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 MIMO 基本原理介绍..
lte工作原理
![lte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fb471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2.png)
lte工作原理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4G)无线通信技术的一种标准,其工作原理是基于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首先,LTE系统中的空中接口使用OFDM技术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OFDM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将高速数据流分成多个低速数据流,分别在不重叠的子载波上传输。
这些子载波之间正交分离,可以充分利用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效率。
此外,OFDM技术还具有抗多径衰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LTE系统中还使用了MIMO技术,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可以实现空间上的多重传输。
MIMO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信道容量,同时还可以减小信号的衰落和干扰。
LTE系统中常用的MIMO模式有SU-MIMO (Single User MIMO,单用户MIMO)和MU-MIMO(Multi User MIMO,多用户MIMO)。
LTE系统的基站(eNodeB)和终端设备(UE)之间通过无线信道传输数据。
基站通过调度算法将数据分成小的数据块,并根据信道状态信息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例如:调制方式、编码方式等)。
然后将数据块按照时间和频率的方式分配到子载波上,并使用OFDM和MIMO技术进行传输。
终端设备接收到数据后,会进行解调和解码等处理,然后将数据传给上层应用或者网络。
除了数据传输,LTE系统还具有一些其他功能。
一是调制解调器(MODEM),它负责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通过天线进行发送和接收。
二是控制器,负责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包括调度算法的实现、信道状态的估计和预测等。
三是核心网,负责用户身份验证、用户数据的传输等核心的网络功能。
LTE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 将要传输的数据分成小的数据块,并根据信道状态信息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
LTE-MIMO-基本原理介绍
![LTE-MIMO-基本原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a7516f2daef5ef7ba0d3ce2.png)
MIMO基本原理介绍课程目标:●了解MIMO的基本概念●了解MIMO的技术优势●理解MIMO传输模型●了解MIMO技术的典型应用目录第1章系统概述 (1)1.1 MIMO基本概念 (1)1.2 LTE系统中的MIMO模型 (2)第2章 MIMO基本原理 (5)2.1 MIMO系统模型 (5)2.2 MIMO系统容量 (6)2.3 MIMO关键技术 (7)2.3.1 空间复用 (7)2.3.2 空间分集 (9)2.3.3 波束成形 (13)2.3.4 上行天线选择 (14)2.3.5 上行多用户MIMO (15)第3章 MIMO的应用 (17)3.1 MIMO模式概述 (17)3.2 典型应用场景 (19)3.2.1 MIMO部署 (19)3.2.2 发射分集的应用场景 (21)3.2.3 闭环空间复用的应用场景 (22)3.2.4 波束成形的应用场景 (23)第4章 MIMO系统性能分析 (25)4.1 MIMO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25)4.2 MIMO系统仿真结果汇总 (27)第1章系统概述知识点MIMO基本概念LTE系统中的MIMO模型1.1 MIMO基本概念多天线技术是移动通信领域中无线传输技术的重大突破。
通常,多径效应会引起衰落,因而被视为有害因素,然而,多天线技术却能将多径作为一个有利因素加以利用。
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利用空间中的多径因素,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采用多个天线,如下图所示,通过空时处理技术实现分集增益或复用增益,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
图 1.1-1 MIMO系统模型总的来说,MIMO技术的基础目的是:●提供更高的空间分集增益:联合发射分集和接收分集两部分的空间分集增益,提供更大的空间分集增益,保证等效无线信道更加“平稳”,从而降低误码率,进一步提升系统容量;●提供更大的系统容量:在信噪比SNR足够高,同时信道条件满足“秩>1”,则可以在发射端把用户数据分解为多个并行的数据流,然后分别在每根发送天线上进行同时刻、同频率的发送,同时保持总发射功率不变,最后,再由多元接收天线阵根据各个并行数据流的空间特性,在接收机端将其识别,并利用多用户解调结束最终恢复出原数据流。
LTE的工作原理
![LTE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71411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2.png)
LTE的工作原理LTE(Long-Term Evolution), 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标准。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码分多址技术(CDMA):在LTE中,为了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采用了码分多址技术。
