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美援朝的老兵 抗美援朝老兵
他是最可爱的人
他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姜永年来源:《新长征·党建版》2020年第12期他,16岁参加八路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华中南、解放东北和抗美援朝,先后参加了飞虎山战役、松骨峰阻击战、“394.8”高地战等战斗,并多次荣立一等功。
转战大江南北,经历战斗无数,从“娃娃八路”成长为“战斗英雄”。
他就是徐振明,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徐振明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16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铮铮铁骨、坚韧性格。
1958年,徐振明转业后来到通化市民政局,当时有三个岗位供他选择:招待所所长、福利院院长、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
徐振明毫不犹豫选择了为抗日英雄杨靖宇守陵。
他说:“我是革命的后代,杨靖宇是我们的革命前辈,替烈士守陵是我的光荣。
”枪林弹雨中不忘初心徐振明1925年7月出生于江苏赣榆青口河南庄。
他3岁丧母,5岁丧父,自小在姐姐家长大,12岁起就给地主家放牛。
1942年,正是日军侵华最为疯狂的时候,日本大部分陆军以及大量的甲种师团投入到侵华战场。
同时对许多占领区实行“三光政策”,中国的抗战进入了最艰苦岁月。
16岁的徐振明看着家乡沦陷,兄弟姐妹流离失所,他一心想着要打跑日本人、要参军。
听说山东那边有八路军,徐振明一边要饭一边找八路军,往北走,翻了好几座山,终于找到了山东抗日根据地。
徐振明刚到根据地,营指导员问他怕不怕死,他说不怕;问他能不能扛动弹药,他说能。
营指导员看他年龄小,便让他当通信兵。
此时,部队正大力宣讲杨靖宇将军及诸多抗联将士的英雄事迹,杨靖宇将军带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孤身一人与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抗联英雄在极端困难的战斗中牺牲,令每一位革命军人动容。
徐振明深受感动,发誓要向杨靖宇将军学习,保家卫国、抗战到底。
从此,杨靖宇将军成了他心目中的大英雄。
转眼间入冬了,在茫茫大雪的掩护下,徐振明所在部队在山东莒县准备伏击一股日军,那场战斗非常激烈,鬼子拼命突围,徐振明所在位置是敌人突围的地方,敌人拼命地挣扎。
“老兵新传”朱再保先进事迹
“老兵新传”朱再保先进事迹他叫朱再保,一位90岁的抗美援朝老兵。
他从硝烟中走来,为环保再战斗。
1928年,朱再保出生在湖南岳阳一个贫苦人家,家中一贫如洗,祖父、父亲去世后只能借债安葬。
朱再保6岁放牛、12岁做长工。
“借一担还三担,卖一辈子劳力也还不清。
”朱再保说,后来解放了,免了100多担谷子的债,这辈子一定要“谢党恩,跟党走,当好人”。
1949年底,朱再保入了团。
1951年3月参军,同年赴朝参战。
1953年7月13日,金城战役打响。
晚上9时,部队发起冲锋,战友前仆后继,身为炮兵侦察兵的朱再保冒着枪林弹雨,闯“敌雷区”到最前线侦察,向后方报告准确的敌坐标。
这一晚,朱再保所在部队有1000多名官兵英勇牺牲。
“我当时就下了决心,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对得起牺牲的战友!”他说。
朱再保1958年载誉回国。
1966年,他因为胃癌晚期,切除了胃和横结肠。
1971年,朱再保因病离职休养,但是他却始终闲不下来。
再启程播撒绿色种子上世纪80年代初,从部队转业的朱再保从扫厕所做起,成为湖南岳阳民院附小的校外辅导员。
1983年,当看到一则国家提出要在青少年中推行环保教育的新闻后,朱再保深受启发。
从此,投身环保教育,成为朱再保为自己选择的又一“征程”。
为守护家乡人民的“大水缸”——铁山水库,朱再保不辞辛劳展开实地环境调查。
xx年6月20日至8月中旬,每天天未亮,朱再保就蒸好馒头,收拾东西、带上相机,先坐2个小时汽车,再搭船,前往铁山水库,徒步五六个小时,调查水库污染源情况。
他独自一人,连续35天,乘车加步行逾7000公里,实地拍摄了1400多幅图片,形成一份详实的调研报告。
为躲避丛林中的蛇,朱再保经常要“投石问路”,有时还会碰到野猪。
“我也怕,但好在它自己跑掉了。
”途中的惊险被朱再保轻描淡写地描述着。
还有一次,他不小心滑落水中,抓住岸边野草往上爬,过程中,他最担心的却是保存资料的相机。
一把年纪了,为什么还要折腾?朱再保的家人心疼他,却拦不住他。
60年后志愿军老兵再跨鸭绿江
区。
桥 旁 走 来 了2 位 身 穿 军 装 、 胸 带 奖 章 的 老 人 。 雨 2 中 ,军 乐 团 反 复 演 奏 着 老 战 士 们 熟 悉 的 《中 国 人 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祝 子 清 老人 告 诉 记 者 ,那 时 , 丹 东 是 中 国 志 愿
冒雨重 访 鸭绿 江 断桥
2 年4月1 O1 O ,朝 鲜 正 式 成 为 中 国公 民组 团 出 2日 境 旅 游 新 的 目的 地 国 家 。 这 天 ,丹 东 市 的 鸭 绿 江 断
军 炸 断 了 这 座 长 达 近 千 米 的 铁 路 桥 , 中 方所 剩 的 四
L 桥 保 留 至 今 。 1 9 年 鸭 绿 江 断 桥 被 重 新 维 修 开 残 9 3
当 年 归 国 的 志 愿 军 战 士 有 许 多 已 经 去 世 , 活 着 的也 是 七 八 十 岁 的 老人 了 。 多 少 次
梦 里 , 他 们 回 到 了朝 鲜 的 三 千里 锦 绣 江 山 。 在 中 朝 有 关 部 门 的 帮 助 下 , 他 们 带 着 黄 河
水 、 黄 土 和 祭 品 自费 到 朝 鲜 祭 奠 牺 牲 的 战
增 德 和 战 友 陈 春 元 在 抗 美 援 朝 战 场 上 曾 用 一 挺 高 射
机 枪 打 落 一 架 美 军 飞 机 。 朝 鲜 战 争 结 束 后 , 张 增 德
转 业 回 到 了 河 南 省 中 牟 县 从 此 与 陈 春 元 失 去 联
目疮 痍 , 火 车 站和 工 厂 更 是 遭 到 了 敌 人 飞 机 的 多 次
轰 炸 。 美 丽 的朝 鲜 土 地 上 也 是 炮 声 隆 隆。
致敬英雄 珍爱和平——抗美援朝老兵彭文祥的经历
2021年第12期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实力非常悬殊的战争,它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聆听抗美援朝老兵亲口讲述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向这位忠诚、勇敢、担当的老英雄致敬。
背井离乡赴战场彭文祥,浏阳市古港镇人,1931年7月18日出生,所在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独立高炮第六十三营。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战火烧至中国边境。
1951年元旦,彭文祥在湖南醴陵参军随后奉命前往辽宁安东,正式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独立高炮第六十三营的一员。
彭文祥于1951年4月,随独立高炮营坐汽车入朝。
入朝时所走的路多大为山路,还要时刻注意敌军飞机轰炸,因此汽车不敢开灯,只能摸黑走。
独立高炮营纪律严格,不随意与外界任何人接触。
