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课形成性评价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音乐课教研分析(3篇)

四年级上音乐课教研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年级上音乐课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四年级上音乐课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本教研分析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课程内容分析1. 课程目标四年级上音乐课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包括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作等方面;(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4)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课程内容四年级上音乐课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歌曲教学:包括民族歌曲、儿童歌曲、经典歌曲等,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鉴赏能力;(2)音乐欣赏: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3)音乐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如合唱、乐器演奏、音乐剧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4)音乐知识:讲解音乐基本理论、音乐历史等,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方法分析1.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参与在四年级上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参与。

通过开展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2)游戏教学法:利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3)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注重实践教学(1)开展合唱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2)组织乐器演奏比赛: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3)举办音乐剧表演: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创造力。

小学音乐评价方案

小学音乐评价方案

小学音乐评价方案小学音乐评价方案1一、指导思想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动素养教化,着眼于音乐教学评价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爱好,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完善音乐教学管理体系,主动推动音乐特性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二、评价原则:音乐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则:1、全面发展原则——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方向,既注意学生音乐实力的发展,又注意人文素养的提高,同时依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目标,针对详细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

2、注意差异原则——注意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敬重学生富有特性或独特的表达方式,留意学生在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经济状况、语言、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赐予平对待,在学问技能的评价上,不强求一律,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赐予激励和确定。

三、评价对象:小学五年级全体学生。

四、评价方法: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平日表现与期末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的评定占30%,终结性评价占70%。

将最终的综合成果作为学生本学期音乐学科的有效成果(采纳等级制)。

评定等级:优、良、及格、不及格(A、B、C、D)1、形成性评价(30%)采纳视察、谈话、提问、探讨、抽查等方式进行。

将对学生的常常性的形成性评价加以记录,每学期争取能够提问、检查到每个学生,对全部学生实施日常的形成性评价。

音乐课代表协助老师进行记录。

评价内容:①上课仔细,带齐音乐学习用品;检查书籍爱惜程度。

(看法)②能仔细演唱歌曲。

(唱)③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情感)④能仔细倾听观赏音乐。

(听)⑤能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说)⑥能随音乐律动并会编简洁舞蹈。

(创编)⑦参与课外音乐艺术活动。

(爱好爱好)分数(单位:分) 90-101 80-90 60-80 60以下内容完成条数 6—7 4-6 1-3 0评定标准:2、终结性评价(70%)评价内容:基础学问10%、唱歌50%、观赏10%考试时间: 6月1日——6月5日考试形式:随堂考试。

小学生音乐学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方案

小学生音乐学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方案

音乐学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方案评价目的:
本次评价是为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现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内容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与和程度。

评价方法:
本次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两大部分。

(一)形成性评价(占60%)
形成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包括学习习惯、唱歌、演奏、表演四个方面。

(各占15%)
1、学习习惯
主要观察学生学具准备情况、发言、课堂表现、合作表现等方面的内容。

2、唱歌
要求学生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音调富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3、演奏
学习竖笛的演奏方法,并能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每学期能演奏1~2首乐曲。

4、表演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任一个角色。

(二)终结性评价
指期末考察,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表演唱和特长展示。

(各占20%)
1、表演唱
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按节奏和音调富有表情并带上简单的动作进行独唱。

学生事先将本学期所学歌曲中最喜欢的三首歌名写在小纸条上,再由老师任点一首由该学生演唱。

2、特长展示
将自己在音乐方面的特长展示给同学看,吹拉弹唱和舞蹈都行。

评价时间:
形成性评价随堂,综合性评价学期结束时进行。

新课标小学音乐评价

新课标小学音乐评价

新课标小学音乐评价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音乐教育的评价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评价体系,以期为音乐教学提供参考。

一、新课标小学音乐评价的基本原则新课标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过程化和个性化。

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包括音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关注结果,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如音乐元素、音乐形式、音乐风格等;评价学生的音乐技能,如唱歌、演奏、音乐创作等。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尊重和欣赏,以及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能力。

3. 创新与实践:评价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如即兴创作、改编歌曲等。

三、评价方法的多样化1. 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态度。

2.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3. 同伴评价:通过同伴评价,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 表现性评价:通过音乐会、音乐剧等活动,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评价过程的持续化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2. 总结性评价:在学期或学年末,通过考试、作品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音乐素养。

