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复苏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利与弊课件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利与弊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62950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c.png)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应用场景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容量不足、休克和失血性休克等病症的 治疗。
在手术中,人工胶体液体复苏也常被用于补充手术过程中丢失的血容量,维持患者 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自然灾害、事故等紧急情况下,人工胶体液体复苏也可以作为紧急救援措施之一 ,用于快速补充血容量,挽救患者的生命。
02
人工胶体液体的选择和使用对于 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 目的和药物的特性。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发展历程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期,随着医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工胶体液体的种类和用途也不断丰富 和拓展。
目前,人工胶体液体复苏已经成为临床急救和治疗中常用的 方法之一,尤其在处理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失血性休克等 危重病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天然胶体相比,人工胶体液体的成 分相对单一,降低了输血相关的不良 反应和感染风险。
03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缺点
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超敏反应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人工胶体中的某些成 分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 呼吸困难等。
超敏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可能导致休克、心 跳骤停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致 命。
可能加重出血或导致出血不凝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利与弊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定义和背景 •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优点 •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缺点 • 如何平衡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利与弊 •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未来展望
01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定义和背景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的简介
01
人工胶体液体复苏是一种医疗治 疗方法,通过补充患者体内的血 容量,改善组织灌注,维持正常 的血液循环。
液体复苏新版
![液体复苏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f48a7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4.png)
临床比较一致旳做法
• 不应作为常规旳容量扩张剂 • 不应作为营养药物使用
–营养不良旳危重病人应该注重营养治疗
• 临床主要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
–补充白蛋白旳指征:25? 30? 35?
人工胶体
• 贺斯 • 万汶 • 明胶 • 右旋糖酐
人工胶体发展简史
1915 World WarⅠ
明胶 GELATI
液体复苏失败旳原因及处理
• ICU旳液体复苏往往是延迟旳 • 影响液体复苏成功旳原因是多方面旳,最大旳
问题往往是原发病没有得到有效旳控制 • 液体复苏旳失败预示着病情旳加重,往往需要
进一步旳抗休克治疗,控制原发病 • 同步要回忆分析检测旳参数及液体种类旳选择
怎样选择复苏方案
• 有旳放矢----“缺什么补什么” 。 • 兼顾晶体及胶体----注意两者旳百分比及顺序。羟乙基淀粉是临床常
-15 mmol/L,则有生命危险 ≤-6mmol/L,ARDS、MOF明显增长
液体复苏成功原则 新增指标-4
胃粘膜内pH (pHi ) 反应内脏血管床旳灌注和供氧情况 正常值:pHi>7.30
液体复苏成功原则
其他指标
混和静脉血氧饱和度 (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H静yp脉er高ca碳rbi酸a)血症(Venous 组织氧水平(Tissue Oxygen Levels)
是否应使用白蛋白
• 争论诸多 • 意见不一
赞成不用者旳理由:白蛋白可造成有害作用
• 引起液体负荷过重 • 降低Ca2+利用,影响心肌收缩性 • 经过抗凝增长出血 • 影响水钠排泄,促使肾功能衰竭 • 渗漏至间质 • 损害免疫机制
– 大问题?危害?
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研究
![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f8aee4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f.png)
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研究液体复苏是指在失血或休克等情况下通过输注液体来恢复机体血容量和循环功能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应用中,液体复苏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抢救措施,对于急救和重症患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液体复苏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1. 液体复苏的定义和原理液体复苏是指通过静脉输注盐水、葡萄糖溶液等含水溶性成分的液体,以纠正失血、休克等情况下的低血容量状态。
其原理在于通过输注液体来扩容血容量,增加心脏前负荷,促进心脏输出,从而维持组织器官的灌注和代谢。
