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体系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

3.2 简易方程
加减乘除算式各部分名称及关系 方程的意义、列方程、解方程
第一部分
四、量与计量
数与代数
常用的单位换算
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 单位的换算、单位的进率
第一部分
五、比和比例
数与代数
5.1 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
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和区别; 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比的值、比的化简、比例方程;
第二部分
一、线与角
空间与图形(几何)
线段、直线、射线、平行、相交、垂直、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角的计算 二、平面图形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 圆、圆环、扇形、组合图形 三、立体图形
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表面积与体积 拓展图形
第二部分
空间与图形(几何)
四、图形与变换 对称、平移、旋转
五、图形与位置 方向的知识 根据方向、距离确定位置 简单的坐标系 简单的路线描述
第三部分
一、统计
统计与概率
数据、数据处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统计图表 二、概率
确定现象、不确定现象、 一定、可能、不可能、 随机现象、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游戏公平性
第四部分
实践与应用
关系的应用题 关系的应用题
你准备好了吗?
第一部分
一、数的认识 1.1 数的意义
数与代数
自然数、正数、负数、整数、分数、 数位、位数、小数、百分数
1.2 数的读、写、改写 计数单位、数的读法、数的写法、数的改写
第一部分
二、数的运算
数与代数
2.1 数比较大小 正数、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数、 混合数比较大小
2.2 数的整除 整除的意义、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10以内的数的整除特点、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数学内容结构表一、数与代数㈡数的运算㈢常见的量㈣探索规律二、空间与图形㈡测量㈢图形与变换㈣图形与位置三、统计与概率㈡可能性四、实践与综合应用㈠数学广角㈡综合实践活动现行《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实践活动”的安排上要求“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标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强调与他人合作并发挥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分别以“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安排内容,实践活动的课时比例与现行《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从量上有提高,从质上有变化。

㈢解决问题从实质上说,“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与“应用题”教学是相同的,都是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在编排上“解决问题”教学与原“应用题”有着很大的不同。

以前的“应用题”是独立于其他知识单独编排的,与其他知识的结合不够紧密,另外,教师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在“应用题”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形成了固定的格式,这对于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确实很有帮助。

但是当学生掌握了这种解题模式,就不去分析数量关系了,使得解应用题变成了机械的训练,也就失去了“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用意识等的作用。

实验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编排是融于其他知识中的,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后,给学生创设现实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比如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就是结合计算知识教学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又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单元,教学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等等。

这样就使解决问题教学和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系统图结构图架构图)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系统图结构图架构图)

分数问题 类型
利息
*求a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a,求这个数 *求a是b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比a多(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 数是多少 *a比b多(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求b *求a比b多(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一年级上:10以内的数的认识 11—20的数的认识 一年级下: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三年级下: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四年级上:大数的认识

数的认识
质数 1 合数
正整数
整 数
0
负整数
自 然 数
意义 计数单位 数位、级 数位顺序表 读数和写数 改写和省略
因 数 整 除
最大公因数
公因数
互质数
倍 数
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图形的认识
测量 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位置
图形与变换
基本图形
线: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 垂线。(相交,垂直,平行) 角:角的概念,角的分类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 梯形 圆和圆环 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
图形的 认识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圆锥

基本图形
线 角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数与形结合的规律
空间与图形(分值5—42)
与以往的大纲相比,现行教材改变了以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的公理体系为主线, 以“线段、角;相交、平行;三角形;四边 形;圆”为章节呈现几何内容的处理方式, 而是以“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为四条线索将其自然展开,以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觉、推理能力, 以及更好地认识与把握我们生存的现实空间 为目标。

小学阶段应该学习哪些数学知识?

小学阶段应该学习哪些数学知识?

