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科学发展模式详解

合集下载

科学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模式
• 第一方面:如何判定一个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与 退化?拉卡托斯引入了“问题转换”概念。 退化?拉卡托斯引入了“问题转换”概念。他认 为 , 一个理论系列 T1、T2……Tn。 如果满足下列 一个理论系列T ……T 条件, 条件,它的问题转换就是进步的: • (1 ) • (2 ) • (3 ) Tn能够说明Tn-1 以前的各理论的成功。 能够说明T 以前的各理论的成功。 Tn 比Tn-1 有更多的经验内容。 有更多的经验内容。 Tn 的有些超量内容已被确认。 的有些超量内容已被确认。
2发展模式
• 前科学阶段→常规科学时期→危机时期→ 前科学阶段→常规科学时期→危机时期→ 科学革命时期→ 科学革命时期→新的常规科学时期 • (1)前科学时期 • (2)常规科学时期
• (3)危机时期 A反常的数目愈来愈多。如在地 反常的数目愈来愈多。 心说的后期。 有些反常十分顽固。 心说的后期。B有些反常十分顽固。如燃素说后 期的反常。 有些反常打击了范式的基本原则, 期的反常。C有些反常打击了范式的基本原则, 如迈克尔逊如迈克尔逊 - 莫雷实验就是对牛顿物理学的基本 理论的打击。 社会上的某种迫切需要, 理论的打击。D社会上的某种迫切需要,使原来 的范式受到巨大压力。 的范式受到巨大压力。 • (4)科学革命时期 • (5)新的常规科学时期
4拉卡托斯模式存在的问题:
• (1)拉氏无法回答何时才能确定研究纲 领的退化。(2 领的退化。(2)此模式缺乏逻辑上和内 在机制上的揭示和论证。(3 在机制上的揭示和论证。(3)拉氏的进 步的问题转换概念也是一种在科学史上几 乎从来没有实现的理想化。(4 乎从来没有实现的理想化。(4)硬核显 得过于僵化,能调整的只有保护带。(5 得过于僵化,能调整的只有保护带。(5) 没说明为什么一个时期有一个研究纲领占 主导地位。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二章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新大纲:第二章_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技术科学 以工程为目标,探讨新的 知识应用可能性 发明新事物 探求基础研究应用的可能 性,追求最佳条件系统的 新工艺、新产品、新发明 论文或专利 风险大,50%—60% 创造能力强,应用能力好 的发明家
工程科学 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上、 工程上 完成新产品,新工艺、使 之商品化、实用化 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 果从事产品设计、产品试 制、工艺改进 专利、专有知识、设计书、 图纸、样品 风险小,一般成功率超过 80% 有广泛知识和经验、动手 能力强的技术专家
此同时,科学技术带来的各种影响已经显现,不仅有推动社会进步、创造 物质财富的一面,更出现了破坏环境的情况,对人的精神和思维等产生了 影响,特别是对人的异化非常突出。这些情况都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的 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
• 18-19世纪,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 学、解剖学、生物学都有了长足的发代
(三)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
• 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 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 内在的一致性。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 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 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 • 辩证唯物主义、逻辑经验主义、证伪主义
(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构成 • 知识结构的要素渗透到学科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中(理想气体-分子运动)
• • • •
2.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门类结构: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 形态结构: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技术 形态渗透到门类结构中
活动类型 项目
目的
基础科学 寻求真理,扩大知识, 实现体系化 探讨发现新事物、新规 律 发现新现象、新事物, 探寻内在联系,预测新 发现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模式

