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学设计10(微课) 人教课标版常用教案

合集下载

窦娥冤教案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窦娥冤教案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社会背景。

(3)能够欣赏和评价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解读《窦娥冤》。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元杂剧的艺术风格。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窦娥冤》是元代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窦娥被冤枉的悲惨故事。

2. 故事梗概:窦娥被冤枉杀人,经历了严酷的审讯和酷刑,最终被判处死刑。

在她临刑前,她发誓要报仇,她的冤屈引起了天的愤怒,引发了灾难性的洪水。

后来,真相大白,窦娥的冤屈得到昭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社会背景。

(3)欣赏和评价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元杂剧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2)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窦娥冤》的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与解析:学生自主阅读《窦娥冤》,合作探讨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社会背景。

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析比较元杂剧的艺术特色,讨论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作品中的角色,进行表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社会背景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元杂剧的艺术特色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 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解读《窦娥冤》,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些都是需要反思的问题。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高二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二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二必修四《窦娥冤》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品文,通过梳理故事情节与人物冲突,品味曲词的抒情性与音韵美;2.品人,通过讨论展示,鉴赏窦娥的反抗精神;3.品文化,通过比较归纳,理解“天人感应”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品文,梳理故事情节,品味曲词的抒情性与音韵美;2.品人,鉴赏窦娥的反抗精神。

三、教学难点:品文化,理解“天人感应”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教学方法:概括法、分角色朗读法、讨论展示法、比较归纳法五、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戏剧,尤其是元杂剧非常陌生,加之本文篇幅较长,学习存在一定困难。

六、教学设想:采用“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用“品文——品人——品文化”一条线串联起教学环节,用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推进教学进程。

“品文”环节运用概括法梳理故事情节,通过分角色朗读品味曲词的抒情性与音韵美。

“品人”环节通过讨论展示鉴赏窦娥的反抗精神。

“品文化”环节通过比较归纳理解“天人感应”的中国传统文化。

追求有审美意味,有文化深度,有诗意语言,有成长效能的语文课堂。

七、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部戏剧,它以社会与生命的双重悲剧震撼人心;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个女性,她以善良和美好的品格感染读者。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了给人看。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一起去感受文学之美、文化之深!一、品文——故事情节与曲词特点(一)梳理故事情节1.一名同学概括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冲突;2.教师板书人物冲突关系表教师过渡小结:既然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折,去欣赏《窦娥冤》的悲剧之美吧。

窦娥冤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_1

窦娥冤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_1

窦娥冤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⒈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⒉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⒊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⒈元杂剧简介⒉关汉卿简介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⒊《窦娥冤》剧情简介三、整体感知分主角朗读课文,要求:⑴把你认为疑难的问题找出来,讨论交流。

⑵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四、讨论交流⒈讨论交流疑难问题⒉自由发言: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示例:(一)强烈的反抗精神⑴指天斥地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好歹,怕硬欺软,错堪贤愚。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⑵三桩誓愿临刑时的三桩誓愿,尤其是第三桩誓愿,窦娥把斗争的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

这是窦娥对自我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恨和坚决抗争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

那里,是全剧的高潮,也是窦娥形象塑造的最成功的一笔,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体现。

这样,一个勤劳、正直、善良,但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轻妇女的形象就丰满、鲜明地站在我们面前了。

(二)淳朴善良的性格诀别婆婆:走后街—说真相—立遗嘱—劝婆婆窦娥这善良、完美的心灵更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也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现实的残酷。

⒊谈谈关汉卿的语言风格明确:①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

②说白,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

③曲白配合相得益彰。

王国维评:“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元人第一。

”五、探究阅读⒈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最终发下三大誓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

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靠是始终交织在一齐的。

《窦娥冤》教案设计

《窦娥冤》教案设计

《窦娥冤》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窦娥冤》一、教学目标:1. 了解《窦娥冤》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2. 分析和理解剧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窦娥冤》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2. 主题和意义分析;3. 文学鉴赏与阅读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学生一些有关明代的背景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活他们的前知识。

