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
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中图版地理必修2 1.1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课件24张PPT)
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合理容 量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和资源,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
土地荒漠 水资源减少 青藏高原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每年种植杂交水稻所增产的粮
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
袁 隆 平 院 士 与 杂 交 水 稻
日本
为什么!
日本的土地、 矿产资源都不 足,但人口容 量大,为什么?
人类创造的文化和科技水平可以改变
环境,使环境更加适合人类生存,增加 了环境承载力
练习:P22的1、3、4、5
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生活 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 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定 义
二、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 环境承载力
• 2.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 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 极限,而合理人口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变化, 他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
• 3.大小关系: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人类如 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合理人口容量”。
空气
淡水
土地
生物
目前没有限定
淡水资源已成为决定环境 承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 的影响和制约越来越大
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 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 多少,是决定环境承
载力的重要因素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可能会有哪些因素的影响?
自然资源:
人口文化水平
土地资源 淡水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粮食
……
森林资源 ……
木桶效应
盛水的多少取决于?
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 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哪种资源可能是那块“最短 的木板”?
2019-2020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2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第2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下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C.台风、寒潮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2.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A.土壤污染B.水土流失C.公害病D.生物物种锐减下图为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结构图,读图回答问题。
3.2010—2018年期间,江苏A.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B.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C.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持续上升D.第三产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4.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江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优化工业生产结构B.控制农作物种植面积C.发展绿色交通D.限制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日趋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倍受社会关注。
回答下列问题。
5.为避免蔬菜和水果遭受各种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中比较合理的是①使用绿肥等有机肥②大量使用化肥③使用高效剧毒农药④采用生物措施防治虫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下列叙述中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是①产品的原料必须是绿色植物②产品原料的产地环境符合环境质量标准③产品原料的生产过程符合环境质量标准④产品的包装和储运符合环境质量标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且集中,呈现“北富南贫”格局。
下图为新疆煤炭外运市场示意图(箭头代表煤炭运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甘肃煤炭资源丰富,但河西走廊仍需从新疆大量购入煤炭,推测其原因有①公路、铁路、水运便利②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③区域供给不平衡④季节性需求波动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西南地区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但仍需要从新疆调运优质煤的直接原因是A.云、贵、川、渝等省市没有优质煤炭B.水能发电量不能满足需求C.经济发展对高热值煤的需求增大D.“一带一路”亚欧通道的带动9.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下列为保持稳定供给西南地区煤炭需求的措施合理的是A.发展集装箱运煤,减少运输损耗B.实施疆内“北煤南运”,推行置换输出政策C.国家出台政策,促进两地合作D.积极发展燃气电力,节省优质煤炭资源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
2019-2020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二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学会从影响因素、大小、对人类的意义等方面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文化水平等。
其中土地资源的生产力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3)估算①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
一般方法: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根据农业生产提供的粮食或其他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估算②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从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多要素进行综合考察。
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可以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发挥生产潜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扩大资源利用的领域和范围,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如果其地域开放程度高,经济技术力量强,利用的外部资源多,也可以大大提高其环境承载力。
2.资源丰富程度与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承载力越大;而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低。
2.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和人口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3)影响因素主要因素影响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其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人口的合理容量;但是当消费水平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时,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地域的开放程度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而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由于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容量降低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国土开发与保护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抢险提供依据
2.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功能
具体内容
城市信息管 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种信息,如道 理与服务 路、建筑物分布等
城市规划
规划部门可以把用地资料记录到数据库里,随时查 询统计,并用三维影像显示市貌,以分析城市现状
城市交通 管理
可以把有关道路状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信息 显示出来,可以提供空间信息查询、时间信息查询、 路面质量查询等
三、车辆导航调度 1.利用技术:全球 导航卫星系统 。 2.应用方面:对车辆进行 导航跟踪 、调度管理,合理分 配车辆。 四、旅游信息查询 1.利用技术:三维数字地球平台。 2.实践意义:快速实现旅游资源的可视化 、旅游资源和信 息的 快速查询 与空间定位功能,有助于建立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实现旅游资源的 信息化管理,使用户能够全方位观察旅游资源。
星系统的好处? 提示:能对装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出租汽车进行合理配
备,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乘客的要求,从而减少了空载率,降低能 源消耗,节省运行成本,并使行车、乘车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当 车辆在营运途中出现机械故障、交通事故或人员意外受伤等情况 时,可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时采取救援措施。全球导航卫星 系统还能监控声音,对于司机不文明用语或刁难、欺骗乘客等行 为,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遥控监督,对司机及时发出警告,责 令其立即改正。一旦车辆遭劫或被盗,跟踪监视系统和车载报警 系统会不断地将车辆位置、前进路线以及紧急报警信号等,发送 到监控中心,以便通过卫星定位跟踪,锁定车辆的具体位置并报 警,甚至发出遥控锁车指令,使车辆强行熄火,停止行驶。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这次交通事故处理中所用到的地 理信息技术有哪些?
