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思政
城市地理学思政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发展规律。
而思政,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的一门课程。
将城市地理学与思政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城市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一、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城市发展的规律。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社会文化活跃等特点。
城市地理学通过对城市的地理特征、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发展过程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城市与土地、人口、经济、交通、环境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二、城市地理学对思政教育的意义1. 培养对城市的正确认识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既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社会问题的集中表现。
通过学习城市地理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城市的本质和特点,认识到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形成正确的城市观念和城市发展的思维方式。
2. 培养对城市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城市环境。
城市地理学告诉我们,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通过学习城市地理学,可以使学生对城市环境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培养绿色发展的理念。
3. 培养对城市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城市是社会问题的集中地,如贫富差距、居住问题、就业问题等。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中也包含了对这些问题的探讨。
通过学习城市地理学,可以使学生对城市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如何将城市地理学思政教育有机结合1. 创设适合的教学环境为了将城市地理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创设适合的教学环境。
可以通过组织城市考察、邀请城市规划师进行讲座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城市的魅力和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2. 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城市地理学和思政教育都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城市地理,探索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城市地理:探索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标志,它们不仅仅是一些建筑和道路的集合,而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城市地理学作为研究城市空间和社会的学科,对于探索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城市地理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1. 城市地理学的定义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以及其空间分布、发展和影响的学科。
它将地理学原理应用于城市环境,探讨城市的形成、演变和功能。
通过城市地理学,我们可以了解城市的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社会结构,从而揭示城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体现了城市的过去和现在。
通过深入研究城市地理学,我们可以发现城市背后隐藏的故事,了解城市的过去和现在。
2.1 城市的名字和地理位置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名字,名字往往与城市的历史和地理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北京这个名字来源于北方的位置,意味着它是中国的北方之都。
而纽约这个名字则来源于荷兰殖民时期的新阿姆斯特丹,后来被英国人改名为纽约。
通过了解城市名字的含义,我们可以揭示出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
2.2 城市的建筑和规划城市的建筑和规划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从古代城市的城墙到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过去和现在的记忆。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更是为了表达城市的价值观和文化特点。
例如,威尼斯的运河网络和石板路反映了古代威尼斯共和国的独特文化和历史。
2.3 城市的旅游资源城市的旅游资源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城市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景点和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通过游览这些景点,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城市的独特魅力。
例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巴黎作为艺术和文化之都的地位。
3. 城市地理学如何揭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城市地理学通过研究城市的空间分布、社会结构和地理特征,揭示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地理学中的城市地理学
地理学中的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城市的空间、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空间的组成和变化、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城市居民的生活、文化特征及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地理学对于我们认识城市的本质、了解和解决城市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线索,深入分析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城市空间的组成和变化城市是由不同的地理要素组合而成的,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和人口、街道、建筑、设施、交通、商业、文化等人文要素。
城市的空间结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发生了许多变化。
城市中心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新兴产业区等不同用途的空间划分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形成和变化。
目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空间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也正在推进。
二、城市经济和社会结构城市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点。
城市的产业结构、分布结构、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及其波动、贸易和金融等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同时城市的社会结构也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包括城市居民的人口分布和结构、文化承载和传承、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等。
三、城市居民的生活、文化特征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居民的生活、文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居住环境和日常行动对城市空间和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产生着重要影响,故而研究城市居民的生活和文化特征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随着全球化和移民流动的加速,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冲突和文化共振等问题也逐渐成为城市地理学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
四、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问题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又一重要内容。
城市空气质量、噪声污染、水资源、生态环境、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垃圾处理等都是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内容。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城市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城市地理学在寻找解决方法和路线方面需要不断拓展。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地理学的四个研究领域城市形成发展条件、城市外部空间组织、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和城市问题。
