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简介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应县木塔,又名大雁塔,位于山西应县县城西塔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没有柱子的塔。
应县木塔因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被誉为“天下奇塔”、“天下第一流塔”。
应县木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是砖石结构的方形基座,高3.60米,上立石碑一通,碑上镌刻着“佛国天宫”四个大字。
基座四面辟有门洞,可供行人出入。
塔身为八角形实心结构,通高约35.5米,共13层。
木塔底层用生铁铸造的八角亭子分隔成10个房间。
上层每层有窗38个,均为木格结构。
各层有斗拱、斗拱的位置、层数、数目和形式完全相同。
塔身每层外壁中部均有一个半圆形的门洞,从上往下看,犹如一个巨大的空心楼体,所以又叫“空心宝塔”。
从外观上看就像一座楼阁式塔。
各层以砖石叠涩出檐,斗拱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屋檐出挑很小;每层均以木柱支撑梁架;各层的檐下均有斗拱承托檐口。
由于斗拱与檐口相衔接处用木柱衔接起来,所以塔的外观是一个方体框架结构。
由于各层屋顶均有斗拱承托梁架和瓦顶(其中屋面为单檐歇山顶),所以又叫“出檐宝塔”。
— 1 —应县木塔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高达14米、直径4米的佛宫寺释迦牟尼佛塔,又名大雁塔。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它是仿照唐代佛宫寺东印度公司所建的那座楼阁式塔修建而成的。
这座塔完全用木结构建造而成,共有13层,塔基为须弥座式,高约10米。
塔内有楼梯可通向塔顶。
关于这座塔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唐代有一位名叫慈恩的法师到应县传教布道。
他在石塔下发现一个石函,函内装有一部《大藏经》和一颗舍利。
这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 2 —。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萧氏家族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第五章,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11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木塔上的斗栱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木塔内的佛像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木塔的暗层
暗层有何用?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木 塔 剖 面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木塔塔刹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塔刹修建图
❖ 塔刹主要刹柱为主,木 塔刹柱全长15米,下端 有放在平梁上的两条方 木固定,中部固定再砖 刹座中,上部伸出塔顶 上。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2020/12/11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应县木塔简介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
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 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 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 主体建筑。建于辽清宁二 年(公元1056年),金 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 增修完毕。它是我国现存 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 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 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 建筑的典范。
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
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
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
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
庄严 。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木塔与寺庙建筑视觉关系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从山门处看木塔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木塔上的牌匾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第五章山西古建筑
•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
应县木塔简介作文
应县木塔,坐落在我国山西省应县的一个小村庄里,距今已经有八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的建筑。
