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题库1
《古代汉语(一)》考前模拟题1
《古代汉语(一)》考前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答案】B【分值】1.02、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品B.耳林从解C.治星欢信D.自文蚕进【答案】A【分值】1.03、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B.风瓣闻间C.阁围届觉D.辩风国裹【答案】B【分值】1.04、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2000B.3000C.40000D.4500【答案】D【分值】1.05、“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B.通假字C.繁简字D.异体字【答案】A【分值】1.0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B.保禄私空C.寐融照哀D.问娶分笺【答案】C【分值】1.07、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B.郊胡鸽邵C.河站语超D.滑株鸠功【答案】C【分值】1.08、《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B.张玉书C.阮元D.许慎【答案】A【分值】1.09、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B.目曰戒哀C.又甘受朝D.皿亦眉疆【答案】B【分值】1.010、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B.翦—剪C.说—悦D.反—返【答案】A【分值】1.011、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B.赴—讣C.矢—屎D.曾一增【答案】C【分值】1.012、“北”是一个()字。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答案】C【分值】1.013、下列各组形声字,声符相同的一组是()A.问闷B.福祈C.通过D.江河【答案】A【分值】1.014、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雨舟水牛B.兵本日月C.手木鱼甘D.刀亦衰鸟【答案】A【分值】1.0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哀”字应属()A.形声B.会意C.指事D.象形【答案】A【分值】1.016、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B.结绳说C.仓颉造字说D.图画说【答案】D【分值】1.017、下列形声字的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荆b衷c颖d街e徒f衰g碧h瓣A.a/b f/c d h/e gB.a b f/c e/d g hC.a c/b d/e g/f hD.a g/b f/c e/d h【答案】C【分值】1.018、“干”和“乾”的关系是()A.繁简字B.通假字C.异体字D.古今字【答案】A【分值】1.019、下列各组字,与“信一伸”两字间关系相同的一组是()A.赴—讣B.泪—淚C.剩—賸D.予一與【答案】D【分值】1.020、“要”和“腰”之间的关系是()A.异体字B.通假字C.古今字D.古音同【答案】B【分值】1.0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属词义扩大的是()。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答案《古代汉语》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1、()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是同一民族语言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而不是两种语言。
A、现代汉语B、古白话 c、文言 D、方言答案:A2、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另一个是() A、方言 B、古方言 c、白话 D、古白话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 1、学习古代汉语的基本目的是()A、认识古代汉字,阅读古代文言作品B、增进读者阅读古书的能力 c、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 D、理解古文,通晓所阐发的思想 E、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答案:BcE2、从语言学的要求来说,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可以()A、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B、正确地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c、提高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D、进一步研究汉语发展史 E、获得古代汉语的系统知识,使感性认识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答案:ABc三、判断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答案:正确2、文言产生于先秦两汉时期,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加工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 1 -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依照这种书面语所写的作品中的语言。
答案:错误,文言产生于先秦。
3、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通俗的,接近口语的书面语,是文言与口语差距越大的产物。
答案:正确第二章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按音序排列,二是(),三是按号码排列。
A、部首B、笔画 c、部首和笔画 D、体例和释义答案:c2、()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全书按部首排列,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一般字典上查不到的字,在它上面可以查到。
古代汉语试题1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及答案(1)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真题库一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真题库一1. 【单项选择题】(江南博哥)()。
A. 源字B. 分化字C. 本字D. 借字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这句话中的“益”当为“溢”,二者是分化字关系,“益”为源字,“滋”为分化字。
2. 【单项选择题】以下对汉字结构的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D.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D项“意”是会意字,从心从音。
3. 【单项选择题】下列属于分化字关系的一组是()。
A. 绵一緜B. 昵一暱C. 禽一擒D. 錫一賜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C项,“禽”与“擒”是分化字关系,“禽”的本义为擒拿,后引中为擒拿的对象“鸟禽”,其本义后由“擒”承担。
A项,“绵”与“躲”是异体字关系,前者是从当从帛的会意字,后者是从帛从系的会意字。
B项,“昵”与“暖”是异体字关系,前者是从日、尼声的形声字,后者是从日、匿声的形声字。
D项,“錫”与“赐”是通假字关系。
4.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
A. 犬騰伐本B. 豺嗎慧蚊C. 馬燕謂產D. 例劣眉輛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犬”是象形字,象犬之形;“腾”是形声字,从马、联声;“伐”是会意字,从人持戈;“本”是指事宇,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
B项,“豺”是形声字,从豸、才声;“嗎”王是形声字,从口、马声;“慧”是形声字,从心、彗声;“蚊”是形声字,从虫、文声。
C项,“馬”是象形字:“燕”是象形字;“謂”是形声字,从言、胃声;“座”是形声字,从产、生声。
D项,“例”是形声字,从人、列声;“劣”是会意字,从少从力;“眉”是象形字;“輛”是形声字,从车、两声。
