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创作的探讨
从文化层面探讨我国新时期地域性建筑创作原则与手法
![从文化层面探讨我国新时期地域性建筑创作原则与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78d69f6bec0975f465e240.png)
们所追求的地域建筑 ,是现代 的,但 又不失传统地域 文化的风韵 。
一
、
积极应对建筑 全球化和现代建筑语 汇
我们不 能混淆 “ 地域 和 民族 的概念 。事 实上地域性不 应局
前面 已经提 到我 国的地 域建 筑正在 受 到 国际化 建筑形 式与 建造 限在以往古老形式和符号上 ,它更包含一个因地制宜的概念,一个延 方式的冲击 ,那 么我 们该 用什么样 的态度和方 式去应对 ,取长 补短 已 展性 的概念 。只有从特定 的地域 环境 、条件 、文 化出发 ,尊重建 筑所
引发了人们 民族 性和地域性 ,导致 了不 同气候条件和 文化背作 了一次很好 的尝试, 雷 同和城市特色风貌 的消逝 。 对 中国式住 宅的重新思考 。
二是 大批现代设计师对传 统地域建筑符 号的简单模仿 和抄袭 。我 四、形式需要 寻根 一一扎根于环境 国许多 当代 的建筑师在 设计时局 限于对形式 的表 面追求 ,继而导致了 传统建 筑 的形 式不是 古 代 匠师们 一时 兴起 的创造 ,这些 建筑形 很多既笨拙又不合 时代 的假古董 的产 生 ,使我 国当代地域建 筑设计落 式之所 以美 ,之所 以被 世代沿袭 ,源于它们 的形 式、材料 以及构造方
是不 容忽视 的问题 。逃避 和抵制不是 办法 ,今 天的都市 已经不 能与封 处的时 空位置 ,深化对建 筑环境 的深层本质与规律 的理解 ,才能形成 建王 朝时期 的封 闭城镇 同 日而语 。作 为构成城市主 体的建筑功 能 已经 人 一建筑 一自然三 者的有机统一 。
发生 了根本 改变 。地 域性 建筑 对全 球化 的应对 不 应是 消极被 动 的接
传 统的建筑材质特 性 的表现 方式是地域建 筑文化的基本语汇 。想
密斯.建筑创作理论
![密斯.建筑创作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50755c16137ee06eff9180a.png)
少即是多 玻璃盒子
范 斯 沃 斯 住 宅源自• 正是因为大师所采用的材 料是钢架和玻璃,这样就 显得这栋建筑相当的通透, 就像一栋水晶一样,使得 在外面看这栋建筑时候, 除了中部的一部分封闭区 域外,其他的地方一览无 余。这座建筑只有8根支 柱钢架和玻璃幕墙,还有 的就是垂直方向上的3个 平面,仅此而已,这栋建 筑在建成之后,得到一致 好评,也是代表了密斯的 国际主义风格的新高度。
•
密斯的设计是一种结构性的系统,这个系统把大小体积的实验和功能性 的要求结合成一个整体,而不是作为独立的或具体的要求。同时,由于密斯 坚持认为灵活性的原则是一个现代建筑的趋势,他在对建筑的分类和定义时 只确定一些本质的东西,这就给予了今后的设计以很大的灵活性,也给了原 创的设计思想和将来的修改很大自由。 密斯的建筑形式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高层骨架结构建筑,低层骨架结 构建筑,纯粹空间建筑。其中三种形式的典型代表为:西格拉姆大楼、伊利 诺理工学院和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
流通空间
•
与二十世纪其他三位建筑大师中的赖特不同的是,密斯从头到 尾根本就没显露过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向往。但“流通空间”概 念和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有惊人的共通性。只不过,诚如我前面对 密斯的“少就是多”的理解,“他的流通空间之所以与中国造园 艺术全然不同,其差异性甚至使一般人不会将二者联系起来, • 原因就在于:这种流通空间是理性的,秩序的,室内的空间,还 有重要的一点,它是静止的,其目的是实用性;而中国园林的流 通空间是有意营造的随意的,自由的,室外的,它是流动的,其 目的是观赏性.抛开它们的表象,二者又的确在本质上是共通的, 在为人营造的这些空间中, 二者都成功了。在稍后于德国馆的 吐根哈特住宅中,密斯再次成功的应用了“流通空间”思想,住 宅底层的起居部分是建筑的精华,在开敞的大空间中,客厅与书 房以精美的条纹玛瑙石板墙分隔,餐室部分以乌檀木作成弧形墙, 于是,书房,客厅,餐室,门厅作为起居的四个部分被划分为互 相联系的空间.内部流通的空间同时又被玻璃幕墙引向花园,室 内像室外延伸,室外向室内渗透,"流通空间"再次在这里得到完 美诠释.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e78dd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d.png)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莱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作为当代建筑界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创作理念闻名于世。
他是一位荷兰建筑师、教育家、城市规划师和作家,以其大胆的设计和对现代建筑的重新定义而著称。
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不仅得到了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而且对后来的建筑师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
首先,库哈斯提倡“反常规”和“意外性”作为建筑创作的核心理念。
传统的建筑往往强调对“规则”的遵守,但库哈斯却坚持打破这种限制,提出了一种更为自由和开放的建筑形式。
他试图通过设计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和功能来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他的作品中常常使用非传统的材料和结构,创造出独特的建筑表达。
这种反常规的设计思想使得库哈斯的建筑作品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其次,库哈斯强调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他认为建筑不仅仅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部分。
因此,他试图通过设计建筑群体、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来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
他关注城市的社会和文化变革,追求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各种元素。
他所提倡的理念是,建筑应当与城市密切联系,在整体上为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第三,库哈斯强调建筑的功能和使用。
他认为建筑是为人们服务的,建筑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库哈斯把人的活动和行为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注重人与建筑之间的互动关系。
他的作品中常常充满了灵活的使用空间和多功能的设计。
他试图为不同人群提供适宜的空间,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也鼓励人们去发掘建筑的潜力和可能性。
最后,库哈斯强调建筑表达和意义的重要性。
他认为建筑应该是有意义的,并且能够与人们产生共鸣和联系。
库哈斯试图通过建筑表达自己的理念和观点,传递一种独特的文化和哲学。
他的作品中常常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他希望人们通过建筑的观赏和体验,能够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建筑设计的意义与方法
![谈谈建筑设计的意义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58266325c52cc58bd6be35.png)
C i aNe e h oo isa d P o u t hn w T c n lge n rd c s
丝
建 筑 技 术
谈 谈建筑设 计 的意义 与方法
王 冬苟
( 西 吉安 市建 筑 设 计规 划 研 究 院 , 西 吉安 33 0 ) 江 江 4 10
摘 要 : 文结合 多年 来的 工作 实践 经验 , 真探 析 了建 筑设计 的方 法。 同时对建 筑设计 的意 义进行 了阐述 。 本 认 关 键词 : 筑设计 : 义 ; 法 建 意 方
一 一
