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学公式

合集下载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第三章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第三章
A=该家庭订一份日报
B=该家庭有电视机 P(A)=0.60 P(B)=0.80 P(AB)=0.60*0.80=0.48
例题2
对同一目标进行3次射击,第一、二、三、 次射击命中的概率分别是:0.3,0.4,0.6,求 在这三次射击中恰有一次命中的概率。
答案
Ai=第i次射击命中 A=恰有一次命中 P(A)
x2
Px1 x2 x dx x1
概率密度 x 存在以下性质:
1)x 0
2)
xdx 1
3、分布函数
1)定义:F(x)=P( x) 意义:随机变量从最远的起点(- )到所研究的x点所有概率的总和。
2)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则:依据概率的加法定理:例
F x P x P xi
1、离散型随机变量
方差:D E E 2 x E 2 Pi
ii
2、连续型随机变量
方差:D
x
E
2
xdx
标准差 : D
3、方差和标准差都反映了随机变量的可能值密集在数学 期望周围的程度。方差值越小,密集程度越高;反之则方
差值较大。
4、计算过程
① 利用公式求 E()=
② 求[ E()]2
例2:两名孕妇,生女婴的概率分布。
性质:1) Pk 0
2) PK 1 K 1
分布列表明全部概率在各可能取值之间的分布规律,全面描叙离散随机变量
的统计规律
2、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概率密度函数
概率密度

x
P
lim
x 0
x
x 2
x
x
x
2
任意两点(X1,X2)之间的概率为:
三种情况:
1、不可能事件Ø 概率 P()=0 2、必然事件S 概率 P(S)=1 3、必然与不可能之间E 概率 0 P(E) 1

社会统计学公式总结及要点

社会统计学公式总结及要点
2.相关系数→第四章;定类、定序、定距→第四章;假设、推论→检定→第七、八章
3.一个变项,1个样本 :
①(n≥100):
②(n≤30): , df=b-1
4.1个变项,2个样本 1 2
n=n1+n2>100 →
五、归类总结之五:有关消减误差比例
1.
有消减误差比例意义,且对称
、G、Q拉系数、rs2、r2、rxy.12、、Ry.122= Ry.x1x22
2.有无自由度的表达
G、r、F、x2结果解释加上“其显著度水平达到或没有达到……水平”
3.有关r净相关系数
(两个定距变项)
r=rxy.1——引入第三个变项时对X、Y变项产生共同影响。
rx(y-1)——引入第三个变项时,只对Y产生影响,无消减误差意义。
ry(x-1)——引入第三个变项时,只对X产生影响,无消减误差意义。
Q= Q3- Q1
有单个数(n为偶数时会出现偏离)、区间之分。
(有几种Q,就有几种S计算法)
当为区间表格时(n/4)
①计算向上累加数cf;②Q1位置= ,Q3位置= ;
③Q1=L1+ W1,Q3= L3+ W3;④Q= Q3- Q1P57
5.标准差
①单个数:S= ,②区间:S= P60
对S的解释:如以均值来估计各个个案的数值,所犯的错误 平均是S。用均值作估计变项数值时所犯错误的大小。
社会统计学公式汇总及要点2011.09.09-09.10
(仅供参考,如不能显示公式,请安装Microsoft公式3.0)
一、归类总结之一
测量层次
特质
数学特质
单变项:X
定类变项
只分类
Mo、V
比例、比率、对比值、

社会统计学常用公式及说明

社会统计学常用公式及说明

b
b
i 1
n
i

n
yn y0
平均发展速度-1
回归方程
公式名称

数学公式
yt a bt (方程式)
说明
说明
当 t 0 时:
b
N tY t Y N t 2 ( t ) 2
Y b t N
直线回归
b
N tY t Y N t 2 ( t ) 2
H
调和平均数
H
x
1
简单
H :平均数
m 1 x *m
x x
f
加权
x :单位变量值 n :总体单位数 m :权数
Gn
简单 加权
G :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f G

n :项数
:连乘
f
Me L 2
sm 1 fm
*d
下限公式
中位数
Me U
f
2
sm 1 fm
*d
上限公式
环比
Ai
增长速度
Bi
yi y0 (i 1,2,....n) y0
yi yi 1 (i 1,2,....n) yi 1
n
定基
环比
环比发展速度-1 1、等 于 各 环 比 发 展 速度连乘开 n 次方 根 2、等于 n 次方根下报 告期水平 / 基期水 平
平均发展 速度 平均增长 速度
a
a
Y
N
回归方程
a
yt a bt ct 2 (方程式)

