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赏析及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背景:登岳阳楼是明代文学家、文化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抒发忧愤之情的词作,是他在岳阳楼游览时所作。

辛弃疾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抒发
忧愤之情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

2. 内容概述:词作以辛弃疾的登楼游览为背景,通过对楼上风景的描绘,反映了他对
国家兴亡、国家领导者无能的忧愤之情。

诗中描绘了岳阳楼四周的山水景色,以及历
史上的壮丽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深刻关切。

3. 语言技巧:辛弃疾的词作以其豪放的词风和巧妙的表达方式而著称。

在《登岳阳楼》中,他巧妙运用了夸张、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词作在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上更
具艺术感染力。

4. 文化意蕴:《登岳阳楼》不仅仅是一篇个人游览的抒发,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对国家
兴衰、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岳阳楼的描绘,辛弃疾以微妙的方式传递出对时
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期望。

同时,词作中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尊崇山水自然
景观的审美观念。

总体来说,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的知识点主要涉及文学背景、诗词内容、语言技巧和文
化意蕴等方面。

这篇词作不仅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具有顶尖的艺术造诣和思想深度。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岳阳楼》。

(2)理解《登岳阳楼》的诗意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登岳阳楼》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登岳阳楼》。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 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时代背景。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登岳阳楼》,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时代背景。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的鉴赏文章。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杜甫的其他诗作。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状态。

3. 运用比较教学法,分析《登岳阳楼》与其他杜甫诗作的异同。

4.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岳阳楼的历史图片和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登岳阳楼是一首古文诗,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通过描写登临岳阳楼的景色和自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以下是一些与《登岳阳楼》相关的知识点:1. 范仲淹: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元章,号樊南衡,是北宋初年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他在政治上经历过宰相、被贬官、再任官等多个阶段,被誉为“范文正公”。

2. 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公园内,是我国古代名楼之一。

它原建于三国时期的吴郡太守查继中,后历经多次修葺和重建。

《登岳阳楼》是范仲淹回忆岳阳楼的原貌和历史意义,并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思考和抒发。

3. 登临者:登岳阳楼的人。

范仲淹曾作为宰相访问岳阳楼,不少文人士大夫也会前来登临欣赏风景和寻思。

4. 诗词写景:《登岳阳楼》描绘了楼上登高的景色,包括楼下的洞庭湖、江水的美景,以及楼上的云山、草木和飞禽走兽等各种自然景观。

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岳阳楼美景的壮丽和壮观。

5. 忧国忧民:范仲淹在《登岳阳楼》的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揭示了社会风气的弊端和国家的危机。

他以岳阳楼为写作背景,抒发了他对治理国家的喜悦和痛心。

6. 意境与豪情:范仲淹通过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也展示了作为文人士大夫的豪情与情怀。

他通过清新自然的描写和真情实感的抒发,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7. 文字结构技巧:《登岳阳楼》的文学构思巧妙,文字安排紧密有序。

范仲淹运用了旁问、感叹、对仗、对立等修辞手法,使整篇诗的意境更为丰富和生动。

8. 影响和价值:《登岳阳楼》被认为是在叙事诗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将游客在岳阳楼上的所见所思,融入了对国家现状的思考和忧虑。

它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独立的思想,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国家深刻的思索和反思。

以上是《登岳阳楼》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

《登岳阳楼》语文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登岳阳楼》,让学生感受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诗歌中的意境美。

2.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用词等方面,锻炼学生的语文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杜甫生平,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2. 诗歌原文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意境、形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 诗歌创作手法:分析诗歌的韵律、用词、句式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登岳阳楼》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内容、创作手法等。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鉴赏,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杜甫生平,引导学生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2. 诗歌原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

3. 诗歌解析: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

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形象、情感等,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诗歌创作手法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用词、句式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诗歌鉴赏文章的写作能力。

3. 单元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登岳阳楼》以及相关文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4. 个人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进步和问题,以便进行个性化指导。

七、教学准备:1. 教材:《登岳阳楼》及相关注释、译文。

2. 参考资料:杜甫生平和相关时代背景的资料。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 《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优秀6篇)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 《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优秀6篇)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优秀6篇〕《登岳阳楼》赏析篇一《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快乐。

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快乐。

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快乐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