该技术通过将不同用户的数据编码成不同的序列,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使用相同的频谱资源进行通信。
2. OFDMA(正交频分多址):LTE采用OFDMA技术实现下行链路(基站到终端)和上行链路(终端到基站)的无线传输。
OFDMA将频谱资源分为多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间相互正交,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传输数据,提高了系统的频谱效率。
3. MIMO技术(多输入多输出):LTE中采用了MIMO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MIMO利用多个天线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传输多个数据流,通过空间上的信号复用和多径传播的特点,提高了系统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4. 调制和编码:LTE使用了高效的调制和编码技术,如16QAM和64QAM调制,以及Turbo编码、LDPC编码等纠错码。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速率。
5. 动态资源分配:LTE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信道质量动态分配无线资源。
通过监测信道状态和用户的需求,LTE可以动态调整子载波的分配、功率控制和调度算法,以优化网络性能。
6. 切换和漫游:LTE支持无缝切换和漫游,可以实现终端在不同LTE基站之间的切换,以实现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的连续通信。
7. 双工方式:LTE支持全双工通信,同时支持下行和上行链路的同时传输,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总结起来,LTE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码分多址技术、OFDMA 技术、MIMO技术、调制和编码技术、动态资源分配、切换和漫游、双工方式等。
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LTE在无线通信中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容量和覆盖范围。
MIMO原理及测试
![MIMO原理及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7ba1914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2.png)
MIMO原理及测试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利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通过空间上的多径传播来提高无线信号的可靠性和吞吐量。
MIMO技术可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如Wi-Fi、LTE和5G等。
MIMO技术的原理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安装多个天线,通过多路径传播,实现多个独立的数据流同时传输,并利用信道的空间多样性提高系统性能。
MIMO系统的优势在于增加系统容量、提高传输速率、增强链接可靠性、提高频谱效率等。
MIMO技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空时编码和空间复用。
空时编码是指在发送端通过将数据流编码成多个信号,并在不同的天线上进行发送,接收端则通过解码算法将多个接收信号合并得到原始数据流。
最著名的空时编码方案是MIMO-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在LTE和Wi-Fi通信中广泛应用。
空间复用是指在发送端将不同的数据流通过不同的天线同时发送,接收端通过空间上的分离接收到这些信号。
空间复用技术可以分为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两种方式。
空间分集是通过多个天线接收同一个数据流,提高接收信号的可靠性,降低传输误码率;空间复用是通过多个天线接收不同的数据流,提高系统的容量和吞吐量。
空间复用技术在4G和5G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空时编码和空间复用,MIMO技术还可以通过波束赋形、预编码和波束成形等进一步优化。
波束赋形是通过调整天线的辐射模式,将信号在特定方向进行增强,提高信号的接收强度;预编码是在发送端通过矩阵乘法对数据进行编码,优化信号传输性能;波束成形则是在接收端通过相位调整和信号处理策略完成信号接收。
对于MIMO系统的测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是信道特性的测试,包括测量信道响应、信号幅度衰减、多径传播等。
此外,还可以对MIMO系统的容量和吞吐量进行测试,评估系统的性能。
LTE系统关键无线技术-MIMO
![LTE系统关键无线技术-MIMO](https://img.taocdn.com/s3/m/480c260ceff9aef8941e0640.png)
27
TD-LTE
MIMO与智能天线的区别
不同天线上发送 相同的数据比特
不同天线上发送 不同的数据比特
利用波束赋形为特定用户提 供定向波束,降低多址干扰
1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提供空间多路复用增 益,提高信道容量
提高链路可靠 性,充分利用 现有的信道 增加额外信道
3
4
发射天线间距较小 发射天线间距足够 大,与移动环境有关
SU-MIMO
MU-MIMO
47
TD-LTE
MIMO应用方式:波束赋形与Pre-coding
• 接收波束赋形 – MRC
• 接收分集 • 适用于任何天线间距
– Null Steering Beamformer
• 抑制强干扰 • 适用于小天线间距
• 发送波束赋形 – MRT
