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历史典故简析
高中语文作文历史典故素材积累
高中语文作文历史典故素材积累高中语文作文历史典故素材(一)寇准从小聪明好学。
十九岁那年,他考上了进士,先后在地方上和朝廷里做官。
他耿直刚强,办事果断,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公元1004年8月,宋真宗任命毕士安为副宰相。
毕士安向宋真宗谢恩,宋真宗说:“不用谢恩了,我还要任命你为宰相呢。
”宋真宗又说:“我还要任命一个人跟你一道担任宰相,你看谁最合适?”毕士安说:“寇准为人忠义,能处理大事,我不及他。
”宋真宗说:“听说他刚强任性。
”当时,辽国正不断出兵侵扰北方边境。
毕士安就说:“寇准忘记自己,一心为国,坚持正道,反对奸邪,所以不少人讨厌他。
如今辽国不断入侵,百姓不得安宁,正应该重用像寇准这样的人。
”宋真宗认为毕士安讲得很有道理,就同时任命毕士安和寇准两人为宰相。
寇准担任宰相才一个月,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率领二十万大军,入侵宋朝。
这年十一月,辽军很快打到澶(chán)州(今河南濮阳),威胁宋朝的都城汴京。
边境的告急文书,一天中向东京发来五次。
这些告急文书到了寇准手中,都被扣了下来。
寇准谈笑自如,好像没有这回事。
第二天,人们把这事报告宋真宗。
宋真宗又惊又怕,就把寇准召来,问他处理办法。
寇准说:“陛下要辽国退兵,不过花几天时间。
”于是,寇准乘机提出,要宋真宗御驾亲征,前往澶州。
宋真宗不敢前去,立起身来,想退回内宫。
寇准说:“陛下一进去,群臣不得见,大事就完了。
陛下不能入内。
”宋真宗只得留下来,陆续召见一些大臣,商议对策。
副宰相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
另一个大臣陈尧叟是四川人,主张迁都成都。
这两个人都想逃跑,暗地里劝宋真宗迁都,躲避敌人的锋芒。
宋真宗问寇准说:“有人劝我迁都金陵,有人又劝我迁都成都,你看该怎么办?”寇准知道这是王钦若和陈尧叟出的鬼点子,就假装不知道,大声说:“谁给陛下提出迁都的主意,罪该杀头!现在上下齐心,要和敌人决一胜负。
陛下御驾亲征,定能打败敌人。
要是迁都逃跑,京城一失,人心崩溃,敌人长驱直入,天下还能保得住吗?”在寇准的劝说下,宋真宗决定亲征。
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5篇)
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5篇)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1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
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
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
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2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高考作文历史典故素材_高中作文素材_
高考作文历史典故素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入相关的历史素材,加深学生理解,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历史知识。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历史典故素材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考作文历史典故素材一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
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
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
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
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
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
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高考作文历史典故素材二苏辙(1039年-1120xx年),字子由,北宋家,与其兄苏轼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
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
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
”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连称好。
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
”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更工稳,齐声叫好。
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高考作文历史典故素材三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
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9忠勇与勤勉
主题9:忠勇与勤勉1.作壁上观【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释义】壁:营垒。
此典指楚军奋战秦军时,各诸侯军的将领都在军营壁垒上观看成败,不参加战斗。
后以此典比喻坐观成败,置身于事外。
秦末,秦军围困赵王歇于巨鹿,项羽率楚军北上救赵,与秦军大战于巨鹿城下。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各军驻扎有十多座军营,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到楚军攻击秦军时,各军将领都从营垒中观望。
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的喊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
