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19-2020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2019-2020年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五年级共两个班69人,他们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简单机械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简单机械与运动等。
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的过程;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对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了解人类需要那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使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人光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知道光是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的三原色、光的合成;做调色游戏;了解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光的污染与防治;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与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1比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1比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比的概念。
2. 掌握比的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比的概念的理解。
2. 比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如尺子、计算器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比的理解。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的概念。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比的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
三、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比的概念,强调比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 教师讲解比的表达方式,如 a:b、a/b 等。
3. 教师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如求比值、求比例等。
四、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
五、巩固(5分钟)1. 教师出示巩固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巩固比的计算方法。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理解比的概念,并总结比的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
补充和说明:在实际操作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五年级共两个班69人,他们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简单机械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简单机械与运动等。
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了解骨骼、肌肉及其作用;了解人体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的过程;能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对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重个人保健;了解人类需要那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了解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使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人光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知道光是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的三原色、光的合成;做调色游戏;了解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光的污染与防治;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与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止方法。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委的意义,掌据正负数表达方法2、结合现实情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情分析重点、难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易混点、易错点: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学生认知基础:生活中见到过负数时间分配学20讲10练10教法学法自主探索法,练习法,讲授法教学准备第一课时一、自学例11、通过查资料了解“C”和“”的含义,并学会看温度计的方法2、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3、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4、那你知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的呢自学例21、了海的意义2、考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3、试着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学生活动教师助学课后改进第一课时第一板块: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第二板块:根据预习情况,学习例1(1)交流“C”和“”的含义,说明我国是用“C”来计量温的,并指导看温度计的方法(2)交流: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样?北京的气温和南京比,怎么(3)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那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的呢?(零上4摄氏度记作+4°C或4°C季下4摄氏-4C)第三板块: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根据课本要求,记住读写方法学生看温度计,选择合道的卡片表示各地气温第三板块:交流学习例2交流: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共同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43米,可以计作+8844.43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可以计作-155米。
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知识把这些教分类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先指名读一读,再用正数或负数表示图中数据先读一读,再说说这些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教学例1出示例1的三幅分别显示三个城市某一天最低气温的温虚计图.根据学生的预习,共同学习交流认识新知(4)上海的气温是委上4摄氏度,北京的气温是委下4摄氏度,以0摄氏度分界,一个在0摄氏度以个在0摄氏度以下。
青岛版五四制_五年级上册_全册教案
第二单元备课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的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测量某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提高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教学难点:体积及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
教具:多媒体、实物模型。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法课时数:13课时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课时:1 累计课时:7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的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几何表象2、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信息窗1中各个实物],问:你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吗?看到这些物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二)探究研讨,学习新知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
[让学生分组讨论]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指名演示给全班同学看。