t Y t t Y N t ( t )
4 2 2 4 2 2
b

《社会统计学》人大版

《社会统计学》人大版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统计 调查、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等
社会统计学的应用领域:社会 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 等
研究对象和范围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 对象:社会现象和 问题
研究范围:包括人 口、教育、就业、 收入、健康、犯罪 等社会领域
研究方法:采用定 量和定性相结合的 方法,包括描述性 统计、推论统计、 实验设计等
数据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推 论性统计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等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描述性统 计量:平 均数、中 位数、众 数、标准 差、方差 等
数据的分 布:正态 分布、偏 态分布、 峰度、偏 度等
数据的集 中趋势: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等
数据的离 散程度: 标准差、 方差等
数据的分 布形状: 直方图、 箱线图等
添加标题
显著性水平:用于 判断假设检验结果 的标准,通常为 0.05或0.01
添加标题
双尾检验:同时检 验两个方向的假设, 适用于对称分布的 数据
添加标题
单尾检验:只检验 一个方向的假设, 适用于非对称分布 的数据
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
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两组或多组数据的平均值,判断它们是否 存在显著性差异
社会统计学PPT大纲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单击添加目 录项标题
社会统计学 概述
社会统计学 的理论基础
社会统计学 的技术方法
社会统计学 在各领域的
应用
社会统计学 的前沿和发
展趋势
添加章节标题
社会统计学概述
定义和概念
社会统计学:研究社会现象的 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 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

社会统计学公式总结LIJUN

社会统计学公式总结LIJUN

社会统计学考试必备公式
学院:人文学院
姓名:李军
学号:2011014737
专业:社会学
班级:社会111
时间:2013年6月20日
社会统计学考试必备公式
第二章单变量统计描述分析
直方图:频次密度=频次/组距(条宽)
相对频次密度(频率密度)=相对频次(频率)/组距(条宽)
频次=频率密度*组距
A、集中趋势测量法
众值:m0
B、离散趋势测量法
极值R:观察的最大值-观察的最小值
四分互差Q=Q75-Q25
第三章概率
一、概率的运算
1.当事件A与事件B互不相容时,
P(A+B)=P(A)+P(B)
2. 当事件A与事件B不满足互不相容时,
P(A+B)=P(A)+P(B)-P(AB)
3.A、B相互独立
P(AB)=P(A)P(B)
4. A、B不相互独立
P(AB)=P(A)P(B/A)或P(B)(A/B)
第五章正态分布
第六章参数估计
第七章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1.统计假设
2.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3.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4.双边检验与单边检验
第十四章非参数检验。

电大社会统计学

电大社会统计学

一、基本概念1、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数值,用Mo表示。

例如,一个城市有多种产业,但如果以旅游业为最多,那么旅游业就是众数,这个城市也被称为旅游城市。

2、中位数中位数是中心趋势的一种测量,是将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用Me表示。

中位数处于中间位置,前后每部分均包括50%的数据,而且前面部分小于中位数、后面部分大于中位数。

例如,在职工收入水平差异比较大的单位,要了解职工收入的一般水平,用职工收入分布的中位数作为收入水平的代表值要比用算术平均数更恰当,因为它排除了极端数据的影响。

3、四分位数四分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排序后,找出将该组数据等分为四等份的三个点,每份包括25%的数据,这三个点上的数据就是四分位数。

第二个四分位数就是中位数,它前面包括50%数据,后面也包括50%数据,因而,平时所说的四分位数主要是指第一个四分位数和第三个四分位数。

通常,我们将第一个四分位数称为下四分位数(QL),将第三个四分位数称为上四分位数(QU)。

4、均值均值是集中趋势最主要的测量值,它是将全部数据进行加总然后除以数据总个数,也称为算数平均数。

均值包含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它是先将所有数值进行加总,然后进行平均,在均值中所有数值都有所体现。

