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考重点大题
政治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2023年修改整理
一、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道德政治观1.孔子:“政者,正也。
”-仁义礼智信。
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全然弱点:(1)从哲学思辨动身,具有浓厚的“奇妙和思辨的色彩”;(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神权政治观1.“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托马斯.阿奎那:黑格尔:绝对精神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三)政治是关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阻碍力的分配。
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只是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治理活动。
1.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治理,治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关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能够被感觉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治理联系在一起的。
2.众人治理政治观的特点: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治理性(五)其他观点: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是政治的要紧的和全然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 政治的定义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的含义: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最新大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根底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达,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又称公共权力或(狭义的政治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3、政体:政体是“政权构成形式〞(或阶级统治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4、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局部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理论主张和政治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取得、维护或参与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或习惯形式的统称。
6、政治团体:政治团体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
7、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表达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利益的主张行为,因此,政治参与实际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为,是政治权利以公民政治行为为载体的表达。
8、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9、政治开展:政治开展是指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过程,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方向和方式的改变和调整,政治体系根本性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完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认知情感、态度动机、思想理论的变化和演进。
政治开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开展;政治开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治开展有两种根本形态和方式: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政治学考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政治权力B. 政治制度C. 政治文化D. 政治行为答案:A2. 现代政治学起源于哪个国家?()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德国答案:D3.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
A. 传统B. 个人魅力C. 法理D. 暴力答案:C4. 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是()。
A. 选举B. 抗议C. 游行D. 罢工答案:A5. 政治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力是()。
A. 经济发展B. 科技进步C. 社会需求D. 政治斗争答案:C6. 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是()。
A. 政治信仰B. 政治价值观C. 政治态度D. 政治行为模式答案:B7.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
A. 家庭B. 学校C. 媒体D. 宗教答案:B8. 政治决策的基本原则是()。
A. 效率B. 公平C. 民主D. 法治答案:D9. 政治稳定的基础是()。
A. 经济发展B. 社会和谐C. 政治制度D. 军事力量答案:C10. 政治发展的目标是()。
A. 经济增长B. 社会进步C. 民主化D. 国家统一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政治权力的特点包括()。
A. 强制性B. 合法性C. 排他性D. 普遍性答案:ABC12. 政治制度的类型包括()。
A. 君主制B. 共和制C. 民主制D. 极权制答案:ABCD13. 政治文化的功能包括()。
A. 社会整合B. 政治动员C. 政治稳定D. 政治发展答案:ABCD14. 政治参与的途径包括()。
A. 选举B. 抗议C. 游行D. 罢工答案:ABCD15. 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包括()。
A. 培养政治意识B. 塑造政治价值观C. 形成政治行为模式D. 促进政治稳定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答案:正确17. 政治制度变迁的动力主要是科技进步。
()答案:错误18. 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是选举。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生活,学业水平考试,重点大题、
政治生活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2011年各级政府把准民生脉搏,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做好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发展成果。
(1)材料表明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么?(4分)材料二控物价,保增长是2011年澎口仔工作的重中之重。
各级政府严格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2011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役入的意见》发布:要求确保“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
为解决就业难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转移就业问题。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
(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政府是如何履行其职能的。
