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思路(学习心得)
学习《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心得(3篇)
学习《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心得《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一书是我近期阅读的一本教育类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课程标准的意义、构建和使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对于教育教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还受益匪浅。
首先,这本书详细讲解了课程标准的构建和解读。
通过分析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标准,了解了课程标准的层次结构和具体内容。
书中指出,课程标准是指导学校教学的依据,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
了解课程标准的构建和解读,对于我作为一名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和备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过程中,我对课程标准的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课程标准不仅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而学生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学习,通过获取和整合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课程标准具有指导性强、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度高等特点,对于推动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
教学指导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监控和评价的重要手段。
教学指导的核心是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和学习风格,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批判性思考和团队合作。
通过教学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例分享。
通过对一些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解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书中所讲述的教学指导方法。
同时,书中还引用了一些相关研究的成果,让我们对教育教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另外,这本书的难点在于对标准的解析和理解需要较高的教育专业知识,对于非教育专业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即使是非教育专业的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对教育教学问题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学习心得现在很多老师都在以自己的经验教学,而不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教学变革做出适当的调整,现在小升初、中考乃至高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然而很多老师还是举步不前,特别是今年郑州市的小升初试题让很多老师、家长摸不着头脑,我们上了那么多补习班,做了那么多试题,怎么感觉一点用都没有呢?这说明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与对学生的评价已经不一致,甚至可以说严重脱节,学校今天请来专家给我们做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培训我认为非常重要,他将引领我们改进我们的教学,学生的学习。
那么,什么是教-学-评一致性呢?崔允漷教授概括出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三因素模型,即学-教一致性,教-评一致性和评-学一致性,其中学-教一致性是指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匹配程度;教-评一致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与对学生的评价的匹配程度,评-学一致性是指学生的学生的学习与对学生的评价的匹配程度。
在这个模型中,评价不是教或学之后再来评的环节,而是与教学和学习紧密的交缠在一起,评价持续地镶嵌在教学和学习的的各个过程之中。
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教学是根据目标来展开的,学生学生向着目标学习,并争取达到李玉国校长提出的“大部分学生达成目标、一部分学生创造了目标之外的精彩”,我认为目标也要根据评价来设定,根据课程标准来设定。
那么如何叙写目标也变得很关键,但是李玉国校长和张爱军博士对我们的培训时间有限,都只是粗略展示给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
但是我了解到总体的要求是要可实施,可检测,不模糊,先要找到课程标准中的对应的点,再改动词,细化该节课的目标。
张爱军博士还提出“三维目标是整个课程所应达成的目标,而不是一节课就必须达到三维目标,那也是不可能的,比如一节课不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是不可能达到的,要通过整个课程持续熏陶”。
就我理解而言,叙写目标是核心,不管做任何事,只要我们确定了正确的目标,坚持沿着目标前进就能成功,如果目标偏差很大,做再多努力也是南辕北辙。
2022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一)近日, 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
通过学习, 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着上述课程理念, 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 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对于我们有20人的小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
1.名言警句背诵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
因为它比较短, 容易背诵, 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 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鉴于此, 可以组织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
2.古诗文诵读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 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 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可以结合本校提出的读优秀诗文的活动有效开展。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学习心得《课程标准》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在学习《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标准的制定理念、内容和实施方法,对于我未来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下面是我的学习心得,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从制定理念来看,《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
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这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独立完成项目等方式,我逐渐发觉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得到了提升,他们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学习效果也更好。
其次,从内容来看,《课程标准》对于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基本知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这使得我对于学科的重点和难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我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同时,《课程标准》还规定了学生需要掌握的跨学科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这使得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学会了主动思考问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最后,从实施方法来看,《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标准鼓励教师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在实施过程中,我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实践探究、问题导向等,使得课堂更加活跃和富有趣味性。
同时,我也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仅仅追求答案的正确与否。