2. 液体复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液体复苏适用于失血性休克、外伤、大手术、感染性休克等引起的低血容量状态,有助于恢复循环功能。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颅内压增高、心功能不全等情况下,液体复苏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需慎重应用。
3. 液体复苏的种类及选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两大类。
晶体液如盐水、葡萄糖溶液等主要用于补充体液容量,而胶体液如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则可增加胶体渗透压,有效扩容。
在选择液体时需考虑患者具体病情、输液速度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液体复苏方案。
4. 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液体复苏在临床实践中一直备受关注,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合理的液体复苏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降低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同时,一些新型的液体复苏剂也在研究中逐渐得到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5. 液体复苏的临床挑战和展望尽管液体复苏在抢救急症和重症患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如何更好地选择液体种类、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血管内过负荷等问题,都是目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液体复苏在临床应用中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液体复苏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抢救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相信液体复苏将在未来的抢救医学领域中展现更大的潜力,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与生机。
ICU液体复苏ROSE理念及去复苏原则
![ICU液体复苏ROSE理念及去复苏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a9c97a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8.png)
ICU液体复苏ROSE理念及去复苏原则尽管液体管理是重症监护中最常见的治疗干预之一,但它也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因为过度的液体复苏可能导致糖萼降解和内皮损伤。
液体应被视为具有特定适应症、禁忌症和潜在不良反应的药物。
新兴的“液体管理”概,类似于抗生素管理,重点关注4个D(药物、剂量、持续时间和降级)、4个问题(何时开始和何时停止液体治疗,以及何时开始和何时停止液体去除)、4个适应症(复苏、维持、替代和营养)以及描述4个液体阶段的ROSE模型(复苏、优化、稳定和排出)ROSE模型R(复苏阶段):关键的复苏阶段,重点是病人的抢救和早期充分的液体管理(EAFL),如根据SSCG,每小时30ml/kg,或在5-10分钟内给予4ml/kg的液体挑战/推注。
触发液体治疗的条件(休克):MAP < 65mmHg,GEDVI < 640ml/m²,REVDVI < 80ml/m²,CVP < 8mmHg,PAOP < 10mmHg。
O(优化阶段):重点是器官抢救(维护)并避免液体过量(液体积累)。
目标是中性液体平衡。
停止液体治疗的条件(无反应):MAP/APP > 65/55mmHg,GEDVI < 850ml/m²,CI > 2.5L/min/m²。
S(稳定阶段):重点是器官支持(体内平衡)。
晚期保守液体管理(LCFM)定义为初始损伤后一周内连续两次负液体平衡。
触发液体去除的条件:MAP/APP > 65/55mmHg,GEDVI > 850ml/m²。
E(排出阶段):重点是器官恢复并减少液体过量(在没有休克状态下),需要晚期液体去除(LGFR)和负液体平衡。
停止液体去除的条件:MAP/APP < 55/45mmHg,SV < 5%.面板A中的ROSE模型概述了从复苏到排出的4个液体管理阶段,确保在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下进行适当的液体管理和去复苏。
危重病人液体复苏治疗
![危重病人液体复苏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095b4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8.png)
混合液:如乳酸林格氏液、 复方氯化钠等,主要用于补
充血容量和电解质
4
特殊液体:如高渗性溶液、 低渗性溶液等,主要用于特
殊病情的液体复苏治疗
输液速度
01
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
年龄、体重等因素来调整
02
快速输液:适用于严重脱水、
休克等紧急情况,输液速度
可达100-200ml/h
03
慢速输液:适用于一般脱水、
03
呼吸频率:评 估液体复苏治 疗对呼吸频率 的影响
05
02
心率:评估液 体复苏治疗对 心率的影响
04
血氧饱和度: 评估液体复苏 治疗对血氧饱 和度的影响
06
意识状态:评 估液体复苏治 疗对意识状态 的影响
治疗效果判断
生命体征:如血 压、心率、呼吸 频率等
尿量:尿量是评 估液体复苏治疗 效果的重要指标
预防血栓形成:鼓 励患者多活动,避 免长时间卧床,预 防血栓形成。
及时处理并发症: 如出现肺水肿、心 律失常等并发症, 应及时处理,避免 病情恶化。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输液速 度和总量,避免 过度输液
密切监测患者生 命体征,及时发 现并处理并发症
合理选择输液液 体,避免使用高 渗性、高糖、高 钾等液体
血气分析:如血 氧饱和度、二氧 化碳分压等
电解质平衡:如 钠、钾、钙等离 子浓度
器官功能:如 肝肾功能、心 功能等
患者主观感受: 如疼痛、呼吸 困难等
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指标:包括
1 血压、心率、尿 量、血气分析等
调整原则:根据
2 评估结果,调整 液体种类、速度 和剂量
调整方法:根据病 情变化,调整治疗
《休克液体复苏》课件
![《休克液体复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f846a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2.png)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 指标,可以了解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的情况。
