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月光曲导学案
《月光曲》第二课时导学案
26、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师寄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什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到了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
3.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作用。
【怎样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到实在和联想相结合的作用。
【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小组交流1、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观点。
2、用“_____”画出文中描写实在的事物部分,用“﹏﹏”画出文中联想的部分。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精讲点拨1、用心感受《月光曲》,边读边联想,体会情境,想象出不同的画面,及曲调的变化。
描绘的时间呈现的画面曲调变化情景一情景二情景三2、你觉得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贝多芬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学习检测】1、小练笔: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课文内容。
夜静悄悄的,茅屋里的月光照耀在兄妹俩的脸上。
许久,他们才回过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说说哪些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
分别用“~~”“——”标出来。
浓重的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
我坐在汽车上,雾钻进车厢。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导学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导学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辩事物和联想。
教学重点: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我们已经初读了《月光曲》这篇课文,大家想不想亲耳聆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中。
(播放钢琴曲《月光曲》)2.请同学们说说感受。
二、直奔中心,感受《月光曲》。
1.学生尝试找出描写《月光曲》内容的段落。
2.出示文段,全班齐读。
3.出示尝试题一: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几幅画面?4.四人小组讨论。
5.师生交流找出如下三个画面(投影):画面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画面二: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画面三: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6.学生任选一幅画下来展示台上展示。
7.依次出示三个画面,配乐欣赏。
8.讨论音乐旋律变化。
(由轻柔到强烈,由缓慢到快速)9.指导感情朗读文段。
10.请说说文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产生的联想。
三、自主探究《月光曲》的创作历程。
㈠出示尝试题二:贝多芬为什么会弹出这么美妙的琴声?回读课文第二到第八自然段,找出原因。
㈡四人小组讨论。
㈢师生交流讨论情况。
1.对穷兄妹的同情。
集体思考讨论:听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太可怜了,太感人了,我要为他们弹一首曲子。
)2.遇到了知音。
思考:听了姑娘的话,贝多芬没有回答,其实他心里会怎么想?(这穷苦的盲姑娘,不但喜欢音乐,而且懂音乐,能从琴声中分辩出弹琴的人是我,我遇到知音了。
)3.触景生情。
思考:看到茅屋里的一切和清幽的月光贝多芬又会怎么想?(美好的音乐是给予穷苦人们和爱好音乐的人的,我要为他们弹一首动听的乐曲。
《月光曲》 导学案
《月光曲》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幽静、纯熟、陶醉”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优美的旋律,体会音乐的魅力以及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2)感受《月光曲》优美的旋律,体会音乐的魅力。
2、难点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感受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搜集贝多芬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3、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从而引出课题《月光曲》。
2、检查预习(1)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2)交流搜集到的贝多芬的资料。
(3)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1)学习第 1 自然段①默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②交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③指导朗读,读出夜晚的幽静。
(2)学习第 2、3 自然段①自由读第 2、3 自然段,思考:贝多芬为什么会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琴?②交流:贝多芬被兄妹俩对音乐的热爱所感动。
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兄妹俩对音乐的热爱?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④指导朗读,读出兄妹俩对音乐的热爱。
(3)学习第 4—7 自然段①分角色朗读第 4—7 自然段,思考: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琴声,有什么反应?②交流: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③从盲姑娘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④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⑤指导朗读,读出盲姑娘的激动和贝多芬的沉默。
(4)学习第 8、9 自然段①默读第8、9 自然段,思考: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②交流:贝多芬看到月光下的茅屋、穷兄妹俩,心中充满了同情,于是按起琴键来,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第八单元 26.《月光曲》导学案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月光曲》一文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它是一篇如《月光曲》一般时而轻柔徐缓、时而沉重刚健、时而高昂激越的情感丰富的文章。
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展开全文,与此同时,穷兄妹的思想感情与贝多芬的内心创作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
虽然文章这一明两暗三条线索相互渗透,交织并行,但文章有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全文——那就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过程中的情感起伏线。
因此,引导学生抓住贝多芬的情感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便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之所在。
学情分析: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有没有什么鉴赏能力,需要教会学生细细体会。
学习目标:1、我会记住并书写8个生字,读记并理解本课词语。
2我能概括课文内容。
3、我会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音乐的魅力和贝多芬的情怀。