生踊跃发言,投影归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师生共同归纳: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问:它叫什么?长方体有几个顶点?(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问: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上册教案教案标题: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上册教案教案目标:1. 熟悉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上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
2. 设计符合教材要求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
3. 提供学生参与互动和合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和数的读法。
2. 数的比较和排序。
3.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和运算。
4. 数的组成和分解。
5. 数的排列和组合。
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1. 数的认识和数的读法:- 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感知不同数量的物体,并帮助他们学习数的读法。
- 利用游戏和歌曲帮助学生巩固数的认识和数的读法。
2. 数的比较和排序:- 利用实物和图片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 利用游戏和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的比较和排序能力。
3.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和运算:- 利用故事和情境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 利用实物和图片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4. 数的组成和分解:- 利用故事和情境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 利用实物和图片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的方法。
5. 数的排列和组合:- 利用游戏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参与数的排列和组合的活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利用实物和图片进行数的排列和组合的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
评估方法: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个人作业:布置个人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材: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上册教材。
2. 实物和图片: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3. 游戏和歌曲:用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可能性的大小|青岛版(五四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可能性的大小|青岛版(五四制)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可能性的大小|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五章的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可能性大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可能性大小的含义,并学会如何运用概率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事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可能性大小的概念,掌握求可能性大小的一般方法。
2. 能联系实际生活,发现和提出简单的随机现象问题,并能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计算可能性的大小。
2. 教学重点:掌握求可能性大小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自主准备,如骰子、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抛硬币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2. 新课导入:讲解可能性大小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可能性大小的含义。
3. 方法讲解:介绍求可能性大小的一般方法,如枚举法、画树状图等。
4.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掷骰子、抽卡片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计算可能性大小。
5. 例题讲解:讲解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求可能性大小的一般方法。
6.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可能性大小的概念、求可能性大小的一般方法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
七、作业设计:1.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随机现象,并计算其可能性大小。
2.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可能性大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性大小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可能性的大小|青岛版(五四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可能性的大小|青岛版(五四制)教案:可能性的大小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题是可能性的大小。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让学生理解可能性大小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来巩固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可能性大小的含义,掌握如何比较可能性的大小,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比较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可能性大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际情景:抛硬币。
我会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抛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否相同?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可能性的大小。
例如,抛两枚均匀的硬币,同时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多少?4.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计算结果,从而加深学生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黑板来进行板书设计,将可能性大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抛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2. 抛两枚均匀的硬币,同时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多少?答案:1. 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1/2。
2. 同时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1/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可能性大小的概念。
同时,我还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在家里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案的第一个环节,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抛硬币这个例子。
这是一个直观且容易理解的情景,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可能性大小的概念。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抛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否相同?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可能性大小概念的兴趣。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五四制)数学全册课件
四、回顾反思
谢
谢
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对鸳鸯水上漂
一对狮子门前坐
小军坐在第4个位置。
1
2
3
4
5
6
5
小红坐在第2个位置。
4 3
2
1
小军坐在第4个。 4 小军坐在第 3组,第 排,第3 4个。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 1 列 第 2 列 第 3 列 第 4 列 第 5 列 第 6 列
二、合作探索
你能说一说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 1、 5 ) ( 5、 5 )
( 2、 4 ) ( 4、 3 ) ( 6、 4 )
( 3、 2 )
( 5、 1 )
二、合作探索
小强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2),你能在图 上标出他的位置吗? 5 4 3 2
小强