小学阶段应该学习哪些数学知识?小学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在这个阶段,学生要确立起对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技能和逻辑思维的正式认知,为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数与代数:1. 数的认识:从自然数、整数、分数到小数,学生必须理解数的意义,完全掌握数的读写、比较大小、进行简单换算等。

2. 运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学习是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灵活运用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代数:从简单的代数式到方程应用,培养和训练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确立代数思想。

二、几何与图形:1. 平面图形:线段、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学生需要完全掌握图形的特征、性质、分类,并通过简单的图形测量和作图。

2. 空间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学生要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

3. 图形变换:平移、旋转、翻折等,培养学生的图形空间想象能力。

三、统计与概率:1. 数据收集与整理:学生需要学会收集数据、制作表格、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并能从数据中提取信息。

2. 概率:从游戏、实验等,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数学思想方法:1. 抽象概括: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用符号语言表达。

2. 逻辑推理:应用数学原理进行推理,推测结论的真伪。

3. 数形结合:利用图形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数学问题。

4. 转化思想: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5. 模型建立:用数学模型描述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五、数学的应用:1. 生活中的数学: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增强语文、科学、美术等其他学科的学习,进行跨学科的探究,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

六、关注学习兴趣和能力差异:1. 通过游戏、故事、生活案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帮助不同学生都能完成数学学习的目标。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数学内容结构表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数的认识与代数:这一学段的内容主要是数的认识和代数。

学生将研究20以内、100以内和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分数和小数的初步认识。

他们还将研究符号<,=,>的含义。

数的运算:此外,学生还将研究数的运算,包括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表内除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有余数的除法等。

图形与空间:学生将研究图形的认识和空间的概念。

他们将研究探索规律,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以及统计与概率。

第二学段(4~6年级)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学生将进一步研究数的认识,包括大数的认识,十进制计数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因数与倍数,合数和质数等。

数的运算:学生将研究数的运算,包括分数、小数的互化及大小比较,比和按比例分配,负数的初步认识,百分数,正比例和反比例等。

图形与空间:此外,学生还将研究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以及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和可能性。

第三学段(7~9年级)数与代数:在第三学段,学生将研究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代数概念。

图形与空间:此外,学生还将研究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以及统计和概率等知识。

实践活动:学生将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和综合应用,进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总体来说,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包括数的认识与代数,数的运算,图形与空间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1.学会读时钟和计算时间认识小时、分钟、和秒钟,知道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钟。

能够读写时间,例如几点几分。

2.重量和单位换算认识XXX,以及不同的进率和单位换算。

3.日期和时间的关系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代数方程和规律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等式、方程、解方程。

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5.图形的认识和分类辨认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并能分类。

小学数学知识框架整理完整版

小学数学知识框架整理完整版
三上册
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二):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加、减法的验算。
有余数的除法:表内除法竖式,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及余数的含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估算,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和连续进位,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分类:按不同标准对具体事物进行简单分类。
渗透简单的统计表、统计图(实物条形)统计图
重点和难点: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认识钟表简单构造认读整时几时半
一下册
20以内数退位减法:(想加算减)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写数、数位(个、十、百)、数的组成(几个十和几)、大小比较。
100以内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退位)、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口算)
四上册
大数的认识(正整数读写的完善和延伸阶段):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数概念,数位顺序表,十进制计数法,亿以内和亿以上数读写,大数比较,整万整亿数改写,求大数近似数,计算工具认识和用计算器计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整数乘法结束阶段):口算,笔算,积的变化规律,估算和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整数除法结束阶段):口算和估算,笔算,商的变化规律,验算
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作出判断推理。
难点:不确定性的体验和规律性及逆向思考的推理。
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简单的单位换算。
质量单位:吨的认识,1吨=1000千克,简单的单位换算。
统计: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小学数学全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全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全知识体系本文整理了,小学阶段数学所有相关定理、公式、数量关系、基本概念,辅助毕业考、择校考复习。

一、各年级知识体系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基础加减乘。

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三年级: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数,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二、小学阶段面积、体积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体积=长×宽×高V=abh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圆形S面积C周长π直径d半径r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面积=半径×半径×π=πr29、圆柱体体积V高h底面积S底面半径r底面周长C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S表=S侧+2S底体积=底面积×高,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体积V高h底面积S底面半径r体积=底面积×高÷3=S底×h÷3三、运算法则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小学数学总结知识树

小学数学总结知识树

小学数学总结知识树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其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的认识:- 自然数:用于计数的数,如1, 2, 3等。

-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 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如1/2, 3/4等。

- 小数:表示小于1的数,如0.5, 0.25等。

2. 四则运算:- 加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

- 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 乘法:重复加法的一种形式,表示数的倍数。

- 除法: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

3. 分数和小数的运算:- 分数的加减乘除。

- 小数的加减乘除。

4. 几何初步:- 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 立体图形:如立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5. 度量单位:- 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等。

