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机能评定
运动医务监督指标

运动医务监督常用指标及意义运动医务监督常用指标及意义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应是一个多指标、多层次、多因素的整体综合评定,可根据评定的目的和测试对象的年龄、运动专项、训练水平等具体情况选择测试指标,并依据运动生理生化原理,对测试结果做出客观的、全面的、科学的综合评定,从而更科学地掌握和指导运动训练过程,更有效地提高训练效果。
多年来,国内外运动生理生化学者对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指标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推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实用生理生化指标和方法。
目前,适用于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生理生化指标涉及心血管、内分泌、免疫、氧转运及利用、骨骼肌及组织损伤、物质能量代谢及代谢调节能力、神经系统等各个方面,评定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愈来愈高。
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加强运动员机能评定,了解运动员机能状态,已成为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综合评定时,应根据评定的目的、项目特点、运动员训练水平等情况,以及测试条件来选择和确定指标。
综合评定的各项生化指标应具有自身的独立性,能从不同的侧面较敏感地反映运动负荷或机能的变化;还应具有最佳的指标组合,既简单实用,又可相互补充,以便得出较全面的评价。
例如,血乳酸能够评定运动负荷强度;血尿素能够评定负荷量和机能状态;而心率、尿蛋白等既与负荷强度有关,又与负荷量有关,还与身体机能状况有关。
如果同时采用心率、血乳酸、尿蛋白、血尿素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既可较为全面地评定运动负荷的大小,又可客观了解机体对负荷的适应和恢复情况。
因此,通过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与分析,能够较为客观地诊断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对科学安排训练、预防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脉搏在运动实践中人们发现,在运动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脉搏与吸氧量、与人体的做功能力呈线性相关。
因此,在运动过程中脉搏的快慢能反映运动强度的大小;在安静状态下,脉搏反映反映机体的恢复程度。
在运动实践中,人们常把脉搏作为反映运动机能状态的窗口,而广泛使用。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

运动员的机能评定运动员机能水平与运动项目、训练水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运动量是否适宜以及运动训练后恢复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因此,进行运动员机能评定一定要考虑到上述因素。
运动员机能评定主要采用血液指标、尿液指标等,目前应用唾液指标进行机能评定尚不成熟。
一、脉搏、血压和体重脉搏、血压和体重的测定是了解运动员机能状态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在早晨起床前后的基础状态下进行测量,需经常进行检查。
如运动量适宜,晨脉变化每分钟不超过正常的3-4次;血压变化范围上下在10毫米汞柱以内;体重减少低于0.5Kg。
数日内如有脉搏、血压明显的持续上升,而体重明显下降则说明运动员对训练量不适应,有疲劳积累的征兆。
二、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中国普通人群安静时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男性为120-160克/升,女性为110-150克/升。
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判断贫血的标准是:6个月-6岁低于110克/升、6-14岁低于120克/升、成年男女分别低于130克/升和120克/升。
常人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和贫血诊断数值也适用于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是评定运动员机能的最常用指标。
当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或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时,可观察到血红蛋白值降低,这种由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下降被称为运动性贫血。
在运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运动员上强度和上量训练时,血红蛋白下降,由此引起运动员运动能力下降。
如果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持续下降超过 10%以上,就应采用提高血红蛋白的恢复措施,否则就应调整训练负荷。
大量运动实践研究证明:当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好,身体对训练负荷适应时,血红蛋白值较高,训练和比赛可出现较好的运动成绩。
因此,在监测中常采用清晨安静时血红蛋白值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
三、血尿素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评定指标。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血尿素浓度相对稳定,其安静值约在1.8—8.9毫摩尔/升。
运动员安静时血尿素浓度偏高,为5.5—7毫摩尔/升,原因是受训练的影响体内蛋白质代谢旺盛。