(3、2)
1
0 1 2 3 4 5 6
二、合作探索
二、合作探索
从指挥部到蓝军宿营地怎么走?
从指挥部向北偏东50°方向走20千米到达蓝军阵地。 可以从指挥部先向北偏东50°方向走20千米到达蓝军阵 从蓝军阵地向东走 10千米到达蓝军宿营地。 地,然后向东走10千米就可以到蓝军宿营地。
二、合作探索
描述路线的方法: (1)根据方向标明确路线图的方向; (2)清楚路线图中所经过的场所和各场所的 顺序及角度、方向; (3)明确每两个场所之间的距离; (4)用“从、到达、然后、最后”等词语说 清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多远、到达哪里。
想一想
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从学 校回家,途中要经过哪些有明显标 志的地方?和同学说说你放学回家 的路线。
三、自主练习
北 东 40° 100 北 65° 200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计划一、教材概述本学期将使用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教材进行教学。
该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多个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各个学科的兴趣和研究能力;2. 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3. 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安排1. 语文- 课程时间:每周五节课,每节课60分钟;- 教学内容:朗读、默写、文言文、古诗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评价方式:口头表现、课堂作业、笔试、阅读理解题等。
2. 数学- 课程时间:每周四节课,每节课60分钟;- 教学内容: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评价方式:口头表现、课堂作业、笔试、解答题等。
3. 英语- 课程时间:每周三节课,每节课40分钟;- 教学内容:听、说、读、写等;-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评价方式:口头表现、课堂作业、听力测试、口语交流等。
4. 科学- 课程时间:每周两节课,每节课40分钟;- 教学内容:科学常识、科学实验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评价方式:口头表现、课堂作业、实验报告等。
5. 社会- 课程时间:每周一节课,每节课40分钟;- 教学内容:人口与城市、交通、旅游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 评价方式:口头表现、课堂作业、小组讨论、期末报告等。
四、教学辅助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2. 运用小组合作研究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3. 使用练册、教辅书等辅助教材,巩固研究内容;4. 组织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结合学期末考试和平时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2. 评价方式包括口头表现、课堂作业、笔试、实验报告等;3. 采用定期评价和逐步反馈的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课 题: 一个数除以分数 课 型:新授课课 时: 3 累计课时: 35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展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展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展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教具:学具袋、多媒体教学方法: 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布艺手工劳动吗,会做什么呀?看我们布艺小组同学做的书信袋,既环保又实用,多么有创意。
多媒体出示信息窗 2 的第一幅图:兴趣小组的同学用2 米布做书信袋。
一个小书信袋需要 1米,一个大书信袋需要 2 米55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问: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出问题: 2 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引导学生自己观察。
师:要求2 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就是求2 米里面有多少个1 米。
怎样5列算式?生:215师: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就是:2 里面有几个1。
5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呢?引导学生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211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分析过程。
“1〞里面有 5 个1,2 里面就有〔 2×5〕个1。
1=×5 5也就是 10 个1。
也就是2 =。
所以结果等于 。
5 125101055师:那么, 5 和1有什么关系呢?53、那么 2 米布能做几个大书信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果。
22=2×5=552从而我们也可以得出:2 除以5 也就是2 乘5的倒数。
224、教学绿点局部。
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算式的意义和算法。
比拟“21〞、“22〞和“44〞,他们计算方法有什么一样点?55525归纳总结: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三、稳固练习:1、自主练习的第1 题。
2、自主练习的地2—4 题。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看简单的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用数队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用角度表示方向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素材的选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从小对军营就有一种神秘感和向往感,他们渴望了解军营里的一些事情,所以选用军营生活为素材来学习本单元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选取大量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选用了大量用数对描述位置的实例,如队列、小区布置、瓷砖的铺设等都应用了数对的知识,这些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体会数对的作用。
一、单元学与教建议1、注意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因为数对是一个很难理解的知识,熟悉的情景便于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
所以在教学信息窗1的内容时,除利用教材呈现的整齐的队列认识数对外,要结合班级同学的座次、同学们课间操的队列来学习理解数对。
2、找准学生的起点,注重学生的认知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用方向与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与看简单路线图。
所以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是,重点应该让学生经历由单一到多样、由模糊到准确的过程,体会到只有将方向与位置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要让学生亲自参与现实活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在应用中巩固、拓展知识。
青岛版五四制_五年级上册_全册教案马凌云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周村实验学校马凌云一、基本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学生61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认真;少部分学生书写较差,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个别学生学习懒散,课上不能专心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书写不够认真。
二、本学期达到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4、学生会根据指定要求,设计游戏方案;游戏方案要公平、便于操作。
5、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7、能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8、使学生能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和复杂的分数应有题,学会用方程解答应用题;能根据应有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解答。
9、让学生自主调查整理数据,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进度:第一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8课时左右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0课时左右综合应用:有趣的溶解现象1课时第三单元:分数乘法11课时左右第四单元:可能性2课时第五单元:分数除法10课时左右第六单元:人体的奥妙——比6课时第七单元:方向和位置6课时第八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8课时第九单元:爱护眼睛——统计4课时左右学与生活1课时左右总复习时间机动。