目标导向复苏有助于提高休克液体复苏的准确性和有效 性,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04
休克液体复苏的注意事项
复苏液体的选择
01
02
03
晶体液
如生理盐水和等渗盐水, 可快速补充血容量,但可 能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胶体液
如白蛋白、血浆和人工胶 体,能维持血管内渗透压 ,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 感染。
根据监测指标
如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尿量等,指导液体复苏的量和速度。
05
休克液体复苏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早期复苏的案例
总结词
及时有效的早期复苏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早期复苏是指在休克发生后尽早开始的治疗措施,包括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和组织灌注等。在早期复苏的 案例中,患者因失血性休克被送往医院,医生迅速进行液体复苏,补充丢失的血容量,同时进行止血治疗,成功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红细胞
对于严重失血性休克,应 输注红细胞以提升携氧能 力。
复苏的时机
早期复苏
在休克发生后尽早开始液体复苏,以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延迟复苏
在休克发生一段时间后开始液体复苏,适用于有明显出血灶 的病例。
复苏的量
根据休克程度
轻度休克需补充约1000ml液体,中度休克需补充约2000ml,重度休克需补充 约3000ml或更多。
休克时,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容易感染和产生其他并发症。
02
液体复苏的原理
液体复苏的定义
液体复苏
是指通过补充体液或血液,以维 持或恢复组织灌注和氧合状态的 治疗方法。
休克
液体复苏-精品文档
![液体复苏-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d0b084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2.png)
液体复苏汇报人:日期:•液体复苏概述•液体复苏的分类与选择•液体复苏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目录•液体复苏的给药途径与剂量•液体复苏的监测与评估•液体复苏的并发症与处理措施01液体复苏概述液体复苏是指通过补充体液、电解质或血液制品,以恢复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和细胞外液量的过程。
定义液体复苏的主要目的是纠正低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为原发病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目的定义与目的液体复苏能够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保证组织器官的灌注,防止器官功能衰竭。
维持组织灌注纠正酸中毒恢复血压通过补充电解质溶液,可以纠正酸中毒,维持酸碱平衡。
液体复苏能够提高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030201液体复苏的重要性早期阶段在古代,人们通过简单的输液方法进行液体复苏,如使用盐水、糖水等。
发展阶段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更加科学的输液方法和配方,如平衡盐溶液、胶体液等。
现代阶段现代医学对液体复苏的研究更加深入,包括对不同类型休克的液体治疗方案、输液速度和量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也出现了更加先进的输液技术和设备,如输液泵、中心静脉压监测等。
液体复苏的历史与发展02液体复苏的分类与选择是最常用的晶体液,主要用于补充钠和氯。
含有钠、钾、氯和乳酸钠,可以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乳酸钠林格液生理盐水是一种人造胶体液,可以用于扩容和改善微循环。
明胶是一种天然胶体液,也可以用于扩容和改善微循环。
是一种含有多种电解质的混合液,可以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并维持酸碱平衡。
平衡盐溶液是一种含有等量钠和氯的混合液,可以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等渗盐溶液高分子右旋糖酐是一种高分子量的右旋糖酐,可以用于改善微循环和增加血容量。
羟乙基淀粉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胶体液,可以用于扩容和改善微循环。
特殊液体03液体复苏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用于治疗因失血、脱水或低血容量引起的休克,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纠正低血容量通过液体复苏稀释体内有毒物质,降低其浓度,减轻对机体的损害。
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baf3ff380b4c2e3f572763ff.png)
3.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CVP)是接近右心房处上、下腔 静脉的压力,可反映右房压力及右心功能。 但它也受心血管顺应性、胸腔压力和心肌收 缩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病理状态下 足以影响对容量的准确判断,此时,CVP作 用主要是被用来评价右心接受容量负荷的潜 力。
4、肺动脉楔压和心输出量
借助Swan-Ganz导管,可监测右心房压力(RAP)、 肺动脉压(PAP)、PAWP、CO ,结合血压、心率等 还可计算出左、右心室作功(LVW、RVW)、外周循 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和每搏血量(SV)等 有用的循环生理参数。 CO作为低血容量休克病人生存的标志可能是有益 的,没有更多的数据证实它可以作为休克复苏终 点的标志。
Contact Us
1
of
6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46号 邮政编码:150001
P. 123 456 7890 / email@
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一、低血容量的评估
低血容量指的是细胞外液容量的减少,主
5. 输血问题
危重病病人的血液保护尤为重要,因为其贫血的 发生率比一般病人高,诊断性失血也较多。对危 重病病人的输血应持慎重态度,尽量采用限制性 输血、输红细胞和去白细胞血。对危重病病人进 行容量复苏时,要树立容量第一的观点,同时注 意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
三、液体复苏的展望与评价
1. 液体复苏的时机
进一步的抗休克治疗,控制原发病