5.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的工具书是()。
A.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B. 《經傳釋詞》C. 《辭源》D. 《詞詮》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的工具书;B项,《经传释词》是按照中古声母喉、牙、舌、齿、唇排序的;C项,《辞源》是按照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的;D项,《词诠》书前没有按注音字母编排的音序目录和,按部首、笔画编排的部首目录。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
一、给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1.相:A.视,观察B.辅助C.貌相,状貌D.扶着瞎子走路的人(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季氏将伐颛臾》)2.过:A.过错B.超过C.太甚D.责备(1)求!无乃尔是过与(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国:A.国家B.诸侯的封地C.都城D.一个地域(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二、解释下列括号内词的意思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加以比较1.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5.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五、给下列括号内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1.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A.多少B.小桌子C.接近、接近D.数量少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A.房屋的统称B.宗庙C.古代刑罚之一D.古代五声音阶之一3.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A.知道B.知识,见识C.记住D.标志,记号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A.劝告B.劝诫C.勉励D.提倡六、选出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一项A.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B.当其取于心儿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C.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的词义是:A. 妻子B. 丈夫C. 行李D. 虽然答案:D2. 在古代汉语中,“走”的意思是:A. 跑B. 走失C. 散步D. 走路答案:A3. “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是:A. 表示疑问B. 表示感叹C. 表示肯定D. 表示否定答案:A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的意思是: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明5. “君子不器”中的“器”指的是:A. 器具B. 才能C. 限制D. 容器答案:C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指:A. 夭折B. 茂盛C. 夭折的桃树D. 夭折的花答案:B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A. 圆规和直尺B. 法律和道德C. 规则和准则D. 规矩的形状答案:C8.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是指:A. 四匹马B. 马车C. 马的速度D. 马的力量答案:C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指的是:B. 智慧C. 了解D. 认识答案:D10.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故”是指:A. 重温过去B. 温暖过去C. 温习旧知识D. 温暖旧知识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而不厌,______”出自《论语》。
答案:诲人不倦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中的“焉”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在其中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指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愤:愤怒;悱:困惑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中的“乐”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喜欢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中的“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坦荡荡:君子的胸怀;长戚戚:小人的心态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中的“跬步”指的是______。
答案:半步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古代汉语1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字是形声字?A. 马B. 月C. 森D. 休答案:D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左传》D. 《史记》答案:A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4. 古代汉语中“之”字的用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介词答案:C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什么意思?A. 幼小B. 茂盛C. 枯萎D. 凋谢答案:B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映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答案:B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什么?A. 孩子B. 书生C. 衣服D. 书信8.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哪位诗人之口?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王勃答案:B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是什么意思?A. 鸟鸣声B. 鸟飞声C. 鸟舞声D. 鸟食声答案:A1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白帝”指的是什么?A. 地名B. 人名C. 官职D. 神话人物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我”的谦称。
答案:臣2.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你”的尊称。
答案:陛下3.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他”的代词。
答案:彼4.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这”的代词。
答案:此5.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和”的连词。
答案:与6.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的连词。
7.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因为”的连词。
答案:因8.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所以”的连词。
答案:故9. “________”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如果”的连词。
古代汉语1课外作业(一) 及答案
古代汉语作业(一)一、填空1.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第一部以分析汉字字形、解释汉字本义为宗旨的字书。