通过这些改变,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他们变得更加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对于自身的学习进步也更有信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心得: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设计优化
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设计优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公布引起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
唯有研读新课标,我们才能把握接下来英语教学的方向。
“2022版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实施要充分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以语篇为依托融入言语知识、文化知识、言语技能以及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
〞相比拟于“2011版课标〞,“2022版课标〞的课程六要素新增了“主题〞和“语篇〞两个要素,并突出了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为我们接下来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
结合一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以及思考,我将学习“2022版课标〞的心得小结如下:一、深挖单元主题,落实核心素养“2022版课标〞对英语主题进行了概括与说明。
主题包含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
其中,“人与自我〞以“我〞为视角,设置“生活与学习〞和“做人与做事〞等主题群;“人与社会〞以“社会〞为视角,设置“社会效劳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和“科学与技术〞等主题群;“人与自然〞以“自然〞为视角,设置“自然生态〞“环境爱护〞“灾害防范〞和“宇宙探究〞等主题群。
各主题群下设假设干子主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呢?下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在教学新魔法英语2A U4 Our new flat这一单元时,我们通过解读教材,确定本单元的主题意义为“Love my home and make a better home〞。
该单元主题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的“生活与学习〞子主题群中的“学习与生活的自我治理以及劳动习惯与技能,热爱劳动〞主题内容,主要涉及热爱劳动、热爱家园以及热爱生活的态度。
基于对单元主题和单元主要语篇内容的分析,我们提炼出2个子主题,即Know about my home---Help at home。
我们通过再构的4个语篇建立子主题之间的显性关联,使它们最终指向单元主题意义的建构“Love my home and make a better home〞,即:热爱劳动、热爱家园以及热爱生活的态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5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过程中,我认真阅读了标准的内容,思考了其中的理念和教育目标,同时也总结了一些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我认识到数学课程标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这一点对于我教学实践中的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发展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其次,标准强调数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结构,对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取向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准将数学科学性、逻辑性和应用性作为数学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科学性、逻辑性和应用性的统一。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启示。
以前我教学中更注重积累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但往往忽视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训练,以及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通过学习标准,我意识到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再次,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教学方式。
其中,标准强调了数学课程的整合和连续性,要求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问题解决和数学建模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
标准还提出了多种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元化和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这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以往我教学过程中较为传统,注重板书和讲解,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低。
通过学习标准,我认识到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最后,标准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准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2022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2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高中阶段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再到“课程核心素养”的目标时代。
而义务教育阶段实际上经历了四个时代。
2000年之前,是“双基”目标时代;2001到2011年是第一个“三维”目标时代;在这个过程中,课标针对2001到2011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订,2011年,重新颁布了各个学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标,深化了“三维”目标,进入“三维目标深化”时代;2022年颁布了以“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义务教育新课标,这版课标也将影响未来十年的教学改革。
既然目标在变,课堂教学设计显然也需要变。
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
那我们怎样通过对课堂的顶层设计,更好地落地“课程核心素养”目标?答案便是大单元教学。
1、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愿景与思路对于大单元教学,我从设计理念、设计愿景、设计思路上,分别简短地和大家进行分享。
在大单元设计理念上,我们要聚焦核心素养,以学习为中心,运用系统思维,指向概念性理解,建构有联系的意义课程生活。
课程生活前面加了“意义”这个词,有意义的课程和没有意义的课程是不一样的。
在大单元设计愿景上,要有清晰的目标达成线索;有逻辑分明的核心任务设计及层次递进的子任务规划;基于标准的学、教、评一致性;可以看见如何创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室意义课程生活。
在大单元设计思路上,要在课标分解、教材驾驭、学情读懂的基础上,确定大主题或大概念。
之所以倡导大主题、大概念,是因为要从关注学科的碎片、零散知识,走向背后的结构、联系、规律,追求知识、能力的应用和迁移。
进而,续写大单元目标。
我们至少要通过三到四个策略进行针对目标的学习。
一是层级分解法,我们十几年来一直在研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大单元目标。
课标只规定了学段目标,没有对学期目标及大单元目标进行分解,我们只能借助不同版本教材的不同目标进行研究、分解。
二是复制比较法,将所教版本教材的教参中的单元目标与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参目标对比后,续写适合自己的大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学习的心得体会
课程标准学习的心得体会课程标准学习的心得体会【篇1】这次在家里上网络课程,我也是学到了很多知识,并且这种方式的学习,我也没有觉得和教室的学习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可能也是我比较的自主去学,并没有觉得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就学不好了。
在家里学习,开始的时候,我也是有些好奇,但其实和平时的上课也是差不多的,只是老师是在视频里面,而不是在讲台上,知识讲解也是一样的,我也是积极的去做好了课堂的笔记,认真的把作业给做好,该做的预习以及复习都是没有落下,并且也是感觉到,这种方式,没有像教室那样,更多的一些互动,但是我本来就是个安静学习的样子,所以也是没有什么区别,平时在教室里面学习,我也是自己做好笔记,不怎么提问,遇到了一些问题,也是课后去问老师,在家里的时候,我也是线上语音问老师的,也是没有因为在家,就松懈了,虽然也是会和学校还是有些不同,像有零食可以吃,坐的椅子也是舒服一些。
