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考
浙江省12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综合性学习(含解析)
综合性学习湖州6.(二)阅读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图表数据及相关文字的分析与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 A.微信有声推送已经称为最主要的听书方式。
B.超四成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不够多、C.0﹣8周岁儿童家长,大部分有陪读行为。
D.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2016年多于2015年。
(2)分析《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手机阅读增长率》《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及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哪些结论?(3)《现代汉语词典》对“阅读”的解释是“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从图表信息看。
“阅读”的词义可以有什么变化?(4)有人说:“纸媒的没落已成定局,没有人可以力挽狂澜。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结合你对图表的分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考点】84:综合读写.【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读取信息以及阐述个人看法的能力.综合读写题必须做到:1、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2、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3、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解答】(1)从听书方式选择比例图上可以看出,微信有声推送只占到3.6%,显然不是最主要的听书方式.故选A.(2)注意阅读分析图表,从线条的走势判断,可知国民综合阅读率总体上呈缓慢增长态势,手机阅读增长率增长速度很快.再从饼状图中可知,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以纸质书本和手机阅读为主,这两者比例是最大的.(3)“阅读”的解释是“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这是传统的解释.要注意在阅读方式上已经有听书等新形式,阅读媒介上除了书本外,还有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新兴的阅读方式.(4)要注意先表明观点,说明理由.要注意根据图表所显示的纸质阅读的比例来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A(2)国民综合阅读率总体上呈缓慢增长态势,手机阅读增长率增长速度很快.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以纸质书本和手机阅读为主.(3)“阅读”的词义可以增加听书、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新兴的阅读方式.(4)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尽管听书、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新兴的阅读方式在迅速崛起,但是国民倾向的阅读纸质书本还是在阅读方式中比重最大的,这说明人们心理上还是比较喜爱纸质阅读,它不一定会消亡.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浙江省12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含解析20190220133
议论文阅读专题衢州阅读下面《新京报》(电子版)的一篇时事评论,完成13—16题。
最近由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摔跤手爸爸打破性别歧视的藩篱,把自己的女儿训练成摔跤冠军的故事。
电影刚一上映,就获得了爆棚的口碑,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2。
①阿米尔·汗能够成为印度国宝级的演员,凭借的是他对电影精雕细琢的苦功夫。
这次为了出演《摔跤吧,爸爸》,已经52岁的阿米尔·汗不惜让自己的身材像吹气球一样忽胖忽瘦。
由于需要出演电影主角19岁、29岁和55岁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所以在身材上需要阿米尔·汗随着年龄改变而有所变化。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把自己折磨成这样呢?替身或者道具,都可以帮助自己完成演出。
②阿米尔·汗却说,如果不自己增肥成一个胖子,就没法真正体会一个胖子的心境。
而之所以要打乱19岁、29岁、55岁的拍戏顺序,那是因为他怕戏拍完了再无动力瘦回去。
阿米尔·汗一年只接拍一两部戏,而每接一部戏,都必须全力以赴。
由阿米尔·汗出演的电影,几乎部部都是经典。
但在每一部经典的背后,其实也没多余的“奇迹”或天赋,无非只是超乎寻常的付出和大量汗水而已。
阿米尔·汗的认真劲,会让我想起中国80年代拍《红楼梦》和《西游记》的那批老艺术工作者。
今天,我们都以为,在小鲜肉当道的时代,工匠式的打磨、精雕细琢的演出,都已经销声匿迹了。
可这个印度的国宝级演员却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时代,用心,永远都不过时。
