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的民间故事,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包含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语文素养评价等多个部分,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民间故事这一题材,他们可能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细节和深层次的意义可能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互动教学法: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读写结合法: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相关资料:收集一些民间故事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写作纸张:为学生准备写作所需的纸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民间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民间故事,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然后为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图文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图文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图文讲解▼▼▼▼知识点一、交流平台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段对榕树的静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的样子,体会到了作者对榕树生命力的赞美。

2.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

作者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3.动态和静态描写有何区别?①概念不同。

动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活动、变化状态时的景物之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景物之描写。

(如大地、山冈、房屋、树木、器物。

)②作用不同。

静态描写:其任务就是准确、真实、生动、形象、具体地勾勒出景物形态之特征。

它适用于表现和平、安静、肃穆、悲哀、沉闷;或高度紧张的气氛与情调。

它能给人以安适甜美,或引人以遐思联想,或激人以哀伤思恋,或为下文渲染铺垫。

动态描写:它与静态描写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是按照时间将景物的活动、变化、姿态、声响描绘出来。

它适用于表现紧张、热烈、欢快、烦躁、不安等气氛与情调之描写。

二、词句段运用1.一、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吧。

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

2.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①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②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③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我们的眼前是一条蜿蜒曲折而又清澈的小河。

④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应用和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本课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本课词语造句。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4.口语交际法:通过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

2.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练习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
反思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寓意,提取主题。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运用。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4.能够独立整理文言文章的框架。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主题和含义。

•熟练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难点
•理解并概括文言文篇章中的内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课文的分析和思考。

第三部分: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生字卡片、课文课后作业。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第一节:导入
1.讲解故事背景,激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引入话题,导入课文内容。

第二节:学习课文
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强化语感。

第三节:课文分析
1.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各组展示讨论结果。

2.指导学生提取课文中的寓意和主旨。

第四节:课文运用
1.拓展课文内容,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虚构故事情节。

2.每组展示并分享。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下一次可以增加相关辅助材料,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加自信,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让他们在语文领域更上一层楼。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七》中的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等内容,理解文学作品的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帮助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时深入挖掘其意义,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1.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诗词鉴赏•第二课时:文言文阅读•第三课时:综合运用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诗词鉴赏•学习并鉴赏《石竹花》这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蕴和情感表达。

•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启发学生对诗歌的感悟。

第二课时:文言文阅读•学习《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文学价值。

•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进行综合性学习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诗词和文言文的比较,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练习写作,让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和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诗词鉴赏•导入: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引入《石竹花》的主题和情感。

•学习:解读《石竹花》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操练:让学生朗读诗歌并讨论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总结:归纳诗歌的主题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第二课时:文言文阅读•导入:介绍《岳阳楼记》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逐段讲解《岳阳楼记》,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操练:让学生朗读文言文并理解其中的意义,讨论作者的写作手法。

部编五上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五上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五上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七》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交流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语句,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并能主动积累。

2.能仿照例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导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美丽的景色人人喜爱,正如苏轼所说的,一样的景色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美。

同样,一样的景色不同的人描述出来也不一样。

今天,就让我们借语文园地学习的机会,再次畅游这些美丽的景色吧!(板书:语文园地七)2.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句子,读一读这些语句,思考:这样写好在哪里?(板书:交流平台)²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²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预设: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大得令人惊叹。

这两段静态描写让我感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板书:静态描写)²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预设: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儿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

这一段的动态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板书:动态描写)3.你还能找出本单元课文中其他描写动静之美的句子吗?找出语句并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1:我喜欢“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这两句话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写出了明亮的月夜的安静美与暗夜中萤火虫翩翩飞舞的灵动美。

预设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和阅读。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习作部分要求学生以“我的理想”为主题,发挥想象,写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阅读部分包括两篇文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和《漏》,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但是,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能够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写出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理想追求,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写出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如何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写出有感情的文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写作指导法:通过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指导他们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PPT课件

日积月累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简介】
张志和,本名龟龄,字子同。十六岁时 举明经。唐肃宗赐名“志和”。后来隐居江 湖,自号烟波钓徒。擅长音乐、书画,作品 多写隐居时的闲散生活。
【古诗大意】
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翔,桃花夹岸 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 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不想回家。