当年才20岁的彭文祥带着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不畏艰难困苦,背井离乡远赴战场。
由于个人能力突出,彭文祥负责一台小高射炮,共5人操作。
彭文祥回忆:“自己一开始是做文书工作,自愿向党组织靠拢,于是写入党申请书,我们独立营参谋和营教导员副排长了解情况以后,经多次考察合格,觉得我能力强、思想觉悟高,就介绍我入了党,独立营参谋就是我的入党介绍人。
”彭文祥于1951年5月4日在朝鲜战场火线入党。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点入党,对彭文祥来说是永生难忘的。
彭文祥说:“入党对自己的促进作用很大,共产党就是好,入党几十年,自己的人生不能犯错误,在共产党的内部,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是一个很讲原则的组织,自己复员回家也是时刻保持两袖清风、讲原则。
一个共产党员代表的是共产党的形象,这个形象随时都要保持好。
”不畏生死保和平彭文祥入朝后,他所在的高炮营接到的任务是保护一个火车站,保障物资安全转运。
这次战役部队打得非常惨烈。
因种种原因后勤供应不及时,这场战役是在挨饿受冻的情况下打败敌人的。
那个时候战士有三怕:一是怕没饭吃,二是怕无子弹打,三是怕负伤后抬不下来。
曾经浴血长津湖,90岁健在抗美援朝老兵丁德荣住着这样的房子!
引子:1952年9月第九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至鸭绿江边宋时轮要警卫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
当他抬起头来时警卫员发现这位满头花白的将军泪流满面将军是在为战死在长津湖地区1万5千多他的将士流泪。
丁德荣,1930年出生。
是志愿军27军79师237团2营4连的机枪手。
他参加了震撼世界战争史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长津湖战役,冰血柳潭里;参加了第五次战役,死命突围冲出美军包围圈。
他服役6年整,打了近2年的仗。
老人今年90岁,至今健在。
和同岁的老伴相依为命,现居住在黑龙江省富裕县二道弯镇上一个破旧不堪的房子里。
70年前,百万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美帝为首16国“联合国军”展开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艰苦卓绝,空前惨烈的殊死搏斗,用鲜血书写了一场让我们这个民族永远引以自豪,伟大的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
丁德荣老人就是这百万志愿军里的一员,丁德荣1950年入伍。
据老人回忆:1950年11月初在军长彭德清,政委刘浩天率领下,27军主力奉9兵团命令从华东地区急速开赴东北(途中经山东做过短暂停留),原打算在吉林梅河口做短暂集训,因朝鲜前线战事吃紧,临时取消集训计划,来不及更换厚棉衣,27军全体将士还穿着南方的薄棉衣火速到达安东,后又奉9兵团命令改道吉林临江,与26军于11月12日在鸭绿江吉林临江段跨江入朝。
刚刚入朝仅仅15天后就参加了至今令美军谈虎色变的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战役于27日22时夜里9兵团主力向美军、李伪军发起全面进攻。
丁德荣所在的79师237团在零下30多度,天空飘着大雪的险恶战场环境下,如猛虎一般,猛攻长津湖地区交通要塞西北山高地,丁德荣身高177,抱着他的转盘子机枪,冲锋在这支队伍里。
长津湖一战我9兵团打的英勇顽强,可歌可泣,创造朝鲜战场上唯一成建制消灭美军,团一级部队的先列。
丁德荣所在79师打的也异常勇猛、惨烈至极。
不到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79师全师能战斗的仅剩下不足千人。
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事迹材料(5篇)
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事迹材料(精选5篇)在我国进展历程中,有一大批用自己的才智、自己的精神为祖国的进展而贡献心血的人,那么关于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事迹材料有哪些呢?以下是我预备的一些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事迹材料,仅供参考。
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事迹材料(篇1)颜井武1953年初参军,同年5月赴朝鲜战场,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并于当年火线入党。
1957年老人退伍后,成为南云台林场一名一般工人,为搞好护林工作,全家吃住都在山上的石头房中。
1992年初,老人退休后,仍不愿下山,坚持每天义务巡山,并谢绝林场额外补贴,即便刮风下雨也从未停下巡山的脚步。
老人每天早晚要走八九公里的山路,28年巡山总里程接近8万公里,诠释了一位老党员、老退伍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事迹材料(篇2)虽年过九旬颜井武仍每天徒步巡山,发觉有违反护林防火规定的行为坚决制止。
通常状况下,许多人退休后都选择在家颐养天年,颜井武老人却退而不休。
截至今年,他已义务巡山护林28年,每天早晚要走近八九公里的山路,总里程接近8万公里。
在海拔450米的四管区推磨山头巡护的颜井武老人精神矍铄。
“这么多年,都习惯了,这点山路算什么?”老人笑声爽朗,“以前年轻的时候,哪天不走个三四十里山路呀?护林肯定要有足够的急躁。
”是的,老人不光有急躁,还有决心,且从不惧怕威逼。
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事迹材料(篇3)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火线入党、荣立三等功,回来后,他“执”守山林,栽下一抹绿、收获一片春。
他就是抗美援朝老兵,退休后仍坚持义务护林28年的颜井武。
颜井武老人今年已91岁高龄,他1953年初参军,同年5月赴朝鲜战场,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并于当年火线入党。
1957年,老人退伍转业后成为市云台山景区南云台林场一名员工,一干就是60多年。
他将一腔保家卫国的热血“浇灌”到大山上的每一颗树下。
功勋模范人物颜井武事迹材料(篇4)1957年,老人退伍转业后成为连云港市云台山景区南云台林场一名员工,一干就是60多年。
九死一生犹未悔——记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老兵吴和庆
□周战线郭倩阳吴和庆于1926年7月24日出生在江西省修水县四都镇三溪村。
1946年2月,他被国民党修水县警察局抓去当警察二等兵,仅一个月后就逃回了家里。
12月,他又被国民党地方政府抓去当兵,被编入国民党第十六军第二十五师第六十六团第二营第六连当二等兵。
1949年1月,其所在部队在北京和平改编,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他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八军第二○四师第六一一团第三营任营部文书并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赴朝作战中,他任过侦察兵、通讯员、营部文书、机枪手等职,与敌厮杀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场,经历过无数次生死考验。
