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导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使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认识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
3.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文体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激发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2. 《朝花夕拾》的文学地位及主题思想3. 《朝花夕拾》的文体特点4. 散文的阅读方法5. 对比分析《朝花夕拾》与其他文学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掌握《朝花夕拾》的文体特点,学会散文的阅读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认识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分析《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2. 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朝花夕拾》的文体特点,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
3. 实践法:指导学生运用散文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朝花夕拾》。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兴趣。
2. 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 分析与讲解:教师讲解《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
4. 对比分析:教师组织学生对比分析《朝花夕拾》的文体特点,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朝花夕拾》的理解和感悟。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他们对《朝花夕拾》的文体特点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3. 课后作业: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朝花夕拾》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个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要求必读的名著。
这部散文集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包含十篇散文,通过作者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展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七年级的学生正站在童年跨越到少年的门槛上,面临认知转变的关键时期。
而鲁迅笔下的童心世界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但是在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两个难越过的难关。
一方面学生对文章内容所处的时期了解甚少,很难真正走进文本所刻画的场景中。
另一方面对鲁迅本人和他的写作笔法有畏难心理。
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因此,本课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在课程的层层深入中,消除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隔膜。
1.通过读整本书的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读书活动,消除学生与《朝花夕拾》之间的隔膜,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与主题。
2.合作探究“朝花“之美背后的“夕拾”之深味,以丰富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和深读本书的兴趣。
3.用批注式阅读等方法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授予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读整本书的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读书活动,消除学生与《朝花夕拾》之间的隔膜,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与主题。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朝花“之美背后的“夕拾”之深味,以丰富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和深读本书的兴趣。
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播放视频:视频欣赏:《起风了》(鲁迅诞辰140周年特别纪念版)【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 教案
读书有方法,开卷见朝花——《朝花夕拾》导读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目录和《小引》,找到阅读整本书的门径。
2.通过阅读书中精彩片段,感知本书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初步了解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目录和《小引》,找到解读整本书的门径。
2.感知本书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目录和《小引》,找到解读整本书的门径。
教学准备1.《朝花夕拾》读本。
2.浏览目录,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阅读《小引》,画记有感触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大家还记得他吗?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明确: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是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他见多识广,会捕鸟、会刺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鲁迅有很多念念不忘的人和事,伴随着他的成长岁月——多年后,他把其中最有趣的、总让他回忆的人和事写进了一本书——《朝花夕拾》。
二、课堂活动读前热身:了解“整本书阅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语文课上接触到读“整本书”,为什么要读整本的书?要读哪些整本的书?要怎样来读整本的书呢?我们要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1.为什么要读整本书?读一篇课文和读整本有什么区别?仅仅是篇幅的差距吗?课本里所收的,选文中入选的,都是单篇短什,没有长篇巨著。
这并不是说学生读了一些单篇短什就足够了。
只因单篇短什分量不多,要做细磨细琢的研读功夫,正宜从此入手,一篇读毕,又读一篇,涉及的方面既不嫌偏颇,阅读的兴趣也不致单调。
——叶圣陶读整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2.初中时期我们将要读哪些书呢?你了解这些书吗?跟同学简单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
3.了解整本书的阅读方法阅读教材的“阅读指导”部分,理解归纳精读、略读、浏览各自的特点、具体方法。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鲁迅生平介绍《朝花夕拾》作品概述主要人物介绍重点情节分析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鲁迅生平、作品背景和情节分析。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和感受。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教学指导书、相关论文和评论。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资料。
网络资源:鲁迅作品集、相关网站和论坛。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3.1 教学安排课时: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课程结构:介绍鲁迅生平与作品背景(2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和情节(4课时)、小组讨论与分享(2课时)、总结与反思(2课时)。
3.2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PPT展示鲁迅生平照片和简介,引起学生兴趣。
讲解:详细介绍《朝花夕拾》的作品背景和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讨论:引导学生对重点情节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分享。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观点,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要点,反思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过程。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评价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分析能力。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讨论。
小组合作: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分析深入。
作业完成: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表达流畅。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教学指导书。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资料。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3、这十篇分别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朝花夕拾》这部作品的背景、作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朝花夕拾》的文学地位及创作背景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作品的主题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章:鲁迅生平与创作风格2.1 鲁迅生平简介介绍鲁迅的生平和重要经历,使学生了解鲁迅的生活背景,为理解其作品奠定基础。
2.2 鲁迅的创作风格分析鲁迅作品的独特风格,如尖锐的讽刺、深沉的反思、平实的语言等,帮助学生认识鲁迅文学艺术的特点。
2.3 作品欣赏选取鲁迅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使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魅力。