• 发送分集(TxAA?) • 适用于任何天线间距
层次2 MAC层进行每种传输模式内部多种MIMO方式的动 态调度,比如Rank自适应,传输分集与空间复用的切 换等。 通过DCI指示,动态变化 每种传输模式内部均包括传输分集,便于模式切换
62
TD-LTE
LTE支持多层次的MIMO调度机制(上行)
层次1 是否支持上行天线选择 RRC层决策
受限于终端能力
45
TD-LTE
空间复用
MU-MIMO 基站将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多个数据流发送给不同用户 下行同时支持SU-MIMO和MU-MIMO
SU-MIMO(SDM)
MU-MIMO(SDMA)
46
TD-LTE
空间复用
MU-MIMO
LTE上行不支持SU-MIMO
上行只支持虚拟MIMO,即每一个终端均发送一个数据 流,但是两个或者更多的数据流占用相同的时频资源,这样 从基站接收机来看,这些来自不同终端的数据流,可以被看 作来自同一个终端上不同天线的数据流,从而构成一个 MIMO系统
LTE知识点汇总4-MIMO和干扰及天线
![LTE知识点汇总4-MIMO和干扰及天线](https://img.taocdn.com/s3/m/8e2d860f31b765ce050814b7.png)
LTE-系统內干扰图形特征 系统內干扰-互调和谐波干扰
干扰特征:100RB都有抬升,中间6个RB(RB47-RB52)的底噪抬升最明显 干扰源:GSM900:2f1,f1+f2;DCS1800:2f1-f2且自身互调性能较差。 影响小区:全网大面积基站
TPC-PUSCH—RNTI: PUSCH上行功控信息
SPS C-RNTI的用法和C-RNTI是一样的,只是使用半静态调度的时候才用;
P-RNTI C-RNTI可以在一个子帧里存在,paging的P-RNTI是所有UE共用的
C-RNTI: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由基站分配给UE的一个动态标识,唯一标识了一个小区空口下的UE,只有处于连 接态下的UE,C-RNTI才有效。
RI, PMI, CQI RI, PMI, CQI
版本 R8 R8 R8
R8 R8 R8 R8 R9 R10
TM1,单天线端口传输:主要应用于单天线传输的场合。 TM2,发送分集模式: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 分集能够提供分集增益。 TM3,大延迟分集:合适于终端(UE)高速移动的情况 TM4,闭环空间复用:适合于信道条件较好的场合,用于提供高的数据率传输。 TM5,MU-MIMO传输模式:主要用来提高小区的容量。 TM6,Rank1的传输:主要适合于小区边缘的情况。 TM7,Port5的单流Beamforming模式:主要也是小区边缘,能够有效对抗干扰。 TM8,双流Beamforming模式:可以用于小区边缘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 TM9, 传输模式9是LTE-A中新增加的一种模式,可以支持最大到8层的传输,主要为了提升数据传输速率。 同等无线环境条件下,下载速率排列: TM3>TM8>TM2>TM7
LTEMIMO(TM发射模式)
![LTEMIMO(TM发射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7cc0ce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1b.png)
MIMO 学习LTE的7个传输模式中6 个分别应用了四种MIMO技术方案:传输分集(TD),波束赋型(Beamforming),空间复用(SM),多用户MIMO(MU-MIMO):1. 为普通单天线传输模式。
2. TransmitDiversity 模式:分2发送天线的SFBC,和4发送天线的SFBC+FSTD两种方案。
2发送天线的SFBC : SFBC是由STBC(Space Time Block Code)演变而来,由于OFDM一个slot 的符号数为奇数,因此不适于使用STBC,但频域资源是以RB=12个子载波来分配的,因此可以用连续两个子载波来代替连续两个时域符号,从而组成SFBC。
而当使用4发送天线时,SFBC+FSTD(Frequency Switched Transmit Diversity)被采用。
3. SM-open loop,UE仅仅反馈信道的RI(Rank Indicator)。
此时基站会使用CDD(Cycle Delay Diversity)技术。
4. SM-close loop,UE根据信道估计的结果反馈合适的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如利用系统容量最大计算合适的PMI)5. MU-MIMO,该方案将相同的时频资源通过空分,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6. close loop rank1——SM or BF,UE反馈信道信息使得基站选择合适的Precoding。
7. UE Special RS——BF,和BeamForming的前一种方式不同,这种方式无需UE反馈信道信息,而是基站通过上行信号进行方向估计,并在下行信号中插入UE Special RS。
基站可以让UE汇报UE Special RS估计出的CQI。
空间复用是为了提高传输数据数量,基于多码字的同时传输,即多个相互独立的数据流通过映射到不同的层,再由不同的天线发送出去。
码字数量与天线数量未必一致。
MIMO技术ppt课件
![MIMO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4392dc83c4bb4cf6ecd1d8.png)
精选课件ppt
1
课程内容
MIMO基本原理 MIMO的工作模式 MIMO系统的实现 自适应MIMO 多用户MIMO
精选课件ppt
2
MIMO基本原理
概述 数学模型 极限容量 多天线技术增益
精选课件ppt
3
MIMO基本原理
概述: MIMO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将用户数据分解
精选课件ppt
25
MIMO系统的实现
多码字
码字0 编码
调制
层
预
码字1 编码
调制
映 射
编 码
OFDM符号 天线口0
OFDM符号 OFDM符号
天线口1 天线口2
OFDM符号 天线口3
精选课件ppt
26
MIMO系统的实现
多码字
目前,由于LTE系统接收端最多支持2天线, 能够发送的相互独立的编码调制数据流的 数量最多为2,所以不管发送端天线数目为 1、2或4还是8,码字的最大值为2.