联系下文更是如此。

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

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

“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

他快乐不起来。

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

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

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

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是名句。

先写湖东与南吴楚两地地势如裂,后写天地日夜浮动在湖水上。

意境壮阔,气势极大。

写洞庭湖,孟浩然也有名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写得极为生动。

杜甫这两句与孟浩然的四句相比,还略胜一筹。

孟诗中“撼〞用得有声势,杜诗中“浮〞字用得更加自然。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赏析及教案(3篇)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赏析及教案(3篇)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赏析及教案(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赏析及教案(3篇)《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岳阳楼》。

(2)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内容。

(3)分析《登岳阳楼》的诗歌形式、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登岳阳楼》。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岳阳楼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登岳阳楼》的诗意和意境。

2. 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2. 诗歌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

3. 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引导学生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登岳阳楼》,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表达技巧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

五、课后作业1. 背诵《登岳阳楼》。

2.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的赏析文章。

3. 推荐一首类似的古典诗歌,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登岳阳楼》的情况。

2. 学生对《登岳阳楼》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3.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和阐述。

5. 学生推荐诗歌的质量和对其背景和特点的介绍。

七、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2.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登岳阳楼》的独特之处。

4. 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诗歌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高中语文教案之登岳阳楼

高中语文教案之登岳阳楼

高中语文教案之《登岳阳楼》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全文;(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登岳阳楼》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分析;2. 诗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登岳阳楼》,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2)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如“洞庭湖”、“岳阳楼”等;(3)把握诗歌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登岳阳楼》;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登岳阳楼》中的具体意象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3. 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4.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展示与《登岳阳楼》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通用10篇)《登岳阳楼》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句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对偶的特点及作用。

3.理解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4.学习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和鉴赏分析,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媒体运用]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岳阳楼记》朗读磁带。

[预习要求]1.查找与作者及文章相关的背景资料。

2.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示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我国文学史上千古传诵的名篇,而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这篇散文。

那么它有着怎样的独到之处呢?今天,我们要循着文章的记述一览洞庭风光,并感受文章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

二、简介岳阳楼和作者。

由学生交流资料,教师可稍作补充。

1.简介岳阳楼: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

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

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洞庭湖自古就以湖光山色引人,是楚文化的摇篮,与岳阳楼一同有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历代著名学家为之倾倒。

(幻灯片投影图片)2.简介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世称“范文正公”,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幼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愤读书并怀有大志。

考取进土后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的进犯。

后任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

《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

杜甫登岳阳楼教案杜甫是唐朝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充满激情和哲理。

其中,《登岳阳楼》是他的一首名篇,描绘了作者眺望洞庭湖美景的场景,同时也抒发了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期望。

以下是一份关于《登岳阳楼》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和他的代表作品。

2.理解《登岳阳楼》的内容和主题。

3.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4.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诗歌《登岳阳楼》。

2.相关的历史背景材料。

3.幻灯片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唐代的历史背景,简要介绍杜甫以及他的作品。

2.诗歌欣赏(10分钟)播放录音或朗读《登岳阳楼》。

请学生仔细聆听,然后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3.诗歌分析(1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例如:- 诗中的岳阳楼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诗中的洞庭湖是用怎样的形象来描绘的?- 诗中的“楚江辞不尽,关山度无声”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中的“楼日暧春山”和“楼烟朝日孤帆远”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学习相关的历史背景(2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登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登岳阳楼是唐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 岳阳楼是当时的军事观测塔,用来监视洞庭湖的水位和敌情。

- 这座楼曾多次被毁,杜甫的这首诗是他登上楼顶看到美景后的感慨和忧虑。

- 诗中的楼和湖都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形象。

5.诗歌赏析(10分钟)发放诗歌复印件给学生,让他们仔细阅读并自主思考。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5分钟)进行课堂小结,回顾学生对《登岳阳楼》的理解。

然后提醒学生这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杜甫对当时的忧愁和对国家前途的关注。

五、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在家里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的读后感,可以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和个人感受。

高中语文《登岳阳楼》教案

高中语文《登岳阳楼》教案

高中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登岳阳楼》●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2024年XX月XX日●授课时长:45分钟/节× 1节●授课班级:高二XX班●学科领域:语文●课程类型:新课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准确理解《登岳阳楼》的诗句含义和诗歌的整体意境。

2. 掌握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情景交融、对比手法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诗歌语感和对诗歌节奏的把握。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提高学生分析诗歌、品味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杜甫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

2. 品味杜甫诗歌语言的魅力,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 领会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尤其是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的双重感慨。