第三章:《朝花夕拾》的故事梗概3.1 作品简介概述《朝花夕拾》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2 人物分析详细介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3.3 故事情节分析对作品中的重要情节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四章:《朝花夕拾》的主题探讨4.1 作品主题探讨《朝花夕拾》所反映的主题,如对童年的怀念、对人性的剖析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2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3 主题写作第五章:阅读与欣赏5.1 自主阅读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全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5.2 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欣赏,感受作品的文学价值。
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六章:作品解析6.1 篇章结构分析分析《朝花夕拾》的篇章结构,包括引子、和尾声等部分,帮助学生了解鲁迅的布局技巧。
6.2 写作技巧解析探讨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讽刺、抒情等,引导学生欣赏鲁迅的艺术表现力。
6.3 语言特色解析分析《朝花夕拾》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等,使学生感受鲁迅的文学风格。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1.2 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3 宣布本节课的目标和教学内容。
第二章:《朝花夕拾》的文学特色2.1 分析《朝花夕拾》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2.2 探讨鲁迅在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
2.3 学生分享对文学特色的观察和感受。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2 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3 小组讨论人物形象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故事情节解读4.1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朝花夕拾》的故事情节。
4.2 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高潮。
4.3 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对主题的揭示和表达。
第五章:主题探讨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所探讨的主题。
5.2 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
5.3 小组讨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教师介绍《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如象征、讽刺、对比等。
6.2 学生找出文中的文学技巧实例,并进行分析。
6.3 小组讨论文学技巧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七章:作品中的情感表达7.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7.2 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情感冲突。
7.3 小组讨论作品情感表达对读者的感染力。
八章:作品与现实的联系8.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与现实的联系。
8.2 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8.3 小组讨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九章:阅读理解训练9.1 教师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朝花夕拾》的理解。
9.2 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9.3 小组讨论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10.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10.3 教师提出对学生的阅读建议和拓展阅读材料。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导言:《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以其真实、细腻的描写风格,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而著名。
本文将针对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朝花夕拾》的阅读,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1.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和艺术价值;3. 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思考社会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辩证。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朝花夕拾》是一部由鲁迅先生写的散文集,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社会现象、人物描写、自传等多个方面。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华盖集上集序》、《战士的母亲》等。
2. 教学方法(1)独立阅读: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并对每篇散文进行基本的理解和总结。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篇散文的精华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
(3)针对性讲解:根据学生的理解和讨论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师讲解,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推动学生深入思考。
(4)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形成小组报告并展示。
三、教学步骤1. 分发散文集《朝花夕拾》给学生,鼓励他们在预习阶段自主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篇散文的精华内容,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3.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激励,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见解。
4. 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和拓展。
5. 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散文,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形成小组报告并展示。
6. 学生进行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考察学生对散文的基本理解能力和识别作者意图的能力。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增强阅读的兴趣,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著名的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赞颂过一个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那么,虽死犹生的“他”究竟是谁呢?(鲁迅)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生死存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严酷的环境下,鲁迅为了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写了大量的文章,他的文章像投枪,像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让当时的政府官员和许多反动文人看了闻风丧胆。
林语堂先生说: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
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 鲁迅先生自己写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要认识鲁迅其人,我们需要研读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为《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人生经历。
前段时间,大家已经粗略的读过这本书,今天,我们一起来透过《朝花夕拾》,认识鲁迅笔下的人物。
二、走近人物,理解形象:(一)考考你1、《朝花夕拾》的体裁是什么?原名叫什么?“朝花夕拾”的含义是什么?2、你知道《朝花夕拾》包含哪些文章吗?3、这10篇散文是一次写成的吗?你了解《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吗?(二)讨论:书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谁?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后,老师总结)长妈妈--是一个勤劳、善良、开朗、纯朴的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旧时代农村妇女,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又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尊敬的教师:以下是一份针对《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作品。
本教学设计将以不同的教学活动为主线,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I.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朝花夕拾》整本书的主题、情节和文学背景。
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意象和象征意义。
3. 学生能够通过个人感悟和思考,发展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价值观进行分析和评价。
II. 教学活动1. 铺垫环节(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朝花夕拾》的背景和作者鲁迅,并进行一些相关概念的说明,如文学背景、主题等。
该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对这部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情节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关键情节,通过简略介绍和分析,便于学生把握整体故事框架和主要事件。
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 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以及背后的象征意义。
学生可以将他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并与同桌进行分享和讨论。
4. 文学鉴赏(25分钟)教师选取小说中的几个重要段落,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其语言风格、表达技巧和情感渗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和意图。
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分享给全班。