它的建造工艺之精巧,技术之复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木塔总共有七层,高为五百一十六米,整个建筑最大高度为七百九十六米。
它每一层都有许多窗口,站在二楼向下看去,就会看见许多美丽的景色。
它建于辽代统和四年(980年),塔的底层用木材建成一间大门,门上有“开”字型雕刻,门内有两个巨大的木雕狮子。
它分为两层,每层都有八个门。
底层主要是进出房屋用的;第二层主要是放佛像和佛造像用的;第三层主要是放佛像和一些供奉用的东西;第四层主要是放一些桌椅、文房用品等东西;第五层主要是放木椅、木凳等东西;第六层主要是放木塔等东西;第七层主要是放木塔等东西。
—— 1 —1 —。
古建山西|应县木塔:据说它有三颗宝珠护佑,它的独一无二曾让梁思成“喘不过气来”
古建山西|应县木塔:据说它有三颗宝珠护佑,它的独一无二曾让梁思成“喘不过气来”在华北地区,有一首古老的民谣曾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民谣流传了不知道多少代,人们拿它当儿歌教孩子。
上世纪30年代,有一个人听到这首民谣后惊喜异常,立即将它记到了本子上。
这个人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随后,梁思成从日本学者的著作中,了解到应县有一座11世纪的木塔,塔内有精美佛像。
当时通讯很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如果从北京贸然去山西应县,而如果寻访不到塔,那就会浪费一两个月的时间。
梁思成想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他写了一封信,寄往的地址是“山西应县最高等照像馆”,信中附了一元钱,拜托摄影师帮拍一张应县木塔的照片。
当时,一元钱足够照几张相了。
同时,梁思成还承诺,如果摄影师帮助拍照,他可以送摄影师一份礼物。
▲梁思成与林徽因这一招还真管用,应县人的实诚这时显露无遗。
应县“白云斋照相馆”摄影师高培华收到这份信,果然按他的要求,拍了木塔照片寄过去,大喜过望的梁思成,立即回赠给高培华几件文具。
1933年夏天,梁思成和同事刘敦祯、莫宗江从大同下火车后,搭驴车赶往应县。
在离城大约还有好几里地时,梁思成突然发现,前面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
梁思成后来在《闲谈》一文写道:'今天正式去拜见佛宫寺塔,绝对的Drewbelming,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文章还写道:'这塔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
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梁思成在应县住了7天,把木塔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非常精细地测量了各层的平面,测量了五十多种不同的斗拱,画出了木塔的断面图,绘制了楼梯、栏杆、隔扇的图样,用仪器测量了各檐的高度和塔刹。
有一次,梁思成正在塔尖顶上专心测量,没注意到头顶云层正迅速合拢。
突然,一个惊雷在塔旁爆响,梁思成大吃一惊,险些从塔上落下。
天下奇观应县木塔
天下奇观应县木塔作者:方草来源:《百姓生活》2019年第05期山西朔州市应县木塔,又称应县释迦塔,位于应县县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
它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塔高67.31米,总重量约7400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高层建筑,也是当今世上独一无二的木结构千年木塔。
明朝时,有两位皇帝分别为应县木塔题了“峻极神工”“天下奇观”两个匾额。
1961年,应县木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前来参观应县木塔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人们在为木塔的独特魅力所倾倒的同时,也感到好奇:相当于现代楼房20层高的木塔,没用一个铁钉子,是怎样建造的?这么壮观华美的木塔,为何会建在一个小县城?古人建塔时,上万立方米的木材从何而来?木塔为何能千年不毁?其实,游人们感到神奇的这些问题,也正是应县木塔的魅力所在。
应县木塔是怎样一座塔坐落在应县县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木塔、大雄宝殿。
寺院前部建有钟鼓二楼,后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
整个寺院除了木塔是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以后所建。
高67.31米的应县木塔,底层直径30.27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平面也是八角形,高9层,5个明层,4个暗层,外观为5层6檐。
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月、宝盖、宝珠组成,制作精巧,与塔身十分协调。
应县木塔在设计和施工上匠心独具,整体构架全部用木材建造,在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空间框架。
上层柱脚插在下层柱头的枋上,并向内递收,形成一层比一层小的优美轮廓。
60多米高的木塔,相当于现代楼房20层高,全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没用一个铁钉子。
塔的暗层,内外槽柱之间梁栿联系,斜撑连接,成八角筒式双层框架,加强了构件的整体性。
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制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
塔的底层南北开门,四周设有回廓。
塔内各层装有木制楼梯,二层以上都设有平座栏杆,形成回廓。
应县木塔
携程/同程/去哪儿网:48
应县木塔平面呈八角 形,规则、对称,总高 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 ,顶层直径为米,呈逐渐 收找的趋势,比例相当敦 厚。
应县木塔塔身构架水 平分层,自顶而下,梁架 -铺作-柱架-铺作-柱 架……