在战斗中,他左右胸部偏下各中弹一次,被炸弹炸开的巨石滚下来砸在背上,治愈后留下两个手掌大的伤疤,可谓满身伤痕。
吴和庆荣立两次三等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但是当时国内百废待兴,情况十分复杂。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列强丧失了在中国的诸多利益,心存不甘,对新中国虎视眈眈;国民党反动派败退台湾,但梦想着反攻大陆,大量残匪遍布全国各个角落。
仅修水县,就有许多残匪武装分布于漫江、三都、新湾、黄龙山一带。
他们组织反革命武装,在刚刚获得解放的修水县进行暗杀、抢劫、强奸等种种破坏活动,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这种背景下,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武装干涉,还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因此,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的外来威胁,可谓内忧外患,这考验着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毅然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全国掀起参军、参战、支前的热潮。
仅修水县,就有2356人申请参战,1472人奔赴朝鲜,45人光荣牺牲,12人负伤致残;人民群众捐款捐物,送往前方。
修水县四都镇就有20多人奔赴朝鲜,其中吴和庆、叶赵信、余美哉、陈沾禄、郭艳仁、周延隆、蒋传茂、钟宇高、黄恢发、蒋礼富、马从发、陈世忠、易学其、洪耀俊、郭家荣等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抗战老兵调查报告
抗美援朝战争抗战老兵调查报告抗美援朝战争,是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至1953年间,对抗联合国军队(以美国为首)在朝鲜半岛所进行的战争。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了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经历以及对于老兵的影响,进行了一次抗美援朝战争老兵调查。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老兵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以及对于这段历史的感受。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他们参加战争时的年龄主要在20-30岁之间,现在已年过花甲。
调查内容:1.个人基本信息:调查对象的姓名、年龄、参战部队、军衔等。
2.参战经历:调查对象的参战原因、参战时间、战场经历、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步兵、炮兵等)等。
3.战争的影响:调查对象参战后,战争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如家庭状况、事业发展、身体状态等。
4.思想感受:调查对象对于战争的感受和看法,对于抗美援朝战争意义的理解以及对未来和平的希望等。
调查方法:1.面对面访谈:通过亲自走访老兵的家庭和社区,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了解他们的参战经历和个人感受。
2.书面调查表:为了方便老兵回忆和记录,可以设计一份调查表,包含上述的调查内容,老兵可以通过填写调查表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调查结果:根据这次抗美援朝战争老兵调查的结果,多数老兵对于参战的原因是出于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他们愿意为国家的利益而战,保卫祖国。
在战争中,老兵们承担了各种阵地和战场任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战争对于他们的家庭和个人事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他们都表示愿意为祖国的和平做出这些牺牲。
另外,通过调查发现,战争对于老兵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老兵因战争创伤导致身体残疾或精神压力大,需要得到社会关切和支持。
一些老兵也坦言,对于战争的经历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阴影,需要被理解和尊重。
调查结果还显示,老兵们普遍对抗美援朝战争充满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认为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为和平捍卫正义的历史见证。
时代楷模抗美援朝老兵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10篇2020
时代楷模抗美援朝老兵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10篇2020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有哪些?曾经对孙景坤有些不解和抱怨的儿女们渐渐都明白了他们这位始终默默付出心系祖国的父亲。
一起来看看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5篇2020,欢迎查阅!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心得体会1辽宁省丹东凤城市,凤凰山脚下的丹东光荣院里,有一间20多平的特护区房间,设施齐全布置简约。
上午十点,阳光柔和地洒进屋中。
孙景坤老人正躺在床上休息,陪伴他的,是尽心侍奉的子女,和墙上一件挂满奖章的旧军装。
“父亲每次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军装。
”老人的大女儿孙美丽说。
8月12日,孙景坤作为特护养员来到这里,光荣院为他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
在此之前,他与大女儿一家住在一起。
年过耄耋,他的脸上写满了风霜,岁月仍在不断侵蚀他的健康,却始终无法夺走他眼中的神采。
听闻来人是部队的记者,老人坐在床上,敬了一个军礼。
这只右手,72年前第一次举起敬礼。
对孙景坤老人来说,这是一个动作,更是一份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庄严承诺,完成这个动作,只要一秒钟,践行这个承诺,却要用一生的时间……1948年,解放战争已转入战略进攻阶段,硝烟弥漫在东北大地。
24岁的孙景坤告别了刚刚新婚5天的妻子,毅然参军,随40军119师357团南征北战,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抗美援朝战争。
孙景坤从北打到南,又从南打回北,7年间,总行程上万里。
