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实 录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实录上课之前,窦老师已把诗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就座。
(会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在主持人的邀请下,窦老师来到台上。
师:听着这春天的声音,让我们随着旋律荡起心的双桨。
春天,我们用歌声来唱,我们用诗歌来写……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的诗。
有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
这便让我想起一个诗人,谁啊?生齐答:贾岛《题李凝幽居》师出示:闲居少……师:读过这首诗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个别读师:诗要读得字正腔圆。
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
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闲”是第几声?生:第二声。
师范读:闲——居——少(短促,有点夸张)邻——并——师:好,下面我不说了。
看看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一学生读,读得不错。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很短)僧——敲——月下门——。
师:给他掌声。
师:这首诗里还有个典故,谁来讲讲?学生叙述。
师:这个同学课外知识了解的这么多,给他掌声。
于是“推敲”这个词出来了,于是它成了韩愈和贾岛的典故,于是……师:再给大家一首贾岛的诗,出示《寻隐者不遇》。
这回要读出五言的韵味来啊!师生齐读:松下问童子……(窦老师把平声读得特别强调并辅以手势)。
师:有意思。
谢谢亲爱的同学们。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是寻——隐者不遇。
刚才是……都是找隐者的。
都是没有见到,贾岛却偏偏把他写下来。
想必推敲出来的字句一定很多很多,他一定会引发大家的思考,那么他为什么把不遇记下来呢?于是窦教师读了一些诗,这些诗里都有不遇。
人生有多少个不遇,看来这“不遇”有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不然前人为什么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师: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和他们不同,他们不遇,我却和同学们(生说相遇)。
这也是人生的一大幸。
就让我们带着彼此这难得的相遇——上课。
师:上课!同学(短促轻快),你好!生:老师(有点拖音),您好!师:注意节奏!请再来一遍。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游园不值》)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游园不值》)本文是关于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游园不值》),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片段一:复习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同学们还记得学习古诗的“四步法”吗?生:释诗题生:知诗人生:明诗意生:悟诗情师:今天,我们就用学习古诗的“四步法”来一起学习《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古诗。
片段二:学习古诗1、复习韵律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古诗《游园不值》,想一想七言的古诗应该怎么读,用笔标出停顿。
生: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释诗题师:游园不值的“游”就是?生:游玩生:游览师:我们以前曾经学习过《寻隐者不遇》这首诗,这里“值”和“遇“的意思一样,“值”就是?生:遇到,碰到师:“游园不值”就是?生:游园没有遇到主人3、知诗人这首师的作者是南宋大诗人叶绍翁,哪位同学知道叶绍翁的有关情况?生: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
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生:他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代表作有《游园不值》、《夜书所见》、《嘉兴界》、《田家三咏》、《汉武帝》等。
生: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
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师:你还知道南宋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作品?生:辛弃疾,我读过他写的词《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生:陆游,我学过他写的诗《示儿》生:杨万里,我学过他写的诗《小池》生:林升,我学过他写的《题临安邸》生:苏轼,我学过他写的《水调歌头·中秋》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呀,能够把以前学过的知识牢记在脑海里,用的时候能拿得出来,真不错。
4、明诗意师:“应”在这里读“yīng”,组个词是?生:应该,应当,(在这里,“应”就是“应该”的意思。
)师:“怜”,用“怜”打头组个词语生:怜惜生:怜爱(对,怜,在这里就当“怜惜”、“爱惜”讲)师:“屐”就是古人穿的木底鞋,下面有两个齿。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本文将详细描述窦桂梅老师教授《游园不值》的课堂实录,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等内容。
文中将尽量呈现窦桂梅老师教学的精髓。
教学大纲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了解《游园不值》的主要内容和要点2.了解作者汤显祖的生平背景3.学会运用文学分析的方法对文章进行解读。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游园不值》概述 1.作者汤显祖介绍 2.《游园不值》的主要内容及背景知识介绍。
