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新旧上海》

合集下载

2024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2024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2024 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 分)1. 默写。

(10 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3)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4 分)上海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建筑,如外滩的万国建筑群,见证了上海的沧桑巨变;这里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如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展示着上海的蓬勃发展。

上海的美食也令人回味无穷,小笼包汤汁鲜美,生煎包外酥里嫩,本帮菜浓油赤酱,别具风味。

(1)请用正楷字将“上海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抄写在田字格中。

(2 分)(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

(2 分)3. 名著阅读。

(6 分)(1)《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性格各异。

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的性格特点。

(3 分)鲁智深武松林冲(2)《简·爱》中,简·爱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和平等的女性。

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她的这一性格特点。

(3 分)二、阅读(40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12 分)【甲】《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024中考二模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

2024中考二模语文(上海卷)(全解全析)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上海卷)语文·全解全析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

(13分)1.默写(1)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2),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所欲有甚于生者,。

(《鱼我所欲也》)(4)学校组织同学们前往江南古镇进行春游。

小黑看着古镇人头攒动的场景,闻着空气中弥漫着的春天的气息,他脱口而出,吟诵了《江南春》中的两句诗“ ,。

”【答案】身世浮沉雨打萍稻花香里说丰年故不为苟得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注意易错字:萍、稻、苟、莺、郭。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22分)校戏剧社准备拍摄微剧来推介名士欧阳修,请你参与。

【甲】忆滁州幽谷①欧阳修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

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

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

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②中。

【乙】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③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仲淹使陕西,辟④掌书记。

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奉使河东。

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

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

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

”由是州得存。

《宋史·欧阳修传》(节选)【丙】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其英魄灵气不随异物⑤腐散,而长在乎箕山⑥之侧与颍水之湄。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节选)【注释】①本诗是欧阳修在汴京任职时,回忆起自己在滁州任上植树的情景所作。

①翠微:青翠的山。

①司谏:官职名。

①辟:征召、荐举。

①异物:特指人死后的遗体。

①箕山、颍水:许由拒绝了尧的禅让,隐居于箕山之下,颍水之阳。

中考上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中考上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满分15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

(18分)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3.,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5.,亭亭净植……(《爱莲说》)6.虎见之,,以为神……(《黔之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

(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之情。

(2分)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的林嗣环。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11.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12分)闻公有一册历①,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新旧上海滩对比

新旧上海滩对比

目录一、《上海滩》简介 (5)二、新旧《上海滩》内容对比 (6)三、新旧《上海滩》全身对比 (7)(一)主题曲比照 (7)(二)剧情比照 (8)(三)阵容比照 (8)(四)角色大比拼 (8)1、许文强PK (8)2、冯程程PK (10)3、丁力PK (11)4、冯敬尧PK (12)5、方艳芸成黑马 (13)四、结语………………………………………………………………………………13参考书目 (15)新旧《上海滩》对比一、《上海滩》简介“《上海滩》故事讲述了1930年的上海,剧本作者是香港资深编剧陈翘英,历史背景是日军全面侵华以前,外国势力在华最鼎盛的时期,那个处于内忧外患、商会充斥与爱国民族主义抬头的大时代”①。

但是事实和人物原型是没有的,只是杜撰的。

有人说许文强是杜月笙,冯敬尧是黄金荣,其实这完全没有①电视剧:《一回首,许多时》,载《电视剧》,电视剧出版社,2007年上半期。

依据,《上海滩》就是一个商业文人根据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写的一部传奇小说,除了社会背景几乎相似以外,其他都是凭空捏造,空穴来风”。

纵观现今香港黑帮电影,《英雄本色》系列、《古惑仔》等无疑都是以《上海滩》为参照,《英雄本色》中的宋子豪、小马哥无疑就是《上海滩》中许文强、丁力的翻版。

《上海滩》,无疑是香港黑帮类型电视剧的一座高峰,冯敬尧、许文强、丁力的名字,在电视剧这种特殊形式的传媒形式的传播下,经过冗长的剧集对爱恨情仇的充分演绎和对世态人性的细腻刻画,被赋予了比银幕上的宋子豪、小马哥等更为鲜明的性格特征更神秘更生动的传奇经历。