四、改进教学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讲究教学方法,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心设计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让每一堂课都深深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乐学好问的学习氛围。
并改掉以往教学满堂灌的方法,通过创设情景环境,让学生逐步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
每一堂课都要实行课堂改革,把自主权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四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用数对确定位置|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能够根据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用数对进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数对进行位置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
(2)教师提问: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2. 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律:第一个数字表示物体所在的列,第二个数字表示物体所在的行。
3. 实践:(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教师出示一张平面图,学生用数对描述图中的物体位置。
4. 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规律。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5. 作业:(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平面图,用数对描述物体位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实践:收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面图,用数对描述物体位置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使学生掌握了数对表示物体在平面图上位置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拍球比赛,下面我们请甲队的(3人),和乙队的(4人)到前面来,每人拿一个球。
注意:比赛的规则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哪个队拍球的总个数最多,哪个队就获胜,听懂了吗?(听懂了)师控制时间(5秒),根据拍球的个数板书,如:甲队:6+7+8=21(个)乙队:10+4+3+6=24(个)结束后要求学生把球轻轻的放在这里,慢慢的走回座位。
师:下面两个队以最快的速度把你们这个队拍球的总数求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将上面的板书补完整。
师:我们来看看,在规定的时间里,甲队拍了21个,乙队拍了24个,哪个队赢了?(或问我们能说明乙队赢了吗?) 生发现不行!师:你为什么说不行?生:我们是3个人拍的,他们是4个人拍的。
(你什么意思啊?)就是这样不公平。
师:甲队的队员听了他这么一说也都觉得不公平了,是吗?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比较总数就不公平了,可在我们生活中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刚刚我们进行了期中考试,我们是怎么比较三个班的成绩的呢? (比较平均数),我们这里就可以比较平均每人拍了多少个?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1、初步感知平均数产生的需要生1:分别用21÷3=24÷4=分别求出等于多少师:比较平均每人拍了多少个?先来帮甲队算一算,为什么“÷3”?再来帮乙队算一算,为什么“÷4”?师:我们以乙队为例,这“6个”是表示什么?(可能有学生正好拍了6个)问有没有不同意见?(平均每人拍了6个)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师:1号你明明拍了10个怎么变成6个了,多的哪儿去了(多的补给拍的少的人了)那么拍的少的2号拍了4个怎么变成6个了(拍的多的给了我几个,就慢慢增多了,)师:多的补给了少的,多的就慢慢(少了),少的就慢慢(多了),最后他们4个人就慢慢变得相等了。
这个6就是4个人拍的平均数。
(板书:平均数)问:这个平均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先加再除)师:我们再来看看,多的10个给了少的,少的就慢慢增多,多到什么程度了?生:每个人的相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分数乘分数|青岛版(五四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分数乘分数|青岛版(五四制)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分数乘分数|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分数乘分数。
我们将使用教材中的第4.2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分数乘分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如何将两个分数相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示例题目和练习题,以及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学生需要准备纸笔进行计算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比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3/4的苹果,他们一起有多少苹果?学生可以尝试解答这个问题,引入分数乘分数的概念。
2. 讲解:我然后讲解分数乘分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我通过示例题目进行讲解,比如解答1/2乘以3/4等于多少。
我解释了如何将两个分数相乘,即将分子相乘得到新的分子,分母相乘得到新的分母。
3. 练习:学生在纸上进行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练习题目。
我提供了一些分数乘分数的题目,学生可以独立进行计算并检查答案。
4. 应用: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比如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5米,宽是3/4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可以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2乘以3/42/3乘以5/63/4乘以7/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5米,宽是3/4米,求它的面积。
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3/4的苹果,他们一起有多少苹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应用问题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并通过练习题目来巩固计算方法。
但是,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辅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3 累计课时:35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教 具:学具袋、多媒体教学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布艺手工劳动吗,会做什么呀?看我们布艺小组同学做的书信袋,既环保又实用,多么有创意。
多媒体出示信息窗2的第一幅图:兴趣小组的同学用2米布做书信袋。
一个小书信袋需要51 米,一个大书信袋需要52米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问: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出问题: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 引导学生自己观察。
师:要求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就是求2米里面有多少个51米。
怎样列算式?生:512÷师: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就是:2里面有几个51。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5个51,2里面就有(2×5)个51。
也就是1010。
3、那么2米布能做几个大书信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果。
522÷=2×25=5 从而我们也可以得出:2除以25也就是2乘25的倒数。
4、教学绿点部分。
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算式的意义和算法。
比较“512÷” 、“522÷”和“54524÷”,他们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归纳总结: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的第1题。
2、自主练习的地2—4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3、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自主练习第5、6、7题。
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512÷=2×5=10 522÷=2×25=5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课 题: 一个数除以分数 课 型:练习课 课 时:4 累计课时:36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教 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第2题。