第二部分:《游园不值》文学分析 1.文学分析的方法介绍 2.文本分析重点:意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讲解第三部分:唐诗宋词欣赏 1.学习唐诗宋词(如李煜《庐山谣》) 2.唐诗宋词与《游园不值》的联系教学方法授课方法本节课是文学分析课程,窦桂梅老师采用互动式讲解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听众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窦老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通过设置小组讨论、思维导图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技巧1.提前预习:窦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堂预习,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前知识点,从而更好地跟上课程。
2.多元化教学:窦老师设置了多种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思维导图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多角度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分析能力。
3.学生导向:窦老师注重学生的表达和交流,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学生反应在本节课堂中,学生表现活跃,积极参与互动,窦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
在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展示环节中,学生们互相合作,提出了许多深入的观点,一致认为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对《游园不值》的理解和文学分析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总结通过对窦桂梅老师教学实录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窦老师注重学生的表达和互动,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同时,窦老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各种教学技巧,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进行文学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窦桂梅《游园不值》的实录、反思与评论集锦
窦桂梅《游园不值》的实录、反思与评论集锦游园路上的不遇中有遇——《游园不值》的教学实录教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学生:广东中山市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前预热——(课前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
伴着美妙的旋律,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听着这美妙的旋律,让我们想到古诗的韵律美。
故事可以吟,还可以唱,关键在古诗的每一个字都是推敲出来的精华。
著名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那我们就来读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这讲讲,在贾岛身上发生了推敲的故事。
(课件出示:“闲居少邻并…… ”)生:原本是这首诗里面用的是推字,嗯……(生语塞),后来那个贾岛来到了李凝家,发现李凝不在,他就回去了。
在路上他碰见了大诗人韩愈,他撞进了韩愈的军队当中,韩愈问他:你为什么会撞他的军队当中?他说:我正在想一首古诗,不知道古诗当中的一个字,用“敲”好还是用“推”好。
韩愈也是位大诗人,他就想了起来。
后来他告诉贾岛,还是用“敲”好,用“敲”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有礼貌,也可以体现出夜晚的寂静。
所以后来,这首古诗当中的这个字就用了“敲”。
(全场掌声)(引出“推敲”的典故,为后面教学“扣”作铺垫。
)师:“推敲”成了典故,所以得感谢贾岛。
谁来读读这首诗,要注意五言诗的节奏。
(生读略)师:该同学读得很准确。
据说古人吟诵讲平仄。
我们这么做也许不科学,不过尝试也是创新。
那我们就试着把一声、二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读得拉长平缓;三声、四声的字呢当仄声,读得短促一些。
比如“闲”是第几声?(生答“第二声”。
)师:谁来试试读一读?生:闲——居——少(短促,有点夸张)临——并。
师:好,我可不说,不过看我手势。
大家读读看。
(教师手势指挥,效果明显)生:闲——居——少临——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很短),僧——敲——月下门——。
师:当然,我们不但如此,还要注意五言诗自身的节奏。
这样读起来的时候就显得流畅自然了。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前言《游园不值》是唐朝著名诗人元稹的一首诗,它通过对游园的描绘,措辞委婉,从而婉转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此篇文档将由窦桂梅老师提供对《游园不值》的教学实录,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诗歌鉴赏:解读诗歌的各个方面,如诗的体裁、诗歌技法和文化内涵等,并探析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文化解读:通过探究此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感悟、领会此篇诗歌。
•教学参考:提供有关此诗教学的一些优秀案例和教学参考资料,以便读者更好地进行教育和教学。
诗歌鉴赏诗歌题材《游园不值》是一首以游园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人们道德品质的失望和不满。
诗歌体裁《游园不值》是一首绝句,全诗四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形式简洁,气势凝重,表达了作者对游园时看到的种种令人不快之事的感慨。
