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概述课件.pptx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失业保险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第六章 失业保险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外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 1、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 2、瑞典的失业保险制度 • 3、德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 4、日本的失业保险制度 • 5、加拿大的失业保险制度
外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方向
• 1、外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2、外国失业保险的改革方向
(一)外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 问题
• 1、外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2、实施过高的失业保护水平 • 3、失业者消极对等再就业
(四)进一步改革完善我国失业 保险制度
• 1、改革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强制性原则。继续通过国家立法,以国家强制 的方式推进失业保险制度的实施 。(2)普遍性原 则。 (3)社会性原则。(4)权利与义务统一原 则。 (5)失业保障和就业促进兼顾原则。
• 2、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1)加快失业保险制度法律建设。(2)进一步扩 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3)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 征缴和使用管理。(4)有效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 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5)尽快探索预防失业的 有效途径。
失业程度的衡量
• 一是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失 业人数与全国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通常 用百分比来表示。它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 区就业水平和失业状况的动态指标,是反 映劳动力市场的总量平衡问题。
• 二是失业持续时间:失业持续时间是指劳 动者从失去工作到重新找到工作所用的平 均时间,它是衡量失业程度的另一重要指 标,主要反映劳动力市场结构平衡问题。
四、失业保险的期限
• 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 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长短计算确定:
1.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 期限最长为12个月。
2.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 期限最长为18个月。

失业保险知识PPT课件

失业保险知识PPT课件
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5%领取
五.支出范围、发放标准
执行时间
2003-7-31以前 2003-8-1 2004-5-1 2006-5-1 2007-9-1
最低工资 标准
340 460 480 560 560
前12个月 后12
276
253
288
264
336
308
392
364
五.支出范围、发放标准
通知》(新政发[1999]18号)文件 ④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劳动和社
会保障部第8号令)
三.覆盖范围、缴费费率
1.覆盖范围 城镇所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城镇个 体工商户及其职工。
三.覆盖范围、缴费费率
2.缴费费率 ① 参保单位和个人分别按其缴费基数
的2%和1%缴纳失业保险费。 ② 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由企业按月
5.医疗补助 ① 2006年11月1日起。 ② 门诊医疗补助:与失业金一并发放。 ③ 住院医疗补助: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金期间的住
院医疗补助,凭指定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到局 社保中心失业科申请领取, ④ 享受住院医疗补助的当月不再享受门诊医疗补助。
五.支出范围、发放标准
5.医疗补助
⑤ 医疗补助发放标准:根据缴费时间的长短,按当 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不同比例发放。
介绍的工作的 ⑦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举例
例1:某人工作15年以上,2001年2月买断, 失业金发放总金额=204 (元) ×12(个月)+195 (元) × (个月) =4788(元) 例2:某人工作15年以上,2006年7月有偿解除合同, 失业金发放总金额=336 (元)×12(个月)+308(元)×2(个月)+ 364(元)×10(个月)=8288(元) 医疗补助金=(336 ×8 +308×2+364×10)×30%=2083.2(元) 合计领取金额:8288+2083.2=10371.2 (元)

失业保险概述ppt66页

失业保险概述ppt66页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 (城镇从业人数+城 镇登记失业人数) × 100%
二、失业的原因
失业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造 成的。我国现在失业问题的具体原因: 第一,劳动力供大于求 第二,经济结构调整引发的结构性失业 第三,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原因 第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农民合同制工人劳动合同期满后,如果用人单 位不再与之续订新的劳动合同,就会失去原来的 工作。生活遇到暂时困难,应得到相应的生活补 助。但由于他们回乡后可以继续务农,对其离开 工作单位后的生活保障应与城镇失业人员有所区 别。
农民合同制工人所在单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基 数中已包括了这部分人的工资,为这部分发放一 定的生活补助,体现了权利义务对等原则。
失业保险除了具备社会保险的一般特点,如强 制性、互济性和社会性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
(1)失业保险的保障对象具有特殊性。 (2)失业保险产生的风险原因具有特殊性。 (3)失业保险的保障目的具有特殊性。 (4)失业保险保障的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
三、失业保险与其它社会保障项目 的联系与区别
相同
都具有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和福利性,都以货币资 金为提供物质帮助的主要形式,都具有保障基本生活的 功能
就业不足型的失业 这类失业者是指那些实际工作时 间少于他们能够并愿意工作时间的劳动者。
伪装的失业 指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或接近于零时的就 业,也就是说,如果从总就业中撤出一部分劳动者而不 会使总产量减少,那么,被撤出来的劳动者即处于伪装 失业状态。
隐蔽性失业 指有些人因无工可作而选择非就业的活动 。
分类 :强制性失业保险和任意型失业保险
强制性失业保险
1911年始建于英国,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 行并由社会集中资金,对因失业而丧失生活来源 的劳动者提供物质性援助。