这种“积木”式的搭 建方式使得木塔具有良好 的抵御地震破坏的能力; 榫卯、斗拱等连接节点的 应用使木塔具有良好的变 形耗能性能。这些实物表 明在辽宋时代我国的建筑 科学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 的程度。
(5)最终结果:
在木塔的一、二层解体大修之后,三、四、五层安不回去,但又不能对其榫卯 大动干戈而“削足适履”(实际上即便削足,也不能适履),于是只能将上面三层 再进行解体拼装。2006年4月在山西朔州召开的“应县木塔抬升方案评审会”,经 与会专家认真讨论,否定了采用抬升方法修缮木塔的方案。
2、落架方案
将木塔的所有建筑构件全部拆卸下来,并进行全面的排查检测,对损坏轻微的 构件进行修补,对损坏严重的构件进行加固,对极少数已经碎裂折断,即使加固也 不能再用的构件进行更换。更换构件要慎之又慎,减小到最低限度。对根部糟朽的 柱子进行墩接或挖补,包镶。更换或墩接材料尽可能采用同龄的木材,如用新木材 要充分风干。
经过整修后对木塔进行重新组装。重组时要确保原构原位,每一层构件组装时 要进行精确的吊直拨正,纠正因扭曲造成的倾斜、歪闪和其它疵病。严格按照木 构建筑的组装程序,进行大木、斗拱的安装、墙体的复建以及屋面瓦等工作,确保 木塔以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原型制恢复到原有的健康状态。
落架大修在实施上有几个层面的难题: (1)旧构件的更换
应县木塔建筑分层
应县木塔结构分层
厦门大学张鹏程老师根据多年的潜心研究,对应县木塔的结构特点作了以 下简要概括:“柱如人立,“踩”在面积略微大出柱径的础石平面上,柱脚并 不嵌固;柱上额用枋木通过榫卯搭扣形成门式框架;每柱头上坐栌斗,斗口内 嵌入栱昂——所谓“櫼栌枅柱之相枝”;斗为方形垫块,栱为短梁,交叠铺作 ——所谓“桁梧复叠,势合形离”;前后两柱抬一榀梁架,四柱两梁围成一“ 间”;几榀间架并列排布形成多间;两对间架“井”字型交叉排布,即可形成 外观八角的双向间架。
应县木塔:文化瑰宝250
应县木塔:文化瑰宝250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有一座举世瞩目的建筑——应县木塔。
这座木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应县木塔全称为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 年)。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这座木塔高达 6731 米,底层直径 3027 米,呈平面八角形。
其外观雄浑壮美,内部结构精巧复杂。
从建筑结构上看,应县木塔的设计巧夺天工。
它采用了筒中筒式结构,将内外两圈柱网通过梁枋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
这种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木塔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而且,木塔的斗拱设计更是精妙绝伦。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构件,在应县木塔中,斗拱的种类多达54 种,堪称中国古建筑斗拱的博物馆。
这些斗拱不仅具有结构上的支撑作用,还起到了装饰的效果,使木塔更加美观大气。
在建筑材料方面,应县木塔全部采用了木材。
这些木材经过精心挑选和加工,质地坚硬,耐久性强。
为了保证木材的耐久性,古代工匠们还采用了特殊的防腐处理技术。
尽管历经了近千年的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的考验,应县木塔依然屹立不倒,这充分证明了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和建筑材料选择的精准。
应县木塔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极为丰富。
它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塔内供奉着众多的佛像和佛教文物,反映了当时佛教在中国的盛行和发展。
同时,木塔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也体现了辽代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念。
从塔身上精美的壁画、雕刻,到塔内的佛像造型和布局,都展现了辽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座木塔的建造过程也是一个传奇。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建造这样一座高大而复杂的木结构建筑,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然而,古代工匠们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精湛技艺,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杰作。
他们的精神和创造力,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
应县木塔的存在,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文化史、宗教史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应县木塔简介1
Q 应县木塔简介一壮丽的外观应县木塔位于应县西北隅。
其实,由于木塔高耸入云,远眺木塔,不必入城,在城外十余里的地方,就能看到在云天相接的地方,有一发淡蓝色的玲珑宝塔。
若是天气晴朗,在几十里远的地方,也能看到它。
在云雾缥渺之中,宝塔若隐若现,如天宫楼阁,别有一番情趣。
在应县西街路北木塔的入口处,有一座木牌坊,三门四柱悬山顶,上用斗拱支撑,牌坊正面横匾上书“浮图宝刹”,立匾题“佛宫寺”三字,背面又有“千仞玲珑”匾。
这是佛宫寺的山门前牌坊。
过了牌坊,到山门前还有一段短街,长约一百余米,过了这段短街,便是佛宫寺的山门。
佛宫寺原来规模很大,山门自然也很雄伟,门前原有铁狮一对,铸于明万历二十二年。
进门是面阔五间,进深两间的四大天王殿。
