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找规律》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设计背景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众彩纷呈、千变万化,但它们都有内在的规律。

大班的孩子虽然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可是在他们的生活空间里,常常了解或发现一些规律。

在节日里,他们看到街上按红、黄、绿得规律排列着一串串气球或一排排彩旗,在晚上看到月亮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有规律地变化。

这些都是他们的直觉感受,还没有真正认识事物规律,更谈不上掌握这些规律和运用规律。

所以,找规律有利于幼儿的学习。

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

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活动准备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2、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3、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寻找活动:如何挑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2、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幼儿找出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

”(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

《找规律》教学课后反思(精选8篇)

《找规律》教学课后反思(精选8篇)

《找规律》教学课后反思(精选8篇)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师不断成长,成为出色的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可爱的小编帮助大家找到的《找规律》教学课后反思【精选8篇】。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篇一新课开始前我与学生开展了个互动游戏,创设了一种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

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联欢会的情景图,为学生创设了熟悉而又喜爱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并对规律产生了好奇,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情境中。

联欢会场的布置,让学生体会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一、引导探究,认识规律这一阶段,分四个层次教学,由浅入深,螺旋上升。

先出示“彩旗”图,教师引导学生找规律;然后出示“花朵”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再出示“灯笼”图,较后出示“小朋友队伍”图,通过自己找出联欢会场布置的规律,使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动手操作,“创造”规律先让学生做按规律涂色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

接着动手摆学具,把“找”规律发展为“创造”规律,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

再让学生在声音、动作中创造规律,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不仅拓展了新知,巩固了新知,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三、联系生活,应用规律因为时间的。

关系,这一环节我是作为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的,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东西,并把它画出来。

不足之处: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可放在课后。

课堂上不用花费太多时间。

另外,除在课件上显示”找规律”外,黑板上的课题板书也应保持一致,而老师只板书了“规律”两字,这是两种不同的慨念,老师应引以为戒。

找规律教案及反思

找规律教案及反思

找规律教案及反思第一篇:找规律教案及反思探索乐园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欣赏等数学活动过程,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规律的美及其对于生活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能够学会找简单规律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用语言清晰地表述规律。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我们先来做个规律,放松一下,学会的就跟老师一起做(有节奏的拍桌子2次,拍手1次。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学会了啦,谁能告诉老师你的秘诀是什么?对了,老师的这组动作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找规律)(二)教学新知1、发规律生活中处处有规律,让我们先来新开业的这家超市找一找吧。

(出示多媒体画面)同学们认真观察,你发现了那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学生可能回答:我发现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也许有的学生会说一面红色,一面黄色,一面蓝色,又一面黄色,一面蓝色……(教师出示幻灯片彩旗)你观察的真仔细,不仅发现了它有规律,还能说出它的规律。

如果再往后接着插彩旗,你认为应该是什么颜色呢?(根据学生回答幻灯片出示红色旗。

)你回答的非常好,一看你就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同学们依次说出彩带、灯笼、花篮、盆花的排列也都是有规律的。

2.创造规律,巩固深化:(出示课件一排小花)(1)先想一想自己打算按什么样的规律装饰这些花,再动笔涂一涂颜色。

(2)展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展示)大家找到这么多规律又创造了这么多规律,真了不起。

这些有规律的东西把超市装扮的那么漂亮,我都迫不及待的想进去看看呢,你们想不想?3、找规律(1)、我们一起进超市里面去看看吧。

(幻灯片出示图例)货架上放了这么多球,售货员阿姨摆的可真整齐,我们来看一看,这组球的摆放有什么规律吗?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说一说。

教师巡视指导,找学生回答,教师加以补充。

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这足球就是2个篮球2个足球,重复出现。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找规律》的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为了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我的教学意图有两个:一是让孩子通过找规律能够说出下一个是什么;二是让孩子充分感受规律的美。

围绕着这两个教学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一、创设情境,感受规律。

新课开始,我首先通过变水果的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小朋友的学习欲望,激发出孩子大脑中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原有经验,然后直接揭题:像这样一个苹果一个香蕉,又一个苹果一个香蕉,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就叫做规律,今天咱们的任务就是一块儿来找规律。