学习中,我也是和同学聊天之中知道,有些同学的确感觉没有那么的适应,毕竟没有老师的监督,家里父母也是去上班了,游戏什么的就在面前,也是挺难忍受住的,但我也是不怎么喜欢玩游戏的人,所以对于这个也是没有太大的想法,自己本来也是有自觉去学习的一个习惯,所以即使在家里,我依旧网络的课程学好了,也是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明白了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性,毕竟不是每时每刻老师都是会监督我们的,而且以后我们进入大学,也是更不会时常老师来监督的,更是要我们自主来学习好。
养成了好的习惯,自然也是能更好的把学习给搞好了。
这次网络课程学习也是结束了,而今要回到学校里面,我也是有些怀念在家学习的日子,不过也是要往前看,回到学校之后,有了老师的监督,更是要把学习给做得更好一些,让自己能有更多的收获,学习的好习惯养成了,就不能松懈,不能丢掉了,只有认真的去学,自己的成绩也是能有更大的进步。
并且从这次上网课的过程之中,我也是知道,学习不是只有一种方法的,而是可以找到不同的方式来学,以后我也是要善于利用网络,多去收获一些知识,多去看看其他老师的课程,让自己的学习能更加的扎实,更多的方式来提升。
教师教学设计培训心得
教师教学设计培训心得教师教学设计培训心得14月10日,我校为全体教师进行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培训活动,让我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有了直观的感受。
在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规划好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
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
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至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预设是前提,是底线,是经验;而生成是必然,是机智。
现在我校不断通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实践,使老师们近距离地感受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那种严谨的导向性,更加明白了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其实都是目标,所以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始终保持“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评价一致”。
总之,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平时就要加强学习,多阅读教学杂志和理论书籍,才能更好的服务学生,成就学生!教师教学设计培训心得2听了__教授讲的有关教学评价与教学设计这一专题我有了解了以下内容:一、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1、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2、课程的社会背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数字化时代、终身学习社会)。
3、东方课堂文化重视——基础、系统、规范。
西方课堂文化重视——创新、应用、前沿。
二者可以相互借鉴趋同。
4、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
(1)学生适应课程——课程适应学生。
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
(2)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经历。
当代课程改革的理念变化。
(3)只为升学奠基——为了终身发展。
二、课堂教学的评价改革1、评价的新原理:增值性原理——对工作的正导向性、全员参与原理——开放性的评价、模糊性原理——不以量化为唯一、形成性原理——注重动态变化、激励性原理——明确努力方向。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在学习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学习心得。
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文件,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获益良多,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课程标准是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它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依据,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指导。
只有深入理解和贯彻课程标准,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其次,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更要求学生培养一定的能力和素养。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取,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再次,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只有把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更好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只有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性文件,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学习心得。
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深化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断提高对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语文课程课标》学习心得范文
在我读完小学语文课程课标的时候,感觉自己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此次学习加深了我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让我更加清楚自己在教学中的方向和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把小学语文教育看做是学生语文思维成长的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理解与应用能。
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要让他们能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生的任何语文学习中,都需要注重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探究、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重视道德与文化教育。
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惯,并立足于自己的文化传统背景,增强文化自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且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注意掌握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注意以生活实际为载体,注重学生感性认识,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层次,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语文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每个学生细节的细节表达,确保语言表达准确、明确。
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科学评价,及时给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调节和进步。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育是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和个性成长的重要一步。
通过学习小学语文课程课标,我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更加具体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希望我能够在不断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作用。
2024年暑假《新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心得
《新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心得作为教师,终身学习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职业准则。
必须深入了解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本学期开学前,枫树路学校全体教职工分批次、分阶段开展了义务教育新课标培训,获益颇丰,并记录下心得体会,以前期的理论知识指导后期的教学实践。
以下为优秀心得分享。
——新课程标准新作业设计宋亚琼随着教育部新课程标准(2022版)的发布,各级教育部门组织了多轮线上及线下学习,为老师们详细解读新课程标准(2022版)。
作业设计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势必要符合新课程标准。
通过新一轮“暑假教师研修”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学以致用,在此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为例,阐述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一、素养导向,提升作业水平新课程标准(2022版)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