河北省优秀赛艇运动员的机能评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 血尿素指标 。 随着训练负荷的逐 渐增加运动员血 尿 素平均值 出现变化 : 第一 周期正 常 , 二周 期升 高 , 第 第三周期继 续升高 ,第 四周期下 降到低于第二周 期的 值 , 与第一 周期 的基础值 相 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 但 表 2 ) 略 。 3 . 血清肌酸激酶指标 。 血清肌酸激酶测试平均值呈 现先下降后升高 的变化趋 势 ,第 二周期的血清c 值与 k 第一周期相 比是下 降的 ,第三周期 与第 二周期相 比血 清C 值虽有所升高但变化不 大 , 于第一 周期 的值 , K 且低 这可能与我们所选 择的测试时 间有关 系 ,本研究开始 前不 久该 队刚 刚参加 完一 项全 国性重要 比赛 ,说 明该 比赛 的运动刺激对运 动员的影响很深 ,经 过一段 时间 的调 整并开始新 的训 练后 机体仍处在恢复 过程 中。在 大 幅度提高训 练强度 的第 四周期血 清C 值急剧 升高 , K 与第一周期相 tP 0O , t < .1有非 常显著性 的差异。 表3 ) ( 略 与第一周期 相 ̄P O 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L <. , O
‘
国产C N E T 1风轮式赛艇项 目专用测功仪 ,o r , O C P 一1 P l , aL 率表 , 国金 泉公 司生产 的Y I 10 台式乳酸 分析仪 。 美 S一 5 0 根据运动员 的训 练情况 ,我们 设计 了五级有氧 能力测 试 的方法 , 初始功率为20 逐级增加3w, 数为5 0W, 0 基 × 10 米 , 00 每级间歇l n Pl  ̄ J mi,o r a 定运动即刻的心率 , 并 采集耳血测定乳酸值。 3数据处理 。本实验数据采用ssl. . ps 1 软件处理 , 5 各 指标数值均表示为平 均数 ± 标准差 , 采用T 检验 ,< . PO 5 0 有显著性差异 ,< . 有非 常显著性差异 。 P 0O 1
赛前运用血红蛋白评定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

中国体育教练员2020年第28卷第2期运动生化监控赛前运用血红蛋白评定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薛曹叶',林文殺2,方彩华',黄森',石幼琪',李品芳2(1.湖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2;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摘要运动员赛前良好的身体机能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血红蛋白是评价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状态的重要生化指标。
探讨赛前运用血红蛋白评定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的优缺点,探索更为科学、准确的评价方法,以保障优秀运动员的科学训练,使其比赛时更好地发挥竞技水平。
关键词赛前;血红蛋白;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血红蛋白是反映运动员竞技状态的重要指标,对运动员能否取得佳绩至关重要。
一个训练阶段结束后运动员的血红蛋白低,则机体易出现疲劳状态,导致比赛成绩下降;反之,血红蛋白高,则机能状况良好,通常能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⑴。
然而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测试单次血红蛋白通常采用统一的贫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本文拟研究运用血红蛋白评定优秀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的关键点,探索更为科学、准确的身体机能评定方法,对促进运动员科学训练,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状况,更好地发挥竞技水平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单次测试血红蛋白评定身体机能血红蛋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载体,参与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直接影响体内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与运动能力关系密切,其测试方法简单、快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评价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
测定血红蛋白通常用比色法的原理。
据文献报道,各运动队测定血红蛋白的手段呈多元化。
早期,血红蛋白的测定多采用氧化高铁法⑵,该方法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国际标准参考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但本测定法试剂中的KCN有剧毒。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全自动仪器的开发,血红蛋白的测定逐步以仪器取代了手工法,各种型号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被广泛应用于运动队[5-410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使得血红蛋白的检测更加简单、快速,同时还可获得多项其他血细胞参数,为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提供了更多参考指标。
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与评定

程 中以有氧代谢供能 占较 大 比例 ,为 7 % ~ 5 ; 0 8% 无氧酵解供能 占2 % 一 5 - ,磷酸原供能约 占 0 2% 2 ] 5 %。有氧代谢能力高的运动员有氧代谢供能的比例 可以达到 8 %以上 ,而有氧代谢 能力较低 的运动员 0 多在 7 % 以下 。 5
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 的侧 压力。安静 状态 时, 我国健康成年人收缩压为9 ~ 3 m g 0 10m H ,舒张压为 7 — 0m H ,通常 以肱动脉血压为准。动脉 血压 0 9 m g 有年龄 、性别差异 ,一般来说 ,年幼者较成年人低 , 老年人偏高 ,即使同一个个体 ,也可因体位、情绪、 肥胖程度而有差别。当运动员舒张压 > 0 收缩压 9、 >3 10时应 引起 注 意 。安 静 时 血 压 比平 时 上 升 2 % 0 左右 ,且持续两天 ,可视 为机能下降或过度疲 劳。 在长时间大强度专项和力 量训练时 ,舒张压若持续 上升 ,运动员出现失眠、头痛、训练欲望下降和专 项素质下降,则说 明需要调整训练。运动时脉压差 增加的程度比平时减少或出现梯形反应、无休止音 及运动过程中收缩压突然下降达 2 m g 0m H 时,预示 运 动员机 能不 良 。
研究 。
6 9
第 2 卷 4
文山学院学报
3 2尿 液 指 标 .