适用于单天线端口 提供发射分集对抗衰落 适用于高速移动环境 提高峰值速率 提高系统容量
提高小区覆盖,抑制干扰
精选课件ppt
20
MIMO的工作模式
MIMO模式在下行物理信道的应用
物理信道
Mode1
PDSCH
PBCH
PCFICH
PDCCH
PHICH
SCH
Mode 2
Mode3 – Mode 7
精选课件ppt
21
MIMO的工作模式
MIMO模式的应用
小区中心
小区边缘
市区
高速移动
中速移动
低速移动(室内)
精选小课区件边pp缘t
LTE MIMO 基本原理介绍课件
![LTE MIMO 基本原理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8912d8e45c3b3566ec8b7c.png)
6
MIMO系统容量
• 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 :
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 : C log2(1 | h |2) b / s / Hz
单输入多输出(SIMO)系统 :
M
C log2(1 | hi |2 ) b / s / Hz
i 1
C
log2 (1
N
N
| hi |2 )
i 1
v11
编码
信道交织
QPSK
16QAM 调制
v21 数据流
解复用 v12
发射机
Detector
接收机
复用
数据流
编码
信道交织
QPSK
16QAM 调制
v22
Detector
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技术能够提高速率。 MIMO关键技术:空间复用,空间分集,波束成形,层映射和预编码。
学习交流PPT
11
空间复用
• 空间复用:发射的高速数据被分成几个并行的低速数据流,在同一频带 从多个天线同时发射出去。
b / s / Hz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 :
CEP
log2 [det( I M
N
HH *)]
m i1
log2(1
N
i )
b / s / Hz
MIMO系统中,系统容量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加成线性增加。
学习交流PPT
7
为什么选择MIMO技术?
学习交流PPT
8
课程内容
• MIMO技术简介 • MIMO基本原理 • MIMO在LTE中的应用 • MIMO性能分析
• SU-MIMO(单用户MIMO):指在同一时频单元上一个用户独占所 有空间资源,这时 的预编码考虑的是单个收发链路的性能;
LTE关键技术之MIMO
![LTE关键技术之MIMO](https://img.taocdn.com/s3/m/f8fb1642f7ec4afe04a1df4b.png)
LTE MIMO系统分类:可分为SU-MIMO和MU-MIMO
SU-MIMO
单用户MIMO,可通过空时编码技术,在不需要额外带宽的情 况下实现了近距离的频谱资源重复利用,提高了传输效率,同时 增加了抗干扰,抗衰落的能力。
LTE MIMO系统分类:可分为SU-MIMO和MU-MIMO
MU-MIMO
第一部分 LTE MIMO 简介 第二部分 MIMO 分集与复用 第三部分 MIMO 技术应用
第一部分 LTE MIMO简介
第一章 LTE MIMO引入
第一节 LTE MIMO引入
第二节 LTE MIMO简介
第二章 LTE MIMO系统结构
第一节 LTE MIMO系统结构
与下行相同,为了满足E-UTRA的需求,LTE系统支持上行应用MIMO技术, 包括空间复用和传输分集,两种技术与下行技术相同。
上行MIMO对终端天线的要求较高。为了节省功率和降低射频开销,在 终端侧期望使用更小数目的功放,另一方面为了改善应用可达到的数 据速率和提供更大范围的覆盖,上行MIMO引入天线选择技术。
多用户MIMO,虚拟MIMO,将两个单天线的UE配成一对,可以组成 虚拟MIMO链路,利用多天线所提供的多个信号来复用多个UE的数据。
第一部分 LTE MIMO 简介 第二部分 MIMO 分集与复用 第三部分 MIMO 技术应用
第二部分 MIMO分集与复用
第一章 LTE MIMO分集
上行传输天线选择技术前提:终端存在两个或者更多天线。
天线选择方案框图
上行多用户MIMO
与下行多用户MIMO不同,上行多用户MIMO是一个虚拟的MIMO系统,即 每一个终端均发送一个数据流,但是两个或者更多的数据流占用相同 的时频资源,这样从接收机来看,这些来自不同终端的数据流可以被 看做来自同一个终端上不同天线的数据流,从而构成一个MIMO系统。
LTE MIMO 模式的学习理解
![LTE MIMO 模式的学习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dbccdc26137ee06eff918b2.png)
MIMO 学习心得 --------Ellen wangLTE的7个传输模式中6 个分别应用了四种MIMO技术方案:传输分集(TD),波束赋型(Beamforming),空间复用(SM),多用户MIMO(MU-MIMO):1.为普通单天线传输模式。
2.TransmitDiversity 模式:分2发送天线的SFBC,和4发送天线的SFBC+FSTD两种方案。
2发送天线的SFBC : SFBC是由STBC(Space Time Block Code)演变而来,由于OFDM一个slot的符号数为奇数,因此不适于使用STBC,但频域资源是以RB=12个子载波来分配的,因此可以用连续两个子载波来代替连续两个时域符号,从而组成SFBC。
而当使用4发送天线时,SFBC+FSTD(Frequency Switched TransmitDiversity)被采用。
3.SM-open loop,UE仅仅反馈信道的RI(Rank Indicator)。
此时基站会使用CDD(Cycle Delay Diversity)技术。
4.SM-close loop,UE根据信道估计的结果反馈合适的PMI(PrecodingMatrix Indicator)。
(如利用系统容量最大计算合适的PMI)5.MU-MIMO,该方案将相同的时频资源通过空分,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6.close loop rank1——SM or BF,UE反馈信道信息使得基站选择合适的Precoding。
