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标苯并芘来源调查

合集下载

苯并芘 不合格原因

苯并芘 不合格原因

苯并芘不合格原因
苯并芘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由苯环和芘环结合而成,化学式为C19H12,属于多环芳香烃的一种。

苯并芘广泛存在于工业排放气体、燃烧废气、焦油、润滑油等中,也会在自然界中存在,如地下水、土壤等。

然而,苯并芘属于类致癌物质,长期暴露于其环境中,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环保部门对苯并芘的含量进行监管,在其中出现的不合格原因如下:
1. 工业废气排放不规范导致污染:苯并芘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气中,如钢铁、石化等行业,但如果企业没有正规的废气处理设备,将导致苯并芘等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影响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2. 车辆尾气排放不健康:车辆尾气中存在苯并芘,但如果车辆不经过筛选,将会给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这是因为汽车尾气可以悬浮在大气中,如果周围没有良好的空气流通,将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3. 煤炭的高污染性:燃烧煤炭也是苯并芘等有害物质的来源之一。

由于煤炭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燃烧煤炭会导致排放量增加,一旦排放量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就会产生苯并芘等有害物质。

4. 油品化学品不合格:进口的油品化学品若标准不高,就可能含有苯并芘等有害物质,使其不能满足相关国家的安全标准,导致产品不合格。

5. 乱放废弃物污染环境:由于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存在四按金很长的半衰期,因此如果将其乱放置,将会给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带来风险。

对于一些工厂或企业,他们经常将废弃物乱摆乱放,导致其中的苯并芘等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综上所述,苯并芘不合格的原因十分复杂,需要通过完善的监管体系来控制环境的污染。

只有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同时构建和谐的社会。

苯芘的介绍 文档

苯芘的介绍 文档

目前,世界公认的三大强致癌物质是黄曲霉毒素、苯并芘和亚硝胺。

研究表明,食品本身并不含或很少含上述三种致癌物,但在种植、加工、运输、贮存和烹调过程中,往往受到污染,尤其对于苯并芘的污染最为严重。

美国科学家皮埃特教授指出:人类癌症65%以上是因食物被污染所引起的。

因此,了解苯并芘的结构性质,控制食品苯并芘的污染,减少污染食品的摄入量,掌握食品中苯并芘的检测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从而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机率。

1.苯并[a]芘的结构与性质苯并Le]芘,又称3,4—苯并芘。

它是一种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分子式为C20H12,分子量为252。

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常温下苯并[a]芘为浅黄色针状结晶,可分为单斜晶或斜方晶,性质稳定,沸点310~320℃(10mm汞柱),熔点179~180℃,在水中溶解度为0.004—0.012mg/L,易溶于环己烷、己烷、苯、甲苯、二甲苯、丙酮等有机溶剂,微溶于乙醇、甲醇。

在常温下不与浓硫酸作用,但能溶于浓硫酸,能与硝酸、过氯酸、氯磺酸起化学反应,人们可利用这一性质来消除苯并[a]芘。

苯并[a]芘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

苯并(a)芘在有机溶剂中,用波长360nm紫外线照射时,可产生典型的紫色荧光。

2、食品中苯并[a]芘的来源苯并[a]芘是已发现的,200多种多环芳烃中最主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

它是含碳燃料及有机物热解的产物,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等不完全燃烧都会产生。

而这些物质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大量应用,导致了苯并[a]芘的广泛污染。

可以说各种动植物性食品都可能受到苯并[a]芘的污染。

大多数加工食品(如熏制食品、烘烤食品和煎炸食品等)中的苯并[a]芘主要来源于食品加工过程。

2.1在熏烤、烘烤过程中形成熏烤制品有熏鱼片、熏红肠、熏鸡及火腿等动物性食品。

烘烤制品有月饼、面包、糕点、烤肉、烤鸡、烤鸭及烤羊肉串等食品。

熏烤、烘烤常用的燃料有煤、木炭、焦炭、煤气和电热等。

由于燃烧产物与食品直接接触,烟尘中的苯并[a]芘直接接触食品而污染。

苯并芘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措施

苯并芘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措施

苯并芘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措施摘要:对苯并芘的理化性质、食品中苯并芘的污染来源、危害性及预防措施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从食品的角度来看,苯并芘对人体具有非常明显和潜在的巨大危害.先时苯并芘的性质、污染来源及危害性有详细了解,后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措施,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引言:苯并芘又称苯并(а)芘,英文缩写BaP,是一种常见的高活性间接致癌物。

3,4-苯并芘释放到大气中以后,总是和大气中各种类型微粒所形成的气溶胶结合在一起,在8微米以下的可吸入尘粒中,吸入肺部的比率较高,经呼吸道吸入肺部,进入肺泡甚至血液,导致肺癌和心血管疾病。

关键词:食品苯并芘污染来源危害性预防措施理化性质巨大危害防治措施叙述人体一、理化常数CAS号:50-32-8 中文名称:苯并(a)芘结构式英文名称:Benzo(a)pyrene;3,4-Benzy pyrene 别名:3,4-苯并芘缩写:BaP、B(a)P 化合物类别:芳烃类分子式:C20H12 外观与性状:无色至淡黄色、针状、晶体(纯品) 分子量:252.32 蒸汽压:0.665×10-19kPa/25℃熔点:179℃沸点:475℃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溶于苯、甲苯、二甲苯、氯仿、乙醚、丙酮等密度:相对密度(水=1)1.35 稳定性:稳定主要用途:本品在工业上无生产和使用价值,一般只作为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副产物随废气排放二、基本简介苯并芘(bǐ)是一类具有明显致癌作用的有机化合物。