逻辑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
• 说明的逻辑:
• 理论的重要作用是能够说明一定范围 的现象和事实。对科学说明这个概念 做出逻辑分析,揭示说明的推理形式 和一个完整的说明必须包括哪些前提。
逻辑经验主义的主要思想
• 理论的确认程度问题:
• “确认”是一个逻辑概念,指构成基础的 陈述(证据和被检验的假说之间的逻辑关 系),证据在多大程度上给假说以支持, 假说从证据得到了多大程度的确认。
• 他和R.卡尔纳普一起提出了物理主义或统一科学的主张, 试图排除有关“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伪问题”, 以及“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对立。
• 提出了整体论观点,认为科学假说的有效性,并不完全依 赖于某些观察实验的结果,而依赖于这些结果与某个系统 整体的正负关系。
• 著有《哲学论文》、《经验社会学:历史和政治经济学中 的科学内容》等。
卡尔纳普
• 卡尔纳普:(Carnap,Rudolf)(1891~ 1970)
• 美国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 • 一切关于世界的概念和知识最终来源于直接经验。 • 哲学问题被归结为语言问题,哲学方法就在于对
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 • 归纳推理可以而且应当像演绎推理一样予以规则
化和精确化,归纳逻辑提供据以评价人的合理信 念和合理行为的标准。
四 科学发展模式
科学哲学及其发展历程
• 20世纪以来,科学哲学已成为飞速发展的 哲学学科。
• 科学哲学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且是 哲学中最重要、最前沿的学科之一,属于 哲学研究的中心领域,因为科学哲学历来 是认识论的一部分。
• 波普尔:“认识论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 研究,第一是当作日常的知识或常识的问 题;第二是当作科学知识的问题。”
我”、“伊底帕斯情结”、原欲(Libido)等概念。 • 弗洛依德认为“梦是一种在现实中实现不了和受

科学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模式是一种以质量优先、效益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发
展方式。

它要求企业积极参与社会、环境、经济三者的协同发展,实行
“生产、消费、回收”全程管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良好的社会
治理机制,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为可持续发展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实施科学发展模式,要求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进行创新,以扩大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市场份额,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

企业要重视全员参与,确保人才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化行业规范,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完善法规,实行诚信经营;要加强机构构建,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加强资源配置,优
化资源利用,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升级。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科学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路径和推动力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涉及到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材培养、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模式,也是最简单的模式。

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即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辟和应用。

这种模式认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会直接转化为技术创新的动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2. 纺锤模式:纺锤模式是在线性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发展模式。

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即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而技术创新的需求也会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

3. 网络模式:网络模式是在纺锤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发展模式。

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主体的合作。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发展需要建立起一个相互连接的网络,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合作。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1. 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社会对于经济、环境、医疗、教育等领域的需求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例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对于医疗技术和健康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医学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2. 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需要不断地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政府、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等各方都在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3. 人材培养:人材培养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

各国都在加大对科学技术人材的培养力度,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训资源,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科技人材。

4.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经费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

·
3
·
·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性质及体系结构
一、科学技术的性质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三、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
·
4
1、自然科学的性质
① 科学的涵义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知 识体系。 ②自然科学的涵义
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生产的 辩证统一。 ③自然科学的性质
5
自然科学的性质
第一、自然科学是特殊的意识形态(无阶级性) 第二、 自然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潜在性)
2、技术的生命周期模式
3、技术的阶段性发展模式
阶段:技术原理产生 → 技术改良 → 技术原理突破 → 新技术改良 …
27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节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 ··
28
一、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
二、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一方面,技术目的决定技术手段的产生、发展; 另一方面,技术手段又直接影响技术目的的实现。
②二者的矛盾运动
主要表现为新的技术目的与原有技术手段之间的矛 盾,使技术沿着“目的→手段→新目的→新手段→更 高级目的→更新技术手段 ··”的途径向前发展。是 ·· ··
推动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20
主导技术与非主导技术的矛盾
· ·
3、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之间的矛盾 4、继承与创新的矛盾
·
13
·
二、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1、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的矛盾
2、技术原理与技术实践的矛盾 3、主导技术与非主导技术的矛盾 4、不同技术之间的矛盾
14

(完整word版)四、科学发展模式

(完整word版)四、科学发展模式

(完整word版)四、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发展模式描述的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形式,它所回答的问题涉及到科学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科学发展的机制是什么,科学发展的表现形式是什么等许多在科学哲学上极为重要的问题。

一个合理的科学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很好地解释科学发展的历史,而且能够深刻地揭示科学发展的规律,具有一定的预见功能。

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四种发展模式1)科学累积发展模式2)波普尔的不断革命模式3)库恩的范式转换模式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竞争模式根据查阅的大量资料,得出在本章最有可能出的考题有2个,下面结合考题对四种科学发展模式进行介绍。

★1. 论述并比较几种科学发展模式(累积发展模式、波普尔、库恩和拉卡托斯)。

答案要点:㈠论述这四种科学发展模式1.科学累积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人们从经验认识开始,逐渐抛弃错误、片面性,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比较完全的真理性。

这样,整个科学史就是科学不断进步的历史。

然后举例子说明科学累积发展模式,牛顿的经典力学归并了开普勒定律和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等其他各种事实接下来说明积累模式成功和失败的方面积累模式成功的一面,比较好的说明了新旧理论之间的继承性。