7.UE Special RS——BF,和BeamForming的前一种方式不同,这种方式无需UE反馈信道信息,而是基站通过上行信号进行方向估计,并在下行信号中插入UE Special RS。
基站可以让UE汇报UE Special RS估计出的CQI。
空间复用是为了提高传输数据数量,基于多码字的同时传输,即多个相互独立的数据流通过映射到不同的层,再由不同的天线发送出去。
mimo原理
![mimo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dbbb7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8.png)
MIMO原理的基本原理1. 引言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同时使用多个天线,可以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
MIMO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如Wi-Fi、LTE、5G等无线通信标准中。
本文将详细解释与MIMO原理相关的基本原理。
2. 单输入单输出(SISO)与多输入多输出(MIMO)在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单输入单输出(Single-Input Single-Output,SISO)架构。
其中,发送端只有一个天线,接收端也只有一个天线。
这种架构限制了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
而MIMO技术则允许在发送和接收端同时使用多个天线。
具体来说,发送端可以有多个天线同时发送不同的信号,接收端也可以有多个天线同时接收到这些信号。
通过利用空间上的多样性和干扰消除能力,MIMO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可靠性。
3. 空间复用与空间分集MIMO技术主要依赖于两个基本概念: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
3.1 空间复用空间复用是指在同一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同时传输多个独立的数据流。
在MIMO系统中,通过将不同的数据流分配给不同的天线进行传输,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量。
具体来说,发送端使用线性组合将多个数据流叠加到不同的天线上进行发送,接收端则使用最大比合并等技术将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分离出来。
空间复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基于空时编码(Space-Time Coding,STC)和基于空间分集(Spatial Diversity)。
其中,基于STC的空间复用技术利用多个天线之间的相关性,在发送端对数据进行编码,并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
而基于空间分集的空间复用技术则利用多个天线之间的独立性,在发送端将相同的数据流同时发送到不同的天线上进行传输,并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
3.2 空间分集空间分集是指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在空间上增加了系统对信道特性变化的抵抗能力。
LTE-MIMO-基本原理介绍
![LTE-MIMO-基本原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1992e5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3.png)
0.045
0.047
4T2R
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495
秩
eNodeB
UE
MIMO仿真结果 - Case 4
小区频谱效率
0.045
0.047
0.054
4T2R
0
0.4
0.8
1.0
1.4
1.8
2.2
1.748
4T2R
0
0.01
0.02
0.03
0.04
什么是MIMO?
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其基本思想是在收发两端采用多根天线,分别同时发射与接收无线信号。
SU-MIMO(单用户MIMO):指在同一时频单元上一个用户独占所有空间资源,这时 的预编码考虑的是单个收发链路的性能; MU-MIMO(多用户MIMO):指在同一时频单元上多个用户共享所有的空间资源,相当于一种空分多址技术,这时的预编码还要和多用户调度结合起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空时发射分集
空频发射分集与空时发射分集类似,不同的是SFTD是对发送的符号进行频域和空域编码 将同一组数据承载在不同的子载波上面获得频率分集增益
空频发射分集
在不同的发射天线上发送具有不同相对延时的同一个信号, 人为地制造时间弥散,能够获得分集增益。且循环延时分集采用的是循环延时而不是线性延时,延迟是通过固定步长的移相(Cyclic Shift,循环移相)来等效实现延迟 。
低
小区边缘
非码本波束成形
1
高
低速移动
低
小区边缘
最新(完美版)LTE_SP05_C1_1 LTE MIMO 基本原理介绍-48
![最新(完美版)LTE_SP05_C1_1 LTE MIMO 基本原理介绍-48](https://img.taocdn.com/s3/m/03f4e1c3856a561252d36ff8.png)
N
2 | h | i ) i 1
b / s / Hz
m * CEP log 2 [det( I M HH )] log 2 (1 i ) b / s / Hz N N i 1
MIMO系统中,系统容量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加成线性增加。
为什么选择MIMO技术?