5. 个人感悟(15分钟)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个人感悟和思考,回答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对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什么印象?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你是否认同鲁迅的价值观?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口头分享,也可以写下来,形成一份小结性的文稿。
6. 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就小说中的某个具体议题或问题展开讨论,比如鲁迅的文学批评观点、小说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等。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和对话。
7. 结束总结(10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和体会。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设计课题:七年级上册语文《朝花夕拾》导读课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何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名著导读,在本单元的经度课文中有此文集中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共包括小引、十篇散文和后记。
十篇散文中前两篇写于北平,中三篇为流离中所作,后五篇写于厦门。
该书出版于1928年,当时鲁迅先生已经47岁,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怀念自己的过去。
作者虽是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来讲述故事,但却是以成人的思考来审视童年的生活,文章有对往事的温馨回忆,亦有对某些问题的理性批判。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投课对象是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曾经学过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也曾经读过整本书,如《草房子》,但以往所学所读都比较浅显易懂。
《朝花夕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整部作品,其所描述的时代与学生现在的生活时代相差甚远,作品中部分词语晦涩,表达寓含深意,学生阅读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时代知识激增,很多学生感觉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阅读经典,他们更习惯“快餐式”阅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l.教法:激发兴趣、依标导学、问题引领、全员参与、游戏、漫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
2.学法:自主阅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汇报提升等。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鲁迅,了解《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
难点:指导学生掌握读整本书的方法,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语:激趣导入1.同学们,能过五关斩六将的你们认为是什么人?(武功高强、高手、英雄)2.今天你们也能成为英勇,阅读高手,阅读方面的英雄。
(课件出示)1.指名学生读:作者知多少背景我知道方法要记牢朝花夕拾妙读书计划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了解本节课要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做到学习有目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略读、精读和浏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做深入地了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是一副挽联,你们知道悼念的是谁吗?(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名著解读(一)走近作家与作品1.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2.简介《朝花夕拾》。
关于《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
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中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十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3.走进《朝花夕拾》。
《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由对童年生活的叙述引发开去,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现实人生的丑恶。
《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深深的愤慨。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和封建主义决裂的道路。
《无常》描述儿时所见的无常,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藤野先生》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与范爱农的交往,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二)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1.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较深入的探究文本内涵。
3.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注重对社会、人生进行深入思考。
4.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阅读全书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朝花夕拾》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名著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这幅对联是关于谁的呢?(出示课件2)上联: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是一副挽联,悼念的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知识备查,了解名著1.走近作者(教师讲解,学生记录。
)预设:(出示课件4、5)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对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
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生平简介: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原名周樟寿,字豫才。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3年,发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
1926年,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期间笔耕不辍。
1936年,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
同年10月病逝上海。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3篇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共3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了25篇文章,其中更多的篇目见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
《朝花夕拾》是一部颇受词人、散文家喜爱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也是一本必读的名著之一。
如何将《朝花夕拾》更好地引入课程教学并浅析教学设计,是本文着重探讨和探索的问题。
一、《朝花夕拾》的特点和价值《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创作散文的代表作,它通过对人生的回忆和感悟,从一个更为微观的角度深入探讨社会问题。
《朝花夕拾》所包含的记忆,发人深省的思想,以及对我们的历史与时代的反思,都是书中的亮点之一。
《朝花夕拾》以传统文化精华为主旨,探索人性的深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二、《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案例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围绕《朝花夕拾》展开,主要以“人的记忆和传统文化”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学会品味散文,开阔思维,培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城市情怀。
教学目标:1)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并描述散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了解人的记忆和传统文化,从而建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提供一些有益的阅读技巧,如朗读等;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播放一段关于“传统文化保护”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文化保护的话题;2)课内阅读:进行朗读,引导他们了解散文的写作技巧、内容架构和重点要素,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散文的阅读感受,分析作品主题和文化内涵。
4)个性写作:让学生进行个性写作,结合自己的想法,体验散文的感受,并从中学到如何写出优秀的散文。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开展本节课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工具:1.多媒体设备:播放器2. 演讲设备:麦克风3.白板、黑板和粉笔教学反馈:通过对学生的文献资料和作文的批改,意见反馈等多种方式,能够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和反省,提高学习动力和效率。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课例研究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课例研究一、引言《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代表作品,通过描述他童年时期的大小事,反映了封建中国社会的黑暗和压抑。
这本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对于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质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书中的一些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需要引导性教学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本经典之作。