人 :
XXX




交流平台 交流指导
本次交流平台展示的是一些优美生动的 语句,榕树的枝繁叶茂、翠色欲滴,让人感 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月亮慢慢升高的 过程让月亮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出现在读者面 前。这些句子之所以优美生动,给人静中有
动、动中活泼有趣的印象,是因为作者对所 写的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抓住了它们的 特点,用联想、拟人等写作手法进行生动细 致的描写,融入了自己的想象。我们在积累 这些优美生动的语句时,也要学习作者认真 观察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我仔细分析了上面的两组句子, 发现每组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 更生动。我总结归纳了把画面写具 体的方法:可以添加表示静态描写 和动态描写的句子,或者增加恰当 的修饰和补充说明的语句。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_____眼__前__是__潺__潺__的__小__河__。__河__水__清__澈__见___ _底__,__倒__映__着__蓝__天__和__白__云__。__河__水__缓__缓__流___ _动__,__绿__油__油__的__水__草__在__水__中__轻__轻__地__摇__曳___ _着__,__似__乎__在__蓝__天__和__白__云__里__舞__蹈__。_______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名师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名师课件

◎仿照例句写一写。
请你描述一下这条小河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展开想象,说说 小狗怎样玩耍。
◇清晨,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想象画面,用语言描述
◎仿照例句写一写。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翻过一座大山,我的眼前出现一条清澈的小河,河里有许多 小鱼小虾在游来游去。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小狗在绿色的草坪上玩耍,一会儿打滚,一会跑远了,一会 又叼着球跑了回来,开心极了。
四时景物皆成趣
● 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 动态美。
●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学习提示 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
读读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 描写的语句,小组交流自己 的理解和感受。
◎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两句一静一动,描绘出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用洗衣女子的欢歌笑语以及渔舟归来莲叶晃 动的场景,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用乌鸦的啼叫 衬托月夜的静谧。
◎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谈谈你的感受。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 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小练笔
◇以“放学了,喧闹的校园渐渐安静下来。” 为开头,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写一写放学 后的校园。
词句段运用
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吧。 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 看谁制作的海报吸引人。
宣传活动,吸引更 多人参加。
◎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 着写一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同步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同步习题附答案
小河中白云青山的倒影,紧紧地拼命似的跟着我们的汽车跑。一转弯,小 河一消失,白云青山的倒影立刻也就杳无踪影,只有倒影的残痕还留在我们的 脑海中。 (1)概括句段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看到的景物进行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
(4)读下面的话,你认为哪一句正确地概括了短文的中心。
①说明了徐悲鸿刻苦学习,画展轰动了巴黎美术界。
②说明了那个向徐悲鸿挑衅的外国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失败者。
③赞扬了徐悲鸿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争光的精神。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10.把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________《水浒传》是明代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史书上的材料作为主要依据 结合民间戏曲、话本中的有关故事,经过选择、加工和再创造而写成。 ________书中还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等英雄形象。 ________它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________《水浒传》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受广 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________全书反映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揭示了农民 起义的历史根源,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 提高题 三、习作。 11.一幅图画、一个故事、一首曲子、一方美景……让你赏心悦目,让你浮想联 翩,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我想你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把 它写下来告诉大家吧!
油画在巴黎展出,轰动了美术界。那个向他挑衅的外国留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
是失败者。
(1)从短文中找出词语,准确地概括出下面语句的意思。
①不平等地对待。________
②借端生事,想要引起冲突。________
③比喻处理事情或说活干脆利索,毫不犹豫。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综合性学习”。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口语交际”、“阅读感悟”、“写字练习”和“写作训练”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际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如何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提高表达效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学生活动材料等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语文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导入新课。

2.教学新课:(1)口语交际:学生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教师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阅读感悟: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后的思考题,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3)写字练习:教师展示优秀字体,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4)写作训练: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教版五年级语⽂下册第七单元《语⽂园地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语⽂园地教学⽬标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4.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的课⽂,讨论交流作者是如何体现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