二、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规律。

1、这第二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认识规律。

这一环节,我重在强化训练孩子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联欢会时张灯结彩,这一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把气球和灯笼有规律的呈现出来,使学习新知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理、操作中意会,感知规律。

同时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给学生提供思考、尝试的机会。

然后,我让小朋友自由发挥,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2、接着这一环节我创设了让学生猜的环节,让学生意会,积累感性经验。

如猜下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等,都是让学生先自我感受,再听取别人的意见。

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自我尝试、独立猜想、和体验成功的机会。

三、在自主探索中,体验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知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首先在黑板上摆出有规律的图形,让同学们发现图形的特征以及规律,使学生能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接着,我在体验规律这一环节设计了涂一涂、画一画的教学情境,用自主探索的方式让孩子独立完成。

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通用5篇)

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通用5篇)

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11、关注学生的情感有一句大家都深知的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参与中获得进步与发展。

在这节课中,我紧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课前的拍手游戏,通过动作、音乐节奏渗透规律,让学生能很快融入其中,自然引出什么叫规律;布置教室的主题图情境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促使他们主动观察、自主探究;而动手操作,体验规律环节更是让学生在实践、交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主动应用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

可以说,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

2、关注学生的学习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学中应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

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进步。

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试图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规律、感悟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我改变了教材静态呈现知识的方式,设计了“找、涂、摆、听”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以活动为主线搭建探究平台,刺激学生多感官全方位参与。

事实证明: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充分展示了自己,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获得了发展。

如:在用“○、△、□”三种图形动手操作、设计它们的排列规律这一环节,有的小组摆出了“○△□○△□○△□○△□○△□○△□”,有的摆出“○○□□△△○○□□△△○○□□△△”,还有的摆出“”,每个小组都摆出了跟老师不同的规律。

这就提醒我们:学生确实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找规律教案及反思

找规律教案及反思

找规律教案及反思找规律教案及反思找规律教案及反思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幼儿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幼儿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3、激发幼儿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PPT、找规律图卡、不同颜色的椅子、美羊羊头饰、串珠玩具、黑板活动过程:一、课前调控:拍手律动,组织幼儿向老师们问好。

二、导入: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上课坐的椅子,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1、幼儿观察椅子,各自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一边引导幼儿说出椅子的颜色排序不同。

颜色:红红、绿绿、红红、__红、绿、红、绿、___红红、绿、红红、___2、全体幼儿跟着老师读出椅子的排列顺序,引出规律。

三、情景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客人,(美羊羊头饰)教师扮演美羊羊。

美羊羊:“昨天羊爷爷问了我几个问题,可是我不会,我想请小朋友帮帮我,好不好?”。

1、看课件(各种颜色图形的排列):找出顺序并说出规律,将空白的地方添上正确颜色的图形。

幼儿边说规律教师边积极地鼓励及引导。

美羊羊:“你们真棒啊!有你们这样的朋友真好!可是爷爷还给我一张纸上面全是这样的图形,小朋友再帮帮我吧!”2、教师出示课件和黑板(贴有图形排列规律的图卡),给幼儿说明要给图形宝宝找规律(1)请幼儿认真观察图卡,找出规律。

(2)请个别幼儿上台,把空白处的图卡粘贴完成。

3、美羊羊:“小朋友都完成了,我也学会了,谢谢小朋友们,你们这么聪明,所以我想请大家一起进行一个比赛,这个比赛是―比眼力(出示课件)!”。

(1)教师出示找规律图片,幼儿通过观察、推理,以最快的速度说出规律,并说出空白处应该粘贴的图片。

(2)教师给表现好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4、串珠游戏――送项链美羊羊:“今天我买了一条好看的项链(出示串珠玩具串成的项链,),可是只买到了一条,但是我还想再带一些回去,送给羊村的小伙伴们,你们可以帮我做一些吗?”。