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这些荣誉和一身的伤疤,映射出他战时的英勇与无畏,但对于战场上的功绩,他很少提起。
大女儿孙美丽说:“当年那么多战友在他面前倒下,他不愿回忆起那些经历,那是他心里永远的痛。
”孙美丽还清晰地记得:父亲年轻时从不看战争题材的电影,他说真正的战场远比电影要残酷得多……如今,老人已经无法完整清晰地告诉我们真正的战场究竟是什么样子,但翻看老人的立功证书和战史,我们得以窥得老英雄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的身姿。
抗美援朝老兵待遇文件
抗美援朝老兵待遇文件我父亲是1956年入伍从河南南阳直接到朝鲜的老战士,撤防后回国题干。
在乡政府退休,我想问一下他现在有没有这方面的待遇或补助。
退休后工资较低1000多元,身体不好不够吃药,不敢住院,眼睛出现白内障不去做,因为花钱太多。
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可能不一样,具体要到当地民政部去咨询一下:对老退伍军人的补助政策将于8月1日起实施本区年满60周岁,无经济收入(无退休养老保险金)的农村户籍退伍军人从今年8月1日起,可以享受到生活补助经了。
这是记者从区民政局了解到的信息。
已享受征地养老、城镇保险、小城镇保险、精简下放、单位列编人员、在乡复员军人、在乡伤残退伍军人、带病回乡享受定补等待遇的退伍军人不享受此补助办法。
符合条件的对象每人每月将得到补助金100元,发放手续与其它优抚定期补助经费发放方式相同。
信息来源: 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2006年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再次提高依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调整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民发[2006]98号),对相关抚恤和补助标准介绍如下。
(一)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标准(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单位:元/年):一级:因战14560元,因公14040元,因病13570元。
二级:因战13100元,因公12480元,因病11960元。
三级:因战11650元,因公10920元,因病10150元。
四级:因战9470元,因公8580元,因病7800元。
五级:因战7280元,因公6550元,因病5930元。
六级:因战5820元,因公5460元,因病4680元。
七级:因战4350元,因公3880元。
八级:因战2880元,因公2480元。
九级:因战2180元,因公1870元。
十级:因战1460元,因公1250元。
(二)定期抚恤金标准(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单位:元/年):烈属4980元(城镇),3120元(农村)。
“抱笔书心声”:周全弟
“抱笔书心声”:周全弟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20年第47期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党给的,我身上流淌的血是医护人员的鲜血,没有他们尽心尽力的照顾,我就活不到今天。
活着,就是要为党和人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活着,就是要笑对人生,不断磨炼自己。
英雄的本质是什么?是永不言败的精神,是用不屈精神创造奇迹。
87岁的周全弟,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在防御战中,他曾在雪地潜伏三天三夜,被嚴重冻伤截取四肢。
近日,他用断臂写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令无数网友致敬。
1949年4月,周全弟所在部队从驻地向鸭绿江开拔,时间紧任务急,连动员会都是在列车上进行。
周全弟和战友们在边境上,只领到单棉衣裤和胶鞋,就挺进朝鲜参与作战。
当年,朝鲜遭遇百年不遇的极寒天气,志愿军们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执行狙击美军部队的战斗任务。
周全弟和战友们在雪地里,埋伏了三天三夜。
他回忆当时:“饿了,每天3个土豆充饥,渴了就抓身旁的雪往嘴里塞。
”但当冲锋号吹响时,周全弟发现自己手脚已失去知觉,站不起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周围战友发起冲锋。
他说:“再后来就眼前一黑,啥也不晓得了……”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找到奄奄一息的周全弟,当时他的双手双腿被冻伤感染,如果不马上动手术切除就会有生命危险。
当时的医疗条件紧缺,在无法进行麻醉的情况下,医生用冰块将他的四肢包住,在他高烧昏迷时进行了截肢手术。
失去了双手双腿后,周全弟没有轻言放弃,不仅锻炼自己基本的生活能力,还尝试用残臂夹着毛笔练习书法。
经过刻苦练习,周全弟的书法自成风格,作品受到专家好评,还多次在各类书法比赛中获奖。
用残臂练习书法并不仅是个人爱好,他还通过书法作品对后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每当院校师生来休养院参观学习,周全弟都会主动到现场表演“抱笔书法”。
几十年时间,周全弟累计创作了近2000幅书法作品。
意志坚定顽强乐观“梅花香自苦寒来”,战争在周全弟身上留下伤残,却没能让他的人生萎缩。
虽然无手无腿,但他用自己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美好的心灵,通过“抱笔书法”写出了自己的心声和辉煌的人生。
铁血汽车兵——访抗美援朝汽车老兵李宗先
他 们 事 先 对车辆做 好 隐蔽
,
李 宗先带 着装满 四 吨 手 榴弹 钻 山沟 进
, ,
历 尽 千难 万 险
。 。
,
终于 按
。
为 了切 断 志 愿 军 的补 给线
,
,
敌
确保 了战 斗 的胜利
,
军 大肆 进攻 火力 全开 而 能 否 保 证 百 万 志愿 军 打仗 有 弹 药 冬 天 有 寒衣 吃 饭 有粮草等 艰 巨任务 都 摆 在 了汽 车
, ,
。
. 卜
,
。
兵 车 血 汽 铁
腰板 挺拔 谈 笑风 生
。
回来
,
,
步履 稳 健
。
走在 炎 热 的夏 日里
、
老人 家
汽 车残 骸 李宗先 心 疼得流 下 了眼 泪 吃 一 堑 长 一 智 之 后 汽 车 兵 配 备 了 锯子 和 斧 头
, ,
。
。
-
,
天 亮之 前
1 岁 的老人 这是 一 位 9
他 从抗 日 战争
。
解放战争 和 抗
,
枝
,
立马 将车 开 到 山 沟 里 的树 林 中 再 就地 砍 些 树 将 车 遮盖起来 就 这样血 与 火 跋 涉 李宗 先带领 他 的
, ,
。
,
先 宗 兵 老 车 汽 朝 援 美 抗 访 增 枝 李
·
美 援朝 战火 纷 飞 的 岁 月走来 奏
。
一 路腥 风血 雨
, ,
一 路 凯歌高
、 、
作为 汽 车 兵 饥 一 顿饱 一 顿 是 常事 儿 最好 的就 是 能 在朝 鲜 老乡 家 吃 上 一 顿 热 饭 其 次就 是 饼干 更 多 的时 候
援老抗美老兵一览表
援老抗美老兵一览表姓名出生年份牺牲日期籍贯生前单位职务所在陵园地址备注1 罗世清1940 1967.9.5 云南永善县后勤1支队1大队班长盛兴烈士陵园遭敌机空袭牺牲。
从外合陵园迁入2 王腊生1947 1967.9.5 四川渠县后勤1支队1大队战士盛兴烈士陵园遭敌机空袭牺牲。