3、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的重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等;(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研究、城市分类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区域的特点、城市的兴衰更新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城市问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口、自然、环境关系;(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1)、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2)、城市地理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学科。
(3)、“城市地理学”是城市学的一个分支。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一、城市和城镇1、“城”:最初是指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
2、“市”:最初是商品交易的场所,现代:一级行政建制单元。
3、“镇”:最初:“镇”和“市”有着严格的区别,“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现代:镇也表示较低级的城镇居民点。
4、在许多场合下,城市和城镇这两个概念有严格的区分: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成为镇。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1、城镇的本质特征(与乡村的区别):a.产业结构上:非农业活动为主;b.规模上:较多的人口(密度);c.在景观上: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d.在物质构成上: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e.在职能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与乡村亦有差异。
城市地理学
1.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研究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
主要研究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1.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联系:而这时又相互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
区别学科性质上,地理学科/技术学科;研究方向上,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的区域,理论性较强/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工程性较强。
1.城市与乡村城镇:镇和比镇大的居民点,人口以非农业活动为主,城镇和农村区别:1.产业不同,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2.规模不同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农村3景观不同城镇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大4物质构成不同城镇具有大量的市政设施和公共建筑 5 职能不同城镇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生活方式不同1.城市地域三种概念从空间上来说1行政地域概念2 实体概念3 功能地域概念1.城市的功能地域种类1 都市区2 大都市带3都市连绵区4都市群5都市圈6城镇密集区1.大都市带由许多城市首尾连成一体,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1.大都市带的地域特点多核心交通走廊密集的交互作用规模特别庞大国家心的域1.世界6大都市带美国波士华日本太平洋沿岸(日本东海道)西北欧大陆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1.都市连绵区(周一星)珠海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都以城市为基本的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量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1.城市群相对完整城市集合体1.城市类型(从过程时产生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分为三类)中心地城市: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形成的(城镇、县城等)以交通运输为主要职能的城市: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而形成的(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公路中转)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而形成的1.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集中和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的过程(4方面)1城市对农村的影响的传播过程2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化的过程3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4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的提高的过程1.城市化的乡村—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1人口结构的转型2经济结构3地域空间4生活方式1.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1.正统城市化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又有城市化的地域扩散,他们协调发展2.过度城市化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和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没有城市化文化的扩散3只有城市化的地域扩散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地域集中其中(我国)1假城市化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未城市化人口(外国)1逆城市化:大都市区出现的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往远离城市的乡村和小城镇的城市化过程2郊区城市化:发生在特大城市郊区的、人口流向主要有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的带的城市化过程1.经济增长与城市化1工业化与城市化2第三产业与城市化3经济增长与城市化1.城市化的类型1向心型与离心型城市化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4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1.城市化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1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2工业的扩张与城市化(1.大型工程和重型企业外迁倾向强烈2工厂外迁常以某些特殊工厂为先导3现代工业的专业化生产协作形成许多规模宏大的联合产业4工厂外迁最终不会脱离城市影响范围)3住宅区扩张与城市化1.彼得霍尔的城市演变模型图把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看做一个连续演变的过程郊区化:在特大城市郊区出现的地域演变的新形式特大城市的人口和各项职能活动纷纷向郊区迁移市郊区变成一个多项市区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再城市化: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持和加强城市的中心地位作用促进城市进一步繁荣而采用积极开发市中心区的政策并吸引人口浅灰城市中心的过程城市绅士化(中产阶级化):在一个街区中较高收入家庭取代较低收入家庭的过程三个特征1低收入家庭被置换(通常是非自愿)2不仅街区住宅质量提升其人群某些社会经济特征也发生改变3街区文化特征改变。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1、城市:具有一定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
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的特点:动态性、区域性、综合性3、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制定科学的城市政策提供参考。
4、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5、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1)两门学科在学科性质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的一门地理学科;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
(2)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但侧重点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同。
(3)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的相互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城市地理学需要从城市规划学的进展中汲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市地域运动规律;城市规划学需以城市地理学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设计理论。
(4)两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指导与应用的关系。
第二章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答:⑴产业构成上,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的居民点;⑵人口规模上,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⑶景观上,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⑷物质构成上,城镇有上下水、街道、影剧院、博物馆、广场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⑸职能上,城市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的地域概念分三种类型:城市的行政地域、城市的实体地域、城市的功能地域。