《找规律》教学反思优秀7篇

《找规律》教学反思优秀7篇

《找规律》教学反思优秀7篇《找规律》教学反思篇一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找规律》是在学生对生活中某个物体或图形的排列,一个模糊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所以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对于一节探究、合作学习的课,记忆性问题占了问题总数的60%,说明教师仍偏重于“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活动方式,偏重于一问一答的信息反馈。

问题的提出不够合理,与这节课的课型要求有所背离。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节课,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形成了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由于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高密度的交互作用,使教学不仅仅只是体现一个认知、探究、交流、决策的过程,同时还体现了一个交互与审美的过程。

三、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

在这节课中进行了8次课堂巡视,其中4次参与了学生的讨论、交流。

两次分别对三名学困生进行了重点辅导。

巡视时关注面较广,目的性明确。

但一位学困生在前半节课中共举了两次手,未被老师关注,之后再没举过手,后来问他为什么?回答是:“反正也不会提问到我。

”学生的态度似乎有些不已为然,其实蕴含着不满。

说明我们教师在课堂中不应忽略个体差异、害怕问题暴露,相反应充分重视、关爱学困生,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几点建议:1、“规律”已有些许经验,教材从“联欢图”找规律入手,而后面的练习又设计了“摆一摆”,意味着让学生先看图再操作,是否与布鲁纳的表象模式理论(动作—图形—符号)相违背。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找规律》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活动中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有很多,体验到学习思维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1.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活动准备:课件、拼图积木若干、小篮若干。

活动过程:一、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初步认识规律。

1、师幼互问好。

师:我发现咱们小朋友都是一些聪明的'孩子,并且还是一些勤快的孩子。

师:那么,你们早上几点起床的呢?(六点半,六点,七点……)师:你们这么早就起床啦,是自己醒的,还是爸爸、妈妈叫醒的?(妈妈、爸爸、自己、小闹钟)师:小朋友们想想醒来的时候,你在被窝里喜欢做什么动作?(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幼儿边说边表演)。

师:那咱们把刚才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再来模仿一下吧!师幼共同边说边做动作:揉一个眼睛,伸一个懒腰再伸一个懒腰。

(重复两次)师:这下我们可是真的醒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呢?(穿衣服)师:先穿哪件呢?(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师:我们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好不好?(幼儿答)师: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按顺序一样一样的穿。

)师:那我们把小朋友穿衣服的顺序做一下吧!师幼共同边做边说:上衣,裤子,鞋子。

上衣,裤子,鞋子,(重复两次) 2、师:下面我要给大家看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依次出示娃娃、衣服、裤子、鞋子等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东东起床了!我们向他问好!(幼儿向东东问好并招手)师:现在,东东要穿衣服了,请小朋友告诉他穿衣服的顺序好吗?(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每天都是按这个顺序穿的。

)(教师按顺序将上衣、裤子、鞋子贴出顺序图)师;第一先穿上衣,第二再穿裤子,第三再穿鞋子。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7篇)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7篇)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7篇)《找规律》的教学反思1《找规律》这个内容听过许多人上公开课,对这个内容和需要的素材都积存了许多,但是也存在一些怀疑:有规律的排列是说不断重复三次及以上,对于第一课时的找规律就是要分组,分组很重要,其实就是找出不断重复的。

这里以前我没太留意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不断的问学生,把什么作为一组,这组中第一个是什么……这次再上这个内容的时候我就不断的问什么在不断重复,把什么作为一组。

上完第一课时,在上其次课时,就是数量的规律,这个也是不断重复消失,只是从图案到数了,学生把握起来不难。

第三课时就是数有规律了,所以我总觉得前面强调重复,到这里没有了,学生就很迷茫,所以在这里我跟学生强调了:不断重复消失是有规律的,还有些是不会不断重复消失,但是也有规律。

有些规律的核心是重复,有些规律的核心是进展。

要孩子制造有规律的图案,许多是不断重复消失的,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上还是要多展现一些数量不断变化的规律给他们看。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2有人说:“教育是一门圆满的艺术”。