它是由一个苯环和一个芘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目前已经检查出的400多种主要致癌物中,一半以上是属于多环芳烃一类的化合物。

其中,苯并芘则是一种强致癌物。

吸烟烟雾和经过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煮焦的食物、油炸过火的食品都会产生苯并芘。

对于苯并芘,日本人曾将其在兔子身上做过实验。

实验表明,将苯并芘涂在兔子的耳朵上,涂到第40天,兔子耳朵上便长出了肿瘤。

研究证明,生活环境中的苯并芘含量每增加1%时,肺癌的死亡率即上升5%。

苯并芘的来源及防治

苯并芘的来源及防治

苯并芘的来源及防治英文名称: 3,4-Benzopyrene分子式: C20H12分子量: 252.313,4苯并芘是由5个苯环构成多环芳烃,是1933年第一次由沥青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致癌物。

常温下为浅黄色晶状固体,熔点179~179.3℃,沸点312℃.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易溶于苯、甲苯、二甲苯、氯仿、乙醚、丙酮等等有机溶剂。

碱性情况下稳定,遇酸易起化学变化。

环境中3,4苯并芘的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废气;机动车辆排出的废气;加工橡胶、熏制食品以及纸烟与烟草的烟气等。

据报道,一包香烟内含有0.32微克的3,4苯并芘,每烧1kg煤,可产生0.21mg;100g煤烟中含6.4mg;汽车排气中的炭黑、每1g中就有75.4微克,这种汽车每行驶1h,就排出大约300微克的3,4苯并芘。

大气中致癌物质有3.4苯并芘、二苯并芘等十多种多环芳香烃。

由于3,4苯并芘较为稳定,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与其他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含量有一定相关性,所以都把3.4苯并芘作为大气致病物质的代表。

随着城市大气污染的增加,呼吸道癌症发病率、肺癌死亡率显著增加。

3,4苯并芘是一种强的环境致癌物,可诱发皮肤、肺和消化道癌症,是环境污染主要监测项目之一。

沥青在改性过程为全封闭搅拌,放入浸渍槽后为敞开操作,沥青在热熔条件下因高温会产生一定量的沥青烟气。

由于缺乏监测资料,我们收集了绍兴市监测站对同类企业绍兴市橡胶有限公司防水卷材生产线沥青烟气的监测资料,以此类比估算本项目沥青烟气发生源强。

绍兴市橡胶有限公司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年产规模为14万米,浸渍工艺产生的沥青烟气同样采用集气罩收集,经管道引入螺旋分离机和汽液过滤器处理后15m高空排放,根据监测结果尾气沥青烟气浓度15mg/m3,有组织排放量为0.025t/a,整个处理工艺集气段收集效率按80%计,系统对沥青烟气的去除效率按90%计,推算浸渍工段沥青烟气发生量为312kg/a,折每万米防水卷材沥青烟气发生量为22.3kg/万米。

植物油中苯并芘的来源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植物油中苯并芘的来源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 BaP 的来源
1.1 原料 目前,常见的植物油原料有大豆、花生、油菜籽、
芝麻、油茶籽等。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废水、各类 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等均有可能含有 BaP,随着工 业化进程的推进,这些气体和液体在被排放后散落 在周围的土壤和空气中。当油料植物生长在这种环 境时,吸收了 BaP 的植物容易引起油料 BaP 含量的 增加 [4]。有研究 [5] 报道:在污染区生长的植物体内 BaP 含量随着距离污染源越近而越大。在晾晒过程 中,如果在沥青路面上晾晒油料,沥青中的 BaP 会 转移至油料中 [6]。因此,把控油料作物的生长区域、
粮食科技与经济
先淋洗后洗脱,收集洗脱液吹干后用乙腈复溶,过 膜后定量检测 。 [20]
伍先绍 [21] 通过购买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和 中性氧化铝柱净化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分子印迹固 相萃取柱净化样检出值分别为 11.7、18.8 μg/kg, 相对标准偏差为 0.3%、0.9%;中性氧化铝柱净化 样检出值为 10.5、18.2 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 8.3%、 9.5%。比较得知,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的稳定性和 净化效能优于中性氧化铝柱。由于比较的品牌不能 代表市场上的全部商品,所以分子印迹柱优于中性 氧化铝柱的结论具有个人偏好,但有一定参考意义。 2.2.5 凝胶渗透色谱
粮食科技与经济 81
白质、维生素及其他活性物质可能会产生 BaP。成 品油在反复受热时较易产生 BaP。有实验 [12] 表明,稻 米油、玉米油和大豆油在 220 ℃以上加热 4 ~ 10 h,会 产生大量的 BaP,因此在重复加热时,其中的 BaP 可 能已超标。热榨法中的 BaP 含量明显高于冷榨法 。 [13] 浸提法提取油脂时,常用的溶剂为 6 号溶剂,其主 要成分为正己烷,浸出溶剂可能存在 BaP,部分溶 剂成分残留在提取油中,而且浸出混合油蒸发脱溶 剂需要加热,此过程中油脂在高温条件下可能会发 生氧化聚合产生 BaP[14-15]。

茶油苯并芘超标原因

茶油苯并芘超标原因

茶油苯并芘超标原因苯并芘又称苯并(a)芘,是一种常见高活性间接致癌物,它不具直接致癌性,经细胞微粒体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激活才具有致癌性。