种 或几 种 固定 的设 计手 法 。 正因如 此 , 我们 才 有 了多 种设 计 流派 和多样 的建 筑设 计 。但 是 就某种 流 派而 言 ,都 会有 其相对 特 有 的建 筑设 计方 法 和手段 。 我们 从建 筑创 作 的内涵 和过 程 中可 以明 确 地看 到 ,建筑设 计方 法具 有其 特定 不变 的 中介位置 ,它是从建 筑 思想 到建 筑实 物 的操 作性 环节 , 筑从 ” ” ” ” 是建 虚 到 实 的物化过
一
例是 巴西 国会 大厦 。 2 结构 法 . 3 结 构 法 亦 称 为 结 构 主 义 的 建 筑 设 计 方 法 ,其主 旨是 通过建 筑 的结构 形式 来表 达建 筑设 计 。 结构 与建筑 空间是 密不 可分 的 , 以 可 通 过结 构 设计 的表达 来 演绎 建 筑 物 的性 质 ,
具有 某种倾 向 的建筑 作 品 , 析其 设计 方 法 , 分 也可 以总结 出一 定的设 计思 想来 。 不论 正反 两方 面看 建筑 设计 ,建 筑 的实 用、 想、 思 手法是 贯穿 建筑 设 计始 终 的。我 们 知道 建筑 设计 的方 法很 多 ,也 并 不能 统一 出
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创作思路分享
![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创作思路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140dd4a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b.png)
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创作思路分享建筑是一个极具艺术性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建筑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创作思路决定了建筑的风格、内涵和质量。
这篇文章将会分享一些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以及创作的思路和理念。
一、借助自然元素建筑师要想创作出优秀的建筑,就需要有对自然的敏感性。
建筑作为一种人造成品,应该和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建筑师可以在设计中借助一些自然元素来增强建筑的艺术美感和实用性。
比如,建筑的立面可以采用自然材料,如石材、木材等,来产生舒适、自然的效果。
建筑的布局也可以借鉴自然的规律,如利用地形和景观来隐现建筑的高低起伏,创造出舒适、和谐的环境。
除此之外,建筑师还可以利用自然的光线和风向来调整建筑的内部空气流通和光线的利用。
总之,借助自然元素,不仅可以让建筑更加自然,也使其实用性更高。
二、关注人文环境建筑师还应该关注人文环境,在设计中融入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建筑与人文环境相互影响,因此建筑师应该从社会、文化等方面考虑和分析。
比如,建筑师在设计住宅时,应该考虑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居住方式、生活习惯等,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当地文化的建筑。
同时,在设计公共建筑时,可以结合当地文化、历史等,让建筑更符合当地的审美、文化和人群需求。
通过关注人文环境,建筑师可以设计出更加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更加贴合实际需求,更加具有艺术性和功能性。
三、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建筑师在创作建筑时,要考虑建筑的功能性。
建筑的本质是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需要考虑建筑的使用效果。
建筑师可以方便使用和具有实用性的原则来设计建筑,如建筑空间布局、通风采光、结构等。
例如,在设计住宅时,可以考虑到采光、通风、交通和空间的利用效率,让住户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在设计公共建筑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如交通流线、人员流动、安全等要素来进行设计,实现建筑的多功能性。
因此,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可以使得建筑师在设计中更注重建筑的实际效果,使得建筑体现出实用性和功能性。
建筑构图原理对建筑创作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建筑构图原理对建筑创作的指导和实践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f98fcfc19e8b8f67c1cb930.png)
作,使我可以自信满满的进行立面设计并可以用专业的眼光解析每一个建筑作品。这个影响
将会贯穿我的整个学习生涯甚至一生,使我受益匪浅。
回顾自己三年的建筑课程设计,有些设计对于构图原理知识的应用是比较到位的,取得 了很不错的效果。当然,有些早期设计由于知识的缺乏,对于构图的把握较为欠缺,下面是 对自己的一些作品分析:
·幼儿园设计 幼儿园是为刚上学儿童服务的,因此幼儿园的设计应让小朋友产生亲切之感,使幼儿园 成为其乐园。从这一宗旨出发,我以卡通片中的芝麻街为设计理念,让建筑的立面造型充满 卡通的童趣,营造了一所卡通屋。立面构图为非对称构图,灵活有趣;墙面开窗均为大小不 一的凸窗,大小凸窗交替重复排列,形成一种复杂的连续的韵律。其用色都统一于暖色调— —黄,红,褐色,给人温暖,平易近人的感觉。当然,我也发现的一些问题:整个建筑均衡 性不是很好,有点零碎不够整体;有些门窗的比例没有处理好,感觉有点乱。入口部分不够 突出,没有做到重点处理,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巴黎罗浮宫新馆 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巴黎罗浮宫新馆是一个 典型的事例,新馆位于地下,地上入口部分为一 巨大玻璃金字塔,与其旁边的旧馆形成鲜明的虚 实对比与风格对比:一个是充满现代气息的晶莹 剔透,一个是岁月洗刷后的庄重沉稳。通透的玻 璃体既没有破坏历史建筑的美感,同时也对新馆 的关键部分做到了重点处理——强烈的对比突出建筑入 口。在其新馆内部,设计者则采用与旧馆色调基本一致的 材料做内饰,利用了微差的手法,使新旧馆发生联系,在 变化中获得统一。
不同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许多中低层建筑常通过利用材料,质感及颜色的变化来取得 稳定感。建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第奇府邸在墙面处理上进行了三段式划分,底层墙面用粗糙 大石块砌筑,表面起伏大,砌缝宽;二层石块虽平整,但砌缝仍达到 8cm;三层则采用光滑 石块,这种处理方法使的重心靠下,从而获得较好的稳定感。
关于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构思的探讨
![关于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构思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e1034dc6f1aff00bed51e0c.png)
关于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构思的探讨【摘要】随着现代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人员对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工艺以及设计构想和思路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本文主要根据现代建设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的区别进行了简单的陈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动力源泉及几点构思。
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我国设计工作者进行现代建筑设计创新工作有所启发。
【关键词】现代建筑;创新设计;动力源泉;构思1 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二者之间的差别现代建筑设计在传统建筑设计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既继承了传统建筑的优良之处,同时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进与创新。
目前,二者在设计的差别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二者的设计性质不同,传统建筑设计多倾向于建筑本身的技术含量,而现代建筑设计更加注重建筑本身与经济、社会等各种外在因素之间的统一协调。