③阿米尔·汗是一个有“工匠之心”的人。
这足以使他成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演员,但显然还不足以让他成为“印度的良心”。
让他成就此荣耀的,是他“影以载道”的努力。
阿米尔·汗每拍一部电影,几乎都在关心印度的社会问题。
《三傻大闹宝莱坞》关注刻板的教育问题,《我的个神啊》关注的是极端宗教,《摔跤吧,爸爸》则关注女性歧视。
浙江省12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语言运用专题含解析32
言运用金8.金人文底深沉,名家出,如黄虹、李、宋濂、艾青等等,不枚。
某校开了拓展性程《金?家的史文假名人》.学期束,修程的同学决定用片展的形式学成就。
假你也参加了活,你本次展写序言。
(只写正文部分, 120 字左右)温馨提示:下笔前先考以下内容,你达成任可能会有帮助。
展的目的、本次展的内容、本次展的期望⋯⋯序言《金 ?家的史文假名人》程修小X 年 x 月 x 日【考点】 84:合写.【剖析】此属合写,解答此,要注意句,通,符合活主.【解答】解答此,要注意意切合活主,言通、、、得体;答案:吸取先思想之精,感觉金雄厚之人文底,我小活成就,特此次“家名人片展”,在此次展中你必定会从头黄虹、李等家名人的人生,文化成就,史影响,并从中获取不一样的感觉和人生启示.嘉兴10.请你依据下边讲话内容,给市盐务管理局写一封为食盐配上健康说明的建议书。
要求:内容简洁,语言得体,150 字左右。
胡爷爷:唉!此刻商场里盐的品种真多,都搞不灵清买哪一种盐好了。
关奶奶:是呀。
我家老头子甲状腺不太好,也勿知晓该吃哪一种,就怕吃错了对健康不利。
董爷爷:嗯,假如盐也能像药品同样,在包装上有一些健康方面的说明内容就好喽。
【考点】 J3:公函类.【剖析】本题观察建议书的撰写.【解答】建议书的一般格式:1、标题2、称号(顶格写,比方XXX您好)3、正文(步骤:(1)写清楚存在的问题.(2)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3)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4、结尾5、落款(签字在上,日期在下)答案:给食盐配上健康说明的建议敬爱的市盐务管理局领导:您好!近来,我听到小区老人们在讨论,市场上食盐品种好多,但有些食盐包装上没有健康说明,都在为不知怎样选择而烦忧.所以我建议,给每袋食盐都配上健康说明,注明食盐的功能、对健康产生的影响、适合人群、注意事项等内容,这样,老百姓就能获取更多信息,依据需要,正确选择.请您在百忙之中考虑采用我的建议.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建议人:×××2017 年 6月20日丽水四、语言运用9.奶奶在微信里看到丽水市养生经济促使会会徽备选图片,她问正在读初三的孙女:这图是什么意思啊?于是孙女把自己对会徽的理解讲给奶奶听,请你以孙女的身份,选择一个会徽给奶奶讲解。
浙江省12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写作专题含解析34
写作杭州12.按要求作文。
(写分 5 分)生活中,多人和事的意不是一的。
比方,成,不不过年的增,更是心智的成熟;出,不不过了抵达,更是了沿途的景;父亲母亲,不不过生养我的人,更是精神成的带路人;家,不不过“港湾”,更是一种任与⋯⋯ 系自己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虑和感悟,以“,不不过” 作文。
要求:(1)先将目充完好;文章立意来自资料。
(2)字数许多于 600 字,文体不限(如写成歌,许多于 16 行)。
(3)写出真情感,但不要出真的校名、人名。
【考点】 L2:半命作文.【剖析】本作文半命作文.半命作文就是指作文目只出一半或一部分,此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充的一种作文.半命有三种:前、后,首尾.本作文属于第三,的前二者而言,自由度更大.【立意】,抓准切点仔作文的,抓住此中的关句“生活中,多人和事不是一.” 里潜藏着两个关“生活”与“ 一”.“生活”的指向又在何?中例了“成”“出”“父亲母亲”“家”⋯要求考生“ 系自己自然、社会和生活”写出自己“不是一”的思虑与感悟”.写作考学生自然、社会、生活中的详细象或的感觉、思虑和析能力.依据不一样的目的和象行写作,能表达个人的真感情,表自己的见解.要求考生关注生活,写自己的所思所感.【指】作文,侧重考学生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虑与感悟”.关“不不过⋯更是”,前后形成比关系,种比能够是外与内、程与果,也能够是物与精神、享受与付出等.同一感知象,不亦步亦趋,有自己的个性化.所以眼在“不不过”,是限制,也是划分学生有没有思虑感悟的关点.思辩的落点揭露二者之的关点,要点放在“更是”后半部分干,也就是挖深“别的的是什么”,防止亦步亦趋.【写作方法】种首尾的本命命开放度大.中提示考生能够从“成”“出”“ 情”“家”等角度切入,自而后边的省略号示意考生也能够从其余角度切入.但必定要“ 系自己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虑与感悟”,而要写出一个由表及里的考虑程.所以,运用插叙、倒叙手法能够使行文得跌荡起伏,借助心理活、作、神、言等描绘,使得人物形象前后形成明的比.里要防止的就是材老套、一模一样.建能够发掘一些人无己有的陌生化材,加上个性化心理,的文章就会染上“俺”的滋味,放“我”的采.【防止区】道的点在于好干中的空白“,不不过”.在写作程中,经常会犯以下:区一:不.前后缺乏必定的关系,没有必定的序.特别是没有出“不不过”后半部分“更是”的深沉与个性之.区二:材老套,亦步亦趋,缺乏新意.的一杯牛奶、一杯咖啡仿佛成了情永的志,成了不去的坎.区三:就事事.考生叙事而叙事,不会内行文中运用虚合,情形交融等手法帮助升要旨.【解答】【例文】六月,不不过夜已三更,窗外月朦,西帷,不愁人睡.只得深夜独倚杆,数落花,深三年同学情.静静,泪早已滑落,划破那浩大的汪洋.不知何歌响起,咽咽地落断人⋯前,那一棵得亮,得盎然.中有些知了在不知疲地吼着,在个漫漫的子夜,在个开始燥的六月.