MIMO为无线资源增加了空间维的自由度。
LTE MIMO 基本原理介绍
中兴通讯学院
课程目标
• • • • 了解LTE系统中的MIMO模型 了解MIMO技术的优势 理解MIMO传输模式 了解MIMO技术的典型应用
课程内容
MIMO技术简介 MIMO基本原理 MIMO在LTE中的应用 MIMO性能分析
几种传输模型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多输入单输出系统
两天线发射分集
SFBC + FSTD发射分集
• 2端口发射分集SFBC
• 4端口发射分集SFBC+FSTD
接收分集
• 多个天线接收来自多个信道的承载同一信息的多个独立的信 号副本。 • 由于信号不可能同时处于深衰落情况中,因此在任一给定的 时刻至少可以保证有一个强度足够大的信号副本提供给接收机 使用,从而提高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空频发射分集
• 空频发射分集与空时发射分集类似,不同的是 SFTD是对发送的符号进行频域和空域编码 • 将同一组数据承载在不同的子载波上面获得频 率分集增益
循环延迟发射分集(CDD)
• 在不同的发射天线上发送具有不同相对延时的 同一个信号, 人为地制造时间弥散,能够获得分 集增益。且循环延时分集采用的是循环延时而不 是线性延时,延迟是通过固定步长的移相 (Cyclic Shift,循环移相)来等效实现延迟 。
LTE理层介绍(OFDMA及MIMO)
![LTE理层介绍(OFDMA及MIMO)](https://img.taocdn.com/s3/m/0b3071d0ce2f0066f533223f.png)
去CP
FFT
子载波解 映射
信道估计
均衡
信宿
CRC校验
译码
解交织
解扰
解调
OFDMA收发机基本结构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7
OFDMA与CDMA接收机比较
CDMA的多径搜索的基本原理
多径搜索的目的:找到各个径的时延信息 ,通过多径分离得到单径信号,克服频率选择性衰落。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8
OFDMA基本原理
OFDM符号的时频结构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9
OFDMA基本原理
OFDM符号的时频结构
采用空白保护间隔的一个OFDM信号的时域波形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由于OFDM的频谱利用率最高,又适于用FFT算法处理,近年来在多种系统得到成 功的应用,在理论和技术上已经成熟,因此3GPP/3GPP2成员多数推荐OFDM作 为第四代移动通讯无线接入技术之一。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4
OFDMA基本原理
OFDM系统的基本模型如下:
幅度
8倍码片速率 的基带数据
t1
t2
t3
t 径1的数据
降采样 径1解调
径2的数据
降采样
径2解调
径3的数据
降采样
径3解调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ge 19
OFDMA与CDMA接收机比较
OFDMA与CDMA接收机主要异同
LTE关键技术及MIMO技术在LTE中的应用
![LTE关键技术及MIMO技术在LTE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f2e8c1f9e3143323868934c.png)
LTE关键技术及MIMO技术在LTE中的应用LTE关键技术及MIMO技术在LTE中的应用【摘要】LTE作为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着重于提高网络速率、增大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
MIMO技术是未来LTE网络的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介绍了LTE 的三种关键技术,具体分析了MIMO的技术原理和在LTE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LTE;关键技术;MIMO;OFDM1. LTE关键技术—— MIMOLTE是由3GPP组织制定的UMTS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于2004年12月3GPP多伦多TSG RAN#26会议上正式立项并启动。
LTE系统引入了OFDM和多天线MIMO等关键传输技术,显著增加了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并支持多种带宽分配: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等,频谱分配更加灵活,系统容量和覆盖显著提升。
LTE无线网络架构更加扁平化,减小了系统时延,降低了建网本钱和维护本钱。
LTE系统支持与其他3GPP系统互操作。
FDD-LTE已成为当前世界上采用的国家及地区最广泛的,终端种类最丰富的一种4G 标准。
LTE关键技术包括传输与多址接入技术、MIMO技术、工作模式、编码与调制、随机接入技术、功率控制技术、小区干扰抑制等,在这里我们要介绍的是MIMO技术。
2. MIMO技术在LTE中的应用2.1MIMO的原理。
特别是,M个子流同时发送到信道,各发射信号占用同一频带,因而并未增加带宽。
假设各发射接收天线间的通道响应独立,那么多入多出系统可以创造多个并行空间信道。
通过这些并行空间信道独立地传输信息,数据率必然可以提高。
MIMO将多径无线信道与发射、接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从而实现高的通信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这是一种近于最优的空域时域联合的分集和干扰对消处理。
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利用MIMO信道成倍地提高无线信道容量,频谱利用率也随之成倍地提高,同时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
