事制度%问题;改革措施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于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教育领域中,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高校 要在教育领域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必须时刻保持旺盛的 活力,以更好地适应、满足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需要,并 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实现对人事管理制度的有效 改革,使之更加的科学化、合理化。
同时,注意加强对人事 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确保高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 聘任制度执行力度不强目前,大多高校普遍实行的是全员聘任制度,然而执行 的程度不够彻底。
除了全员聘任,在职称聘任方面也存在 诸多问题,例如职务聘任与职称评定没有实行彻底分离。
评上了职称就必须得聘任,否则会对工资收入造成影响,教 师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按照政策进行落实。
加上部分 高校出于管理的稳定性考虑,或者由于历史原因,对于不能 很好地胜任工作的教职工不会进行开除处理。
但是,高校 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社会环境的整体,在人员聘用与管理方 面有着较为特殊情况,对于人员聘用以及自我消化能力的 强度较弱,导致高校与社会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人员互聘 与流动途径。
所以在高校进行教职工聘任管理时,对于无 法胜任岗位要求的人不能将其分流至社会,导致了高校“只 进不出”的困境,相当于在高校与教职工之间形成了一种长 期聘用制,进而使岗位聘任制成为形式。
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体会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也成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激发学校活力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所在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人事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此次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下是我对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体会。
一、改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革前,学校人事管理制度较为僵化,教师职业发展受限,导致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改革后,学校通过实施教师聘任制、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一系列措施,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师们更加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改革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改革前,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教师短缺,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改革后,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求,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引进优秀人才、调整教师岗位等措施,使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改革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改革前,学校人事管理缺乏透明度,部分教师对学校管理存在不满。
改革后,学校加强了人事管理的公开透明,使教师充分了解自身权益,增强了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学校管理也更加规范,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改革激发了学校活力改革前,学校内部缺乏竞争机制,导致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改革后,学校建立了竞争机制,通过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手段,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学校内部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
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也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改革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改革前,教师专业发展机会较少,导致部分教师专业素养难以提升。
改革后,学校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学术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专业发展机会。
教师们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之,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激发学校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而高校的人事制度又是保障教学科研质量和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职能的不断扩展,高校人事制度亟需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变革。
下面从选拔机制、薪酬激励、晋升评审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探讨。
首先是选拔机制的改革。
目前高校人才选拔存在着注重学术背景而忽视实践经验的问题,导致一些具有实践经验但学术背景相对薄弱的人才无法进入高校。
因此,应该在选拔机制中注重实践经验的考量,为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提供更多机会。
另外,还应该注重高校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吸纳来自不同领域、企事业单位的人才进入高校,以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其次是薪酬激励的改革。
目前高校薪酬制度普遍存在着“铁饭碗”问题,一些教师缺乏动力,只求稳定的工作和待遇,而对于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应该建立更加灵活的薪酬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绩效评定,将绩效评定与薪酬挂钩,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教学科研的持续发展。
此外,还可以引入竞争性薪酬制度,通过竞争来激发教师的潜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整个高校的竞争力。
再次是晋升评审的改革。
目前高校晋升评审存在着唯论文、唯学历和唯职称的问题,对教学和科研之外的其他方面的贡献折算不足,给一些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但在其他方面表现普普通通的老师带来了困扰。
因此,应该建立更加全面的晋升评审机制,将教学、科研、指导学生等方面的表现都纳入评审范围。
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评审,更加准确地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当然,在进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公正、公开、公正的原则,确保改革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可行性。
同时,要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的力度,使整个高校教师队伍能够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并能够积极参与改革的实施。
总之,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提高高校教学科研质量和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按照中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教育部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国高等教育系统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人才工作组织领导体制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的抓手不断强化,人才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高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转换高校用人分配机制,不断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准确把握《中共中央办公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关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
我认为,当前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应着重研究和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以求得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一、增强用人机制活力,深化教师聘任制改革推进教师聘任制是《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规定,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迫切要求,符合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关系高校改革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重要问题。
当前,高校深化教师聘任制改革的时机更为有利。
一是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带动下和2000年教育部与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下,一批高校开展了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薪酬制度改革的力度,探索建立了以国家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业绩奖励等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高校教师的经济待遇有了明显改善,增强了高校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二是在1999年以来高校连续扩招的大背景下,多数高校教师数量相对短缺,在这种形势下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学校人员调动分流的压力相对较小,有利于高校转换教师任用机制时的平稳推进。
三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部分高校和上海、北京等一些地方高校进行的教师聘任制的改革尝试和探索,为整体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是教育、科研、卫生等事业单位整体或局部改革逐步完善,为加快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营造了较为有利的人事政策环境。