它是世界三大强致癌物之一。

根据《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要求,苯并芘的安全限量为10微克/公斤。

根据湖南金浩公司的汇报材料,金浩等公司生产的浸出毛茶油中含该物质60微克/公斤,即使是通过精炼后浸出的精炼油一级,苯并芘的含量也达到14微克/公斤左右。

在水体、土壤和作物中苯并芘都容易残留。

苯并芘存在于煤焦油、各类炭黑和煤、石油等燃烧产生的烟气、香烟烟雾、汽车尾气中,及焦化、炼油、沥青、塑料等工业污水中。

对于苯并芘超标,行内企业的一种说法是,为了提高出油率,农户在加工茶饼的时候,农户可能对茶籽反复烘烤、蒸炒,如温度控制不好,容易导致烧焦现象,生成苯并芘,残留在茶籽的外壳上;而压榨后苯并芘就全部残留在茶饼中,在萃取茶饼中的残油时,残留的苯并芘也被大量萃取出来,通过高温又与溶剂油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导致浸出后毛茶油苯并芘含量不断提高。

湖南金浩公司的一份自查汇报材料解释了毛茶油苯并芘含量高的原因:公司从农户中收购茶饼,而农户为了提高出油率,可能对茶籽反复烘烤、蒸炒,在高温下容易生成苯并芘。

此外,浸出工艺中,溶剂油在55度温度作用下,萃取粉碎蒸发过的茶饼里的残油,这个过程会导致苯并芘含量进一步增高。

汇报材料还称,精炼可以降低毛茶油中的苯并芘含量,但即使经过精炼的精炼成品油,含量仍然在20微克/千克左右。

换句话说,该公司的浸出精炼茶油中的苯并芘仍然超标。

最终,金浩公司在汇报材料中称,通过改正精炼工艺方法,已将浸出精炼一级油中的苯并(a)芘含量降到5微克/千克以内,即不再超标。

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王瑞元表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不是油饼中就有苯并芘”,“加工茶饼过程中的烘烤、蒸炒等环节,并不会产生苯并芘或者增加含量,所有植物油料都需要蒸炒,才能有香味”。

王瑞元指出,导致苯并芘超标的有三个原因:一是茶籽中混入了作为润滑剂的机油;二是茶农在柏油马路上晾晒茶籽,高温让融化的沥青混入茶籽中,三是茶籽原料发生了霉变,这也会产生苯并芘超标。

苯并(a)芘超标

苯并(a)芘超标

苯并(a)芘超标中国消费者报石家庄报道(记者李建)13批次不合格食用油中10批次棉籽油苯并(a)芘项目不合格,其中数值最高的达到406μg/kg,远远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10μg/kg,这是不久前山东省食药监局公布的食用油抽检结果中披露的数据。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一种多环芳烃类有机化合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已被动物实验证实。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级食药监部门发布的部分食用油抽检结果进行了梳理,发现不少不合格食用油涉及苯并(a)芘超标问题。

食用油里为什么会出现苯并(a)芘?食用油中苯并(a)芘超标是否存在健康隐患?连日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苯并(a)芘频上黑榜记者梳理发现,不少不合格食用油涉及苯并(a)芘超标问题。

6月22日,河南省食药监局发布今年第26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通告,5批次不合格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中,周口市川汇区世纪华联连锁超市销售的标称同山小磨香油生产的1批次同山小磨香油(220ml、2015/08/20)检出苯并[a]芘超标。

此前,6月8日,山东省食药监局发布今年第21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通告,13批次不合格食用油中,有10批次棉籽油苯并(a)芘超标。

4月26日,北京市食药监局发布的今年第一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通告,不合格的3批次食用油中,标称成都康泰油脂生产的1批次“碗留香”小榨菜籽油样品被检出苯并芘、脂肪酸组成项目不合格。

4月13日,山东省食药监局发布的今年第12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通告显示,52批次不合格产品中,1批次标称山东十笏园食品生产的小磨香油苯并(a)芘超标。

2015年12月7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2015年第99号通告曝光了3批次不合格食用油,即衡水世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3批次小磨香油,不合格原因均为苯并[a]芘超标。

2015年7月2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2015年第36号通告曝光了5批次不合格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其中3批次不合格原因为苯并[a]芘超标,分别为:河北顶鑫调味品生产的“点滴”香油、黑龙江省洼兴桥小榨油脂生产的“洼兴桥”小榨大豆油和黑龙江省九三农垦金豆有机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乐买家”压榨大豆油。

油茶籽油中苯并(α)芘超标原因探析与解决方法的研究

油茶籽油中苯并(α)芘超标原因探析与解决方法的研究

降低油茶籽油苯并降低油茶籽油苯并((αα))芘含量技术攻关小组芘含量技术攻关小组杨代明杨代明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一、油茶籽油中苯并 一、油茶籽油中苯并 αα 芘超标的原因 芘超标的原因探析探析 二、如何解决油茶籽油中苯并二、如何解决油茶籽油中苯并 αα 芘超 芘超标的问题标的问题 三、油茶籽油标准与标签标注的问题三、油茶籽油标准与标签标注的问题 盛产我国南方几省的油茶籽油 其脂肪酸盛产我国南方几省的油茶籽油 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关物质的含量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组成和相关物质的含量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到正常人需要的水平 而其它食用植物白到正常人需要的水平 而其它食用植物油则会一直降低 。

医学临床试验结果证油则会一直降低 。

医学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可与盛产于地中海的昂贵的橄榄油相媲明可与盛产于地中海的昂贵的橄榄油相媲美 加之产于山野无污染 极受消费者推美 加之产于山野无污染 极受消费者推崇。

崇。

今年今年22月 国家质检总局的风险监测时发现月 国家质检总局的风险监测时发现我省油茶籽油一个样品苯并 我省油茶籽油一个样品苯并 αα 芘 芘 BAPBAP 含量超标 对此 我们成立了降低油茶籽含量超标 对此 我们成立了降低油茶籽油苯并 油苯并 αα 芘含量技术攻关小组 经过大 芘含量技术攻关小组 经过大量的试验和检测 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出了量的试验和检测 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出了油茶籽油苯并油茶籽油苯并 αα 芘超标的原因和解决的 芘超标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办法。