后来,随着佛宫寺的衰落,山门及天王殿均被拆毁,成为一座石砌平台,只有一对铁狮尚存。
现在塔门经过重新整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镏金字汉白玉石。
旁侧开门,进入宽阔的塔院。
院中,原来的东西禅房均已拆毁,但左右钟鼓二楼尚存。
钟鼓楼东西对峙,建筑形状完全一样,二层楼阁式,底层正方形,周有围廊,上层单间歇山顶,木柱支撑,坐置鼓,右挂钟。
现在鼓已无存,只有明天启二年铸的重三千六百斤的铁钟,仍然悬挂在那里。
遥想当年佛宫寺庄严巍然,僧徒云集,晨钟暮鼓,声闻数里,自是一番神佛世界。
过了钟鼓楼,崛地擎天。
巍峨崔嵬的大木塔就出现在眼前。
木塔总高六十七米三,比北京白塔高十六米四,比大雁塔高三米三。
在古寺塔中,它可以说是形态最大,结构最精,外观最壮丽,轮廓最优美的佼佼者。
在它面前,谁人不叹是鬼斧神工!木塔建在一个分为上下两层的石砌阶基上。
下层南月台前嵌砌着一块石雕的八卦图。
下层平面方形,边长五十米,上层八角形。
东西南各置月台,台阶总高四米四,可拾阶而上。
阶基宽阔,更增强了木塔的稳重感。
塔呈八角形,六檐五层。
塔身为楼阁式,各层檐之下,突出的是斗拱勾栏,下为斗拱屋面,上为斗拱勾栏。
层层斗拱,八面勾栏,重重迭迭,如莲花盛开。
应县木塔及其斗拱
请拱插入您的标题
右图为宋式斗拱基本构造图。在该构 造图中,为反应真实的受力情况,更 接近真实的构造情况,拱的各部分直 接简化为同尺寸梁单元,实际构造中 纵横向拱之间采用槽口卡实的搭接方 式,受力时基本无相对滑动,故该部 位简化模型中做固接处理;斗与拱销 钉连接部位也采用固接处理。防止直 角引起应力集中,将拱转角部分做倒 角处理。最后,在为梁单元分配单元 属性的过程中,对部分截面进行了轴 偏心处理,以使建成的梁单元模型最 大程度地与实体模型相似。
惟第一层塔身之外,还另加一 周副阶(亦即塔之外廊)
请插入您的标题
第一层平面处理:
1.这一层的两重厚墙占去很大面积, 外槽成了一条窄狹的走道。所以将 副阶南面一間,用磚墙隔断划人塔 身之内 , 在外观立面上显著地突出 了正面入口的地位,又使塔内多出 一間“門厅”。扩大了内部空間, 改变了内部窄狹 局 促的环境,是极 为巧妙、成功的处理手法。 2.第一层内槽安置了一个高莉11米 的龐大塑像,占滿了内槽整个空間, 用夸张方法,取得更加高大的效果。
2
此处添加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
请插入您的标题
避雷科学: 应县处于雷雨地带,尤其夏季, 多雷雨,多雷电,木结构建筑 的最大威胁就是火,而雷火是 其中主要威胁。释迦塔站立了 一千年,为什么不遭雷击?第 一,塔身全木质,高度干燥, 高度绝缘,第二,木塔基础坚 硬并且干燥,数米厚的打夯灰 土层几千年过去了,依旧干燥, 地下水不能入侵,绝缘性良好。 第三,高耸入云的塔刹,以及 塔刹引出的八条铁链,形成典 型的“法拉第笼”式避雷针系 统,典型的现代一贯用的避雷 针系统。所以,上世纪80年代 成立的“应县木塔避雷机制研 究”课题组得出结论,木塔目 前不用再额外安装避雷针。 倾斜要素: 民国大修,当地百姓误认为墙 体对于木塔的载荷负担过大, 所以统统拆掉,换上门窗,变 成了现在的样子,门窗对柱子 的稳定性不再有帮扶作用,明 层的钢性大大被削弱,连为一 体的柱网变得无依无靠,为以 后明层倾斜的隐患埋下了伏笔, 也是当今木塔倾斜的根源所在。
应县木塔简介
应县木塔
● 佛宫寺释迦塔(Pagoda of Fogong Temple ),又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 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 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
● 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为7400多吨,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 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 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 九层塔 [6] 。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较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较有价值 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 。
● 1961年3月4日,佛宫寺释迦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
山西应县木塔
Hale Waihona Puke 历史沿革● 辽清宁二年(1056年),敕建佛宫寺释迦塔。 ● 金明昌四年(1193年),佛宫寺释迦塔增修完毕。 ● 金明昌六年(1195年),佛宫寺释迦塔增修完毕。 ● 元延祐七年(1320年),敕监造官荣禄大夫、平章政事阿里伯重建佛宫寺释迦塔。 ● 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北征驻跸佛宫寺释迦塔,题“峻极神工”匾。 ● 明正德三年(1508年),明武宗朱厚照令太监周善监工修补佛宫寺释迦塔,题“天下奇观”匾。 ●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佛宫寺释迦塔重塑佛像。
● 该塔体积庞大,出檐及平座宽厚,造型颇显雄伟华丽,出檐长度逐层减缩,华拱与下昂高度相应调整,与整 体轮廓线的节奏相适合,亦使檐下构件避免了重复。斗拱样式约有60余种,规格、手法变化多。特别是第一 层柱高等于二、三、四层柱高与斗拱、平座高度的总和,而塔的总高度又等于第二层外围柱内接圆的周长。 这种设计安排的几何对位,产生了有规律的立面分割,使结构与审美结合起来。
应县木塔导游词
应县木塔导游词应县木塔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应县木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应县木塔的概况。
应县木塔创立于950多年前的辽清宁二年,高67。
31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
这座巨塔,顶天立地,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近观给人的视觉印象非常高大。