因而,我们说均值是集中趋势最主要的测量值。

二、基本方法1、众数的计算(1)众数的计算比较简单,就是找出频数最大的即可。

例如“甲城居民对交通满意度调查”,调查者在甲城市随机抽取统计500人调查,调查结果发现,选择“非常不满意”的有50人,“不满意”的有98人,选择“一般”的有204人,选择“满意”的有110人,选择“非常满意”的有38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选择“一般”的居民最多,为204人,占总数的40.8%,因而众数为“一般”这一变量值,即Mo=“一般”。

对于数值型数据,计算众数时,最好先对数据进行排序,有利于计算各变量值频数,避免出错。

(2)对于分组数据,计算具体数值时,根据公式:对于任意一组数据,基本都存在频数最多的数值,这个数值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是两个,或者三个甚至更多,不管存在几个,它们均是该组数据的众数。

社会统计学第四章相关测量法与变量层次

社会统计学第四章相关测量法与变量层次
n8(n9)
同分对:
Txy
n(1 n1 1) 2
n9
(n9 2
1)
例:计算G系数与dy系数
文化程度 婚姻美满
美满
大学 9
中学 16
小学 5
一般
8
30
18
不美满
3
4
7
同序对:9(30+18+4+7)+8(4+7)+16(18+7)+30(7)=1229 异序对:5(8+30+3+4)+18(3+4)+16(8+3)+30(3)=617 同分对:9(16+5)+16(5)+8(30+18)+30(18)+3(4+7)+4 (7)=1254 G系数=0.33 dy系数=0.22
E2的定义:
当已知y与x有关之后,如果再去预测y值,则可借 助x预测y。即用各类x条件下,y的条件分布中的 众值去预测y,可能性最大。
分析:
E2 = n —∑max(nij)
1)E2 = 0 (即∑max(nij) = n,即各类x条件下的 众值皆为最大值)
2)E2 = n (即∑max(nij) = 0,即各类x条件下的 众值皆为最小值)
例:对称与不对称λ系数
▪ 表 青年人与其知心朋友的志愿
自己志愿
快乐家庭
知心朋友志愿
理想工作
增广见闻
总数
快乐家庭
28
9
3
40
理想工作
2
41
7
50
增广见闻
2
4
4
10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统计学》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18)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统计学》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18)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统计学》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18)一、名词解释题1.非概率抽样:根据主观意愿、实际情况等进行抽样,而不依据随机原则进行抽样,这些不符合概率抽样要求的抽样都称为非概率抽样。

2.二维表:二维表就是行列交叉的表格,将两个变量一个分行排放,一个分列排放,行列交叉处就是同属于两个变量的不同类的数据,也称为列联表。

3.置信水平:置信水平就是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很多次,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例。

4.卡方检验:卡方检验是对样本的频数分布所来自的总体分布是否服从某种理论分布或某种假设分布所作的假设检验,即根据样本的频数分布来推断总体的分布。

5.非概率抽样:根据主观意愿、实际情况等进行抽样,而不依据随机原则进行抽样,这些不符合概率抽样要求的抽样都称为非概率抽样。

6.二维表:二维表就是行列交叉的表格,(1分)将两个变量一个分行排放,一个分列排放,(1分)行列交叉处就是同属于两个变量的不同类的数据,也称为列联表。

7.置信水平:置信水平就是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很多次,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例。

8.卡方检验:卡方检验是对样本的频数分布所来自的总体分布是否服从某种理论分布或某种假设分布所作的假设检验,即根据样本的频数分布来推断总体的分布。

9.整群抽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志或特征划分为一些子群体,然后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子群体,再将这些抽出的若干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总体样本的方法。

10.Z值:Z值:Z值又称为标准分数,它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描述原始数据在总体中相对位置的量数,通过计算Z值将一般正态分布转换为标准正态分布,Z值的计算公式为:Z=(X-μ)/σ11.二维表:二维表就是行列交叉的表格,(1分)将两个变量一个分行排放,一个分列排放,(1分)行列交叉处就是同属于两个变量的不同类的数据,也称为列联表。