五、评价结果的应用1. 反馈与指导:教师应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 激励与鼓励:评价结果应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3. 记录与档案:建立学生音乐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音乐成长历程,为学生的音乐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成果的形式

研究成果的形式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一、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一般来说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有两大类:一类是教育科研报告;一类是教育科研论文;一研究报告: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研究活动中为了检验某个教育理论或假设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如实地描述和记录研究成果所形成的书面报告就是研究报告;根据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不同,研究报告也有不同,可以有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二、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教育研究者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对于特定的教育问题现象、文献或理论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和探讨,得出新结论,提出新观点,做出新解释,进行新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三、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的比较(1)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两种表述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①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内容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②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创新性方面存在差别③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在论证过程中存在着差别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教育研究的过程: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教育现象和构建教育理论的过程;(一)制定研究计划:计划可以避免失误,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是研究实施的蓝图;1、研究计划的作用:研究计划在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研究内容的细化2研究行为的指南3课题申报的形式2、研究计划的基本要求:1研究什么2为什么研究3如何研究4有何成效3、研究计划的形式与内容:研究课题多种多样,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只要清楚的表达必要的信息与资料就是一份合格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的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课题名称2研究目的与意义3研究内容4待答问题与研究假设5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6文献综述7研究方法与设计8研究进度9成果形式10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11经费预算12参考书目与附录(二)收集研究资料1、教育文献资料的主要分布2、教育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要求3、教育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式(三)处理研究资料1、教育研究文字资料的整理2、教育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3、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一行动研究法,是有计划有步骤并由教师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的特点1研究目的2研究对象3研究策略4研究人员2、行动研究的层次和范围3、行动研究法的实施二经验总结法1、经验总结法的价值2、经验总结法的类型3、经验总结法的实施步骤4、运用经验总结法应注意的问题1要善于反思2要善于总结3要善于学习三教育观察法1、观察方法的类别2、观察法的基本程序3、运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四教育实验法1、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2、教育实验研究中的三种变量3、教育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4、运用教育实验研究法应注意的问题五个案研究法和谐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研究音乐课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的声乐教学形式;它能把每个人声音的个性统一到共性之中;学生在演唱多声部合唱时,既要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声部演唱还要与其它声部协调的培养学生的音色感、协调感、均匀感等综合音乐能力有更重要的作用;一、合唱教学的主要步骤 1、呼吸训练,正确的呼吸是合唱的基础;2、发音练习一作口型不出声二辅助练习1歌唱中的打哈欠2短促有力的打哈欠3保持的哈欠4哭声的练习三统一歌唱的位置1从说话开始2想象远处喊人3别的辅助方法4练习3、音准训练: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准确的音高,音乐是无法正确表达乐意的;4、合唱训练1统一音色的训练2速度力度统一的训练3表情统一的训练中小学唱歌教学研究一、歌唱的起源:有三种说法:“情感说”“异性求爱说”“口头传承说”;二、如何看待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唱歌教学:唱歌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重要意义;歌唱最容易接近音乐歌唱也最容易表达大众的思想情感,音乐不是少数杰出人物的享受是整个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他应该属于每个人;三、重视中小学歌唱教学中的识谱环节1、首调唱名法2、节奏读法四、合唱教学重视卡农的应用,是柯达伊教学法中的另一成功的经验;五、培养歌唱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技巧训练是十分重要的;1、挖掘每首歌曲的韵味2、音乐要素的特征3、教师用口传心授式的教学方法;六、范唱:1、对歌唱全面了解2、情感理解到位3、对歌曲翻唱前的设问要到位七、发音练习:1、气息2、位置3、方法4、变声期5、跑调6兴趣八、作品分析九、拓展练习,在学唱的歌曲基础上创编中小学戏曲教学研究中国的戏曲种类很多,京剧被称为国剧或国粹,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京剧艺术是形象思维高度发展的精品;一、京剧是中国戏曲的名片;京剧是戏曲范畴中的中国特有的样式;中国戏曲有360多种,遍布全国各地,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而京剧是代表性剧种;影响最大,观众最多,内容最丰富,成就也最大;二、京剧是文化,文化与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