从外观上来看,木塔建在一个4米高的两层砖石塔基上,平面呈八角形,底层直径30。
27米,共有五层六檐。
木塔每层檐下及暗层平座围栏之下,都是或大活下一组挨一组的斗拱,转角外更是三组斗拱组合在一起,犹如多多盛开的硕大莲花。
据专家统计,木塔共使用54种240组不同形式的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使用斗拱最多的塔,堪称“斗拱博物馆”。
此外应县木塔还带有明显的道教特点:比方就现在的木塔方位图看,正好是一副先天八卦图的方位。
大家站在高大的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木塔下面,一定会惊讶于它为何耸立千年而不到,为何耸立千年而不蛀不朽,为何耸立千年而无火无灾。
下面我将给大家揭开木塔神秘的面纱。
一高大的木塔建造之所以历经千年仍然耸立在大地上,与其独特的结构方式密切相关。
①木塔的设计师没有采用以往建塔的四方形结构,而是采用了八角形框架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
②木塔的整体构架用木料,在结构上采用了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将木塔平面分为内槽外槽两局部,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平座供游人活动,整体构成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这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稳固性。
③另外木塔各层之间的链接又采用了十分科学的叉柱造方法,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不仅减少了用料而且增加的稳固性。
总之,科学的双套筒框架结构的刚性和卯榫斗拱结构的柔性,组成了完整而巩固的建筑结构,有效提高了塔身抗弯抗剪和抗震的能力,从而造就了应县木塔超凡的稳固性。
二关于木塔不蛀不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①木塔地处气候枯燥的黄土高原上,没有我国南方那样的白蚁为害,所以众多的木构建筑就比拟容易地在山西这片黄土地上保存下来。
山西木塔简介
山西木塔简介山西应县木塔(又名佛宫寺.释迦塔),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即北宋至和三年),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为7400多吨,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应县木塔从外观看,稳重端庄、比例得当、轮廓优美。
古籍上称“浮图之丽、甲于宇内”。
应县木塔坐落于山西省应县老城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寺庙的主体建筑。
佛宫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5000平方米,整个中轴线突出,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释迦塔、大雄宝殿,释迦塔位居寺院中心,大雄宝殿在其后。
钟鼓楼为于寺院前部东西两侧,建于明代。
木塔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
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
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
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
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目、宝盖、宝珠组成,制作巧妙与塔身融为一体。
全塔上下有59种不同形式、成百上千朵斗拱(斗拱既可以替立柱分担重量,又能对外来的力量起到缓冲、分散的作用),犹如朵朵盛开的莲花装点于塔身各处,种类之多国内罕见,有“斗拱博物馆”之称。
古籍上誉其为“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
从结构上讲,应县木塔的设计更为巧妙,全塔上下没有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
木塔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峻极神功”为明成祖朱棣亲笔所书;“天下奇观”为明武宗朱厚照所书。
1966年、1974年木塔先后现世的两枚佛牙舍利,据考证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
应县木塔堪称世界古建筑的典范,佛教文化的中心和圣地。
朔州 木塔
朔州木塔朔州应县木塔,称佛宫寺释迦木塔,位于山西朔州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1961年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县木塔建设于辽清宁二年(1056),金明昌六年(1195)增修完毕。
木塔建在四米高台基上,塔高六十七点三一米,底层直径三十点二七米,平面八角。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间使用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复梁式木架。
有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三千立方,约二千六百多吨重。
应县木塔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
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有木梯,可达顶端。
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
塔内各层均塑佛像。
第一层为释迦牟尼,高十一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