引导学⽣总结出“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的结论。

2.词句段运⽤(1)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思考,感悟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的⽅法。

引导学⽣选择⼀个情景,照样⼦写⼀写。

(2)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出三段话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3.⽇积⽉累引导学⽣回顾学习古诗的⽅法,并运⽤学古诗的⽅法⾃学古诗《乡村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标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学会根据⼀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板块⼀回顾课⽂,讨论交流1.谈话导⼊。

本单元的课⽂呈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体会《威尼斯的⼩艇》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1)快速浏览课⽂《威尼斯的⼩艇》,四⼈⼩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威尼斯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组⾃由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

(指名学⽣说)课件出⽰《威尼斯的⼩艇》⼀⽂,描写了⼩艇在⽔⾯上灵活穿梭的样⼦,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3.体会《牧场之国》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1)快速浏览课⽂《牧场之国》,四⼈⼩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荷兰牧场风光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组⾃由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优质课件(共61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优质课件(共61张PPT)
指导:海报又称招贴画,通常贴在墙上 或挂在商店的橱窗里,以其醒目的画面引起 路人的注意,达到宣传的作用。海报的构成 要素:宣传标语、画面配图、海报背景。
海报制作方法 第一,找好中心思想。要想好宣传的中心
主题,所有设计围绕这个主题进行。 第二,打草稿。把计划的内容画在草稿纸
上,可以设计几套方案供自己选择。 第三,定主色调。在草稿上把大体的色调
地朝窠里飞去。 ◇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
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 儿了。
每组中的第二句比第一句更丰富,更具体。 要想把画面写具体,需做到以下几点: 1.要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再现画面。
2.要把握画面中事物的特点,为它添加恰当的 修饰性词语,将事物的特点表现得更生动, 更具体。
语文园地七
交流平台
◇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绿得真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 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 大得令人惊叹。这两段静态描写让我感到 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句段运用
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吧。 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 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吸引人。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 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 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 圆便满盈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交流平台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段对榕树的静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的样子,体会到了作者对榕树生命力的赞美。

2.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

作者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3.动态和静态描写有何区别?①概念不同。

动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活动、变化状态时的景物之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景物之描写。

(如大地、山冈、房屋、树木、器物。

)②作用不同。

静态描写:其任务就是准确、真实、生动、形象、具体地勾勒出景物形态之特征。

它适用于表现和平、安静、肃穆、悲哀、沉闷;或高度紧张的气氛与情调。

它能给人以安适甜美,或引人以遐思联想,或激人以哀伤思恋,或为下文渲染铺垫。

动态描写:它与静态描写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是按照时间将景物的活动、变化、姿态、声响描绘出来。

它适用于表现紧张、热烈、欢快、烦躁、不安等气氛与情调之描写。

二、词句段运用1.一、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吧。

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

2.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①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②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③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我们的眼前是一条蜿蜒曲折而又清澈的小河。

④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王大妈家的小狗在河滨公园的草坪上快活地玩耍。

【学霸课堂笔记】语文五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 部编版

【学霸课堂笔记】语文五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 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五班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沟通点拨】描写景物的方法很多,示例中,主要介绍了以下两种:一是对景物进行静态描写。

当景物处在静止状态时,可以用细腻的笔触对景物加以细致的描摹,力求把景物的特点表现出来,从而给读者留下清楚、完整、深刻的印象。

如《鸟的天堂》中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气和作者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

二是写出景物的变化过程。

景物往往处在变化中,把这种变化过程详尽地表述出来,不仅可以更好地描绘出景物的特点,还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月迹》中对月亮渐渐上升的。

过程,作者就写得既活泼又好玩,让人印象深刻。

描写景物的方法还有以下几种:衬托法:如写水清,我们可以用水中的游鱼、水底的沙石做衬托。

从不同角度描述法:从俯视、仰视、远眺等不同角度对同一景物进行观看,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从不同角度去描述可使这一景物更有立体感。

巧用联想、想象法:丰富的想象可化平淡为奇怪,可以使内容更丰富。

【沟通范例】同学甲:“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两句诗以浣女的欢声笑语和荷叶摇动的声响,反衬出山林月夜的清幽、安静,呈现了山林中人与景的和谐之美。