一、油茶籽油中苯并一、油茶籽油中苯并(α)(α)芘超标的原因探析芘超标的原因探析 苯并 苯并 αα 芘是有机物不 芘是有机物不完全燃烧而释放出的一系列完全燃烧而释放出的一系列多环芳烃中最重要的、一种多环芳烃中最重要的、一种具有遗传毒性 即致畸性和具有遗传毒性 即致畸性和生殖毒性 和致癌性的、由生殖毒性 和致癌性的、由五个苯环联合起来的似沙发状的稠环芳烃。

山茶油中苯并芘含量超标原因深度解析

山茶油中苯并芘含量超标原因深度解析

山茶油中苯并芘含量超标原因深度解析苯并芘采收加工环境污染1、晾晒环境不好2、茶籽中混入机油3、茶籽发生霉变1、浸出法时使用不合格浸出溶剂或浸出工艺不达标3、容器、管道、设备、运输材料、包装材料等污染4、机械用润滑油、导热油等滴漏污染种植2、浸出法时使用的吸附溶剂不合格山茶油中苯并芘含量超标可能发生于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

在种植环节,工业“三废”污染大气、水和土壤如果含有多环芳烃,如果山茶树生长在这些环境中,则可受到一定污染。

重工企业生产碳黑、炼油、炼焦、合成橡胶等行业的废水、废气及废渣中含有大量苯并芘,这些废弃物排入河流或进入土壤,其中的苯并芘逐渐积累于水产品或农作物中。

在生产环节,导致苯并芘超标的有三个原因:一是茶籽中混入了作为润滑剂的机油;二是茶农在柏油马路上晾晒茶籽,高温让融化的沥青混入茶籽中;三是茶籽原料发生了霉变,这也会产生苯并芘超标。

在加工环节,据了解,因为价格比较便宜等因素,我国目前采用的主要溶剂是6号抽提溶剂,俗称浸出轻汽油。

这是石油化工厂生产的一种浸出溶剂,其主要成分为六碳的烷烃和环烷烃,沸点在60-90℃。

一般来说沸程越长组分越复杂,越有可能带有对人体有害的杂质,如苯、甲苯和多环芳烃类物质。

另外在油脂预处理加工阶段,特别是对于含油量高的油料,因含油量高,为了改善出油效果,一般都会在仁中带入一定量的以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为主的壳,以达到最佳的压榨工艺参数。

油料蒸炒阶段,因高湿高温,容易导致局部高温,特别是对于以纤维素为主的壳,就会产生不完全燃烧、炭化或焦糊,产生污染物。

使用浸出法生产山茶油时,要运用一些物质吸附残余溶剂,目前而言,活性碳的吸附效果不错。

但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使用活性白土来吸附残余溶剂,吸附效果不如活性碳,因此会留有更多的苯并芘。

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含苯并芘的容器、管道、设备、机械运输材料、包装材料以及含多环芳烃的液态石蜡涂渍的包装纸等均会造成食用油加工过程的苯并)芘污染。

茶油中致癌物质苯并芘含量超标的探讨8

茶油中致癌物质苯并芘含量超标的探讨8

茶油中致癌物质苯并芘含量超标的探讨8茶油中致癌物质苯并芘含量超标的探讨湖南湘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近来,发现茶油中含有致癌物质苯并芘含量超标的问题,老百姓反映强烈。

现就苯并芘的理化性质、来源、在人体中的反应、加工生产中去除方法进行探讨。

一、苯并芘的理化性质苯并芘(Benzopyrene)是苯与芘稠合而成的一类多环芳烃。

根据稠合的位置不同,可以有苯并[a]芘和苯并[e]芘两种异构体。

最常见的苯并芘是苯并[a]芘。

它是一种致癌物质和突变原。

苯并[a]芘是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分子式为C20H12,分子量为252。

在常温下为浅黄色的针状结晶,沸点496-510℃,熔点179℃。

在水中溶解度小,仅为4µg/L,稍溶于甲醇和乙醇,易溶于脂肪、丙酮、苯、甲苯、二甲苯及环己烷等有机溶剂,在苯溶液中呈蓝色或紫色荧光。

苯并芘性质较为稳定,但阳光及荧光可使之发生光氧化反应。

常见于煤焦油、沥青、炭黑及油烟中。

二、苯并芘在人体中代谢反应通过食物或水进入机体的苯并[a]芘在肠道被吸收入血液后,很快分布于全身,乳腺及脂肪组织中可蓄积大量的B(a)P。

其中少部分以原形随粪便排出体外外,一部分经肝、肺细胞微粒体中混合功能氧化酶激活而转化为数十种代谢产物,其中转化为羟基化合物或醌类者,是一种解毒反应;转化为环氧化物者,特别是转化成7,8-环氧化物,则是一种活化反应,7,8-环氧化物再代谢产生 7,8-二氢二羟基-9,10-环氧化苯并芘,便可能是最终致癌物。

三、苯并芘的毒性及危害苯并(a)芘虽不导致急性中毒,但具有公认的强致癌性和致畸性,是一种高活性间接致癌物,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强致癌物之一。

根据《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要求,苯并芘在食用油中的安全限量为10微克/公斤。

它可以通过吸食、皮肤表皮等进入人体。

直接接触时,对皮肤与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长期生活在含BaP的空气环境中,会造成慢性中毒,是导致肺癌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当苯并(a)芘被人体吸收后,其最终代谢致癌物与DNA形成共价键结合,造成DNA损伤,如果DNA不能修复或修而不复,细胞就可能发生癌变。