2.“比類合誼(义),以見指撝(挥)”是许慎给(会意)造字法下的定义。
3.省形、省声和(亦声)是形声字的三种特殊结构。
古文字阶段的书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古文、大篆、小篆等。
4.甲骨文亦称“契文”、“殷墟文字”或(甲骨卜辞)。
5.商周青铜器以鐘和鼎为代表,故金文又叫作(钟鼎)文。
二、简答6. 汉人所谓“六书”指的是哪“六书”?请按顺序写出其各自的名称。
答:按照许慎的名目、班固的顺序,传统“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7. 简要说明“合体象形”与“会意”有什么不同。
答:(1)合体象形属独体字,会意属合体字。
如“果”中只含“木”一个字,“集”中含“隹”、“木”两个字。
(2)合体象形一般记写有形可象的名词;会意主要记写动词、形容词及较为抽象的名词。
前者如“眉”、“胃”、“瓜”、“果”;后者如“集”、“美”、“朝”、“莫(暮)”。
(3)合体象形直接显示“实物本体”,如“果”中有“田”,“瓜”中有“厶”。
会意则无“实物本体”,其通过若干字符组合,表示某种行为或性状。
如“集”通过“隹”和“木”的组合,表示“群鸟落下”之义;“美”通过“大”和“羊”的组合,表示滋味鲜美之义。
(4)合体象形两部分之间是陪衬和被陪衬的关系。
如“果”字以木(树)陪衬果体;“瓜”字以蔓以陪衬瓜体。
会意内部则无主辅之分,无陪衬与被陪衬关系。
如“集”字由“隹”、“木”相合而成,“令”字由“口”和“卩”互构而成,皆不分主、辅。
8. 举例说明什么是“省声字”,什么是“亦声字”。
答:(1)省声::形声字的一种特殊结构。
所谓“省声”,就是为使字形简化,并为声符留出空间,而将字形繁复的声符(声旁)省去某些笔划。
例如“夜”字,从月(或夕),亦省声;“炊”字,从火,吹省声。
“省声”的表述方式为“从×,×省声”。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古代汉语试题·一一、填空(20分)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
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
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
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
(5分)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
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1)后:後(2)征:徴(3)余:馀(4)丑:醜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
(5分)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古代汉语试题(1)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10分)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
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
”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
A.曰B.为C.谓D.谓之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及答案(共8套) (1)
古代汉语试题(1)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即本鸟通见上耳悲涉旌既本鱼歌江下耳悲陟门题旦视疆寸马弃丹粪户牟鬲采徒廿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2、蔡溃.,遂伐楚。
3、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4、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5、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6、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心忧炭贱.愿天寒。
8、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
9、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0、君能补过.,衮不废也。
1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3、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4、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5、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6、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7、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8、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10、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4、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6、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7、左右欲刃相如。
8、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0、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判断句。
2、写出《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
3、举例说明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发.已斑。
何用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加“·”者为入声字)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古代汉语习题集1
第一章文字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1、甲骨文2、小篆3、隶书4、象形5、指事6、会意7、形声 8、通假字 9、“四体二用”10、古今字11、异体字12、繁简字二、填充题:1、汉字是一种______体系的文字,每个字都是___、___、____三者的统一体。
2、______是象形文字的直接萌芽,是象形文字产生的基础。
3、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总称为_______;隶书、楷书总称为______。
4、甲骨文又叫____、_____、_____;金文又叫_____;大篆又叫_____;小篆又叫____。
5、形声字的_____只表示形声字含义所属的意义范畴,也即形声字所属的义类;形声字的声旁所表示的音是形声字______之时的读音。
三、选择题:1、“黑”字是个( )。
①象形字②会意字③形声字④指事字2、汉字产生至今已有( )的历史了。
①一万年②两万年③五、六千年④两千年3、甲骨文最初出土于( )。
①河南安阳小屯②陕西周原③河南洛阳④山东溜博4、隶书到了( )就取代了小篆的地位,成为全国通行的主流字形。
①西周②秦代③汉代④春秋战国5、最早提到“六书”的古籍是( )。
①《论语·学记》②《尚书·舜典》③《论语·季氏》④《周礼·地官·保氏》6、古代有三位学者对“六书”的名称进行解说,即( )。
①刘熙班固郑玄②郑众许慎司马迁③郑众班固许慎④郑玄班固郑众7、下列四组字中()组全是象形字。
①瓜相它水②肉舟耷虎③贫燕龟免④网豆贝自8、下列四组字中( )组全是指事字。
①刃末本三②旦果水上③巢二立下④斤朿亦字9、下列四组字中( )组全是会意字。
①果棘牧信②巢枣取武③友从看逐④旦珏品囚10、下列四组字中,( )组全是形声字。
①牢涓祭邓②莫洛缸悲③淮汪贡斐④企洪病颖四、分析与简答题:1、分析象形文字和记事图画有什么区别?2、簡析汉字结构的发展情况。
3、分析說明下列汉字的构造方式。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打印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打印版) 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___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D)。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B)。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
A莫、休、甘、武___、寒、贼、___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C)。