2. 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感受杜甫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准备●教材及参考资料1.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2. 杜甫诗歌全集3. 相关学术论文及评论●教学用具1. 多媒体设备2. PPT课件3. 《唐之韵——千秋诗圣》纪录片片段●预习任务布置1. 学生提前朗读并背诵《登岳阳楼》2. 查阅杜甫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五、教学课程(一)导入环节1. 教师播放《唐之韵——千秋诗圣》片段,引出杜甫及其诗歌创作。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杜甫的诗歌?杜甫在诗歌中常常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二)新课讲授1. 整体感知●教师带读《登岳阳楼》,学生跟读。

●提问学生:“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哪些诗句让你印象深刻?”2. 诗歌赏析●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讲解:“昔闻”与“今上”形成对比,诗人早年抱负未能实现,如今登上岳阳楼,感慨万千。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讲解:“坼”和“浮”两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浩瀚无边,诗人通过写景抒发内心的豪迈与无奈。

高中语文教案之登岳阳楼

高中语文教案之登岳阳楼

高中语文教案之《登岳阳楼》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岳阳楼》全文;(2)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意象、情感、艺术手法等角度分析诗歌;(3)提高朗读、背诵和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感;(2)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登岳阳楼》的诗意、诗情和艺术特色;2. 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图片等;2. 学生准备《登岳阳楼》的文本,提前预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从意象、情感、艺术手法等角度分析诗歌,分享学习心得。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情感等,讲解生僻词语的含义。

5. 欣赏与感悟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感,体会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6.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与《登岳阳楼》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7. 小结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背诵《登岳阳楼》并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

8. 课堂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感体验的学习氛围;3. 采用案例分析法,挑选诗中的重点意象和情感,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4. 利用比较法,将《登岳阳楼》与其他杜甫的诗作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风格特点。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岳阳楼》。

(2)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登岳阳楼》。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国、历史的忧虑和关切。

(2)理解诗人以豁达心态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象的把握。

(3)作者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意象分析等。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问。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诗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4.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古诗词等,让学生感受诗歌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杜甫及《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讲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表现手法。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结合诗歌学习,进行一次家庭古诗文朗诵比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背诵、读后感质量和家庭古诗文朗诵比赛的组织情况。

高中语文教案之登岳阳楼

高中语文教案之登岳阳楼

高中语文教案之《登岳阳楼》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登岳阳楼》的诗意,掌握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词语解释:“昔闻”、“今上”、“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

2. 诗句解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三、教学难点:1. 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中,“昔闻”与“今上”的关系。

2. 诗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意象组合及其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杜甫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自主学习: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句,回答预习问题。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含义,分享学习心得。

5. 讲解分析:详细讲解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意义。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8. 作业布置:背诵《登岳阳楼》,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心得体会。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登岳阳楼》的诗意和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美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在作业布置上,要求学生背诵诗句,写心得体会,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句和心得体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课堂提问:针对学生的回答提问,检验他们对诗句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掌握程度。

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3篇

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3篇

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高中语文教案:登岳阳楼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登岳阳楼》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杜甫;2.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主题;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解读诗中的意境;2. 分析和总结诗中的主题;3. 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分析诗中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冷峻意境和深远主题;2. 分析并总结诗中的意象;3. 掌握并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用相关图片或视频展示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交流他们对岳阳楼的了解和想法。

Step 2: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杜甫和《登岳阳楼》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同时提醒学生在品读诗歌时要关注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文化背景。

Step 3:课文解读(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诗中的意境,并请学生试着解释诗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Step 4:课文赏析(10分钟)请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Step 5:主题归纳(10分钟)请学生总结诗中的主题,并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深远主题和意义。

Step 6: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阅读其他优秀的山水诗,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对《登岳阳楼》的赞美或思考。

Step 8: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身边的美景和感受,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丰富个人的心灵世界。

高中语文教案之登岳阳楼

高中语文教案之登岳阳楼

高中语文教案之《登岳阳楼》教学目标:1. 理解《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杜甫的生平。

2. 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句,领会其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国天下的深切关怀。

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诗句深层含义的解读。

2. 诗歌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

2. 杜甫生平介绍资料。

3. 与《登岳阳楼》相关的背景知识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杜甫的诗歌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朗读《登岳阳楼》全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逐句解析诗句,解释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引导学生领会杜甫的想象力和抒情手法。

三、深入探讨(15分钟)1. 讨论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分析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如“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等句。

3. 引导学生思考杜甫的诗歌对当代的意义和启示。

四、课堂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挑选诗句进行分析和讨论。

2. 每组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杜甫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2.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杜甫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析杜甫的《登岳阳楼》,使学生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杜甫的诗歌精神。