二是,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二者之间的设计进程不同。
传统建筑的设计进程有较大的随机性,而现代建筑设计进程更讲求设计模式的层次性及逻辑性。
三是,二者的设计手段有所不同,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通过采用电算器、图册等多是个体手工作业形式进行建筑设计,而现代建筑设计则运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的设备进行绘图、设计、计算,采用集团分工协作的方式进行建筑设计。
四是,二者的设计方式各不相同,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是对固有设计经验的罗列与总结,而现代建筑设计则更倾向于预测与创造性之间的相互促进。
五是,二者的设计部署各不相同,现代建筑设计的部署较传统建筑设计的部署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为全面,现代建筑设计部署贯穿于工程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现代建筑设计在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设计内容进行初步构想,并仔细分析设计的可行性,施工阶段对设计中存在的缺陷记性工艺性修改,直至建筑投入实用后,就具体的设计内容的使用效果收集反馈信息,以汲取经验教训。
2 现代建筑设计创新发展的力量源泉现代建筑设计创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将创造性思维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
试论建筑创作的现代性与文化表达——以长沙市居住建筑为例
![试论建筑创作的现代性与文化表达——以长沙市居住建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f8eb5e0b8f67c1cfad6b86b.png)
试论 建筑创作 的现代性 与文化表达
— —
以长沙市居住 建筑 为例
罗曦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 学院 4 0 5 1 7 0
摘要 :在 建筑创作 流派及思想 日 益膨胀 的今 天,如何在建筑创作 中体现地 方特 色,在 建筑 中加以文化的表达 ,这是本 文极 力探 讨的。文章先 阐明了建 筑创作 的现代性 与文化表达 ,以及两者的 关系,再 以长 沙市居住建 筑为例探 究建筑风格 上的文化 内涵 ,举星语林・ 汀湘十里的案例 进行评 论 。最后提 出了长 沙建筑发展的影响 因子 ,展望长沙 市居住建筑的发展 趋势。 关键词 :建 筑创作 ;文化表达 ;居住建筑 ;长 沙 “ 城市 是不 断发展 、更新 的有 机整 体 ,城市 的现代 化建 设是建 上 、构 造上都遵循 现代 的标 准和需求 ,仅仅在形 式上部 分吸收传统 。 立 在城市历史 发展基 础之上 的。我 国是历 史悠久 的文 明古 国 ,拥有 大 随着城 市空 间开 发 的商业 化和开发 主体的多元 化 ,如何 在快速而无 序
量 的 、极 其宝贵 的 自然遗产 和文化遗产 ,自然遗 产和文化 遗产来 自天 的建设 状态下保 持城市 原有肌理 的延续性 ,是建筑师在 建筑创作 过程 赋和历史 沉淀 , 旦受到破 坏 ,就不 可能复得 。”—— 温总理在 第三 中地域 文化表达 的关键 所在 。 一
次市长协会 上讲话 。
: 5 9 O 9●
文 化表达相互 渗透融合 的发展之道 。
筑风格 资料的搜集 、统 计 、分析 ( 表一 )。 见
表一 :长沙市居住 建筑风格类型统计
3 4 8 _ 0 ●
二 、建筑创作的现代性 与文化表 达
1 . 建筑创作 的现代性
对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几点思考
![对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ae4a477a26925c52cc5bf63.png)
宋
晟
S o n g S h e n g
中图分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7 3 9 X ( 2 0 0 7 ) 0 1 — 0 0 3 5 — 0 5
摘 要
该 文通 过 简要 地 追 溯 地 域 建 筑 创
1 地域建筑创作的历史与演变
在 建筑创作 的设 计思想 上 ,现代 主义 建筑创作 思潮 以 l o c a l 的缩写 ,指地 域 ) ,认 为应 当 既是全球 的建筑 也是具 其 “ 国际式”建 筑风格 宣告 了某种建筑 价值 的普遍性 和适 的 思 维模 式 和 方 法 , 认 为 要 摒 弃 国 际 性 备 地域特 色 的新 建筑 。 它从一 个方 面 阐述 了地 域化 与全球 O世纪成 为 主导建筑 领域 的一种思 想体 系。 与 民 族 性 的 二 元 对 立 ,寻 求 国 际性 与 地 应 性 ,从 而在 2 化 的关 系 ,两者是辩 证统 一 的关 系 。地 域 、民族性 文化在 然而 , 2 O 世纪 5 O 年代 以后 , 二战前 现代建筑单 一纯净 的风 域性 的有机融合 ,创 造广义的地域建 筑。 定条件 下可 以转化 为 国际性 文化 , 国际性 文化也 可 以被 关键 词 当代 地 域 建 筑 多元 文 化 格 受到 了严重 的冲击 。西方 现代建筑 思潮 的总趋势 朝着多 吸收 ,融 合 为新 的地域 与 民族文 化 。 元论 ( P l u r a l i s m)方 向发 展 ,建筑 风格 和形式 1 3趋多样化 , 原 型 创 造 性 转 化 建筑 产生 于环 境 中 ,建 筑与 环境 的对立 统一 构成 了千 其 目的是要 求 获得建 筑 与环 境 的个性 及 明显 的地域 特征 。 百 年来人 类建 筑活动 最基 本 的矛 盾关 系 。 自然环境 是建 筑 地域 特 征不 仅 表 现 为地 理 因素 的影 响 ,而且 要 求 反 映 民 A bs t r act I n t hi s pape r .t he aut ho r 赖 以存在 的物 质前 提 ,人类 的建筑 活动 就是 如何最 大限度 O 世纪 3 O b r i ef l y t r aces back t o t h e hi s t o r y and 族 、生活 、历史 和文化 的背景 。如果 追溯渊源 ,2 的利用 自然 。从人类 早期 的 聚落选址 以及 原始 的建筑 活动 阿尔托 ( A l v a r A a h o) 就 主张走 ev ol v em en t of r egi onal a r ch i t ect u r e, 年代芬 兰建 筑师阿尔 瓦 ・ 无 不在通过 “ 取 自然之 利 ,避 自然之 害” ,达 到展现环境 特 民族化 ”和 “ 人 情 化 ” 的 路 线 , 美 国建 筑 大 师 赖 特 and i nt r oduces t h e ex per i ences and “ 色 ,并 与 自然 融 为一 体 的 目的。 随着人类 建筑 技术 水平 的 F . L . Wr i g h t )也 提倡 “ 有 机建筑 ”理论 。 r evef at i On Of Ot he r COunt r i es. ( 提 高 ,这 种对 地域环 境特 殊性 的表现 从最初 的 无意识或 被 在 人类漫 长的发展 岁月 里 ,各 民族 、各地 区的建筑 形 M eanw hi I e. I t aI s o di s ous s es t he 动 的行 为 ,逐步转 化成 自觉 、积极 的创 造而延 续至 今 。这 身 特有 的表达方 式 ,随着 时间 的不断推移 ,这 些地 m odeI of t hi nk i ng and m et hod f o r 成了 自 说 明 ,地 域建 筑创作 思潮 包涵 了一个 广义 的建 筑概念 ,相 O u r na ti o na I c r e a ti O n Of 域建筑特 征有逐 渐被整 合为单 一模式 的趋势 。 这种单 一模 对 于 现代 主 义建筑创 作 思潮 中的普遍 性特 征 ,它 强调 了建 cont em po r a r y r egi onal a r ch i t ect u r e. 式 是对人 类文 明历史 的磨蚀 ,它抹 杀 了人 类文 明的多样性 筑 的特殊 性 和客观性 ,体现 了地域 性 的环境特 征 、文化 特 I t con s i de r s t h at a r ch i t ect s s h ou l d get 和独特性 ,并 在一定程 度上掩 饰 了建 筑学 的根本特性 。它 征 和技 术 、经济 特征 。 r i d of dual i s m about i n t e r nat i onal i s m 的形 成对世 界 上许 多地 区文 化无 疑是 一场 灾难 。
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
![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d3084ae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7.png)
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建筑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成为了决定建筑事业成功与否的核心要素。