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主要功能, 并提出一些在城市交通方面的具体应用。 提示:定位、导航、测速。租车服务、物流配送、救援服务、 车辆调度、车辆跟踪等。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练习: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延迟退休方案2020年前肯定出台,这个时间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的2020年前改革的一大任务,人社部门肯定会在这个期间把这个方案推出。
上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某省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该图包含预测部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
结合图文完成第1~2题。
1.推出延迟退休方案的现实背景是()A.传统生育观念导致男女性别比大B.多子多福的思想导致我国人口迅速增长C.我国各劳动部门都有老带新的传统D.近年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2.关于统计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是③B.拐点乙之后我国人口明显减少C.拐点甲之后我国人口将会迅猛增多D.拐点甲的强制性比拐点乙弱解析:第1题,我国现在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养老负担不断加重,所以通过延迟退休来缓解这一问题。
第2题,结合我国人口政策和人口变化的特点,可知图中三个时间段的顺序应该依次为③②①,所以经济水平最高的应该为①阶段;拐点乙之后,虽然出生率大幅降低,但自然增长率依然大于零,所以人口数量依然呈上升趋势;拐点甲之后虽然人口出生率有所上升,但自然增长率依然很低,所以人口不会迅猛增多;拐点乙人口出生率大幅降低是由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所致,其强制性比拐点甲强。
答案:1.D 2.D下图为某高一学生绘制的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影响①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如上图表示某一国家人口增长转变的四个时期,其先后顺序应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①③④②解析:第3题,①国目前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呈现负增长,应为发达国家,其经济水平高,生育率低。
第4题,人口增长的转变过程为早期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死亡率逐步下降的“高低高”模式转变,而后出生率下降,呈现“低低低”模式。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国土开发与保护第一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1)据图描述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白洋淀水质差的自然原因。 (3)请你提出雄安新区建设中对白洋淀水环境保护的三项措施。
提示:(1)京津冀地区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东临渤海;位于华 北平原北部,北靠燕山山脉,西倚太行山,连接东北地区与中 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 (2)位于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湖泊水量较少;地处平原, 地势低平,水体流动性差,水循环更新周期长,自净能力弱; 入湖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于湖底,使湖泊容积减小。 (3)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污染企业(提高 污水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加强全流域水体综合治理 (建立健全环境法规,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大监管力度)。
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C.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
D.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解析:第 7 题,相比河北,京、津两地的优势主要是资金、科 技和人才的优势,故 D 项正确;河北具有的优势包括廉价的劳 动力资源、土地资源,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故 A、B、C 项错 误。第 8 题,发展重型工业,不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故 A 项错误;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故 B 项正确;赶超 京津地区,不符合实际情况,故 C 项错误;依托人力优势,提 升金融服务的应是京津地区,故 D 项错误。 答案:7.D 8.B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一个重要的 区域规划。下图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图,回答第 9 题。
9.有关“京津冀都市圈”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北京的城市服务范围最大 B.京、津服务功能属于同一等级 C.廊坊受北京的服务与天津相同 D.天津、石家庄服务范围相等 解析:选 A。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等级最高,服务范 围最大,A 对;天津的服务功能低于北京,B 错;廊坊受北京 的服务比天津高,C 错;天津为直辖市,石家庄为省会城市, 天津的等级高于石家庄,服务范围大于石家庄,D 错。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 运用资料,并结合
影响因素。 实例,解释区域资 源环境承载力、人 [人地协调观]学会区分人口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3.影响因素 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 程度等,其中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的大小。 [小提醒]资源是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都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 力来影响环境承载力。如下图所示。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中图版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复活节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增长应该如何适应 环境和资源?