六月,到了.能否意味着?那来去的册不知已落下几个人的字迹?不知会不会勾起惆客的愁?不知会不会念那些年,我一起度的青翠月?曾否?三年从前,我相遇在那葱的香樟下,在成的盛夏.年少的眼波流,是天真无邪的初.于是足,逗留,相知⋯校园内的那一片天,了我的与拼搏.曾否,那年初三,我持每日行晨跑.在那一个呈的色跑道上,我互相激励,互相扶助,绝不惜地洒年少的汗水与泪水这样狂!也会在成快要放弃的候拍拍他的肩,:“加油,我一起跑!”也会在成大汗淋漓的候上一杯水,一巾,他起傲的大姆指:“你真棒!”那整的方,那一的服饰,那此起彼伏的喘气声,都是我成的.有那个充的班,随可的励志条子,教室后口的那堵照片,那着我三年点滴的相片;那台上的色盆栽,像是披着衣的天使,寂静地,固地帮我化空气;有窗台上的那条小儿,是那么,甚至陪同着我迎来中考.在个地方,我收了太多太多,开学班主任出心裁的新年小包,后上壁的状是我引以傲的光荣,全部全部都本有些乏味的学增加了多不一的趣,我的成打上明的号.此刻,知了喊声有些聒躁,角的子花次序放,开得猖狂,开得,在阳光下这样灼灼其.六月,究是到来了.了,屋内的人儿能否也要各奔西了?能否能与你奔跑在同一条跑道?能否能你一瓶水,一巾?能否能与你看着同一黑板,用同一枝粉笔固地起脚尖,在其实不是很干的黑板上写下心的?能否能用笔盖戳你的背,而后和你一起解那复的几何形?能否能⋯人生最将荒地渡口,在世中翻的人,不是心惆的客?六月,不不过,更是三年情的离.更是我多人,多过后成的.湖州10.下边文字,按要求写作。
浙江省12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说明文阅读专题含解析
说明文阅读专题杭州9.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当语言死亡时陈赛①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灭绝。
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慢得多。
②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
③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
④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
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
比如中国有1000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
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⑤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
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
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⑥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
过去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土著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
⑦据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到它们的资料。
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义乌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浙江省绍兴市、义乌市2017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答案分析一、书写【答案】全文规范书写。
【分析】仔细书写即可。
二、知识累积1.【答案】( 1)幅(2)斑(3)篷(4)沧【分析】一 f ú——一幅, bān驳——斑驳,乌péng船——乌篷船, cāng桑——沧桑。
2.【答案】( 1)在水一方(2)竹色溪下绿(3)小桥流水人家(4)静影沉璧(5)仍怜故土水,万里送别舟(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7)问渠那得清这样?为有源泉活水来【分析】第一不要混杂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3.【答案】①引:拉②顾:回头看③致:获得④假:借⑤过:出错误⑥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分析】( 1)朋友感觉愧疚,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引:拉;顾:回头看。
(2)由于家中贫困,无法获得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
致:弄到、获得,这里指买到。
动词。
假:借。
(3)人常常出错误,而后才能更正;心里困苦,思虑堵塞,而后才能有所作为;这全部表现到神色上,抒发到语言中,而后才被人认识。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考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4.【答案】( 1) D( 2)用“老人”称号,能指引读者更好地理解“圣地亚哥”不不过个体形象,而是在更宽泛意义上代表一个集体形象(能指引读者更好地理解“圣地亚哥”的形象拥有更广泛的意义):保卫人类灵魂尊严、追求幸福理想的“硬汉” (“失败的英豪” “成功的失败者”等)。
“圣地亚哥”只好揭露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不可以暗示人物形象是拥有广泛意义的。