失业保险概述(ppt 62页)

失业保险概述(ppt 62页)
第九章 失业保险
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因此,在现代社会里失业现象就不可避免,广 泛存在。失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 题,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定,各国政府都把减小失业,扩大就业作为其 施政目标,由此,失业保险成为一个重要的保 险项目。
现代失业保险体系由失业预防、失业保险和就 业扶助三部分组成。
2. 促进再就业(失业保险金的一部 分用于建立职业培训机构,进行 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从而促进 再就业)
四、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
1. 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从理论上讲应该包括社会经济 活动中的所有劳动者。但纵观世界各国失业保险的 发展,可以发现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却经历了一个 由小到大、从严格到宽松的演变过程。
2. 享受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 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具备劳动能力(我国法定劳
动年龄为男:16—59岁;女:16—54岁。残疾人无 劳动能力,没有工作不属失业,他们的生活保障按国 家残疾人保障法予以解决) 有就业愿望(失业者到规定的就业管理部门登记失业 并接受合适的就业安置和职业培训被视为有就业愿望 。所以我国的登记失业率可视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一 个基础数据,但不能真实反映失业情况) 依照法定规章履行了被保险人义务(失业前的工作时 间和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时间,当前我国只要求满足后 一个条件) 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非自愿性失业又称“需求 不足的失业”,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与工作 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凡因本人过失 而被革职者、炒老板鱿鱼而无充分理由者,都不属于 非自愿失业 )
注意: ①扣除农村劳动力,从而不是全 国失业率,仅是城镇失业率;②仅是登 记失业率,失业未登记的没有计算在内 (分子减小);③就业人口中计算了不 在岗职工(分母增大),而在失业人口 中却没有计算下岗职工(分子减小)。

第八章 失业保险《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PPT课件

第八章 失业保险《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PPT课件

第二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第二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 3.失业保险待遇
▪ (1)失业保险待遇的项目构成。 ▪ (2)失业保险待遇标准、医疗补助金、丧葬补助金、抚
恤金、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等,具体标准按照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但是其水 平原则上应该是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 (3)失业保险金的发放。 ▪ (4)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规定
第二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 4.失业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 ❖ 5.劳动者跨统筹地区转移或者流动的,失业保险关
系应接续 ❖ 6.对骗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失业保险待遇行为的处

第二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三、运行情况 ❖ (1)企业和职工参保意识提高,基金稳步增加。 ❖ (2)参保人数和基金收入总量均超出预期 ❖ (3)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 (4)积极发挥失业保险支持企业减负稳岗的作用
❖五、国外治理失业的经验
▪ (1)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 ▪ (2)积极创造就业机会。 ▪ (3)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 ▪ (4)改革筹资制度。 ▪ (5)改革失业津贴发放办法。
第二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一、历史沿革
▪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86年:失业保险制度的空 白时期
业的市场就业和再就业新机制。
❖ 3.加强基础工作,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 4.强化基金监管,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失业保险的
统筹层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第二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第二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 (5)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 ❖ (6)申请领取程序。

失业保险概述PPT(共66页)

失业保险概述PPT(共66页)
1、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 2、享受失业保险以职工就业后因社会经济原因而失去工
作、中断收入为前提条件,它的对象只能是法定实施范 围内的失业职工; 3、以保障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而不可能满 足其它各方面的需要; 4、国家立法设立失业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使用; 5、失业不是单纯的经济救济和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职 业培训、职业介绍,提高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以便 重新走上就业岗位; 6、属于短期保险待遇类险种。
就业不足型的失业 这类失业者是指那些实际工作时 间少于他们能够并愿意工作时间的劳动者。
伪装的失业 指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或接近于零时的就 业,也就是说,如果从总就业中撤出一部分劳动者而不 会使总产量减少,那么,被撤出来的劳动者即处于伪装 失业状态。
隐蔽性失业 指有些人因无工可作而选择非就业的活动。
失业者的意愿: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 失业的表现形式:公开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 失业程度:完全失业和不完全失业; 失业期限:长期失业和短期失业。
爱德华兹关于发展中国家失业类型的划分
1、公开的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2、非公开的失业:指发展中国家除掉公开失业之外
的其它各类失业现象的总称。
独立、善断、理性的行 为取向
对于社会稳定并不会构 成实质性的影响。
四、失业的消极影响
企业
个人
社会
第二节 失业保险的基本内容
一、失业保险的类型划分
概念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政府 负责建立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 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的物质帮助及再 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任意性失业保险制度 即由工会自愿建立失业基金会进行管理,这些
基金会都从政府得到大量的财政补贴。(丹麦、 瑞典和芬兰)

