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使学生认识地面辐射促使大气增温,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的规律;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的原理。
⑵使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⑶使学生掌握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地转偏向力,近地面的摩擦力等各力对风力的大小、方向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应用课本上的图或板画图说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不同特征及其相互之间关系。
⑵举例说明(或解释)海陆间的热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山谷风的形成,根据等压线分布图判断风力大小及风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大气对地球保温作用的重要性,正是大气的保温作用及热力环流的存在才使地球有相对热量平衡,保持一定的温度变化幅度,使地球成为适于生物生存的星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品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剖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介绍大气的受热过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而形成的热力环流以及三力成风。本节是“地球上的大气”
一章的基础知识是形成天气和气侯变化的基础,理论性较强。
2、教学重点
大气的热力作用、热力环流、风的形成
3、教学难点
三力成风
三、设计思想与教学思路、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涉及一些物理知识,理论性较强,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以讲授法最为重要,但学生不应该被动接受,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些由浅入课的问题,并借助计算动画演示辅助教学,同时利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及相关图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运用所学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如课外做实验,小组汇报,设问启发与阅读分析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与课时安排
1、教学准备
各种等压线图,海陆热力环流模型、多媒体课件及资源库。
2、课时安排:2课时
五、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你们去哪些有名的山地旅游过?让去过我国黄山、庐山、峨眉山等地旅游的学生回想爬山经历。(展示:提高峰珠穆郎玛峰山顶积雪图,非河乞力马扎罗山顶积雪图)
2、教学过程设计
太阳辐射能随波长分布图
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成分表:
请学生读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结合本P31活动进行讨论分析加深对大气保作用的理解。
大气的受热及保温作用过程可归结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六、研究性学习题
1、能正确表示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读下面热力环流的示意正确的是( )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对新课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给予及时的启发与引导,激发学生广泛的求知欲,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积极探索有效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性地位,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的发展。
热力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