04 LO_BT1003_C01_1 LTE MIMO 基本原理-57
![04 LO_BT1003_C01_1 LTE MIMO 基本原理-57](https://img.taocdn.com/s3/m/b35ef32831b765ce050814a5.png)
发射分集
• 发射分集方式下的层 映射
• 发射分集方式下预编 码
• 发射分集两天线预编 码
空间复用方式下层映射
层映射
根据协议36.211,层数V≤P,P表示物理信道用于发射的天线端口数, 且码字流的个数最多为2 。
协议规定:码字到层的映射可有1:1,1:2,2:2,2:3,2:4。 且1:2的情况只发生在P=4的条件下。
两天线发射分集
SFBC + FSTD发射分集
2端口发射分集SFBC
4端口发射分集SFBC+FSTD
接收分集
多个天线接收来自多个信道的承载同一信息的多个独立的信 号副本。
由于信号不可能同时处于深衰落情况中,因此在任一给定的 时刻至少可以保证有一个强度足够大的信号副本提供给接收 机使用,从而提高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多天线技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使用多根天线, 扩展了空间域,充分利用了空间扩展所提供的特征 ,从而带来了系统容量的提高。目前多天线技术一 成为了B3G/4G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LTE引入MIMO
为了满足LTE在高数据率和高容量方面的需求, LTE系统支持应用MIMO技术。
下行MIMO技术包括空间复用、波束赋形和传输分 集,目前MIMO技术下行基本天线配置为2*2,即2天 线发送和2天线接收,最大支持4天线进行下行方向 传输。
空间复用
空间复用:发射的高速数据被分成几个并行的低速数据流,在同一频带 从多个天线同时发射出去。 码字≤ 层数 ≤ 发射天线数 不同的数据内容 —— 提高吞吐量 更复杂的预编码技术 —— 码本
MIMO关键技术-层映射和预编码
空间复用
• 空间复用方式下层映 射
• 空间复用方式下预编 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目标
• • • • 了解LTE系统中的MIMO模型 了解MIMO技术的优势 理解MIMO传输模式 了解MIMO技术的典型应用
课程内容
• • • • MIMO技术简介 MIMO基本原理 MIMO在LTE中的应用 MIMO性能分析
几种传输模型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多输入单输出系统
y ( 0) ( 2i ) 1 0 (1) 1 y ( 2 i ) ( 0 ) y ( 2i 1) 2 0 (1) 1 y ( 2i 1) 0 1 1 0 j 0 0 j 0 Re x ( 0) (i ) (1) j Re x (i ) j Im x ( 0) (i ) (1) 0 Im x (i )
MIMO系统模型图
MIMO系统模型图
r1 h11 h12 h1Nt x1 n1 r h h h 22 2 Nt x2 n2 2 21 r Nr xNt nNt hNr 1 hNr 2 hNr Nt
MIMO系统信号模型表达式
MIMO原理
v11 QPSK 16QAM 调制 编码 信道交织 Detector
数据流 解复用
v21 发射机 v12 接收机 复用
数据流
编码
信道交织
QPSK 16QAM 调制 v22
Detector
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技术能够提高速率。 MIMO关键技术:空间复用,空间分集,波束成形,层映射和预编码。
空时发射分集
• 通过对不同的天线发射的信号进行空时编码达到时间和空间分集的目 的; • 在发射端对数据流进行联合编码以减小由于信道衰落和噪声导致的符 号错误概率; • 空时编码通过在发射端的联合编码增加信号的冗余度,从而使得信号 在接收端获得时间和空间分集增益。可以利用额外的分集增益提高通 信链路的可靠性,也可在同样可靠性下利用高阶调制提高数据率和频 谱利用率。
4
最多4个天线端口 P 4
每端口天线数目 M P 1
M1 4
层1 延 迟 编 码 矩 阵 预编码 码 本 编 码 矩 阵 天线端口1 各 端 口 数 据 资 源 天线端口P 映 射 天线端口1 各端 口数 据 O FDM 调制 天线端口1 端口 广播 加权
码字1 M A C 层
码字2
码 字 流 数 据
空频发射分集
• 空频发射分集与空时发射分集类似,不同的是 SFTD是对发送的符号进行频域和空域编码 • 将同一组数据承载来自不同的子载波上面获得频率 分集增益
循环延迟发射分集(CDD)
• 在不同的发射天线上发送具有不同相对延时的同 一个信号, 人为地制造时间弥散,能够获得分集增 益。且循环延时分集采用的是循环延时而不是线 性延时,延迟是通过固定步长的移相(Cyclic Shift, 循环移相)来等效实现延迟 。
发射分集 (SFBC)
开环空间复用 双流预编码 多用户MIMO 码本波束成形 非码本波束成形
1
低
高/中速移动
地
小区边缘
2/4
低 低 低 高 高
高/中速移动 低速移动 低速移动 低速移动 低速移动
– 根据协议,只允许对一个码字进行层映射,层数V和物 理信道用于发射的天线端口数P相等。 – 码字到层的映射只允许有1:2和1:4,即一码字流映 射至两层或四层 。
发射分集方式下预编码
• 发射分集方式的层映射要求映射层数和天线口数目相等,且层 映射只有1:2和1:4,故预编码模块输入的层数也是2层或4层。
MIMO为无线资源增加了空间维的自由度。
MIMO通过空时处理技术,充分利用空间资 源,在无需增加频谱资源和发射功率的情 况下,成倍地提升通信系统的容量与可靠 性,提高频谱利用率。 MIMO能够获得比单入单出(SISO),单入 多出(SIMO)和多入单出(MISO)更高的 信道容量。
课程内容
• • • • MIMO技术简介 MIMO基本原理 MIMO在LTE中的应用 MIMO性能分析
C log 2 (1
N
2 | h | i ) i 1
b / s / Hz
CEP log 2 [det( I M
N
HH )] log 2 (1
* i 1
m
N
i ) b / s / Hz
MIMO系统中,系统容量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加成线性增加。
为什么选择MIMO技术?