建筑创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既受限于自然和社会环境,又受到技术和人文观念的影响。
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建筑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吸收新观念、新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建筑创作中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一个优秀的建筑师要具备敢于挑战传统、勇于突破自我的创新精神。
这种创新思维不仅体现在建筑造型和空间布局上,还体现在建筑材料、构造方式和施工工艺的运用上。
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在建筑创作中有所突破,为人们创造更多美好的建筑作品。
其次,建筑创作中的设计理念同样举足轻重。
一个优秀的设计理念是建筑创作的灵魂,它能够凸显建筑的本质特征,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筑师应深入了解社会文化、自然环境、人文关怀等方面,以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知识为依据,创造出既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又符合人们实际需求的建筑作品。
此外,建筑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创作同样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材料、技术和构造方式层出不穷。
建筑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新材料,将其应用到建筑创作中,提高建筑的质量和性能,同时为建筑造型和空间布局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探讨建筑创作的同时,我们不可忽视建筑师素养的重要性。
建筑师作为建筑创作的主体,其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作品的质量和价值。
首先,建筑师的审美修养是决定建筑作品品质的关键因素。
一个具备较高审美修养的建筑师,能够在建筑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见解和审美追求。
他们善于从自然、文化、历史等多元视角汲取灵感,将美学原则和设计理念融入到建筑创作中,为人们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作品。
其次,人文关怀是建筑师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筑创作的哲理性思考
![建筑创作的哲理性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99e301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2.png)
建筑创作的哲理性思考建筑作为一门艺术,除了具有实用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人们心灵的启迪与引导。
在建筑创作中,哲理性思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创作的哲理性思考在指引人们认识、思考、反思、超越的同时,也反映了建筑那种朦胧的情感和具体的功能。
建筑师在创作之前,首先要强调的是对建筑意义的深度解读。
建筑意义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要把建筑作品与人类文化、社会以及时代联系起来,让建筑作品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价值。
因此,在建筑创作中,强调哲学思考与人文精神,使作品不仅仅是空间的表现形式,也是社会与人类文明的反映。
建筑师应该遵循“不断探索与发现”的理念,通过哲学化的思考,将作品发掘出更深层次的内涵,让建筑作品有可以长期陪伴人们的内在价值,让建筑作品更加具有永恒的意义。
其次,在建筑创作中,强调空间意义的打造。
建筑师在设计作品中,往往会考虑到空间或生活感受,建筑作品是一个具体的空间存在,它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灵与行为。
因此,在建筑创作中,建筑师要充分考虑到人的感知与思考,保证建筑作品在实际使用中具有舒适的体验感受。
同时空间也代表着时间,建筑师要考虑到在时间轴上建筑作品的变化,使其在历史与未来中都具有相应的意义,使建筑作品在氛围、节奏、内外关系等方面都体现着设计的精神。
另外,在建筑创作中,强调自然环境因素的综合考虑。
建筑作品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因此自然环境对建筑创作具有很大影响,建筑师应该充分理解和把握这种影响,并且能够将自然环境融入到建筑中。
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建筑师在设计中与敏锐地察觉到自然的气息。
建筑作品要在自然环境中创造出一种整体性发展的协调,不能仅仅从建筑作品而忽视自然的存在。
建筑师要特别注重与空间、时间、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协调,获得完美的结合效果。
最后,在建筑创作中,强调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建筑作为公共资源,不但需要个人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尊重与责任。
建筑师应该将创作视为一种社会责任,并要为社会创造具有丰富的各方面内涵的建筑作品。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fde28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0.png)
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莱姆·库哈斯的建筑创作理念研究导语:莱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荷兰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作家,1995年获得普利兹克奖,以其独特而大胆的建筑创作理念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其创作理念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对当代建筑发展的影响。
一、莱姆·库哈斯的建筑观念莱姆·库哈斯的建筑观念非常前卫和反传统。
他认为建筑应当呼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而不仅仅是规范化、重复性的产物。
首先,库哈斯强调建筑作为社会和文化活动的媒介。
他认为建筑应该超越其单一的功能性,成为创新和变革的力量。
建筑应当反映出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积极引领社会进步。
其次,库哈斯关注城市和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他强调城市是一种“机会的机器”,应当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各种机会和活动空间。
他倡导开放性和多样性的城市规划,使城市成为一个适应性强、包容性广泛的空间。
最后,库哈斯强调建筑与技术的结合。
他认为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创新的建筑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建筑师应当充分把握科技的优势,实验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和空间体验。
二、莱姆·库哈斯的建筑作品1. 集成性和剧场效果库哈斯的建筑作品常常带有剧场效果,力求给予人们不同寻常的体验。
例如北京CCTV总部大楼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卷曲的外观成为北京的城市地标,并赋予城市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象征意义。
2. 可变性和适应性库哈斯关注建筑的可变性和适应性。
他提出“杆状城市”理念,认为城市可以像竹子一样生长和变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
此外,他还提出了“滑动建筑”的概念,即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当是动态而非静态的。