今日自己上了一节示范课—《找规律》。

在这门“圆满的艺术”获得了一点点胜利。

快乐之余,也不遗忘录下自己的所得所失。

一、找规律,感受规律的美这节课重点要学生去“找”规律,而不是规律的应用,更不是做竞赛题。

我设了这样的导入,我先以有节奏的拍手欢送听课的教师,再请同学们和教师一样有节奏的拍手。

在嬉戏中渗入找规律,初步感受和体会规律,并说出自己的发觉准时的导入新课。

出示有规律排列的盆花,彩旗图,让学生找规律,小组内沟通,感受这样有规律的排列显得整齐美丽。

二、找策略图中的盆花的颜色依次是红、蓝、红、蓝、红、蓝……学生找出规律,我准时提出问题,按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小组内合作,争论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体沟通。

三、优化策略学生解决盆花的问题消失三种策略,一种画图方法;一种是列举法;一种是计算方法。

请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来解决彩灯依次是红、紫、绿、红、紫、绿、红、紫……照这样排列第17盏灯是什么颜色的问题,竞赛谁完成的快,沟通时学生发觉计算方法还是比拟快。

2023年《找规律》教案(15篇)

2023年《找规律》教案(15篇)

2023年《找规律》教案(15篇)《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探索简单图形沿一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

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教学过程:一、初步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1、出示10个数:谈话:这里有1-10共10个数,1和2是两个相邻的数,你还能找出像这样相邻的两个数吗?(指名回答)2、如果把相邻的两个数加起来,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出示)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3、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一共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

这是什么方法?(一一列举)相机引导:一一列举的方法要注意什么?(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2)用方框框9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

引导: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结合学生的演示,强调:从哪里开始框起?每次框几个数?然后怎样?这个方法就是(平移)。

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每次向右平移几格?(平移)至10,问:还能再往右平移吗?为什么?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结合板书)为什么只平移了8次却得到了9个不同的和?说明:第一次只是框,并没有平移,这样才算平移的第一次。

(演示)4、平移的方法掌握了吗?自己再试试看。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生活中常见的规律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2.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学素材:图片、教具、课件等。

2.教学内容:找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并掌握规律。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幅有规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规律。

2.新课教学(1)教师展示一幅有规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规律。

(2)教师提问:你们能在图片中找到规律吗?请用你们的小手指出规律。

(4)教师出示第二幅有规律的图片,引导幼儿独立找出规律,并与同伴分享。

(5)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们找到了哪些规律?请把你们的规律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3.实践操作(1)教师分发教具,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个有规律的拼图。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组织幼儿展示作品,并请幼儿说出自己找到的规律。

4.游戏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规律”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规律知识。

(2)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并示范游戏玩法。

(3)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提问:你们在找规律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培养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3.游戏活动环节,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4.不足之处: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5.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在生活中发现规律,提高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找规律》教学反思(精选20篇)

小学一年级《找规律》教学反思(精选20篇)

小学一年级《找规律》教学反思(精选20篇)小学一年级《找规律》教学反思1 《找规律》这节课教材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在课堂我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开始给出了一幅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图,装饰的彩花和彩旗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学生男女间隔成圆圈跳舞,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排列的规律。

1、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执教找规律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智慧星的颜色,一组是“红黄红黄红黄……”有规律的出现,另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出现,通过对比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2、让学生多角度观察,找出规律在教学例题时,引导学生规律可以从左往右看,还可以从右往左看;规律可以从图形观察,还可以从颜色,数量观察。

比如,学生说出灯笼有规律后,我不仅让学生说说接下来应该是什么颜色,还让学生说说如果把灯笼往前摆,又是什么颜色呢?还有,教材中对彩花的出示只是简单的红绿红绿红绿,将原课本中的规律改为两绿三红的排列,让学生明白数量也是有规律的,同时也为以后数字规律教学做铺垫。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学习,互相发现自身的不足;创造规律时,我也是让学生先同桌商量一下,摆一条什么样的规律,哪组摆的又快又有创意,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同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达到要求。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