从外合陵园迁入3 刘玉学1948 1967.9.5 四川渠县后勤1支队1大队战士盛兴烈士陵园遭敌机空袭牺牲。
从外合陵园迁入4 李治富1946 1967.9.5 四川渠县后勤1支队1大队战士盛兴烈士陵园遭敌机空袭牺牲。
从外合陵园迁入5 李开田1944 1967.9.5 四川渠县后勤1支队1大队战士盛兴烈士陵园遭敌机空袭牺牲。
从外合陵园迁入6 黄远伦1943 1967.9.5 四川乐山市后勤1支队1大队战士盛兴烈士陵园遭敌机空袭牺牲。
从外合陵园迁入7 梁盛合1947 1967.9.5 广东怀集县后勤1支队1大队战士盛兴烈士陵园遭敌机空袭牺牲。
从外合陵园迁入8 陈道德1944 1967.9.5 湖南平江县后勤1支队1大队战士盛兴烈士陵园遭敌机空袭牺牲。
从外合陵园迁入9 彭兴国1945 1967.11.18 云南巧家县后勤1支队1大队战士盛兴烈士陵园遭敌机空袭牺牲。
从外合陵园迁入10 彭炳合1946 1967.12.22 四川渠县后勤1支队1大队战士盛兴烈士陵园定时炸弹爆炸牺牲。
从外合陵园迁入11 伍秋成1945 1967.12.22 重庆长寿区后勤1支队1大队班长盛兴烈士陵园定时炸弹爆炸牺牲。
从外合陵园迁入12 尤胜玉1968.8.14 安徽泗县后勤166支队52大队战士盛兴烈士陵园抢救越群众生命财产牺牲。
从外合陵园迁入13 卜万义1968.8.14 安徽天长市后勤166支队52大队战士盛兴烈士陵园抢救越群众生命财产牺牲。
从外合陵园迁入14 帅希华1942 1968.9.2 四川乐山市后勤1支队1大队班长盛兴烈士陵园从外合陵园迁入15 章伯泉1965.9.28 浙江上虞市后勤5支队26大队3中队11分队战士北光烈士陵园碑名:章柏泉16 章德保1965.9.28 浙江上虞市后勤5支队26大队3中队11分队战士北光烈士陵园碑名:章德宝17 万胜生1965.9.28 浙江上虞市后勤5支队26大队3中队11分队战士北光烈士陵园18 马春生1965.9.28 浙江杭州市后勤5支队26大队3中队11分队战士北光烈士陵园19 周光华1965.9.28 浙江诸暨市后勤5支队26大队3中队11分队战士北光烈士陵园20 徐昌标1965.9.28 江苏南京市后勤5支队26大队3中队11分队战士北光烈士陵园碑名:徐昌林21 陈守普1965.9.28 江苏南京市后勤5支队26大队3中队11分队卫生员北光烈士陵园22 杨发全1965.9.28 安徽霍山县后勤5支队26大队3中队11分队战士北光烈士陵园23 郁表坤1965.9.28 上海崇明县后勤5支队26大队3中队11分队战士北光烈士陵园24 郭经玉1965.12.10 河南邓州市后勤5支队25大队1中队1分队班长北光烈士陵园排弹牺牲25 邹本东1965.12.10 山东泰安市后勤5支队25大队1中队1分队战士北光烈士陵园排弹牺牲26 周贵申1965.12.10 黑龙江桦川县后勤5支队25大队1中队1分队战士北光烈士陵园排弹牺牲27 袁利民1965.12.10 湖南新化县后勤5支队25大队1中队1分队战士北光烈士陵园排弹牺牲28 刘海廷1966.4.7 辽宁昌图县后勤5支队25大队1中队41分队付班长北光烈士陵园执行任务中牺牲。
志愿军老战士李昌言事迹
志愿军老战士李昌言事迹志愿军老战士李昌言事迹简介94岁的“伍千里” 走了11月22日,电影《长津湖》中英雄连长“伍千里”原型——志愿军老战士李昌言在辽宁鞍山逝世。
曾经金戈铁马的战士,往往默默告别。
但英雄的赤胆铁血、勇猛刚毅,每个人都不会忘却——“我是27军80师239团2营4连连长李昌言。
”李昌言1928年出生在山东荣成,1944年7月参军,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李昌言所在的华东军区第9军团27军驻扎在上海地区。
1950年10月,22岁的李昌言随部入朝,在行军路上被提拔为志愿军第27军第80师239团二营四连连长。
1950年11月,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打响,时任4连连长李昌言带领战士参加围歼新兴里之敌的战斗,就如电影《长津湖》的镜头叙述,尖刀连冒着极寒天气挺进长津湖……《长津湖》上映后,央视记者曾到鞍山采访李昌言,回忆起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李昌言记忆犹新,“那时候我们穿的、吃的都不行,饿了就把高粱米面炒一炒往嘴里塞,连队打仗主要靠步枪,武器装备和敌人比,十个也赶不上人家一个……”即便如此,李昌言和战友们仍然怀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果敢无畏,踏入了冰火交织的战场。
“向敌人猛冲猛打,一个也不要留。
”11月27日,夜幕降临,连队刚出发不久,发现前方一个篷子,里面有灯光,李昌言带领战士们向敌军悄悄摸了过去,双方随即发生激战,不幸的是,在这场战斗中指导员庄元东牺牲了。
李昌言回忆说:“当时指导员领着一个排向敌人冲锋,我在这边领着两个排,排长跑来告诉我说指导员庄元东牺牲了,我的怒火一下子就起来了。
”他对战士们喊道:“往死里打!一个都不要留!为指导员报仇!”战士们的士气都起来了,4连的战士利用地形向前跃进,包抄敌人,美军被这贴身战术打得措手不及,除一部仓皇而逃外,大部当场被歼。
至凌晨3点战斗结束时,李昌言带领的4连共歼灭敌人40多名,击毙了赫赫有名的“北极熊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俘虏50余名,缴获军旗一面。
援朝老兵尹吉先,玩知乎的“网红”
援朝老兵尹吉先,玩知乎的“网红”作者:来源:《华声文萃》2018年第11期他15岁入伍,当过司号员和火炮观测员,79岁开始“触网”,如今拥有十几万粉丝。
尹吉先86岁了,却每天早中晚各一次,要闷在屋子里上两个小时的网。
老伴儿一遍一遍喊吃饭,他就是不肯起来。
坐的时间久了,尹吉先的屁股起了疮。
左臂因为一直支在电脑桌上,关节位置磨出一块褐色的老茧。
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这位老爷子拥趸无数,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
他在个人简介里这样描述自己:“是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84岁老兵。
”实际上,这个年龄是两年前的,他一直没来得及改。
顺着页面再往下看,有一串长长的统计数据,“点赞、感谢、收藏”,数字每天都在上涨。
“一共有164313位网友关注您,文章和回答累计获得了388330个赞。
”接受采访时,记者把最新的数据念了出来,尹吉先伸长脖子听着,脸上的皱纹随着表情挤到了一起。
听完他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原来有这么多人看我啊”。
知乎来了个老爷子打仗时会有人用战友的尸体挡子弹吗?“有,朝鲜战场上敌人的机枪子弹向我打过来,我就用战友的尸体挡过。
运动战一分钟要换好几个地方,時刻要找安全的位置隐蔽,没有的话只能用尸体挡一下。
”尹吉先根据自己的经历实话实说,毫不讳言,这条回答最终得到6025位网友点赞。
很多人想知道“上过战场是怎样一种体验”,尹吉先写道:“上了战场枪炮一响就忘了死,只顾得上隐蔽自己打敌人。
你要是不先打死他,他就要打死你。
”网友们对冲锋不了解,他晒出一张士兵扎堆向前冲的影视照片:“冲锋打仗要是真这样,敌人拿机枪一突突,我们冲多少人得死多少人。
”有人看完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好奇“士兵卧倒后炮弹是不是真就打不到人了”,尹吉先作了解释:“卧倒并不能躲避炮弹,但能减少冲击波和弹片对人的伤害”。
有些问题更为直接:“你杀过几个敌人?”尹吉先丝毫不作夸张:“没直接杀过,我是指挥火炮间接消灭敌人,具体数字没法统计,也可能没有。
陕西蒲城老兵杜金龙资料