相应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就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语言优美,通过朗读、积累,让同学们认同中华文化、热爱语言文字,培养文化自信。
因此课前预习应该以读为主,并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将自评和家长评相结合。
在学生语言运用上,可以通过“听写盒子”,让学生主动积累词语;通过先摘抄后仿写,把作业主动权还给学生。
拓展实践作业中的“摄影展”“绘画展”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旨在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我,在创作中展现学生的内心世界。
作业样态也由单纯的书面作业,实现了跨学科融合,信息技术渗透,让学生能够参与实践和体验,进行观察和探究。
通过巧设作业支架,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深处。
在已有经验处埋伏学习单支架。
唤醒学生思维的起点。
比如,在单元前作业设计中,借助单元前阅读清单设计整理作业。
在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设计范例支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在学有余力处撤离支架。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范文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范文学习心得:《课程标准》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有幸学习了《课程标准》这门课程,并且深受启发。
通过学习,我对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能力。
在此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学习《课程标准》让我认识到教育课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
教育课程是根据特定的教育目标来设定的,它决定了学生能够掌握和发展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一门好的课程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课程标准作为一种规范,起着指导和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它明确了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学习了《课程标准》,我深刻认识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教育目标,才能制定出合适的课程,进而实现教育的目标。
其次,学习《课程标准》让我了解到教育课程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产物。
一门好的课程必须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社会实践,从而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课程标准的制定要立足于当前社会的需求与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意到课程标准的不断修订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这让我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改进和创新课程,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此外,学习《课程标准》还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课程的个别化和多样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能力。
好的课程应该照顾到个体差异,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和选择权。
学习了《课程标准》,我了解到课程标准的制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
最后,学习《课程标准》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实施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要如何写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编辑醉清风给大伙儿整理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1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学习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篇一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较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不仅有自身的课程标准和育人功能,也要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对比2011年版的语文标准,新版课标进一步明晰了时代新人的培育要求,为未来的学生成长刻画了清晰的图像,强调了“集群”“整合”的实施策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应着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突出素养导向,强化课程育人功能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1、核心素养内涵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文化自信要求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先进文化,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2)语言运用要求具有良好的语言,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语言情境中能够有效沟通交流。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范本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范本在《课程标准》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作用。
课程标准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南和规范,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评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我对于课程目标的明确、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评价的合理性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首先,学习《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课程目标的重要性。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我清楚地认识到课程目标应该具备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明确性是指课程目标要具备明确的表述和界定,让学生和教师清楚地知道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可操作性是指课程目标要能够帮助教师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选择,让教师能够根据目标的要求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
可评价性是指课程目标要能够通过评价手段进行检验和评估,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只有具备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的课程目标,才能够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其次,学习《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内容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课程内容的选择不能只是根据教师或者教育部门的喜好,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背景。
课程内容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实际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只有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的课程内容,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再次,学习《课程标准》使我认识到教学方法的设计应该灵活多样。
教学方法是课程实施的手段和方式,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我认识到教学方法的设计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基于课程标准的STEM教学设计》读书心得
《基于课程标准的STEA教学设计》读书心得一、最初看了《基于课程标准的STEA教学设计》这本书时, 我对于STEA课程并没有多少了解, 只知道是几门学科的融合, 详细看了该书后, 我找到了适合我们教学的融合课程, 并不一定要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 我们可以参考他们好的一面, 取有利于我们自身教学与学生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