3. 融入当地文化和环境库哈斯的作品不同地方不同,并力求与当地文化和环境融为一体。
例如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库哈斯设计的卡塔尔国家图书馆融入了穆斯林建筑元素,并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图书馆成为城市文化的中心。
三、莱姆·库哈斯的影响1. 建筑历史的更新库哈斯的建筑观念对建筑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建筑创作的更新和创新。
建筑设计方案的创作思路
![建筑设计方案的创作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e8cba71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9.png)
建筑设计方案的创作思路在建筑设计方案的创作过程中,思路的清晰与创新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创作思路,提供一些建筑设计方案创作的有效方法,并介绍一些成功案例以启发读者。
一、建筑设计方案的创作思路建筑设计方案的创作思路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引发灵感、激发创造力的思考方式。
一个好的创作思路能够帮助设计师针对特定的项目需求提供独特而又实用的解决方案。
下面是一些培养建筑设计创作思路的方法:1. 研究项目需求:深入了解项目的背景信息、功能要求以及空间要求。
仔细阅读并分析项目文件、需求清单和用户反馈,使自己对项目需求有全面的认识。
2. 借鉴优秀设计:通过研究和欣赏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吸收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优点,并融入自己的设计中。
可以参考建筑杂志、展览、互联网等渠道,了解最新的设计趋势和创新理念。
3. 创造合适的氛围:创作之前,可以通过调整工作环境、音乐和光线等因素来创造一个有利于灵感涌现的氛围。
有时候,一些非设计领域的灵感也会对设计方案的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4. 融入用户需求:将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融入设计方案中,考虑到使用者的舒适度、便利性和美感。
通过深入了解用户行为模式和偏好,打造一个符合用户期望的设计。
5. 多角度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在纸上画草图、进行头脑风暴或与团队成员进行讨论等方式开阔视野。
二、有效的建筑设计方案创作方法在创作建筑设计方案时,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生成创新且实用的构想。
以下是几个例子:1. 自由绘画与草图:通过手绘草图,可以在头脑风暴阶段快速提炼出设计灵感。
手绘比电脑软件更能自由表达创意,有助于保持灵感的流畅性。
2. 使用模型和样板:通过使用物理模型或数字模型来展示和调整设计方案。
这些模型可以更直观地呈现建筑的外观、结构和空间关系,帮助设计师对设计进行深入思考和优化。
3. 结合自然环境:将自然环境的要素融入设计,如阳光、风、水和植被等。
自然环境可以为建筑提供可持续性和环保的解决方案,并为用户创造愉悦的使用体验。
浅谈场地设计对建筑创作的重要性
![浅谈场地设计对建筑创作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e62fa41da58da0116c1749c2.png)
浅谈场地设计对建筑创作的重要性摘要:结合实际项目概况,介绍了茂名火车站的设计理念,并从站房场地分析、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流线设计等各方面对该站进行阐述,从场地设计角度出发探讨火车站建筑创作设计的思路。
关键词: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场地分析;建筑创作场地设计,是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建筑布局的过程是方案形成的过程,场地分析是整个设计的关键环节,为整个设计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为方案从构思、创作到进一步深入设计提供基本框架,使建筑物的内部功能与外部场地条件有机结合。
本论文将以茂名站建筑设计为例浅谈场地设计对建筑创作的重要性。
1场地及规划概况1.1场地概况茂名站位于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站前四路,茂名中心城区南侧。
茂名站北站房区域为既有车站建成区,地形平坦。
既有站房为1991年建成主体一层局部两层,目前站房设施较为陈旧。
除既有站房外,既有北广场周边还有大量民用建筑以及既有成熟的城市道路、地下空间。
南站房区域为拟拆迁的大发塘村,目前暂为铁路车站背侧未开发区域,地势平坦,场地内有大量低层平房聚集的城中村和部分空地,基本没有成熟的城市配套道路。
既有跨线设施为进出站地道各一处,宽度均为 8m。
1.2规划路网茂名站站场北侧现状道路为站前五路,北广场中轴线正对文光路。
站场南侧为永福路,规划城市道路垂直于永福路。
站区周边城市道路为方格路网,均为正南北或正东西向。
在规划路网中,南北城市主轴不重合,两轴线之间距离127 米。
经既有场地和规划资料分析发现,铁路车场与东西向城市干道存在12°夹角,南北广场城市轴线水平距离偏差 127m。
图1-1 茂名站场地现状与规划路网分析2 设计理念及策略2.1 设计原则:功能为主——配套完善、立体分层、均衡布局交通优先——到发分离、人车分流、公交优先以人为本——导向清晰、进出顺畅、无缝换乘2.2 设计策略:由于茂名站所处城市建成区,周边建成情况比较复杂,在站型确定、站房流线以及配套城市广场等各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都不能参照常规站房进行设计,需要设计者因地制宜的做好场地设计,从场地现状、路网规划、交通组织和功能流线等分析研究,协调好城市与车站之间的关系。
地域环境中建筑创作的新思路———当代楚地建筑设计探讨
![地域环境中建筑创作的新思路———当代楚地建筑设计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1e0c83aee06eff9aef80736.png)
当代 楚地 建 筑 设计 探 讨
— —
COn t e mp 0r a r y Ar c h i t e c t u r e De s i g n i n Ch u Re g i o n
王 芳 , 许 臣虹 。
( 1 . 武汉科技大学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0 ; 2 . 广州 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 司 , r ‘ 尔 广州 5 1 0 0 0 0 )
以符号 的形 式展现 …来 , 就 如f 川 青学一样 , 为 了表达某 个意 思, 必须用 某种 特定 的句式与 洲法
安
徽
建
筑
2 0 1 4年第 1期 ( 总 1 9 5期 )
无可否认 , 这种方式 无疑在文化 的传承 中起到 了一定 的作
用 。然而 同时这种方法又带来 了相应 的困惑 , 那就是物质传 承
摘 要 : 在探讨 建筑与地域环境 的关系时 , 如果 只考 虑在外观 和材质
上玩 花样 , 是流 于表 层肤浅的思考。笔者认 为解决这 一 问题通 常包括
两个方面: 一是 与文化 环境 的融合 , 二是 与 自然环境 的协调 。前者最普 遍 的解决之道就是从“ 符号学” 那里得到启发 , 将 传统建筑 中的要 素转 化 为符号语 言运 用到 当代 建筑 中, 如 多台成组 的布局 、 大坡式屋顶 等 ,
这 并不能将传统地域 文化 中先进的精神传承 下去 , 文章从法 国社 会学
家亨利 ・ 勒菲弗( 1 9 0 1 — 1 9 9 1 ) “ 空 间的 生产” 中得 到启发寻 求将传 统文化 物 质与精神 合而为一 的传 承方式 ; 对于后 者的 处理 , 作 者认 为 建筑只 有具备 气候适 应性 , 结合 当地 自然环境 , 才是具 有宜人 空间和 强烈 地
岭南建筑学派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研究
![岭南建筑学派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35aa8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4.png)
岭南建筑学派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研究岭南建筑学派是中国建筑学史上的重要派别之一,它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思想,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建筑设计。