(10分)2.(14分)近年来,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地区,某市抓住机遇实现了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房价上涨比较快,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房屋严重供不应求;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是10%最低收入家庭的几十倍;某些政府公职人员失职渎职,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刑事案件居高不下,社会秩序不稳定;一些化工企业严重污染环境,市民怨声载道。
该市新一届政府认真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的发展理念,多次组织社会听证会、各界人士座谈会以及网上热议政府等活动,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征集市民建议,问计于民。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市新一届政府的做法,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6分)(2)运用有关我国政府职能的知识,简要说明该市政府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8分)3.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政治学考重点
一:必修一科学社会主义(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科学社会主义主义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近现代历史时期(1)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2)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3)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4)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取得这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新时代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见学考通)(8)改革开放意义(见学考通)二:必修二(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非公有制经济作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3.就业,税收,促进市场活力与技术创新。
(3)市场调节的机制:价格,供求,竞争(4)新发展理念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新发展格局的内容: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6)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见学考通)(8)我国社会保障的形式: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9)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增加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三:必修三党相关:(1)党的地位:中特事业的领导核心,执政党,领导一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党的性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制度相关:(1)国体:人民民主专政(2)政体(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3)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法治相关:(1)宪法地位:宪法至上,宪法是根本大法,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保障(2)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位一体(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见学考通)四:必修四哲学:答题基本方法论:1.知识点+材料,材料是对知识点的论述。
政治学考大题整理
政治学考⼤题整理政治学考常考⼤题⽬1②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于求,价格下跌。
2、影响消费⽔平的因素?①收⼊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们当前可⽀配收⼊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收⼊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
(措施)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
②居民消费⽔平受未来收⼊预期的影响,如果有⾮常乐观的预期,预⽀未来收⼊的可能性就会加⼤。
(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后顾之忧。
③⼈们的收⼊差距过⼤,总体消费⽔平会降低。
④物价的变动影响⼈们的购买能⼒,物价上涨,购买⼒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
3、做理智的消费者的原则?①量⼊为出,适度消费;②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
4、财政的作⽤?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活的物质保障;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的作⽤4、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公司要提⾼⾃主创新能⼒,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段,形成⾃⼰的竞争优势;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5、价格变动对⽣产的影响?①调节⽣产规模;②提⾼劳动⽣产率;③促使企业⽣产适销对路的⾼质量产品。
5、⽣产与消费的关系?(1)⽣产决定消费。
(⽣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产决定消费的⽅式;⽣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平;⽣产为消费创造动⼒。
)(2)消费对⽣产有反作⽤。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6、劳动者应该树⽴什么就业观和择业观?①树⽴⾃主择业观;②树⽴竞争就业观③树⽴职业平等观;④树⽴多种⽅式就业观7、如何实现收⼊分配与社会公平?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保证居民收⼊在国民收⼊分配中占合理⽐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023最新政治学考试基础知识题库
2023最新政治学考试基础知识题库
1. 什么是政治学?
政治学研究政治的起源、性质、原则和运作。
它涉及国家、政府、权力、决策过程以及相关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2. 国家的定义是什么?
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由一定领土范围内的人民组成,
拥有主权,并通过政府进行管理。
3. 请解释国家主权的概念。
国家主权是指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独立行使最高决策权的能力。
4. 政权转移是指什么?
政权转移是指政治权力从一个政治团体或个人转移到另一个政
治团体或个人的过程。
5. 请解释民主制度的含义。
民主制度是一种政治体系,其中政权由人民行使,通过普选和
公民参与来进行决策。
6.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理念和经济体系,强调社会公平、公正和
资源再分配。
7. 解释意识形态的概念。
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的见解和信念体系。
8. 革命的定义是什么?
革命是指对现有政治、社会或经济体系的彻底改变和重建。
9. 请定义两个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
外交关系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官方联系、交流和合作。
10. 解释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政治经济学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政府在经济