提示: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 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循 环关系,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名师助学】 想一想1: 资源丰富程度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不是资源 缺乏的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小呢? 【答案】不是。如日本资源贫乏,但其科技发达,资源利用率高; 开放性强,充分利用优良港口等有利条件,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市场,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阶段测试二 中图版必修2
阶段测试二(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该城市盛行西南风。
读图完成1~2题。
1.A、B、C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分区是( )A.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B.高级住宅区、工业区、住宅区C.商业区、绿化区、住宅区D.仓储批发区、商业区、高级住宅区解析:选D 图中A位于城市边缘,地价低,位于道路与河流汇合处,交通便利,应为仓储批发区;B区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C区东侧有山地,西侧有湖泊,且位于城市外缘,环境优美,应为高级住宅区。
2.D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有利的条件是( )A.离城市较近B.山区物产丰富C.交通方便D.依山临湖,风景优美解析:选D 图中D地远离城市,东北为山地,西南为湖泊,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宜疗养.读北京土地覆盖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B.蒸发C.下渗D.径流解析:选C 北京土地覆盖不透水层面积增长速度快,到2010年不透水层所占比重最大。
因此雨水下渗困难,大气降水主要转化为地表径流和蒸发。
4.北京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诱发()A.地质灾害B.洪涝灾害C.风沙侵袭D.焚风效应解析:选 B 发生强降水时,地表径流量猛增易引起洪涝灾害。
受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的限制,北京雨涝多发.读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城区示意图,回答5~6题。
5.有关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是促进该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C.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D.自然条件对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解析:选B 该城市为历史名城,形成该城市时矿产资源还不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区位因素,A错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促进了该城市的进一步发展,B正确;该城市可能形成于两河交汇处,而不是有丰富的水能的地方,C错误;自然条件对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相对较大,D错误。
2019-2020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二新素养同步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1)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采集为生。
(2)人地关系:环境制约人类,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与环境是一种依赖关系。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1)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2)环境问题:过度放牧和过度毁林开荒,引起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
(3)人地关系:不协调,但产生了科学的萌芽。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1)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以自我为中心,试图主宰自然。
(2)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破坏,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
(3)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纲领,指出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内容①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
②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③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即代与代之间的公平。
④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平,即代内公平。
(3)内涵: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责任公平。
(2)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
(3)共同性原则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总目标,只有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奋斗,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一、判断题1.在采猎文明时期没有环境问题。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反映了人定胜天的人地思想观点。
()3.“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
”反映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观点。
【精品推荐】(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课程同步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课件:第四章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
发展战略
基本内涵
总体思路
长江 经济带
确立“一轴、两翼、三极、 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覆盖 东中西11个省市,“一轴” 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 “两翼”是指沪瑞和沪蓉南 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 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 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一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 功能;二是建设综合立 体交通走廊;三是创新 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全面推进新型城镇 化;五是培育全方位对 外开放新优势;六是建 设绿色生态廊道;七是 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 机制
3.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 (1)原因:①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 ②地表径流较少;③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需水量大;④水污 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 (2)解决措施: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 题;②兴修水库,以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③节约用 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④加大科技投入,防治水污染。
教材预习纲要
课程 标准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 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 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核 心是什么? 预习 2.京津冀各自独立发展过程 导引 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3.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是 什么?
知识体系架构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 1.战略核心: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调整区域 经济结 构和空间结构,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重点领域: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 级转移。
1.从“区域认知”的角度描述京津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提示:京津冀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华北平原北 部;北靠燕山山脉,南面华北平原,西倚太行山,东临渤海; 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京津冀地区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 题有哪些? 提示:水土流失、沙尘暴、地面沉降等。 3.落脚于“人地协调观”,探讨把京津冀西北部区域作为 绿色生态屏障区的原因。 提示: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以 自西向东流为主,西北部以山地为主,作为绿色生态屏障区,可 以起到阻挡风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灾减灾、 美化环境等功能。
2019-2020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二新素
[基础巩固]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依赖环境,崇拜自然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植被破坏③酸雨危害A.①②C.①③②水土流失④环境污染B.③④D.②④解析:第1题,图中的生产活动为农业生产,因而该图反映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农业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破坏问题。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被提出的。
第2题,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答案:1.C2.A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A.xxxxC.工业xxB.农业xxD.后工业xx4.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资源C.市场B.科技D.交通解析:第3题,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开矿山、修水坝、建城市等,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大。
第4题,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会极大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3.C4.B5.下面是《美丽中国》的漫画,“美丽中国”反映的思想属于下列哪种人地关系理论()A.人定胜天论的思想B.人地协调论的思想C.适应论的思想D.环境决定论的思想解析:选B。
“山绿了、天蓝了、水清了、民富了”反映了自然和人类的发展相协调,符合人地协调论的观点。
“光盘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
据此回答6~7题。
6.“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减少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生态的可持续发展B.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生活的可持续发展7.若我们每个人都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就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解析:第6题,只要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就时刻践行着可持续发展,“光盘行动”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属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A.16.7%B.14.3%C.0.9% D.1解析:通过图中的数据1992年人口68.7万,1993年人口80.2万,计算1992—1993年人口增长率(80.2-68.7)÷68.7×100%,即为16.7%。
故选项A正确。