- 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 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厘米等。

6.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通过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数据。

- 数据的整理:使用图表、统计表等方式展示数据。

7. 简单的概率:-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简单的随机事件。

8. 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 逻辑思维:通过推理解决问题。

- 问题解决: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 数学语言和符号:- 数学表达式:使用数学符号表达运算。

- 数学术语:理解并使用数学术语。

10. 数学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 科学、工程等领域的数学应用。

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学生能够逐渐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完整版)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 )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⑴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⑵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⑶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8、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以此类推。

(二)小数1、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架构课件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架构课件

判断: 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
(× )
注意环节
1、读含有0的数的技巧。读含有0的数时要特别 注意哪些0要读,哪些0不用读。这时分级的作用 就体现出来了。如50 0007 8000。为了强化读含 有0的数的技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一些针对性 的练习。如:
下面的数中,读出一个零的是( ),读出两
2、自然数。 四年级上册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
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 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 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 叫做数位。
个零的是(
),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5002 4010 B、5020 0401
C、5240 0100 D、5241 0000
E、 5020 0410 F、5240 1000
G、 5002 4100
2、写含有0的数的技巧。写数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0。有 的时候一个数的0只读一个或者不读,但写时要写几个。 如4006 2900。要处理好写含有0的数的技巧,关键是让 学生明白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不满四位数用0补足。
一下:20以内退位加减法 、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二上:10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 及表内乘法
二下:表内除法 万以内不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 三上:万以内不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 位数乘一位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 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四下:四则运算、小数的加减法 五上:小数乘法、小数除法 五下:分数加减法 六上:分数乘法、 分数除法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第一部分数与代数①数的意义: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有关概念。

②数的读法和写法。

会认读写大数目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③小数、分数、百分数、比的关系与互化。

④小数、分数的基本性质。

⑤百分数与折扣、成数的关系。

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⑦数的整除。

自然数、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2、3、5倍数的特征,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应用。

⑧初步认识负数,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在掌握这些概念的同时,还要注意使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技能:会读写大数目的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会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比的互化;因数与倍数知识中的相关技能,初步认识负数。

①四则运算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②积、商的变化规律。

③运算定律及其应用,理解运算定律,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④估算。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并进行估算。

⑤四则混合运算。

体会四则混合运算意义,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整数和小数,整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般不超过三步)。

⑥探索简单的数学计算规律。

⑦用整数、小数解决问题,用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包括折扣、成数)。

学生估算、四则混合运算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解决问题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用字母表示数。

掌握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计算法则和规律,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②方程。

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方程的解法(包括比例方程)和验算方法,会解方程。

③列方程(算术方法)解文字题④列方程解决问题。

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增补内容)。

通过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来落实关于“式与方程”的训练目标。

①长度、面积、体积、容积、时间、质量等计量单位的进率。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

B. 平年,闰年,二月 2、24 时计时法(12 时与 24 时间的转换)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A.整百乘整十 B.估算 2、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个位的 0 先不写) 六、面积 1、面积和面积单位 A.生活实际中比大小,引出“面积” B.用统一的图形来测量面积,比大小(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C.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D.比划各面积单位的大小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A.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B.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4、公顷、平方千米 A.1 公顷=10000 平方米 B.1 平方千米=100 公顷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小数 A.小数的定义,小数点,读小数,写小数 B.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C.比大小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计算) 八、解决问题 1、连乘 2、连除 九、数学广角 1、集合问题 2、等量代换
B. 比大小(分子相同的,分母大的分数小) C. 几分之几 D. 比大小(分母相同的,分子大的分数大) 2、 分数的简单计算 A. 同分母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B. 同分母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C. 把 1 堪称几分之几进行相加减 八、可能性 1、 一定、不可能、可能 2、 可能性的大小比较 九、数学广角(搭配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
一年级上册
一、数一数(1—10) 二、比一比 1、 多与少 2、 长与短 3、 高与矮 三、1—5 的认识与加减法 1、1—5 的认识及书写 A.实物认识:数字,小棒。 B.算盘珠子表示数,书写。 2、比大小 3、第几 4、几和几 5、加法(加号、等号) 6、减法(减号) 7、0(书写,任何数与 0 的加减法)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1、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实物)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3、画、拼图形 五、分类 实物分类(联系生活实际) 六、6—10 的认识与加减法 1、6 和 7 A.大小,第几,书写,几和几 B.加减法(几+几=6、几+几=7、几-几=6、7-几=几) C.在日字格中写算式 D.联系生活实际进行 6 与 7 的加减法 2、8 和 9 A.摆图形,大小,第几,书写,几和几 B.加减法 3、10 A.大小,几和几,书写 B.10 以内的加减法 C.几+几=10 的、连加、连减,10 以内的加减混合(要求够减) 七、11—20 各数的认识、 1、认识 A.数小棒 B.读法、读数 C.数位(个位、十位、写法、摆数)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数学知识体系概要 知乎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数学知识体系概要 知乎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数学知识体系概要知乎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的学科,从小学到大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一直贯穿着我们的学业生涯。

