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影响农业生产
具体影响
分布
积温增加,作物生长期延__长__,作物产
有利 量_提__高__
高纬度的国家
使某些地区干__旱__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低纬度的大部分
不利
农作物减产
国家
(3)影响水循环 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加剧水资源的不__稳__定__性__和 供需矛盾。
2.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 1: 解惑: 疑问 2: 解惑: 疑问 3: 解惑: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合作探讨] 结合材料,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灭顶之灾”离我们并不遥远,据预测,到 2100 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 18~59 厘米。图示为“目前格陵兰岛冰川崩裂图” 和“全球变暖影响示意图”。
是( )
A.澳大利亚
B.西亚
C.北非
D.中亚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图例的分布特点看,北半球的绝大部分地区会 随着气温的升高而粮食产量增加。第(2)题,从温度升高导致的粮食增加幅度看, 西亚地区的粮食的增产幅度最大。
【答案】 (1)A (2)B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合作探讨]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探讨下列问题。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 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 21 世纪继续变暖。 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 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 1.1 ℃~6.4 ℃。全球气候 的变化与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阶 段 二
1.了解气候变化及全球变暖的原因。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难点) 3.会分析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重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圈与天气气候PPT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圈与天气气候PPT课件

-
68
5、案例
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
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长江中下游 地区7月份出现的伏旱天气、两极地区的极地 高压等都是反气旋控制下形成。
-
69
合作探究
-
70
锋面气旋
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
(以北半球为例)

高压脊
高压脊线上气流以辐散 为主,不能形成锋面。
F

C
DE

冷锋
低压槽
低压槽线上气流以辐 合为主,易形成锋面。-
B A
暖锋
71
O2
维持生物活动必需的物质
空 气 次要
成分
CO2 O3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誉 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
4
2、大气圈的结构
大气的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 动状况的差异,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 平流层、高层大气。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乙>甲>丁>丙 D.丙>乙>甲>丁
-
27
基础练习
5.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A)
6.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是先有气流的水平运动 然后才有气流的垂直运动。( B )
-
28
(二)大气水平运动—风 1、气压梯度 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18
(一)热力环流
1、含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 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_第二单元_第二节_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件_第二课时)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_第二单元_第二节_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件_第二课时)

B.②④ D.②③
【练习3】下列四幅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哪幅? 〖解析〗 ①明确图形结构: 近地面与上空 ②等压面值的变化
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高、低气压一般是相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③气温高低与气压值的关系(规律): 同一水平面上(高度上),气温越低,气压越高 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高空与地面气压变化状况相反
A B A
820 818 816 814 南半球高空
B 高
低 C 北半球近地面
C 北半球近地面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比较风速
A
1000百帕 1008百帕
B
1016百 帕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 梯度力越大,风力也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时,近地面 与高空、海面与陆地的风速?
练习:图中是北半球近地面,画出A、B两地的风向
海风和陆风形成示意图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 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升高,空气由大 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海洋 上空因有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 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如图a)。夜间,陆 地降温快,气温比海上低,空气冷却收缩,地 面气压比海面高,使下层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 形成陆风(如图b)。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练习1 读下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D
A B
a
C
b
垂直 运动,
(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 水平 再形成 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地区间冷热不均

(4)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是
B > C > D > A。

高中地理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件24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件24 鲁教版必修1

(4)、大气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
纬度低—太阳高度 大—经过的大气路 程短—大气削弱少
纬度高—太阳高度 小—经过的大气路程 长—大气削弱多

气 上
地球

2、大气的保温作用
阅读教材中“大气的保温作用”内容,思考下 列问题:
1、地面辐射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它是长波 辐射?
2、为什么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趣和动机,培 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一、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的组成 -----多种气体的混合物
干洁空气 低 层 大 水汽 气
固体杂质
2、大气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干 主要 N2
洁 空
成分
O2
气 次要 CO2
成分 O3
主要作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4、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 如何随高度而变化?原因是 什么? 5、对流层和平流层中,大 气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6、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与 人类有何关系?
7、读图,说明电离层与人 类的关系。
大气的垂直分层