21 年 第 3 01 期
人稳定 状态 ,然 而 如果 运 动 前 的准 备 活 动 不充 分进
入稳定状态的时间就可能推迟【 。在赛艇训练中以 3 J C noi ocn 测试的心率拐点作为无氧阈训练的评定指标 更有利于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提高 。 】
运动人体机能评定与分析

运动人体机能评定与分析运动人体机能评定课程教学安排运动人体机能评定与分析课程须知1.所有同学必须认识该课程不是简单的实验课,而是理论与操作结合,实用性非常强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所学技能将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直接运用。
所以在学习该课程时要遵守以下原则:2.每一次上课所有同学穿运动鞋和运动衣,以便完成运动负荷状态下的各种机能测试。
3.根据自身体育项目特点,在测试需要时主动报名并积极当好参与者,为课程的进行做出自己的贡献。
4.实践操作前认真听讲,了解测试原理、方法,测试中主动动手操作,完整记录下指标结果,以便分析。
5.测试后认真听讲,结合所学相关理论知识,做好结果分析笔记。
6.课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将自己的测试结果和结果分析一并附在实验报告中。
7.由于该课程是技能操作课,所以考试总成绩由平时作业(50%)+操作考试(20%)+理论口试(30%)三部分成绩组成,考试时缺考将不再有机会补考。
实验一血红蛋白的测定一、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红细胞内的色蛋白,它的分子结构特征使之成为有效的运输O2的工具。
Hb还参与CO2的运输,在血液气体运输方面,Hb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血红蛋白的功能一、 O2与Hb结合的特征:①反应快、可逆、受PO2的影响、不需酶的催化;②是氧合,非氧化③1分子Hb可与4分子O2可逆结合Hb+O2 结合的最大量——氧容量100ml血液 Hb+O2结合的实际量——氧含量氧含量⁄氧容量的%——氧饱和度三、氧解离曲线四、实验目的了解德国EKF-Hemo Control 血红蛋白仪的使用方法,掌握血红蛋白仪的测定技术。
训练有素的运动员血红蛋白正常值高于正常成年人,因此,血红蛋白的测定是评定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
血红蛋白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营养状况,反应一个人的健康水平。
五、实验原理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直接比色法,光电比色法,沙利氏比色法(间接比色法)。
德国EKF-Hemo Control 血红蛋白仪应用光反射法的原理测定血红蛋白值的。
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

2 0 1 3年 1 1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配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着他们的运动竞技状态水 平. 通过 对 运 动 员 身 体 机 能 的检 查 和 评 定 , 能够 对 运 动员 的食 物营养 需求 量 、 摄 人 量 以及 吸收能 力有 全 面 的了解 和判 断 , 为 每一个 运 动员 制定 出符 合他 们运动标准和身体需求 的营养搭配 , 使他们的身体 始终处 于一 个 营养均衡 的状 态 , 进而 保证 他们 的运 动状 态和竞 技水 平.
1 . 1 运 动员 的甄选 和 定位 每 一个 运 动 员 的 身体 素 质 都有 着 自己 的优 势
和劣势 , 有的人适合长跑 、 有的人适合跳高 、 有的人 适合打篮球. 经过医学界对生物学 、 遗传学等各种 学科 的综合研究证实 , 身体机能水平不仅跟先天遗 传有关 , 还与后天生长过程 中的营养调节 、 疾病状 态 以及训练等方面有关. 通过对运动员身体机能 的 有效评定能够对他们 的身体机能 、 运动素质等各个 方面有准确的定位 , 使他们能够选择符合 自己身体 发展 的、能够发挥出 自己身体优势的体育项 目, 进 而在其所从事的体育运动项 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 . 2 身体 机 能 的评 定标 准 人 在 运 动 时 的 身体 机 能会 根据 代 谢 等 自然 活 动发生变化 , 所以做好运动员在运动时、 休息时 、 恢 复时等各个阶段 的身体器官 、 代谢过程的测定 和比 较 ,就 能够为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评定提供信息依 据. 另外 , 通 过对 运 动员 身 体机 能 的 测定 与 分 析 , 能 够对运 动员 的疲劳程度及身体恢复状态有一个系 统 的评 定 和诊 断 , 对 于 防止运 动员 过度 疲 劳 和预 防
田径运动员身体机能生化指标检测及评定