学习过程:1、我会读准下列词语。
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2、我能给下列形近字组词:蜡券键腊眷健3、我会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讲述了()国著名音乐家()因同情()而为他们(),有感于()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的传奇故事。
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们的()的感情。
4、我会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性格:①贝多芬散步时因为(),才走近茅屋,听到了兄妹二人的对话,了解到他们生活虽然(),但十分热爱(),对生活充满了()的态度。
兄妹俩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的(手足亲情)感动了贝多芬,他先为盲姑娘弹奏了一首曲子;当弹完一曲后,贝多芬又被盲姑娘()、()的心地所打动,看着这个(纯洁、善良、酷爱音乐的姑娘),贝多芬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于是就创作了《》。
②本文塑造了贝多芬、穷苦兄妹俩两种人物形象。
可以用四字词()()()来概括兄妹俩,用()、(一心为民作曲弹琴)的精神概括贝多芬。
③可以结合下面的重点句子来理解盲姑娘的性格:如:“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听贝多芬弹琴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但她却把梦想称作“随便说说”,这让我们感受到盲姑娘的( ),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酸楚),更让我们感受到因为生活所迫而强压住爱好的();“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这句话是对贝多芬高超演奏技巧的(),也显示出盲姑娘()、(),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的创作激情才油然而生。
《月光曲导学案》
《月光曲》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月光曲》的背景和作者生平;2. 掌握《月光曲》的曲调和歌词;3. 分析《月光曲》的意境和情感表达;4. 感受《月光曲》带来的情感共鸣。
导学内容:一、《月光曲》背景介绍《月光曲》是一首由闻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钢琴曲,被誉为史上最为漂亮的曲目之一。
这首曲子被创作于1801年,是贝多芬的作品中最为闻名的一首。
在这首曲子中,贝多芬通过琴键传达出了深情的情感和宁静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夜晚,仰望着皎洁的月光。
二、《月光曲》作者生平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闻名的古典主义音乐家,被誉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作品深受后人的喜爱,被认为是古典音乐的巅峰之作。
贝多芬一生饱受疾病的折磨,但他的音乐却充满了力量和激情,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遗产。
三、《月光曲》曲调和歌词《月光曲》是一首以C小调为主的钢琴独奏曲,由三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是婉转的自由演奏,第二乐章是热情奔放的快板,第三乐章是宁静悠遥的行板。
整首曲子如同一幅描绘月光下夜晚景色的画作,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四、《月光曲》意境和情感表达《月光曲》以其奇特的音乐语言表达出了作者心里深处的情感和意境。
曲子开始时,仿佛置身于寂静的夜晚,月光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随着曲子的进行,情感逐渐升华,犹如一场心里的冲击和震撼,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激情。
五、《月光曲》情感共鸣《月光曲》通过其深情的旋律和漂亮的曲调,让人感受到心里深处的共鸣和情感。
无论是忧伤、欢乐还是希望,这首曲子都能触感人心,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每一次听到这首曲子,都会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一种超出言语的美好和力量。
导学延伸:1. 请听完《月光曲》后,用几句话描述你的感受和体会;2. 你认为贝多芬通过《月光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境?3. 你平时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为什么?以上就是本次《月光曲》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砚们可以通过进修和体验这首美妙的曲子,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好和力量。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优秀导学案26月光曲学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优秀导学案26《月光曲》学案2六、《月光曲》学案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熟练、清幽、陌生、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刻、微波粼粼”等词语。
二、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通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贵的情怀。
4、准确分辨课文中那些是实在的事物,那些是由事物引发的联想,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如何创作出《月光曲》的,和在创作中的情感转变。
难点是贝多芬的情感转变的缘故。
学法提示:本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
建议同窗们置身于文中,入情入境界读,边读边想象。
注重感受描述《月光曲》的句子和贝多芬思想情感转变的句子,用不同的线别离勾画描述的实在景物和想象的景物,驻足品读,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体味艺术的美。
学习预备:学生搜集关于贝多芬的故事,教师能够预备《月光曲》选择机会在课上播放,让学生聆听,感受音乐旋律。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学习进程:(一)课前预习温馨提示: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把生字读正确,明白得难懂的词语。
一、我能给以下字注音并组词:券()粼()霎()键()卷()鳞()刹()健()3、选词填空幽静清幽恬静清秀干净()的脸()的月光()的小路()的教室她的脸很()4、课文读熟后,我明白文章讲了如此一件事五、我还明白贝多芬是一个的人。
盲姑娘是一个的人。
六、我有几点疑问想与教师和同窗交流:。
(二)合作探讨学法提示:在充分阅读对文章有了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抓住重点句子或重点段落反复阅读,边读边想象,体味课文中的语言,结合自己搜集的知识和体会,在明白得内容的同时试探是如何来的,就会有所收成。
一、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想一想贝多芬什么缘故会“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什么缘故给穷兄妹俩弹了一首曲子?而且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二、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贝多芬再一次弹着的琴声,皮鞋匠兄妹仿佛看见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描述实实在在的景物?再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26、《月光曲》导学案
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导
学
流
程
学习问题和任务
温馨提示
暴露区
自
研
自
探
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法:
①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后生字三遍,并口头组词。记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哦!