静心思考, 我结合我们科学谈谈我的自创STEA教学。
二、科学课中的科学与写作结合起来本书在前言中提到: 科学与写作结合起来。
学生在科学实验中要提出观点, 并完成实验, 找出相关数据证明观点是否正确, 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相同或不同的观点, 学生在完成实验过程中, 要不停地实验并记录相并信息, 在实际操作中, 不停地对实验方法或方式进行调整。
三、如何把枯燥的实验转变成有趣的活动,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鼓励他们不断地提问, 以此保持探究欲望, 这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思路, 转变教学模式。
如六年级上册三单元《做框架》教学, 按教学内容来讲就是学生用长短不同的筷子做正方体框架, 做完后在框架上放科学书, 以此来说明斜杆在框架中的作用。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趣并不大, 有些要规定的时间内并没有完成, 甚至在活动中玩耍或不参与。
四、如果按STEA模式来上, 我就会重新思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第一学生可以按照前面所学的不同形状与结构来搭建框架, 第二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发现筷子长短不同、橡皮筋是否绑得牢固、用了几根斜杆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框架的承重能力。
学生在做完成后会发现框架中搭一个金字塔做底座, 用的筷子最少, 上面承重的科学书也非常多。
学生用短的筷子搭一个小的正方体框架, 再用两根长棍子做中间的斜杆, 承重的书也很多。
课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查相关的资料;如金字塔的建造特点、生活中有特点的建筑框架, 让他们用学到的知识去激发自身的想象力,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鼓励他们不断地提问, 并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 说不定, 下一个可能改变世界的创造或发明就在他们当中。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幸能够参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实践中。
新课程标准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希望能够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标准,同时也能够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下面就是我对新课程标准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实践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过去的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
但是,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它要求教师更多地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我深刻体会到学生们主动学习的能力的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这些变化使得学生们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和能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次,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过去的教育中,重点往往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迫切需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探究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我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设计了一些探究性的任务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学生们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的效果。
再次,新课程标准强调跨学科和综合性的学习。
在过去的教育中,不同学科往往独立存在,各自为政。
而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希望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我的教学中,我尝试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和连接,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2篇)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数学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针对数学教学制定的一套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旨在规范和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我在学习这套标准过程中,深感其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对未来的数学教学产生了更加明确和清晰的认识。
下面我将结合课程标准的内容,分享我对数学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程标准的体系结构数学课程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学科层次、年级层次和能力层次。
学科层次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空间、函数与方程、数据与统计,分别涵盖数学学科的不同领域。
年级层次则按照教育阶段的不同划分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数学内容。
能力层次则按照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不同要求进行了细致的划分。
这一体系的建立使得数学课程标准更加有层次感和系统性。
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逐步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逐步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强调数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数学素养不仅包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包含了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数学不再是一种抽象的学科,而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科学。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学习这一标准过程中,我认识到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真实的问题情境和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
而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正是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使得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指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即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推理力和抽象思维等。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也是数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最深远的方面。
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法和问题情境的设计,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新课标学习心得与收获(精选7篇)
新课标学习心得与收获(精选7篇)新课标的制定主要是基于对原有课程的反思,提出以往课程中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脱离生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等等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新课标学习心得与收获,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新课标学习心得与收获(篇1)我在没有系统学习新课标前,只着重学习了新课标对低学段的要求和指导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教学,所以有些地方对新课标的理解也不够准确。
在这次系统培训学习后,对新课标有了新的和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来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对基本理念的认识经过这次新课标的学习,在老师们的详细讲解分析中,对基本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而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