况 以及 运动 员 的 自身 条件等 均属 于运 动 员身体 机能 状态 的影 响 因素 , 在具 体机 能评 定过程 中 应充 分考虑 以上 因素 。当前运 动 员机 能评定 中 的唾液 指标 并不成 熟 ,因此 主要 采用 血液 以及尿 液 指标 。 关键 词 : 田径运 动员 ; 身体 机 能 ;生化指 标 ;检测 评定
De t e c t i o n a n d Ev a l u a t i o n o f Bi o c h e mi c a l I nd e x e s of Ph ys i c a l Fu n c t i o n of T r a c k a n d Fi e l d At h l e t e s ZHAN G Li y ua n
( Ha i n a n P E C a r e e r Ac a d e my , Ha i k o u 5 7 0 3 1 1 , Ha i n a n , Ch i n a )
摘要 :正确 认识 并 评定运 动 员机能 状态 的生 理生化 具备 十 分重要 的作 用 。运动 项 目、训练 水平 、运 动负 荷量 、运 )第 5 期
S PO R T S C1 E N C E AN D TE C H NO L OG Y
Vo 1 .3 8 , N O. 5 .2 01 7
田径运动 员身体机 能生化指标检测及评定
张 立 元
( 海 南 体 育 职 业 学 院 ,海 南 海 口 5 7 0 3 1 1 )
田径运 动 比赛过程 中, 运 动 员的 自身机 能状 态将 直接 影 响其训 练结 果 , 也 决定着 其在 比赛 中 的发挥水 平 。 为 了进 行 更 为科 学 的训练 , 应正 确客观 的认识 田径运 动 员的身 体机 能 状 态 ,并通 过检测 其 内分泌 系统 、氧 转运 系统 、骨骼 物质 能 量代 谢 系统 以及 免疫 系统等 生化 指标 , 正确 评价 运动 员 的身 体 状态 , 从 而 更好 的处理 运动 负荷 量与恢 复 的关系 , 找到 最 佳 的训 练量 与恢 复平衡 点 。同时 ,田径 运动 员 的身体 机能 生 化 指标 也可 以作 为 日常训练 与赛 前训 练 的安排 依据 , 在提 升 运 动 员专项 训练 水准 , 发挥更 好 的运动 水平 方面 具备 特殊 的 指 导意 义 。 1 研 究方 法 采 用文 献资料 法 , 在 查 阅 国内外相 关运 动 员身体 机能 升 华 指标 检测 与评 定专著 论文 的基 础上 , 基于 自身 田径 专项 训 练 实践 完成 了本 次研 究 。 2 结 果与 讨论 在 检测 与评 定运动 员身 体生 化指 标 的过程 中 , 主 要分 析 颇 。同时 ,当机体 内血 浆 睾酮 的浓度 持续 不升 高 , 但 其竞 技 状 态却 保持 良好 时 ,则应严 加重 视 ,并及 时调整 运动 量 ,切 忌 增加 ,否则运 动 员的运 动 能力必 然会 降低 , 甚 至还 会 出现 训 练过度 问题 。 血浆 睾酮 的浓 度 主要 受运动 密度 、负荷量 、负荷 强度 以 及 持续 时 间等 因素 的影 响 ,总体而 言 , 运动 会 导致血 浆 睾酮 的浓度 升高 , 但 随着 运动 时 间的延 长 , 睾酮 浓度 也会达 到 峰 值 ,之后 便开 始 下降 。此时 继续 运动 ,血浆 睾酮 的浓度 会 不 断 下 降,甚至 还会 低 于运动 前 的水平 。同时 , 适 量 的运动 一 般 不会影 响 血浆 睾酮 的浓度 , 而在 力量 训练 后 , 血浆 睾酮 的 数 值往 往 会 上 升 ,但长 期 大量 的运 动量 也 会 导致 其浓 度 下 降。这 主要 是 因为 训练会 在 多个环 节 导致 H P G轴 功 能被 抑 制 ,且长 时间 的运动 也会 增大 蛋 白质 物 质 的分解 量 , 增大 了 白蛋 白丢失量 ,降低 了血浆 睾酮 的活 性 。 在 判 断过程 中 ,受 个 体差 异 的影 响 , 血 浆睾 酮 的浓 度 也各 不相 同 , 仅 进 行一 次 测 定 ,并 与正常 人进 行对 比显然不够 全 面 ,纵 向对 比才 具 备 实 际意 义 。 在不 受药 物干 扰 的影 响下 , 当增 加运 动 员训练 量 后 ,血浆 睾酮浓 度低 于训 练周 期开 始时 的 2 5 % ,且持 续不 回 升 ,则应 进 行适 当调 整 。 2 . 2免疫 系 统 白细胞 、白细胞 分类 、 体 液免 疫指标 I G G 、 I G A以及 I G M 均 属于 免疫 系统 的评 价指标 , 在经 过大 量 的负荷 训练 后 ,白 细 胞 、N I ( 细胞 以及 I G G 、I G M以及 I G A出现 明显 下降 ,则 表 示 运动 员 免疫 系统 己出 现紊乱 。N l (细 胞活 性 以及 C D 4 / C D 8 等 均属 于较 为敏感 的指标 , 但 测试 费用较 高 , 因 此较 少使用 。 而 体液 免疫 指标 I G G 、 I G M以及 I G A 并 不十 分敏 感 , 目前 1 0 0 0 例 样本 中 只有 2 O例左 右低 于正 常值 ,多数 运动 员 的测定 结 果 均在 标准 范 围内 , 但 其却 己明显表现 出免疫 功能低 下 的情 况 。而 白细胞 计数 及分 类指 标具 备简 单 、经 济等 特 点 ,当发 现 运动 员 白细 胞低 于 正常 范 围时, 应 严 加重视 , 并采 取必 要 的治疗 措施 。 而 随着 运动 量 的增加 , 粒 细胞 与 淋 巴细 胞越 来 越 接近 ,甚 至一 半对 一半 时 ,此 时也 应 引起高 度重 视 。 2 . 3氧转 运 系统 R B C 、H G B 、H C T 、M C H 、i C Y 、M C H C 、R D W 、转铁 蛋 白、血 清 铁蛋 白、叶酸 、B I 2以及 总铁 结合 力等均 属 于氧 转运 系统 的生化 指标 , 血 红 蛋 白主 要运 输氧及 二 氧化 碳 , 且对 酸性 物 质 具备 缓冲 作用 ,因此 , 血 红蛋 白的含 量将 直 接影 响运 动员 的运 动 能力 , 尤其 对 耐力 运 动员 的 影 响最 为 明 显 。当 H G B 含 量低 于 1 I O G / L时 ,可 以诊断 为运 动性 贫血 ,且 引起 H G B 含 量 降低 的因素包 括 下面三 个 方面 , 一 是运 用 引起 了高 血浆 容 量反 应 , 降低 了血 红蛋 白的浓度 ; 二 是 因为运 动 可 以导致 红 细胞 损伤 ,进而 引起溶 血 问题 ;三 是运 动员 排铁 量增 加 , 而 铁供 给或 者吸 收量 不足 时则会 使得 机体 缺铁 。 田径 运动 员