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月光曲》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A、两人对子学:
1、对子间检查自研成果;
2、互读持,深入循环探讨:贝多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月光曲》的?主要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故事情节讲诉。
交
流
展
示
交流: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循环交流,着力解决前两个互动阶段未解决的问题。然后板书在小黑板上进行组际交流、讨论。
展示: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探讨其他小组的小黑板上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课
堂
检
测
夯实基础
一、看拼音写词语。
pǔxiěyōujìng lái yīn hélàzhú
()() ()()
Jìlùbōtāo xiōng yǒng qín jìn
内容二:走进文本,感受情怀
学法: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二至第九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贝多芬语言和动作的语句,旁批你的体会并写下你心目中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位音乐家。
内容三:创读课文,能力提升
学法:
1、用红笔画出第八、九自然段中描写景色的语句,体会语言的优美之处,并模仿文中的写法写一段描写景色的语言。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导学案教学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导学案教学案26、《月光曲》学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清幽、陌生、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准确分辨课文中那些是实在的事物,那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中的感情变化。
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学法提示:本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
建议同学们置身于文中,入情入境地读,边读边想象。
注重感受描写《月光曲》的句子和贝多芬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用不同的线分别勾画描写的实在景物和想象的景物,驻足品读,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品味艺术的美。
学习准备:学生搜集关于贝多芬的故事,教师可以准备《月光曲》选择时机在课上播放,让学生聆听,感受音乐旋律。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温馨提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把生字读正确,理解难懂的词语。
1、我能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券()粼()霎()键()卷()鳞()刹()健()3、选词填空幽静清幽恬静清秀干净()的脸()的月光()的小路()的教室她的脸很()4、课文读熟后,我知道文章讲了这样一件事5、我还知道贝多芬是一个的人。
盲姑娘是一个的人。
6、我有几点疑问想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二)合作探究学法提示:在充分阅读对文章有了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抓住重点句子或重点段落反复阅读,边读边想象,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结合自己搜集的知识和经验,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思考是怎样来的,就会有所收获。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会“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为什么给穷兄妹俩弹了一首曲子?而且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幽静”、“陶醉”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设计理念]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语言文字的探究,尝试“读通——读懂——读好”的阅读全过程。
从音乐的角度切入,拓宽语言文字理解的视野,使学生感受“研究朗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通过研究重点词句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3、尝试研究阅读的过程。
[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
2、教师准备《月光曲》磁带。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题(发现)1、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
2、师:今天,我们就从语文的角度对《月光曲》作进一步的研究。
(板书课题)3、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畅。
(提倡使用工具书)2、学生自由交流读后的感受。
要求不受限制,畅说欲言。
3、确定小组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收集、展示资料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做好知识储备。
通过自读、交流,给学生创设自主读书、自我展示、相互合作的机会。
研究课题的发现与选定,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三、细读课文(读懂)1、学生自由读课文。
(围绕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可以在课本上圈画。
)2、小组内交流课题的研究情况。
(教师巡视,参与各小组的研究与交流。
)3、小组展示研究结果:在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并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形成人人积极参与、个个能够评判的浓厚学习氛围。
《月光曲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月光曲》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本导学案盘绕音乐作品《月光曲》展开,援助同砚深度了解这首经典钢琴曲的背景、作者以及表现形式。
通过进修,同砚将能够更好地观览和理解这首乐曲,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二、导学目标1.了解《月光曲》的作者贝多芬及其背景;2.精通《月光曲》的基本音乐知识;3.理解《月光曲》的表现形式和内涵;4.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培育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观览能力。
三、导学内容1.贝多芬及《月光曲》的背景介绍-了解贝多芬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特点;-分析《月光曲》创作背景及其在贝多芬创作生涯中的地位。
2.《月光曲》的音乐形式和特点-介绍《月光曲》的调式、节奏和表现形式;-分析曲子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3.音乐作品观览-倾听《月光曲》原声录音,感受音乐的魅力;-分析曲子各个部分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音乐意图。