让旧时代黑社会另类江湖形态以及黑帮人物更富有传奇色彩的形象及经历,从此得以家喻户晓、万人传唱。

至发哥版《上海滩》开拍后,几十年来,《上海滩》题材已被翻拍数次,从刘德华、张国荣版《上海滩》,到黄晓明版。

每一次翻拍都会引起巨大的争论,尤其是《新上海滩》开拍前的大规模宣传,黄晓明与许文强、黄海波与吕良伟孰优孰劣的评论纷至沓来。

上海市杨浦区2024学年度初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杨浦区2024学年度初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杨浦区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期中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2024.11一、古诗文(25分)(一)默写与运用(8分)1.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2.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3.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4.小杨读到“枯藤老树昏鸦”时,想起《醉翁亭记》中“”一句描绘了截然不同的秋日景象。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0题。

(17分)【甲】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忱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游岳阳楼记(节选)袁中道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取酒共酌,意致闲淡。

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始四望惨淡,泫然①不能自已。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既成,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滕子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③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

玄鬓已皤,壮心日灰。

近来又遭知已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注释]①泫然:指流泪。

②束发:古代男子成童(十五岁以上)时束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

③毛锥子:这里借指科举考试。

5.【乙】文中的“范公”应是(人名)。

(1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上海中考现代文阅读专练题及答案

上海中考现代文阅读专练题及答案

上海中考现代文阅读原文老魏是个担水的,一条担杖两只木筲,是他吃饭的家当。

那时没有自来水,城里的每一条街道上,有两眼公用水井,每天早晨和黄昏,井台上就站满了人,有担水的,有抬水的。

那些没有劳力的人家,或是有劳力,自己懒得担水、抬水的人家,就雇一个担水的,一担水二百钱(旧币,等于现在二分钱)。

担水也是一个职业。

老魏在西大街担水。

西大街路北里,有一眼古井,东北两面是人家的墙壁,西南两面,短墙环绕,亭台似的。

井台上青石墁地,井口的石头上,有两道深深的沟,是井绳和岁月留下的痕迹。

——井很深,水很甜,老魏就从这里打水。

老魏高大身材,重眉大眼,脸上有一些络腮胡子;夏日赤膊,冬天穿一身薄薄的黑布棉衣,肩上总是搭着一块抹布似的手巾。

他的年岁不小了,可是气力很充足,干活利落又热闹。

朝井里“放筲”的时候,手不挨辘轳把儿,任那辘轳自己欢快地旋转着:格啦格啦格啦格啦。

筲到水面了,用手把井绳猛地一逮,一摆两摆,扑通一声,一筲水就灌满了。

担起水来,眼睛显得更大了,虎视眈眈的,一副奋勇向前的模样……老魏供应着许多人家喝水,除了西大街,府前街上也有雇他担水的。

有一年夏天,我家房东也想雇他担水:“老魏,给我担水吧,一天十担。

”“十担?”“浇花儿,近,钱不少给。

”我家房东是个财主,土改的时候,“愿”了不少房屋,保留下一座小花园儿。

那座花园儿就在井台对面,里面有一座假山,种着一些花木。

老魏想了一下,不干,他说他只伺候人,不伺候花儿。

老魏依然给人们担水,路近的二百钱一担,路远的也是二百钱一担。

吃老魏的水,不用付现钱,十天结算一次也行,半月结算一次也行。

谁家雇他担水,他便扔下一句话:“账,你记吧!”“你也记吧,以防差错。

”“错不了,一个凉水!”他说。

老魏没有账簿,用户也没有账簿。

所谓记账,就是他担一担水,用户拿粉笔画一道杠儿,有的画在墙上,有的画在树上,有的画在水缸上。

结算完了,擦掉,重画。

夏日的中午,我们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碰见他担水。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专项练习题汇编范爱农鲁迅①在东京的客店里,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安徽巡抚恩铭被刺杀,刺客就擒。

”大家一怔之后,便研究这刺客是谁。

②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物,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人心很愤怒。

③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

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

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④“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⑤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到,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⑥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

⑦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

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

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⑧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

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⑨“哦哦,你是范爱农!”⑩“哦哦,你是鲁迅!”⑪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良。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⑫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