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物化学评定

(二)机能评定的意义
在运动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 天,为满足运动员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的 需要,训练中运动员的身体负荷量不断 加大,但是,运动量过大时易导致过度 训练或运动性伤病。因此,对运动员实 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身体机能评定, 可以帮助教练员了解运动员对训练或比 赛的适应情况,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 掌握运动量、确定休息间歇和解决运动 员的合理营养提供理论依据。
(2)同一受试者不同训练阶段的比较 ● 方法:阶段训练前、后各进行一次 10 秒 以内最大负荷跑,记录成绩、测定跑后3~5分 钟的血HL。 ● 评定:将阶段训练后的成绩、血 HL 与阶 段训练前比较 →血HL↓成绩↑——磷酸原系统能力↑ →血HL↑成绩↓——磷酸原系统能力↓ →血HL↑成绩↑——可能性小
(2)同一受试者不同训练阶段的比较 ● 方法:训练阶段前、后各全力跑一次 400 米, 记录成绩、测定跑后3~5分钟的血HL。 ● 评定:将阶段训练后的成绩、血 HL 与阶段训 练前比较。 → 血HL↑成绩↑——糖酵解能力↑ →血HL↓成绩↓——糖酵解能力↓ →血HL↓成绩↑——糖酵解能力↑(仍有潜力)
小结及注意事项
采用血HL指标可对体内三个供能系统 进行评定,但在实际应用时应注意几点。 1、采血部位和时间应相对固定; 2、测安静血HL时,要充分休息; 3、重复测定无氧阈时,要采用同样 运 动方式、运动负荷和运动时间; 4、不能笼统讲血HL高低是好还是坏。
三、 机能评定常用生化指标介绍
(一)血红蛋白(Hb)
5、预测运动成绩的理论依据 ●最大摄氧量:预测中长跑运动成绩 ●血HL:预测400米跑成绩。 ● 尿肌酐:预测举重成绩。 6、指导运动员合理营养 (四)机能评定的基本内容 1、评定三个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 2、血、尿指标的应用
河南省重竞技项目重点运动员备战全国冠军赛集训机能评定

为主, 但又要给运动员一定强度 的刺激, 使
其 在 身 体 机 能充 分 恢 复 到 最 佳 的 前 提 下 提 高生 理 和 心 理 的兴 奋 性 , 持 较 高 的技 保 战术 水 平 。 南 摔 跤 队 的 赛前 计 划 安排 即 河 是 围绕 这 一 思 想 进 行 的, 因此 我 们 的 测 试 要反映的是摔跤 运动员在大运 动强度 和 较 小 运 动 量 的 训练 中 的机 能 变 化 。 31 前 训 练 期 间血 红 蛋 白及 红 细 胞 .赛 指 标 的 变化 大 强 度 训 练 后 , 子 摔 跤 运 动 员 的 血 男 红蛋 白水平较小调 整期间和大调 整后均 有 非 常 显 著 的 下 降 (< .1 小 调 整 期 间 P0 ) 0 ,
一
、
体重 8. 6 k 。 3 ± . g 4 2
22 究方 法 .研
河 南 省 摔 跤 队夏 训 5 为 一 个 周 期 , 天 每 个 周期 前 3天 进 行 大 强 度 训 练 , 2天 后 为 小 强 度 训 练 ; 从 六 月 中旬 开 始 进 行 循 环 , 8月下 旬 结 束 , 大 强 度 训 练 一 小 到 即 强度调整一大强度训练 一小强度调整 , 最 后进 行 一 周 的调 整 然 后 准 备参 加 比赛 。 23测试 的主 要 指 标 . 晨起 安 静状 态 下血 肌 酸激 酶 、 血尿 素 、 血 红蛋 白、 红细 胞 数 、 白细 胞 数 、 均 红 细 平 胞体积 、 清睾酮 、 清皮质醇等 。 血 血 24 试 仪 器 .测 MA一2 0 型 尿 八 项 分 析 仪 、 41 R F O R N 全血 干式 生化分 析仪 ( EL T O 德 国 IF 7 7型 血 球 计 数 仪( CS C 0 日本 ) 。 等 三 、 究结 果 与 分 析 讨论 研 赛 前 训 练 安 排 的 基 本 原 则 是 以恢 复 『
赛艇运动员大负荷训练的机能评定

会赛前大运 动负荷训练期 间 ,为期8 ,分为 两个训练阶段 ,具体 训 周 练 内容严格按 照训练计划进 行。第一阶段 14 ,次大运动强度 训练 ~周 为主 ,其 中第4 周为调整期 ;第二阶段5 8 ,大运动强度训练为主 , ~周 保证训练质量的前提下 ,提高训练强度 ,以提高训练效果 。②实验方
图1 受试 者 各 周 H 的 变化 趋 势 b