A错措___C置寘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D)。
___顾谓___。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B)。
A吾孰与城北___。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
A___裁___C___D___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
A其后秦稍蚕食魏。
___勤于民事而野死。
___庖岁更刀,割也。
___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许慎。
这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用词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衣,声符为才。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形声,如“叔”的本义是伯父。
答案:C2、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忙亡肝B世明易C饰餐館D耳取聞答案:B3、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日月明星B人口囚困C田园圃D山川岛屿答案:A4、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上下左右B一二三四C十百千万D口耳目手答案:C5、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兼形声字的一组是()A肚胃腹B君臣相C鼠猫鼻D鱼鸟鸣答案:B6、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兼指事字的一组是()A蒸汽气B鱼肉鲜C鸟语鸣D火灰烬答案:A7、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假借字的一组是()A马路桥梁B菜篮子农贸C电视机电影D水泥砖块答案:C8、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兼会意字的一组是()A鬼怪妖B牛羊马C犬狼狗D鸟兽虫答案:B9、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兼象形字的一组是()A口哥哥B心想念C马赛跑D手握拳答案:C10、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兼指事字的一组是()A书本页B车辆路C鸟儿翅D人口言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1、左传作者是(___)。
古代汉语试题(1)
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具有假借关系的是( )a.選賢與能,講信脩(修)睦。
b.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智)乎?c.螾(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導)之。
2.下列各组汉字,前后两字读音(包括古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各个义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州——洲b.雜——襍c.雕——彫d.鐘——鍾3.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田末牧特b.魚本孟恭c.人上逐甦d.刀刃亦泪4.下列各组汉字,有相同意符的一组是( )a.造徒徙近b.勝肺胡朝c.祈視祁禁d.閭聞閩閨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简化字的是( )a.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丑。
b.晋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墻。
c.且許子何不爲陶冶,舍皆取諸其宫中而用之?d.姜氏欲之,焉辟害?6.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a.無乃爾是過與?b.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c.是社稷之臣也。
d.客果有能也。
7.在“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句中,“山”、“水”充当的语法成分是( )a.作主语b.在主谓谓语中作小主语c.作状语d.作定语8.下列各句中,含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句子是( )a.必将富之貴之,敬之譽之。
b.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c.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d.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表示程度轻微的是( )a.太后之色少解。
b.苛政暴吏,甚於虎也。
c.寡人之民不加多。
d.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0.下列句子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c.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d.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
《古代汉语》网上考试题库
A、《助字辨略》
B、《经传释词》
C、《词诠》
D、《古书虚字集释》 E、《诗词曲语辞汇释》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本题共 4 小题,每题 1.5 分,共 6 分)
1、《辞海》(修订本)是专为解决阅读古籍时关于语词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
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的,仍用繁体字排版,所收古代词语和典故相当丰富,
A、《辞源》 B、《词诠》 C、《经传释词》 D、《古书虚字集释》
答案:A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
A、刘淇
B、张相
C、王引之
D、许慎
答案:C
-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每题 3 分,共 6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新华字典》释义用现代汉语,注音也准确,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有一定的
用处。
B、《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
C、《康熙字典》全书按部首排列,又以笔画为序,分别归入用十二地支标分的
十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D、直音法是用同字来注音。
E、王力曾作《字典考证》一书,指出《康熙字典》的错误有二千五百八十多条,
很少涉及音读的错误。
答案:ABD
2、专门讨论古汉语虚词的著作,影响较大的有三四种,分别是( )
第二章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按音序排列,二是( ),
三是按号码排列。
A、部首
B、笔画
C、部首和笔画
D、体例和释义
答案:C