上海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专项训练

上海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黑夜的火车李朝德①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车窗外,落日失去了最后一抹余晖,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靡。

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应该早黑透了吧,那么晚打电话告诉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列车在黑夜中呼啸着,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

②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座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村里。

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

火车黑夜穿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将在窗外忽闪而过,那种兴奋与激动难于描述。

③10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去宣威。

母亲知道我要路过村里,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

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

”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

我理解这时的沉默。

车过村里,母子相距不过几百米,却不能相见。

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村里时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向你摇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

”对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些意外和为难,黑夜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了下来。

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

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10多年前就全线封闭。

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早被栅栏完全隔断,要过铁路只能翻越天桥,现在只剩下三四米宽的道口。

我坐的这趟火车时速大概120公里。

这样的速度通过那个道口要多长时间呢?可能半秒都不到吧!相互能看见?⑤窗外一片模糊,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也看不见熟悉的风景。

焦躁中,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流光溢彩。

我正纳闷儿这是哪条路呢,着白色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几个字就出现了。

我一阵悲凉,“施家屯”是隔壁村庄,火车应该在一分钟前就已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和站在路口的母亲。

2024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24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解析版)

虹口区 2023学年度初三年级第二次学生学习能力诊断练习语文练习卷2024.4(满分150分, 时间100分钟)注意:1、本练习卷共23题。

2、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练习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4分)(一)默写(13分)1. 默写(1)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2)_________,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4)小雨参观朱屺瞻艺术馆,他特别喜欢其中的一幅画,上面画着千里江南到处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不禁想起《江南春》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笑问客从何处来②. 温故而知新③. 留取丹心照汗青④. 千里莺啼绿映红⑤. 水村山郭酒旗风【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情景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句;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漏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中要注意“温、汗、啼、郭、旗”等字的书写。

(二)(21分)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甲】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谒王公廷相王公廷相①,道艺纯备②,为时名臣。

余谒公私第。

公延入坐,语之日:“昨雨后出街衢,一舆人蹑新履③,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

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④,更不复顾惜。

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注释] ①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

上海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10篇(2003—2018)

上海市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10篇(2003—2018)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上海市说明文阅读10篇(2003—2018)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kùs ì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②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见右图)。

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

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

“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

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

③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

1969 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

2012 年,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

④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

按照设置规范,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

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

⑤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

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

⑥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

据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

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⑦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的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等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

语文(上海卷)(参考答案)

语文(上海卷)(参考答案)

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前三句各3分,第四句4分)1.路转溪桥忽见2.怀旧空吟闻笛赋3.参差披拂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5. 白居易(1分)宋(1分)六一居士(1分)6. 宾客们懂得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懂得太守是以游人的快乐作为快乐。

(3分)7. (1)全/都(2)正当/将要(4分,各2分)8. 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3分,每句1分)9.B (3分)10.深切同情(1分)与民同乐(1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清廉(1分)内敛/低调/持重(1分)二、现代文(35分)(一)(11―14题,17分)11、D (2分)12、指出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有实力的人,往往不动声色。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关于有实力的人的论述。

(3分)13、(7分)(1)有实力的人,往往不动声色。

(1分)(2)有实力的人,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

(2分)(3)有实力的人,懂得厚积薄发,才能将大放异彩的机会牢牢抓住。

(2分)(4)有实力的人,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

(2分)14、(5分)放在第6段。

(1分)这段文字列举了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和张飞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结果造成蜀汉政权灭亡的例子。

(1分)与第6段中林则徐面对被严办时懂得管自己的情绪这个例子形成对比(对照关系),(2分)进一步论证了“有实力的人,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的观点。

(1分)(二)(15―19题,18分)15.(2分)天地/世界/样子16.(4分)对老万淘瓷片时的肖像、动作、语言进行了描写(2分),写出他的听觉灵敏、眼尖手快(1分),突出老万这个行家里手的技艺高超(1分)。

17.(2分)D18.(4分)(1)控制紧张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心一意(2分)(2)老万的师傅带着老万,看扎灯,观玉雕,玩剪纸,看皮影戏,四处去感受光影艺术的曼妙,老万悟道。

202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上海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默写。

(1)推此志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2),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3)杜甫《登高》中“,”一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创新是数字劳动的重要推动力,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持续创新创造成为必然要求。