存在的主要问题:(1)科学发展不全是渐进的,中间存在着间断,不能用累积性说明。

(2)新理论并非旧理论的逻辑扩展,包含有革命性的内容突变,积累模式否认了这种矛盾的存在。

2.波普尔的不断革命模式波普尔摒弃了把科学的进步看成是绝对无误的知识直线式累积的模式,把猜测和反驳看作是科学知识发展过程的本质。

他提出如果科学陈述或科学理论被排斥、否定的东西被经验证实,即被证伪。

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科学始于问题,然后提出试探性理论,各种理论间激烈竞争,得出逼真最好的新理论,然后出现新的问题,下一轮循环开始。

波普尔提出了一系列应提倡的科学精神。

该模式优点在于把人们的眼光引导到对科学知识的增长作动态考察和对内在机制作逻辑说明。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推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方式和动力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是指科学技术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一种模式或路径,动力则是指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力量。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模式,也是最简单的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线性的,即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和应用。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明确的顺序和关系。

2. 级联模式:级联模式是在线性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过程。

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可以实现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3. 网络模式:网络模式是在级联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网络化的过程,不同领域、不同机构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形成一个复杂的科学技术创新网络。

通过网络化的合作,可以实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创新。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1. 经济驱动力:经济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经济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2. 社会需求驱动力:社会需求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 政策支持驱动力:政策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科技政策和法规,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政策的支持可以激发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4. 人才驱动力: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优秀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自然辩证法科学发展的模式PPT课件

自然辩证法科学发展的模式PPT课件

累积模式的图示
知 识 量
直线发展的 不存在突变 没有科学革命 的地位
时间
15
第15页/共76页
• 基本主张:科学发展是一个渐进积累的直线发展过程,其中没 有渐进的中断,没有革命;
• 观察事实越多,越深入,通过归纳逻辑得出的科学定律或理论 被经验证据所证实的频率越高,它就越普遍,解释力和预见力 就越强,其中包含的非科学的错误成分也就越少。
赫歇尔认为,理论的价值只有靠它经受住上述攻击的能力才能得到证 明。
6
第6页/共76页
3.惠威尔
• 最早代表:19世纪的科学哲学家 惠威尔(休厄尔William Whewell, 1794-1866)
• 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随后 被任命为矿物学教授(1828), 道德哲学教授,副校长(1842)。 他对潮汐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并于1837年完成了他的内容广泛 的《归纳科学史》。
10
第10页/共76页
3.4事实的综合
* 走向定律和理论的过程是一个综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 者将概念引入一组事实中,将事实捆绑在一起。(如开普勒模 型)
* 归纳过程是一个发现过程,它是通过科学家的创造性洞察力而 达到的。因此归纳推理不仅是单纯地把事实搜集在一起,而且 还应以新观点看它们,引入 一种新的精神因素。
* 事实和观念:休厄尔把科学进步看作是事实和观念的成 功
结合。他认为,我们平时称为感觉经验的报告那类事实,
只是事实的一类。广义地说,事实是片段的知识,是提 出
定律和理论的原料。这样的事实和理论间只有相对的区
别,如果一个理论被归并到另一个理论中去的话,那他

8
第8页/共76页
3.2科学发现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方式和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可以匡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技创新的本质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期模式,它认为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技术应用。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

2. 线性模式的扩展线性模式的扩展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反馈关系。

科学研究可以为技术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而技术应用的需求也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3. 互动模式互动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现代模式,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共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密切结合,强调创新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1. 知识驱动知识驱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动力。

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新知识的积累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

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和研究,探索和发现新的科学原理和规律,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2. 经济驱动经济驱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经济利益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促使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和研发力度。

同时,技术创新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3. 政策驱动政策驱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4. 社会驱动社会驱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促使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进行研究和创新。

社会对科技创新的认可和支持,激发了科学家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

科学发展模式的理解

科学发展模式的理解

科学发展模式的理解科学发展模式是一种从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建构起来,有助于实现社会科学发展的理论模型。

科学发展模式以持续发展、全面繁荣为目标,倡导人们追求安全、环境友好型发展的社会,实现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个人、群体、国家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增加社会安全和经济稳定性。

科学发展模式的核心在于把社会的自然资源作为基础,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模式要求从技术角度进行发展,以技术更新和新产业发展为支撑,确保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从而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受益。