于是打败秦军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进入军门时,没有一个不是用膝盖跪着向前行走的,不敢抬头仰视。
项羽从此开始成为诸侯的上将军,诸侯军都隶属于他。
【适用话题】奋发有为逐梦有我青春无悔【速用片段】佛系青年与共筑中国梦的时代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时代需要青年,青年也需要时代,不朽的青春应当是时代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和时代共鸣,与潮流并进。
弄潮儿在时代大潮中大显身手,而自己仅仅是一个观潮者;工地上热火朝天,人们纷纷为在建的大厦添砖加瓦,而自己躲在一旁,自顾逍遥:这样的青春在子孙后代面前有何骄傲可言?想起壁上观的故事,楚军英勇攻击秦军,而各路诸侯的将领却从营垒中观望。
英雄和狗熊,泾渭分明,前者流芳,后者遗臭。
人生短暂,无论是奋斗者、进击者,还是观望者,遁逃者,我们都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但我们在历史上留下的身影是不同的,对后代的影响也觉不一样。
2.敢死之士【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磬自若。
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
高考语文常见历史典故份
高考语文常见历史典故(一)份高考语文常见历史典故 1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
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仅仅沉浸于追悔与炫耀之中,而不去觉悟将来过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来,那对将来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
因此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
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
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注释: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意:意图。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赏析:《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选择《史记魏世家》。
思:思慕,怀念。
乱:混乱,动乱。
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魏文候选相时有两个人选,一个魏成子,另一个是翟璜。
魏文候不知道该选谁为好,犹豫不决,于是去征求李克的意见。
李克说:“平时考察他亲近的人,富贵时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时考虑他举荐的人,穷困时考察他不做的事,贫贱时考察他不要的东西。
”这里,李克提出了辨别何选拔人才的方法问题。
即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听他自吹自擂。
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也只有这样得人,才能担当起扶危定倾、理乱兴治的重任。
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沐:洗头发。
吐哺:吐出口中所吃的食物。
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周__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来说在天下也不是低贱的了。
关于历史典故的作文素材
关于历史典故的作文素材《关于历史典故的作文素材》素材一《完璧归赵》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么个精彩的故事叫完璧归赵。
话说啊,战国那时候,赵国得到了一块绝世美玉和氏璧。
这宝贝晶莹剔透,美得不像话。
秦国那赢政啊,就起了贪心。
他就派人去跟赵王说,哎呀,想用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心里直发慌,他知道秦国那就是狼,可这又不敢得罪秦国啊。
这时候蔺相如出来了,说大王放心,我带着璧去秦国,如果秦国真给城,璧就留下,不给城,我保证把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我就想啊,蔺相如当时那得多有胆量。
就像我们现在要去和一个很厉害又有点无赖的人谈判。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看到和氏璧那眼睛都放绿光了,就拿在手里看了又看,都不提十五座城的事儿。
蔺相如可是个机灵鬼,他就编了个瞎话,说这璧有点小瑕疵,我指给您看。
秦王信了,就把璧给他了。
蔺相如一拿到璧,就往后退了几步,靠在柱子上,瞪着大眼睛说,您如果不拿城来交换,我今天就把这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你看,蔺相如这一招多绝。
就像我们平常打赌,拼上了所有的底气。
秦王没办法,就拿出地图指了指那十五座城。
蔺相如心里清楚,秦王这是在敷衍呢。
于是他要求秦王斋戒五日,再举行个隆重的交接仪式。
秦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答应了。
蔺相如趁着这几天,偷偷派人带着璧从小路回赵国了。
等到斋戒完,秦王发现和氏璧没了,蔺相如坦然地说,您连斋戒都那么敷衍,我看您没诚意,已经把璧送回赵国了。
秦王想杀他又觉得杀了他就显得自己更加理亏了,只好把蔺相如放回去。
这完璧归赵的故事确确实实展现了蔺相如的智勇双全,以一人之力在强秦面前保住了赵国的宝贝。
素材二《负荆请罪》接着这完璧归赵的后续呢,就有个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立了这么大的功,赵王那是重重地赏赐他,还封他做了大官。
这可让赵国的大将廉颇心里不平衡了。
廉颇想啊,我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累得一身伤,你蔺相如就凭着一张嘴,就比我地位还高了。
他就到处说要给蔺相如好看。