【分析】( 1)解答本题,一方面需熟习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能够归纳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2)解答文学名著题一定成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单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看法。
三、文本阅读5.【答案】“我”对“吃莲花的”是不理解的(不赞成的、否认的等)。
文中写到,“我”看到好好的莲花和茄子冬瓜放在一块就感觉很悲伤;看到友人摘了“我”的莲花感觉天摇地动,最后甚至因莲花被毁痛心到把诗稿全烧了;文章还借老田之口问是不是偏方,侧面表现“我”的不理解,可见“我”对吃莲花的事、人及所体现出来的生活态度都不理解(持否认态度等)。
浙江省12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写作专题 有解析
写作专题杭州12.按要求作文。
(书写分5分)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
比如,成长,不只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心智的成熟;出发,不只是为了到达,更是为了沿途的风景;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家,不只是“港湾”,更是一种责任与义务……请联系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以“,不只是”为题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章立意来自材料。
(2)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如写成诗歌,则不少于16行)。
(3)写出真情实感,但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考点】L2:半命题作文.【分析】本作文题为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半命题补题有三种:前补、后补,首尾补.本作文题属于第三类,这样的补题较前两者而言,自由度更大.【审题立意】审读导语,抓准切点仔细阅读作文的导语,抓住其中的关键句“生活中,许多人和事不是单一.”这里潜伏着两个关键词“生活”与“单一”.“生活”的指向又在何处?导语中例举了“成长”“出发”“父母”“家”…要求考生“联系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活”写出自己对“不是单一”的思考与感悟”.写作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强调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写作,能表达个人的真实感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考生关注生活,写自己的所思所感.【补题指导】作文,着重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关联词“不只是…更是”,前后形成对比递进关系,这种对比可以是外与内、过程与结果,也可以是物质与精神、享受与付出等.对同一感知对象,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个性化认识.所以题眼在“不只是”,这是限制,也是区分学生有没有思考感悟的关节点.思辨的落点应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重点放在“更是”后半部分题干,也就是挖深“此外的是什么”,避免人云亦云.【写作方法】这种补首尾的本命题命题开放度较大.导语中提示考生可以从“成长”“出发”“亲情”“家”等角度切入,当然后面的省略号暗示考生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切入.但一定要“联系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进而要写出一个由表及里的思索过程.因此,运用插叙、倒叙手法可以使行文显得跌宕起伏,借助心理活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要避免的就是题材老套、千篇一律.建议可以挖掘一些人无己有的陌生化题材,加上个性化心理,这样的文章就会染上“俺”的味道,绽放“我”的风采.【避免误区】这道试题审题的难点在于补好题干中的空白“,不只是”.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犯以下错误:误区一:补题不严.前后缺乏必然的逻辑关系,没有一定的递进序.尤其是没有补出“不只是”后半部分“更是”的深邃与个性之处.误区二:题材老套,人云亦云,缺乏新意.妈妈的一杯牛奶、一杯咖啡似乎成了亲情永远的标志,成了迈不过去的坎.误区三:就事论事.考生为叙事而叙事,不会在行文中运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手法帮助升华主旨.【解答】【例文】六月,不只是毕业夜已三更,窗外月朦胧,西风鸣络帷,不许愁人睡.只得深夜独倚阑杆,细数落花,深忆三年同学情缘.悄然间,泪早已滑落,划破那浩瀚的时间汪洋.不知何处毕业骊歌响起,呜呜咽咽地落断人肠…门前,那一棵树绿得发亮,绿得盎然.树丛中还有些许知了在不知疲惫地吼着,在这个漫漫的午夜,在这个开始燥热的六月.六月,到了.是否仅仅意味着毕业?那传来传去的毕业册不知已落下几个人的笔迹?不知会不会勾起惆怅客的忧愁?不知﹣﹣会不会怀念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青葱岁月?曾记否?三年之前,我们相逢在那葱茏的香樟树下,在绿树成荫的盛夏时节.年少时的眼波流转,是天真无邪的初见.于是﹣﹣驻足,停留,相知许…校园内的那一片蓝天,见证了我们的团结与拼搏.曾记否,那年初三,我们坚持每天进行晨跑锻炼.在那一个呈椭圆的红色跑道上,我们相互鼓舞,相互扶持,毫不吝啬地挥洒年少的汗水与泪水﹣﹣如此轻狂!