2003年以来,教育部在认真总结前几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广泛调研直属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不断吸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新的成果,加快了对推进直属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相关政策、制度的研究步伐与进程。
“建立学术生涯早期的竞争淘汰与晚期的职业保护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向优秀学术人才进行政策倾斜”、“推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行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聘任管理重心下移”、“教师聘任工作中充分发挥教授的作用”、“淡化资格评审,强化岗位聘任”、“推进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思路成为新一轮改革的关键词和主要内容。
由教师任命制转向教师聘任制,最终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这是一个渐进式的改革过程。
当前阶段,教师聘任制改革应重点突出以下七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
实现教师聘任制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师任用管理上的封闭性,建立起面向社会开放的教师管理系统。
开放式的教师管理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建立起校外人员通过平等竞争进入高校的通道;(2)实行校内外相结合的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增强了学术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3)改善学缘结构,逐步减少直接选留本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实现新聘教授、副教授有在校外工作、学习的经历;(4)通过推进人事代理制度,淡化了教师与学校之间的行政隶属和人身依附关系。
二是由重“资格评审机制”向重“岗位聘任机制”转变。
推进教师聘任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取消单一的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身份评审,将同行专家评审作为教师聘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进一步强化岗位管理和岗位聘任,使教师聘任制真正实现评聘合一、职务聘任与岗位聘任合一。
三是由论资排辈向竞争择优、激励约束机制转变。
教师聘任制改革要引入竞争择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主要措施有:实行公开竞聘,面向整个社会招聘人才;实行聘期制,严格聘任考核;推进岗位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严格学术标准;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
四是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任合同关系转变。
聘任合同是规范聘任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文本,是聘任制的重要基石和载体。
签订聘任合同,实行合同管理,是今后高校推进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的重要基础。
为了使教师聘任制更加规范、科学,高校与受聘教师应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聘任合同,规范合同的订立、变更、续订、终止和解除。
五是由单一的用人形式向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转变。
推进教育聘任制改革,要建立全职与非全职相结合、长期聘任与短期聘任相结合的弹性用人机制,对教师实行分类分层次管理,要完善相应的评价办法,以适应不同岗位的要求。
六是由教师岗位职数控制向结构比例宏观指导转变。
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师职务评聘逐步做到不再实行职数管理,改为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宏观指导,并逐步过渡到高校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形成高校教学科研队伍的合理结构,提高用人效益。
七是由依靠教师个体能力单兵作战向创新团队协同攻关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科研模式下,教师劳动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高校教师单兵作战的情况比较普遍。
随着学科发展的日益交叉融合,高校整合学术力量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要求日益迫切。
加强高校创新团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必须从聘任政策方面积极促进创新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协同攻关、精诚合作。
二、强化人员分类管理,积极开展新一轮高校职员制改革试点建设高水平大学,不仅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需要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加强高校管理队伍建设,迫切需要探索建立和形成一套适合高校管理队伍职业特点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的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度。
推行高校职员制度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制度改革和创新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艰巨任务,必须既积极、又稳妥地逐步进行。
为此,教育部按照“认真研究、慎重实施、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自2000年开始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五校组织开展了高校职员制度试点工作。
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也加入到试点行列。
几年来,高校职员制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这些学校通过实行职员制试点,初步理顺了高校人员关系,强化了岗位职责和岗位管理,做到了人员分类管理,推进了职员任用机制转换;强化了以岗定薪和按劳取酬,调动了职员工作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对学校职员进行了一次爱岗敬业的教育,学校管理队伍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但是,在改革中也遇到了一些难点问题,如职员职务和职员职级属性、职员岗位设置、职员制度实施范围的界定、职员工资政策、“双肩挑”人员如何规范以及职员体系与社会相衔接方面的问题,等等。
对此,必须认真加以分析,区别不同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积极开展新一轮高校职员制改革试点,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探索建立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职员管理制度。
根据高校管理工作的特点,主要是三方面的结合,即职员职务与职员职级相结合,重新认识和界定职员制基本内涵,明确职员职务聘任制体现德才兼备和业绩能力导向,职员职级考评制体现年功积累和考核结果的作用;职员职务与岗位津贴相结合,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分配原则;职员职级与职员工资相结合,职员的基本待遇体现年功导向。
二是进一步强调职员分类管理,抓好岗位设置工作。
将职员岗位划分为领导管理岗位和事务类管理岗位两类,有利于强化职员的服务意识,明确不同岗位类型的工作责任。
因此,必须加强学校设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强调学校根据管理权限和责任大小、工作繁简和难易程度、任职要求高低等,在符合结构比例要求条件下,自主设岗。
三是高校职员实行职员聘任制度应与教师聘任制改革同步推进,完善聘任合同管理的相关政策和程序。
高校聘任职员职务应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可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和学校实际情况对职员实行分级聘任,所聘职员应当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任合同。
四是职员薪酬制度设计应与国家人事工资政策和标准接轨,体现职员的岗位要求和实际贡献及学校职员工资与社会相衔接,与学校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标准相适应。
五是根据岗位职责确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对职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核,并按照职员岗位职责要求,有计划地对职员进行培训,进一步完善职员培训的体系。
三、研究制定高校编制标准,加强高校编制的规范化管理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改革日益深入,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对合理核定人员编制、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长期以来,这方面并没有科学、权威、规范的办法。
1985年,教育部曾出台过关于高校编制标准的意见,由于各方面情况变化,已不能适应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
2004年,教育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积级研究高校编制标准问题,在北京、广东、湖北、河北、陕西等地进行了调研,征求省市编制、财政、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的意见,争取尽早出台实施。
在普通高等学校编制标准的制定与管理方面应掌握好几个原则:一是编制标准的制定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结合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二是高等学校教师编制标准要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区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实施分类指导;三是高等学校编制管理要根据高等学校的职能,遵循学校办学规律和管理特点,坚持国家总量控制、学校自主管理、科学规范、精简高效的原则,保证高等学校正常运行。
普通高等学校编制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构设置与领导职数、编制分类、编制标准、编制管理等。
其中,高校的基本编制初步考虑包括教学科研编制、教学辅助编制和管理编制,同时,还要有一些直属附属单位编制。
关于编制标准的基本形式,主要是考虑生员比,即各类标准学生数与教职工数的比例。
四、以构建新型薪酬制度为目标,深化高校分配制度改革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薪酬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高校在研究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制定高层次人才计划和人才强校战略时,都注重发挥薪酬政策在吸引、稳定人才方面的作用。
分配制度与用人制度改革的相互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薪酬的战略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