活动中的作用。
以上是2023年最新政治学考试基础知识题库的一部分,希望
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政治学考必考知识点
政治学考必考知识点考试政治大题考点考前必背·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1.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1.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1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此。
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3.2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政治学基础考试重点
政治学基础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力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2.利益: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3.政治权力: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或原则,在政治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和支配能力。
4.政治权利: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5.政治参与:普通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组成、运行、决策以及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6.政治统治: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与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对全社会所进行的强力支配和控制。
7.政治管理:国家权力为了维护某种政治秩序和实现某种政治目标,按一定原则和方式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自觉的、有计划的管辖和控制。
8.国家机构:统治阶级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完成国家政治权力的职能而按一定原则组建的各种机关的总和。
9.政体:国家的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去组织其实现阶级统治和管理权力的国家机关,主要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
10.议会君主制:君主是国家元首,政府在形式上对议会负责,君主的行动受到议会严格的约束,君主图有虚名,而无实权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1.议会共和制: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总统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内阁由议会中拥有多数议席的一个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管理形式。
12.总统共和制: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又作为政府首脑,领导和组织政府,政府不向议会负责,而向总统负责的国家管理形式。
13.半总统制总统既作为国家元首又掌握一定的行政大权,组织领导政府,而政府又必须接受议会监督,向议会负责的国家管理形式。
14.单一制: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政治学基础阶段性考试重点
政治学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2.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3.利益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4利益的内在矛盾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2.利益形成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之间的矛盾。
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4共同利益共同利益首先是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共同利益的基础是个人利益,或构成某一群体的各子群体利益。
1,共同利益具有特定社会关系中的公共性,2.共同利益的非市场实现性3.共同利益的单一性,4.共同利益的相对独立性,5.共同利益的多重价值复合性,5、利益矛盾利益矛盾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以及他们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矛盾的一面。
利益矛盾包含两个方向的矛盾:一方面,横向利益矛盾,同一层次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纵向利益矛盾,发生不同层次上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6、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3.利益的内在矛盾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特性。
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7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8.政治权力中包含着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构成要素。
请解释什么是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什么是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答题要点:(1)客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或者准确地说,是这些因素和条件对于政治权力的内化。
2023年全国自考政治学概论历年试题及答案2
全国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 003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题1分, 共20分)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系统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旳马克思主义著作是()A.《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旳来源》B.《国家与革命》C.《论列宁主义基础》D.《共产党宣言》2.“国家是整个社会旳正式代表, 是社会在一种有形旳组织中旳集中体现”, 这句话表明:()A.国家本质上代表整个社会组员利益B.国家在形式上代表整个社会C.国家代表所有阶级利益D.国家代表所有社会组织3.在中国, 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旳最重要手段是()A.直接运用宗教B.间接运用宗教C.政治思想宗教化D.直接运用封建迷信4.从权力构造, 即政治权力旳排列组合形式来看, 中国封建社会实行()A.中央集权制B.三权分立制C.等级制D.官僚制5.体现资本主义政治自由和民主旳最集中、最经典旳制度是()A.集权制B.总统制C.代议制D.福利制6.实现工人阶级领导旳基本保证是()A.工农联盟B.多党合作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7.中华人民共和国旳主线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旳多党合作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8.最直观反应一种国家统治形式和权力构造特性旳是()A.国体B.政体C.政党制度D.国家构造9.美国旳政治体制属于下列哪种形式()A.民主集中制B.严格三权分立制C.混合权力体制D.以行政权为重点旳分权制10.国家机构旳阶级性集中体目前()A.机构体系构造B.国家统治集团C.国家政治体制D.国家经济形式11.民族问题旳实质是()A.阶级问题B.权力问题C.经济问题D.文化问题12.民族联合就是()A.民族团结B.民族合作C.民族同化D.民族发展13.判断一种政党旳阶级属性和本质旳最重要根据是()A.政党旳决策B.群众基础C.政党旳政治大纲D.政党旳党员构成14.美国旳政党制度属于()A.两极多元格局旳多党制B.多元并存旳多党制C.议会内阁制旳两党制D.总统制下旳两党制15.实行一党制旳国家是()A.意大利B.德国C.中国D.法西斯国家16.按社会组员旳参政倾向, 西方学者将政治文化划分为()A.服从型政治文化与冲突型政治文化B.协调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C.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D.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协调型政治文化17.初次提出“政治文化”一词旳是()A.韦伯B.鲍威尔C.阿尔蒙德D.塞缪尔·比尔和亚当·乌赫姆18.国际组织旳存在和活动旳基本形式是()A.国际会议B.国际公约C.国际贸易D.国际交往19.亨廷顿旳政治发展理论认为, 政治发展旳动力在于()A.广大群众B.先进政党C.中产阶级D.杰出领袖20.国际政治关系中, 行为主体旳诸多力量中处在基础地位旳是()A.政治力B.军事力C.经济力D.文化力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题2分, 共20分)在每题列出旳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规定旳,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