也会在成员快要放弃的时候拍拍他的肩头,说:“加油,我们一起跑!”也会在成员大汗淋漓的时候递上一杯水,一张纸巾,对他竖起骄傲的大姆指说:“你真棒!”那整齐的方阵,那统一的服装,那此起彼伏的喘息声,都是我们成长的标记.还有那个充满爱的班级,随处可见的励志便条,教室后门口的那堵照片墙,那记载着我们三年点滴的相片;那讲台上的绿色盆栽,像是披着绿衣的天使,安静地,固执地帮我们净化空气;还有窗台上的那条小鱼儿,是那么坚强,甚至陪伴着我们迎来中考.在这个地方,我们收获了太多太多,开学时班主任别出心裁的新年小红包,后墙上满壁的奖状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荣耀,这一切一切都为本有些枯燥的学习增添了许多不一样的乐趣,为我们的成长打上鲜明的记号.如今,知了叫声有些聒躁,墙角的栀子花次第绽放,开得放肆,开得灿烂,在阳光下如此灼灼其华.﹣﹣六月,终究还是到来了.毕业了,屋内的人儿们是否也要各奔东西了?是否还能与你奔跑在同一条跑道?是否还能给你递一瓶水,一张纸巾?是否还能与你看着同一块黑板,用同一枝粉笔固执地踮起脚尖,在并不是很干净的黑板上写下铭心的话语?是否还能用笔盖轻轻戳你的背,然后和你一起解那复杂的几何图形?是否还能…人生最终将荒芜地过渡口,在尘世中翻滚的人们,谁不是心带惆怅的红尘过客?六月,不只是毕业,更是三年情缘的别离.更是我们经历许多人,许多事后成长的标记.湖州1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浙江新中考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二节文言断句和翻译课件
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成祖,对他 说: “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 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 ”成祖点头答 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方孝孺被召到宫 中后,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成祖回头让手下人递 给他笔和纸,说: “向天下发诏书,非先生你起草不可。 ” 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下,一边哭一边骂说: “死就死吧,诏书 (我 )是不可能帮你起草的! ”成祖大怒,命令在闹市将他处 死。方孝孺死时四十六岁。
需要注意的是,借助特殊词语断句,要建立在明确词 意的基础上。例如: “曰”译为“说”的时候,后面断句; 但是有些句子中的“曰”译作“叫做”的意思,就不一定 要断,甚至要在“曰”字的前面断句。 4.注意句式,辅助断句。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 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这种形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 准确断句。
⑥
(1)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 时 南 北 无 行 人 左 右 曰 但 刘 景 在 后 行 二 三 里。 【答题指导】 审题:本题以断句的形式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 解题:断句时,可先找到最有断句标志的文言词语。 句中的“ 曰” ,是“ 说” 的意思,其后接的多为所说话语, 要断开;同样,其前是说话者,为了清楚起见,多要断开。 答案:时南北无行人 /左右曰 /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第二节
文言断句和翻译
文言断句和翻译要求:①用现代汉语准确、流畅地翻 译浅显的文言语句。②翻译时要特别重视对句中关键字词 的把握,初步掌握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常见文言特 殊句式的一般规律。③在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学会对 简单句子进行断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1)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自云先世避 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省12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杭州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一)回家徐风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
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
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
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
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
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
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
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
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
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