食物中的苯并芘及其对人体的危害(1)

食物中的苯并芘及其对人体的危害(1)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课程论文课程食品毒理学年级班级2013级02班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姓名段雅楠学号222013324012023评分目录1.了解苯并芘的性质 (1)2.食物中苯并芘的来源(从农田到餐桌即从原料到成品进行分析) (1)3.苯并芘的毒性及危害 (2)3.1致癌作用 (3)3.2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3)3.3 隐匿性和长期性 (4)3.4 光致毒效应 (4)4.苯并芘的检测方法 (5)4.1 荧光分析法 (5)4.2 高效液相色谱法 (5)4.3 气质联用 (6)4.4 酶联免疫吸附法 (6)4.5 其它方法 (6)5.苯并芘的控制 (7)5.1 从环境着手控制 (7)5.2 从加工方面着手 (7)5.3从包装和运输着手 (8)5.4制定严格的限量标准 (8)6.结语 (8)参考文献: (8)食物中的苯并芘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摘要:近年来,食物中的苯并芘含量越来越不符合国家标准规范,来源也越来越广。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发现苯并芘所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不出意外的越来越严重。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地去研究苯并芘的性质、来源、毒性、危害、检测方能找出控制苯并芘给我们造成的食品现状。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关键词:苯并芘毒性危害控制1、了解苯并芘的性质苯并芘又称3,4-苯并芘,简称BaP,由一个萘环和一个芘分子稠合而成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20H12,相对分子质量为252.32,常温下以结晶状态存在,颜色浅黄,沸点310-312℃,熔点178℃,在水中溶解度为0.5-6μg/L,能溶于苯、丙酮等有机溶剂,稍溶于甲醇和乙醇。

碱性环境下稳定,而易与硝酸、过氯酸、氯磺酸等反应。

苯的种类约有十余种,较为常见主要有1,2-苯并芘,3,4-苯并芘及4,5-苯并芘,其中4,5-苯并芘是1,2-苯并芘的同分异构体,没有致癌作用;其余都有或强或弱的致癌作用。

最早在1933年,英国科学家J.W.Cook等人从沥青中分离出苯并芘纯品,合成证明了其化学结构,并进行动物实验,诱导小鼠产生皮肤癌,而证明了苯并芘为第一个化学环境致癌物。

苯并芘限量标准

苯并芘限量标准

苯并芘限量标准
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常常存在于烟草种植过程中所
使用的化肥、农药和土壤中。

此外,也可以通过煤矿、建筑施工和车
辆排放等途径进入大气和水体中。

长期暴露于苯并芘环境下,会增加
人类罹患癌症的风险,因此,针对苯并芘的限量标准的制定变得至关
重要。

第一步,国家相关机构需要调查研究,了解苯并芘对人体健康的
危害以及其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这一步骤需要对苯并芘的毒性、暴
露途径和人类暴露水平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以确定影响苯并芘限
量标准的因素。

第二步,制定苯并芘限量标准的相关规定,需要设立最大容许浓
度(MAC)和最大容许排放量(MAE)等标准。

此外,还需要考虑苯并
芘的测量方法和监控方式,以确保执行过程中的可行性和监管有效性。

第三步,限量标准的执行需要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管,公众安全的
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严格的检查和检测流程,确保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降低苯并芘的浓度和排
放量。

第四步,与相关部门和行业合作,共同推进对苯并芘现状的监督
和改进。

与行业合作可对相关企业进行督促和指导,提升其对环境的
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同时,还需要采取公益宣传和受众教育等措施,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互动。

总之,苯并芘限量标准的制定及其严格执行,是保障公众健康及
生态环境安全的必要举措。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应该加快监管技术
的创新和完善,进一步提升限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让公众生活
在更加安全、健康的环境中。

苯并芘的来源及防治

苯并芘的来源及防治

苯并芘的来源及防治英文名称: 3,4-Benzopyrene分子式: C20H12分子量: 252.313,4苯并芘是由5个苯环构成多环芳烃,是1933年第一次由沥青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致癌物。

常温下为浅黄色晶状固体,熔点179~179.3℃,沸点312℃.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易溶于苯、甲苯、二甲苯、氯仿、乙醚、丙酮等等有机溶剂。

碱性情况下稳定,遇酸易起化学变化。

环境中3,4苯并芘的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废气;机动车辆排出的废气;加工橡胶、熏制食品以及纸烟与烟草的烟气等。

据报道,一包香烟内含有0.32微克的3,4苯并芘,每烧1kg煤,可产生0.21mg;100g煤烟中含6.4mg;汽车排气中的炭黑、每1g中就有75.4微克,这种汽车每行驶1h,就排出大约300微克的3,4苯并芘。

大气中致癌物质有3.4苯并芘、二苯并芘等十多种多环芳香烃。

由于3,4苯并芘较为稳定,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与其他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含量有一定相关性,所以都把3.4苯并芘作为大气致病物质的代表。

随着城市大气污染的增加,呼吸道癌症发病率、肺癌死亡率显著增加。

3,4苯并芘是一种强的环境致癌物,可诱发皮肤、肺和消化道癌症,是环境污染主要监测项目之一。

沥青在改性过程为全封闭搅拌,放入浸渍槽后为敞开操作,沥青在热熔条件下因高温会产生一定量的沥青烟气。

由于缺乏监测资料,我们收集了绍兴市监测站对同类企业绍兴市橡胶有限公司防水卷材生产线沥青烟气的监测资料,以此类比估算本项目沥青烟气发生源强。

绍兴市橡胶有限公司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年产规模为14万米,浸渍工艺产生的沥青烟气同样采用集气罩收集,经管道引入螺旋分离机和汽液过滤器处理后15m高空排放,根据监测结果尾气沥青烟气浓度15mg/m3,有组织排放量为0.025t/a,整个处理工艺集气段收集效率按80%计,系统对沥青烟气的去除效率按90%计,推算浸渍工段沥青烟气发生量为312kg/a,折每万米防水卷材沥青烟气发生量为22.3kg/万米。