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
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
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
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
应县木塔塔顶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
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建于辽金时期。
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作为一座佛塔,它在古代军事上主要有以下意义: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工”;明武宗朱厚燳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侵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
此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至今已历940多年,虽历经了狂风暴雨、强烈地震、炮弹轰击(塔身上弹痕累累,可以看见嵌进去的弹头),仍然屹立。
应县木塔导游词
应县木塔导游词应县木塔导游词1我们刚刚从佛教圣地五台山出来,那我们一会儿要经过山西另一个鬼斧神工的建筑——应县木塔,相信大家对佛教知识还是记忆犹新的吧。
那么大家一定记得那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是一句对见义勇为的道德情操赞美的话,同时,它也反映了佛家慈悲为怀的理念。
浮屠即是塔的别称。
塔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特有的建筑形式,它起源于印度,最初的佛塔都是舍利塔,也就是佛的埋骨塔,有坟茔的意味。
那在这儿就给大家讲讲舍利。
舍利是梵语的音译,主要是指得道高僧们在荼毗后炼出的结晶体,它们坚如金刚,闪闪发光、形态各异、色彩也各不相同,常称为“五色舍利”。
例如五台山净如法师,在圆寂之后,发现了各色舍利5000余颗。
据专家研究,白色的舍利是骨舍利,黑色的舍利为发舍利,赤色的舍利为肉身舍利。
那随着宗教文化不断地深入与发展,塔也在不断地发展,塔的意义已超出了其建筑本身,而是发展成为了一种塔文化。
由于最初的塔是埋葬佛舍利的地方,所以它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寺庙中的大雄宝殿,那随着佛教的发展,寺庙中就有了专门供奉佛像的殿阁,那塔和殿就可以相提并论了,唐代是塔修建在殿旁,直到宋代塔才修在了殿后。
塔的用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改变。
塔在汉朝传入中国,最初为木塔,后来出现了砖塔,到宋代的时候,出现了石塔、金属塔、琉璃塔。
形制也发生了变化,最早的为覆钵式塔,到后来有了楼阁式、密檐式、还有最为宝贵的金刚宝座塔,全国这种塔仅存5座。
作用也从最早的舍利塔,发展到藏经塔还有一些世俗塔,比如风水塔、文峰塔。
塔的层数通常是奇数,面数通常为偶数。
中国传统文化中奇数数为阳,偶数为阴,而阳为天,阴为地,所以塔也可以称得上是负阴抱阳,顶天立地的。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塔,它一般都分为四部分,即塔刹、塔身、塔基,地宫。
我国最早的佛塔修建于东汉年间的洛阳白马寺内,遗憾的是这座塔早已被毁,我国最大的塔林在登封少林寺,共有229座。
山西也有很多珍贵的宝塔,广胜寺的七彩飞虹琉璃塔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琉璃宝塔,太原双塔是我国最高的双塔,普救寺的莺莺塔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五台山的大白塔是典型的覆钵式塔,也是五台山的代表。
应县木塔介绍以及结构介绍
67 LOREM
10 LOREM
2
应县木塔结构介绍
应县木塔结构介绍
应县木塔采用的是传统的中国木 结构建筑方式,主要由柱、梁、 椽、斗拱等组成。整个木塔共五 层,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 米,呈平面八角形。木塔每层均 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 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大柱直通 顶层,犹如八根钢铁般的支柱, 顶着千钧压力
八角形平面:应县木塔采用的是八角形平面,这种设计使木塔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很好的结构对称性和
1 稳定性
纯木结构:应县木塔采用的是纯木结构,没有使用一钉一铆。全靠斗拱、大梁、立柱互为支撑和扣合,
2 这种工艺精湛之极,传世罕见
防震设计:在建造过程中,工匠们充分考虑了防震设计。他们通过使用交叉梁和斗拱等结构,将地震力
木塔的设计精巧无比,底层重檐, 四面敞开,给人以稳健之感。以 上各层均为单檐,每层外檐分为 八面,作亭殿式,互相对称。顶 层为八角攒尖顶,上冠琉璃莲瓣 宝瓶。木塔的内槽结构分内外两 圈,并分别用不同方式构造。外 圈柱呈八面八角,内圈亦为八面 八角,面面开窗。这种构造方式 使木塔不仅外观雄伟,而且具有 坚固的结构强度
木塔的外檐分为上下两层,均为 重檐。下檐建筑风格古朴庄重, 上檐则流露出一些唐代建筑的遗 风。斗拱是木塔的精华所在,其 造型优美,结构精巧,具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斗拱的配置非常合 理,使木塔能够承受住各种自然 力的考验
应县木塔结构介绍
1
在建造过程中,工匠们使用了多种不同的木材,包括松木、榆木、槐木等。 这些木材经过精心挑选和加工,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久性。此外,木塔的
斗拱结构:斗拱是应县木塔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结构功能,而 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斗拱的配置非常合理,能够承受住各种自然力的考验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建筑分层