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
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
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聚焦中考浙江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清单十四七至九年级常见活用词语汇编
箕畚
用箕畚
名词作状语
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
义
坚持合宜的道德
名词作动词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而不知太守之乐(1)其乐(2)也
《醉翁亭记》
翼
像鸟的翅膀一样
名词作状语
乐(1)
以……为乐
形容词意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苦、劳、饿、
空乏、乱、
动、忍
使……痛苦;使……劳累;
形容词作状语
《满井游记》
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茗
汲泉水;煮茶
名词作动词
罍、蹇
端着酒杯;骑驴
名词作动词
《出师表》
以光先帝遗德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恢弘志士之气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光
发扬光大
名词作动词
毛
长庄稼(长草木)
名词作动词
恢弘
发扬扩大
形容词作动词
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
形容词作名词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知识清单十四:七至九年级常见活用词语汇编
例句
出处
词语
意义
活用方式
学而时习之
《论语》
时
按时
名词作状语
《木兰诗》
愿为市鞍马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市
买
名词作动词
策
登记,记载
名词作动词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异
以……为异
形容词作动词
《陋室铭》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乱
使……受到扰乱
使动用法
劳
浙江2017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2017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哺育(bǔ yù)气氛(qì fēn)B. 应和(yìng hè)惩罚(chénɡ fá)C. 侍候(shì hòu)拘束(jū shù)D. 诞生(dàn shēng)消瘦(xiāo shòu)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场晚会是文艺爱好者的一次盛会。
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试题一(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面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漫步西子湖,如在诗中游。
看到燕子,白居易的诗“谁家新燕啄春泥”脱口而出,不禁.惊叹于燕子与春天的那份默契.;湖面波光潋滟,你自然吟诵起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名句;白堤桃柳相间.,花团锦簇,令人想到诗人戴望舒在远方深情的思念,“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丰厚的人文积淀.,增添了西湖的风雅与内蕴。
A.jìn qì jiànDìng B.jīn qiè jiànDìngC.jīn qìjiānD iàn D.jìn qièjiānD iàn【解答】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这里的“禁”应为“jīn ”,“契”应为“qì”,“间”应为“jiān”,“淀”应为“diàn”。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克尽职守,默默奉献三十年。
/请你把刚才说的话在说一遍。
/警察掉取监控录像仔细查看。
(摘自电视字幕)B.海鲜夜宵大排档,恭候光临!/阳光安装,竭诚为您服务。
/欧美时尚家具,送货到家。
(摘自招牌广告)C.红烧鸡腿、蜡肉烧笋、糖醋鱼块/凉绊黄瓜、香菇青菜、蒜泥菠菜/番茄旦汤、虾皮紫菜汤(摘自食堂菜单)D.梧桐树遮天蔽日,尤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最后拼搏阶段就是要像篮球冲满气、汽车加满油一样。
(摘自学生作文)【解答】B【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学生会组织校青年志愿者二十余人,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发放宣传单,劝慰..行人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
B.听了著名建筑师的报告,王茜萌发了远大的夙愿..:将来要专攻建筑学,为老百姓设计建造美观而实用的房子。
浙江地区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清单十三七至九年级常见一词多义汇编
词语
读音
含义
例句
出处
故
ɡù
旧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论语》
原因,缘故
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所以,因此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出师表》