本文将概述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脉络。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概要小学数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基本的运算技能。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概要:1. 数的认识和运算:学生通过认识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来了解数的概念,学习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 几何图形: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的名称、性质和构造方法,包括点、线、面、角等。

3. 基本量和单位:学生通过学习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基本量的认识和使用,掌握常用的度量单位。

4.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通过调查和统计活动,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并利用表格、图表等方式进行整理和分析。

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概要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延伸和拓展,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以下是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概要:1. 代数与方程:学生学习代数表达式的表示和计算方法,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等的解法。

2. 几何与证明: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相似、全等等概念,并通过证明方法来验证结论。

3. 函数与图像:学生学习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函数图像来理解函数的变化规律。

4. 统计与概率:学生通过数据的统计和概率的计算,了解数据的规律和不确定性的量化方法。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概要高中数学是数学知识的深化和扩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以下是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概要:1. 初等数学:学生通过学习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与图像等内容,掌握初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高等数学:学生学习微积分、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几何与向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为日后大学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3. 数学思想与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史、证明方法、数学建模等内容,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数学内容结构表一、数与代数㈠数的认识㈡数的运算㈢常见的量㈣探索规律二、空间与图形㈠图形的认识㈡测量㈢图形与变换㈣图形与位置三、统计与概率㈠统计知识㈡可能性四、实践与综合应用㈠数学广角㈡综合实践活动现行《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实践活动”的安排上要求“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标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强调与他人合作并发挥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分别以“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安排内容,实践活动的课时比例与现行《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从量上有提高,从质上有变化。

㈢解决问题从实质上说,“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与“应用题”教学是相同的,都是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在编排上“解决问题”教学与原“应用题”有着很大的不同。

以前的“应用题”是独立于其他知识单独编排的,与其他知识的结合不够紧密,另外,教师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在“应用题”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形成了固定的格式,这对于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确实很有帮助。

但是当学生掌握了这种解题模式,就不去分析数量关系了,使得解应用题变成了机械的训练,也就失去了“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用意识等的作用。

实验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编排是融于其他知识中的,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后,给学生创设现实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比如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就是结合计算知识教学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又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单元,教学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等等。

这样就使解决问题教学和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梳理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梳理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梳理一、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部分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未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等。

1、数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整数、小数、分数等概念,包括数的读写、数的顺序、数的比较、数的改写等。

同时,学生也将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倍数、约数、小数点等。

2、数的运算学生将学习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以及简单的四则运算,如混合运算、简便运算等。

学生还将了解一些数学概念,如单位换算、数的范围等。

3、简易方程简易方程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将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习如何解方程,以及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

4、量与计量量与计量部分将帮助学生了解量的概念,学习如何进行量的比较和计量,如长度、重量、时间等。

二、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帮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学习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等。

1、平面图形在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学习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立体图形学生将学习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了解它们的结构特征,学习如何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图形运动与变换学生将了解一些图形运动和变换的概念,如平移、旋转、对称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运动和变换来解决问题。

三、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部分将帮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学习如何进行概率的计算和应用。

1、数据收集与整理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如调查问卷、统计表格等,了解数据的意义和作用。

2、统计图学生将学习如何制作统计图,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了解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一、引言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是培养学生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

它包括了从基础算术到复杂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从简单几何到数据分析的广泛知识领域。

本文将详细解析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孩子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整理

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整理

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整理1. 整体概述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是指针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设计的数学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的有机组织和呈现结构。

该知识体系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2. 知识体系详解2.1. 数的认识和运算数的认识和运算是小学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个部分中,学生将学习自然数、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并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基本运算方法。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数的比较、数的大小和数的序数等概念。