着;三、音乐课中的戏曲教学研究1、明确戏曲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京剧演员2、做好师资培训,教师自身要爱好,钻研,下功夫3、在戏曲教学实践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课堂是音乐的课堂,是一种班级授课的形式,它不同京剧教学的口传心授方式,是一个教师教一个班的学生来学唱或欣赏某一个唱段;这样的教学既不是音乐课又不是京剧教师口传心授的教戏,这就要求我们找到一种介乎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方法;例如:教材的选择就一定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容易些,先普遍教唱,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戏曲知识与文化,在学习难些的唱段;中小学音乐教学测试命题与测评研究音乐测试与命题是音乐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也就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评价学生音乐学业成绩的依据,因此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一、命题必须依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学测试的命题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命题内容上要求覆盖课标所涉及的所有领域,包括:领域一:感受与鉴赏;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材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领域二:表现;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表演艺术、识读乐谱;领域三:创造;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比如奥运会与音乐、音乐与姊妹艺术、比如舞蹈音乐、表演艺术等;音乐与相关文化比如,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二、音乐教学命题的难易程度及比重标准应科学合理命题应该注意难易搭配,一般是由易到难,避免刚开始就让学生考的云里雾里,上来就把考生难住,内容分量比重应适当, 按照一定的比重规范命题,而音乐教学试卷测试的标准,必须遵循音乐学科教学规律:1. 试卷测试比重标准:感受与鉴赏领域40%听辩,相对较简单;表现领域40%唱、奏、读谱、听后分析等,相对较难;创作领域10-15%例如给4小节写后4小节属于难题;相关文化领域5-10%1、2道题,属于简单题;其中较易40% 较难40% 易10%左右难10%左右2. 表现领域测试比重标准:教师40%学生40%自评20%3. 教学过程性评价要求:师评,自评他评小组评、师生共评、生生互评,4. 综合评价比重标准:卷面 50%或60%表演40%或30% 平时10%三、音乐教学命题要遵循命题原则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命题应该坚持的几个原则,即:科学性,准确性、创新性、公平性和规范性;四、命题的类型要多样化五、效度信度和难度区分度是命题质量的重要指标六、做好考试质量分析音乐考试质量分析是对试卷命题以及教学质量的一个反思过程,是进一步提升自己命题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分析的目的是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检查教与学目标达成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或修改下一个阶段学习目标的管理计划;因此写好考试的质量分析报告很重要;包括考察学段及内容、试题类型、各领域不同侧重比例、命题指导思想,设计意图、试题难度区分度、效度信度、学情分析、成绩分析与比较、学业掌握及教学得失分析、反思、改进与措施等;重在过程激励发展中小学音乐课形成性评价方法研究一、倡导新的评价观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评价已不拘泥于传统的评价理念,而是倡导一种新的评价理念:评价重在过程,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以达到激励学生、改善学生,给学生以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发现自我、成就自信、这就是过程性评价的特征,即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评价,更专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各种能力生成的评价;二、明确音乐课程标准评价内容1.学业领域:包括 1 感受与鉴赏领域 2表现领域 3 创造领域 4 音乐与文化领域2.情感体验:包括兴趣、积极性、情感陶冶、是非善恶价值观的取向等3.参与质量:包括参与的态度和程度音乐学科,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它有着复杂的情感内涵,文化内涵,审美内涵,道德内涵,而恰恰是这样些内涵,更多需要的是细致入微的过程性评价,因此,对学业领域、情感体验及参与质量的多元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三、牢记音乐教学评价原则1.导向性原则:师评应避免一位迎合学生口味,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度注意评价的正确导向,鼓励和激励学生进步,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潜能;2.科学性原则:教师应注意自我完善,注意提高专业修养和综合修养,杜绝不科学的评价3.整体性原则:包括发展的、多元的、过程性的评价, 提倡全面的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4.可操作性原则:好的评价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将评价潜移默化的融入教学,师评、自评、他评等互相结合,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渗透教学,为教学服务;四、了解音乐教学评价方式1.师评:包括导向性激励性鼓励性2.自评:包括主动性、思考性、内心评价3.他评:包括多元性,激励性、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对作品、表演者评价五、明了音乐教学评价的作用1.导向作用:2. 诊断作用3.激励作用六、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运用教学评价策略八、新时期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网络虚拟评价1、拓展了评价的时间和空间2、增加了教学的密度,扩展了评价的内容——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发展3、提高了兴趣,效率,思考能力等4、是真正面向全体的学习和评价,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程度;5、学生学会如何探讨、交流、合作、评价6、虚拟、现实相结合,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快捷、实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初中音乐教学多元化评价方式探究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初中音乐教学多元化评价方式探究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初中音乐教学多元化评价方式探究张梓啥邵萍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摘要:音乐教育作为以审美活动为核心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强调对学生音乐感受、体验、表现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音乐学科的性质与特点,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 发展与变化。