2. 观摩(15分钟):播放一段《窦娥冤》的电视剧或在线观摩,让学生初步了解剧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情节分析(30分钟):让学生自行阅读小说《窦娥冤》的相关章节,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剧中的基本情节,并展示给全班。

4. 人物分析与讨论(30分钟):让学生就剧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包括人物形象的塑造、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与讨论。

5. 主题与意义(30分钟):通过指导学生细读小说《窦娥冤》,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主题并谈论其意义,同时让学生思考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对主题的影响。

6. 文学鉴赏(30分钟):介绍《窦娥冤》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分析其文学价值,并组织学生进行跟读或朗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朗读能力。

7. 总结与评价(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结,回顾所学内容,并进行总结性评价。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提交一份《窦娥冤》的读后感或分析文章。

五、板书设计:《窦娥冤》- 基本情节- 主要人物- 主题与意义- 文学鉴赏六、教学辅助:- 电视剧《窦娥冤》片段或在线观摩- 课堂讨论小组分组表- 《窦娥冤》小说文本- 纸笔等写作用具七、教学辅助:- 电视剧《窦娥冤》片段或在线观摩- 课堂讨论小组分组表八、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对《窦娥冤》故事的兴趣。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即分析《窦娥冤》中的主要人物。

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教案(教师中心稿) 《窦娥冤》教案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一.介绍关汉卿和元杂剧: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介绍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道德观念。

学生能够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探讨作品中的冤屈现象及其社会背景。

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冤屈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窦娥的冤屈和坚持真理的精神。

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不公和冤屈现象的存在,培养正义感和同情心。

学生能够通过作品反思社会现象,提高对人性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学生阅读《窦娥冤》全文,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窦娥、张驴儿等,理解其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 冤屈主题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冤屈现象,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社会背景。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审判,深入理解冤屈主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窦娥冤》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冤屈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2. 阅读与讨论:学生分组阅读《窦娥冤》全文,注意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冤屈现象,探讨其原因和社会背景。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冤屈主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在写作、演讲等环节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学生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阅读笔记、讨论报告等作业,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写作、演讲等环节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窦娥冤》全文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媒体资源:相关电影、电视剧、动画等作品,用于辅助理解和分析。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3)掌握元杂剧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窦娥冤》。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的热爱。

(2)树立正义感,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

(3)提高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3)感受元杂剧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性的压迫。

(2)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冤屈现象,联系现实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元杂剧的背景和特点。

(2)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冤屈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冤屈现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剖析作品中的封建社会黑暗和对人性的压迫。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

(2)讨论作品中的正义与邪恶,树立正义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窦娥冤》进行比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3. 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和自我反思能力。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创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窦娥的善良与刚强,认识正义和邪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善恶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

2. 领会作者对正义和邪恶的揭示。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

2. 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

2. 以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元杂剧的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提问解答: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比较《窦娥冤》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等,探讨不代、不同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 影视作品欣赏:组织学生观看《窦娥冤》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影视作品中的表现手法与原作之间的差异。

七、课堂互动1.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小组竞赛:开展关于《窦娥冤》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八、评价与反思1.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同伴评价: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窦娥冤教案【优秀10篇】

窦娥冤教案【优秀10篇】

窦娥冤教案【优秀10篇】篇一:《窦娥冤》教案篇一课型教读课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子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冲突。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相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赏读法探讨法教学媒体多媒体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在我国古代,由于种种缘由,很多事情的结局都让人觉得凄凉凄惨,但人们都会把自己美妙的愿望加在他们的身上,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虽生不能在一起,但人们让他们死后双双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兰芝和焦仲卿虽被逼而死,但两坟相依,两树相连,也是人们对他们的美妙祝愿吧!今日我们又将看到一个凄惨哀思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古冤案——《窦娥冤》。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一)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1)题目: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

对句末句为剧名全称。

如《窦娥冤》:“秉鉴赏=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怨”。

(2)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窦娥冤》,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状况。

《窦娥冤》属旦本。

(3)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窦娥冤》教案(精选2024)

《窦娥冤》教案(精选2024)