通过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登岳阳楼》 知识清单

《登岳阳楼》 知识清单

《登岳阳楼》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登岳阳楼》的作者是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价值。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仕途不顺,生活困顿。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四处漂泊,历经艰辛。

其诗作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善于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烘托等,使诗歌富有感染力。

二、诗歌背景这首诗是大历三年(768 年)杜甫漂泊到岳阳时所作。

此时的杜甫已经 57 岁,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当时,他处境艰难,孤舟漂泊,国家也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三、诗歌原文及注释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1、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

2、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3、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4、乾坤:天地。

日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5、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6、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7、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8、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9、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四、诗歌赏析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从“昔闻”到“今上”,写出了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如今终于得以登临的喜悦心情。

但这种喜悦很快就被现实的困境所冲淡。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象。

诗人用“坼”和“浮”两个字,生动地表现出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割开来,天地日月仿佛都漂浮在湖中,展现出了大自然的雄伟神奇。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由景入情,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凄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高二语文《登岳阳楼》知识点
原文:
登岳阳楼⑴
昔闻洞庭水⑵,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⑶,乾坤日夜浮⑷。

亲朋无一字⑸,老病有孤舟⑹。

戎马关山北⑺,凭轩涕泗流⑻。

注释译文编辑
注释:
⑴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⑵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译文: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篇二】高二语文《登岳阳楼》赏析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篇三】高二语文《登岳阳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由广景——个人——广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点拨式讲析式比较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欣赏诗歌,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

因为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它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

要想体味诗歌的魅力,就必须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

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之法来欣赏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

二﹑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1、学生出示自己查阅的作家作品简介,展示自己建立的作家小档案。

2、教师做相关补充。

三﹑学生整体感知,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1、诵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抓关键字,感知字面意思,口头表述;
3、联意象——学生发挥想像,想像诗歌描述的画面;
4、触摸诗人,知人论世,置身诗境;
四、具体鉴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鉴赏)
1、首联表面意境简单,其实寓含深意。

运用“知人论世”之法,试作分析?
方法:学生感悟,交流讨论(师提示性引导,可联系第三联来结合体会)
【明确】:
①重点抓住“昔”“今”
②联系背景及诗人
诗人用了“昔闻”告诉我们过去听说过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但由于战乱频繁,身世漂荡,这个愿望直到暮年才得以实现。

通过“今上”写出了自己
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其实意在抒发自己早年抱负难以实现的苦闷!杜甫一生坎坷,虽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至今却一事无成。

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哪里还有喜悦?可谓百感交集!
2、第二联是千古流传名句。

请把本联与孟浩然的咏洞庭之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名句作一对比,看哪首诗的意境写得更好?
(师可提示孟诗与杜诗的描绘洞庭景物的范围、胸怀)。

【明确】: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湖水的气势和蓄势,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

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

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为东南两地,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一“坼”一“浮”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由自然之景写出自己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所以杜甫的更好!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试分析作者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师提示何谓宽阔到狭窄的意境)。

(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法体会)
【明确】:
①由洞庭的广阔壮丽之景到个人的遭遇与境况。

诗人写出了自己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②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落魄潦倒,黯然神伤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4、第三联中诗人把自己的身世经历融入里面,表达自己黯然凄凉的心境,诗人仅仅是因为自身的遭遇而心感悲凉吗?联系尾联作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法体会)
【明确】:
①通过个人而想到国家,(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
②个人颠沛流离,老病孤舟,无人赏识,国家战事频繁,生灵涂炭,怎能不涕泗交流。

意境由狭窄转为开阔!
5、教师引导学生综合以上分析,把握本诗主旨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通过登岳阳楼的所见所感和对洞庭湖浩瀚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写,触景伤情,把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五、延伸拓展训练,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请将杜甫这首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课后思考练习二)
方法:
①学生讨论交流、分析
②教师可提示相关内容,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点拨
【师点拨】:
①意境方面:李白的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

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写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雁儿高飞,带走自己的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人间一样,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

衣袖起舞,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境界和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不同。

②风格不同:杜甫的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显得沉郁顿挫。

李白的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显得豪放飘逸!
六、教师引导学生在鉴赏基础上当堂成诵
七、课堂小结:
杜甫以其沉郁顿挫的风格,通过情景相衬的方式写出了自己的苦闷心情和对国家百姓的担忧之情,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相交融,悲伤却不消沉,沉郁却不压抑。

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地忧虑和关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高尚的爱国诗人形象,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八、作业:
1、将本诗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散文(要求有文采)
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学杜甫的《阁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