本文将结合《朝花夕拾》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导读课教学,并给出相应的课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朝花夕拾》的背景和鲁迅先生的创作动机;2. 理解《朝花夕拾》的结构和风格特点;3. 分析和解读《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篇章,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阅读《朝花夕拾》的背景知识和鲁迅先生的创作动机。
通过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背景,培养学生对于作者的敬意和钦佩之情,为后续的阅读做好准备。
2. 解读《朝花夕拾》的结构和风格特点。
可以选择书中的一章或一篇作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和风格,了解整本书的写作特点。
例如,选择《我的母亲》这一篇,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线索和主题,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以及对于家庭和母爱的思考。
3. 推敲《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篇章。
从整体的角度上,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篇章,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理由。
例如,《故乡》中描述的故乡景色和情感,可以引发学生对于家乡和乡愁的思考和感受。
4. 分析和解读《朝花夕拾》中的思想和价值观。
通过挑选几个篇章,让学生深入分析其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药》中所描述的虚假和药物带来的危害,学生可以讨论到底什么是真实和假象,以及对于生命的关爱和珍惜。
5.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于《朝花夕拾》中的一些问题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和解读经典篇章,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运用。
2.梳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明确各篇的主旨情感。
3.了解《朝花夕拾》成书过程,明白作者心路历程。
【重点难点】1.学习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运用。
2.梳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明确各篇的主旨情感。
【任务群】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任务三:寻·鲁迅生活的“那些年”任务四: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任务五:察·鲁迅心中的“那些情”【学习过程】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
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读一本书,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不同,可以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精读、略读、浏览呢?请阅读教材72页“阅读指导”,并完成相应任务。
1.什么是精读、略读、浏览?2.如何做好精读?3.略读和浏览,与精读相比有何不同?4.阅读《朝花夕拾》这本书,可以怎样运用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读书方法?[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朝花”何以“夕拾”呢?我们进行探究。
1.《旧事重提》更名为《朝花夕拾》其实隐藏着在儿童视角下的写作意图。
请同学们结合下列背景,读《小引》补全作者写作《朝花夕拾》的经过。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
(3)学会与他人合作,开展小组讨论,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名著的热爱,激发阅读兴趣。
(2)感受作者关爱弱势群体、倡导民主平等的思想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朝花夕拾》中的复杂人物关系。
(2)理解作者通过作品所传达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掌握《朝花夕拾》的内容。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亮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形象,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 第2课时:梳理《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 第3课时:分析《朝花夕拾》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4. 第4课时:探讨《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5. 第5课时: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相关章节,注意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阅读中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梳理作品脉络。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导读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导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XXX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3.学会欣赏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人物。
教学重点】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预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XXX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被编入学校教材。
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
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XXX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板书:朝花夕拾鲁迅)二、了解名著阅读的方法教师: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名著?学生谈阅读方法)教师出示名著基本的阅读方法:一)先读序言、后记和目录。
以便对这本书的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做点读书笔记。
可以概括大意,抄名言,作评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惯。
四)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
三、阅读《朝花夕拾》一)作者介绍教师:请某位同学介绍一下XXX。
我来补充一些内容。
XXX,原名XXX,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等。
在写作《朝花夕拾》时,XXX已经46岁了,最初发表时配有副题“旧事重提”,这自然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提哪些旧事”,“提它作什么”的问题,二是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来讲述故事,还是以成人的立场来回忆旧事的问题。
作者曾说:“带露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我不能够。
”因此,作者更多是根据现实的需要,对旧事进行取舍,以成人的视角来进行“反顾”。
二)整体感知《朝花夕拾》教师:接下来,我们要了解《朝花夕拾》的整体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写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
2.引导学生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3.学会欣赏运用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人物。
【教学重点】
1.了解全书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预习要求】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
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板书:朝花夕拾鲁迅)
二、了解名著阅读的方法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名著?
三、阅读《朝花夕拾》
(一)作者介绍
(二)整体感知《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全书篇文章,分别为《》、《》、《》、《》、《》、《》、《》、《》、《》、《》。
外加一篇《》,一篇《》,是鲁迅惟一一本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到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
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四、选文例析《五猖会》
(一)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归纳主题。
(它主要记述“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
(板书:五猖会→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二)文章是如何来表现这个主题的?
主要是通过叙写“我”去看五猖会前后的情感变化的经历来表现:
1.高兴地“笑着跳着”催促。
2.“忐忑”、“担心”地强记。
3.梦幻铁钳的帮助。
(梦似的)
4.热闹没有什么大意思。
文章的最后通过对比: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含蓄地反映出了父亲在孩子最高兴的时候让其背书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板书:对比:①看五猖会前后心情的变化
②看五猖会时,我与大家的兴趣形成对比)
(三)讨论:最后一段反映了我的什么心情?有什么作用?
全段对父亲没有一句谴责的词语,却充分流露出了对长辈不能理解一位儿童真实心情的伤感与困惑。
含蓄地反映父亲在我最高兴的时候叫“我“背书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压抑了孩子的个性。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四)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板书:以小见大细节描写对比手法)
五、小组合作探究《朝花夕拾》对比手法的运用
我们以《五猖会》为例分析了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在《朝花夕拾》的其他文章中,也都有运用到对比手法,请同学们按照这种方法来分析《无常》、
(一)小组讨论
六、结语
《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同学们尽可以随便翻翻。
待他年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回忆所及,再来细读,我敢说,你一定会温故而知新,掩卷三思,唏嘘不已。
七、作业(PPT9:)
读《朝花夕拾》,写一篇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