• 同时要回顾分析检测的参数及液体种类的选择
2. 液体复苏的终点
传统复苏的最终目标是心率、血压、尿量 恢复正常。但在满足上述目标后,仍可发生 低灌注,长时间的低灌注可导致MODS。目前 很多研究对多种指标进行探讨,寻求判定复 苏终点的最佳指标,包括CO和氧耗、CI、氧 输送DO2、氧耗VO2、酸碱平衡、血乳酸值和 特殊器官的监测等。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ca7edc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f.png)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77/28
用PAWP表示左室舒张未压(LVDEP),并深 入反应左室前负荷是基于两个基本前提: ①从肺动脉到左心室间无阻塞原因存在, 在心脏舒张期时为一通畅串联络统;②心 脏有足够舒张期,以使该期串联络统内液 体呈相正确“非流动”状态而取得各点 压力平衡。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1010/28
发生休克时,胃黏膜是出现灌注不足最早、 恢复最晚部位之一,所以,胃黏膜是测量局 部灌注情况理想部位。对灌注是否充分 最终评价是细胞水平组织氧合情况,组织 氧合水平是一项非常有前途参数,它在各 项技术中创伤最小,也含有吸引力。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1111/28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2323/28
2. 液体复苏终点
传统复苏最终目标是心率、血压、尿量恢复正 常。但在满足上述目标后,仍可发生低灌注,长时间低 灌注可造成MODS。当前很多研究对各种指标进行探 讨,寻求判定复苏终点最正确指标,包含CO和氧耗、 CI>4.5 ml/min/m2、DO2>670 ml/min/m2、 VO2>166 ml/min/m2、酸碱平衡、血乳酸值和特殊 器官监测等。显然,它们作用和不足都是并存,并不能 完全作为复苏最终目标。
②输红细胞比输全血好,③输去白细胞血比 不去白细胞血好。
危重病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
2020/28
6. 羟乙基淀粉
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是从玉米中提取支链淀粉,经羟乙 基化而成,它来自绿色植物是一个环境保护型血浆 代用具。第三代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与第二代中 分子量羟乙基淀粉均同属中分子量低取代级产品, 但因为第三代羟乙基淀粉在第二代基础上适当降 低了分子量和取代级(130/0.4),所以降解快,降低 了对凝血和肾功效影响,可用于肾功效不全病人。 有研究显示,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与其它胶体 制品及乳酸林格液相比,能够快速、较长时间提升 氧供(DO2)和氧耗(VO2),改进组织灌注和氧合。在 到达相同心脏指数(CI)时,其扩容效果最好。而白 蛋白、冻干血浆和明胶等制品,则不具备如此良好 扩容效果和改进血液动力学指标能力。
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31e1c2d33c1ec5da51e27074.png)
➢ Stephan et al, Br J Anaesth, 2001
➢ 液体复苏是休克治疗的基础 ➢ 一旦临床诊断为严重感染,应尽快进行积极的
液体复苏
➢ (2008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
低血容量指的是细胞外液容量的减少,主要 是指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 过敏率低,防止血管渗漏作用 ➢ 减少血管活性物质释放,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提高CI,DO2/VO2
人工胶体发展简史
万文-6%HES(130/0.4)
➢ 分子量13万,半衰期短1.4小时,机体清除率高,分 子量大于肾脏阈值可维持血容量,最大剂量50ml/kg
➢ 适合于儿童,无血浆蓄积(1%),不会引起肾衰风 险
粒细胞增多
白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
★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输入血液中的白细胞可以抑制受血者免疫
功能,增加医院感染并导致脏器功能衰竭
因此应输去白细胞库储血!!!
危重病人伴贫血,输血应持慎重态度
限制性输血比开放性输血好: ①防止传染病 ②减少输血反应
③降低免疫功能受损
Hebert 838例限制性输血(Hb<70g/L),开放性 输血(Hb<100g/L)死亡率 8.7% VS 16.1% , P=0.03
容量线组粒织氧体灌输功注送能不降障足低碍
不
器官衰竭
足血管内皮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危重病患者容量不足的判断源自➢ 四肢冰冷(血管收缩) ➢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 心动过速 ➢ 呼吸频率(低灌注时加快) ➢ 代谢性酸中毒 ➢ 低血压 ➢ 尿量减少 ➢ 意识状态恶化
容量缺乏 更为严重
临床上多数休克特征,并非单纯心源性因素, 可能既有低血容量性因素,又有心源因素参与
临床知识液体复苏
![临床知识液体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923d171d77232f60ddcca1a4.png)
静脉液体复苏是急危重病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液体复苏的根本目标就是纠正低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以保证有效的心输出量和器官的血流灌注。
液体复苏是一种诊断和治疗低血容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液体复苏的失败往往会导致病人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
低血容量的评估低血容量指的是细胞外液容量的减少,主要是指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它分为绝对和相对血容量不足,前者指细胞外液的实际丢失量,后者指体液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低血容量的评估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有创和无创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1. 病史和体格检查病史对于低血容量的诊断是有帮助的,但其作用甚微。
低血容量后期表现主要有少尿、心动过速和低血压。
大多数临床医师将血压、心率和尿量作为判断灌注是否充分的证据。
然而很多病人处于休克代偿状态,血流分配不均而生命体征却正常,但存在组织灌注不足。
此时,在血压、心率和尿量均正常时停止补液治疗,病人就可能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MODS,甚至死亡。