常见食品中苯并芘的含量

常见食品中苯并芘的含量

常见食品中苯并(a)芘的含量陈勇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目前祁阳摊点烧烤苯并芘(Benzo(a) pyrene,Bap)含量,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常见食品苯并芘(Benzo(a) pyrene,Bap)含量,使消费者对苯并芘有全面的认识。

【方法】采集了祁阳2个摊点共5个样品进行检测,查阅了相关文献。

关键词:烧烤;香烟;苯并芘。

日常生活中食用油、香烟、烧烤、煎炸等食品中含有苯并芘,通过了解其含量,让大家对苯并芘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材料采集了烧烤摊2个点共5个样品。

间隔1天取样一次,取样后冰冻保存,共取样3次,混合后检测。

二、试剂及设备参考GB/T 5009.27-2003食品中苯并(a)芘测定的规定。

三、检测方法食品中BaP的检测方法—HPLC法,参考GB/T22509-2008动植物油脂苯并(a)芘的测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5009.27-2003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四、测定结果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50466X + 34403; R2=0.9999,具体检测结果如下:苯并(a)芘是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是多环芳族化合物中研究最早、资料最多的一种,将其作为多环芳族化合物的代表[1]。

食品在熏烤或熏制时直接受到污染,食品成分在烹调加热时经高温裂解或热聚形成,是食品中多环芳族化合物的主要来源[2]。

五、以下收集了烧烤、熏制食品食品中苯并(a)芘的含量、不同加工方法和不同污染状况对苯并(a)芘含量的影响等方面的影响[3]。

Howard测出烤牛肉、烤猪肉中苯并(a)芘的含量分别是 2.5µg/kg和4.5µg/kg。

这些实验都说明食品在热处理后可产生苯并(a)芘。

(a)芘含量增高。

6、香烟苯并(a)芘含量。

很多人对香烟、雪茄烟中的苯并(a)芘进行测定。

结果不太一致。

Duuren报道一支中含苯并(a)芘0.023µg;Compbell报道一支雪茄烟(相当10g)含苯并(a)芘0.34µg;Gibert报道一克烟斗烟中含苯并(a)芘0.085~0.11µg。

苯并芘超标

苯并芘超标

苯并芘超标2021年1月,广西食用油食品安全抽检中,发现一批苯并芘含量超过20倍。

那么,这是不是真的存在苯并(a)芘超标现象呢?"食用油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食品,但它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摄入过量的话就可能导致癌症等疾病发生。

此外,在抽检过程中,发现食用油不合格,还能安全放心食用吗?苯并芘真的藏在食用油里吗?什么是苯并芘?苯并芘又叫2,4-二甲基菲或2,5-二羟基苯并噻吩,属于类胡萝卜素化合物。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它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和毒性作用。

资料显示,黄曲霉毒素是人类在化学环境致癌中发现的第一种致癌化学物质,与黄曲霉毒素和亚硝胺一样,都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机构列为致癌物。

在不合格的食用油批次中,很容易在挤压过程中产生苯并芘,由于大量高温的作用,人体内的脱氧核糖核酸会发生过度变异,导致癌症的发生。

除了食用油的过程外,还有烧烤、油炸食物、油烟、汽车尾气等,这些东西都会产生油烟,需要注意。

既然如此,食用油该如何选择呢?首先是看其色泽。

颜色越深说明质量越好,如果色泽较深,则说明油的含油量高;其次是闻气味。

香味越淡或苦味越大表示油脂变质严重。

建议自己检查:如果厨房有这些油,就不要再吃了。

小商小贩的自榨油:我听说自榨油是最安全、最健康、最明显的成分,所以我更放心。

自榨食用油,顾名思义就是把植物油经过加工后再卖给消费者使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让我们吃到了来自大自然的美味。

从这一概念中也可以看出它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殊不知,这样的小作坊环境恶劣,原材料未经挑选、消毒和灭菌,尤其是花生油,一旦涉及到发霉的花生。

即便没有苯并芘,也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而黄曲霉毒素会导致癌症,过量食用会增加肝细胞的损伤,甚至发展为肝癌。

此外,自榨油的缺点是保质期短,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更容易变质,如气味难闻、味道哈喇味。

1、有异味的食用油:很多人在存放食用油的时候都会粗心大意,经常灶台周围或阳光下存放食用油。

其实,这种做法不仅不能保证安全,反而会使食用油发生霉变,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对身体有害。