本文通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对二者在促进初中音乐教学 方面的作用展开深入分析,并针对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 用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初中音乐教学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 )03-0108-03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是 人心理发展的重要转变期,他们的意志、情感、思维和个性方面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表现出的行为与态度的转变则要求教学评价的内容、标准和形式要做到灵活与多变。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强调,对学生的 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音乐是一门强调审美性与过 程性的学科,除了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学生 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以及课堂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等都是评价学生音乐学 习的重要内容。

因此,教师应针对评价内容采用形成性 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音乐评价方式,对 二者的优缺点与差异性做到清晰明确,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一、注重形成性评价功能,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评 价,它立足于教学过程,并伴随教学过程持续进行。

形 成性评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自我提高,帮助学生客观正确的认识自我,也可以帮助教师通过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行为,是促进初中音乐教学、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小学音乐校本教研题目(3篇)

小学音乐校本教研题目(3篇)

第1篇一、引言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推动音乐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1. 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特定文化背景和社会情境中,通过终身学习与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 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作品、图片、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实践,提高技能(1)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舞蹈、乐器演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3. 强化评价,促进发展(1)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发展。

(2)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拓展资源,丰富课程(1)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音乐课程,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资源。

形成性评价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形成性评价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形成性评价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经过在中小学的听课和调研,再结合笔者在学校学习到的音乐教育知识,针对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有效运用形成性评价这一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策略:(一)抓住课堂进行形成性评价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分神、做小动作、说话等开小差的现象,面对这些状况教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可采用课堂问答、小型测验、表现观察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教授《采花》这首新歌时,教师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可以妥善利用一些方法激趣导入。

例如教师提问学生你们都知道哪些与“花”有关的歌曲吗?以“花”为线索导入新课,不但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积累,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各抒己见,讲讲自己所知道的音乐知识,发挥了主体性的作用。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鼓励他们,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表扬他们拥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宝库,以这种方式轻松愉快地揭露这堂课的新歌《采花》,使新课不但拥有了趣味性还能够以评价的方式激励学生。

(二)关注课外进行形成性评价音乐教育有两大阵地,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活动。

[7]课堂教学的时间是短暂的,传授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如果学生单凭课堂来学习音乐是远远不够的,可能会导致学习的音乐会非常狭窄,没有实践性。

所以教师应当多关注学生的课外,鼓励他们去阅读音乐书籍,比如音乐家的故事、音乐史等,并做好笔记,写下学习心得。

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个让学生回家利用日常用品制作一件小乐器的作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想象能力。

或者是开辟音乐原地,制作音乐墙报,供学生阅览和学习。

还有开展音乐会,创建音乐兴趣小组,举办竞赛性音乐活动等等一系列方法都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掌握学生的动态,更深入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反馈。

总之,教师应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不断寻找新颖独特而又喜闻乐见的活动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神韵和真谛从而提高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课程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音乐课程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音乐课程评价的方式与方法1、音乐课程评价可采用哪些方式与方法?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课程评价的方式与方法主要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各种形式的评价都应该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又找出学习中的差距和不足及改进方法,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形成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的、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氛围。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音乐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以充分关注,教学评价应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

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音乐编创等方式进行。

中小学音乐课时有限,每位音乐教师又要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因此,音乐教学要将对学生经常性的形成性评价加以记载,尽可能对所有学生(至少是大部分学生)实施日常的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某一阶段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考核,一般在每学期或学年末进行。

《标准》对此提出了“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考察方式”的具体指导,以利于教师在此环节中的实际操作。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全面分析和透彻了解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的长处与不足,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应把平时过程性的评价和某一阶段的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定性述评是一种描述性的质的评价。

主要适用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维度,难以具体量化的一些内容。

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音乐的听赏感知,集体合作完成的演唱演奏及编创活动等,可以用较为准确的评述性文字进行定性评价。

定量测评是对不同教学领域内容标准中的水平要求进行的量化评价。

如对音乐表现要素认知和掌握程度,对音乐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的分辨,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背唱歌曲及演奏乐曲的数量,识读乐谱的程度等,皆可作定量测评。