政治学考复习
政治学考复习必修一经济生活1.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价格尺度流通手段2.外汇和汇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
3.人民币基本稳定的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5.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其成正比,与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居民未来收入水平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人们收入差距大小。
7.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8.消费类型: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预支未来收入);租赁消费(不更改商品所有权)9.做理智的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0.消费心理及其影响的消费行为: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11.直接生产过程(起决定性作用);分配和交换(桥梁和纽带);消费(目的和动力)1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依据)1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14.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15.国有经济是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地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16.集体经济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17.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8.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高考政治必修一大题问题清单
高考政治必修一大题问题清单高考政治是很多学生非常重视的一个科目,它不仅仅是为了考取好成绩,更是为了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现状,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国家和社会。
其中,必修一部分是比较考验学生的一部分,包括了政治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个章节。
对于这些内容,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掌握一些重要的问题和知识点,以下是高考政治必修一大题问题清单:一、政治学1. 政治学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2.政治学研究的范围是什么,主要有哪些学派和理论?3. 政治权力的形式和运作是什么,有哪些特点和制度?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知识1.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如何进行的,包括哪些阶段和事件?2. 建国初期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主要包括哪些重要事件?3.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发展阶段,主要有哪些变化和成就?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2. 四个基本原则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有哪些具体的理论支撑?3. 法治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我国的法律体系有哪些特点和构成?理解和把握以上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政治学科的掌握度,也有利于对中国现代史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理解。
同时,在学习和备考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学习方式学习政治不能只是针对考试的应试教育,应该注重理解和应用,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阅读、听讲、讨论、研究、写作等等。
可以利用教材、网络、学习社区等多种途径,积极掌握知识。
二、理论联系实际政治学科是关注国家和社会实际情况的一个学科,因此,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密不可分。
在学习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了解政治理论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具体应用。
三、跨学科学习政治学科与很多学科都有紧密关联,如历史、地理、经济、哲学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跨学科进行学习,以拓展并加深对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
总之,学习政治需要注重掌握问题清单中的基本知识点和重点内容,通过多方面的高质量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对政治学科的掌握程度,为高考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word版,政治学考试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政治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 B.政治权力主体的身份资格
政治权力主体的理论和策略 D.政治权力主体的实际政绩
历史上人们关于政治的观点有( A、B、C、D )。
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B政治是王道
、党的领导的核心是 ( B )
.思想领导 B.组织领导 政治领导 D.经济领导
、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目的是 ( A )
.实现国家的内外职能 B.实现社会团体的对外交往 C.实行侵略与扩张 D.实行国际主义
、资产阶级思想家划分国家机关的原则是( C )
.分工原则 B.议行合一原则 C.分权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国家机关在运用法律时,对于任何人的保护或惩罚都是平等的
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超过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这种平等是实施上的平等,不是立法的平等
、人权实现的条件有( A、B、C、D )
自然条件 B.生产力条件 C.社会制度条件 D.权能条件
、民族权利主要包括( B、C、D )
孙中山 B.宋教仁 C.蒋介石 D.黄兴
、明确提出了“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 C )
.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人生而平等”主要陈述下列哪个方面( C )
.体重、身高方面的平等 B.体力、智力或道德能力
、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一词的是( C )
亚里斯多德 B.马克思 C.阿尔蒙德 D.