绝句,也称“四行诗”,是我国古典严格韵律诗的主要形式之一,每句四个字,共四行。
诗歌技法1.气象生动、肖象逼真2.暗示多,含蓄缜密3.多音双关,语言婉转诗歌分析诗歌全文分为首篇、次篇和杂感三部分,诗歌营造了一个游园的场景,通过游园时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作者的失望和失落。
首篇:杂感“咫尺天涯之外,共此娱彼。
岂无一物是世,何必常攀臂。
”诗篇一开始,便以“咫尺天涯之外”作为开头,打破了现场的 Reality,使人比较困惑。
其实,这里的“咫尺天涯”原意是指人们思维距离的天涯,即有些风景近在眼前而被人忽略掉了,而那些距离较远的娱乐措施却引得人青睐。
这正是窦桂梅老师所说的“暗示多,含蓄缜密”的诗歌技法。
次篇:感志“塞上江南,乾坤日夜浮。
争波斗浪,喧呼岸上无。
”此句意为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和事物在争斗前进,所以不能停留,否则就会被卷走。
窦桂梅老师认为,这一句诗是整部作品中鲜明的指向,纵横长卷,稳中有力;虚实呼应,清雅深长,巧妙地挖掘出了自己的价值。
杂感:“文翰成阁,妙手偶题,龙兴凤举。
洿池碧草,古往今来。
窦桂梅《游园不值》名师课堂实录-word文档资料
窦桂梅《游园不值》名师课堂实录课题:《游园不值》上课之前,窦老师已把诗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就座。
在主持人的邀请下,窦老师来到台上。
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的诗。
有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
这便让我想起一个诗人,谁啊?生齐答:贾岛师出示:闲居少……师:读过这首诗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个别读师:诗要读得字正腔圆。
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
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闲”是第几声?生:第二声。
师范读:闲——居——少(短促,有点夸张)离——别——师:好,下面我不说了。
看看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一学生读,读得很好笑。
闲——居——少离——别——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很短)僧——敲——月下门——。
师:给他掌声。
师:刚才他“敲”字读得特别重。
有同学知道推敲这里的故事吗?生:当时贾岛不知道用敲还是用推好,所以……师:他的灵感来自一个人的建议,他是谁啊?生:韩愈师:这个同学课外知识了解的这么多,给他掌声。
于是“推敲”这个词出来了,于是它成了韩愈和贾岛的典故,于是……师:再给大家一首贾岛的诗,出示《寻隐者不遇》。
这回要读出五言的韵味来啊!师生齐读:松下问童子……(窦老师把平声读得特别强调并辅以手势)。
师:有意思。
谢谢亲爱的同学们。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是寻——隐者不遇。
刚才是……都是找隐者的。
都是没有见到,贾岛却偏偏把他写下来。
想必推敲出来的字句一定很多很多,他一定会引发大家的思考,那么他为什么把不遇记下来呢?于是窦教师读了一些诗,这些诗里都有不遇。
人生有多少个不遇,看来这“不遇”有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不然前人为什么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京味很浓重,很好听。
)师: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和他们不同,他们不遇,我却和同学们(生说相遇)。
这也是人生的一大幸。
就让我们带着彼此这难得的相遇——上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五年级语文教案游园路上的不遇中有遇——《游园不值》的教学实录教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学生:广东____(省、市、区、县)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前预热——(课前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
伴着美妙的旋律,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听着这美妙的旋律,让我们想到古诗的韵律美。
故事可以吟,还可以唱,关键在古诗的每一个字都是推敲出来的精华。
著名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那我们就来读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这讲讲,在贾岛身上发生了推敲的故事。
(课件出示:“闲居少邻并…… ”)生:原本是这首诗里面用的是推字,嗯……(生语塞),后来那个贾岛来到了李凝家,发现李凝不在,他就回去了。
在路上他碰见了大诗人韩愈,他撞进了韩愈的军队当中,韩愈问他:你为什么会撞他的军队当中?他说:我正在想一首古诗,不知道古诗当中的一个字,用“敲”好还是用“推”好。
韩愈也是位大诗人,他就想了起来。
后来他告诉贾岛,还是用“敲”好,用“敲”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有礼貌,也可以体现出夜晚的寂静。
所以后来,这首古诗当中的这个字就用了“敲”。
(全场掌声)(引出“推敲”的典故,为后面教学“扣”作铺垫。
)师:“推敲”成了典故,所以得感谢贾岛。
谁来读读这首诗,要注意五言诗的节奏。
(生读略)师:该同学读得很准确。
据说古人吟诵讲平仄。
我们这么做也许不科学,不过尝试也是创新。
那我们就试着把一声、二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读得拉长平缓;三声、四声的字呢当仄声,读得短促一些。
比如“闲”是第几声?(生答“第二声”。
)师:谁来试试读一读?生:闲——居——少(短促,有点夸张)临——并。
窦桂梅《游园不值》课堂实录
等级:新手上路
文章:7
积分: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3月27日第 2 楼
出示:陆游的诗。“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师出示:闲居少……
师:读过这首诗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个别读
师: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闲”是第几声?