多媒体展示欣赏一张张图片的出现,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

数学《找规律》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数学《找规律》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数学《找规律》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数学《找规律》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数学《找规律》优秀的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表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一、表如今材料提供上。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

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进步才能的根本载体。

在本课中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了假设干水果图片,白纸,等。

学生通过画一画,贴一贴,摆一摆等过程,实在让每一个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

表达了数学和生活的严密联络。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合作探究、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开展的动态过程。

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的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泼,畅所欲言,可以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

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

并及时组织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最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事务,体验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下课。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表达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表达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开展。

数学《找规律》优秀的教学反思2“以学生开展”为本,是当前教育的共同理念。

课堂上老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鼓励积极发言,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学生亲历计算、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等数学才能,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参与,积极交流,让学生获取新知,掌握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也有缺乏的地方,如:三组算式的处理上,形式单一,创造性不够。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表达以下特点。

1.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

《找规律》教案设计与反思

《找规律》教案设计与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找出图形、数字等的基本规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规律的热情。

1.2 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找规律(2) 教学课时:2课时(3) 教学年级:五年级1.3 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谜语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规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规律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展示一系列图形或数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出基本规律。

(4) 实践操作:学生自主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规律。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规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图形、数字等相关素材。

(2) 教学素材:包括图形、数字等案例。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规律。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

(2) 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过程中的表现。

(3)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学评价: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合理,能否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教学改进:根据反思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找规律》教学反思15篇

《找规律》教学反思15篇

《找规律》教学反思15篇《找规律》教学反思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我设计了让学生猜表情的游戏,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让学生在猜测中意会,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

这一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同时仅要求猜一猜结果,学生凭直觉做出决定,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给学生的学习带给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忙理解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资料既具有活动性和探究性,又具有挑战性,趣味性,“找规律”的资料不能简单的决定其正确与否,而是要听学生介绍“找的规律”有无道理,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充分与同学展开交流活动,注意倾听同学讲的有无道理,联系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做出决定,不断地及时地优化自已的数学知识,在合作交流中获得了发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

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设计的这一节课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淘气”展开。

从主题图------游乐园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先包内含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还有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本节课我设计了“智多星”的奖励卡,听课认真、发言用心、表达完整、表现好的同学都能及时得到。

这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透过小奖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会有许多的不足。

例如:在学生动手操作“涂一涂”结束后,应将学生所涂作品展示在实投影上,更直观,更明了;在学生小组合作结束后,应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间的互相评价,让学生的合作更和谐,更有效。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找规律”的含义;2.能够通过比较找到一组数的规律;3.能够根据规律推出下一个数;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具有观察能力,能够观察事物,发现事物中的规律;2.具有分析能力,能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核心;3.具有创造能力,能够创造新的思路;4.具有运用能力,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习惯于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规律,在生活中寻找快乐;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找规律”的含义;2.能够通过比较找到一组数的规律;3.能够根据规律推出下一个数。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规律;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发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一组数据引入新课,如:3,6,9,12,15,每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大家思考一下。

第二步:寻找规律通过学生发言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数字之间的规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们提出的规律,并和全班一起核对和确认,直到找到正确的规律。

第三步:巩固练习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18,21,24,27,30,情况下,下一个数是多少?2.33,30,27,24,21,情况下,下一个数是多少?第四步: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情境一:小明每天晚上要练习小提琴,一次练习要练25分钟,他练了七次,一共练了多久?根据学生所找到的规律,25*7=175分钟,也就是小明一共练了175分钟。

情境二:小明的爷爷住在100层楼的高层,每次坐电梯要等很长时间,于是他就每次爬楼梯,一次爬5层,问他一共要爬多少次楼梯才能爬到100层?根据学生所找到的规律,一共要爬20次楼梯。

第五步:总结通过此次教学,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找规律”,如何寻找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3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找规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3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找规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3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找规律)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3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找规律),供大家赏析。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及教学反思[]1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找规律》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探究找寻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培育幼儿有初步的推理实力,发展幼儿创建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找规律》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预设目标: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

2、在探究找寻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培育幼儿有初步的推理实力,发展幼儿创建力。