2. 血容量的监测低血容量的黄金标准就是血容量的直接检测,该方法的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标记物稀释于血液中。
然而,在绝大多数紧急治疗实施之前,这些技术并不能迅速、准确提供结果。
此外,采用该方法准确评估血容量,需要在标志物分布到血循环外之前就得出结果。
目前,采用一氧化碳标记红细胞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但是,应用该方法对发生低血容量的病人进行血容量检测还很不成熟,尚不能应用于临床。
3. 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VP)是接近右心房处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可反映右房压力及右心功能。
CVP比血压、心率、尿量和组织内氧分压(PtcO2)能提供更多的血容量信息。
但它也受心血管顺应性、胸腔压力和心肌收缩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病理状态下足以影响对容量的准确判断,此时,CVP作用主要是被用来评价右心接受容量负荷的潜力。
4. 肺动脉楔压和心输出量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输出量(CO)等反映左心功能的指标是循环监测中最重要的项目,借助Swan-Ganz导管,可监测右心房压力(RAP)、肺动脉压(PAP)、PAWP、CO ,结合血压、心率等还可计算出左、右心室作功(LVW、RVW)、外周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和每搏血量(SV)等有用的循环生理参数。
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f9477e2cccbff121dd3683ef.png)
识别患者体液丢失 ↓ 液体复苏的目标 ↓ 如何实施液体复苏 ↓ 如何选择液体
传统:皮肤干燥,口渴,心率快,血压低,尿量少, 红细胞压积升高等(敏感性特异性较差)
科技发展:漂浮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可检测 肺动脉槭压(pAwp)和中心静脉压来量化目标 (但受胸腔内压,呼吸机等影响)
能全力: 营养素全面,易消化,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其渗透压
低可预防渗透性腹泻,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无法正常进食的病人 的肠内营养支持。
百普力:适用于轻中度消化功能障碍者或术后胃肠道功 能恢复期 瑞代:适用糖尿病人
瑞能:接近正常饮食,适用需高热量者,胰腺炎者禁用, 不含膳食纤维
保持3度
温度:37—41度
2胶体:在血管内半衰期比晶体长,可用更少药在更短时间内完 成目标,但价格昂贵。白蛋白需有指证,万纹有用量限制 ( ﹤20ml/kg.d) 3血液和血制品:hb ﹤70g/L时输浓缩红细胞,急性出血量 ﹥30%血容量可输全血,血小板计数﹤5 ×109/L,输血小板。 4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补液时要注意钙钾镁等电解质平衡,高钾 血症需限钾,输血者需补钙。还要注意酸碱平衡:如大量林格 可导致高碳酸氢盐性代谢性碱中毒。 目前为止,没有一种理想的溶液适用于所有危重症。没有证据 证明一种液体优遇另一种,临床需根据疾病生理特点选择。
2限制性复苏:对有活动性出血的休克患者,主张在
彻底止血前,只给于少量生理盐水维持机体基本需要,收 缩压在80—90mmhg,保证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注,止血后 在行液体复苏。
返回
补液安全性
100—200毫升液体在10分钟内输入 CVP升高〈2mmhg或PAWP〈3mmhg,则继续补液 cvp﹥5或pawp ﹥7 则停止补液 Cvp升高介于2—5之间或pawp介于3—7之间,暂 停补液,根据需要隔10分钟进行评价。
液体复苏知识
![液体复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60e3fa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d.png)
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
• 1.3 关于输液时机 • 但延迟复苏在手术彻底止血前, 给多少液
体、延迟多少时间、如何与低压复苏有机 结合,尚值得深入研究
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
• 评价和应用这些结果时需慎重: • ①虽然争议尚未结束,有一点似乎已获共识,即失血性休
克动物和人不接受液体复苏会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 • ②对控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大多采用Wiggers休克模型,
• From: Bickell: NEJM, Volume 331:1105-1109
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
• 且延迟复苏组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红蛋白、凝 血酶原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迟复苏较即刻复苏组好
• From: Bickell: NEJM, Volume 331:1105-1109
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
• 充分液体复苏的弊端如下: • ① 在未控制出血的情况下,提升血压会使
保护性血管痉挛解除,导致血管扩张,加 重出血 • ② 大量补液可因稀释凝血因子而使出血加 重 • ③体液复苏使脉压增加,也可机械破坏已 形成的血凝块使出血加重
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
• 液体输入量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 液体输入时机是越早越好,还是越晚越好?
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
• 1.2 关于输液速度: • Leppanlemt等报告,用针刺破大鼠下段主
动脉,MAP低于2.7 kPa,然后以1.5 ml/min或3.0 ml/min速度输注乳酸林格氏液, 总量60 ml/kg。结果1.5 ml/min输液组动物 失血量显著少于3.0 ml/min组,死亡率也显 著低于3.0 ml/min组。
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
• 临床情况错综复杂,除损伤程度、出血量、 出血速度、出血脏器、院前救护不同外, 基础疾病、年龄等也不同因此临床上是无 法掌握“中等量”的
液体复苏2016
![液体复苏2016](https://img.taocdn.com/s3/m/15a59528fc4ffe473268ab00.png)
高张盐水主要用于细胞内有水钠潴留病人的液体补充 胶体液对维持血管内容量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特定的目的选择特定的液体!