生:我知道苍苔是一种绿色的植物。……
师接:空气潮湿的时候,春雨过后他就会贴着地皮长出来。所以这个贴着地皮的小植物,延着街门的街道不断生长。所以苍就是绿,苔就是延街而上的,贴着地皮的
生接青苔。
师:给你怎样的感觉?
鸟宿池——边——树(很短)
僧——敲——月下门——。
师:给他掌声。
师:刚才他“敲”字读得特别重。有同学知道推敲这里的故事吗?
生:当时贾岛不知道用敲还是用推好,所以……
师:他的灵感来自一个人的建议,他是谁啊?
生接:游园
师:我们一起来推敲推敲
生接:不值
师:你们也知道这个“值”的意思就是
生:相遇。
师:不值呢?
生:没有相遇
师:简单变成两个字呢?
师:继续聊。亲爱的同学们,还有谁啊?
生:红杏。红杏是一种美丽的花。
师:那当然了!你知道红杏是什么时候开花了吗?
生:春天
师:是早春还是晚春?
师:二月就开。这让老师想起孔子当年在四棵杏树下给学生讲课,那是春秋时期。每到二月时,学子们就进京赶考去了,抬头望,那红红的杏花就是给他们的希望啊!师吟: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这是叶绍翁的好朋友,谁啊?2006-3-27
【小学作文】窦桂梅《游园不值》课堂实录,教案(3)
这是叶绍翁的好朋友,谁啊? 出示:陆游的诗。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师:陆游写的诗句很多,他也爱杏花。我们也跟着一起夸夸吧! 生读: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师:这么美的杏花,所以,叶绍翁也禁不住的赞叹他所见的这枝红杏。那我们把刚才感受到的送到这一枝红杏来吧! 齐读,一枝红杏出墙来。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看我们来游园,只遇到了苍苔、柴扉、红杏,所见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景物,如此而已的园,如此而已的景物,然却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春天到了! 生:我感觉这些景物给我带来春天春意盎然的气息。
窦桂梅《游园不值》课堂实录,教案(3)
分类: 作文 > 学科教案 > 语文教案 堂实录,教案(3)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创作时间:2009-11-05 15:15:51
师:谁再来读读。现在的柴扉与以前的不同,那是一扇特别的柴扉。生:小扣柴扉(着重)久不开。(师一起跟着轻读,强调柴扉) 师范读后,你还想告诉大家这是一扇怎样的门? 另一个学生读,这个学生读得好多了。师:谢谢。继续介绍,还有呢? 生:我知道苍苔是一种绿色的植物。
师接:空气潮湿的时候,春雨过后他就会贴着地皮长出来。所以这个贴着地皮的小植物,延着街门的街道不断生长。所以苍就是绿,苔就是延街而上的,贴着地皮的 生接青苔。师: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我觉得春天的时候,它的生命力很旺盛。师:你发现就这么普通的小植物,他却将生命的春天唤醒了。
【小学作文】窦桂梅《游园不值》课堂实录,教案(5)
好。谢谢同学们,这个怜字,同学们还有一份特别的感情。这里还有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呢!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陆游写的诗。
窦桂梅《游园不值》课堂实录,教案(5)
分类: 作文 > 学科教案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教案 > 窦桂梅《游园不值》课堂实录,教案(5)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创作时间:2009-11-05 15:15:51
生:可惜 师:明白了。这怜才便是真真切切地爱惜。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想象一下,这叶绍翁这么地爱苍苔,惜苍苔,那他该怎么走啊?请你走一走,注意同学观察。走过来! 一学生小心翼翼地踮着脚走向窦老师。师:你为什么这样走? 生:因为不踮脚,印会更多一点。踮一下,印会少一点。
那日叶绍翁看到想;陆游你写杏花,写春雨过后的杏花。我偏偏不写春雨,我写春雨过后的苍苔。所以这一句,我就要特别地重重的把我所见的我所喜爱的,浓缩到一个字上。那便是生:怜。师:就这么一句话,我们咀嚼了推敲了这么长时间。
平时,写一篇散文,三五百字。古诗仅是几个字,还要如此细致地推敲一个字。人说,引成(谐音)一个字,捻断数颈须。今天的我们回到诗里去,才能深深感受到诗歌中藏着的美丽。我们真的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敬畏。
对柴扉,哪个字? 生:扣。师:扣的意思就是 生:敲 师:想起来了,韩愈说用敲好。还有这么美的故事,那我们把敲送进去这首诗中。生:小敲较重,这里诗人非常爱惜柴扉,扣相对来说比较轻,得用扣,不能用敲。
师:这敲,做做动作。学生做动作。师:来扣的动作,你看这位女同学。刚才给人一个手背,现在用手心。同学们就和她一起来扣一扣。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通用12篇)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通用12篇)窦桂梅——《游园不值》篇1师:好啊,课前同学们背了这么多的诗歌。
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
这让我想起一位诗人,这个人叫——生:贾岛。