12.误差减少比例:在预测变量Y的值时,知道变量x的值时所减少的误差(E.- Ez)与总误差E,的比值称为误差减少比例,简称PRE。

(完整版)社会统计学

(完整版)社会统计学

社会统计学(Social Statistics)科学只有当它利用了数学的时候,它才达到了完善的程度。

——马克思对于追求效率的公民而言,统计思维总有一天会和读写能力一样必要。

——H.G.Wells教材及参考书目社会统计学,张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社会统计学,张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社会统计学(第八版),布莱洛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会统计学(重排本),卢淑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社会研究的统计分析,李沛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7世纪以前,社会统计主要局限于对事物进行原始的调查登记和简单的计算汇总。

如大禹时的九州表,明初的黄册和鱼鳞册;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在公元前400年就建立的出生、死亡登记制度。

17世纪后,产生了以工业、农业、贸易、交通等方面统计为主的社会经济统计。

国势学派政治算术学派数理统计学派1.国势学派代表人物是康令(1606~1681)和阿亨瓦尔(1719~1772)。

1749年,阿亨瓦尔根据拉丁文“Status”、意大利文Stato 和Statista及德文Statisti等字根创造出“Statistik”这个新词,原意指“国家显著事项的比较和记述”。

国势学派可谓“有名无实”的学派:只用文字记述,不用数字计量。

它又称记述学派和历史学派。

2. 政治算术学派格朗特1662年在其《自然和社会观察》一书中,从宗教管理、商业、气候、疾病等方面,对当时伦敦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性比例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统计分析。

威廉·配第1667年在其《政治算术》一书中,运用有关人口、土地税收和国家收入等方面的数字资料,对英国、荷兰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首创了一种数字对比分析的方法。

“即用数字、重量、尺度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

”与国势学派相对应,政治算术学派可谓“有实无名”的学派3.数理统计学派凯特勒(1796~1896)首先将概率论原理引入到社会现象的研究,在《社会物理学》,《道德统计》、《论人类》等书中,他认识到人类的社会活动服从于一定规律,并发现这种规律只有通过大量观察才能被人们所认识。

社会统计学第五章离中趋势测量法

社会统计学第五章离中趋势测量法

3. 偏态系数
我们在前面讨论统计图时已经对频数分布的正态和 偏态有所认识。我们又看到了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众 数之间存在的关系:当总体呈对称分布时, 、 、 三者完全相等;当总体呈不对称的偏态分布时,它们之 间存在着数量(位置)的差异。因此,偏态可由 与 的差来表示,即
为了使不同数列的偏态值可比,同样可计算偏态的相 对数,即偏态系数,用α来表示
R =Xmax - Xmin=91 - 69=22
对分组资料,不能确小组的组中值 (2)用组值最大组的上限减去最小组的下限 (3)用组值最大组的组中值减去最小组的下限;
或最大组的上限减去最小组的组中值
运用上 述方法计 算左边数 列的全距
优点:
72
-1
1
81
8
64
86
13
169
69
-4
16
57
-16
256
365
0
506
X2
5184 6561 7395 4761 3249 27151
2. 对于分组资料
计算左
边数列的 标准差
3. 标准差的性质
标准差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散状况和差异 程度的最佳测度。
(1)以算术平均数为基准计算的标准差比以其他任 何数值为基准计算的标准差要小。“最小二乘方”性质—
计算左 边数列的 平均差
第三节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各变量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
平方根,均方差,又称用S表示。
即克服平均差带有绝对值的缺点,又保留其综合平 均的优点。
1. 对于未分组资科
求72、81、86、69、57这些数字的标准差。
X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第4版),第2章.pptx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第4版),第2章.pptx

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
直系家庭 联合家庭
频次 1050
720 110
百分比(%) 49.30
33.80 5.16
其他
总数
250
2130
11.74
100.00
多选项二分法
a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样本4 样本5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e √ √ √ √ √
Me=“乙”
(三)组距式分组
• ①首先确定中位数组;②使用公式 • 下限公式: f S m 1 Me L 2 i fm
• 上限公式:
Me U
f
2
S m1 fm
i
公式中各字母含义
• • • • U:中位数组的上限; L:中位数组的下限; fm:中位数组的频数; Sm-1:向上累计时中位数组前一组的累计频数, 即中位数前一组所对应的向上累计频数; • Sm+1:向下累计时中位数组后一组的累计频数 即中位数后一组所对应的向下累计频数; • i:中位数组的组距。
(二)定距数据
1、未分组资料(spss版本)
Q1位置=(n+1)/4; Q2位置=(n+1)/2; Q3位置=3(n+1)/4 表2.10 Q1位置=(n+1)/4=25.25; Q2位置=(n+1)/2=50.5; Q3位置=3(n+1)/4=75.75
Q1=x(25)+0.25× [x(26)-x(25)]=1.37+0.25 ×[1.37-1.37]=1.37 Q2=x(50)+0.5× [x(51)-x(50)]=1.4+0. 5 ×[1.41-1.4]=1.405 Q3=x(75)+0.75× [x(76)-x(75)]=1.44+0.75 ×[1.44-1.44]=1.44