小结
胶体的优缺点
扩容效果好,增加血容量 增加心输出量 增加氧转运量 组织水肿少 过敏、价格比较昂贵(天然胶体)
天然胶体——白蛋白
临床比较一致的做法 不应作为常规的容量扩张剂 不应作为营养药物使用
营养不良的危重病人应当重视营养治疗 临床主要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
人工胶体
贺斯 万汶 明胶 右旋糖酐
小容量复苏的概念
失血性休克传统复苏,需应用1至3倍于失血量的等渗晶 体溶液或全血。--实现困难
小容量复苏是指应用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如 7.5%氯化钠-10%羟乙基淀粉或右旋糖酐进行复苏。临床 应用量较小,仅需3-4ml/kg,故称为小容量复苏。--实 现容易
液体复苏的历史
晶体液
输用红细胞的不良反应远远低于全血(见表),术后感 染率也明显低于全血。
全血 红细胞
总人数 19,126 42,678
反应人数 反应率
87
0.45
74
0.17*
*P <0.01
血浆
血浆绝对不能作为容量复苏的胶体选择,其适应症应为 补充凝血因子 (Br.J.Haematol2004,126-11:2000卫生部输血指南)
理想的人工胶体应具备以下条件: •扩容效能高效、稳定 •改善脏器灌注 •安全性高 •使用方便、价格便宜
血制品
血制品需求量不断上升 捐血量处于平台或正在减少 血制品带来的风险也在激增 必须有协商一致的成分血标准
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
![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a528152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d.png)
肾功能保护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根 据患者情况给予利尿剂、 肾脏替代治疗等,以保护 肾功能。
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评估营养状况
定期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 行评估,包括体重、白蛋 白、前白蛋白等指标。
Hale Waihona Puke 合理营养支持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 合理的营养支持,包括肠 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监测营养支持效果
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指标 和临床表现,及时调整营 养支持方案。
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
汇报人:XX
目录
• 创伤病人概述 • 液体复苏基本原则 • 创伤病人液体复苏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创伤病人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 伤,为动力作用使人体组织或器官破 坏。
分类
按致伤原因可分为锐器伤、钝器伤、 火器伤等;按受伤部位可分为颅脑伤 、胸部伤、腹部伤等;按伤情轻重可 分为轻伤、重伤、危重伤等。
补液速度要快,以迅 速补充血容量,改善 组织灌注。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通过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以维持有效循环 血量。
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可采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更准确地评估血容量和心功能状 态。
在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补液过量导致的组织水肿和器官功能障 碍。
如羟乙基淀粉、明胶等,可长时间维持血管内容量,减少补液量。适用于重度休 克及需要大量补液的病人。
补液途径及速度控制
补液途径
首选静脉输液,可快速补充血容量。在特殊情况下,如静脉 通路难以建立时,可考虑骨髓腔输液。
速度控制
根据病人休克程度、年龄、心肺功能等因素调整输液速度。 一般先快后慢,避免过快导致心肺负担加重。
液体复苏的知识点总结
![液体复苏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1dbde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f.png)
液体复苏的知识点总结一、液体复苏的原理液体复苏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给予适当种类、数量和速度的液体来纠正血容量不足,以保持组织灌注和维持器官功能。
液体复苏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增加血浆容积、改善心排血量、维持循环稳定以及维持组织氧供需平衡。
液体复苏还可以通过帮助维持正常的血压和心脏输出量来减少休克和器官功能不全的风险。
二、液体复苏的种类液体复苏涉及多种类型的液体,常见的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包括平衡盐溶液、生理盐水和葡萄糖盐水;而胶体液包括白蛋白、羟乙基淀粉、血液制品等。
晶体液主要通过胶体渗透压和容积效应来扩张血容量,而胶体液主要通过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来维持血容量。
此外,血液制品可以提供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
三、液体复苏的适应症液体复苏常用于休克、失血、外伤、烧伤、感染性休克、心血管手术、肾衰竭等疾病的治疗中。
重度失血、大面积烧伤和脓毒症患者也常需要进行液体复苏以维持供氧和循环功能。
此外,急性胰腺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大量脓毒症、严重脱水等病情也需要进行液体复苏。
四、液体复苏的不良反应尽管液体复苏对于维持生命至关重要,但不当的液体复苏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
过量的液体复苏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异常等。
此外,使用某些胶体液时还存在过敏和传染病毒感染的风险。
五、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在临床实践中,液体复苏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体征进行合理选择。
在液体复苏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和尿量等指标,以及随时调整液体管理的方案。
在液体复苏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医护人员也应适时选择合适的液体种类和用量,通常建议采用快速输注的晶体液来迅速纠正血容量不足,然后再进行胶体液的输注。
对于需要大量液体复苏的患者,应严密监测心脏、肺脏、肾脏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应考虑维持血容量的同时避免液体超负荷。
总之,液体复苏是重要的急诊医学治疗手段之一,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https://img.taocdn.com/s3/m/1dcb687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9.png)
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概念 • 为什么要进行液体复苏 • 如何选择液体复苏的液体 • 如何进行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的终点
• 液体治疗≠液体复苏。 • 液体复苏是ICU临床治疗的基本技术。 • 液体复苏的目的: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维持血液携带氧的功能
改善微循环及脏器灌注
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液体种类:林格 输液速度: 500 ml/30 min 临床终点: MAP 75 mmHg 安全压力: CVP 15 mmHg
基础水平 + 10 min + 20 min
MAP 65
MAP 67
MAP 60
CVP 12
CVP 14
CVP 15
继续
终止
不成功的快速补液
若没有中心静脉压…
• 观察指标
– 心率 – 血压
酸中毒
体位性低血压 动脉血压或每 搏输出量的呼 吸波动 下肢被动抬高 容量负荷试验 结果阳性
容量负荷试验
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 定量反映输液过程中心血管的反应 • 快速纠正液体缺乏 • 避免液体负荷过多的风险
容量负荷试验 – 输液速度
• 确定一定时间内的输液量
– 没有硬性规定
• 使用输液泵
容量缺乏 更为严重
临床上多数休克特征,并非单纯心源性因素,可能 既有低血容量性因素,又有心源因素参与
• 经过积极液体复苏,血压仍不稳定者用血管活性
药
– 除非明确心脏负荷是足够的,否则液体复苏都是必须 的
– 除心源性休克外
• 血容量不足时,应用血管活性药
– 掩盖低血容量状态 – 不利于改善组织低灌注 – 血管活性药在心脏前负荷充足时,才可明显提高血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00-3000ml
量
1、根据体重调整 2、根据体温调整:大于37℃
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 3、特别的丢失:
胃肠减压、腹泻、 肠瘘、 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 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
质
1、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5% 葡萄糖注射液 10%葡萄糖注射液
二、制定补液计划
1、制定补液计划 2、补什么? 3、怎么补?