、将政党划分为左翼、右翼、中间的分类标准是( B )
政党的阶级属性 B.政党的意识形态倾向 C.政党是否掌握权力 D.政党是
、实行议会君主制政体的典型国家是( B )
、认为“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的命题是由下列哪一个政德 C.奥古斯丁 D.色诺芬
2015年浙江政治学考常考大题目(最完整版)
2015年浙江政治学考常考大题目(依据考纲整理)经济生活部分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②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大于求,价格下跌。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
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后顾之忧。
③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④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
3、做理智的消费者的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财政的作用?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4、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5、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6、劳动者应该树立什么就业观和择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7、如何实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政治学考点
《政治学》考点第一专题政治一.什么是政治?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三.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政治的辩证历史过程?就政治的起源和发展而言,人类社会经历了无政治社会、以非阶级利益差别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和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以阶级利益对抗和政治统治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以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调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再到无政治社会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这就是人类社会政治的辩证历史运动。
四. 如何理解政治的社会地位?政治与经济的关系:(1)政治是由社会经济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地集中反映:①经济社会的性质决定社会政治的性质;②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方式决定着社会政治活动的原则、方式和社会政治组织的构成方式;③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政治的发展。
(2)政治对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政治与法律的关系:(1)共同点:都是上层建筑;共同服务于政治统治阶级和集团的利益 (2) 区别:A.政治是法律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
①法律是由特定的政治权力机关制定和认定的社会规范;②法律依靠特定的政治权力强制实施,必须以特定的政治权力作为其力量后盾;③法律必须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和政治发挥作用; B. 法律对于政治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法律的反作用,使之合法化。
第二专题政治关系作业题一.什么是政治关系?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政治的一般本质内容,其他政治现象则是政治关系的外化和具体表现,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必然要表现为人类社会政治的发展和变化。
政治学考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考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B. 经济与政治的关系C. 政治权力的分配与运作D. 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答案:C2.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
A. 强制力B. 传统C. 法律D. 人民的同意答案:D3. 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 法律体系B. 政府机构C. 政治文化D. 选举制度答案:B4. 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包括()。
A. 投票和示威B. 抗议和罢工C. 选举和游说D. 集会和请愿答案:C5. 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是()。
A. 领土完整B. 民族统一C. 法律至上D. 所有以上答案:D####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政治文化对政治系统的影响。
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对政治生活的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它对政治系统的影响体现在:塑造政治行为者的行为模式,影响政治制度的设计和运作,以及决定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方式。
2. 描述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政治知识和政治价值观的过程,通常通过家庭、学校、媒体和政治组织等途径进行。
这个过程帮助个体形成对政治系统的认知,培养政治参与的技能,并塑造其政治态度和信仰。
3. 论述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政治平等、多数决定和少数权利保护。
这些原则确保了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所有公民在政治决策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决策过程遵循多数原则,同时保障少数群体的合法权益。
4. 简述政治权力的来源和特点。
政治权力来源于社会成员的共同认可和授权。
其特点包括强制性、合法性和权威性。
政治权力的行使需要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以确保权力不被滥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经济发展为政治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而政治发展则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考重点大题经济生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经济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怎么样坚持公有制经济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在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无形资产、长期形成、体现于产品服务,关系成败。
补充:(4)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5)通过企业的兼并和破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6)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及时调节产量和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7)遵循市场规则,同时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8)全面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9)转方式、调结构,在全球化条件下,还必须具备全球化视野,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
怎么样促进就业(1)最根本的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2)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3)作为劳动者,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③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要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怎么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完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者:(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维护权益的基础。
(2)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3)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4)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实施报复。
用人单位: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政治生活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①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②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政府八条1.政府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2.政府宗旨:为人民服务3.政府原则:对人民负责4.政府职能:(1)政治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2)经济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宏观调控,市场监管(3)文化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社会生态职能: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5.政府作用: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6.坚持依法执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行政水平7.自觉接受监督,实行政务公开8.牢记权为民所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党八条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地位: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执政方式: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5.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三科习)。
6.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7.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8.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珍惜、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公民(青少年、中学生)应该怎么做?(1)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2)自觉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3)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4)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5)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2)基本内容: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不依附、不结盟)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应该怎么做?(1)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和主要参加者,要行使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履行国际义务。
(2)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3)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合作、发展。
(4)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适应(政治)多极化趋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6)坚定不移地奉行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文化生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在批判中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在继承中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文化创新的途径(怎样进行文化创新)1.根本途径: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2.基本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4.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必要性(原因)(1)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成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4)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重要性(意义)(1)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作用)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三科习)的“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二者关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a.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b.大力发展科学事业c.发展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怎样进行文化建设(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汇总路径目标:(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增强民族文化创造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精神文明建设:(四)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五)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思想道德建设:(七)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八)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道德目标,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文化创新、民族精神:)(九)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十一)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十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十三)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文化建设必然要求:(十四)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奏响主旋律,提倡多样性。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示范、导向作用。
(十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哲学生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既能能动地认识世界,又能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原理(1)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自然社会和思维都遵循固有规律,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创造、不能消灭、不可违背。
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2)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