第五章失业保险.pptx

第五章失业保险.pptx
第五章 失业保险
就业是民生之本
1998--200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1%。 2006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2007年争取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0%。 2008年争取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2%。
第一节
失业保险的基本范畴
一、失业和失业保险
(一)失业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不能就业的状况。
1、等待期: 目前,世界各国在支付失业补助金
之前,通常有几天的等待期。 2、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
大多在90天至1年之间。给付期 的长短取决于: (1)缴费期。 (2)失业者年龄。
(六)再 就 业 培 训
1、失业保险与再就业 2、鼓励再就业的措施 3、组织再就业培训是政府的重要工作
目前政策措施
提供再就业补贴 提供培训补贴 提供创业贷款(提供担保) 对不裁员企业给予奖励
(四)待 遇 标 准
1、按近期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发 放。如加拿大是60%,美国是50%; 2、按本人失业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如 德国是53%; 3、按本人失业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加定 额给付。如法国是40%加定额46.32法郎 /月;
4、按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如波 兰是最低工资的95%。
(五)其 他 规 定
保险待遇和就业培训
保险待遇:待业救济金的发放标准按当 地社会救济金的120%~150%。 失业者享受平等的待遇水平。包括领取 失业救济金和医疗补助费,在失业期间 的医疗费、死亡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 亲属抚恤费、救济金等。 增加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
(三)《失业保险条例》
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失业保 险条例》,这标志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的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 1、待业改为失业 2、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3、统一确定失业保险费缴费的比例 失业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 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统筹层次由省、自 治区人民政府规定。

《失业保险》课件

《失业保险》课件
失业保险的起源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但具体实施方式和覆盖范围略有不同。
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
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次改革和完善,现已基本覆盖了所有劳动者。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
失业保险而失去工作的人群,包括被公司裁员、破产清算、季节性停工等情形下的失业者。
反馈机制
失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与养老保险的联系: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当劳动者在职期间缴纳养老保险费用时,如果因失业而中断缴费,其个人账户不会清零,待其找到工作后可继续缴纳。
失业保险与其他就业促进政策都是为了促进就业、减少失业而制定的。例如,职业培训政策可以帮助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创业扶持政策可以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参保条件
缴费标准
按照国家规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个人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
缴费方式
单位按月缴纳失业保险费,个人缴纳部分由单位代扣代缴。
建立个人缴费记录,记录个人缴费情况,作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依据。
缴费记录
记录个人在失业保险中的权益,包括缴费年限、领取失业保险金记录等。
失业保险的待遇种类包括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失业救济金等。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待遇种类可能有所不同。
待遇调整机制
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化,失业保险的待遇标准也会相应调整,以确保其实际效用。
03
暂停和恢复发放
在某些情况下,如失业者未按时提交申请材料或违反相关规定,可能会暂停或恢复失业保险金的发放。
01
发放方式
权益记录
失业保险金的申领和审核

失业保险制度.pptx

失业保险制度.pptx

(二)失业津贴等待期
劳动者失业之后,一般不会立刻能领到失 业津贴。
▪ 等待期的规定有两种意义:有助于防止冒领失业 保险津贴的行为;有助于管理失业保险金。大多 数国家的等待期为3-7天。
▪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缩短乃至取消了 等待期。如德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 完全取消了等待期限。
▪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目前对等待期无具体规定。
中国规定
▪ 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 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 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 4、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 ▪ ①重新就业的 ②应征服兵役的 ③移居境外的
④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⑤被判刑收监执行 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⑥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 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机构介绍工作的。
二、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 失业保险制度自创立迄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有 72个国家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
▪ (一)发展历程(三个阶段) ▪ 1、创建阶段(20世纪初到二战以前) ▪ 法国1905年率先通过立法建立起自愿参加的失业
保险制度 ▪ 英国1911年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强制性的失业保
险制度 ▪ 失业保险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 ●待业:就是失业,我国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之前 都称作待业。
▪ ●待岗:相对于在岗而言的,不同于下岗。
二、失业的类型及其划分
➢ 古典学派的分类: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 ➢ 凯恩斯的分类: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非
自愿性失业 ➢ 经济学家的一般分类:周期性失业;技术性失
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失业保险概述课件(ppt 50页)