①信息的流动速度实在太快②及时深入地洞悉顾客需求和期望③它包括对产品、系统、流程、营销和人的持续改善④有价值的技术和创意转瞬即逝A.③④①②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3.学校组织“《红楼梦》演出季”活动,某学生小组改编“宝玉挨打”的情节参加演出,他们力求台词符合原著中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以下台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黛玉对宝玉说:早就对你说过,你真是执迷不悟啊!B.宝钗对宝玉说:这次活该你挨打,就是自食其果!C.贾母对贾政说:你想想,你父亲是怎么管教你的?D.王夫人对贾政说:我现在就死给你看,一了百了!二、阅读7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对于经济学是不是科学,学界争论颇多。

达尔文曾这样解释科学:“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科学的本质取决于研究方法。

判断经济学是科学的主要依据在于它在对经济现象和规律的探索过程中运用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②首先,经济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采用实证方法,超脱了价值判断,以客观态度研究经济现象。

在十九世纪之前,经济学是以道德学说的面目出现的。

十九世纪中期之后,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和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等努力使经济学摆脱价值判断,成为一门实证科学,走上了科学化之路。

现在,实证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的主流。

其次,经济学成功的运用了教学工具以确保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经济学家把经济现象作为若干经济变量变动的结果,进而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运行规律。

《新上海》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

《新上海》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

《新上海》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新上海》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导语】:新上海清代白话长篇社会谴责小说。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10月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清澈、猿啼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直接批评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 按要求作答(1)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恳请您不吝赐教。

C. 这种壁纸是最近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街道一级的“权威淡化”直接体现在文化上关于“人”与“日常”的地方治理品牌建设。

“权威淡化”还体现在街道一级的制度打开,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吸引优质外来资源进入②实现资源的内外流动③并匹配合适空间使其扎根④在科层体系外再建一套更灵活、柔性的沟通衔接机制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④①③②D. ④②①③二、阅读(70分)(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城市历史和沪语方言的“出圈”,海派文化的开阔包容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

同学们发现,用图像呈现社会生活是一种有趣的叙述方式,决定对此进行一番学习和探究。

在此过程中,他们在《文汇报》上读到了一篇与之相关的采访。

内容如下:①文汇报:您在《摩登图释》中用12个词串讲“上海摩登”的报刊图像,帮助大家了解现代女性的由来。

2024-2025学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语文(上)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语文(上)期中考试卷一、文言文(34分)(一).默写(13分)。

1、旧时茅店社林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春》)3、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中秋佳节,远在海外的小西不能与家人团聚,便引用了《水调歌头》中的“,”一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21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邪?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丙】寄李儋元锡①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②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③,邑有流亡愧俸钱④。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①李儋和元锡是韦应物的诗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

此诗是诗人在滁州刺史任上所作。

②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

③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

④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

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5、【甲】【乙】两文作者同属(朝代),【乙】文作者(人名)与【丙】诗作者韦应物,写作时都在滁州任职。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居庙堂之高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7、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作者流露出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却找不到志同道合者的慨叹。

2023年上海初三语文中考备考冲刺全攻略强化练7:小说、散文类记叙文 含详解

2023年上海初三语文中考备考冲刺全攻略强化练7:小说、散文类记叙文 含详解

强化练07:小说、散文类记叙文(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2022秋·上海崇明·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艾草,香如故肖朵朵①每当院子里那丛野生的迎春花爆出第一朵灿黄的小花时,我就知道,采艾叶的时节到了。

在那个几乎没有零食的童年,当我的上下牙齿终于可以沉溺在柔软、香甜的艾草米果中,那些柔软中丝丝缕缕牵扯出的艾叶会在我的口腔里跳舞,让我因冬天阴寒而凝滞的血液开始温暖地奔腾起来。

妈妈说过:“艾草米果是养胃的。

”②阳春三月,妈妈带着我们三姐妹走五里路去城郊采艾叶。

【甲】直到现在,闭上眼睛,我仍能想起城郊那马尾松林拂过的松香,那时天上有一两只飞鸟掠过。

我们把细嫩的艾草叶尖掐下以备做米果,绿色汁液染上我们的指尖。

一路上,懂中医的妈妈轻声念叨着:“艾,在《尔雅》里叫冰台、艾嵩,在《名医别录》里叫医草,在《中药大辞典》里叫艾蓬、香艾……”这些富有草木气息的名字美得如此纯净,就像此时天空里大朵大朵的绵软白云。