蔺相如听到这些啊,就故意躲着廉颇。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4方正与贤良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4:方正与贤良1.木人石心【出处】《晋书•隐逸列传》充欲耀以文武卤簿,觊其来观,遂命建朱旗,举幡校,分羽骑为队,军伍肃然。
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
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
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译文】贾充想炫耀自己带来的文武仪仗队,希望夏统前来观看,就下令竖起朱红大旗,高举各种仪仗,将骑兵排列成行,队伍肃然待立。
不一会儿,军鼓号角响声大作,胡笳长鸣,车马涌动,在大道上纵横驰骋,又派歌伎舞女穿着艳丽的服装,点缀着耀眼的首饰,绕着夏统的船三周。
夏统还是像原来一样正襟危坐,好像是什么也没有听见。
贾充等散去后说:“这个吴地的小子是木头人石头心啊。
”【材料点读】“木人石心”意为木做的身体,石做的心,比喻人心志坚定,不受利诱;夏统在诱惑面前确实是木人石心。
他多才善辩,颇有名气。
一次,他来到了京城洛阳,太尉贾充听说了,便想利用他的才学和名望来扩充自己的势力,就劝他到自己身边来任职,被他婉言谢绝。
贾充调来整齐的军队,装饰上华丽的车马,吹着响亮的号角,从夏统面前走过,又招来美女,在夏统面前轻歌曼舞,以权力和美色来诱惑夏统。
夏统不为所动,而贾充斥之为“木人石心”。
所谓“木人石心”,其实正是古人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适用话题】面对诱惑清醒理智抗拒腐蚀【速用片段】毛主席称赞南京路上好八连:“为人民几十年。
拒腐蚀,永不沾。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诱惑面前有一副铁石心肠。
晋朝的贾充为扩充自己的势力,想让夏统到自己身边任职,“建朱旗”,“举幡校”“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向其炫耀权力,再招来美女在其面前轻歌曼舞,诱以美色。
但是夏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贾充斥之为“木人石心”。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林林总总的诱惑时时刻刻都在挑战人们的神经,引诱人们驱而前往。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2人才与作为
主题2:人才与作为1.伊尹负鼎【出处】《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
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译注】伊尹名叫阿衡。
阿衡想求见成汤而苦于没有门路,于是就去给有莘氏做陪嫁的男仆,背着饭锅砧板来见成汤,借着谈论烹调滋味的机会向成汤进言,劝说他实行王道。
奸(gān,干):求,请求,求见。
媵(yìng)臣:古代贵族女子出嫁时陪嫁的人。
【典故评读】伊尹要想达到把自己的理论灌输给成汤的目的,可以有很多的途径,比如可以在半路上拦住成汤的车子,或者到成汤的家门口求见,等等。
可是,伊尹深知要想使这样一个有兵权、有实力的夏朝重臣接受某种理念或者理论,绝非三言两语那么简单。
所以他在若干种接近成汤的方案中,选择了最优的一种,那就是假装成一名厨师,每天都有时间、有机会跟成汤在一起,这样就有条件长期接近成汤,加速自我理念对他的灌输。
果然在伊尹不断的努力下,成汤终于推翻了夏桀,成了一代明君。
【典故运用】◎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
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李白《送梁四归东平》)——当今皇上正期待能人,就像殷王期待伊尹负鼎一样,你在汶水边就收起你的钓鱼竿吧。
莫学谢安东山高卧,那样会老却英雄的。
◎桑林之祷,炎灾克偿。
伊尹佐治,可谓贤相。
(曹植《般汤赞》)——连年大旱,粮食绝收,汤亲自在桑林祈雨,旱灾得以终止,大雨如愿而至。
而又得到伊尹的辅佐,天下太平,那可真是一代贤相啊!【适用话题】志向机遇自信与自为【速用片段】成功需要机遇,但是如果对机遇视而不见,或者机遇就在眼前却懒得伸手,那就不是命运作弄他,而是他在糟蹋机遇了。
阿衡想求见成汤而苦于没有门路,于是就去给有莘氏做陪嫁的男仆,背着饭锅砧板来见成汤,借着谈论烹调滋味的机会向成汤进言,劝说他实行王道,终于得到成汤的信任,成为一代名相。
在纷纭世事之中,往往有一个利于你的空隙,这个空隙就是机遇。
抓住机遇,你就能摘取成功的桂冠;与机遇插肩而过,你就只能在成功的门外翘首张望。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1奋发与进取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1:奋发与进取1. 炳烛而学【出处】刘向《说苑》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译注】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典故评读】“暮”字有“傍晚”的意思,所以师旷让晋平公点燃烛灯,在其大惑不解之时,连用三个比喻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还是大有裨益的,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对于学习来说,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肯学习就会有收获。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持续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当机会出现的时候,才能够把握得住。
【适用话题】年龄心态终身学习【速用片段】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课题。
所谓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而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产生了终身教育的思想。
晋平公想学音乐,又觉得自己七十岁了,已经晚了。
师旷对他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
”这就是说,学习没有早晚之分,什么时候学习都不会过时,这正是终身学习思想的萌芽。