2.2. 数的应用数的应用是数学教材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个部分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他们会学习如何计算面积和体积,如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统计,以及如何处理时间、长度和重量等实际生活中的单位换算问题。

2.3. 几何与图形几何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绘制和测量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如点、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掌握一些几何变换的基本概念,例如平移、旋转和对称等。

2.4. 数据与统计数据与统计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在这个部分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采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观察和记录数据、绘制简单的数据图表以及分析和总结数据。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计算平均数和众数,并应用这些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5. 实际问题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是小学数学教材的最后一个重要章节。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旅游、建模等。

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将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编写原则在编写小学数学教材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渐进性:教材内容应按照学生认识的程度和认知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安排。

•实用性:教材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生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简单总结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简单总结

整数:①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②数与大数的认识:计数单位、数位、数级、读法、写法、数的改写、近似数③运算定律及简便计算:核心思想凑整十整百整千数(自然数的一部分)④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倍数特征⑤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重点是积不变和商不变)小数:①小数的初步认识(什么时候用小数)②小数的分类: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小数的加减运算(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做)④小数的乘除计算(乘法:按整数计算再点小数点;除法:先移动小数点再按整数除法做)⑤小数点的移动(左缩小、右扩大、移动一位10倍变化)⑥小数的性质:小数点末尾加上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意义不同⑦小数的简便计算:核心思想凑整数(自然数)数分数:①分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②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③分数加减法:通分为同分母,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④分数乘除法:乘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除法(利用倒数转变为分数乘法)⑤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⑥分数简便计算、复杂分数的计算、分数应用题、比和比例:①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相比(如a:b)⑤比例:两个或多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如a:b=c:d)②比的构成:前项、比号、后项⑥正比例(商一定)和反比例(积一定)③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关系⑦比例尺: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④比值:两个数相比后得到的值点线角:①线段、射线、直线②角的概念与分类(锐直钝平周)③平行、垂直、点与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①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面积(s)=底⨯高形②长方形:周长(c)=(长+宽)⨯2面积(s)=长⨯宽③正方形:周长(c)=边长⨯4面积(s)=边长⨯边长三角形: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②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③面积(s)=(底⨯高)÷2④三内角和=180°梯形:①分类:直角梯形、等腰梯形(重点掌握这两类)②面积=(上底+下底)⨯高÷2圆形:①半径(r)、直径(d)、圆周率(π=3.1415926......无限不循环小数,常常取3.14)②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大小③周长(c)=2πr=πd ,面积(s)=r2π长方体、正方体①6面8顶点12棱长②表面积:长方体=[(长⨯宽)+(长⨯高)+(宽⨯高)]⨯2 ③体积:长方体=长⨯宽⨯高正方体=棱长⨯棱长⨯6 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④棱长总和:长方体棱长总和=(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圆柱、圆锥①表面积:圆柱=底面周长⨯高+底面⨯2②体积:圆柱=底面积⨯高(所有体积公式都可以用这个),圆锥=31⨯底面积⨯高小学数学知识体系①分类等式的性质:①等号左右两边加减相同的数,等号仍然成立②等号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号仍然成立方程: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②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百分数与成数单位换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内容结构表
一、数与代数
㈡数的运算
㈢常见的量
㈣探索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
㈡测量
㈢图形与变换
㈣图形与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㈡可能性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㈠数学广角
主要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㈡综合实践活动
现行《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实践活动”的安排上要求“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标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强调与他人合作并发挥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分别以“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安排内容,实践活动的课时比例与现行《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从量上有提高,从质上有变化。

㈢解决问题
从实质上说,“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与“应用题”教学是相同的,都是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在编排上“解决问题”教学与原“应用题”有着很大的不同。

以前的“应用题”是独立于其他知识单独编排的,与其他知识的结合不够紧密,另外,教师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在“应用题”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形成了固定的格式,这对于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确实很有帮助。

但是当学生掌握了这种解题模式,就不去分析数量关系了,使得解应用题变成了机械的训练,也就失去了“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用意识等的作用。

实验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编排是融于其他知识中的,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后,给学生创设现实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如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就是结合计算知识教学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又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单元,教学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等等。

这样就使解决问题教学和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这里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方法是不变的初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