社会统计学课件:第4章 离中趋势的测量

社会统计学课件:第4章 离中趋势的测量
(2)它将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全包括在内,受 抽样变动影响小。但在受极端值影响以及处理不确定组 距方面,缺点同算术平均数。
f
190
1090750 5740.79 190
2 x2 x 2
5740 .79 74.47 2 195 .01
13.96
成绩
x
人数 f
50 以下 45
10
50—60 55
20
60—70 65
40
70—80 75
50
80—90 85
40
90 以上 95
30
合计
190
标准差的作用
用来比较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现象平均数相等时平均 数的代表性:即
第四章 离中趋势测量法
二、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
1、用标志变异指标衡量和比较平均指标 的代表性。
2、用标志变异指标反映经济活动过程的 均衡性、稳定性和节奏性。
3、标志变异指标在相关分析和抽样调查 中的应用。
甲乙丙三车间都有7个工人,生产的零件 数如下:
甲:72 73 74 75 76 77 78 乙:30 50 65 75 90 100 115 丙:75 75 75 75 75 75 75 平均数都为75件。但代表性谁好。
R =Xmax– Xmin
[例] 求74,84,69,91,87,74,69这些数字 的全距。
[解] 把数字按顺序重新排列:69,69,74, 74,84,87,91,显然有
R =Xmax– Xmin =91—69=22
对分组资料,不能确知最大值和最小值,求全距: (1)用组值最大组的组中值减去最小组的组中值 (2)用组值最大组的上限减去最小组的下限 (3)用组值最大组的组中值减去最小组的下限;

社会统计学4

社会统计学4
• 由于发展速度是相对数,因此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不能采取前述 的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目前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主要有几何平 均法和累计法。
• (一)几何平均法
• 几何平均法也称水平法,其基本原理是一定时期社会现象发 展的总速度应等 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隐含的假设 是从时间序列的最初水平出发,以序 列的平均发展速度代替 各期环比发展速度,计算出的期末理论值水平应与期末实 际 水平相一致。以公式表示为:
• 一、序时平均数
• 序时平均数也称动态平均数或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时间序列中各 时期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计算序时平均数包括两种情形:一 是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二是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一)时期序列的序时平均数 时期序列具有可加性,因而常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
(二)时点序列的序时平均数
• 时间序列分析的内容包括: • 第一,计算各种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考察社会经济现
象发展变化的方向、速度与结果,并进行动态比较。 • 第二,用于建立数学模型,描述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
的特征与趋势,揭示其变动的规律性,对未来的发展变 化进行预测。 • 第三,将多个变量的时间序列列入一个模型中进行分析, 以揭示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同时对这种因 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动态演变进行揭示和刻画。
• 由于时期序列的累加性,因而每一指标所属的时间越长,指标值 越大;反之,指标值则越小。这也要求指标值的获取采用连续登 记的方式。
• 2、时点序列
• 时点序列反映社会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瞬间水平,如年末人口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数。时点数据的采集是以间断登记获得 的,依照时点序列的性质,只要在某一时点进行统计,取得的资 料就代表现象在该时点上的数量水平。因而时点序列的具体特征 是不具累加性,各时点上指标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知识点(仅供参考)

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知识点(仅供参考)