离 层



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
平流层 对流层
电离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讯有 重要作用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固体杂质
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问题: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有 那些?
• 温室效应 • 臭氧层空洞 • 酸雨
阅读讨论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
2、地球大气共分哪几层? 3、在不同纬度,对流层 高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高二区域地理-天气与气候PPT课件

高二区域地理-天气与气候PPT课件
大陆东岸降水多:夏季风来自海洋,多锋面雨,降水多
大陆西岸降水多: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多气旋和锋面雨 中纬度内陆降水. 少:距海远,海风难以到39达
6、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毫米)
250
全年多雨
200
150
100
降水量(毫米) 250 200 150 100
夏季多雨
50 0
12345678
910 11 12 月份
大陆和海洋:大陆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大。
原因:大陆热容量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放热快, 海洋相反。所以大陆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大。
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大,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多 云,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所以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
4

北风(4级)
向 西北风(4级) 、
东北风(4级)


东风(6级)
的 西风(3级)


方 西南风(2级) 法
东南风(10级)
. 南风(4级) 5
一、气温
1、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
气温的日较差
最低气 温出现 在日出 前后
30
25
20 15
最高气
10
温出现
5
在午后
0 -5
14时
-10

2 4 6 8 1012 14 16 18 20 22 24
试着判断出A地 是 青藏高原 地区。
(5).思考造成同纬度 A、B两地气温差异的原 因。地形的不同
-10 ℃ 0℃
0℃
A
0℃
B
10 ℃ 20 ℃

高二地理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PPT优秀课件

高二地理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PPT优秀课件
(2)风压关系: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注:同一水平面的高压与低压) (3)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气温随海拔升高也降低。
2.大气环流形成、分布及影响 (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2)理解大气环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大气垂直上升,空气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 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丰富;大气垂直下沉,空气温度上 升,天气晴朗,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1)图中M地的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解析:第(1)题,M地的西侧有一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为由高压指 向低压,且与M点所在等压线垂直;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可知其 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图中阴影区域位于低压槽附近,易形成锋面。 依据锋面的运动方向可判断,该锋面由冷气团推动暖气团呈逆时针方 向移动,故为冷锋。
答案:(1)B (2)A (3)D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E地数值应在0.45以下,0.25以上,而F地 数值应在0.45以上,0.65以下。第(2)题,E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受冬 季风和寒潮影响小;F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较高,气温低,受冬季 风影响大。第(3)题,柑橘属于亚热带作物,低温冷害对其生长影响 大,气候变暖会使纬度较高的H地柑橘生长的风险度明显降低。
【例1】 (2011·山东实验中学)我国典籍《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 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 渊中,寻即降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 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对应下图中的( )。