应县木塔结构分层
厦门大学张鹏程老师根据多年的潜心研究,对应县木塔的结构特点作了以 下简要概括:“柱如人立,“踩”在面积略微大出柱径的础石平面上,柱脚并 不嵌固;柱上额用枋木通过榫卯搭扣形成门式框架;每柱头上坐栌斗,斗口内 嵌入栱昂——所谓“櫼栌枅柱之相枝”;斗为方形垫块,栱为短梁,交叠铺作 ——所谓“桁梧复叠,势合形离”;前后两柱抬一榀梁架,四柱两梁围成一“ 间”;几榀间架并列排布形成多间;两对间架“井”字型交叉排布,即可形成 外观八角的双向间架。 筑台嵌础,石面立柱; 柱额联框,侧脚向内; 普拍卧枋,槽箍四围;
应县木塔平面呈八角 形,规则、对称,总高 67.31 米,底层直径 30.27 米 ,顶层直径为米 ,呈逐渐 收找的趋势 , 比例相当敦 厚。 应县木塔塔身构架水 平分层, 自顶而下,梁架 -铺作- 柱架 -铺作-柱 架…… 这种 “积木”式的搭 建方式使得木塔具有良好 的抵御地震破坏的能力; 榫卯、斗拱等连接节点的 应用使木塔具有良好的变 形耗能性能 。 这些实物表 明在辽宋时代我国的建筑 科学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 的程度。
穿插空间 有限
全支撑方案示意
全支撑方案钢架总观
基座设置 困难
柱头坐斗,斗嵌栱枋;
搭牵出跳,铺作垫梁; 梁驮蜀柱,上栋承椽; 逐檩举高,顺椽敷瓦;
几层叠置,需构平坐;
纵横斜撑,稳如刚盘; 缠柱叉柱,再起一层; 几层复叠,高屋建瓴。 ‘斗栱铺作’是其最为独特的结构方式。
SU组装模型
筑台嵌础
柱额联框,普拍卧枋
铺作垫梁
平座及平座斜撑
逐檩举高,顺椽敷瓦
应县木塔结构现状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简介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 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 ,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 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 年),金明昌六 年(南宋庆元一年 公元 1195 年)增修 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 构塔式建筑。 全塔耗材使用木料约 10000m3 , 主要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总重量约 7430t ,全塔共用 54 种斗拱,被称为 “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 应县木塔完整地保存了辽代中国 传统高层木结构建筑风格,反映了中 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突出成就。 释迦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 迹,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 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应县木塔简介及历史的说明文作文
应县木塔简介及历史的说明文作文应县木塔,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牛逼啊!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高达13层楼高,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出那么一点点。
这座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之一。
这座木塔建于公元98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它的主人是一个叫做
宋太祖赵匡胤的人,他是北宋的开国皇帝。
据说,当时他听说应县有一种神奇的树木,可以用来建造高大的建筑物,于是他就派人去寻找这种树木,并在这里建造了这座木塔。
这座木塔的造型非常独特,它没有用砖石等材料来建造,而是全部采用了木材。
这些木材都是从周边的山林中砍伐而来的,然后经过精心的加工和拼接而成。
整个木塔看起来非常坚固耐用,即使经历了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除了外观独特之外,这座木塔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比如说,传说在建造木塔的过程中,有一位工匠不小心从高空坠落身亡了。
为了纪念这位工匠,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在他的遗体上放置了一块金子。
这块金子至今仍然保存在木塔里面,成为了一道神秘的符号。
另外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说在夜晚时分,如果站在木塔下面仰望星空,可以看到一条巨龙在天空中飞舞。
这条巨龙就是传说中的“应县木塔龙”,它被认为是守护这座木塔的神灵。
虽然这段传说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但是它却为这座木塔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应县木塔是一座非常独特的古建筑,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还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
如果你有机会去山西旅游的话,一定要去看一下这座古老的木塔哦!。
应县木塔鉴赏2000字
应县木塔鉴赏2000字应县木塔修建的同时期,北宋都城开封就有一座纯木构的塔,名为开宝寺塔,体型和形制都差不多,为著名工匠俞昊所修建。
同时期的辽南京(今北京)也有一座木塔,称大昊天寺塔。
但是都没有保存下来,也就是说在当时,兴建高层木塔的属于崇信佛教的兴盛时期。
仅仅也只是短时期,这样的高层木构建筑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在后世元明清再也没有出现。