见
xiàn
jiàn
引见
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
拜见、谒见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看见
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
了解
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
间
jiān
《核舟记》
绝
jué
停止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
断绝
往来而不绝者
《醉翁亭记》
与世隔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国
ɡuó
国家
出则无敌国外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国都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
安
ā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哪里
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安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愚公移山》
谓
wèi
是
太守谓谁
《醉翁亭记》
称作,叫作
何以谓之“文”也
《论语》
认为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爱莲说》
一
yī
都,一概
一碧万顷
全部
长烟一空
第一次,初次
一鼓作气
《岳阳楼记》
《曹刿论战》
作
zuò
振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浙江新中考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三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素材
(4)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 得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 朝希望唐高祖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用原文语句回答 )(4 分) 【解析】本题是对文言文内容和主旨的考查。第一空需首 先根据类比手法由此及彼的特点,推断出重点在后面;其次, 抓住“由此观之”这样的过渡性句子即可定位答案为“王之 蔽甚矣”。 第二空需要把握题干中的“分析今世前朝” 的内容, 以及在文章的位置“今皇太子……泛观前世子姓……” ,然后 定位其目的“愿……” 。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3 分 )
A.盖此人因负债多 /已服毒 /知尤富可诈 /既不获 /则移于他家耳。 B.盖此人因负债 /多已服毒 /知尤富 /可诈既不获 /则移于他家耳。 C.盖此人 /因负债多 /已服毒知尤富 /可诈既不获则移 /于他家耳。 D.盖此人因负债 /多已服毒知尤 /富可诈 /既不获则移 /于他家耳。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节奏的划分。此类题应先理解句子意思, 才可断对句子。这句话的大意是:原来,此人因负债过多,事先已 服毒,知道尤翁有钱想讹诈,没达目的,就转移到别人家了。
④
(1)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3 分 ) 泛观前世 / 子姓不克孝 / 兄弟不克友 / 莫不由左右 乱之。 【解析】本题是对文言文断句能力的考查。首先要明 确句子的意思,避免因曲解句意导致断句错误。其次,要 注意句子的句式结构,本句中“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 友”结构相同,断句时要注意。最后,要通过语感来辅助 判断。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5 分) 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 (过了一年), 即使 (就是 )想进谏, 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②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周、隋两朝的晚期 (周、隋到了晚期 ),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 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 (一言会让 —个国家灭亡 )。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要忠诚于原 句,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成分。翻译时注意 “期” “虽” “结舌” “是” “丧”的意思,同时要注意句子的流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山间之四时也(的)
.
C.行者休于树(从)
.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
7.下列四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其此之谓乎择其善者而从之
..
B.于我如浮云求石兽于水中
..
C.而疑邻人之父人不知而不愠
..
D.去后乃至乃石性坚重
..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怅恨久之天下顺之
.