懂得了新课标的“审美教育”要求是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教学手段,让音乐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
二、认识改革的必要性音乐学科的老师们都有同样的一个问题。
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但却很少喜欢唱教材中的歌曲也不怎么爱上音乐课。
通过这次新课标的学习我得到了两个结论1、是教材原因,2、是教学原因。
过去课本中的歌曲年代久远,和现在孩子们的生活脱节,歌曲已对他们产生不了共鸣,还有音乐基础知识存储量少,影响了孩子对教材音乐的理解,因此失去兴趣。
因为我教的是低年段,拿到了新的教材,所以看到了现在新版教材上弥补了这一点,对老歌的变更与新歌曲的加入大大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所以手握新教材与新课标的我更应该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并对新的教学理念要有充分的认知,在教学活动中也应改革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师本课堂”改变为“生本课堂”的教学状态,运用“发掘表现力、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通过比喻、提问、播放相关音像资料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用自由探索、即兴创作等多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在艺术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提高审美创造力和表现力。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整体思路解读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整体思路解读【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继往开来,在四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完善课程目标体系;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重组课程内容;明确学业质量标准,引领考试评价改革。
语文新标准必将引领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品质。
【关键词】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22年新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标准》)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坚持2000年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总结梳理语文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研究化解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在四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成为我国新时代继往开来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文件,必将引领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品质。
一、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语文新标准》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改革思路,清晰阐明了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的性质,阐明了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突显了语言文字的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突显了语言文字运用对于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对于人类社会运行与进步的意义和价值;强调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些都深刻地揭示了语文课程在人的学习、成长、生存、发展过程中,在立德树人的系统工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无可替代的地位。
《语文新标准》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部分,都做出重要安排。
突出新时代育人的重大主题,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统领整个课程标准,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回答语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采取逆向设计思路,编制学科课时教案
传统的教案编写,注重教学过程,这是突出“教”的理念在作祟。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采取“逆向设计”思路,即先设计学习目标,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回答“学生要到哪儿去”;其次设计教学评价,通过什么方式知道学生“到达了那里”;由目标和评价最后来设计教学过程,回答“通过怎样的方式把学生带到目的地”。
3、教学活动方案,即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最费教师心思的,我们需要思考:(1)什么样的活动(工作/经验/任务)能有效达到学习结果;(2)什么样的方法、顺序能使该有效的工作最能吸引人;(3)为了确保有效的表现,需要在环节、呈示、对话、指导上给予怎样的预设。
以上是个人的点滴体会,下一步将加大学习和领会力度,在我市推进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方面提出具体的操作办法。
没有基于课程标准的明确的评价方案,教师的评价将是随意的,更不可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更何况一堂课40分钟的教学是分前后相续若干环节的。只有根据评价标准对完成的环节及时进行评价,确认这一环节的学习目标达成,才可以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只能在有了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方案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才是“清醒”的。
参考书籍:1、《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李峰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2、《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和教案》 崔允漷 周文胜 周文叶 主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
3、《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的比较研究》 汪贤泽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基于标准的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基于标准的教学不是按图索骥,而是教学创造;基于标准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交流活动,其活动成果既取决于真实情景中的知识生成,也离不开前期的教学准备。于是,我们得出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过程:首先设计学期课程纲要,其次设计学科课时教案。都是基于课程标准来编制。
总之,学科教师编制《学科课程纲要》既有利于学科教师整体把握课程目标与内容,又有利于学科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也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更有利于学校提升课程管理水平,是学科教师变经验型教学为专业化教学、变非理性教学为理性教学的必然要求。
第二、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必须具备四项基本的教学素养。学科教师要编制高质量的《学科课程纲要》,一是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师要回答的是学生的课程学习目标问题: 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问题。(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二是必须具备三种基本教学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回答不好这三个问题、不具备这三种基本教学能力的教师,一定不是一位合格教师。三是必须把握三个前提: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把握不好这三个前提,《学科课程纲要》的编制设计就无从谈起。四是必须做到三个读懂:读懂课标和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这是学科教师高质量地编制设计《学科课程纲要》的基础。
学科教师编制《学科课程纲要》的过程,也是对实施教学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的审视过程。《学科课程纲要》是一种规划,也是一种对教学实施的预期设计,必须充分地考虑保障教学顺利实施的各种必要条件。教师个人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只是教师个体对教学条件的审视,教研组对《学科课程纲要》的集体审议则是对《学科课程纲要》实施的可行性、合理性的集体评估。这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可或缺的过程。