同学乙:“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句话把划桨的声音比方成乐曲,突出了声音的动听,表现了作者开心的心情。

1.关于“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句诗中的“月落”“乌啼”是静态描写。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以静制动,呈现了村民的生活之美。

C.“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很多株茂密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这句话通过静态描写。

让我们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D.“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忙地朝案里飞去。

”这句话通过静态描写让我们看到了秋天黄昏时的动人画面。

词句段运用☯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吧。

要有打动人的宣扬语,还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吸引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备课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备课教案(定稿)

实验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
描写的句子。

写感受。

搜集具有
动静结合描写的古诗。

拓展性作业
目标三15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交流颜色这一部分时,有的同学想象力匮乏,而对于想象不够丰富的同学,最好的方式是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让思想在同学之间流动。

而对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的同学,可以借助写的方式,比较好梳理想法。

古诗整体学习效果较好,因为学生在五年级上学期学过动静结合的方法,能够很容易的找到古诗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 七》优质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和阅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此外,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3.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效的交流。

2.阅读:如何理解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同时教师与学生互动,及时给予反馈。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七》2.PPT课件3.相关阅读材料4.课堂活动用品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花园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花园的喜爱之情,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讲解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然后,介绍阅读的方法,如何理解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3.操练(15分钟)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

同时,让学生自主阅读提供的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优美的文章,今 天让我们进入本单元的语文园地采撷更美 丽的花儿吧。
人语教文版园地语文 五年级 上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 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语文园地
制作海报要注意什么?
一、主题明确 二、重点文字突出(该加粗的加粗,该标红的标红) 三、符合阅读的习惯(我们一般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进行浏览) 四、以最短的时间激起点击欲望 五、色彩不要过于繁杂 六、内容多少要合适,要有留白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 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语文园地
练习
◊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地流向远方,那是一 条清澈的小河,河里小鱼游来游去,岸边垂柳随风依依。
◊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一只小狗跑来了,在公园中碧绿的草坪上和蟋蟀、蚂蚁、蝴 蝶一起玩耍。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清早,窗外一片阴暗,太阳没有升起,光秃秃的树干上直插 云霄,天空中布满了阴云。
语文园地
词义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 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 花汛或桃花水。
语文园地
词义注释
5.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为雨具,又称斗 笠。箬是一种竹子。 6.蓑衣: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 挡雨的衣服。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十分可口。 8.归:在文中是指回家,字面解释为回。
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语文园地
张志和 (732年-774
年),字子同,初名龟 龄,号玄真子。祖籍 浙江金华。扁舟垂纶, 浮三江,泛五湖,渔 樵为乐。
语文园地
诗歌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 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前往拜见(有说法是 张志和想让颜真卿帮他换条新渔船),时值暮春, 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 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本单元的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语 句,值得我们品味、积累。你去 找找吧。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
元旦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设计一个海报 吧。要有打动人的宣传语,还可 以配上 好看的图画,看看谁制作的海报最吸引人。
语文园地
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 作用的口号。
拟写要求: ①须紧扣主题。 ②上、下句必须字数相等,一般要在20字以内。 ③有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语。 ④结构相对,但不需要从对偶句的高度要求。
◊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 地朝窠里飞去。
语文园地
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 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 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 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语文园地
想把画面写具体,首先要把描写画面的句子 写具体,也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加上 一些恰当的修饰或补充说明的词语,使句子 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生动形象。
这一段对榕树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榕树的 枝繁叶茂、翠色欲滴的样子,体会到了作者Leabharlann 对榕树生命力的赞美。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 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 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 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
诗歌大意
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 桃花盛开,春水初涨,鳜鱼正肥美。 渔夫戴上青色的斗笠,披上绿色的蓑衣, 斜风拂面,春雨如丝,正好垂钓,用不着回家。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 明的山光水色,有悠然垂钓的渔翁。真是一幅用文 字描绘的山水画。
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往上 爬,竟然跑到穿 衣镜里去了。作者把月 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语文园地
写景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 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的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 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 想感情。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