4、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5、大都市带: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6、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的特点?答:⑴多核心⑵交通走廊⑶密集的交互作用⑷规模特别庞大⑸国家的核心区域。
城市地理学
填空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这和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它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3、城市具体到空间上无非有三种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功能地域概念。
4、全国的城镇人口由居住在“城市化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化地区以外的2500人以上“居民点”的全部人口组成。
5、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6、自然条件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7、1981年世界197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80%以上(160个)分布在海拔不足200m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其中又以位于海拔100m以下的居多。
我国设市的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的比例大多分别是1%、32%和67%(1983)。
8、城市化一词至少包含了乡村—城市之间的四种转型:①人口结构的转型②经济结构的转型③地域空间的转型④生活方式的转型。
9、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舒尔茨1962年提出迁移行为是个人的一种经济投资过程,是人们追求最大经济收益的行为决策过程,迁移者预期通过实施这一行为将会提到比较大的收益。
10、托达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口流动模型,认为人口流动过程是人们对城乡预期收入差异而不是实际收入差异作出的反映。
11、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市化现象,即会发现存在着向心与离心两种类型的城市化。
12、城市职能是城市科学里的专门术语,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13、学术界一般习惯于把城市规模分布分为位序—规模分布和首位分布两种基本类型,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属于过渡类型。
14、美国学者厄尔曼认为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有三个:互补性、中介机会和可运输性。
15、空间扩散有三种基本类型:传染性扩散、等级扩散和重新区位扩散。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务和内容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
2、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属于认识世界的任务;科学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变化的规律,属于改造世界的任务。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1)描述性研究,即描述城市现象的空间现状;(2)解释性研究。
即研究城市现象的因果关系;(3)评价性研究,即既要认识资源空间分配不平衡性,又要识别那些符合效益和社会公平标准的可供选择的状态。
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是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区域实体,是各种人文要素和似然要素的综合体。
1、与城市经济学的关系。
(P7)2、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3、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4、与城市生态学的关系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四阶段:一、1920年以前(一战刚结束)城市地理学在地理学体系中式一门年轻的学科,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
在此之前,城市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或称居民点地理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1920-1950三、1950-1970四、1970年以来第四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一、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1、1949年以来的兴起阶段2、1949-1966年的相对萧阶段3、1967-1976年的停滞阶段4、1976-1990年的振兴阶段5、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特点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城市化研究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研究和应用三、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1、对理论研究将进一步加深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思考题1、谈谈你对于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城市地理学概念
城市地理学概念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1.重点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和空间组织演化规律的学科。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城市的空间组织演化问题。
城市地理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从研究视角和研究问题的空间层面上来看,有两个突出的重点研究方向:一方面从区域的视角研究区域城市系统的空间组织演化;另一方面针对城市个体本身,研究城市内部组成部分的空间组织演化。
2.主要研究内容以上述两个重点研究方向为核心,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基本的研究领域,即:1)城市形成和发展条件研究。
结合对城市发展规律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对影响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地理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
如城市所在区域及城市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城市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及历史基础和发展条件等。
2)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或称区域城市体系研究,是将区域内相互联系的城镇群体放在区域城乡结构发展演变的整体背景下,研究各个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和空间组织规律。
主要包括区域城镇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组织结构关系研究。
其中,城镇化研究对象是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结构的发展演变,区域城乡结构关系及其变动轨迹和趋势;区域城镇体系研究主要包括区域城镇体系内城镇的职能分工、规模等级和空间组织结构三大主要内容。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又称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是将城市作为一个“面”,研究城市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空间组织关系和演化规律。
通过对城市内部的地域空间(各类用地的空间格局)、社会空间、经济空间等的研究,进而研究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
4)城市发展的支撑系统研究。
主要研究区域城市赖以发展和依托的区域发展生态环境背景、资源支撑条件和为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经济社会联系提供基本保障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5)城市问题和对策研究。
主要研究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内城问题和社会分化、贫困等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城市地理学绪论
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地理在新领域和新方法方
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新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城 市信息化、城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 全球化、国际化和城市现代化、管治、体制与 政策研究,城市犯罪地理研究,以及现代服务 地理研究等领域。研究方法的应用和进展主要 涉及城市分形、GIS/RS等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 因子生态分析和城市建模等,特别是信息技术 应用的研究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为城市数字 化建设、城市信息化管理和城市传统研究课题 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二、1920-1950年 工业革命使世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经济活