师:读过这首诗吗?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聚》(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生:读过。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
一女生读的很精彩。
师:读得字正腔圆。
可以按照我们今天这样来读,两句,实际上就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
其实我们还可以按照古人最基本的一种读法。
同学们,咱们学过汉字的四声,有一声二声,这样的两声我们可以拉长声音,三声和四声我们可以读的就要短促一点。
你看,第一句,闲是几声?生:二声。
居是几声?生:一声。
读的时候就可以拉长些,读成:闲-居-。
下面师生一起读:少邻并。
下面我可不说了,看看,该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一男生像模像样读。
(众掌声)师:一会再试着读。
刚才她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敲”字。
我把“敲”字画了红色的。
有同学知道推敲在这里的故事吗?生:当时贾岛在想到这首诗的时候,不知道用推好还是敲好。
他经过反复斟酌以后想到敲能突出夜色的静,然后就把敲列到古诗的第四句里了。
师:但他这灵感来自于一个人给他的建议,这人是——生:这人好像是韩愈。
师:对,在韩愈的建议下,他说夜太静了,有一点动就好,于是他就建议把推换成——生:敲。
师:这个同学课外知识了解得这么多。
鼓励鼓励吧,谢谢你。
(同学们拍手)于是推敲这个故事便产生了。
于是推敲变成了韩愈和贾岛的一段美丽的佳话。
于是推敲便成了典故。
好啊,现在咱再读读贾岛的一首诗,这首同学们好像学过。
尽管窦老师在北京用的是北京教材,我相信同学们学过。
那么现在再读这首可要读出五言的韵味来呀。
课件出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窦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用古人最基本的方式读。
师:有意思,谢谢亲爱的同学们。
但你发现没有,贾岛的这首是《寻隐者不遇》。
刚才是——生答《题李凝幽聚》,都是拜访人。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窦桂梅《游园不值》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诗人窦桂梅的诗歌风格和写作背景;2. 理解诗人通过《游园不值》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3. 能够朗读《游园不值》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寓意。
二、教学重点:1. 了解窦桂梅的诗歌风格和写作背景;2. 掌握《游园不值》的朗读技巧;3. 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去过的公园或游乐场的经历,并描述一下那时候的感觉和情景。
步骤二:诗歌背景介绍1. 教师简要介绍窦桂梅的诗歌创作背景和作品风格,强调窦桂梅是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之一。
2. 将窦桂梅的《游园不值》诗歌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对其有个大致了解。
步骤三:诗歌分析1. 教师朗读《游园不值》诗歌,让学生静心聆听。
2. 请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诗歌的意境、内涵和感情上。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对比等修辞手法,并探讨可能的寓意。
步骤四:小组讨论1. 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对《游园不值》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讨论该诗歌中可能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步骤五:诗歌朗读表演1. 小组成员互选代表,将自己对《游园不值》的理解用朗读的方式表演给全班同学。
2. 全班同学评选出最佳的表演,表彰和鼓励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力。
步骤六:总结反思1.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反思,强调诗歌的魅力与表达方式的重要性。
四、教学辅助材料:1. 窦桂梅《游园不值》诗歌文字。
2. PPT或黑板、粉笔。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参与度和对诗歌分析的积极性;2. 评价学生通过朗读表演所展现出的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六、拓展活动:1. 要求学生查找并了解窦桂梅的其他诗歌作品,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读和分析;2. 鼓励学生自行创作一首类似主题的诗歌,并进行互相朗读和分享。
(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安排可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