形成性评价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形成性评价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浅谈形成性评价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摘要:具体阐述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做法;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手段方法;课堂内外结合;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多领域综合形成性评价是在新课程背景和理念下界定的。

在音乐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及时修改修正教学过程和方法,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而不是判断优劣、评定成绩。

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

它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着眼于学生潜力的发展。

它不但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

评价中良好的反馈能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促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好的形成性评价会使教学发生质和量的变化,也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但由于学生个体的不同,在音乐课堂,每个人对音乐都有他自己的学习方式。

同时个体不同,他喜欢的对象也不同,喜欢的角度、程度更不同,因而在具体实践中会产生不同的差异。

可见,驾驭好形成性评价实属不易,需要深入研究,遵循适时适地、因人而异的原则,即手段方法要丰富,多角度多层次多机会,不能单一机械,从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习惯、兴趣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不以是否有特长来评价优劣。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音乐教学中实施了形成性评价,具体做法归纳如下:一、课堂内外结合——音乐的课外延伸,激励学生音乐兴趣音乐的课外延伸,激励学生音乐兴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听的基础上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多运用、多实践,不仅在课内的有限时间,更在于课外的无限延伸。

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听、多唱、多表演,和同学一同创编,一同表演。

学生个人参与活动、自我评比、观众评比都是每次必须进行的评价,帮助学生既认识了不足,又找到了自信,在学习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小学音乐公开课教研记录(3篇)

小学音乐公开课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我校于2021年10月开展了小学音乐公开课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观摩、研讨、反思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教研目标1. 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

2. 加强音乐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通过观摩、研讨、反思,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4. 探索适合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方法,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三、教研内容1. 课堂教学观摩:观摩我校音乐教师刘老师执教的《小鸭子》公开课。

2. 教学研讨:针对刘老师的公开课进行研讨,分析教学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经验分享:邀请我校优秀音乐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

4.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四、教研过程1. 课堂教学观摩本次公开课由刘老师执教,课题为《小鸭子》。

刘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将音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在课堂上,刘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2. 教学研讨观摩课后,教研组成员对刘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研讨。

大家认为,刘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气氛活跃。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1)在导入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与鸭子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授音乐知识时,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如分组演唱、表演等。

(3)在课堂评价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评价。

3. 经验分享在经验分享环节,我校优秀音乐教师张老师分享了她的教学经验。

张老师强调,音乐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此外,张老师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如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等。

中小学音乐教研推荐材料(3篇)

中小学音乐教研推荐材料(3篇)

第1篇一、引言音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加强音乐教研工作,本文特推荐以下材料,以期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音乐教材推荐1. 《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教师应认真研读《音乐课程标准》,把握音乐教学的方向。

2. 《人音版音乐教材》(小学、初中、高中)人音版音乐教材是我国广泛使用的音乐教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教材包括歌曲、器乐、音乐欣赏、音乐知识等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 《苏教版音乐教材》(小学、初中、高中)苏教版音乐教材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感,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4. 《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小学、初中、高中)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三、音乐教学资源推荐1. 中国音乐教育网中国音乐教育网是一个综合性音乐教育平台,提供音乐教学资源、音乐资讯、音乐论文等内容。

教师可以在这里找到丰富的音乐教学素材,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 音乐教育微信公众号关注一些音乐教育微信公众号,如“音乐教育杂志”、“音乐教育研究”等,可以及时了解音乐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获取音乐教学资源。

3. 音乐教学APP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音乐教学APP,如“音乐小天地”、“音乐之声”等,这些APP 提供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方便教师进行教学。

四、音乐教研活动推荐1. 开展音乐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进行音乐教学观摩,通过听课、评课、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2. 举办音乐教学研讨会定期举办音乐教学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分享音乐教学经验,探讨音乐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小学生音乐课堂评价及量规

小学生音乐课堂评价及量规

小学生音乐课堂评价及量规1. 评价目标评价小学生音乐课堂的目标是为了了解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巧:包括乐感、节奏感、音准、音色感知等方面。

- 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包括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等方面。

- 学生的音乐知识和理解:包括音乐基本概念、音乐历史、音乐文化等方面。

2. 评价方法评价小学生音乐课堂的方法应该多样化,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的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 观察记录: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记录下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巧的表现。