B.策之不以其道
.
xx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C.xx常有,而xx不常有
.
xx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D.安求其能千里也
.
其如土石何
.
17.(2016·南宁)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皆以美于xx
..
B.杂然而前xx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C.醉能同其乐其如土石何
..
D.射者中,弈者胜xx胜者,xx人也
考点跟踪突破38文言虚词(B卷)(对应学用272页)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B)
例句:水陆草木之花
.
A.何陋之有
.
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C.左臂挂念珠倚之
.
D.予xx之出淤泥而不染
.
2.(2016·新疆建设兵团)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C)A.心乐之当余之从师也
..
B.公问其故其如土石何
..
C.起于xx吾举于士
..
D.xx以数谏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9.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臣以xx之攻xx也徒以有先生也
..
B.xx问其故xx君其许寡人
..
C.xx何罪之有何陋之有
..
D.xx不见我于xx所欲有甚于生者
..
10.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
..
C.修以风节自持D.以xx之路也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弗之怠
.
A.何陋之有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经叩问
..
1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C)
A.无从致书以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皆以美于xx
..
B.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
..
C.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乃记之而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必以分人杀之以应陈涉
..
B.吾视其辙乱xx君其许寡人
..
C.公将驰之故逐之
..
D.战于长勺所欲有甚于生者
..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
C.辍耕之垄上D.xx狱
..
..
28.(2016·咸宁)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躬耕于xx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其境过清
..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D.若无xx之言xx之臣莫不畏xx
..
29.下列句中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D)
A.愿借子杀之B.公将鼓之
..
C.当余之xx也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D.或遇其叱咄或以钱币乞之
..
15.下列句子中与“负者歌于途”中“于”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贤于材人远矣
..
C.xx不见我于xxD.皆朝于xx
..
16.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骈死于槽枥之间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A.xx何罪之有B.环而攻之而不胜
..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D.吾妻之美我者
..
22.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和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句(D)
例:君以鼎为国
.
A.以xx之路B.计日以还
..
C.以中有足乐者D.以头抢地耳
..
23.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D)
A.忽啼求之B.弗之怠
..
C.或以钱币乞之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24.与“皆以美于徐公”中“以”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句是(C)
A.属予作文以记之
.
B.以君为长者
.
C.臣以xx之攻xx也,为与此同类
.
D.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25.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B)
A.肉食者谋之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C.xx之D.彼竭我盈,xx之
..
D.酿泉为酒未为人知
..
20.选出下列句中的“于”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相同的一项(D)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也
.
B.何不见我于xx
.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一项是(B)
例:却之则疑且忿之:代词,代馈送的物品
例句:何以战
.
A.卷石底以出B.今吾以十倍之地
..
C.xx以数谏故D.以xx之路也
..
1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必再三易之不厌”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宋何罪之有B.委而去之
..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妾之美我者
..
12.选出“以”的用法、意义和“太夫人以荻画地”相同的一项(C)
A.徒以有先生也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
26.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xx而与之
.
A.人皆有之B.得之则生
..
C.行道之人弗受D.蹴xx而与之
..
27.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C)
A.欲穷其林其如土石何
..
B.名之者谁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C.起于xx将军身率xx之众出于xx
..
D.以激怒其众夫不能以游堕事
..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B.贤于材人远矣
.
C.箕畚运于xx之尾
.
D.然xx之臣不懈于内
.
19.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负者歌于途至于再三
..
B.渔人具答之因取旧案反复观之
..
C.醒能述以文者无以自遣
A.渔人甚异之公将鼓之
..
B.各复延至其家xx君其许寡人
..
C.于时冰皮始解其一犬坐于前
..
D.可以为师矣卷石底以出
..
5.选出与“辍耕之垄上”中的“之”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B)
.
A.先天下之忧而忧
.
B.又间令xx之次所旁xx祠中
.
C.名之者谁
.
D.何陋之有
.
6.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
A.作亭者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