)。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一)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窦桂梅《游园不值》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游园不值》,让学生了解到文学作品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抨击和思考。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关于游园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游园不值》这个主题的思考。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参观过的游园体验,并与《游园不值》进行对比,思考游园体验的不同之处。
2. 文本阅读与分析(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游园不值》并标记重点段落和词语。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带领全班共同分析文本中的关键点,解读窦桂梅对游园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3. 文本解读(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描写游园实际来抨击的是什么社会现象,以及窦桂梅是如何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对这一现象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文艺批评家对于这首诗的解读和评价,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4. 创作与表达(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游园现象的思考和感受。
要求学生在表达中运用《游园不值》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借景抒怀等。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提问学生对于窦桂梅的《游园不值》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提供建设性的评价。
三、教学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思考能力进行评价。
•分析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为下一步的教学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6. 拓展阅读(15分钟)•鼓励学生继续阅读窦桂梅的其他作品,或者阅读其他与社会现象批判相关的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等。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或者批评文章。
鼓励学生对于作品的主题、文学手法和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实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实录上课之前,窦老师已把诗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就座。
(会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在主持人的邀请下,窦老师来到台上。
师:听着这春天的声音,让我们随着旋律荡起心的双桨。
春天,我们用歌声来唱,我们用诗歌来写……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的诗。
有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
这便让我想起一个诗人,谁啊?生齐答:贾岛《题李凝幽居》师出示:闲居少……师:读过这首诗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个别读师:诗要读得字正腔圆。
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
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闲”是第几声?生:第二声。
师范读:闲——居——少(短促,有点夸张)邻——并——师:好,下面我不说了。
看看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一学生读,读得不错。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很短)僧——敲——月下门——。
师:给他掌声。
师:这首诗里还有个典故,谁来讲讲?学生叙述。
师:这个同学课外知识了解的这么多,给他掌声。
于是“推敲”这个词出来了,于是它成了韩愈和贾岛的典故,于是……师:再给大家一首贾岛的诗,出示《寻隐者不遇》。
这回要读出五言的韵味来啊!师生齐读:松下问童子……(窦老师把平声读得特别强调并辅以手势)。
师:有意思。
谢谢亲爱的同学们。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是寻——隐者不遇。