答案:A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高高低”模式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C.1900—195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模式D.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3.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D.自然增长率的上升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1900—1950年甲国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模式;乙国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20世纪末,甲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很低,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
第3题,读图可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答案:2.D 3.B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 053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读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②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④十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②每年净增人口多③人口老龄化明显④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4题,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我国目前人口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长速度趋缓。
第5题,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大,老龄化明显。
人口总量大,导致净增人口多。
答案:4.D 5.C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结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据此完成第6题。
6.图中①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A.70%鼓励生育B.60%计划生育C.15%采取移民政策D.30%鼓励人员出国解析:①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为60%,说明该国人口增长过快。
答案:B下图为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统计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国家人口迁移流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B.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C.由旧大陆国家迁往新大陆国家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8.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对图中所示国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减轻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B.造成德国等发达国家就业压力大C.减缓了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D.造成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解析:第7题,图中所示国家的人口迁移发生在“二战”后,并不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国家的人口迁移流向是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图中英国、德国位于东半球,为旧大陆国家,而墨西哥位于西半球,为新大陆国家。
第8题,图中的人口迁移多以中青年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迁出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为发达国家提供劳动力,促进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
答案:7.B8.D读图,回答9~11题。
9.有关我国人口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民工流出省区全都位于中部经济地带B.民工流出省区全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带C.我国人口净流入最多的省区是广东、浙江、江苏D.人口流出最多的省区是河南10.新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民工流入最多的省区,主要原因是() A.该地气候条件适宜人类居住B.该地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C.国家的行政干预D.该地地广人稀,农业发展和资源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11.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C.加重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D.加速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我国人口流出省区大多为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区,人口流入省区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带。
第10题,新疆地处内陆地区,土地辽阔且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引导下,大量劳动力流入就业。
第11题,大量的劳动力迁入会增加沿海地区的经济活力,使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但也会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答案:9.C10.D11.B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
读图,完成12~13题。
12.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①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②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③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④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①人口增加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都高②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③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④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重庆市增加人口为零或负值;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增加人口为正值;中部除安徽和湖北外,其他省级行政区增加人口均为正值;增加人口为零或负值的省级行政区数量西部最多。
第13题,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增加主要是因为中西部人口迁移;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高,如云南省。
答案:12.D13.D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这座城市如今已有点疲于应付。
水、电、气都需要外省调援,全城堵车、千人抢房的情况比比皆是。
在人口调控的规划下,北京变得不那么“欢迎你”。
据此回答16~17题。
14.北京市进行人口调控“遏制人口过快增长”的首要措施是() A.控制人口的机械性增长B.从城市范围外大量调运各类资源进京C.改善交通条件D.加大绿地建设面积15.为改变“已有点疲于应付”的现状,有必要对北京人口合理容量进行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工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郊区地区脱贫致富解析:第14题,人口大量迁入给北京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引起一系列问题,因此首要的措施是控制人口的迁入,减缓人口的增长。
第15题,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主要是为了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人口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4.A15.C二、综合题(共2大题,共40分)16.阅读关于我国人口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
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
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1)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
(2分)(2)新中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上升,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6分)(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6分)(4)根据我国的国情,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解析:(1)抚养比和就业比的关系,通过读图可得出。
(2)抚养比上升,说明少年儿童或老年人口比重大,联系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可分析得出结论。
(3)人口红利期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面临就业等压力。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答案:(1)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
(2)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
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快速上升是由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
(3)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特点是劳动人口的比重大,而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
有利影响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且价格低廉;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
不利影响是就业压力大。
(4)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17.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分)材料一下图为根据监测结果绘制的我国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材料二这次监测结果显示,北京的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太原、成都以省内流动为主,比例分别为62.5%、87.0%。
深圳的流动人口,省内流动占33.8%,14.8%来自湖南。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4分)(2)在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为农业人口。
试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8分)(3)目前,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请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8分)解析:第(1)题,根据金字塔各个年龄段的比例判断青年人口流动数量大,根据材料二的比例判断人口就近流动。
第(2)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第(3)题,本题具有开放性,可结合农村人口的技术水平低、安全保障低等方面进行组织答案。
答案:(1)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口,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所占比重少;呈现就近流动趋势。
(2)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市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城市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要比农村高;国家流动人口政策的放宽;交通条件的改善等。
(3)实行平等的就业政策,优化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清理和取消针对流动人口不合理的规定和收费,取消对流动人口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加强流动人口职业培训工作,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对流动人口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加强社会保障政策宣传,依法要求各类用工单位为流动人口办理社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