《窦娥冤》教案(精选2024)教案:《窦娥冤》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窦娥冤》。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元朝关汉卿的戏剧创作,理解并感悟窦娥的冤屈,以及她不屈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元朝关汉卿的戏剧创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公正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正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戏剧结构和人物形象。

2. 重点:理解窦娥的冤屈和她不屈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元朝戏剧《窦娥冤》的片段,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窦娥的冤屈。

3. 内容讲解: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戏剧结构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让学生理解窦娥不屈的精神。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社会公正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正义感。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窦娥冤》的读后感,深入思考作品所传达的思想。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窦娥冤》2. 板书内容:戏剧结构、人物形象、窦娥的冤屈、窦娥不屈的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写一篇关于《窦娥冤》的读后感,深入思考作品所传达的思想。

2. 作业答案:(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参与度等。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戏剧的魅力,进一步理解《窦娥冤》的主题。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对课文《窦娥冤》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

《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

《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窦娥冤》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例如(一)。

2、理解全剧剧情,理解课文节选局部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

(二)才能训练点1、分析^p 剧作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

3、鉴赏剧中“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理解超越现实的夸大和想象对于刻画人物、提醒主题和表达剧作浪漫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浸透点理解元代的社会现实,认识剧作鞭挞社会的反封建主题。

(四)美育浸透点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二、学法引导1、抓住戏剧冲突,理清情节构造,总体上把握剧本内容。

2、反复诵读[滚绣球],理解窦娥指斥的对象和她表达的感情,从中可以分析^p 出,这一曲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相当深化的概括,是窦娥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认,也是她的对抗精神的集中表现。

诵读第二局部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几曲,理解窦娥性格的另一面——仁慈。

诵读第三局部的[耍孩儿]、[二煞]、[一煞],进一步理解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对抗。

3、诵读典型片断,鉴赏语言特色,如婆媳诀别时的对话,凝练而又不失准确。

又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

诵读三个场面的主要曲词,比拟分析^p 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语言色彩和节奏的不同:第一场,指天斥地,语言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哀婉凄惨、徐缓低回;第三场,发下三桩誓愿,感情如火、大方激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分析^p 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并进而把握其浪漫艺术特色,是教学的重点;后两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

窦娥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3)能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正义、公平的向往和追求。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2)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关注人物性格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对正义、公平的向往和追求。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艺术魅力。

3.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社会现象,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针对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六、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2.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窦娥冤教案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窦娥冤教案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窦娥冤》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3)能够欣赏和评价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窦娥冤》;(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古代戏曲与现代文学的差异;(3)通过表演、讨论等实践活动,提高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尊重和热爱;(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问题本质的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3)欣赏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表现手法;(2)联系社会背景,深入剖析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关汉卿及其作品《窦娥冤》;(2)引发学生对冤屈主题的思考,导入本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作品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2)联系社会现实,探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4. 课堂展示:(1)学生代表进行成果展示;(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艺术欣赏:(1)分析元杂剧的艺术特色;(2)学生欣赏、评价作品。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对《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清晰的认识;(2)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冤屈主题和现实意义;(3)学生能够欣赏并评价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2. 教学改进:(1)在自主学习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表现手法;(2)在合作探讨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剖析作品的思想内涵;(3)在艺术欣赏环节,增加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窦娥冤》的故事情节,谈谈你对冤屈主题的理解;2. 请分析《窦娥冤》中的人物形象,阐述其性格特点;3. 请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谈谈你对元杂剧《窦娥冤》的看法。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窦娥冤》是元代文学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之作。

本章将通过分析《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使学生深入了解该剧作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元代文学发展背景及关汉卿的创作特点;分析《窦娥冤》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解读《窦娥冤》;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关汉卿作品的魅力,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理解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故事情节分析2.1 情节梗概《窦娥冤》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元代的故事。

窦娥,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因父亲欠债而被卖给蔡婆家做童养媳。

婚后,窦娥的丈夫早逝,她与婆婆相依为命。

蔡婆的恶儿子诱骗窦娥的婆婆,将其杀害,并将罪名嫁祸给窦娥。

窦娥被冤枉入狱,经过严刑逼供,她不屈不挠,终于昭雪沉冤。

2.2 分析要点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探讨造成窦娥冤枉的原因;关注窦娥、婆婆、蔡婆儿子等人物形象的特点;思考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民间风俗。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主要人物窦娥:善良、美丽、坚贞不屈的女子;蔡婆:善良、慈爱的婆婆;蔡婆儿子:贪婪、狡诈、邪恶的恶人。