1、制定补液计划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结果
补液计划应包括三个内容: ①估计病人入院前可能丢失水的累积量; ②估计病人昨日丢失的液体量
呕吐、腹泻、胃肠减压、肠瘘等丧失的液体量; 高热散失的液体量
(体温每升高1℃,应补3—5mL/KG); 气管切开呼气散失的液体量; 大汗丢失的液体量等; ③每日正常生理需要液体量,以2000mL计算。
b:糖尿病病人,根据具体血糖情况。 RI 4:1可完全抵消糖, 如血糖还高,则按3:1可降糖。
如果说拿不准的时候,请专科会诊。
• 例:对标准50kg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禁食 情况下的补液,具体给一个简单的方案为例: 10%GS 1500ml, 5%GNS 1500ml, 10%Kcl 30ml,
3、围手术期液体量的估算
根据前面的叙述:体重为60kg的病人,经术前 8小时禁食禁饮,接受3小时中等大小的手术, 术中出血约400ml。 其围术期输液量大致计算如下:
2300+(100×8)+(6×60×3)+400 = 4580(ml)
注意事项
1、理论计算值只能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作为参考。 2、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病情、心肺
80 — 110 次/min >30ml/min
>65mmHg 8 — 12cmH2O > 25 — 30% > 70% 5 — 12cmH2O
八、选用何种液体 进行容量复苏?
故:每日维持性液体需要量总量为 1150+1495 - 345 = 2300(m1)
即:相当于1ml/kcal/d。
2.补偿性液体治疗
补偿性液体治疗: 是指对由于疾病、麻醉、手术、出血等原因导致
的液体丢失进行补充。 ①术前液体损失量(即禁食禁饮)
体重为:1~10kg -------- 4ml/kg/h 11~20kg ------- 2ml/kg/h >20kg -------- 1ml/kg/h
2、补什么?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
①晶体液(电解质)常用:葡萄糖盐水、等渗盐水、平 衡盐溶液等;
②胶体液常用:血、血浆、右旋糖酐等; ③补充热量常用:10%葡萄糖盐水; ④碱性液体常用: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用以
纠正酸中毒。
3、怎么补?
具体补液方法:
①补液程序:先扩容,后调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扩容时,先用晶体后用胶体;
= 2300 (kcal/d) 那么,该病人的隐性失水量为:
2300×0.5=1150(ml/d)
2)、每100kcal能量的消耗
约可引起 65ml 水份丢失
体重为60kg的病人每日显性失水 估计为:0.65×2300=1495(m1)。
3)、机体每消耗1kcal的能量 经生化反应产生 0.15ml 内生水 即:0.15×2300 = 345 (ml)
丢失体液的主要是胃肠液、血浆或血 等,都是等渗的。
3)、葡萄糖液体:虽然也是等渗的甚至是高 渗的(如10%葡萄糖),但输人后很快代谢掉 而变为水和二氧化碳,达不到恢复血容量 的目的。
4)、脱水的病人的钾的总量是不足的。
在缺水的情况下,血液浓缩,血钾不一定低, 如额外补钾可致高钾血症。
只有尿量达到 ≥ 40ml/h时
功能、体温、环境、病人精神状态、进食进饮情 况等)和监测结果作出判断。 3、在补液的过程中,要考虑液体的组成(晶体、胶 体、张力、全血或成分血)和补液的时机和速度。 4、根据输液的反应和监测结果,不断调整补液方案。 5、这样才能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保证组 织、器官的代谢平衡。
六、临床补液分析
4、量入为出
①就诊前的失水量: 是根据脱水表现大约估计的,不很准确。
②就诊后的失水量: 应该准确测量并记录下来。
③以后的继续失水量:
按记录的失水量损失多少,补充多少。
四、安全补液的监护指标
1、中心静脉压(CVP) 2、颈静脉充盈程度 3、脉搏 4、尿量 5、其他:
1、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为: 6—10cmH2O
• 正常人摄人的水份与排出的水份是相等的,人体每日排出 的水量就是需要的水量,约2000—2500mL。 水份主要来自: 1、饮水1000—1500mL 2、摄入的固态或半固态食物所含的水份 3、体内氧化过程生成的水份(内生水)约200—400mL 一个不能进食的成人,如果没有水的额外丢失, 减去内生水,2000mL就是最低生理需要量
七、重危患者容量复苏的 液体选择
什么样的病人需要液体复苏?