③艾的气息萦绕在我成长的岁月里。

夜晚,我把双脚浸入艾草水中,让热气沿着穴位一路上扬。

我在氤氲的热气中,走进艾草编织的大千世界。

《诗经》中记载:“(1)_________”道出古人对艾的炽热依恋;屈原在《离骚》里说:“(2)_________”讲述古人将艾缠绕于腰际,甚至比高洁的幽兰还惹人亲近;孟子更是直接宣扬艾叶的治病疗效:“(3)_________”妈妈的这些叙述,总像轻灵的夏夜萤火虫一样在我的脑子里飞舞。

④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经常帮我悬灸,点燃的艾灸,升起一束笔直的青烟,慢慢弥散,燃烧艾条的热气暖暖地渗透进皮肤。

我也这样为我的孩子做艾灸。

生命的轮回和传承如此微妙,竟然是这不起眼的艾草,教会了我外婆熏禳毒气、教会了我母亲强身健体、教会了我祛病延年。

不知道,我的儿子以后会不会喜欢艾,他生命中还会不会有艾相伴,但我一定会告诉他,艾是这片厚重土地上平淡而执着的存在。

而他或许还会记得,年少时艾灸的热气像羽毛划过身体,淡淡的,暖暖的,犹如母爱。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2002)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2002)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2002)第一部分阅读(58分)一、文言文阅读(共23分)(一)默写(10分)1.江山代有人才出,_____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一)默写考点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要求背诵的基本篇目掌握的情况,也是考查文言文语言积累。

解法导言:遵循大纲,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不写错别字,对要求背涌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本题均出自课文内容,平时注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转化为能力。

答案:1.各领风骚数百年。

2.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2.山重水复疑无路。

3.《少年中国说》中以龙来比喻中国少年无限生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潜龙腾渊、鳞爪飞扬4.从下列A、B两组中任选一组默写(不能两组都做)A组:(1)北风卷地自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3)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________________,劳其筋骨,饿其体肤……(4)虽有至道,弗学,________________。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

B组:(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3)然一沐三屋发,________________犹恐失天下之士。

(4)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组(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曲径通幽处。

(3)先苦其心志。

(4)不知其善也,教然后知困。

B组略(可见课文)。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5.后遂无问津者( )(二)解释考点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阅读中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解法导引:解析文言文实词词义,一定要结合语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新旧上海》新旧上海
萧乾
南京到上海,路途虽不能谓遥远,但地面上却多的是湖沼苑林,其中真是变幻无穷。

非要凌空而看,才能观出其妙处来。

湖沼中多精灵,有的忽而由蝌蚪摇身一变而为巨蟒,也有的由巨蟒又缩为蝌蚪。

机缘,本事,和龙王的兴致,自然左右着一切。

乘在直升飞机中的塔塔,自离了南京明孝陵,便一面撷取初秋碧空的朵朵云花,一面俯瞰着京沪地面上的苍生变化。

谁知这么一盘旋,竟逍遥了两个月。

国庆那天离开中国首都,到黄浦滩时已是初冬了。

塔塔飞到虹桥机场,乃以烟斗在机壁上敲出密码:红毛来了!心想,下面电台一定报以欢迎速降四字,升起绿色信号。

不料地面航空站长认定塔塔是陈纳德的飞虎大队卷土重来,所以回电云:侵我空权,未便接纳。

塔塔与站长往返争辩,但地面上的华人吃洋亏太多,死也不准降落。

机场附近住民,甚至祭起笤帚,擀面杖。

塔塔一看指针,汽油已快告馨。

所幸是垂直升降,就放弃检阅仪仗大典,改在南市降落。

由上面看准一片空地,飞机闭了气门,徐徐降下,谁知不偏不倚,恰恰落在住宅区丛中一滩垃圾上。

打开机门,脚下是一片葱头蒜叶,狼藉满地。

塔塔夫妇大吃一惊,赶紧掏出手绢,一手堵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