四、导学过程1.引入-通过播放《月光曲》片段,引导同砚进入音乐的世界;-了解同砚对这首曲子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2.贝多芬及《月光曲》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宁创作经历;-分析《月光曲》在贝多芬创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3.《月光曲》音乐形式和特点-诠释调式、节奏等音乐术语,援助同砚理解曲子的基本元素;-通过对曲子的分析,引导同砚熟识其感人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4.音乐作品观览-让同砚倾听完备的《月光曲》,让他们尽情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妙;-引导同砚细致地分析曲子中不同部分的情感表达,从而更深度地理解作者的音乐意图。
五、拓展延伸1.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分享对《月光曲》的理解和感受;2.让同砚尝试自己弹奏或演唱《月光曲》,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3.邀请音乐专业人士或老师来校进行讲座,深度解析《月光曲》及贝多芬的音乐创作。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同砚将对《月光曲》有了更深度的熟识和理解,提升了对音乐作品的观览能力和审美水平。
期望同砚能够在将来的音乐进修中,更加热忱音乐,不息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第二课时一、导语《月光曲》是一部令人沉醉的音乐作品,它由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德彪西创作。
月光曲导学案
26.《月光曲》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分辨课文中那些是实在的事物,那些事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相结合的作用。
【预习检测】1.“乐圣”贝多芬是_______国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在本课中,贝多芬共弹奏了___首曲子,第_____首为《月光曲》,是贝多芬的(事先选好?即兴创作?)2.《月光曲》的意境是借助()的联想表达出来的。
A、贝多芬B、皮鞋匠C、盲姑娘3.______、海顿、莫扎特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探究】1.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2.《月光曲》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互动】智慧的果实只有与人分享才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反馈评价】读读下面人物的语言,想想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
(选择正确的序号)A.充满同情、爱意、遗憾、内疚 B.迫切C.诚恳、热情 D.体谅、安慰(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2)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4)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拓展延伸】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说话训练。
(3)通过合作学习,根据课文描写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和兄妹手足情深。
(2)感受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以及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激起学生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教学重点体会《月光曲》的旋律、内容,以及体会贝多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灵感。
教学难点理清《月光曲》的内容、旋律与兄妹联想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美妙的乐曲声中,我们开始今天的课堂。
现在大家听到的就是──(生: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钢琴曲《月光曲》)。
这么美妙的乐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美丽传说。
二、整体感知打开课本,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2~10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也可以是感受最深的地方。
1、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理由。
三、直奔中心,感受《月光曲》那么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这个情景课文中有一个插图,能找找是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吗(生:第八自然段)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贝多芬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我们就来读第8自然段。
(学生齐读)闭上眼睛想象: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描述此景)师提示:可以是小屋里是什么情景可以是屋子里的人物形象。
(如:月光照射下,茅屋显得低矮而破旧,屋内的摆设更显得寒伧,烛光是微弱的,钢琴是陈旧的,但茅屋里却洋溢着和谐而祥乐的气氛。
这里充满了人间真情。
)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她只能用心静静地聆听着贝多芬的琴声。
《月光曲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月光曲》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月光曲》的背景及作者生平;2. 理解《月光曲》的曲调和情感表达;3. 分析《月光曲》的音乐结构和演奏技巧;4. 欣赏《月光曲》的演奏视频,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二、导学内容:1. 《月光曲》的背景及作者生平《月光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作品,属于其钢琴奏鸣曲集《悲怆》中的第三首。
贝多芬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激情和个人情感。
贝多芬在创作《月光曲》时,正值他生活中的低谷期,因此这首曲子充满了忧郁和沉思的情感。
2. 《月光曲》的曲调和情感表达《月光曲》以柔和的曲调开头,仿佛是在夜晚的月光下漫步。
随着曲子的发展,情感逐渐升腾,展现出贝多芬心里的痛苦和挣扎。
整首曲子充满了变化和比照,旋律上的跌宕升沉与情感上的波澜不惊互相呼应,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3. 《月光曲》的音乐结构和演奏技巧《月光曲》的音乐结构周密而富有变化,包括了复调、展开和再现等部分。
演奏《月光曲》需要注意掌握好节奏和力度的变化,同时要注重表现曲子中的情感变化,力求将贝多芬所要表达的情感完美地呈现出来。
4. 欣赏《月光曲》的演奏视频通过观看《月光曲》的演奏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曲子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到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同时也可以借鉴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方式,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宁音乐表达能力。