此外,科学发展模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政治参与。

在科学发展模式下,政府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且要利用政策措施,培养技术创新能力,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实现科学发展。

同时,政府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发展政策,加强对技术更新和技术创新的支持,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模式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强调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在科学发展模式下,重要的是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社会参与,对社会发展贡献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以增加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社会进步。

此外,在科学发展模式下,应倡导人们形成「共同体」意识,结合资源,共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安全繁荣的目标。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模式是实现持续发展、全面繁荣的理论模型,其实践的核心在于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有效利用,促进全面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模式并不局限于经济和技术发展,而是涉及政治参与、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发展等多方面,它们都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发展模式对社会各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只有科学发展模式作为准则,才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1.3章_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和规律

第1.3章_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和规律
问题1 P1 尝试性假说 TS 排谬 EE 问题2 P2
猜测
反驳
证伪
4
•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科学:猜想和反驳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科学发现的逻辑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无尽的探索
Karl Raimund Popper
(1902-1994)
5
科学发展的理性主义模式特点: 这一模式与恩格斯关于假说是科学思维发展形式 的思想很相近。波普尔认为 , 科学发现的成果 , 不是 通过证实而是通过证伪而得到的。一种理论的可证 伪度越高,其陈述的经验内容就越多 ;相反,不可证伪 的理论,概率最大,则是不可取的,不可能发展的。例 如,“明天下雨”和“明天下雨也可能不下雨”两种 陈述,前者逻辑概率小于1,可证伪度大于0;后概率等 于1,可证伪度等于 0,可谓百分之百正确 ,但它没有提 供我们任何知识和信息。理论的可证伪度 , 即理论 的确认度。这改变了传统的狭隘经验论的陈旧观念 , 很有可取之处。但它也有片面性 , 否认真理的可证 实性 , 否认观察的所得经验是科学思维的基础 , 结果 又陷进唯理论。
• 科学发展模式
经验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以逻辑经验主义者卡 尔纳普(R.Carnap)为代表,认为科学知识是从观 察所取得的经验,经过归和证实的真命题。科学 发展便是这种知识的积累结果。其基本模式是:
观察
假说
检验
理论
归纳
演绎
证实
1
经验主义模式的特点: 它强调了科学发展的经验基础 ,归纳和假说的作用。 恩格斯指出 :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 , 它的发展形式 就是假说。但是这一模式夸大了归纳的作用,把观察 作为认识的起点绝对化了。正如恩格斯所说 :“ 单凭 观察所得的经验 , 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 ” 这种夸大归纳法的归纳主义,陷入了狭隘经验论。实 际上,观察是有选择的,因为观察渗透着理论 ,纯客观 的观察是不存在的。观察所得的事实,可以分为两个 层次 : 首先是未任何加工的自然现象 , 称为“科学事 实 1”; 如果观察者对这一现象毫不了解 , 等于视而不 见 , 若衬这一现象加以描述陈述 , 就做了最初的加工 整理 , 这是“科学事实 2” 。这就是为什么一块石头 , 矿产工程师、地质学家、建筑师和雕塑家等一不同 的人会作出不同的描述。 2

专题四自然科学的发展模式

专题四自然科学的发展模式
愈来愈多的科学家开始批判旧范式、抛弃旧范 式、另建新范式、欢迎新范式


科学革命时期
旧范式被抛弃、新范式得以确立
库恩认为范式不是认识而是信念,所以范式 之间的竞争结果,最终不是由观察和实验来 判定的,而只是由于信念转移决定的 范式的改变就只能是信念转移, 只能靠顽固 信守旧范式的老一代死去而代表新思想新范 式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2)科学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猜想。为了解决问题,科学家通常 会提出若干个尝试性的理论猜测,以便从中比较、选择出最有 解释和预言能力的科学理论。 (3)科学只有在不断的证伪和批判中才能前进。我们无法用经 验和逻辑挑选出正确的理论,但能够用经验和逻辑挑选出错误 的理论,科学理论的演变或进步的实质在于通过对理论的证伪 把其中的错误和迷惘排除出去。 (4)科学理论的演变或进步表现为一个理论对另一个理论的替 代,它不是积累式的,倒像是跳跃式的、不断革命的过程。
历史主义发展模式


库恩认为“一切危机都随着新范式的出现及其被 接受而宣告结束”,列举了科学史上的三次大危 机都是以新范式的建立而宣告结束的。 如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中托勒密体系的大危机, 以哥白尼日心说的新范式的确立而宣告结束; 18 世纪下半叶化学中的燃素说的大危机,以拉瓦 锡的氧化说的新范式的确立而宣告结束;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牛顿力学的大危机,以爱 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新范式的确立而宣 布告终。
历史主义发展模式