每一位学科教师,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必须上交一份所任学科、本学期的课程纲要,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同伴评议。在新学期的第一次上课时,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让学生知道本学期、本学科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计划要点。
第一、编制《学科课程纲要》是学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编制《学科课程纲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本学期学科教学实施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厘清本学期的课程在本学科课程中的地位与价值,明确本学期的课程内容与本学科课程整体的逻辑关系,明确知识点与课程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学习目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
设计学习目标时,要首先对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目标进行陈述,再结合学情分析细化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以下4个特征:
一是“一堂课”的目标,要从课程纲要、专题计划出发思考和定位;二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提供给学生的而不是教师的,引导学生去达到并通过评价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因此行为动词的主体是学生);三是“学生学习的表现行为和结果”,就是在教学结束后,学生应取得哪些进步,能够做到哪些原来不能做到的事情,而不是描述教师打算教的内容;四是要尽可能是“可以观察”的,即课时目标要尽可能用具体的可测性术语来陈述。
4、课程标准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志,它统领课程的管理、评价、督导与指导,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与政策性。
制定课程标准,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已成为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美国学者安斯沃斯(Larry Ainsworth)著写的《解析标准—使标准更易应用》一书开发了课程标准分解的过程与方法,其中包括正确找出内容标准中要求学生“应知”和“应做”的关键术语;分析这些术语的教育含义和相互关系;确定内容标准中所表达的核心观念;明确教师教学中所需要解决的基本教学问题等环节,还以实例说明了将内容标准转化为学习目标的具体操作步骤。
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思路
——学习基于标准的教学相关书籍的体会
广汉市研培中心 蒋玉国
前言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课程标准框架》中指出,课程标准描述的是学生学习所包括的主要领域及大多数学生在每一学习领域能达到的学习结果。1992年在美国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穿过(地区)教育部长会议中提出:课程标准是对我们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特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它为学校的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提供了一种参照。
课时教学目标需要在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分解的意义及方法另文赘述。
2、评价标准——检测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活动方案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应表述:(1)评价任务,即用怎样的途径或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2)评价标准,即(教师、学生)用以判断任务实现程度的标准或评分规则;(3)评价后的修正措施,即如果没有达到该如何补充教学、补充什么等。
第四、编制和完善《学科课程纲要》要发挥学生的作用。课程纲要是分发给学生的,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来编制设计,最好使用第二人称,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责任的承担者。亲切友善的纲要比起防范和限制性的纲要,更容易让学生记住课程信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课程纲要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学期结束时,教师都要在一个学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教师要发挥学生在课程纲要设计与完善过程中的作用。
《学科课程纲要》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同样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蓝本。对于学生来说,《学科课程纲要》描述了学习的目的地,画出了学习线路图,并且提出了学习的基本要求,因此,《学科课程纲要》有利于学生明确本学期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安排,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把握学习内容的逻辑框架,进而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这是国家课程生本化实施的必然要求。
课程标准具有四大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涉及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2、课程标准主要规定某一学段或年级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个人努力都需要达到的要求,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它使教师与学生等课程实施者作为独立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课程具有生成性、适应性成为可能。
第三、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必须把握基本的构成要素。《学科课程纲要》的构成要素应该包括:一是一般项目:学校名称;科目名称;设计教师;课程类型;适用年级;课时;日期。二是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是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学校提供的条件。
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关键是处理好四个课程元素。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学生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教学材及其它资源的分析把握;总体把握教材内容难点、重点等;明确表述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安排;确认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由于长期以来课程意识的淡薄和管理的薄弱,课程管理基本上只局限于教学进度的管理。《学科课程纲要》要求教师对本学期的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的设计,而《学科课程纲要》确定过程中的集体审议程序保证了课程的全部元素都被纳入学校课程管理的范畴。教研组和教师个体在课程纲要审议中的主体作用使得课程纲要的确定成为教师自己的事,有利于避免课程管理的形式化、行政化的倾向。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我国学者崔允漷等人在大量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建构了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是一种融课程标准、学习评价和教学活动为一体的设计过程,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理解课程标准、解析课程标准、应用课程标准的新视角。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界定学习目标,保持标准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二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理念,保持学习目标与学习评价的一致性;三是依据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学习评价调整、补救课堂教学,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基于课程标准编制学科课程纲要,替代以往的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所谓学科课程纲要,就是指学科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编制的某学期、某门课程、体现课程元素、指导学生“学”与教师“教”的计划纲要。学科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表的主要区别在于课程纲要完整地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教案往往着重关注内容与方法,教学进度表主要包括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都没有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基本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