三、导学活动:1. 听取老师讲解《月光曲》的背景和作者生平,并与同砚们分享自己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感受。
2. 听取老师演奏《月光曲》片段,进修曲子的基本旋律和节奏,并尝试跟唱。
3. 分组讨论《月光曲》的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方式,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演绎这首曲子。
4. 观看《月光曲》的演奏视频,欣赏不同演奏者的表现风格,分析其演奏技巧和表达能力。
5. 小组合作,选择一位同砚进行现场演奏《月光曲》,其他同砚则卖力评判和提出建议,共同提升演奏水平。
四、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同砚们对《月光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增加了音乐知识,也培养了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月光曲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月光曲》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月光曲》,学生能够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作品的主题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导入引导1. 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在夜晚看到过月亮的情景,让他们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2. 播放一段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
3. 提问:你们知道《月光曲》是谁写的吗?你们对这首曲子有什么了解吗?二、进修内容1. 介绍《月光曲》的背景:《月光曲》是闻名作曲家贝多芬的作品,创作于1801年,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之一。
这首曲子以其温柔、深情的旋律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奏技巧而闻名。
2. 讲解贝多芬的生平:贝多芬是德国闻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和钢琴家,被誉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3. 分析《月光曲》的主题和意义:《月光曲》表达了贝多芬对月光的奇特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曲子旋律漂亮,富有情感,给人以宁静、温暖的感觉,让人沉浸在月光下的宁静之中。
三、进修任务1. 听音乐:让学生在课后听一遍《月光曲》,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
2. 阅读:让学生阅读贝多芬的传记或相关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宁音乐创作。
3. 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月光曲》的感想或评论,表达自己对这首曲子的理解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1. 演奏:鼓励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进修演奏《月光曲》,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2. 欣赏:组织学生一起去音乐厅或音乐会现场欣赏《月光曲》的演奏,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和美感。
3. 创作:鼓励有音乐创作天赋的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表达对生活和美的热爱。
五、总结反思通过进修《月光曲》,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贝多芬这位伟大作曲家的生平宁作品,还可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感和情感。
希望学生在进修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艺术修养。
愿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用音乐的力量传递爱与和平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学习过程
教师导学过程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我来介绍——贝多芬:
2、我知道歌咏月亮的诗句有: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
同伴评价: A B C
三、领取问题,小组讨论
学法提示:1、小组明确任务。2、品读课文。
3、小组交流。 4、汇报展示
1、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熟读第九自然段。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通过了解传说中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进而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深入诠释一个音乐家的伟大之处。?
重难点
预测பைடு நூலகம்
1、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一)再读课文。
(二)师生质疑。
(三)学生对抗交流。
(四)教师点拨升华。
五、绽放才能,检测评价
六、评价总结,促进发展。
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2、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
1、课件
2、欣赏《月光曲》
学生学习过程
教师导学过程
一、1、明确学习目标。
二、预习检测
检测预习的方法:
1、独立完成。2、展示交流。3、纠错。 4、同伴评价。
lái yīn hé làzhǔ mò shēng máng gūniáng
( )( ) ( ) ( )
qín jiàn Wēi bōlínlín shà shí jì lù
( ) ( ) ( ) ( )
(2)、辨形组词,相信你是最棒的!
蜡( ) 健( ) 陌( )
腊( ) 键( ) 佰( )
自我评价:A B C
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课件导入新课。
2、让学生读学习目标,不理解的地方教师解释
小组评价: A B C
教师评价: A B C
二、唤起兴趣,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
2、学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教师关注学生独学的状态)
三、树立自信,同伴交流。
(一)质疑求证。对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对子相互质疑求证。
(二)收获分享。(展示)
(三)对子互查完成情况,互批导学案。
(四)教师点评。
四、激发潜能,拓展提升。
东城第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
___年__月__日备课组长签字:主管领导签字:
编号:yw6—1—26
课题
26、月光曲
课型
阅读课
本周行为
训练重点
学会使用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3、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小组评价: A B C
四、大胆质疑,张扬个性
1、提出自己的发现。2、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五、 达标检测,学以致用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2、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六、小组内进行评价
个人评价: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