动的重心转向城市,农村逐渐成了配角。世界开 始进入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 城市的各种理论和学说也陆续问世。 此时,虽已初步奠定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重点, 出现了一些理论,但城市地理学尚未完全成为独 立的分支学科。城市地理研究系统地、大规模地 开展是在战后,尤其是1950年以后的事。
3、1967—1976年的停滞阶段
“文革”10年间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 个阶段。 1966—1971年间,几乎所有地理学的科研 和教学工作都被迫停止,许多地理研究机构 和教学组织被强行拆散或撤销。 1972年以后大部分地理工作者逐步回到原来 的工作岗位。。
4、1976年—1980年代末的振兴阶段
1、1949年以前的兴起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人文地理学毕竟已经形成雏 形。有了一支有理论有实践的研究队伍,研 究的领域几乎在人文地理的每个分支全面展 开.专门的城市地理学的论文始见于1920年 代,主要以单个城市的研究为主,面上的研 究较少,理论探讨则更少。
2、1949—1966年的相对萧条阶段
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
虽然,对城市地理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和城市环境等方面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生活、城市环境和城市社会等各个方面。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历史、地理环境、人口、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和探讨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城市环境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城市的特征和类型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区域,具有人口密度高、经济活动集中、交通便利和文化多样等特征。
城市不同于农村,规模较大,居住密度高,政治和经济中心地位明显,人口流动性大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根据城市的特征和类型,城市地理学可以将城市分为商业城市、工业城市、政治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和大学城等不同种类。
商业城市是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商业中心、商业街、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
工业城市是以工业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工业园区、工厂、高科技企业等工业设施。
政治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行政中心,通常具有议会、政府机关、大使馆等政治机构。
文化城市是以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旅游城市是以旅游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著名的旅游景点、酒店、餐饮等旅游设施。
大学城是以高等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通常具有大学、学院、研究机构等教育设施。
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要求和特点。
二、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城市是人类活动和生产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自然地理因素到人文地理因素,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到文化和环境因素等,都会对城市的发展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可以从历史上不同阶段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古代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到现代城市的发展和演变,都是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古代中东地区的伊拉克河谷文明和中国的黄河文明等都有着早期的城市,这些城市多是自然环境条件好的区域,有灌溉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研究方法 1.景观分析方法 对城市内部功能地域的配置组合状态进行研究,并进行模式化表示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大特点。 对于站在区域的角度研究城市的形态、区位、功能、结构、配置等的城市地理学而言,城市地域结构及其模式研 究最为重要。 作为社会、经济、文化各种要素空间投影的内部地域结构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整个城市社会的全貌。 2.城市填图方法 从分析各种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组合状况出发,说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 方格法和断面图法。 3.社会空间结构研究方法——社会区分析、生态因子分析 社会地区研究法:美国,史域奇和威廉斯,1949年,《洛杉矶的社会地区》 1955年,史域奇和贝尔,《社会地区分析》,在方法论上更加精确化。 社会地区分析与古典城市结构模式的差异:古典模式是把现实的城市事例进行一般化后的归纳法模式,而社 会 地区分析是从整个社会的社会变动中演绎推导出城市的地域分化,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 社会地区分析的具体步骤:第一步,指标的选取,形成三个复合概念:社会阶层、城市化、隔离。第二步, 对 这种复合概念,以国情统计区为单位,选取能用数字表示的指标。第三步,分区计算上述三指标的得分。第四步 以这三指标的组合情况决定各区的特性。 因子生态分析法:前提条件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多变量解析统计方法的开发,以及城市内 部小地区统计资料的整理。 因子生态分析和社会地区分析的不同在于,后者事先设定城市内部居住分化的主要因素,而前者则通过变数群的 统 计分析去抽出主要因子。
城 市
地
理
学
• • • •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城市地理研究方法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概
念: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和空间组织演化规律的科学。
城市地理学
1、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其特点:地域性、空间性、综合性、历史性2、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城市地理学主要内容:其重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自然、人文(社会经济)历史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①城市化研究②区域城市体系研究③城市分类研究规模、职能、形态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4)城市问题研究 5)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领域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有指导作用,但非一一对应。
规划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城市规划:工程技术性、科学性、社会阶级性、综合性、地域性、,技术、科学、艺术,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交叉部分。
比城市规划更强调艺术性,也是广义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规划体系:微观——宏观,城市内部和外部空间风水?选址、临水、山水城市、自然地理,心理学5、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
指的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最基本单元。
6、大都市带: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7、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1多核心 2交通走廊 3密集的交互作用 4规模特别庞大 5国家的核心区域8、城市地理位置:城市地理位置是城市与它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
9、常见的城市地理位置类型:(1)大、中、小位置。
这是从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
大位置是城市对较远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小位置是城市对它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城市: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
2、中心地:城市化地区中没有建制的地方,人口不少于1.5万。
3、规模经济:某一生产企业,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致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
4、积聚经济: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
5、逆城市化:整个大都市区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
6、城市职能: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或承担的分工。
7、城市性质: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8、首位度: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例。