4、初步培育视察、比较和反应实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活动打算:1、各种排列规律的卡片。

2、各种颜色的木块、几何图形、贴绒图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预设:一、自由探究。

1、以嬉戏:“寻宝”引入活动。

让幼儿找寻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开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2、探讨卡片上不同的改变,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二、发觉规律。

1、视察卡片上物体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

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补规律。

找出卡片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当排什么?3、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三、尝试自由排列。

1、介绍各组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组:按颜色排列。

选择两种或三种颜色的木块进行间隔排列。

其次组:按几何图形排列。

选择两种或三种几何图形进行间隔排列。

第三组:按图案排列。

选择两种或三种图案进行间隔排列。

2、幼儿自选操作活动,老师巡回指导。

激励幼儿大胆地尝试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3、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教学反思: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找规律》教学反思(优秀10篇)

《找规律》教学反思(优秀10篇)

《找规律》教学反思(优秀10篇)《找规律》教学反思篇一“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

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

新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联欢会装饰物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引出图形排列的一些简单规律,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例1是最简单的图形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固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

为了让学生自然地接触新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设计了游戏导入环节。

通过猜一猜游戏,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猜测,整个课堂气氛高涨,不仅学生热情全都调动起来了,还渗透了后面即将要学的新知识。

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六一”的联欢会情境讨论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本节课我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例题制成了课件,这样教学内容就具体化、清晰化。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充当一个参与者和组织者,让学生通过讨论、猜测、动手摆一摆、涂色等活动,自己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在教学最后,我把知识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内容安排较多,所以在动手操作环节仓促而过。

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今后,我要继续学习新课程、新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找规律教学反思篇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

《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第一篇:《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找出事物变化规律,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能够学会找简单规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些小奖品,要奖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你们想看看老师带了哪些奖品呢?(实物出示)2、猜一猜,林老师拿出来的下一个会是什么?(学生猜,师演示)3、小朋友,真聪明,别急,还有其他奖品呢!(再次演示课件)你猜下一个是什么奖品呢?(学生猜,师演示)4、咦,老师刚刚夸你们聪明,怎么现在猜不准了呢?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第一排是按有顺序的排列,第二排是没有规律,乱放的。

)5、噢,原来是这样,第一排是按照一定顺序摆的,有规律,而第二排是胡乱摆的,没有规律,所以猜不对。

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像第一排这样有规律的知识。

(板书课题:找规律)老师看看谁最爱动脑、谁发言最积极,就把黑板上的奖品奖给他,你们想吗?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1、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一年级小朋友正在举行联欢会呢!(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2、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3、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的摆放是怎样的?4、他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摆放的,那他们有什么规律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找一找。