3.2 分析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关注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关系;思考人物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主题思想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忠孝仁义的价值观;反映元代社会现实和民间风俗。

4.2 分析要点探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分析作品中的善恶报应观念;思考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课堂讨论、问答、作业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期末考试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窦娥冤优秀教案

窦娥冤优秀教案

窦娥冤优秀教案教案:《窦娥冤》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6中的一篇课文《窦娥冤》。

本文主要讲述了汉代窦娥被冤枉而死,其孝感天地,最终昭雪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法律制度的弊端,认识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疾苦,培养学生对正义的渴望和对道德的追求。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窦娥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2. 培养学生分析文本、品味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认识到正义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分析课文,理解窦娥冤案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

难点: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窦娥冤》的戏剧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矛盾冲突,探讨窦娥冤案的社会背景。

4. 品味语言(1)教师挑选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表演《窦娥冤》的一幕,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认识到正义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板书《窦娥冤》板书内容:故事情节: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

人物形象:窦娥(孝顺、坚强、正义)、蔡婆(刻薄、自私)、张驴儿(贪婪、狡诈)等。

社会背景:古代法律制度的弊端,社会不公,人民疾苦。

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括窦娥冤案的社会背景。

答案:古代法律制度的弊端,社会不公,人民疾苦。

2. 请分析课文中窦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窦娥冤》教案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了解关汉卿及其作品《窦娥冤》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o分析剧本中窦娥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o鉴赏剧本中的戏剧冲突、语言特色与悲剧效果。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o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关系与主题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与热爱。

o培养学生同情弱者、批判不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与悲剧命运,理解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难点:鉴赏剧本中的戏剧冲突与悲剧效果,理解关汉卿的创作意图与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窦娥冤》剧本、关汉卿生平及作品介绍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窦娥冤》剧本,了解关汉卿及其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走进关汉卿的戏剧世界1.导入新课o提问:你们对中国古代戏剧了解多少?有没有看过或听说过哪些经典的戏剧作品?o播放一段古代戏剧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戏剧的魅力。

o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汉卿的经典作品《窦娥冤》。

2.作者及作品介绍o简要介绍关汉卿的生平、创作风格及《窦娥冤》的创作背景。

o引导学生思考:关汉卿为何能创作出如此震撼人心的戏剧作品?3.初读剧本o学生分组朗读《窦娥冤》剧本,注意语音语调、情感表达。

o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情节发展与舞台说明。

4.人物关系与情节梳理o教师出示人物关系图,学生根据剧本内容填充和完善。

o小组讨论:这些人物关系如何推动剧情发展?o学生分组梳理剧本的情节结构,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深入解读《窦娥冤》1.窦娥人物形象分析o学生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o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窦娥的哪些品质让人印象深刻?她的悲剧命运是如何形成的?2.戏剧冲突分析o学生分析剧本中的戏剧冲突,如窦娥与官府、窦娥与婆婆、窦娥与社会的冲突等。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

窦娥冤(人教版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窦娥冤》这部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窦娥冤的背景和历史背景,了解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和人物介绍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分析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训练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故事梗概、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训练。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二章:故事梗概和人物介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窦娥冤》的故事梗概,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熟悉主要人物的角色设定和性格特点,分析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的讲解:介绍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人物介绍:窦娥、蔡婆、张驴儿等重要人物的角色设定和性格特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故事梗概和人物介绍。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人物的看法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第三章: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窦娥冤》发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分析社会背景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的讲解:介绍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冤案现象和司法制度。

分析社会背景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社会背景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第四章: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训练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4.2 教学内容文学鉴赏的讲解:分析《窦娥冤》中的文学手法、形象塑造和情节安排。

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训练。

窦娥冤教案(通用11篇)

窦娥冤教案(通用11篇)