终身学习意义不可小觑,它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也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高考作文素材天花板:名家典故+运用示例
高考作文素材天花板:名家典故+运用示例01、司马迁:史家绝唱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达30年之久。
父亲病故后,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做了太史令。
他决心效法孔子编纂《春秋》,写出一部同样能永垂不朽的史著。
公元前 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开始了《史记》的编写。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司马迁因为李陵辩护而入狱并遭受腐刑。
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曾一度想自杀。
但是,想起自己未完成的事业,他便以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人在逆境中发奋有为来激励自己,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经过16 年的奋发努力,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素材运用】一个人,无论遇到多大的打击与挫折,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继续,但精神是需要支撑的。
司马迁之所以能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发愤著书,就是因为他为自己找到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即周文王、孔子、屈原等人。
而当我们遇到难以跨越的坎时,是否也把司马迁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适用话题】挫折、意志、信念、生命的价值02、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幼年生活艰难,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他深知贫穷、无依无靠的滋味。
在少年求学时,他生活得非常艰苦,为了节省,他先让粥冷却,然后划成若干块,把咸菜切成碎末,当作一天的饭食。
这便是典故“划粥割齑”的来历,也是范仲淹艰苦生活的深刻写照。
范仲淹在“未贵显”之时,见族人贫富有差,贫者生活困寒,便有志设立一个组织以赈济贫困族人,只是身无多余之财。
晚年,范仲淹在其原籍地苏州购买田地1000多亩,建立了“范氏义庄”。
他给义庄订立章程,规范族人生活。
范氏义庄除救济范氏族人外,外乡的亲戚若确有急需,也酌量予以济助。
针对范仲淹把财产捐出来设立范氏义庄,曾有人规劝他:不如到洛阳修建园林,作为养老享福之所。
对此,范仲淹淡然回答:“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范仲淹去世后,他的儿子续增条款,范氏子孙不断捐赠田地,范氏义庄继续维持。
关于作文的作文素材5篇:历史典故
关于作文的作文素材5篇:历史典故在我们的生活中,历史典故不仅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在我们的人生中,教会我们很多的道理和哲学。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历史典故的作文素材,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阅读。
篇一、关于作文的作文素材:历史典故应避“瓜田李下”之嫌北齐时期有个官员叫袁聿修,少年老成,性格沉稳,很有见识。
后来他升任博陵太守,有一次外出考察工作,路过山东兖州。
时任兖州刺史的邢邵是他的老朋友,便准备赠送袁聿修一匹当地产的白缎。
袁聿修得悉后,很是为难,于是便先一步离开了兖州。
部属问他缘由,他说,应避“瓜田李下”之嫌。
兖州乃盛产绸缎之乡,人家把东西早准备好了,咱们还是走开的为好。
正是由于袁聿修为官清廉自守,他不但政绩突出享有声望,还赢得了一个“清郎”的雅号,受到后人的广泛赞誉。
篇二、关于作文的作文素材:历史典故墨绖从戎亦作墨缞从戎。
绖(déī),古代丧服中围在头上和腰间的散麻绳。
意指在守丧期间从军作战。
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
”晋人杜预注:“晋文公未葬,故襄公称子,以凶服从戎。
”秦晋崤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27年四月辛巳日。
战役经过已如前载。
战前对于秦、晋、郑、周王室来说,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继齐桓公称霸诸侯的晋文公重耳卒,谁接替晋文公成为诸侯霸主,秦穆公的战略通过袭郑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晋襄公新继位,能不能继续高擎晋文公诸侯霸主的大旗,亦通过崤之战给出了答案。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篇三、关于作文的作文素材:历史典故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明朝有个叫李汰的主考官,有一次考生私下贿赂他,他斩钉截铁地说:“这一回由我主持考试,金钱是打不开通路的,你把银子收起来,回去把心思用在考试上吧。
”第二天,他命人悬出一副大匾,上书:“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
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反思一些领导干部违规违纪,甚至走向违法犯罪深渊,都是侥幸心理作祟,总认为做事很隐蔽,手段很高明,不会出问题。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3江山与人民
主题3:江山与人民1.汉水胶船【出处】《史记·周本纪》昭王之时,王道微缺。
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
其卒不赴告,讳之也。
《正义》引《帝王世纪》云:“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
”【译文】昭王在位的时候,王道衰落了。
昭王到南方巡视,没有回来,结果淹死在江中。
他死的时候没有向诸侯报丧,是因为忌讳这件事。