( ) 1 实验 法。①实验设计 。本实验选择在河 北赛艇队备 战全运
6 名受试 者在 第一 阶段H 平均 基础 值处在 比较 理想 水平 的范 围 b ( 6 ~ 7 g 见 图2 1010/ L) ,提示其身体 机能状态 良好 。次大 强度训练 开 始 后 ,受 试者的H 值有小 幅度的下 降 ,这主要 是机体不适 应运 动刺 b 激 的表现 ,其机 制可能 为大负荷训练导 致睾 酮及促 红细胞 生成素分泌
2 研 究 结 果与 分 析 21 受 试 者 Hb UN的 监 测 结 果 、B
第一 阶 段 第 1用 第 2用 茅 3用 第 4用 第二 阶段 第5 用 第6 用 弟7 周 第8 用
下降 ,影 OH 的生 成。但受试 者H 平均 值仍保持在 亚理想值范 围内 [b  ̄ b (4 ~5g 1019/ L),可以推断运动 员机能状态并未下 降,分析认为训练 对机体产 生了一 定刺激作 用 ,但运 动 员还 是能够 保持一 定的机 能状 态 ,提示受试者仍有潜力接受 更大负荷的训练 ,可以继续进行第二阶
弟 3 用 第 4用
42 6 42 6 3 1 1 42 6 475 548 435
第- . ̄ - t -r. r
360
434 689 442 539
第 5用 第 6 用
女子短跑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研究

女子短跑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 的研究
梁金玉 ’ ,倪 俊 嵘 2
( 1 . 广东 培正 学 院 体 育教 学部 , 广东 广州 5 1 0 8 3 0 ;
2 . 中国人 民解放 军特 种作 战学 院 总参谋 部 , 广东 广 州 5 1 0 5 0 2 )
摘要 : 通过 对 广 东省 女 子 短 跑 运 动 员 备 战 第 1 1 届全运会阶段的生化指标进行监测 , 为 建 立有 效 的女 子 短 跑 项 目机 能
1 对 象 与 方 法
1 . 1 研 究 对 象
广东 省 女子 田径 队专项 4 0 0 m及 4 x 4 0 0 n l 接 力运 动员 6人 , 均为 国家 级健 将. 平均 年龄 2 2 . 3 3  ̄ 1 . 6 3岁 、
身高 1 6 7 . 1 7  ̄ 2 . 5 6 c m、 体重 5 2  ̄ 4 . 6 0 k g 、 专 业训 练年 限 5 . 3 3  ̄ 1 . 0 3年 , 见表 1 .
1 . 2 _ 3 取 样 时 间
选 取广 东省 女子 短跑 运动 员在 2 0 0 9年全 国运 动会 正式 比赛前 的 6次综 合测 试数 据 , 取样 时 间分别 为
2 0 0 8年 l 2月 2 9日、 2 0 0 9年 1 月 2日、 5月 1 1日、 6月 8日、 8 月 3 1日和 1 0月 5日;静 脉采 血 ,每 次采血
时间均 在清晨 6 : 3 0 ~ 7 : 0 0空 腹 进 行 . 1 . 3 数 据 统 计 处 理
研究 数据 用 S P S S 1 5 . 0统计软 件进行 统计 学处 理 , 各数据 以均数4 - 标 准差 ( M+ S D) 表示, 并 用独 立样 本 T
17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

三、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一)结合教练员训练周期的安排制订机能评定计划
(二)结合项目和运动员特点进行有层次的机能评定工作
(三)机能评定工作标准化
(四)建立重点运动员机能评定档案 (五)建立运动员机能测试、比赛测试及训练计划数据库
第四节 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定
——评定运动量是否适宜最好通过多途径、多指标、多学科, 进行同步测试,再做综合分析。
评定身体机能状态
预测运动成绩 监控运动员合理膳食和营养
第二节 运动员身体各系统机能评定指标及方法
一、 运动系统测试指标
最大肌力
爆发力 肌肉耐力 等 肌电图(EMG) 关节的伸展度 等长力量(静止力量)
肌力
等张力量(动态力量) 等动力量
第二节 运动员身体各系统机能评定指标及方法
二、心血管系统测试指标
第二节 运动员身体各系统机能评定指标及方法
体重测试
其他形态指标测试
如:身高、坐高、胸围、腰围、臀围和各部位肌肉围度等
七、其他机能评定指标
在机能评定中还常通过专门仪器测试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物化学方面的指标
第三节 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综合评定
一、运动训练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机能水平都会产 生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运动员形态和机能特征。
(二)血压
•安静状态 健康成人 收缩压:90~140mmHg 舒张压:60~90mmHg •训练中血压变化与运动强度有关
(三)心电图:
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 线异常
第二节 运动员身体各系统机能评定指标及方法
三、呼吸系统测试指标