2、( )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全书按部首排列,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一般字典上查不到的字,在它上面可以查到。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一、给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1.相:A.视,观察B.辅助C.貌相,状貌D.扶着瞎子走路的人(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季氏将伐颛臾》)2.过:A.过错B.超过C.太甚D.责备(1)求!无乃尔是过与(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国:A.国家B.诸侯的封地C.都城D.一个地域(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二、解释下列括号内词的意思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加以比较1.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5.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五、给下列括号内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1.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A.多少B.小桌子C.接近、接近D.数量少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A.房屋的统称B.宗庙C.古代刑罚之一D.古代五声音阶之一3.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A.知道B.知识,见识C.记住D.标志,记号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A.劝告B.劝诫C.勉励D.提倡六、选出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一项A.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B.当其取于心儿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C.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
古代汉语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精选题)一、单选题1.是旁指代词的是A、他B、奚C、兹D、斯参考答案:A2.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B、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焉用亡郑以陪邻?参考答案:A3.“虏魏太子申以归。
”以,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认为B、介词,把、用C、介词,凭借D、连词,来参考答案:D4.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亡国破家相随属。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A5.下列划线句子是被动句的是A、亡国破家相随属。
B、攻之不可,达之所不及,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答案:C6.表示远指指示代词的是A、兹B、斯C、此D、彼参考答案:D7.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B、置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C、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D、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参考答案:B8.下列疑问代词中不是指处所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9.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B、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C、置诸橐以与之。
D、威王问兵法。
参考答案:B10.下列是第二人称代词的是A、男B、女C、他D、余参考答案:B11.表示近指指示代词的是A、彼B、夫C、此D、然参考答案:C12.“何功之有哉”之,的词性、词义分别是A、动词、到B、代词、他C、助词、表示提宾标志D、代词、这参考答案:C13.“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鱼肉是A、名词作状语B、名词活用作动词C、形容词活用作名词D、动词活用作名词参考答案:B14.下列疑问代词中指人的是哪一个?A、安B、谁C、焉D、恶参考答案:B15.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齐威王欲将孙膑。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不是古代汉语中的量词?A. 匹B. 头C. 支D. 个答案:C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语气词,其中“者”通常用于:A. 提问B. 强调C. 列举D. 转折答案:C3. 古代汉语中,“子曰”中的“子”指的是: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画蛇添足B. 刻舟求剑C. 掩耳盗铃D. 狐假虎威答案:A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桃夭》C. 《蒹葭》D. 《鹿鸣》答案:B6. “君子不器”中的“器”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A. 器皿B. 工具C. 才能D. 性格答案:B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A. 法律B. 道德C. 工具D. 制度答案:D8.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指的是:A. 四匹马B. 马车C. 马夫D. 马匹答案:A9.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述而》答案:A10.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和“新”分别指的是:A. 过去和未来B. 旧知识与新知识C. 故乡和新居D. 故人和新人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汉语中,“______”指的是父母去世后子女守丧的时期。
答案:三年之丧2.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老师的尊称。
答案:夫子3.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年长者的尊称。
答案:丈人4.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朋友的称呼。
答案:君子5.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君主的尊称。
答案:陛下6.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皇帝的尊称。
答案:天子7.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父亲的称呼。
答案:阿翁8.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母亲的称呼。
答案:阿母9. “______”是古代汉语中对兄长的称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试题(3)一、解释下列术语:四体二用、衍文、脱文、粘、对、三平调、孤平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虎效目象末四粪甘秉徒即本鸟通见上耳悲涉旌户旦牟视鬲采河廿禾寸明涉疆瓜旗刀刃捧亦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穆公访.诸蹇叔。
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4、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5、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
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7、蔡溃.,遂伐楚。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9、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10、时穷节.起见。
11、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3、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4、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5、梁王由是怨.盎,曾使人刺盎。
6、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7、江.水又东,迳巫峡。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0、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此天以寡人慁(hùn,扰乱、打扰)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2、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4、豕人立而啼。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7、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8、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9、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1、齐威王欲将孙膑。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加“·”者为入声字)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公作色.太息,播弓矢。