《帝王世纪》云:昭王道德衰败,到南方远行,要渡过汉水,船人憎恶他,将用胶粘合的船进献给昭王,昭王乘坐胶船渡河,船行至中流,胶融化船解体,昭王及祭公都在水中被淹死。
【典故评读】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急剧下降,各诸侯国相互征战,争当霸主。
谁当霸主,谁就可以挟持周天子,以周天子的名义命令诸侯。
周昭王时,南面的楚国势力强大起来。
更不把周王放在眼里,进贡之物也取消了。
在中原诸侯的怂恿下,周昭王决定南巡,以威慑楚国。
昭王渡汉水时,诸侯故意用胶粘的船载昭王渡河。
船行至汉水中央,胶经浸水后迅速化解,船即解体,昭王沉入水中溺死。
“汉水胶船”,常用来比喻无济于事或无所作为。
【典故运用】◎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
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
(庾信《哀江南赋》)——官员把打仗当作儿戏,以清谈作为升迁的阶梯。
在渍水里乘坐胶船,用朽烂的绳索驾驭奔马。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
已恨太官余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
(元好问《甲午除夕》)——就在那不知不觉的当儿,人间的情事已骤然移迁,我徒然地守候冷却的灰烬,只盼它能够再次烧燃。
痛惜今日的蔡州,太仓中只剩了充饥的曲饼,怎忍让当年的汉水再一次淹没了天子的胶船?【适用话题】出发点根基动力【速用片段】执政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是执政者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
《史记》记载:周昭王要渡过汉水,船人憎恶他,将用胶粘合的船进献给他,他乘坐胶船渡河,行至中流,胶融化船解体,昭王在水中被淹死。
“汉水胶船”是脱离人民的必然下场,失去人民的支持,也就失去了执政的根基。
高考语文作文历史典故素材
高考语文作文历史典故素材高考语文作文历史典故素材(一)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具眼识穷途,尸居馀气杨公墓,岂得羁縻女丈夫美女识英雄,自古被人们传为佳话,唐初就有美人红拂女独具慧眼,在芸芸众生中,辨识了两位英雄人物,一位是她的夫君李靖,另一位是她的结拜兄长虬髯客,三人结为莫逆之交,一同在风尘乱世中施展才华,被人们敬传为“风尘三侠”。
红拂女姓张,原本是江南人氏,由于南朝战乱,随父母流落长安,迫于生计,卖入司空杨素府中成为歌妓,因喜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
杨素是北朝和隋朝政坛上的一个通天人物,更是一个兴风作浪的高手。
早年曾协助北周武帝击灭北齐;后与北周丞相兼外戚杨坚配合,迫使北周静帝禅位给杨坚。
二十四年后又帮助太子杨广弑父弑兄而为隋炀帝。
隋炀帝即位以后,拜杨素为司空,封越国公,把一切军国大事都托付给他处理,自己则专心致志地躲在东都洛阳的西苑中,醇酒美人,声色犬马,享受人间的奢华快乐;杨素留守西京长安,几乎成了实质的政治领导中心。
杨素权高位尊,必然讲究生活的享受,府中金银堆积如山,仆役侍女如云,每次接见宾客,总是大模大样地坐在躺椅上,由一群侍女抬着出厅,两旁还排列着许多美艳的侍女,负责薰香、打扇、捶腿及驱赶蚊蝇等工作。
这种豪奢尊贵的排场,许多人都叹为观止,羡慕不已,但后来看在李靖眼里,却嗤之以鼻。
李靖是三原地方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生得身材魁梧,仪表堂堂,饱读诗书,通晓天下治乱兴国之道,还练就一身好武艺,精于天文地理与兵法韬略,心怀大志却一直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
后来隋朝稳定下来,他决定从家乡投身长安,以图施展抱负,为国效命。
奔经长安路途中,在风陵渡口李靖遇到了刘文静,刘文静身为北朝官宦之后,见解不凡却在隋庭无法施展,准备前往太原投奔李渊父子。
两人交谈之下,大有惺惺相惜之感,于是结为挚友,约定日后一旦谁有发展必定提挈另一方。
分手后,一人往太原,一人奔长安。
李靖到了长安,由于国政大权基本掌握在杨素手中,于是他准备先投到杨素门下。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5献身与取义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5:献身与取义1.众人国士【出处】《史记•刺客列传》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
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译文】赵襄子应当出门了,豫让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
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
”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
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
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着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把我当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
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看待,我因此也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襄子长叹一声,流着泪说道:“唉,豫让啊豫让!你为智伯尽忠,声名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
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
【材料点读】豫让是春秋晋国智氏的家臣,公元前453年,晋国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在晋阳打败智氏,智氏宗主智伯瑶被杀,头颅被赵襄子做成酒器使用。
豫让为报答智伯瑶的知遇之恩,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千古绝唱。