9、位序-规模法: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的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10、生长极理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地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以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点就是具有成长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
11、城镇体系: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的集合。
12、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是以钢筋混土为主的人造下垫面,有反辐射和热辐射,可使气温增高,因此城市平均气温一般比郊区高0.5-1℃,冬季平均气温高1-2℃,这种现象称城市热岛效应。
13、尘盖:与热岛有关的另一种现象就是有大量微小粒子悬浮于城市上空,呈盖子形状,称为尘盖。
14、均质性:是指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等质,排斥异质的特性。
15、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能作用下,城市地域中表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着明显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
16、CBD: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展览、会议、经营管理、旅游机构及设施,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市政、交通服务设施等商务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高、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的区域,同时她也是低价最高的地区。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复习参考第一章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规律性的科学,具体地讲,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2、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问题研究第二章1、都市区: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中心县+外围县大都市带: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
城市群: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2、区分城市的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功能地域第三章1、简述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形成的原因、功能与特点、分类、发展条件)中心地型城市形成动因:商品农业功能: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特点:职能综合,发展稳定,等级鲜明类别:集镇、城镇、县城发展条件: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形成动因:交通地理位置功能: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特点:职能较单一,发展起伏较大类别:铁路沿线、铁路枢纽、渡口、河海港、边境和特区、综合运输枢纽城市发展条件: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类别:矿业、工矿、工业、风景旅游、科学文化城等发展条件:第四章1、城市化: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也叫城市郊区化,简称郊区化,就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逆城市化: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甚至非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城市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1、城市金字塔:是指把一个国家或区域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规模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规模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的这种关系用图表示出来而形成的一种城市等级规模形式。
2、城市首位律:3、都市区: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4、大都市带:是指由许多都市区首位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
5、职能型城市化:是当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表示形式,指的是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发挥效用的过程。
6、景观型城市化(直接城市化):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
7、自上而下型城市化:是指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
8、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
9、城市空间分布体系:10、城镇体系:也成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组成的集合。
11、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12、生长极理论:生长极理论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F.Perroiix)于1950年提出,后经赫希曼、鲍得维尔(J·Boudeville)、汉森(M.Hansen)等学者进一步发展。
这一理论受到区域经济学家、区域规划师及决策者的普遍重视,不仅被认为是区域发展分析的理论基础,而且被认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
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
城市地理学pdf
城市地理学pdf
城市地理学,也称城市地理,是探讨城市地域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城市的空间位置、大小、特征以及城市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门学科将生态、政治、社会、经济和健康等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全球性范式和地方空间现象结合起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
城市地理学家研究的是世界上各种不同城市的内外空间结构以及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他们所研究的是经济运动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开发如何改变土地分布、城市发展如何影响人口分布,以及资源的利用情况等。
此外,他们还考虑了政治、法律和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变化。
城市地理学在最近几年得到了高度重视,它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理解城市空间特征,建立良好的发展共筑多元化的城市特征。
此外,它也可以帮助政府决策者有效解决城市拥挤,公平发展,气候变化,房地产泡沫等相关问题。
城市地理学致力于构建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从不同角度促进城市的科学发展。
在当今社会,城市地理学可以成为有力的政策工具,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和改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1.城市的理解:
1)、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
2)、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它的兴起和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3) 、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4)、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演变和组合问题。
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也是一个“点”
2.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3.城市地理学的任务:○1一般来讲,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2我国城市地理学的迫切任务,就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社会经济建设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4.我国城市地理学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借鉴西方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快城市理论建设
○2学习外国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时,要考虑我国的国情
○3要有发展的观点
○4现代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模式,其归纳范围主要是西方城市,没有经过世界上各地区
5.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a城市化研究○b区域城市体系研究○c城市分类研究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a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演化○b城市土地利用○c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安全等
◇5新领域、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
◇6城市政策研究
思考:城市地理学与主要与那些相关学科有关?