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陕西省蒲城县椿林镇护难村3组村民杜金龙,男,现年93岁,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老兵,也算是一名幸存者。
至今,我没有淡忘那段血与火的艰苦岁月,现在回想起那段炮火连天的战争,也是历历在目。
青年时期,我怀揣一颗报国爱国的赤子之心,一腔热血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随后又由西北野战军开赴战火纷飞的朝鲜,跨过鸭绿江,参加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伟大战争,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为了给前线运送弹药和给养,我冒着敌机的狂轰乱炸,爬过一道道山梁,淌过一条条冰冷的河水,绕过一个又一个弹坑,有时驮骡炸死了,就把弹药自己背上去,扛上去,一次又一次出色完成了任务。
在战争最残酷的日子里,我奉命于危难之时,担任了303部队1师2团3营机炮连排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
那时候,志愿军战士蛰伏在阴暗潮湿的地道里,随时待命消灭敌人。
战斗打响了,真是炮火连天,山摇地动,山上到处都是炸翻了的石块、石渣,到处是烧焦了的树木,横七竖八躺满了尸体,枪管打红了,打爆了,就换一支,一发炮弹打过来,刚还在一块说笑的战友瞬间就血肉横飞,阴阳两隔了。
战友们幽然风趣地说:“咱这是天天穿老衣,顿顿吃献饭。
”战斗间隙,大家蹲在地道里,渴了,舔舔石头上的小水珠;饿了,抓把雪吃下去。
看着坑道外面光灿灿、暖洋洋的太阳,就是不能享受一时。
我明白我的身后,就是伟大的祖国,为了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宁肯吃尽千般苦,流尽最后一滴血,也决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在那种艰难困苦,危险日子,大家都是很乐观的。
也就是在这艰难困苦的日子和血风腥雨的年代,我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荣立三等功。
战争结束了,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但战争给我留下了顽固又难以医治的恶性风湿病,我一直坚强地与病魔抗争。
近几年来病情再一次加重、不断恶化,胃、肺部出血严重导致不能进食,四肢浮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自从2015年在县人民医院多次住院至今仍是疾病缠身,到现在仍然行走不便药瓶不断,对于一个曾为国家流过血汗的老兵来说不知道有几个时光?现在家中有我和老伴都是残疾人,干了多年干部,家庭以土墙居住,膝下尚有儿媳孙,以在家务农种田为生。
抗美援朝的老兵 抗美援朝老兵(最新)
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黄继光》、《邱少云》、《上甘岭》等连环画,读着《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长大的。
心灵深处对抗美援朝的人和事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情。
我们能为老兵做的,就只有这些了叶向明老人91岁高龄,就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打过很多仗的老兵,湘东腊市镇明塘村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1950年,瞒着家人偷偷去当兵,1951入伍0224部一支队正式成名一名抗美援朝战士!军事专职:冲锋枪手和班长!“抗美援朝纪念章”为铜质,梅花与五角星图案相互交叉组合而成。
证章的正中镌有毛泽东左侧头像。
“抗美援朝纪念”六个字逆时针方向围绕头像排列。
两边是麦穗环绕。
五角星的一角有一小孔,是来穿铜链的,铜链不在,由铜杆系着。
该枚纪念章背面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赠”、“1951年”铭文。
经测量,证章通径4.2cm。
“和平万岁”纪念章,因年代久远,黯然失色。
证章通径4cm,正中镌刻一支飞翔的和平鸽,鸽子上方镌有“和平万岁”四个字,背面有别针和“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1953.10.25”铭文“最残酷的是飞虎山阻击战。
飞虎山有几个不是很高的山头,中间有一2个多公里宽的开阔地。
当时,据侦察员的侦察,这里是美军必经之地。
连长命令我,带一个班,抢占一个山头,挖好战壕,设伏堵击敌人,要离得最近再打。
后来,美军果然来了,他们不知有埋伏,渐进我们的伏击圈,当完全进入圈子,美军离我们很近时,我用信号枪向兄弟连队发信号弹。
之后,我们班的机枪、冲锋枪的子弹和手榴弹一齐泻向敌人。
飞虎山战役打了几天几夜。
我们曾两天没有饭吃。
又是十一二月,北方的寒天来得早,冰天雪地,河道结了冰可通车。
我们的棉衣成了冰衣,冻得周身麻木。
我们克服困难,发扬敢打、敢拼作风,同装备好有坦克飞机,但却怕死的美军作战。
我们团部在围歼中,吹响冲锋号,端着枪冲向敌人,用喇叭操外国语喊话:‘缴枪不杀’。
只要放下了武器,举起了投降之手,就不会开枪了。
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
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站起来抵抗外敌入侵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战美国侵略者的一次伟大斗争。
而在这场战争中,有许许多多的抗美援朝老兵,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抗美援朝老兵中,有一位名叫李大山的老兵。
他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立志要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当时,美国侵略者趁着中国内乱的时机,妄图侵略中国,这让李大山义愤填膺。
他毅然决定参军,投身抗美援朝战场。
在战场上,李大山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但他始终坚守初心,勇往直前。
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书写了一名中国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另外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是王老伯。
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在一次战斗中,王老伯受了重伤,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
最终,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友们的安全。
王老伯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被誉为“英雄王老伯”,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传奇人物。
除了李大山和王老伯,还有许多许多的抗美援朝老兵,他们或许来自城市,或许来自农村,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尊重和尊严。