血容量不足,血流动力学障碍:
• 创伤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 失血
线粒体功能障碍
• 休克
容
• 烧伤 • 其他
量 不 足
• 微循环短路开放
组织灌注不足 氧输送降低 器官衰竭 血管内皮损伤
• 组织液渗出
血液高凝状态
急性应激状态
突发打击
重要脏器损伤
2、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4.5g
3、钾:一般指氯化钾,3-4g 10%氯化钾溶液,10ml:1g 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
4、一般禁食时间3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 大于3天,每天应补蛋白质,脂肪。
注意
1、根据合并其他内科疾病,来调整补液的量和质,必要时请专科会诊。 如: 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
钾的补充才是安全的。
2、酸碱调整
①除幽门梗阻以外,几乎所有的脱水 -----都伴有程度不等的酸中毒
②常用5%碳酸氢钠来纠正。 ③中度以上的脱水:
通常采用每输入800毫升生理盐水, 输入5%碳酸氢钠100毫升。
3、先快后慢
特别是治疗重度脱水的病人 ----- 先快后慢 尤其重要
即:先快速输入盐水使血压回升至正常 再根据情况减慢输液速度。
或功能失调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休
克
剧烈疼痛、恐惧等
组织灌注和细胞氧合不足是 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病理生理问题
为了提高 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
必须及时进行
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的目的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维持血液携带氧的功能 改善微循环及脏器灌注 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预防或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CVP
BP
提示
处理
血容量不足 加快补液
心功能不全
血容量不足 心功能不全
减慢补液 给强心药
补液试验
补液试验
10min内 静脉注入 生理盐水 250mL
BP
CVP
提示
血容量不足
心功能不全
2、颈静脉充盈程度
1)、平卧时颈静脉充盈不明显 ------- 血容量不足
2)、若充盈明显甚呈怒张状态 -------- 心功能不全 补液过多
体重60kg的病人其禁食禁饮损失量估计为:
10×4 +10×2 + 40×1 = 100 (ml/h)
对于特殊病人:
包括:呕吐、腹泻、高热、 异常引流量
②麻醉和手术丢失量: 小手术为:4ml/kg/h, 中等手术为:6ml/kg/h, 大手术为:8ml/kg/h:
③额外丢失量:主要为手术中出血量。
一、水的代谢
人体内的体液通过四种途径排出体外
1、肾排尿 2、皮肤的蒸发和出汗 3、肺呼出水份 4、消化道排水
1、肾排尿:
一般每日尿量约1000—1500mL。
每日尿量至少为500mL,
因人体每日代谢产生固体废物35—40g, 每15 mL尿能排出1g固体废物。
2、皮肤的蒸发和出汗
• 每日从皮肤蒸发的水份约500mL。 这种蒸发的水份是比较恒定的, 并不因为体内缺水而减少。
3、脉搏
1)、补液后脉搏逐渐恢复正常 --------- 表示:补液适当
2)、若变快变弱 --------- 预示:病情加重 发生:心功能不全
4、尿量
尿量正常 每小时>50mL 表示补液适当
5、其他
1)、观察脱水状态有无缓解 2)、有无肺水肿发生 3)、有无心功能不全表现
五、围术期液体需要量
1)、机体每日能量消耗的估计有两种方法:
①以体重为单位计算方式: 0~10kg ------ 100kcal/kg/d; 11~20kg ------ 50kcal/kg/d;
> 20kg ------- 20kcal/kg/d:
②以体表面积单位计算:Βιβλιοθήκη 1800~2000kcal/m2/d。
体重为60kg的病人,每日能量消耗大致为: 10×100 +10×50 + 40×20
对围术期液体需要量的估计
应当从两个方面考虑: 1、维持性液体治疗需要量 2、补偿性液体治疗需要量
1、维持性液体治疗
1)、定义:指术前因进食障碍或禁食而导致的液体丢失 2)、分类:隐性失水和显性失水两部分。
①隐性失水:是通过皮肤蒸发和呼吸丢失的水分,机体能 量消耗的25%用于隐性失水的散失。
每 1 kcal能量消耗可引起0.5ml水分丢失。 ②显性失水:主要是指通过尿液排泄而引起的水分丢失。
★ 胃液为酸性,其余为碱性 ★ 胃液内钾为血浆中的3—5倍
生理需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