“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豫让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人间道义,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侠士的精神追求,他们以横贯日月的浩然正气,升华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使“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人生信条显得格外猥琐和卑微。
【适用话题】知遇之恩浩然正气精神追求【速用片段】古人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高中历史典故作文素材
高中历史典故作文素材引言历史典故是学习历史不可或缺的素材。
通过典故,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道德观念,以及过去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老师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典故,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适合用作高中历史作文素材的典故。
1.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三国时期。
这场战役由曹操和刘备联合对抗孙权发动,最终使曹军在长江之战中战败。
赤壁之战是一个典型的以弱胜强的军事策略,也是孙权巧妙利用地理环境与火攻手段击退曹军的典范。
作文写作建议作为高中历史作文素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赤壁之战的背景和起因;•分析孙权的战略和策略,并解释其成功的原因;•阐述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削弱曹操势力,巩固三国鼎立格局等。
2. 漕运之变漕运之变发生在明朝朱元璋时期,是一场关于水运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
当时,明朝对漕运十分重视,而且朱元璋个人更是对漕运有着独特的兴趣。
他通过改革漕运制度,实施一系列措施,提升了明朝的水运能力,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军事资源。
作文写作建议结合漕运之变这一历史事件,在作文中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描写:•介绍漕运之变的起因和背景;•分析朱元璋如何改革漕运制度,并提升水运能力;•阐述漕运对明朝的影响,如加强国家财政收入、提高战略运输能力等。
3. 文昌阁文昌阁是古代科举制度中一所重要的考试场所,位于北京。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术选拔制度,考试内容包含经史子集等各类知识,文昌阁则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场所之一,是学子们一生追求的目标。
作文写作建议在作文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介绍文昌阁的兴起和发展;•分析科举制度的意义,并解释文昌阁在其中的地位;•阐述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如培养学子的礼仪修养、影响社会价值观等。
4. 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中华民族的壮举。
在这次长达一年的战略撤退中,红军跨越了几千公里的崇山峻岭,经历了种种艰辛和考验,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
高考语文典故分析总结(合集3篇)
高考语文典故分析总结第1篇高考的语文文言文易错题诊断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
“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
“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
……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
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
……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
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公深入其阻。
冲风瘴疠,勤事以死。
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
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
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
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
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及卒,无一语及家事。
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
“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
“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
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
2021年高考历史典故三篇作文
2021年高考历史典故三篇作文自己整理的2021年高考历史典故三篇作文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1篇] 2021年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释放儿童制作:不要善良渺小,不要邪恶渺小[来源] 《孟子万章上》。
【解读】分产:春秋时期,郑国仁,姓公孙,是著名的华侨,一个字分产,一个字美。
政治家和思想家,形容人的善良。
[历史典故]春秋时期,郑国有个贤良大夫公孙桥,人品好,心地善良。
他经常帮助穷人,拯救处于困境的人。
他喜欢做好事,尤其是从不杀人。
一天,一个朋友给了成龙一些活鱼。
这些鱼很肥。
这一定是一道美味的菜。
子产非常感谢朋友的好意,高兴地收下礼物,然后告诉仆人:“把这些鱼放到院子里的鱼塘里。