本文通过对岭南建筑学派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一、引言岭南建筑学派是中国建筑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派别,它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以广州为中心,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思想,致力于打破传统建筑的束缚,追求民族建筑的现代化与本土化。
本文将从该学派的发展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创作理念和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背景岭南建筑学派的诞生与广州现代化城市建设密切相关。
20世纪30年代,广州以其重要的地缘位置和繁荣的商贸业发展,成为中国南方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为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与此同时,中国的现代建筑思潮也在逐渐兴起,并开始对传统建筑进行反思与探索。
三、岭南建筑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岭南建筑学派的创作思想主要由一批优秀的建筑师和学者推动和倡导。
其中,代表人物包括杨庚辰、盖希文、陆平原等人。
他们具备丰富的建筑实践经验和独到的建筑理念,在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四、岭南建筑学派的创作理念岭南建筑学派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思想,强调建筑应该服务于人民,满足人们的需求。
他们反对空洞的形式主义,提倡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他们还重视本土文化的表达和传承,通过运用传统建筑元素和手法,使建筑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和生活方式。
五、岭南建筑学派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影响岭南建筑学派的信念和实践对中国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理念上,岭南建筑学派引领了建筑设计从形式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变,推动了中国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在实践上,岭南建筑学派注重把建筑与环境相结合,提倡可持续发展,为中国从规模化快速发展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了借鉴。
六、结论通过对岭南建筑学派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中国建筑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的探讨
![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887a60beff9aef8941e06b8.png)
关键词 : 建筑 ; 设计风格 ; 典型 ; 新 中式风格 面跃进 , 百花争妍 , 百家争鸣 ; 曲折演变 , 持续 出新 , 同而求异 , 多
引 言
对物质的驾驭 。 不论你对这些建筑做出何种评价, 都无法否认 2 0
世 纪 是 建筑 艺 术 上最 丰 富 多彩 的 1 0 0年 , 尽 管 其 中不 乏 丑 陋 、 怪
7 节能设计 中提倡使用节水型的卫浴用品
的生命之源得到有效的保 护。让污 水的治理和节能减排在建筑
卫生的器 具和配 水的器具直接对建筑的节水工作有着 巨大 设计 中, 充分体现节 能的效果。 的影响 , 因为卫生 的器具和配水 的器具是水 的最终使用 单元 , 所 以为 了能够达到节能的效果, 应该在具备使用 功效 的前提 下, 选
安装在阳台、 屋顶 以及墙壁等等的位置,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让建 经济的发展影响的非常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 的不断发展, 人们充 筑 与集热器 完美 结合 的实现 ,但是 非常重要 的一点就是在寒冷 分认识到了资源 的不可再 生性 ,使得绝大 多数 的人们 都在 能源 的地区 , 在太 阳能热水器的设计 中, 要考虑 承压能力 、 抗 冻性能 怎样节约中周旋 , 那么作为十分紧缺的水资源 , 更 是令 人们 极度 和 抗 热 冲击 性 能 等 等 的 因素 。 的重视 , 在建筑物 的设计实践 中, 应该做好节 能的设计 , 让 我们
参 考 文献
1 ] 曾振 球. 试 论建筑 给排 水 中的节 能设计 中 国高新技 术企 业 , 2 0 1 2 用节能节水 的卫生器具 ,选用 的普遍措施为使用较小容积 的水 [
2 2 ) . 箱, 来减 少马桶在冲洗时的水量 。对于改善给水配件性能的措施 ( [ 2 ] 张伟兴. 建筑给排水中的节 能设计『 J 1 . 科技创新与应用 , 2 0 1 2 ( 1 5 ) . 来 体现节 能的器具为 , 盆洗 、 淋浴、 厨房等等的用水器具 , 在 设计
有关建筑设计创新思路的探讨
![有关建筑设计创新思路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f7a1317a300a6c30c229f18.png)
有关建筑设计创新思路的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设计行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当今建筑文化全球化趋势的挑战,中国建筑师更要负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使命。
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思路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路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传统建筑更是独具一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不得不让我们把继承传统文化和争取建筑设计创新放在首要的位置。
而继承和发挥传统建筑文化不能停留于形式的模仿,而是要研究和认识形式所拥有的设计思想和艺术精神,真正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并加以现代化的体现,以求得现代建筑设计思路的创新。
1 建筑与设计的特性及特点(1)建筑设计大体上是一种模仿性的工作。
建筑设计从思维的层面看,实质是设计的规则和组合技能的运用,大脑只做那些它内在已有的或可组合的东西。
(2)建筑设计是建筑构成要素达到某种均衡的过程和产物。
构成建筑的诸要素涉及实现功能、技术、材料、经济、文化、艺术形式等方面。
从艺术的角度看,建筑的实用功能性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总体上制作所耗费的成本显然不可相互比拟,而资源的有限也决定着大部分的建筑仍然是以实用经济为第一原则。
2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实现建筑设计创新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美、形式美和艺术美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归纳形成的。
它的独特魅力是任何别的建筑艺术形式都无法取代的,对我国独特的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和追求,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剪辑的设计层次上,而应在追求精神和内涵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表现。
抓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做到将传统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与现代设计方法、现代要求相结合,这要求我们不仅要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营造法式及气候的情况,吸取传统建筑的精华,也得对当地现在的情况彻底研究,才能温故知新创出有传统精神的现代化建筑。
现代化传统的建筑设计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当您置身其中,您会感觉到传统的精神,但找不到一处与传统建筑的实例有直接关系的地方。