第二节 运动员身体各系统机能评定指标及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磷酸原供能能力的生化评定主要是测定全身肌肉 中ATP和CP的含量以及ATP酶、CK等的活性。直 接测定肌肉中的ATP、CP的方法虽多,如肌肉活 检法、核磁共振法等。但由于或是方法复杂、或 是经费昂贵、或是运动员难接受,故较少用。目 前,评定磷酸原供能系统的常见方法是尿肌酐系 数测定、定量负荷法、30m冲刺法等间接方法。
1.6血清睾酮
睾酮为雄性激素中的一种。由于它具有增强合成代 谢的功能,故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
睾酮在耐力性运动项目评价运动员的训练量。对于 负荷量的反应非常敏感和准确。
雄激素是含有19个碳原子的类固醇激素的总称,人 体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有三种分泌型雌激素:睾酮、 雄烯睾酮和去氢二雄酮,睾酮活性最高。男子由睾 丸间质细胞分泌,女子由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卵巢 的基质细胞分泌。
• 尿蛋白测定时间选择:
1、一次激烈运动后,尿蛋白排泄量在训练课后15min 后达到最高。应在运动后15min取尿测试。
2、训练后4h或次日晨可以再测一次蛋白尿。评价恢复 情况。
3、测试时应结合尿液比重进行分析。
4、寒冷天气、精神集中、情绪激动都会影响结果。
1.4血红蛋白
• 血红蛋白也称血色素,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红 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载体,又有 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故能直接影响体 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从而影响人体的身 体机能及运动能力。血红蛋白与运动负荷关 系密切,大运动负荷,血红蛋白下降。因此, 血红蛋白也可作为评定运动负荷的一个生化 指标。
• 应用血尿素评定运动量,除看运动前后血尿素变化值 外,还应结合血尿素的疲劳阈值。金特曼研究报道, 清晨空腹安静时血尿素达50mg% (8.83mmol/L)时为过 度训练,林文弢等研究发现,当运动员安静血尿素值 为7.5-8mmol/L已达过度疲劳。所以,当运动后血尿 素达到或超过8mmol/L时,又比运动前升高约 2mmol/L左右,则可认为运动量大。
血红蛋白与负荷量:
大量研究发现,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开始 时,血红蛋白下降,认为这是由于红细胞被 破坏,其中部分血红蛋白可用于合成肌肉蛋 白质和新生的红细胞,运动能加速这种再生。 因此,加速红细胞破坏是大运动量训练早期 的一种反应,经过一个阶段训练后,身体对 运动量适应时,血红蛋白又回升,这是机能 改善,运动能力提高的表现。
• 因此,乳酸在训练中常被称之为“训练标尺” 正常人或运动员空腹、安静状态下,血乳酸值为动 脉0.4-0.8,静脉为0.45-1.3
运动后血乳酸峰值的出现时间与训练的强度、间歇时间、个 体差异有关。强度越大,峰值出现越晚。
运动后肌乳酸扩散到血液中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以有氧代 谢为主的运动,乳酸水平在3-5mol/l的运动,运动后即刻20s 内测定,即为乳酸最大值。 而中等强度运动,乳酸在6-10mol/l的运动,应选择在运动后16min。 大强度运动,乳酸在10以上的运动,选择在运动后3-12min。
• 如果在一次训练后,血尿素超过50mg%,就是运动 量过大,一定要调整运动量。因此,运用血尿素这 一指标评定身体对训练的适应时,选用的课应是大 运动量的课,在训练前、后及次日晨取血测血尿素。 如评定一个训练周期情况,可在训练周期开始,中 间和结束的早晨取血测定。
• 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不仅仅发生在不适应的运动时,还 会延续到运动后休息期,所以常表现为运动后次日或第2、 3天还保持较强的分解代谢,其恢复正常的速度和训练程度 有关。训练水平高的人或机能状态好者,恢复较快些。
2.0920
0.7187
20:00-6:30
272.71
2.5301
0.8455
(引自:林文弢主编.运动生物化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社,1999)
表的计算单位是毫克,故计算结果可直接代入以上公式,求出
(二)10秒钟内快速运动评定方法
根据磷酸原供能系统的供能特点,运动员从事短时间激烈 运动,乳酸少成绩好,说明磷酸原供能能力强。一般多采 用30-60m跑,也可根据具体运动专项进行评定。如篮球 10s内的30m跑、运球跑、曲线变向跑、羽毛球、乒乓球的 多球训练等。
1.2血清肌酸激酶(CK)
CK只存在于骨骼肌、心机和脑中,骨骼肌占96%。
运动中缺氧 供能不足 酸性产物堆积 肌细胞反复牵拉损伤
血液CK水平升高
• 应用肌酸激酶做机能评定时,一般认为可2-3天取 血测定一次,一般在负荷后经常处于100-200国际单 位/升,如果超过300国际单位/升就是运动强度过大, 身体尚未恢复,这时就要调整运动强度。
• 尿蛋白用于训练监控:
1、尿蛋白组分差别可评定身体对负荷适应的 特点。耐力运动主要影响肾小球滤过,白蛋白 增加明显;大强度运动影响重吸收, β2微球蛋 白淀粉酶增加。