茶油中苯并(a)芘的可能来源及生产工艺改进

茶油中苯并(a)芘的可能来源及生产工艺改进
尹健美 几 学 化 化 学 ,西 江30 ) (江 学 T 院江 九 30 25
摘要 介绍 了苯并( ) d 芘的残 留限量 , 阐述 了茶油 中苯 并(L 芘的可能 来源 , 出了茶油 中苯并 ( ) 的去 除措施 . O ) 提 d芘 . 关键词 苯并 ( 芘 ; ) 超标 ; 生产工 艺; 改进 中图分 类号 ¥ 7 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0 1 6 1 ( 0 I 1 —19 8 0 57— 6 1 2 1 )8 0 9 — 2
T成本 低 、 生产条件 良好 ; 但毛油 品质较差 , 含有一定 量残 留
2 2 加 工过程 中产 生 .
在茶油籽 炒香和 毛茶油加 热过程 中
产 生苯并 ( 芘 。农户 为了提 高 出油率 , 仅) 在将 茶油 籽卖 之 前 通 常对茶 油籽 进行 反复 烘烤 的蒸炒 , 因缺乏恒 温装 置 , 但 加 T过程 中极 易出现局部温 度过高现 象 , 很可 能凶有机 物 的 热解 和不完全 燃烧 而 产 生苯 并 ( .芘 t f) .当油 茶 籽被 烤 焦或 炭化 时 , 苯并 ( 芘 的含量 也会 明显增 加 在 毛茶 油加 热过 ) 程, 局部温度 过高 也 可能 产 生苯 并 ( 芘 , 是 由 于温 度过 ) 这 高致 使 有 机 物 聚 合 而形 成 包 括 苯 并 ( ) 在 内 的多 苯 环 芘
苯并 (【芘 [ e z( prn j 又称 34 苯并芘 , 0) B no )ye e , ,一 是一 种 无 色至淡黄 色 的针 状 晶体 。苯 并 (t 芘 不 溶 于 水 , 溶 于 o) 但
境 凶素致使茶 油籽 中残 留有苯 并 ( ) ; 生产农 户 的 简陋 d芘 ②
粗 加 环境 致使 苯并 芘混 入 , 如在 太 阳下晾 呐过 程 中, 叮能 会造成茶油籽 发生小量霉 变 , 或者 在柏油 路等 含苯并 芘 的场 地 晾 晒 , 者加 工过 程 中润滑 机油 中 的带人 , 或 使得 茶油 籽被

苯并芘超标原因

苯并芘超标原因

苯并芘又称苯并(а)芘,英文缩写BaP,是一种常见的高活性间接致癌物。

苯并芘释放到大气中以后,总是和大气中各种类型微粒所形成的气溶胶结合在一起,在8微米以下的可吸入尘粒中,吸入肺部的比率较高,经呼吸道吸入肺部,进入肺泡甚至血液,导致肺癌和心血管疾病。

在水体、土壤和作物中苯并芘都容易残留。

苯并芘存在于煤焦油、各类炭黑和煤、石油等燃烧产生的烟气、香烟烟雾、汽车尾气中,及焦化、炼油、沥青、塑料等工业污水中。

金浩茶油苯并芘超标原因对于金浩茶油苯并芘超标,行内企业的一种说法是,为了提高出油率,农户在加工茶饼的时候,农户可能对茶籽反复烘烤、蒸炒,如温度控制不好,容易导致烧焦现象,生成苯并芘,残留在茶籽的外壳上;而压榨后苯并芘就全部残留在茶饼中,在萃取茶饼中的残油时,残留的苯并芘也被大量萃取出来,通过高温又与溶剂油发生化学反应,最终导致浸出后毛茶油苯并芘含量不断提高。

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王瑞元表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不是油饼中就有苯并芘”,“加工茶饼过程中的烘烤、蒸炒等环节,并不会产生苯并芘或者增加含量,所有植物油料都需要蒸炒,才能有香味”。

王瑞元指出,导致苯并芘超标的有三个原因:一是茶籽中混入了作为润滑剂的机油;二是茶农在柏油马路上晾晒茶籽,高温让融化的沥青混入茶籽中,三是茶籽原料发生了霉变,这也会产生苯并芘超标。

一个食用油生产企业也告诉记者,“由于环境受到污染,苯并芘超标可能存在于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

另外,如果企业使用浸出法,食用级溶剂可能没被彻底清除,这也会带来苯并芘超标。

”苯并芘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用水泥、沥青或适当的热塑性材料固化处理再废弃。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烧烤肉类食品产生苯并芘自给式呼吸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标苯并芘来源调查
2010年09月09日07:55 来源:时代周报
在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金浩茶油)被曝部分产品出现苯并芘含量超标问题以后,植物油制取中采用的压榨法与浸出法之争遭遇热议,根据金浩公司的辩解,致癌物问题似乎在供应其原材料的农户身上。

而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有关专家和机构,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压榨法PK浸出法
自从我国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食用油国家标准、要求食用油外包装标明生产工艺是用压榨法还是浸出法之后,一些商家就开始把生产工艺当做竞争的手段之一,引发了压榨油与浸出油之间的是非之争。

金浩茶油部分茶油苯并芘超标事件,一时间为压榨法提供了有力支持。

根据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食用油中致癌物“苯并芘”的含量最高上限为10微克/千克。

据媒体报道,金浩公司的检测结果显示,压榨毛茶油和压榨精炼一级油的苯并(a)芘含量在5微克/千克以内。

但利用现代浸出技术产出的毛茶油苯并芘含量在60微克/千克左右。

单纯看此次结果,压榨工艺不会使苯并芘超标,浸出法则是苯并芘超标的罪魁祸首。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杨博教授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目前国内植物油制取工艺主要是压榨法和浸出法,具体选择与油料品种、生产规模、技术条件、产品等很多因素有关。

比如大豆油绝大部分采用浸出法,因为其含油量只有19%左右,直接压榨的出油率很低。

另外,直接压榨法可以保留油料所含油脂的特殊风味,大豆油做成色拉油,要求没有味道,花生油、芝麻油等含油量比较高,又需要保留香味,采用压榨法比较多。

当然,压榨剩余的饼粕通常还要进一步通过浸出工艺提取残留的油脂,通常压榨饼粕残油在7%左右。

茶油通常是选用先压榨再浸出的方法,压榨出来的油质量比较好,价格高,压榨后的茶饼里面还有不少油,就要用浸出工艺才能取出,浸出油颜色深、酸价高、价格低。

由此推论,如果苯并芘的含量超标和浸出法有关,大豆油超标的几率会比较高,而花生油和芝麻油的几率则应该比较低。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了相反的现象。