5、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吧!(课件出示彩旗,猜一猜,最后这面彩旗会是什么颜色?)6、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课件演示最后一面彩旗为黄色)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7、师小结:这组彩旗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红一黄,又一红一黄有规律地出现(课件以红黄为一组,逐组闪动)8、彩旗的排列规律我们已经找到,那么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的告诉同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整体回顾,课堂总结。
同学们,生活中的规律无处不在,正是因为有了规律,我 们的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希望同学们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生活中去 寻找规律,运用规律,用双手去创造生活中的美!
【教学反思】
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生活中有很多鲜活的数学学习题材。
课标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 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本节课前我设了“猜一猜”游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绪高涨。既 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又润物无声的让学生感知了规律。在 探究新知环节中,我选取了“团结小学元旦晚会”的会场上布置 场景:彩旗,彩灯,彩花以 及气球等,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生 活情境中,感知规律,熟悉规律,掌握规律,学会寻找规律的 方法,养成自觉运用规律的习惯,加厚学 生的数学素养。
《找规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发表时间:2018-04-03T15:20:24.52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1期 作者: 张亚亚 [导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 85 页《找规律》。
甘肃省庆阳市东方红小学 张亚亚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 85 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拼摆、涂色等活动,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 规律。 2.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2.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应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水果,你们猜 一猜都有什么水果呢? 生:有苹果、有桔子、有香蕉、有葡萄…… 师:小朋友猜的可真多啊!那就请大家看看,老师带来的这些水果。(随机在大屏幕上出 示水果图) 生:香蕉、苹果、香蕉…… 师:猜一猜,下一个会是什么水果呢? 生:苹果! 师:(相机出示水果图)小朋友们真厉害!你们都猜对了, 再继续猜下去,该是什么水果呢? 生:香蕉、苹果、香蕉、苹果…… 师:你们太棒了,怎么一猜就准呀? 生1:因为我发现它们都是一个香蕉、一个苹果、一个香 蕉、一个苹果这样排列的。 生2:我发现它们都是按香蕉、苹果的顺序摆的。 …… 师: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就是一种规律。 (板书:“规律”,齐读“规律”二字)生活中到处都有规律,只 要你用心观 察,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 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我设计了“猜水果”的游戏,既活 跃了课堂气 氛,又让学生感知了其中存在的规律。】 二、依纲自学,探究新知。 1.自学指导: 仔细看图,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 元旦快到了,你们想知道团结小学的小朋友是怎样庆 祝的吗?请把你看到的说大家听! 生:自由发言。 2.小组讨论交流: (1)画面里哪些图片排列是有规律的? 师:仔细看看,哪些图片都是有规律排列的?
(2)按规律排列的图片以几个为一组?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 的?(分小组展示、分享发现结果的基础上,用课件出示画面 中有规律的图 片,化静为动,强化识记。)
3.师适时小结:像彩旗、小花、小朋友、灯笼这样按照顺 序几个为一组,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 的重复排列。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说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 究者、探索 者。”本环节设计了“团结小学元旦晚会”的场景,让 学生在自己喜欢活动中,探究发现规律、体验规律,在动眼、 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加深 对规律的理解】 三、自学检测,巩固强化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把学习主动 权交给学生,自己只是学生数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引导 学生通过讨 论、猜测、动手涂色等活动,自己发现图形的排列 规律。 因此,在当堂训练这一环节中的“小小设计师”这个数学 活动是有趣味的,让学生 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材料, 创造自己的规律。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 个性化的思想得以流淌,童心得以分 享,体验学习的快乐,使 课堂成为一片自我心灵倾泻的情感地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测。学生对 找规律虽然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要想完整的表达却比较困 难。因此,要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把规律说完整、说清楚, 既加深“规律”在学生脑中的印象,又初步培养一年级小学生逐 步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自 己思考方法的习惯。】
*游戏活动,渗透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老师现在就来做动作,你们仔细观察,看谁能继续往下做。(击掌:左两下,右两下;左两下,右 两 下;左两下,右两下……)你们能学着老师的样子继续往下拍 吗? 生:(能) 师:为什么你们学得这么快? 生:因为老师总是左边两下,右边两下…… 生:因为老师是有规律的做动作的。 师:象这样重复出现的动作,也叫做规律。生活中有 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去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规 律。 设计意图:【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根据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间我设计了“做律动”的游戏,既活跃了 课堂气氛,又 让学生感知了活动中存在的规律。】 四、当堂训练,拓展延伸。 1.摆一摆:用你准备的学具摆一摆,并说说是按什么规律 摆的? 师:现在我们就来设计有规律的图案。把你们准备的三角 形、正方形、圆形…在纸条上设计出你们喜欢的图案,比一比, 哪个同学最 先完成任务。 生:自主创作(困难的学生可与同桌合作完成) 师:指名学生在投影仪上展示。 2.涂一涂:数学书第 85 页“做一做”。 师:请大家拿 出画笔自己创作出一幅有规律的图案。 生:自由创作。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佳作在投影仪上分享给大家?并给大家说一说你创作的规律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 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摆学具的活动中创造规律。学生的思维得到 更好的发散,创设出更多、更复杂且有趣 的规律,培养了他们 大胆的创新意识。】 五、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师:幻灯片出示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它们的规律。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让学生 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欣赏规律,体会原来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 就在自己身 边,自然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