这种基于范式转换的科学理论演变模式,将 科学理论的演变描述为革命性的转化和渐进
性的积累相统一的过程。
历史主义发展模式合理之处

克服了累积式发展模式和否证式模式的片面 性,提出了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相互交替 、新旧范式不断更替的模式; 科学是不断追求新知识、放弃旧理论,接受 新范式、新理论的创造性活动; 科学的发展受到内外因素的相互制约

第七章科学发展模式

第七章科学发展模式
(3)生产实践为科学研究提供强大的物质手段。
3
2、政治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社会制度层面上 –先进社会制度为科学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
• 资本主义VS封建社会;旧中国与社会主义中国
(2)在政策和体制的层面上 –科技政策和体制决定了科学发展的方向、规 模和速度,并完成着对科学系统与整个社会 大系统的关系的调整。
第七章 科学发展模式
科学发展模式是关于科学发展的规律性、内 在机制和基本特征的概括和描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科学发展的动力 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西方科学理论发展模式述评 科学发展的经验规律
1
第一节 科学发展的动力
一、 外在动力 –1、社会生产 –2、政治 –3、哲学 –4、宗教 –5、文化传统
(3)哲学问题的探讨促进科学问题的解决
–如现代哲学和科学关于“时间”问题的讨论。牛顿可 逆时间、柏格森时间(创造进化论)、普利高津讨论 时间。
–再如彭加勒认识到绝对决定论是拉普拉斯造成的幻想。(1)宗教与科学的对立
• 科学是宗教恭顺的婢女,不得超越宗教界限 • R·培根因对盲目信仰圣经的怀疑被囚14年 • 维萨留斯《人体的解剖》死于耶路撒冷的忏悔路 • 塞尔维特《基督教的复兴》血液循环,火刑。 • 布鲁诺、伽利略
二、内在动力 –1、理论与实验的矛盾 –2、理论内部的矛盾 –3、理论之间的矛盾
2
一、 外在动力
1、社会生产 (1)社会生产不断向科学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①理论上总结已有的技术经验; –②社会需要提出许多从未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生产实践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认识材 料,为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玻恩:“科学的哲学背景始终比科学的特殊 成果更使我感兴趣”。汉森伯格:“从根本 上说,玻尔是位哲学家而不是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 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 —只要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和混 乱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累积增长模式
科学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知 识从少到多,日渐积累,越积越多.
代表人物: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惠威尔(W.Whewell)
7
亚里士多德
从观察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返回 到观察,以指导观察。前者采用 “归纳”,后者采用“演绎”。
8
用图表示:
经 归纳 一 经 归纳 一 经
把科学的进化比作支流汇成江河的形式, 即科学是通过归并而进化的
开普勒定律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潮汐运动规律 其它事实
牛 顿 的 万 有 引 力 理 论
12
如何归并的呢?
首先要有事实1、2 ······m
归并
经验定律1、2、········n
归并
更高层次定律1、2、········o
归并
理论
被证实为判别标准。 科学随经验的不断积累而向前发展。
5
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
有意义的命题: 综合命题:(经验证实)
后天的、经验的、以事务为对象的命题 “这朵花是香的”
分析命题 (逻辑句法规则证实)
数学的、逻辑的、以纯形式为对象的命题 “如果a=b; b=c ; 那么 a=c”
无意义命题:形而上学(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可证伪性:逻辑上的可能性
28
模式描述
猜测和反驳是科学知识发展过程的本质
P1
TT
EE
P1=问题
TT=Tentative Theory
试探性理论
EE=Elemination of error
用证伪消除错误
P2=下一个新问题
P2
29
波普尔模式包含四个环节
一出④ 高误格经竞③ 和性进② ① 个现新 的,检受争各 理猜行针 科 过新理 新筛验观,种 论测各对 学 程问论 理选,察相理 ,种问 从
13
事实1,事实2······事实m
经验定律1,2,······经验定律n
更高层次定律1,2,······o
理论 m>n>0
14
必然的推论:
定律和理论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15
对惠威尔观点的批评
图尔明的批评
给科学史强加了一种虚假的连续性; 科学的发展是坎坷不平的,理论并不 互相流入对方;相反,竞争是法则, 一个理论被另一个理论替代,常常是 革命性推翻
如果相信累积模式,则: 对发现抱乐观态度;科学的发展就是
这种必然真的知识的不断增多的过程; 整 个科学史就是科学不断进步的历史
10
19世纪以前科学界相信科学 的发展 是累积的。分析原因:
➢⑴ 科学研究只有一种模式 (从观察开始); ➢ ⑵ 大多数历史事实使学者领 悟到的也是如此(牛顿;文献)
11
惠威尔:

般验
般验

理观
理观
察 演绎 论 察 演绎 论 察
1
1
2
2
3
过程1
认识背景指
过程2 导、解释观 察2
从过程1到过程2,一般理论1成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识 的背景,指导并解释经验观察2,这就
要暗含一个前提:前后不矛盾。不矛盾 意味着知识融汇的可能。
9
在认识的每一个阶段, 作为认识 起点的知识所包括的内容越来越多,知 识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31
应提倡的科学精神
➢ ①要有敢于犯错误的精神
“怕犯错误是一种可怜的愿望” “从错误中学习” “科学史仅是一部不可靠的猜测史或错误史”
➢ ②要有批判精神
否胜的种 定是,理 ,对牛想 不亚顿之 是氏理间 归理想是
19
内格尔的批评:
单纯用惠威尔的方法不能说明科学理 论的变化,如:







解释范围大; 可以推出前者
20
内格尔将归并分为两类:
“同质归并”,这是惠威尔自己提出的。 “异质归并”这是他自己补充的:
从经典热力学 从牛顿力学
统计力学 相对论
25
二、证伪原则与不断革命模式
背景
1905年相对论提出. 此前,牛顿理论已经受千百次检验,取得惊人成 功,被证明是真理。但是在相对论冲击下,根基发 生了动摇 一个理论,不管多么成功,都难免被推翻的命运。
26
二、证伪原则与不断革命模式
背景
由此出发看1919年爱丁顿实验(不是对爱氏理论 的证实,而是对牛顿理论的“证伪”、“否证”)
21
累积模式的图示
知 识 量
时间
22
累积模式
直线发展的 不存在突变 没有科学革命的地位
23
卡尔纳普:中国套箱
24
评价:
优点: 能较好地说明新旧理论之间的继承性
问题: 科学发展并不全是渐进的,其间曾经存在革命,有
间断,无法用继承性加以说明; 新理论的产生常开始于旧理论与观察事实的矛盾; 累积模式把科学发展问题太简单化了
燃素说和氧化说之间是取代、推翻关 系,是竞争结果,是不连续的
16
亚里士多德:
速度V取决于作用力与阻力之比; 运动的存在表明作用力起了作用; 需要解释的是运动本身,不是运动的变化
17
牛顿第一定律
匀速直线运动 是惯性运动, 它不需要作用力,也不需要解释; 要解释的只是运动的变化
18
并想的冲这 。的获突两
题被 论出从和互论 即大题 问 ,证 逼而实批之 提胆, 题 开伪 真清验判间 出的科 开 始, 度除的,激 假尝学 始 下又 较错严并烈 设试家
30
把科学看成是从问题到问题而进步的, 随着这种进步,问题的深度不断增加
贯穿该模式的红线是猜测与反驳的 过程
他自己将这个模式称为“以猜测和 反驳为手段来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式”
科学发展模式
1
题解:何谓科学发展模式?
定义:“从动态上描述科学发展的主要 特征和内在机理”
应包括两个方面: 宏观上描述科学整体运动的规律:
指数增长律 汤浅现象 凯德洛夫:带头学科理论 累积模式 波普尔模式 库恩模式
2
微观上阐述科学理论生长 的过程:
观察、实验
假说
检验
理论问题
尝试性答案 理论
检验
3
科学发展模式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模型和型式化 不可能详细表征科学发展的一切方面
意义 加深科学及其规律的认识 推动科学进步和发展
4
一、证实原则与科学积累发展模式
可证实性原则(verifiability principle)
认识和理论既来自经验,又由经验验证。 一个陈述是科学还是非科学,应以其是否
科学不可能是“向着最终目标稳步前进的 系统,它永远得不到真理,甚至象几率 那样的真理的替代物。”
27
证伪原则
证伪主义(falsificationism) 波普尔 反对归纳法
经验观察---个别,特称;科学理论----普遍命题
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可证伪性
科学理论不能被经验证实,却可以被经验证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