主题6大气环流与气候——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共31张PPT) 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主题6大气环流与气候——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共31张PPT) 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信风带
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定向风叫信风。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风向发生偏离,北半球形成东北信风;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终年吹着信风 的地带,叫信风带。
季风及季风气候类型
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 现象。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两季。主要分布 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 线之间来回移动,周期为一年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地球上 不同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 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气候。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季节变化 密切相关,如北半球的夏季时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 近。
气压中心移动规律
气压中心随季节变化 而移动,如亚洲大陆 上的蒙古高压和阿留 申低压。
03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低压带和高压带气候特点
低压带
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 阴雨天气。如:赤道低气压带终 年高温多雨。
高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 天气。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 极地低气压带的南北两侧(中纬 度)地区多晴朗天气。
西风带和信风带气候特点
西风带
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 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
探讨全球变暖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 响及应对措施
关注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主题6 大气环流与气候—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件
汇报人:
2024-01-26
目录
• 引言 • 大气环流基础知识 •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 气压带风带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目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这些,成绩提升有保证!
热点一 大气运动规律 1.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为:①高压区等压面向高处凸,低压 区向低处凸。②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 相反,呈对称分布。如下图所示:
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三点: (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高空 相反。
答案:(1)B (2)C
热点二 等压线与常见的天气系统 某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分布(局部)
(1)读数值:根据等压线上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可判读出图中任意一点 的气压值数值大小和范围以及高低气压中心。如图中丙点的气压 值为1 005 hPa<P丙<1 010 hPa,A、D两地为高压中心,B、C两地为低 压中心。
(2)风压关系: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注:同一水平面的高压与低压) (3)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气温随海拔升高也降低。
2.大气环流形成、分布及影响 (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2)理解大气环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大气垂直上升,空气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 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丰富;大气垂直下沉,空气温度上 升,天气晴朗,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 动和能量交换
第1讲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Nhomakorabea高考就是这么考的!
1.(2011·福建高考文综,7~9)气 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 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 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 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 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 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 图完成(1)~(3)题。
2.(2010·福建高考文综,3~4)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 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1)~(2)题。
(1)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从左图中可读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自东向西增 高。从右图中可读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自南向北增高。因此, 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自东南向西北增高。第(2)题,该地区东南雪 线高度低,主要原因是东南部降水量大。
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011年考查了气候风险度的影响因素、 气候变暖的影响。2010年则考查了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备考时 应侧重于热力环流的形成、近地面的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 影响等,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异常天气、气候的变化、产生原 因及应对措施的分析。
③锋 面 冷 锋 : 雨 带 多 分 布 在 锋 后 , 如 ④ 地 多 为 阴 雨 天 气 , ③ 地 多 为 晴 朗 天 气
系 统 暖 锋 : 雨 带 多 分 布 在 锋 前 , 如 ① 地 多 为 阴 雨 天 气 , ② 地 多 为 晴 朗 天 气
【例2】 (2011·江苏高考,5~6)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定 风 向 (近 地 面)
(3)比风力:等压线密(疏)→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大(小)→水平气压梯度 力大(小)→风力大(小),如图中甲地风力大于乙地。
(4)析天气
①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为阴雨天气,如图中B、C两地多为 阴雨天气。
②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多为晴朗天气,如图中A、D两地多为 晴朗天气。
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 如受南北半球的西风带、东亚的东南季风、南亚的西南季风影响 的地区多降水。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上升,水汽 不易凝结,受其影响,天气较干燥,如受极地东风、信风控制的地区降 水较少。(如果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带来充沛的降水,如非洲马达 加斯加岛东侧沿海)
(2)若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种气压带,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赤道低气压带
B.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③——极地高气压带
D.④——副热带高气压带
解析:第(1)题,“祈雨”应是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冷却凝结形成降 雨。近地面受热形成低压,等压面向下凸,而气温高则等温面上凸。 第(2)题,由等压面弯曲可判断,①为高压,②为低压,③为高压,④为低 压。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
(1)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 A.0.55 0.50 B.0.30 0.50 C.0.55 0.35 D.0.30 0.35 (2)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3)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 A.E B.F C.G D.H
【例1】 (2011·山东实验中学)我国典籍《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 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 渊中,寻即降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 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对应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B (2)A (3)D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E地数值应在0.45以下,0.25以上,而F地 数值应在0.45以上,0.65以下。第(2)题,E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受冬 季风和寒潮影响小;F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较高,气温低,受冬季 风影响大。第(3)题,柑橘属于亚热带作物,低温冷害对其生长影响 大,气候变暖会使纬度较高的H地柑橘生长的风险度明显降低。
(1)图中M地的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解析:第(1)题,M地的西侧有一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为由高压指 向低压,且与M点所在等压线垂直;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可知其 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图中阴影区域位于低压槽附近,易形成锋面。 依据锋面的运动方向可判断,该锋面由冷气团推动暖气团呈逆时针方 向移动,故为冷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