- 个别测试:通过给学生进行个别测试,评估他们的音乐知识和理解水平。

-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评价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 听力测试:通过给学生播放音乐作品,让他们进行听力测试,评估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3. 评价标准为了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评价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价标准:- 优秀:学生在音乐素养和技巧方面表现出色,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音乐表达。

- 良好:学生在音乐素养和技巧方面表现良好,能够基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音乐表达。

- 一般:学生在音乐素养和技巧方面表现一般,需要进一步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

- 需改进:学生在音乐素养和技巧方面表现较差,需要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评价标准应该具体明确,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4. 量规建议为了更好地评价小学生音乐课堂的情况,可以结合量规进行评价。

以下是几个量规建议:-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互动交流等。

-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按时完成音乐作业的情况,包括作曲、演奏、写作等。

- 学习笔记:评价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学习笔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小学音乐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音乐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音乐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在小学教育阶段,音乐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往往存在教学、学习和评价相互分离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的有机融合,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这一模式的应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音乐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同时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学生的持续发展。

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一体化”,即打破教学、学习和评价之间的界限,使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评价也不再是教学的终结环节,而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手段。

二、小学音乐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1、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也能够清晰地了解学习的方向和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教师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模式下,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3、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评价

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评价

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摘要】中小学取消传统的音乐、美术等课程,设置综合性的艺术课程,是一种改革尝试。

这一改革,源于现代社会生活实践的需要。

艺术新课程除具有尝试性特性外,还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性。

应当在正确认识艺术课程特性基础上,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理念、多元评价理念、课程建设理念,评价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各学段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涵盖综合领域目标、知能领域目标两个组成部分。

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当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教师专业素养、课程建设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评价在世纪之交启动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课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小学低年级设置了品德与生活、艺术两门综合课程;小学中、高年级设置了品德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艺术四门综合课程;初中设置了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五门综合课程;高中则设置了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艺术三门综合课程。

在这些综合课程中,惟有艺术是各学段都要开设的课程。

本文将在分析艺术课程特性基础上,重点讨论中小学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问题。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与特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某位老师或数位老师的一节课或数节课所进行的评价。

它既是特定学段的全面性教育评价的重要组织部分,又可以独立地用作特定课程日常教学的经常性、随机性评价。

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优化艺术教学资源、改进艺术教学方法、提高艺术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

一、艺术课程的特性正确认识艺术课程的性质,是科学评价艺术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用“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五个关键词来概括艺术课程的特性,认为艺术课程具有“创造美、鉴赏美的价值”、“情感价值”、“智能价值”、“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我们认为,从课程哲学的角度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新开设的艺术课程具有三大特性:一是尝试性,二是综合性,三是实践性。

论生生互评在小学音乐课堂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性

论生生互评在小学音乐课堂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性

2017·06教学评价广泛融于音乐教育之一,文章着眼于形成性评价中的生生互评,论述生生互评在小学音乐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性,生生互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氛围;拓展思维,灵动音乐课堂;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关键词生生互评;指导;有效;拓展;效率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它通过音响表达“乐思”,以实现情感的表现和交流。

音乐教育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的途径之一。

由于音乐自身的独特性,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课程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音乐课堂中要“坚持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并面向全体。

”音乐教学评价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广泛存在于教学实践中,是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音乐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着远于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

根据评价与教学工作的关系,依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特征可以把教学评分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指学习中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生生互评就是其中很好的一种形式,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对同学在课堂上某一部分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生生互评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一般音乐课的教学环节包括:组织教学、课前练习、课程导入、新课教学、知识拓展、课堂小结等,在教学实践中会根据具体课题对教学设计进行局部调整。

从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可以看到教学评价贯穿一整节课及课前课后,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音乐老师仅仅把它当作必经的步骤,甚至有些音乐老师直接忽略教学评价,这些都是对教学评价的不重视。

以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为例,它的目地在于让教师们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效果,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工作,以此促进教育教学。

生生互评是课堂教学评价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中同学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这在课堂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它的作用是不可忽视,执行者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生互评改进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案,推进有效教学,所以从课堂教学整体看应把生生互评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音乐课形成性评价方法研究
一、倡导新的评价观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评价已不拘泥于传统的评价理念,而是倡导一种新的评价理念:评价重在过程,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以达到激励学生、改善学生,给学生以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发现自我、成就自信、这就是过程性评价的特征,即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评价,更专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各种能力生成的评价。