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
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
”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
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
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
君其犹有谄人之言乎?”公曰:“善。
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
”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归,鱼乘塞涂.。
抚其御.之手,曰:“曩者..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
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
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
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
”固.辞鱼不受。
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說苑·君道》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2、标出文中的判断句。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1、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2、衍文:校勘术语,也叫“衍字、衍”,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加的字。
3、脱文: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的字。
4、粘:近题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5、对:近题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是指同一聯中對句和出句的平仄應當相對(尤其是雙數字及句尾)。
6、三平调:丁種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則為第五字)必須是仄聲,如果用了平聲,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連續出現三個平聲,這叫做“三平調”,是近體詩絕對不允許的。
7、孤平:乙種句“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為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句式就變成了“仄平仄仄平”,除去韻腳字是平聲以外只有一個字是平聲這叫做“犯孤平”。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本题每字0.5分。
象形:虎目象鸟耳户鬲禾瓜刀指事:末四甘本上牟廿寸刃亦会意:舂粪秉即见涉旦采明涉形声:疆旗捧效徒通悲旌视河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分,指出属于本义或引申义1分。
1、缘:沿着,引申义;2、访:询问,本义;3、过:超过。
引申义;4、粪:打扫、扫除,本义;5、发:发射、射箭,本义;6、防:堵塞,防备,引申义;7、溃:溃败,引申义;8、任:任务,责任,引申义;9、间:秘密地,偷偷地,引申义;10、节:节操,引申义;11、发:发射,射箭,本义。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各0.5分,指出古今义的差异1分。
1、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今义专指臭味,词义范围缩小;2、菜:古义专指蔬菜、今义指包含蔬菜以及肉蛋等副食,词义范围扩大;3、暂:古义为突然或一下子、今义为短暂或暂时,词义范围转移;4、侵:古义为不宣而战、今义指侵略,词义感情色彩由中性变贬义;5、怨:古义指痛恨、今义指埋怨,词义程度由重变轻;6、恨:古义指遗憾、今义指痛恨,词义程度由轻变重;7、江:古义专指长江、今义泛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8、响:古义专指回声、今义泛指声音,词义范围缩小;9、睡:古义指打盹、今义指睡觉,词义范围扩大;10、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汤类的食品,词义范围转移。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法1分。
1、存:动词使动用法,使……存在;2、目:名词用作动词,用已经示意;3、远: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遥远;4、人:名词作状语,象人一样;5、王: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君王;6、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7、肘:名词用为动词,用肘撞;8、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9、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10、绿:形容词意动用法,使……变绿;11、将:名词使动用法,使……作将军。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救各1分;评分时每句1分,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本句1分为止。
(符号说明:-代表平、︱代表仄)汉江临眺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
(第七句“风”字拗,“好”字救)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没:同“殁”,去世。
质:靶子。
不肖:不象样,不贤明。
涂:同“途”,路途,道路。
御:御者,驾车人。
曩者:先前,从前。
辞:谢绝,推辞。
干:求取。
反:背离,违背。
固:坚决。
2、本文中的判断句:①此诸臣之不肖也。
②章为君,我为臣。
③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
④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3、翻译:①晏子去世十七年后,景公请诸大夫喝酒,景公射箭出了靶子,堂上大夫叫好的声音,象出自一人之口。
②臣听说过,国君喜好什么,那么臣子就会服从他;国君嗜好什么,那么臣子就会给国君进献什么。
③先前晏子谢绝赏赐用来匡正国君,所以国君的过失不能掩饰。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本题分值中标点占1/3,翻译占2/3。
评分时,每错三处标点扣1分,扣完标点分为止;翻译每句1分,译文准确无误得满分,基本准确但有表达错误得0.5分,译文错误不得分。
标点: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
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翻译:郑国人在乡校里游玩,来议论执政的好坏。
然明对子产说:“毁掉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工作后在这里游玩,来议论执政的好坏。
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施行它;他们所厌恶的,我们就改正它。
这是我们的老师。
怎么能够毁坏它呢?我听说过做忠善之事来减少怨恨,没有听说过作威来防备怨恨的。
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但就象防备河流一样,大的决口发生,伤害的人一定很多,我们是不能够挽救他们的。
不如开个小口子让它得以疏导,不如我们听到以后把它作为两咬呀。
”然明说:“蔑我从今后知道您确实可以侍奉的,小人实在不才,如果真的能够如此,其实是郑国仰赖您,岂止是二三臣子呢?”仲尼听说了这番话,说:“从这件事来看,人们说子产不仁义,我是不相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