第7章住户活动统计
第一节住户活动及其统计内容
1、住户的概念
2、住户活动统计应该包括的内容
3、住户的分类
第二节居民收入统计
1、居民收入、居民消费、居民投资、居民财产的含义
2、居民总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概念
3、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4、居民收入需要明确的两点
5、住户收入总量统计:
1)住户总收入:城镇住户总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
2)住户可支配收入:城镇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纯收入(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现金收入
6、居民收入水平及其变动统计:
1)总体人均收入
2)户人均收入
3)实际收入
7、居民收入结构统计:
第三节居民消费统计
1、居民消费含义
2、居民消费统计需注意的六点
3、居民消费总量及其水平统计:
1)住户主要消费品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居民人均消费品消费量;户人均消费品消费量
2)居民消费支出总额与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年消费支出;户人均年消费支出4、居民消费倾向与消费结构统计:
1)居民消费倾向统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2)居民消费结构统计:消费内容结构;消费方式结构;消费目的结构
5、恩格尔系数及其应用: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定义及计算公式
第四节居民收入、消费分布差异的统计与分析。

高三复习-统计学z值计算公式

高三复习-统计学z值计算公式

统计学z值计算公式
Z值的计算公式为:Z=(x-µ)/σ。

其中:x-某一特征值;μ-总体均值;σ-总体的标准差。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统计学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Z值的计算公式Z值是某一特征值与均值之间标准偏差的数量,其是一个相对量。

Z值的计算公式为:Z=(x-µ)/σ。

其中:x-某一特征值;μ-总体均值;σ-总体的标准差。

在实际中都是通过抽样来估计总体,则
Z值的计算公式变化为:z=(x-x)/s。

其中:x-某一特征值;x-样本均值;s-样本的标准差。

如果一个过程仅有单侧公差时,则:
ZUSL=(USL-µ)/σ
ZLSL=(µ-LSL)/σ
其中:USL-上规范线;LSL-下规范线;μ-总体均值;σ-总体的标准差。

统计学统计方法统计学一共有四种测量的尺度或是四种测量的方式。

这四种测量(名目、顺序、等距、等比)在统计过程中具有不等的实用性。

等比尺度拥有零值及资料间的距离是相等被定义的;
等距尺度资料间的距离是相等被定义的但是它的零值并非绝对的无而是自行定义的(如智力或温度的测量);
顺序尺度的意义并非表现在其值而是在其顺序之上;
名目尺度的测量值则不具量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层次
1.下面能进行除法运算的测量尺度是()
A 定比尺度
B 定类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序尺度
2.三个人体重分别为50KG、47KG、68KG,这些数据属于()
A 定类层次 B定比层次 C 定距层次 D 定序层次
3. 定距层次具有的数学特质是()
A >与< B≠与﹦ C+与- D*与/ E 平方与立方
4、教育程度是()的测量。

A 定比尺度
B 定类尺度
C 定距尺度
D 定序尺度
5、定类层次分类时要注意两个原则,一个是,另一个是。

均值、中位值、众值
1、一组数据2 5 7 9 10 12的中位值是()
A 7
B 8
C 9
D 10
2、下列指标属于集中趋势测量法的是()
A众值B比例C中位值D均值D离异比率
3正态分布中相同的值是()
A Q1 B众值 C Q3 D均值 E中位值
4一组12个数据,则Q1的位置= .
5. 用具有频数最多的变量值来表示变量的集中值被称为()
A、众值
B、中位值
C、均值
D、四分位差
1、在选择相关测量法时,要考虑两个方面:首先的考虑是变项的,次
要的考虑是变量间的关系。

2、推论统计有两个基本内容:①;②。

3、间距估计时,一般选用的可信度是、、。

4、在一副扑克牌中单独抽取一次,抽到一张红桃或K的概率是();在一
副扑克牌中单独抽取一次,抽到一张红桃K的概率是()。

5、不论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只要样本容量n足够大,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
布就趋于()分布。

6、统计检验时,被我们事先选定的可以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叫做检验的
( ),它决定了否定域的大小。

7、假设检验中若其他条件不变,显著性水平的取值越小,接受原假设的可能性
越(),原假设为真而被拒绝的概率越()。

8、参数估计,即由样本的指标数值推断总体的相应的指标数值,它包括点估计
和()。

9、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不知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全部误差E1,减去
知道Y与X有关系时预测Y的联系误差E2,再将其化为比例来度量,这
就是( )。

最后计算题公式预测 1、 中位值:h f F N L M m m d ⋅-+
=-12/ 均值:
2、 消除误差:)(2)(000000Y X Y X Y X F F n F F f f +-+-+=∑∑λ
3、 可信区间:n S Z X ⋅±2/α
4、 检验假设:n pq p p Z /-=∧
N X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