窦娥冤教案(通用11篇)窦娥冤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窦娥冤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窦娥冤教案篇1【目的要求】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3.认识窦娥开始对天地神鬼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课文释义】(1)亲眷(眷,juàn)亲属。

(2)负屈衔冤:背负委屈,心中怀着怨恨或冤枉。

(3)杳无音信:(杳,yǎo)〈书〉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

(4)古陌荒阡:(陌,mò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

阡,qiān田间南北方向的路)古远而荒凉的田间的路。

(5)昏聩:(聩,kuì,耳聋)眼花耳聋。

比喻头脑糊涂,不明是非。

(6)嫁祸:把祸患转移给别人。

【内容主旨】《窦娥冤》是我国十大悲剧之一。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窦娥》揭示的是元代社会的重重矛盾。

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告的黑暗现实,正是通过窦娥含冤受刑的故事集中体现的。

窦娥的曲词,道白,尤其是刑前三桩誓愿是戏剧冲突的集中体现,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

【写作手法】课文节选的第三折,是全剧高潮。

这一折描述的是窦娥被绑赴刑场问斩冤死的经过。

它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写窦娥被绑赴刑场,以“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词为核心,痛陈了窦娥心中的怨愤之气。

第二部分写婆媳诀别,窦娥诉冤,通过窦娥对婆婆的牵记表现了主人公心地善良的品德,通过窦娥的长篇独白,陈述了主人公的满腹冤屈。

善而蒙冤,悲剧愈悲。

第三部分写窦娥三桩誓愿,三桩誓愿一桩桩将窦娥怨而生悲,悲而生恨的情感变化推向顶峰。

《窦娥冤》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主题。

3、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无杂剧的一般知识,了解了《窦娥冤》的剧情。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窦娥是怎样一个窦娥,她的冤又是怎样的冤。

二、分析人物性格1、本文节选的第三折共可以划分为三个场面,那么在这三个场面中各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呢?流露出什么样的情绪?(1)第一场景:指斥天地①为什么要指斥天地?天道不公,平白受冤,内心悲愤因而指斥②流露出她怎样的情绪?怨愤、埋怨、控诉③表现出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坚强、具有反抗性格(2)第二场面:决别婆婆① 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善良、孝顺② 哪些地方表现出她的善良?绕后街而走,怕婆婆伤心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临别对婆婆的劝导和嘱托(3)第三场景:三桩誓愿① 为什么要了下三桩誓愿?不甘心平白受冤、想要昭示冤情、惩罚世道② 表现其怎样的性格呢?表现其反抗性格③ 为什么发下三桩誓愿就表现了她的反抗性格呢?因为她表现了窦娥对现实的不满,惩罚世道,更是其反抗精神的体现。

④ 首尾表现出的对天地的不同态度是否矛盾,为什么?前者是无助之下的怨恨,实质上怨恨的是现实的社会。

后者是无助之下最后的依靠和寄托,是中国人思想深处最后的精神依靠。

因而,前后的所指不同,二者并不矛盾。

(4)总结:通过三个场景的分析我们看到窦娥的性格中表现出两部分,一部分便是她善良的一面,这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是她的反抗性格,这是她的突出性格。

三、主题① 题目叫作《窦娥冤》,为什么不写她怎样受冤而写她的善良呢?突出社会的黑暗,善良的人遭受冤屈,更能表现社会的不公。

② 写她的反抗性格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呢?突出她的冤,这样的人要进行反抗,要发下誓愿惩罚世道是因其蒙冤的深重。

③ 这样善良的窦娥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命运是谁造成的呢?其中有:张驴儿的陷害,有昏官陶杌的无能和草菅人命蔡婆的引狼入室窦天章典卖女儿这些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因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当今的新课改中,教师不能掌控教学的主流,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问,不能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与接收。

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教师主导走向自主学习。

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学生发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思考权真正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允许课堂上争辩,允许异样的声音。

当然学生的发问应在教师有目的引导下进行。

学生查资料,教师组织讨论后遗留的问题,结合文章的重点和难点筛选、整合,先教师引导,然后慢慢放开,将学生分成四组,展开提问、讨论、小结,从而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赏析本文的戏剧冲突和窦娥典型的社会意义
2、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戏剧的兴趣。