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是中国军人的一部分。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也诠释了什么是英雄。
他们的事迹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是中国军人的骄傲。
他们用自己的勇气和牺牲,换来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
他们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人民,为了我们的未来,勇往直前。
致敬!我身边的抗美援朝英雄
致敬!我身边的抗美援朝英雄作者:万州区熊家镇党委杨超来源:《公民导刊》2021年第08期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是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段,而我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含意便是在这次党史学习教育中。
战场上的故事春夏之交,万州区熊家镇,微风和煦,万物争辉,又一个和平安宁的日子。
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为了更好接受教育,我们镇党委一行人决定去拜访夏远荣,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如今他是我们熊家镇庄子村党支部的一名普通党员。
夏远荣,1930年12月24日出生,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67军199师后勤担架队3连战士。
他的家是一幢1楼为浅黄色墙砖贴面的3层小楼。
房门上红彤彤的春联犹存,房前地坝打扫得干干净净。
堂屋大门半开半闭,我们探身向屋里问:“有人吗?”随即,一位老人从椅子里起身回应。
老人胸前别着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他的家人告诉我们,平时他一直戴着。
我们说明来意后,夏远荣邀我们进屋坐,自己又坐回到椅子里。
虽然年逾九旬,但他精神矍铄,身板硬朗,耳不聋,眼不花。
“你问我为什么参加志愿军?美国人侵略朝鲜。
1950年8月或者9月,乡里宣传响应毛主席号召保家卫国。
我家里有哥哥夏远贵和我两个男青年。
乡里动员去一个。
我对爸妈说,让哥哥留下,我去!爸妈同意了,其实,我也晓得他们舍不得。
”夏远荣告诉我们,当时,熊家、举安、三水一片应征的有100多年轻人,其中就有他的同乡好友向德荣。
大家在现在的熊家鎮红星村过街楼集中,然后步行到万州城,与其它地方应征的人汇合,坐轮船到武汉,从武汉坐闷罐火车到唐山,然后到沈阳,跨过鸭绿江。
他分在后勤担架队三连,向德荣分在二连。
“我们担架队的主要任务是从火线运送伤员下来。
敌人的飞机经常来偷袭,通常飞得很低,有时扔炸弹,有时用机枪扫射。
我们肩上挎着枪,四个人抬一副担架。
长津湖战役老兵文玉祥:“我没想过活着回去”
长津湖战役老兵文玉祥:“我没想过活着回去”│文本刊全媒体见习记者李浩瑄实习生李欢从客厅走回卧室,不到5米的距离,文玉祥拄着拐杖一小步一小步地挪了5分钟。
1950年,文玉祥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0军60师180团团部秘书奔赴朝鲜战场,完整参加了抗美援朝五次战役,两次负伤。
直到现在,一到下雨天,文玉祥受过伤的右腿还会酸痛。
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他时不时就得晃动一下自己的右腿。
“家里面从来没有这么热闹。
”今年已96岁的文玉祥在四川眉山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家中四世同堂。
因为电影《长津湖》的热映,像他一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军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半个月来,眉山市的领导干部、社区志愿者、学生、记者们纷纷前来看望他。
家人问文玉祥累不累,他会笑着答:“累,但我愿意聊过去的事。
”记者登门采访的当天,文玉祥胸前佩戴着4枚纪念章。
据眉山市东坡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文玉祥是全区唯一获得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抗美援朝志愿军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光荣在党五十周年这四枚纪念章,且还健在的老兵。
忘不了战友牺牲的惨状文玉祥本是浙江绍兴人,即使大半辈子都在四川度过,他仍说着一口绍兴话。
年少时他念过5年私塾,之后在余姚最大的一家副食店做学徒。
“我家跟鲁迅先生的家只有两公里,但家里条件不好,靠父亲拉黄包车为生。
”文玉祥说,正是如此,见店里的两位师兄都参加游击队去了,才十几岁的他也待不住了,想着反正在家留着也没有好日子过,还不如跟着师兄们打“鬼子”去。
绍兴流行越剧,文玉祥过去很喜欢看,当时的老百姓把《碧玉簪》的唱词改成了“四明山上冷清清,上山参加新四军”,到现在文玉祥还能唱出这句来。
1945年6月,在当了一段时间的游击队员后,文玉祥正式加入由陈毅元帅领导的新四军,他在一纵队3旅9团参谋处担任文书。
抗日战争胜利后,文玉祥所在的一纵队开赴山东,“我印象很深刻,在打解放泰安战役时,我们指导员冲上城墙胸部中枪牺牲在我眼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黄继光》、《邱少云》、《上甘岭》等连环画,读着《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长大的。
心灵深处对抗美援朝的人和事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情。
我们能为老兵做的,就只有这些了叶向明老人91岁高龄,就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打过很多仗的老兵,湘东腊市镇明塘村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1950年,瞒着家人偷偷去当兵,1951入伍0224部一支队正式成名一名抗美援朝战士!军事专职:冲锋枪手和班长!“抗美援朝纪念章”为铜质,梅花与五角星图案相互交叉组合而成。
证章的正中镌有毛泽东左侧头像。
“抗美援朝纪念”六个字逆时针方向围绕头像排列。
两边是麦穗环绕。
五角星的一角有一小孔,是来穿铜链的,铜链不在,由铜杆系着。
该枚纪念章背面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赠”、“1951年”铭文。
经测量,证章通径4.2cm。
“和平万岁”纪念章,因年代久远,黯然失色。
证章通径4cm,正中镌刻一支飞翔的和平鸽,鸽子上方镌有“和平万岁”四个字,背面有别针和“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1953.10.25”铭文“最残酷的是飞虎山阻击战。
飞虎山有几个不是很高的山头,中间有一2个多公里宽的开阔地。
当时,据侦察员的侦察,这里是美军必经之地。
连长命令我,带一个班,抢占一个山头,挖好战壕,设伏堵击敌人,要离得最近再打。
后来,美军果然来了,他们不知有埋伏,渐进我们的伏击圈,当完全进入圈子,美军离我们很近时,我用信号枪向兄弟连队发信号弹。