答: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生态学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1.城市和城镇: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为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
我国城市规划法所称的城市就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2.乡村和城市的区别:①在产业构成上不同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②规模上区别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③景观上不同城镇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大于乡村,④物质构成上不同城镇具有许多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⑤职能上不同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寻找城乡间的差异
3.世界各国各地区根据各自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制订了不同的城镇定义标准。
4.(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划分城镇(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相结合作为标准(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划分城镇(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准(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8)其它标准
5.城市的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或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它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确定行政地域是为了管理
6.城市化地区: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限而提出的城市地域的概念与建成区
相似。
城市化地区由中心地方和外围密集居住区两部分组成○1中心地方:它是城市化地区中一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2外围密集居住区的划分以普查小区为基本单元,以人口密度为基本指标
7.外围居住区能否归人城市化地区的条件:(1)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人口密度在每平方英里1 000人(相当于每平方千米386人)以上的普查小区。
(2)一个“地方”若包含有满足条件(1)的地域,并且该地域的人口占该“地方”人口的50%以上,则将该“地方”全部划入城市化地区二者缺一不可3)其它人口密度不足每平方英里1 000人的地域,如果作为飞地被包围在满足密度标准的城市化地区中,而且面积不超过5平方英里,则可并人城市化地区
8.城市的功能地域:城市建成区或城市化地区反映了城市作为人口和各种非农业活动高度密集的地域而区别于乡村,代表城市的实体地域。
这是城市研究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
9.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
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标准都市区(SMSA)都市统计区
10.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经历了哪些变化?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1.城市化定义:普遍的认为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原因:○1人口向城市集中或迁移的过程包含了社会、人口、空间、经济转换等多方面的内容,○2城市化的衡量以城市地区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这一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
2.不同的学科对城市化的解释:○1人类学:城市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由乡村生活方式转为城市生活方式○2经济学: 城市化是指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的转换的过程○3地理学∶主要研究地域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城市化是乡村到城市之间的转型:人口结构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型、地域空间的转型、生活方式的转型
3.弗里德曼的城市化:城市化I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转变、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
市型景观城市化Ⅱ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城市化I: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城市化Ⅱ则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4.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1正统的城市化类型: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又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2假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而没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假城市化在城市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的人,过度城市化:人口地域集中和城市型景观地域推进的速度很快,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却缺少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一方面由于厌恶城市环境,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信息发达。
○4乡村城镇化: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转向非农业活动,加速农村原有小城镇发展,形成许多新的小城镇
5.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1城市化究竟表示一种结果?还是一种过程?还是两者兼而有之○2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算不算城市化○3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算不算城市化○3城市化究竟始于何时
思考题:如何理解城市化?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
2.评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2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3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4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5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1.一个城市的全部经济活动,按其服务对象来分,可分成两部分: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
2.城市基本经济活动:○1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或城市发行的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销售○2向心型的基本活动: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
3.非基本的活动: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
4.基本部门与非基本部门:○1基本部门:以基本活动部分占明显优势的经济部门。
○
2非基本部门:以非基本活动部分占明显优势的经济部门
5.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1普查法(优点: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缺点:整个调查过程非常繁琐)○2残差法:(优点:简单、缺点:主观性较强,精度不高)○
3区位商法(或宏观法):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1ei 为城市中i 部门职工人数;et 为城市中总职工数;△2
Ei 为全国i 部门职工数;Et 为全国总职工数。
△3
Li 为区位商。
Li 大于1的部门是具有基本活动部分的部门。
优点:简化了区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部分的复杂过程 缺点:假设的前提有问题
○4正常城市法:◇1确定城市、划分部门◇
2排序、画累计分布图◇3确定基本活动的界限◇4汇总。
优点:“正常城市”的思想有一定的作用 缺点:K 值选取的随意性、不同规模的城市同等对待
○
5最小需要量法: t
i t i E E e e 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