建筑创作的本土性与国际化平衡
![建筑创作的本土性与国际化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4258df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0.png)
建筑创作的本土性与国际化平衡建筑是一门既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又需要与时俱进的学科。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的今天,建筑创作的本土性与国际化平衡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本土文化的元素,同时兼顾国际化的现代风格,既体现建筑的个性又展示国家的形象,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一项挑战。
首先,建筑创作的本土性是一项重要的价值观。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空间、形式和材料等方面表达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致敬。
在设计中引用传统建筑元素和手法,如园林设计中的四合院、传统建筑的飞檐翘角等,既能赋予建筑独特的本土特色,又能传递出历史和文化的底蕴。
例如,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大雁塔等建筑物都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赞赏。
然而,建筑创作也需要与国际化保持平衡。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地的建筑创作都呈现出一种趋同的现象。
国际化的建筑风格通过现代材料、先进技术和创新设计,实现了跨越国界的沟通和交流。
游走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间,建筑师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吸纳国际先进经验,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水平。
国际化的建筑风格也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功能、舒适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建筑创作更加科学和符合时代需求。
同时,建筑师对于本土性与国际化的平衡需要具备跨文化的能力。
建筑师应该具备研究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国际化的设计元素。
建筑师可以通过深入了解本土文化的历史、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将其与国际化的设计风格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
例如,巴黎卢浮宫的金字塔与其它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同时也与卢浮宫周边的环境和建筑风格相协调,成为一种成功的本土性与国际化平衡的典范。
另外,建筑创作的本土性与国际化平衡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更应该体现在建筑的功能、使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
建筑创作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地资源和文化习俗等因素进行灵活的设计,以保证建筑的功能和舒适性。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积极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使建筑能够适应并融入到本土的自然环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建筑创作的探讨摘要: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建筑设计现状,并对建筑创作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创作;原则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present building desig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rchitectural creation are discussed.keywords: architecture creation; principle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建筑文化、城市文化与居住规划等都处于全面开放状态;国外先进建筑文化的涌进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建筑与城市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我们建筑现代化有一定推动作用。
但是,目前国内一些建筑的设计与规划,不顾国情,不尊重中国地域文化,盲目求大,贪大求洋,城市规划建设不尊重自然山水,建筑设计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奇特。
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建筑界深思,必须冷静对待。
正如一些专家日前提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大规模建设活动将持续相当一个时期,也由此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来重新审视城市规划和建筑的发展。
1 理想还是实在些好理想还是实在些好。
理想须与人的意愿、欲望、天性相一致,要体现人性,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开拓前进,所追求的是我们可望又可及的东西,也就是说,理想必须唯实,把自己的理想建筑落实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
对建筑来说,它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是工程技术与建筑艺术两方面的综合创作,一方面人类利用现有的工程技术手段,创造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场所,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的空间环境。
另一方面,人类对建筑艺术的认知,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园、家俱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它与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制材料,结构技术,施工技术。
因此,要求我们建筑创作一切从现实出发,立足于本国国情,认真来研究城市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整体把握城市规划脉搏,使建筑发展和建筑艺术发展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
21世纪将是多种学科技术并存的时代,它必将形成推动建筑发展的巨大动力,建筑设计也就越来越重要,建筑师必须把握时机,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主持好各项建筑工程设计。
但是在我们实际建筑创作中,建筑师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束缚,如:目前,我们建筑工程实行的是业主责任制,建筑师往往在设计中不能自由地根据场地的真实性进行创作,有时候不得不听从业主与领导的意见,使得其设计意图不能得到全面的贯彻实施,影响建筑品质。
出现一些“甲方作品”、“领导作品”。
这些“建筑作品”的出现,严重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与城市环境。
作为职业建筑师,不能听之任之,推波助澜,应坚持自己的设计原则,以理论为基础,从实际出发,特别是在一些重大设计原则问题一定要与领导、规划管理部门及业主反复磨合达成共识,共同创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优秀作品。
例如:在某市供电公司调度大楼的设计过程中,可谓充分展示出设计与规划、甲方及相关部门相互协作的精神。