刚才是……都是找隐者的。
都是没有见到,贾岛却偏偏把他写下来。
想必推敲出来的字句一定很多很多,他一定会引发大家的思考,那么他为什么把不遇记下来呢?于是窦教师读了一些诗,这些诗里都有不遇。
人生有多少个不遇,看来这“不遇”有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不然前人为什么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师: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和他们不同,他们不遇,我却和同学们(生说相遇)。
这也是人生的一大幸。
就让我们带着彼此这难得的相遇——上课。
师:上课!同学(短促轻快),你好!生:老师(有点拖音),您好!师:注意节奏!请再来一遍。
同学,你好!生注意了节奏,和老师合拍:老师,您好!师:所以这堂课我会特别注意听同学们的节奏,因为那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啊!师指着板书:亲爱的同学们,咱们来看,雨过天晴,我们跟着一位宋朝的诗人生接:叶绍翁师:一起来生接:游园师:我们一起来推敲推敲生接:不值师:你们也知道这个“值”的意思就是生:相遇。
师:不值呢?生:没有相遇师:简单变成两个字呢?生:不值就是不遇师:谢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不遇,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先读读这首诗,再聊一聊。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师:提个小要求:刚才是五言,现在是七言,看你该怎么读?生读: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根据刚才教的平仄来读,也带有一些自己的味儿,基本属于读得比较好,做到了字正腔圆,且有诗味儿。
)老师鼓掌师:谢谢他,有些地方他是自己的创造。
第二声都是平声,可以拉长。
范读:应——怜——屣——齿(短)印(短)苍——苔小扣柴——扉——久(短)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短促,乍停)一枝——红——杏出——墙——来——师:再读第三行。
生读。
师:其实我们读得有些夸张。
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倾听我们的朗读,我们自己就陶醉在自己的朗读中。
师:再请一个同学来读。
一女生读,师给她配以手势指导。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尽管我们只读了几遍,那我们来聊聊吧。
作者在游园时遇到了生接:苍苔、红杏、柴扉。
师:请你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他们的了解。
生:柴扉是用柴和树编成的一个门。
生答完想坐下去。
师:喔,请你站起来,判断一下,是这样的门吗(课件出示四扇门:第一、二扇现代风格的门,第三、四扇是柴门)师:如果前面的两个不是,这两个是,用两个词概括生:很简陋,很破旧。
师:他会概括,你心里也知道简陋就是简单单、普普通通。
就是这样用竹子支起来的大门,我们叫它光棍大门。
这样的门太简陋,没有半点雕琢,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
师:谁再来读读。
现在的柴扉与以前的不同,那是一扇特别的柴扉。
生:小扣柴扉(着重)久不开。
(师一起跟着轻读,强调柴扉)师范读后,你还想告诉大家这是一扇怎样的门?另一个学生读,这个学生读得好多了。
师:谢谢。
继续介绍,还有呢?生:我知道苍苔是一种绿色的植物。
……师接:空气潮湿的时候,春雨过后他就会贴着地皮长出来。
所以这个贴着地皮的小植物,延着街门的街道不断生长。
所以苍就是绿,苔就是延街而上的,贴着地皮的生接青苔。
师:给你怎样的感觉?生:我觉得春天的时候,它的生命力很旺盛。
师:你发现就这么普通的小植物,他却将生命的春天唤醒了。
你会这样感慨:哇,春天一生接:好美啊!师:请你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你看到的苍苔是多么美啊!生读得有点一般。
师:要是我啊,我就让人感觉到绿绿的很美的,可以再拉长,再(一生接):轻一点。
应怜屐齿印苍苔(苍苔两词有点颤抖)师生齐读:应怜屐齿印苍苔。
(窦老师还在拖音,学生已读完,师继续读,苔拖得很长很长。
)师:我还没看完,你们就看完了!师:继续聊。
亲爱的同学们,还有谁啊?生:红杏。
如果说苍苔的“绿”把春天唤醒了,那么红杏的“红”把春天给燃烧了。
(全场响起掌声)师:抬头看哪……(出示图片)出示:陆游的诗。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师:陆游写的诗句很多,他也爱杏花。
我们也跟着一起读读吧!生读: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师:这么美的杏花,所以,叶绍翁也禁不住的赞叹他所见的这枝红杏。
那我们把刚才感受到的送到这一枝红杏上来吧!齐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你看我们来游园,只遇到了苍苔、柴扉、红杏,所见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景物,如此而已的园,如此而已的景物,然却给你怎样的感觉?生:我感觉春天到了!生:我感觉这些景物给我带来春天春意盎然的气息。
生:我感觉春天万紫千红师:换一个词,那叫生机勃勃。