国内某质量监督检验所的国家粮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曾经对国内市场上食用植物油中的苯并芘残留含量做过一个详细的检测。

此次检测的负责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检测的经过和结果。

据介绍,为了配合国家新的动植物油脂苯并芘测定标准的制定,此次大规模的检测中,抽查和收集了市场上2006-2007年生产的全国各大油料产区(2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和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外的食用植物油,共19个种类、262个样品。

结果显示,苯并芘检
出率为98.5%,超标率占样品总数的2.3%。

其中,大豆油检出率为96.0%,其余种类均为100%。

不合格食用植物油中芝麻油占83.3%。

普遍采用浸出法生产的大豆油,苯并芘含量反而是最低的;而普遍采用压榨法生产的芝麻油,含量最高。

一位食用油行业人士告诉时代周报:“基本上国内所有的食用油生产企业都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学浸出法,国外也是如此。

就算是一些号称…纯压榨‟的企业,也或多或少有一些浸出的环节。

”“浸出法不是特别复杂的工艺,工艺本身已经非常成熟,没有危害。

使用浸出法生产油时,要运用一些物质吸附残余溶剂,目前而言,活性碳的吸附效果不错。

但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使用活性白土来吸附残余溶剂,吸附效果不如活性碳,因此会留有更多的苯并芘。


对此食用油企业立即表态,金龙鱼媒体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查出金浩茶油苯并芘含量超标之后,国家质监部门抽检了所有油企生产的食用油,金龙鱼的苯并芘的含量是低于10微克的。


鹰唛食用油行政部夏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鹰唛食用油生产过程中采用…五脱工艺‟,即脱水、脱色、脱胶、脱酸、脱黄曲霉素。

原来咱们平时的食用油中有很多科技技术在里面,这种…五脱‟提炼工艺提高了油的纯度和吸收率、去除了油中的有害物质、使油的质量更加稳定,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油的营养成分。

”他还表示,鹰唛食用油通过了广东质检总局、中山质检总局的抽检,苯并芘含量达标,至于采取了何种方法使苯并芘含量低于10微克,则属于商业机密。

把关难题
那么,是不是像金浩公司的汇报材料中所解释的那样,毛茶油苯并(a)芘含量高的原因是公司从农户中收购茶饼?
金浩公司指出,农户为了提高出油率,可能对茶籽反复烘烤、蒸炒,在高温下容易生成苯并芘。

此外,浸出工艺中,溶剂油在55度温度作用下,萃取粉碎蒸发过的茶饼里的残油,这个过程会导致苯并芘含量进一步增高。

如果这个解释成立,那么其他茶油企业乃至生产其他一些种类的植物油的企业,部分产品也可能存在苯并芘超标的问题。

因为除了金浩公司,其他茶油公司也大量从农户手中收购茶饼,也同样会采用浸出工艺。

杨博教授对时代周报记者这样解释,金浩公司的解释有一定道理,茶籽经高温烘烤的确有产生苯并芘的风险,但苯并芘的引入还有其他途径,煤烟、矿物油、沥青等都是苯并芘的常见来源,如果油料污染了这些物质,就会引入苯并芘;另外,使用了不合格的浸出溶剂也是一个风险因素。

具体是哪种因素导致苯并芘超标,尚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

据了解,因为价格比较便宜等因素,我国目前采用的主要溶剂是6号抽提溶剂,俗称浸出轻汽油。

这是石油化工厂生产的一种浸出溶剂,其主要成分为六碳的烷烃和环烷烃,沸点在60-90℃。

一般来说沸程越长组分越复杂,越有可能带有对人体有害的杂质,如苯、甲苯和多环芳烃类物质。

杨博教授表示,采用溶剂浸出法提取油脂是安全的方法,如果溶剂符合食品级质量及卫生标准,最终产品中也不会出现苯并芘超标的现象。

另外,即使油脂在前面的生产中曾受到了苯并芘污染,也可以通过精炼工艺去除大部分,如采用活性炭吸附和真空高温脱臭工艺等。

如果精炼不好,就会去除得不彻底。

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董文斌教授也同样表示,食用植物油中含有一定量的苯并芘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出现超标的最大可能就是企业生产条件没有符合技术要求。

前述国内质量监督检验所在《262份食用植物油中苯并芘检测结果分析》中指出,不合格食用植物油中芝麻油占83.3%,主要原因在于芝麻油生产的门槛较低,生产厂家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品控能力较差的厂家在原料、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各环节或厂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产出了苯并芘超标的产品。

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们对食用植物油中苯并芘含量都提到了“是否超标”的问题。

杨博教授指出,尽管国家规定食用油外包装要标明生产工艺是用压榨法还是浸出法,但如果企业用浸出法生产的油加入压榨法生产的油中,消费者也是无法判断的,检验也很难。

能不能寄望有关监管部门呢?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食用油的监管方面,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对食品油生产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工商局负责对进入市场销售的产品进行监管。

对企业的检查是经常进行的,结果不会公布,让企业改正就是了。

对此,他也感到无奈,一般来讲,大企业都比较规范。

有些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监管机构也难以执行责罚,因为“某个领导一个电话过来,说某某是朋友,要关照一下”,他们就没办法了。

金浩茶油苯并芘含量超标问题之所以会暴露,他认为多是竞争对手所为。

“媒体多报道一下也好啊!”他说,媒体把问题披露出来,有关部门就要加强监管了。

把关难题还不仅于此,某品牌食用油山东区经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国内对食用油的监管体系非常薄弱。

有些企业生产的油还没有经过质检部门的抽检就进入市场。

此外,在胶东半岛,遍地是小作坊,油经过初步加工,就直接灌瓶流入市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