本题是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这道题可以用一种数量关系解决两个不同的问题。
二、第6题。
本题是一道用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相互订正。
重点巩固用“路程÷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列除法算式。
三、第7题。
本题是一道辨对错题目,通过纠正题中错误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总结计算分数乘除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第8题。
本题是一道用分数除以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要通过独立完成练习,了解学生用“路程÷时间=速度”关系列式的水平,通过交流巩固分数除法意义。
五、第9题。
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讨论,明白为什么分数除法会出现与整数除法不同的现象,即如果被除数小于1,商就大于被除数;如果除数大于1,商就小于被除数;如果除数等于1可,商就等于被除数。
加深对分数除法的意义的理解。
课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课型:新授课课时:5 累计课时:37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答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的技能,为今后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掌握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复习准备2=女生人数,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老师这里有一个等量关系式:全班人数×5解的?谁能画一个线段图帮助同学理解这个等量关系式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仿照上面列几个等量关系式吗3①第二小组有6人,是第一小组52②大熊猫的寿命约20年,想当于猩猩的5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看看布艺兴趣小组在活动中遇到那些数学问题(多媒体出示情境图)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 第一小组计划做多少个蝴蝶结?把其他学生提出的合理问题先放进问题口袋,下节课再解决。
2.解决问题(1)画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尝试画图,指名板书。
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8个蝴蝶结占计划的52” 这个条件,引导学生讨论。
生:由分数乘法的意义得:计划做的个数×52=已做的个数单位“1”在本题中是个未知量,由此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我们来解设单位“1”为X 。
根据数量关系式来列出方程。
师板书:解:设第一小组计划做x 个蝴蝶结。
X ×52=8X ×52÷52=8÷52X =8×25X =20答:第一布艺小组计划做20个蝴蝶结。
师:通过线段图,我们可以得出数量关系式: 第一小组的人数×43= 第二小组的人数现在大家独立完成此题。
二、巩固练习1、P70第2题。
先领学生画线段图,写出数量关系式,说一说谁是单位“1”。
计划?个已做8个已做的占计划的522、第3题。
回答后,再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3、第5、6题。
让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自主练习第1、2、3题。
板书设计: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解:设第一小组计划做x 个蝴蝶结。
X ×52=8X ×52÷52=8÷52X =8×25X =20答:第一布艺小组计划做20个蝴蝶结。
课 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课 型:练习课 课 时:6 累计课时:38教学目标:熟练掌握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答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的技能。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 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第4题。
本题是一道比较大小的题目。
学生已经探索出分数乘法中积和因数的关系和分数除法中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些关系进行回顾,再进行判断。
交流时,让学生说清判断的思路,以便进一步提高比较的灵活性。
二、第8、9、11、12、15、16题。
这些题都是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让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根据已学知识,找出等量关系,在列方程解答。
订正时,主要了解等量关系的把握情况。
三、第13题。
本题是根据线段图列算式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线段图独立解答。
交流时,重点分析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第14题。
本题是一道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交流时,要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对两个小题进行对比。
五、第17、18题。
本题是综合利用分数乘除法的题目。
练习时,让学生先独立解答。
教师巡视和订正,全面了解学生应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为后面复习打下基础。
课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课型:练习课课时:7 累计课时:39教学目标:熟练掌握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答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的技能。
教学重点: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4.(1)黄花的朵数相当于红花朵数的56是红花的朵数.(2)黄花朵数的74.一件上衣多少钱?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钱的53、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小新家种桃树5棵,梨树9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几分之几?4、五年级同学参加登山活动,男同学有36人,女同学有9人。
(1)女同学的人数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2)女同学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3)男同学是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5、王师傅生产200个零件,经检验有2个不合格,合格的零件个数是零件总数的几分之几?6、一本书有72页,小军已看了53页。
看过的页数占全书的几分之几?剩下的页数占全书的几分之几?7、码头上有两堆货物,第一堆有29吨,第二堆有32吨。
第一堆货物的质量是第二堆的几分之几?第二堆货物的质量占总质量的几分之几?课 题: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用题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8 累计课时:40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分数复合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分数复合应用题。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分数复合应用题。
教 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今天布艺小组的同学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准备节日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出示信息窗的内容:布艺兴趣小组用6米布做了一批帽子,每顶帽子用布52米。
将这些帽子的32送给了幼儿园。
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观察画面,从中寻找数学信息。
2.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生会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谈话: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解题思路呢? 生思考后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
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 米应该用除法来算。
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就是求帽子总数的 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可以分步来求,也可以列综合算式求。
3.解决问题。
谈话:明确了解题思路,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列式计算呢?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列式。
4、组织交流谈话:谁能给大家讲解一下你的求法分别选择分布求法和综合算式的学生进行讲解。
板书:先求出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 6÷52=15(顶)再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15×32=10(顶) 综合算式:6÷52×32在对比分列式与综合式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