失业保险概述课件(ppt 50页)

预防失业举措
• a 为鼓励困难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分担企 业部分用工成本(如对职工实行工资性补贴、 代缴社会保险费)
• b 对重视在职职工职业培训的企业提供补贴 • c 政府用法律手段约束企业裁员 • d 预测未来就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援企稳岗 “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延长一年
2009年12月25日20:45新华网
(三)中国失业问题
• 1、整体失业问题严重 • 2、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与素质矛盾并存 • 3、就业的“观念瓶颈” • 4、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
1、失业问题严重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08年我国 城镇人口失业率是4.2%左右,而中国社科 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 》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是9.4%,已经超过 了7%的国际警戒线
根据国际上的较为流行的划分标准,失业 率在7%—8%为失业问题突出型,9%以上为失 业问题严峻型。不难看出,我国当前的城镇 失业问题已相当严峻。
• 城镇登记失业率(官方指标) •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
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 质疑——农村劳动力?未登记人员?
所提供的合适就业机会
河北累计逾3万大学生领取失业补助
• 2、失业保险待遇水平 • 1)三原则:保障基本生活;低于原就业工
资水平;权利义务相结合 • 2)失业保险金给付方法:a 工资比例法
b 均等法 c 混合法 • 中国:高于低保标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 3、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期限 • 1)失业保险等待期; • 2)失业保险最长给付期 • 确定方法: • a 将给付期与参保时间相对应 • b 将给付期与失业时间长短相联系
2863 10408

失业保险概述PPT(共83页)

失业保险概述PPT(共83页)

7.3失业保险制度
▪ 1905年,法国实行公共资助的自愿失业保 险制度。
▪ 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的 国家是英国。1911年《失业社会保险法草 案》。
▪ 1930年,13个国家建立了强制性的失业保险 制度。
▪ 二战后,新兴工业国家也开始实行,但在 各社会保险险种中,推行相对较慢。
7.3.1 失业保险的概念和特征
解决对策:
▪ 需求管理:政府对经济干预,增加政府需 求来弥补私人需求的不足。
▪ 政策主张:赤字预算