”他的仆人说:“先生,这种鱼很稀有,很好吃。
如果把它们放在鱼塘里,池塘里的水没有山涧清澈,鱼就会变软,味道也不会那么好。
你应该马上吃。
”子产笑了。
“这里我说了算,照我说的做。
我怎么能因为贪吃好吃的东西就杀掉这些可怜无辜的鱼呢?我不忍心那样做。
”仆人必须服从命令。
仆人把鱼倒回池子里的时候,看到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又浮又沉,子产不禁叹了口气,说:“你真幸运!如果把你给了别人,那你现在就是在锅里煎熬!”[长大]孔子称赞子禅:“有仁政遗风,尊老爱幼,体恤百姓。
”子产因其聪明善良,至今已被告知。
“不要善良渺小,也不要邪恶渺小”。
不要因为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好事就不做,也不要因为是一件小小的坏事就不做。
因为生活其实就是由这些小事组成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小善小恶,将来会成为那些大善大恶的基础。
每个人都应该有好的想法,心里有好的想法,就会觉得生活很充实。
人的行为要符合道德标准,要正确的有自己的良心。
这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前提,也是人生哲学。
[第二篇] 2021年高考历史典故作文素材没有主人就不要吃梨:一个为原则而生的人[来源] 《元史许衡传》。
【解读】不吃无人看管的梨。
比喻一个人可以消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恪守自己的行为和道德。
高考满分作文历史典故总结
高考满分作文历史典故总结20xx年甘肃《吊屈原赋》还记得两千年前,贾公路过长沙,抒发命运的不幸,思忧郁思,做四福。
有一种类似于同命的感叹,感叹人才的无效性,而忠告的意义不被接受,使得丐帮和曹军的行动都出了问题。
奉命在考场之上,端午重做四福挂师风。
唉,虽然你和楚王同姓,但你和他血脉相连。
你对楚王的忠诚显而易见。
然而世事不易,君避,终于抑郁沉入汩汩。
虽然有当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但一旦稀疏,就不再用了。
关心楚,关心天下,不是白费。
(很容易被误认为嘉宾角色)。
我感叹他的感情无用,统治世界。
我应该把理性放在第一位,但却相信背信弃义的语言,同时疏远相信忠诚和忠诚的人。
我不需要你的打击就能怀上国王,最终我会自寻烦恼,死而灭国,笑天下。
我只珍惜它不把事情往前推,实际上是带着感情草率行事。
所以,天下成大事者必守原则,自制力在情,人情不佳者自赏,声讨恶者也。
因此,虽然庄宗有一个世界,但它最终还是在演员手里,他对私事的沉迷也是造成的。
丈夫强奸当权,被美色诱惑,被丝竹享用,被财产迷惑,使他远离正直,接近邪恶。
虽然他已经像太阳一样昏厥了,但他并不知道。
至于灾难,他有遗憾。
还来得及吗?人情近在咫尺,人与人之间有亲和力,正义不近不远,正道不偏不倚。
你可以回忆一下是不是在过去。
等力劝与秦和好,终于使的灵魂留在了另一个国家。
子兰离楚不近,但不能高瞻远瞩,有一个高瞻远瞩的大臣,没有血亲。
与理智相比,他是理智的,是好胜的。
已经离开两千多年的沈俊古罗,不能指望那些屈从于感情的人。
今天光华照耀大地。
但是,当这件事还没有断绝的时候,我就写这篇文章。
你可以知道,你可以展示你的美德,展示你的才华,以警醒世界,使之合理。
所以,官不贪,所以,民不奸,所以。
怀上王者,你会后悔,以为爱是理智的终结,理智是爱的开始。
如果理智追随爱情,家庭不立,那么国家不亡,那么世界艰难,如果爱情追随理智,那么走在路上的人可以是骨肉至亲,相见者可以助成大事。
岂不是如此?「点评」《史记》年,司马迁为屈原和贾谊写了传记,可见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很多相似之处。
高三语文作文历史典故写作素材
高三语文作文历史典故写作素材高三语文作文历史典故写作素材:晁错削地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纳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
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才能挺不错,大伙儿把他叫做“智囊”,汉景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然而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也就是所谓同姓王。
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特别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更是骄横、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汉皇帝一样富有。
他自己从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晁错眼看如此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早该把他办罪。
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特别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妄自大。
他还私自开铜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以后也要造反。
现在造反,祸患还小;以后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特别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
诸侯大多不是荒淫无度,就是横行不法,要抓住他们的罪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还不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家乡颍川(今河南禹县)特地赶了出来。
他对晁错说:“您当了御史大夫,地位差不多够高的了。
如何不安分守己,硬管闲事?您想想,诸侯王都是皇室的骨肉至亲,您管得着?您把他们的封地削了,他们哪一个不怨您,恨您,您如此做究竟是为的什么?”晁错说:“不如此做,皇上就没法行使权力,国家也一定要乱起来。
”他父亲叹了口气说:“您如此做,刘家的天下安定,我们晁家却危险了。
我老了,不情愿看到大祸临头、"晁错又劝了他父亲一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之历史典故简析
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