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世界范围来讲,应对危机的能力已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危机管理中存在着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和协调机制不规范、公共危机信息公开不畅、社会与公众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不够、公共危机管理缺乏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应就上述问题作出合理规划,加快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对策
公共危机特指一种突发事件,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危机管理就是政府组织相关力量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和协调处理,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减少损失的过程。
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现状
(一)公共危机意识淡薄。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危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种类也越来越多。政府和市民的这种侥幸心理使得当危机真正来临的时候就不知所措。
(二)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和协调机制不规范。即使在公共
危机发生后会成立一些工作小组,但这类组织通常也是临时协调不同的部门,抽调人员、资源组建的,缺乏统一的、权威的领导者来协调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关系,体制性的问题所带来的管理与协调不善将占据其很多精力,使危机管理滞后,并发一些其他问题。
(三)公共危机信息公开不畅。我国政府的信息报告制度却不规范、不标准、不统一,没有严格具体的规定,畅通度和灵敏度都得不到保证。对于信息上报有误或延时,也缺乏相关处罚管理规定,这样更加纵容了信息不畅现象的存在。
(四)社会与公众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不够。我国的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与协助政府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当危机来临的时候甚至大多都是冷漠或逃避的态度,不能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就算有部分公民想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无疑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一大阻碍。
(五)公共危机管理缺乏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公共危机发生以后,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出台一些合理而不合法的特殊管制措施并强制实行,从而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并且,地方政府在如何保障民众通过法律对政府的危机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如何防止危机状态下公共政策侵害公民权利等方面都还存在法律的空白点。
二、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
(一)要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切实增强公共危机意识与应对能力。科学制定预防公共危机的战略、政策和规划,是政
府首先要关注的根本问题。政府应当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及时捕捉危机征兆,尽早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准确地估计和衡量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同时,政府更要按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等不同类型,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好危机发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科学的预防和应急预案,适当进行应急处理的预演,加强对官员和社会公民的应急教育。
(二)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危机发生后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反应,反应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应急管理的成败。危机发生后,政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切忌拖拉敷衍,必须运用所有政府资源开展危机救治,迅速开展紧急救援,实施控制隔离,紧急疏散居民,评估灾难程度,进行社会动员,向公众及时报告危机状况以及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提供基本的公共设施和安全保障等,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尽快恢复社会稳定。
(三)建立危机管理的教育和训练机制。教育与训练是危机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管理教育、训练系统包括:对公务员进行反危机模拟训练,把危机管理的教育和培训纳入公务员和公共管理者的教育与培训之中;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利用各种形式对社会公众进行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宣传与教育。
(四)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面对层出不穷的危机事件,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为了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各级政府也应设立危机管理机构,由立法机构确定其法律地位和职责义务。科学的机制包括事前的预警机制、危机发生时应对机制以及事后科学评估机制。政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预警机制的建立,制定各种危机应急预案,这是管理危机的第一步。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机制主要包括危机决策机制、公众公共沟通机制、内部信息传递机制、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等。在危机发生时,政府要快速反应、积极决策、适时调度人员和资源、积极与媒体沟通,保证将危机带来的损失减至最小。危机事后科学评估机制主要是真实的记载危机,建立资料库,总结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认真进行各方面的评估,从而进一步发现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进一步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另外要建立独立调查制度和机构,调查并公开危机原因。
(五)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增强社会认同。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系统,做好危机发生时的沟通,这是妥善处理危机的重要工作。在危机来临时,由于危机不确定性影响已大大超过事件的本身,公众的心理变得十分脆弱,任何危机的发生都会使公众产生种种猜测和怀疑,对社会运作体系、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很难对危机做出全面的分析,大多都会倾向于将危机发生的主要责任归结
到管理部门,要求获得及时的、真实的、透明的信息。因此,危机的处理部门要想取得公众的信任必须采取真诚坦率的态度,采取公开、迅速、统一的信息发布方式。
(六)建立危机管理的财政保障体系。解决资金问题除了政府承担主体责任,扩大财政在公共事务方面的投入外,还应建立社会动员机制,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广泛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多种国民安全保障险种,引导公民进行长期自我保障投资,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七)建设社会动员机制。社会自我调节力量主要是指非营利组织和基层组织。要着力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致力于培育非政府组织,提高社会自治水平,使危机管理中不仅有一个忙碌的政府,也有一个忙碌的社会,从而更好地调动社会自我调节的力量,化解危机。
(八)健全法律机制。城市危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加强危机管理立法是积极努力将我国城市危机管理机制建立在法治行政基础之上的关键。以法律手段来处理与突发性紧急状态有关的公共紧急事件,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和对策。我国需要制定一部能够统一规定在所有紧急状态下的政府行为以及政府职责和权利的法律,把涉及危机管理的不同部门各自独立的应对法律加以归纳、汇总,尽快出台一部全国统一的、居于核心权威地位的《紧急状态法》,通过立法手段确立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应对危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