由于建筑总图布局,受规划用地的条件限制,建筑采用近于“方”形,为了减少主楼对城市道路压抑感,沿城市两干道用“锯齿形”的处理手法,此设计构思得到了甲方的理解与规划局的支持。
最后建成了一幢立面造型简洁明快,平面布局经济实用作品,见图1总平面图;图2外立面图。
图1总平面图图2外立面图2 建筑创作原则在1953年,我们党提出了“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方针、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有很大提高,国民素质与生活条件、生活质量有大的改善,我们认为“适用、经济、美观”仍然是新时期建筑设计原则,出发点与归宿。
只不过赋予了新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如安全、卫生、环保、节能、环境等。
“适用”不仅是“住得下、分得开”的简单要求,更多的是体现空间尺度与人的需求之间的密切关系,指的是特定功能即人的尺度、行为动作等对空间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经济”不仅是投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造价来看待经济合理性,而应该从近期投入与长远运营的平衡点来谈经济,从综合平衡指标来看待经济性。
另一方面经济性要体现科学发展观、节地、节能等,并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法和材料。
“美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建筑艺术,它与音乐、美术、文学不一样,是实用的艺术和公共的艺术,是依托于具有实用价值的建筑物实体上的一种艺术,同时建筑艺术又是一种公共艺术,一幢建筑一旦建成,它就强迫人们天天去欣赏它,美观是建筑师的本能,建筑师的职业就是要把一个实用的东西设计得美观。
美观应该比较得体,不能不考虑建筑的经济合理性、实用性,不能太突出自己,而徒有其表地追求形式美,要和环境匹配。
对于“适用、经济、美观”的关系,我认为城市里大多数建筑,实用经济最重要,但对于一些城市里标志性建筑而言,就不能按一般项目的要求来看待实用与经济,其重点应放在建筑艺术性上。
因此,我们从事的建筑设计工作须按照“适用、经济、美观”设计方针,不要孤立片面的追求那一方,三者间应有机结合起来。
在城市规划设计也应如此,要根据该城市的功能特点,具体分析开展城市设计,把民族传统文化、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精心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3 建筑师的责任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快速增长,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各大设计院设计任务层出不穷,可谓忙得不亦乐呼,这对于广大的建筑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与挑战,更是一种责任。
在当前我们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师的创作离不开市场制约,特别是伴随着wto 的进程,与其他行业一样,给建筑设计行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显而易见,由于建筑师是建筑创作的主体,肩负着艰巨而重要的责任。
建筑师的责任不仅仅只有反映在设计图纸上,而是在项目策划和市场定位等重大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建筑师的创作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业主的意图,而是成为在与业主开发理念的切磋过程中不断完善创新的过程;建筑师的作品是满足市场变化和消费者个性化与社会需求的产物,建筑师应能从整体规划到部件选择,从适用经济到美观高效各个方面把握建筑物的品质和性能。
因此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建筑师们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3.1设计思维要创新建筑创作是建筑师设计事业的核心,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建筑设计理念已经随着潮流改进,注重实用、经济、美观三个方面,并赋予新的元素,即内涵、实用及地方特色。
内涵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包括建筑师对自身历史建筑的理解,对诸如安全、节能、环境的理解。
对于安全,不仅仅是坚固问题,还应考虑其耐久性,薄弱环节,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环境,因为我们设计的建筑是以其实体介入城市环境之中,能否有机地融入现实的环境体系之中是设计的关键,因此,须从总体环境入手,结合建筑的布局形式,对地形、地貌、当地气候条件、日照条件、土壤地质情况、植被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综合各种因素有机布局,使设计的建筑产品回归大自然。
实用:就是以实事求是的方式通过建筑设计提供项目要求的设施、空间、精神、面积等事项。
在现实社会中有些建筑设计大部分只顾外型而且大部分是抄袭外国的样本,对于一个建筑物的布局、空间内外组织、功能分配等重要成分,不认真研究、草草交待,在一些城市建设当中贪大求病例洋,盲目追求大马路、大广场、大草坪、脱离实质,不结合当地现实情况,结果造成很大浪费,造就一批“烂尾工程”,不伦不类的建筑,既对不住自已,对不住城市,更对不住观众。
例如:某办公楼的设计:总建筑面积在7800m2左右,设计层数达到十五层,平面形式采用很薄的“椭圆”形(如图3),结果平面利用系数低,使用功能不合理,为追求立面形式,单独设计了“椭圆”形全玻璃幕墙疏散楼梯,既不利抗震、安全,又不经济实用(如图4)。
图3标准平面图图4外立面图地方特色一直是建筑师们关注的主题,它涵盖的内容很广,如气候、文化、风俗习惯、色彩、地方材料、古建筑文化、地理因素等。
目前,单纯把当地传统建筑的造型、色彩以“搬字过纸”的手法,复制于现代建筑设计上,是建筑设计的通病。
要表达地方特色,就要对各种组成特色的因素,深入理解,彻底消化,吸收精华才能通过设计的思考,发挥于建筑设计的构思中,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作品。
3.2设计要有全局意识在“适用、经济、美观”创作方针的指导下,建筑设计要“一盘棋”整体思考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的总图设计中。
(1)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一方地可以培育一方小生态环境,在建筑创作中首先应考虑到城市环境,因地制宜,依靠自然,研究环境的合理容量,充分利用和保护好现有的自然环境。
(2)以人为本原则,雅典宪章里提到,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总图规划成功的关键,功能主义观念虽然设计的空间是一种严格的,逻辑的理性主义的系数,但它缺乏“人情味”,因此要避免功能主义观念的影响,一切以人为本。
(3)合理节约资金土地原则: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科学的态度立求做到“求实、求新、求异、求先进”,而非不顾实际地求大、求洋、求华丽,合理利用好土地、资金,并正确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的关系。
3.3关注住宅设计目前,在我们从事的设计工作中,有相当大的部分为住宅建筑设计,住宅是与百姓生活最贴近的建筑,创造良好的社区,实用、经济、美观的商品住宅是我们建筑师的责任。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开发商受国外建筑思潮的影响,一味追求住宅立面、形式,强调所谓“洋派”,“欧陆风格”“北美风”等,使商品房的实用性、经济性得不到体现,建筑师们往往迎合开发商的意图,在商品住宅设计手法与理念上产生一些误区: 楼盘设计概念化:近年来,全国的居住小区如雨过春笋、各式各样、各种风格的小区让人应接不暇,什么欧陆风情、北美风情、罗马风格等,一味照搬国外住宅样式,不根据我国国情。
有的小区入口巍然一座罗马式门楼,进去却是普通多层;有的欧式别墅群搭上“小桥流水”中式庭院,不中不西。
因此,坚持平面布局因地制宜,立面造型简洁大方,开朗明快是商品住宅设计的不变主题。
活动绿地观赏化:营造绿色小区已是住户与开发商形成的共识,但许多小区为绿化而绿化,辟出大片草坪四周围栏,无路进出不能为居民所用,缺乏人情味与实用性,因此,小区环境设计应为人服务,通过适当绿化、植被、小桥流水、布置桌椅、休息亭廊、点缀小品等将人流引进绿地,营造人与“绿色”互动、和谐的小区氛围。
错层设置滥用化:为增加室内空间层次性和美感,错层式住宅近几年已从低层发展到多层,再由多层蔓延到高层,所谓的“空中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