师: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
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了。
这红杏将我们的心肺滋润了。
这柴扉将我们……师:那红杏的红啊,那是将春天的生命生:燃烧。
师:他说燃烧,比我还热烈。
我说的是照亮。
师:就让我们一起,再一次将所见到的,留在心中。
让我们来美美地体会春天的景物所带给我们的新的愉悦。
音乐起(古筝《渔舟唱晚》)。
师生齐读全诗。
(师比较注重平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读得也比较好。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所遇。
那么,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普通的自然景物,诗人又对他们付于怎样的感情呢诗人的情感浓缩成一个字(生接:怜)那是怎样一个怜字啊!就请同学们默默地再读这首诗,请你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品,推敲推敲这诗中对苍苔、对红杏、对柴扉的怜表现在哪待会儿我们一起交流,分享你的“怜”。
少顷。
生:屐齿。
应怜屐齿印苍苔。
对苍苔体现这个怜的感觉。
怜是爱惜的意思。
师:注意听,他刚才有一个新的发现。
生:对苍苔的感觉是(爱惜)师:哪个字?生:怜。
生接:爱惜师:现在请你注意看,由于你的发现,你知道吗?叶绍翁最初写的时候他用的是嫌。
嫌,你就会想到嫌弃。
因为嫌,所以他就不给我开门。
用上“嫌”这个字,一下子把叶绍翁和主人的距离拉远了。
“怜”,说明园主人爱惜,也说明我爱惜。
这个“应”字可以变成(生接应该),我理所当然地爱惜(苍苔)。
既然他说的这个怜是叫爱惜。
那也就是说有爱的成分也有惜的意思了。
爱说明喜欢。
惜在哪儿?再读读,再读读这句。
生再读应怜屐齿印苍苔。
师:哪个字说明他惜苍苔。
生:印师:哎哟,你们太厉害。
你想继续讲,还是请别的同学讲(问刚才的学生)生愿意自己再讲下去。
“印”这个字体现了诗人十分珍惜苍苔。
师:所以他说印,不说踩。
这印是谁留下来的?生:诗人。
师:是脚印还是屐齿印知道诗人为何穿屐鞋生:那时只有屐鞋。
师:是吗?穿草鞋也可以啊。
生:屐齿鞋底的印比较少。
师解释齿下有几个轮,相对整个鞋底,只留下几个印。
师:还有吗?叶绍翁穿着屐齿,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那是说明自己生:很高贵生:很休闲师:是啊,他要自然的打扮,轻松的打扮。
所以他就要穿木屐鞋来游园,这说明我对苍苔的爱。
如这位同学,尽管如此,我这屐下面还有齿,会给苍苔留下印,我还觉得(生:可惜)师:亲爱的同学们,来吧,我们自己就对苍苔这份怜——开始。
齐读,很轻。
师:看了一大片,现在舍不得,现在是印苍苔。
好。
谢谢同学们,这个“怜”字,同学们还有一份特别的感情。
这里还有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呢!“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这是陆游写的诗。
那日叶绍翁看到想;陆游你写杏花,写春雨过后的杏花。
我偏偏不写春雨,我写春雨过后的苍苔。
所以这一句,我就要特别地重重的把我所见的我所喜爱的,浓缩到一个字上。
那便是生:怜。
师:就这么一句话,我们咀嚼了推敲了这么长时间。
平时,写一篇散文,三五百字。
古诗仅是几个字,还要如此细致地推敲一个字。
人说,吟定一个字,捻断数颈须。
今天的我们回到诗里去,才能深深感受到诗歌中藏着的美丽。
我们真的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敬畏。
对柴扉,哪个字?生:扣。
师:扣的意思就是生:敲师:想起来了,韩愈说用“敲”好。
还有这么美的故事,那我们把“敲”送进去这首诗中。
生:小敲柴扉久不开。
师指着一学生:你笑什么?生:我觉得用敲比较重,这里诗人非常爱惜柴扉,“扣”相对来说比较轻,得用扣,不能用敲。
师:这敲,做做动作。
学生做动作。
师:来扣的动作,你看这位女同学。
刚才给人一个手背,现在用手心。
同学们就和她一起来扣一扣。
小扣就是轻轻地敲。
师:“小”字还会令人想起一个成语生:小心翼翼。
小,就是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敲。
把手举起来。
(师做两手扣的动作,学生一起感受)师叫起一个女孩子:你扣了多长时间?生:很久。
师:同学们一起帮她扣门。
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你扣了多长时间?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评他的“久”,表示时间的长。
师范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其实老师的心还着急,范读小扣柴扉久不开,“不开”两字读得快而短促。
师:现在你想怎么扣就怎么扣,想怎么表达心情就表达心情。
扣,“扣人心弦”,扣出的那可是对园主人的生:尊重师:对春天的生:喜爱生:怜惜师:给他掌声。
他说喜爱,他说怜惜,便让我想起“扣柴扉”,体现的是对春天的怜惜。
那“小扣”也体现一个字生:怜师:哪个字来写红杏?生:出。
红杏从墙头翻出来。
师在板书下圈一圈“出“,和哪个字相对?生:关师:没有关就没有生:出师:他会推敲,给他掌声。
他由“出”想到了“关”。
看看,关与出。
出示陆游的诗“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师:叶绍翁和陆游都用了一个字来形容红杏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