3、学习关汉卿和窦娥的坚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坎坷与
挫折,积极向上。

教学重点:
分析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提问的方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这句话真正道出了舞台艺术的魅力。

因为舞台直接面对观众,不允许演员有任何的失误,不像影视电影拍不好可以重拍。

由于年代久远,我们总感觉戏剧不可触摸。

这节课,我们通过窦娥感受下舞台艺术带给人震动心魄的力量。

二、小组问题整合:
1、窦娥为什么指斥天地?
2、分析窦娥形象?
3、窦娥的悲剧因素有哪些?
4、本文采用哪些表现手法?
三、分组、讨论
四、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问题一:
小组二:在封建社会里,人们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受封建神权思想严重影响,窦娥相信天地,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但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才逐步觉醒起来,并看清社会本来面目。

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是对神权的大胆怀疑、遣责,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对社会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我们可以看到初步觉醒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小组四:对天命的认同,天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秩序,如果这个秩序不能保证当事者正常生活,或是成为当事者生活的摧毁者,人们往往感到绝望。

这个时候
文人会选择佯狂避世,普通人会呼天抢地,怨天怨地。

师总结:在祥林嫂的死亡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相信鬼神,明察是非,主持人间公道。

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以青天自喻。

屈原曾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
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

疾痛惨桓,未尝不呼父母也。

《论语》中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在斥责中,我们看到了窦娥的反抗。

请同学们读出窦娥的感情。

问题二:
小组一:勤劳善良、孝顺贤惠,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充满反抗精神,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劳动妇女形象。

小组四:窦娥身上有着强烈的矛盾性,既刚强又软弱;既恪守封建道德又不满封建制度;既相信官府又痛恨官吏;既痛恨封建社会又寄希望与天地这样的矛盾的人。

小组三:自怨自艾,性恪单纯,对官府抱有幻想,在反抗这个社会的背后,她不在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维护封建礼教的尊严,只是想给自己树立起一块贞节牌坊。

师总结:用一个字来概括窦娥的形象:美。

剧本中没有她外貌的描写,可我们却实实在在感觉到美的存在。

美和善本来是中华民族弘扬的优秀品质的,可现在却成了杀死窦娥的刽子手,可以说千古奇冤。

问题三:
小组二:、封建统治者的草菅人命
、地痞无赖的凌逼迫害
、高利盘剥
、自觉伦理道德精神殉葬者
总之,除了社会各方因素外,还有自己性格的因素,都把窦娥推上了断头台。

师总结:“柔软莫过溪涧水,到了不平地上也高声”。

窦娥的悲剧不仅是善良者被毁灭的悲剧,更是一个抗争者被毁灭的悲剧,从而使悲剧中暗暗艺术达到较高的悲壮的境界。

问题四:
小组一:
1、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血溅白练:彰显冤情
六月飞雪:还我清白
亢旱三年:惩治邪恶
浪漫主义手法使窦娥形象更加突出,反抗精神更鲜明;使主题思想更深刻,矛盾冲突更激烈;使故事情节更生动,悲剧气氛更浓烈。

2、运用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东海孝妇。

运用典故不仅仅成为窦娥抒
发冤情的手段,而且也为我们走进窦娥内心世界,聆听她的怨愤,打通了情感之路。

3、语言通俗易懂,体现“本色”特点。

五、拓展延伸:比较刘兰芝、祥林嫂、窦娥三者的异同
六、总结:
我们不忍心听到刘兰芝深情的说“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我们也不忍心看到祥林嫂用麻木的目光问我“一个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

我们更不忍心看到窦娥在刑场上立下三桩惨烈的誓言。

可她们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中国女子的勇毅始终没有被时间证明而消亡。

”没有消失的不仅仅是女性的勇敢和坚强,还有她们的纯洁和善良。

这种人性之美被现实摧毁,是人生的不幸,也是时代的不幸。

春种一颗粟,秋收万粒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记下来,我们下节课交流讨论。

七、作业:探究性学习,由窦娥看中国古代妇女的悲剧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