目前史学界公认的是辽清宁二年所修建,也就是在辽兴宗皇后萧挞里时期。
辽兴宗执政二十四年后驾崩,萧挞里成为皇太后,继续把持朝政二十年。
在应县木塔一层内槽南北的门额照壁板上,赫然六幅供养人像,三男三女。
于是就有史学家断言,此为当年萧氏一门兴盛时期之家庙。
当年辽朝外戚专权,作为皇后之故地,如此大兴土木以崇佛也在情理之中了。
经过勘测,发现应县木塔的第三层为全塔的中心,其余各层的数据都是以第三层为基准增减而成。
第三层一圈立柱的周长恰好是全塔的高度,除去塔刹的高度,作为一个直径划圆的中心,正好是第三层中心。
第三层的中心是空的,四周为四方佛。
原来作为中央的法身毗卢遮那佛高于现实世界,已上升至第四层。
在这座佛像身中,竟然藏着辽宋之前佛经和佛牙舍利。
它始建于距今约1000年的辽代,高达65.84米,相当于一幢20多层的现代高楼,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古建。
它采用全木结构搭建,不用一颗铁钉,3000吨木制构件,互相咬合构成塔身可以同时容1500人登上木塔。
第一层的每根木柱平均负重高达110吨。
而且这一负重,自公元1056年木塔建成已持续近千年。
木塔的塔基由石料砌成,仅深入地下部分就达2米,总厚度更是超过6.4米,相当于3—4个人的身高。
塔基的地上部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八边形、下层为正方形,四面再各伸出月台,形成一个稳定的大十字结构,塔基表面预留若干柱础,用于承接木柱。
32根木柱分为3圈,被放置在柱础之上,形成了一张八角形的柱网,柱子最高可达9米。
柱与柱之间再通过“枋”“梁”横向互连,从建筑正上方俯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筒体”,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迦塔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
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建筑布局
释迦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
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
塔内各层均塑佛像。
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
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
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
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
释迦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塔内文物佛牙舍利
塔内供奉着两颗佛牙舍利,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为是释迦牟尼灵牙遗骨。
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佛牙舍利。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发现的两颗佛牙舍利,是南本《大般涅槃经》中记载的捷疾罗刹所隐身盗取的一双佛牙。
莲花台下八力士
木塔底层大门对面有一尊高大的如来像,坐在一个巨大的莲花台上。
这个莲花台被八个力士扛着,个个力举千钧,形象生动逼真。
这八个力士本是驻守八个方向的护法天神,乘如来古佛外出讲经说法之机,汇聚一处,私下凡尘。
他们八个下了凡间,排山倒海。
本来天下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棋子一样,所以有“星罗棋布”一说。
历史发展
释迦塔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成,由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
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之用。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明成祖率军出师宣化,给予南侵的鞑靼、瓦剌部以有力回击。
回京途中,驻跸应州。
挥笔书写了“峻极神工”四字。
此匾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五月重装。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鞑靼小王子犯阳和(山西阳高),掠应州。
明总兵王勋迎战,被困于应州。
明武宗率师援应。
十月,两军在应州血战六天,小王子败退。
这次决战,给鞑靼一定的打击,从此,边境安宁了几年。
第二年七月,为了庆祝应州之捷,明武宗二次来应州,登塔宴赏功臣,书写了“天下奇观”四字赞美木塔。
1926年,冯玉祥军队向山西发展,遭盘踞于此的阎锡山的死命抗拒,冯阎大战在山西爆发。
此次战争,木塔共中弹二百余发,大受创伤。
1948年解放应县时,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以木塔为制高点设立了机枪阵地,木塔被12发炮弹击中。
1961年释迦塔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在整修塔内塑像时发现了一批辽代刻经、写经和木板套色绢质佛像画等珍贵文物。
1993年,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矿部华北石油局第九普查大队等十几个科研部门,对木塔塔院及周围地质状况进行详尽勘察。
2012年11月,释迦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2013年9月29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吴良镛、谢辰生、葛修润、江欢成等31位相关领域的院士和著名专家学者,原则同意《释迦塔严重倾斜部位及严重残损构件加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