适度的通货膨胀

福利措施。
失业福利理论(庇古 贝弗里奇)
▪ 通过国民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再分配来提 高和改善社会福利。而增加国民收入的关 键是合理分配生产要素,其中最核心的是 劳动力要素,而合理分布劳动力,就必须 改善劳动生活条件和福利状况,通过国民 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失业补 助,增加社会救济,实现收入“公平化”。
7.3.2 失业保险特征
▪ 1、强制性——单位和职工必须参保,缴纳 失业保险金。
▪ 2、预防性——(1)预防职工一旦失业, 生活限于困境,(2)采取措施预防职工失 业。
▪ 3、互济性——众人投保,失业者得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补偿性——保障劳动者失业后的基本生 活水平。
▪ 5、公正性——所有劳动者均有参保和失业 后获得保障的权利;权利与义务对等。
“城镇调查失业率”是反映城镇常住经济活 动人口中,符合失业条件的人数占全部城镇 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国际上有一套严 格的标准,包括年龄、求职意向等等,满足 一定的条件才能判定为失业人员。要经过科 学的抽样,一般要求在大量的、一定规模的 样本前提下开展调查。
7.2 失业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失业保险运行概况及问题
1、参保情况 2、待遇发放情况 3、基金结余 4、待遇水平 5、促进就业功能 6、预防失业理念基本缺失
1、失业保险参保情况
参保人数(万人)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城镇就业总量 (万人)
占城镇就业比重 (%)
养老保险 医疗3617
(四)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
• 失业保险基金筹集—— • 1、资金来源:政府 用人单位 个人 • 2、筹资方法:征收失业保险税;征收失业
保险费;按固定金额征收 • 3、缴费比例 • 中国:征费——企业2% 个人1%
失业保险基金使用——
• 1 失业保险待遇(保障基本生活) • 失业保险金 失业补助 • 2 促进就业(就业导向) • 职业培训 职业介绍 开发就业岗位 • 德国:基金中40%用于促进就业
中国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期限
• 4、失业保险待遇停止支付情形
• 1)领取期限已满 • 2)不愿接受职业介绍机构介绍的工作 • 3)拒绝接受职业培训 • 4)骗取失业保险金
20
中国的失业保险
• (一)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与发展 • (二)中国失业保险运行概况及问题 • (三)中国失业问题
计划经济时代 固定工 铁饭碗 隐性失业
第九章 失业保险
失业——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
框架
• 一、失业的定义 • 二、失业保险基本内容 • 三、中国的失业保险
一、失业定义
• 广义:表现为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 • 狭义:指劳动者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
并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 不能得到适宜工作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二、失业保险基本内容
根据国际上的较为流行的划分标准,失业 率在7%—8%为失业问题突出型,9%以上为失 业问题严峻型。不难看出,我国当前的城镇 失业问题已相当严峻。
• 城镇登记失业率(官方指标) •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
2006 18766 11580 11187 10269 28310
66.29 40.91 39.51 36.27
2007 20137 13420 11645 12173 29350
68.61 45.72 39.67 41.48
2、失业保险待遇发放情况
3、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过多 2008年底,全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达 1200多亿元; 2009年,结余超过1500亿
(三)中国失业问题
• 1、整体失业问题严重 • 2、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与素质矛盾并存 • 3、就业的“观念瓶颈” • 4、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
1、失业问题严重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08年我国 城镇人口失业率是4.2%左右,而中国社科 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 》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是9.4%,已经超过 了7%的国际警戒线
(五)失业保险待遇
• 1、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 2、失业保险待遇水平 • 3、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期限 • 4、失业保险待遇停止支付情形
• 1、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 1)法定劳动年龄 具有劳动能力 参加失业
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
• 2)向失业保险机构登记失业并接受职业培训 或职业介绍
• 3)非自愿失业 有就业愿望 接受职业介绍 所提供的合适就业机会
(一)失业保险制度建立与发展
• 1、1986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待业保 险暂行规定》,失业保险制度框架初步确立
• 2、1993年,国务院发布《国有企业职工待 业保险规定》
• 3、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
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
• 第一次明确将 “待业保险”更名为“失业 保险”
• 覆盖范围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及 其职工
河北累计逾3万大学生领取失业补助
• 2、失业保险待遇水平 • 1)三原则:保障基本生活;低于原就业工
资水平;权利义务相结合 • 2)失业保险金给付方法:a 工资比例法
b 均等法 c 混合法 • 中国:高于低保标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 3、失业保险待遇领取期限 • 1)失业保险等待期; • 2)失业保险最长给付期 • 确定方法: • a 将给付期与参保时间相对应 • b 将给付期与失业时间长短相联系
• 1)强制性失业保险 1911年始建于英国 • 2)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工会组织 自愿参加 政
府资助)1905年法国
• 2、按照失业者获得失业保险金的不同依据 • 1)权利型失业保险:符合给付条件 • 缴费期限 非自愿失业 • 2)调查型失业保险:对收入进行调查,只对
无法生存的失业者提供资助
(三)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正规部门”就业者
2863 10408
4350 23151
58.82 12.37 44.96 18.79
2004 16353
9044 10584
6845 26476
61.76 34.16 39.98 25.85
2005 17488 10022 10648
8478 27331
63.99 36.67 38.96 31.02
• 4、待遇水平偏低 • 2008年底,全国月均失业保险金水平只有387
元。
• 5、促进再就业功能未充分发挥 • 促进就业支出包括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
补贴两项,2008年,两项支出占基金总支出 15%弱。
6、缺乏预防失业的理念
• 失业保险应就具有保障生活、促进就业和 预防失业“三位一体”的功能
预防失业举措
• a 为鼓励困难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分担企 业部分用工成本(如对职工实行工资性补贴、 代缴社会保险费)
• b 对重视在职职工职业培训的企业提供补贴 • c 政府用法律手段约束企业裁员 • d 预测未来就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援企稳岗 “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延长一年
2009年12月25日20:45新华网
• 失业保险目标与功能 • 失业保险类型 • 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 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 • 失业保险待遇
(一)失业保险目标与功能
• 1、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在一定期限内) • 2、促进就业功能 • 职业培训 职业介绍 就业信息服务 • 3、稳定功能 • 社会稳定 经济稳定
(二)失业保险类型
• 1、按照参加失业保险的意愿是否具有强制性 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