2、尿蛋白的量和构成比例与训练强度(尤其 以糖酵解为主的训练强度)关系更为密切,用 于评定训练负荷。
3、个体差异明显,应采用纵向观察。
上午尿
午睡尿
下午尿 晚上尿 次晨尿
时间
a
b
r
1:30-12:30
558.67
2.0941
0.6937
表8-122:30-14:五30 段法与78全8.74尿法的相2.6关826性(mg)0.5508
14:30-18:00
759.23
2.4948
0.5641
18:00-20:00
675.66
③评价无氧供能能力 • 个体耐乳酸能力是评价无氧代谢能力的重要指标 • 最大血乳酸浓度与运动成绩相关
④评价有氧供能能力 • 采用乳酸阈评价有氧运动能力
• (引自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 个体乳酸阈用于评价运动员有氧供能能力,采用递增 负荷运动方法
A点为最后一级负荷后即刻血乳酸浓度,与恢复期曲线 交于B点,由B点向负荷曲线做切线,交于C点,即为个 体乳酸阈
①评价运动强度 • 乳酸是糖酵解的产物。在运动开始时,机体主要
利用肌肉内ATP、CP进行供能,由于ATP和CP贮 量少,消耗快,当肌肉中ADP、Pi、C增加时,即 激活磷酸化酶,使糖酵解过程酶系活性提高,生 成乳酸速度加快,以维持ATP浓度的相对稳定。 当负荷强度增大时,。所以,乳酸 生成与负荷强度密切相关。
运动员机能评定
1.运动训练生化监控常用指标 2.代谢能力的评定 3.身体机能生化综合评定
1.运动训练生化监控常用指标
在运动员机能评定中,常选用一些生化指标做为其机 能评定的依据,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乳酸、血红蛋 白、血睾酮、血清CK、血尿素、尿肌酐、尿蛋白等
1.1血乳酸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① 评价运动强度 ② 评价磷酸原供能能力 ③ 评价无氧供能能力 ④ 评价有氧供能能力
表1 广东省游泳运动员尿肌酐量与100m游泳成绩先关系数
自由泳 仰泳
蛙泳
蝶泳
相关系数 -0.194
-0.945
-0.651
-0.781
P
<0.01
<0.01
<0.01
<0.01
(引自:林文弢.运动生物化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代谢能力的评定
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有氧供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
• 训练监控中,CK的测定时间: 大强度训练后30min,进行纵向比较。 CK的个体差异: 肌肉发达、瘦体重比例高的运动员安静时和运动后均较高,而反 之则较低。 男运动员高于女运动员 大级别高于小级别运动员 爆发力强运动员进行大强度运动后血清CK升幅高
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训练后血清CK升高慢,恢复快。 反之则相反。
1.7尿肌酐
肌酐是磷酸肌酸的代谢产物。磷酸肌酸在体 内可以自行分解。它失去磷酸后生成的肌酐 经肾脏随尿排出体外,即为尿肌酐。测定尿 肌酐的含量可间接了解运动员体内磷酸肌酸 的含量。
尿肌酐系数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结果表明,运 动员的尿肌酐量与运动成绩呈高度相关。表8-1为广东省游泳 运动员尿肌酐量与100m游泳成绩呈高度相关。因此,尿肌酐 可以作为力量素质评定的生化指标。
• 据研究表明,运动量大小与运动前后的血尿素变化值 有关。大运动量前后,运动员的血尿素值变化均约在1 -3.5mmol/L。一般来说,当运动前后血尿素增加值超 过3mmol/L时,运动量大,运动员已达疲劳阈值;如 增加量为2mmol/L左右,则认为运动量较大,运动员 也能适应,但如果血尿素变化值为1mmol/L时,说明 其运动量很小。
• 如果血尿素在运动后升高,在次日晨血尿素恢复至正常或 比原来的水平低些,说明身体对负荷适应;如果血尿素在 训练期早晨停留在升高水平或继续升高,说明经过一夜休 息,身体还未恢复。如果运动员对训练或环境不适应(如 初到高原训练),开始时血尿素上升,在其后的训练中, 当身体逐渐适应时,血尿素又会逐渐下降至开始水平。
• 血尿素是评定运动训练后的身体机能恢复状况的 良好生化指标,在训练周期测定血尿素水平,一 般有下列几种类型:第一、在训练中血尿素含量 不变;第二、在训练期开始上升,然后逐渐恢复 正常;第三、在训练期中始终升高。
• 第一种类型说明运动量小;第二种类型说明运动量 足够大,但身体能适应;第三种类型说明运动量过 大,或在上一周期训练后身体还未恢复下进行训练, 这时就要对运动量的控制。
个体乳酸阈可用于指导运动训练 Kindermann提出的根据乳酸阈的训练方法: 强化耐力训练:采用乳酸阈强度训练 一般耐力训练:强度小于乳酸阈10-15% 恢复耐力训练:强度小于乳酸阈20-25%
⑤评价恢复能力 • 血乳酸的消除途径:主要途径为完全氧化、其他
途径为异生为葡萄糖、转化为其他物质。
• 不同的个体参加同一项目的运动,运动中的乳酸 生成量不同,运动后人体体内的乳酸的消除速率 也不同,这与运动负荷和人体的身体机能能力的 关系是非常密切。因此,可根据运动后乳酸的消 除速率来评定人体的身体机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