之后,我们班的机枪、冲锋枪的子弹和手榴弹一齐泻向敌人。
飞虎山战役打了几天几夜。
我们曾两天没有饭吃。
又是十一二月,北方的寒天来得早,冰天雪地,河道结了冰可通车。
我们的棉衣成了冰衣,冻得周身麻木。
我们克服困难,发扬敢打、敢拼作风,同装备好有坦克飞机,但却怕死的美军作战。
我们团部在围歼中,吹响冲锋号,端着枪冲向敌人,用喇叭操外国语喊话:‘缴枪不杀’。
只要放下了武器,举起了投降之手,就不会开枪了。
最后,这场战役俘敌约2000人”。
据史料记载:飞虎山战役,同上甘岭战役、松骨峰战役……一样,是抗美援朝战场上,名扬世界的八大血战之一。
彭德怀后来在战斗结束后,激动地写下了“三十八军万岁”六个大字。
“一上战场就什么都不怕了。
”叶老说,“战争是残酷的,流血牺牲是常有的事。
我的手现在仍留下两个大伤疤是被子弹打中的“战争也是艰苦的。
”老人说,“战场上没有屋住,只能在荒郊野外卧着睡,或战壕里,或防空洞里横七竖八躺着,或树墩上打一个盹。
吃,每天只有一餐大米,其余是吃高梁、面粉,这些都是中国运去的。
敌人来了,没吃饱,也要操起枪杆子去打仗。
我也搞过后勤,但一样辛苦。
一车车物质要装卸,200斤/袋大米要一个人背上背下,360斤/件炮弹要一个人去搬移。
挺重的,够戗。
”在南京第二十离休干部休养所里,老兵郎东方为我们找出了他保存的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带回来的东西——一枚勋章和一些战场上拍的旧照片。
他颤巍巍来回走着,急迫地翻找,努力地辨认,一次次地拒绝我们每个人的搀扶。
在郎东方的记忆里,那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所唱的历史,是格外沉甸甸的——无论战士还是军官,都背着武器和能维持一周的粮食,负重八九十斤,蹚水渡过工兵搭建的浮桥进入朝鲜。
尽管入朝前已经写好未注明归期的家信,做好了与家人诀别的准备,可他们对此都不以为意,认为那些美国佬没什么了不起。
但很快,随着第二天友军某团二营遭遇美军B-52轰炸机轰炸伤亡很大的消息传来后,他们很快就收到一道“死命令”:严禁出现烟火、严禁高声喧哗……郎东方和战友们才意识到,他们入朝时带的六零炮、八二炮、重机枪、步枪等简陋装备,对抗的是美军的榴弹炮、坦克和飞机。
“美军有上百架飞机来支援,有坦克,我们这些都没有,打得很艰难。
”白天不能烧饭,他们只能把烟打散烧开水;夜里看地图时,得用布把手电光遮严实;不能烤火的连绵雨天,只能找猫耳洞躲雨,任凭周身潮湿,泡得白胀的脚和解放鞋粘在一起……那时他们没有能在战时辨别身份的标识牌,只能把自己的姓名、籍贯、单位等信息写在白布上,缝在衣服内襟,没有入团入党的战士还随身带着申请书。
装备差距的悬殊加上环境的艰苦,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国赴死的念头,“没准备再回来,都准备随时牺牲。
”在朝鲜战场,郎东方经历了凶险的第五次战役。
其间,无线电失联,通信兵全部牺牲,作为团参谋的他冒着枪林弹雨,跳了5里地的弹坑将信息送达,累到吐血;美1师封锁渡江口,他们两个团冒着大雨蹚水过江,被冲走、淹死不少人,齐胸的江水中他是和五六个战友互相紧紧拉着手才过了北汉江;他曾试图用一周未进食的身体,扛起中弹的战友在敌军机枪扫射中突围,最后却只能含泪为战友留下一颗手榴弹……即使战况这般凶险,郎东方却没有如他预想的那样壮烈牺牲。
他活了下来。
他说,归国后,见到老母亲时是无比高兴的,但在归途中看着身边的物是人非,想起那些同往而未能同归的战友,更多的是因为自己还活着而感到愧疚。
当他陆陆续续从部队留守处取回战前寄管的个人物品时,那些没能盼到自己孩子归来的母亲们,只能收到一张儿子在战前统一拍的照片。
之后的两三年里,他一躺在床上就想起那些死去的战友。
他记得大部分牺牲战友的姓名,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休假期间,他到附近的县城去拜访了一些牺牲战友的亲属,但他没办法给他们带去任何遗物,“好多战士的遗体都残缺不全,只能把好几个人埋到一起……”对于那些牺牲时知道姓名的战友,他能做的,就是告诉其亲属,他们埋在哪个山头,那里插着一个个简单的木牌,上面用小刀刻着战士的名字。
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在夜夜梦回时抓住点什么,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安放。
郎东方现在还记得一些朝鲜语,“大嫂”叫“阿几姆尼”,“相片”叫“查济”。
他轻抚着那些黑白色宝贵的“查济”,上面注有“1951.8.16 入朝分别纪念”“于前线”“为解放朝鲜而奋斗”等字样。
他向我们指着一张与战友们的合影,“这个不在了,这个、这个都不在了……”指到最后,活着的只剩他一个人。
他告诉我们,每场战斗他们都会经过一番情感变化——战前怕仗打不好紧张,战时忘了一切只想消灭敌人。
战后的总结大会总是折磨人的,一个连队有时只剩下二三十个人,大家抱在一起失声痛哭,吃不下饭,“想想这个战友,那个战友,都不在了,难受啊……”他和我们聊起临死前把入党申请书和党费托付给他的老战友张小山,聊起胆大心细组织他们突围的“郭大炮”郭兆林……他称这些人为“生死战友”,与他们的交情是“生死交情”。
除了那些残酷的回忆,郎东方的那段岁月中不乏一些轻松的小插曲。
当年21岁的郎东方还是爱玩的年纪,作战间隙,他会猫在战壕里和战友下象棋、跳石头。
但空余时间,除了休息,他们大多还是用来学习。
行军时,他们把写着大字的纸贴在前面战友的背包上,边走边念。
他说,在战火纷飞中读书,会暂时忘了战争,心里就没那么害怕了。
不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时期,他都不怠于学习。
直到今天,他的字迹仍然是清晰娟秀的。
原来,战场给他留下的印迹,除了身体上的伤痕和梦境中的战争,还有这些伴随后半生的习惯和素养。
有些历史是需要不厌其烦地被讲述的。
如今的90后、00后,很多人对抗美援朝的历史认识是模糊的。
尽管很多像郎东方这样的老兵所受的战争创伤并没有完全被抚平,每次讲述时都会牵动内心深处某个深藏的痛点,但他们还是会不厌其烦地叮嘱我们:要孝顺父母,热爱家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也许,在听了他们的战争故事后,我们才能在这些简单朴素的叮咛背后,领会其真挚的良苦用心。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之一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
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
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纪实,侧面写“思家”。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
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
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
“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
“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
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
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
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