场景 C
46~4 8F 43~45 F 40~42 F 37~39 F 34~3 6F 31~33 F 28~30 F 25~27 F 22~2 4F 19~21 F 16~18 F
线性天线
场景 B
13~15 F
10~1 2F 7~9 F
交叉极化
4~6 F 1~3 F
MIMO 模式总结
传输 方案 秩 信道 相关性 移动性 数据 速率 在小区中 的位置
适用于单天线端口
提供发射分集对抗衰落 适用于高速移动环境 提高峰值速率 提高系统容量
Mode 6 码本波束成形
提高小区覆盖,抑制干扰
Mode 7 非码本波束成形
MIMO模式在下行物理信道的应用
物理信道 PDSCH Mode1 Mode 2 Mode3 – Mode 7
PBCH
PCFICH PDCCH
Mi 1
P
N Mp
p 1
空间分集:
[]PP 矩阵
约定: P
特殊情况1: q P Mi 1 特殊情况2: q P 1, M1 4 / 6 / 8.... 特殊情况3: q 1, P 5, M1 1 4 8 样点级处理 天线分组处理
单输入多输出系统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什么是MIMO?
• 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其基本 思想是在收发两端采用多根天线,分别同时发射与接收无线信号。
LTE中的MIMO模型
• SU-MIMO(单用户MIMO):指在同一时频单元上一个用户独占 所有空间资源,这时 的预编码考虑的是单个收发链路的性能; • MU-MIMO(多用户MIMO):指在同一时频单元上多个用户共 享所有的空间资源,相当于一种空分多址技术,这时的预编码 还要和多用户调度结合起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PHICH
SCH
MIMO模式的应用
小区中心
小区边缘
市区
高速移动 中速移动
低速移动(室内)
小区边缘
手机自适应MIMO模式
移动速率改变
2 3 4
发射分集
开环空间复用
闭环空间复用 多用户MIMO 码本波束成形 非码本波束成形
秩改变
5
与小区的相对位置改变
6
7
MIMO 的部署
场景 A
无延迟:不 改变层数
[ I ] 矩阵
大延迟:不 改变层数
单天线: 1——>1 无预编码 IFFT 空间复用:
一般情况:
M i 1 P 1/ 2 / 4
[] 矩阵
目的:引入 一定的分集 增益
[] P 矩阵
1——>2 2——>2 4——>4
N 1/ 2 / 4
特殊情况:
因此总的天线数:
• 发射分集2天线预编码
x3 x1 x4 x3 x2 x1 层映射
x4 x3 x2 x1 预编码
Antenna 0
•
x4 x2
x3(虚反) x4(实反) x1(虚反) x2(实反) Antenna 1
LTE整个下行过程
最多2个码字流 q
2
最多4层
两天线发射分集
接收分集
• 多个天线接收来自多个信道的承载同一信息的多个独 立的信号副本。 • 由于信号不可能同时处于深衰落情况中,因此在任一 给定的时刻至少可以保证有一个强度足够大的信号副 本提供给接收机使用,从而提高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MIMO关键技术-层映射和预编码
空间复用
• 空间复用方式下层映 射 • 空间复用方式下预编 码 • 闭环空间复用预编码 • 开环空间复用预编码
• W是阶数为P*V的预编码矩阵。 • 闭环空间复用 需要UE反馈PMI(预编码矩阵指示),RI(秩指示)。
开环空间复用预编码
• 大CDD时的预编码(开环空间复用)
y (0) (i ) x (0) (i ) W ( i ) D ( i ) U ( P 1 ) ( 1 ) y x (i ) (i )
发射分集
• 发射分集方式下的层 映射 • 发射分集方式下预编 码 • 发射分集两天线预编 码
空间复用方式下层映射
• 层映射 • 根据协议36.211,层数V≤P,P表示物理 信道用于发射的天线端口数,且码字流的 个数最多为 2 。 2:3模式层映射 空间复用方式时 (0) : d(0)• (i)协议规定:码字到层的映射可有 d(0)(i) = x(0)(i) x1 (i)1,1: 层0 码字流2 0 ,2:2,2:3,2:4。 且1:2的情况只发生在 P=4 d(1)(2i) = x(1) (i) 的条件下。 x(1)(i) 串 层1 d(1)(i) 转 (1) (2) (2) 码字流1 d (2i+1) = x (i) x (i) 并
空间复用
• 空间复用:发射的高速数据被分成几个并行的低速数据流,在同一频带 从多个天线同时发射出去。 – 码字≤ 层数 ≤ 发射天线数 – 不同的数据内容 —— 提高吞吐量 – 更复杂的预编码技术 —— 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