我们认为,评价,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

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

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就要求构建一整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即: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

二、明确《音乐课程标准》评价内容
1.学业领域:包括 1) 感受与鉴赏领域 2)表现领域3 )创造领域 4)音乐与文化领域
2.情感体验:包括兴趣、积极性、情感陶冶、是非善恶价值观的取向等
3.参与质量:包括参与的态度和程度
音乐学科,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她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它有着复杂的情感内涵,文化内涵,审美内涵,道德内涵,而恰恰是这样些内涵,更多需要的是细致入微的过程性评价,因此,对学业领域、情感体验及参与质量的多元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牢记音乐教学评价原则
1.导向性原则:师评应避免一位迎合学生口味,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高度注意评价的正确导向,鼓励和激励学生进步,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潜能。

2.科学性原则:教师应注意自我完善,注意提高专业修养和综合修养,杜绝不科学的评价
3.整体性原则:包括发展的、多元的、过程性的评价,提倡全面的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4.可操作性原则:好的评价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将评价潜移默化的融入教学,师评、自评、他评等互相结合,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渗透教学,为教学服务。

在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中,避免为了评价而评价和生硬而有痕迹的评价,好的评价,评价无处不在,处处发挥的巧妙、自然、行云流水一般,潜移默化的、一点一滴的融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激励学生,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情绪,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达成学习目标,这就是过程性评价的魅力所在。

四、了解音乐教学评价方式
1.师评:包括导向性激励性鼓励性
2.自评:包括主动性、思考性、内心评价
3.他评:包括多元性,激励性、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对作品、表演者评价
五、明了音乐教学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 诊断作用:课后自我小结、课上抽测、一系列过程性评价等等。

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存在问题,问题的症结以及原因是什么,是否取得一定成绩,以及进步的原因。

诊断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调整,确保我们的教育过程扎实有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诊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比如说问卷、测试、谈话等等,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时效性。

既可以诊断个别学生或者是个性问题,也可以诊断整体或者共性的问题。

3.激励作用:包括鼓励性评价期望性评价延迟性评价等
六、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
音乐教学评价目的在于评出学业、评出自信,评出学习热情,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但最终评价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使学生全面发展。

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运用教学评价策略
评价策略是我们在音乐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教师创造性工作的集中体现,好的评价策略可以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

1、从提问中产生评价:这是最普遍的评价策略,也是很有效果的策略,因为只要有问题就会有评价,就会产生师评,通过教师导向,引发学生思考、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

2、从探究中:探究产生的评价是多元的,包括他评、互评和师评,从多元的评价中,又产生出判断、注意、思考、情感、自信和教学密度等等。

•对比:对比产生师评、自评和内心评价,也体现了教师的导向性、情感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自信和成就感。

•从鼓励中产生评价:鼓励的师评,可以保护学生的
上进心、自尊心,使学生建立起自信,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审美产生评价:对比-师评/他评/自评-导向性/对比/情感启发/ 情感升华。

•测评评价:是对教师整个教学质量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归纳评价:是教师的自我诊断和学生的自我诊断。

•不评价的评价:给学生留下自评、互评的空间,让学生自我思考,主动探究。

•避免:生硬的评价、负面的评价,别为了评价而评价,提倡不露痕迹的,创造性的、巧妙的设计评价环节。

八、新时期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网络虚拟评价
45分钟的课堂时间和空间都是是有限的,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也不可能让每一个同学畅所欲言,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资源是有限的,他的时间和精力、经验、知识也都是有限的,在网络上,教师可以打破这一切界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无限的网络,更快捷,更有质量的达成学习目标,而在这个达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充分运用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交往能力、写作能力、评价能力、思考能力,极大的改善了现实课堂的局限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它
的特点体现在:
1、拓展了评价的时间和空间
2、增加了教学的密度,扩展了评价的内容——自主学习自主评价自主发展
3、提高了兴趣,效率,思考能力等
4、是真正面向全体的学习和评价,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程度。

5、学生学会如何探讨、交流、合作、评价
6、虚拟、现实相结合,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快捷、实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现实课堂与网络课堂的结合,是新时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评价方式的变革。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培养了思考能力、合作观念、探究精神、参与程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成就感,分享学习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