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7dd2dcd4028915f804dc2f2.png)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疾病概论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
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
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
亚健康概述及调理
![亚健康概述及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419d4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9.png)
亚健康概述及调理亚健康是指在身体和心理上出现不适、疲劳、焦虑等症状的一种状态,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
它是一种边缘状态,既不是完全健康也不是严重患病,但如果不加以调理,有可能发展成为疾病。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许多人都存在亚健康问题。
因此,亚健康的概述及有效的调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亚健康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疲劳感增加。
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疲劳都会加剧,工作效率下降,容易出现精神不振的状态。
二是抵抗力下降。
亚健康者的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常见的感冒、胃肠道问题等。
三是焦虑和情绪不稳定。
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亚健康者常常感到紧张焦虑,情绪容易起伏,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四是记忆力减退。
亚健康者的大脑功能下降,记忆力变差,思维不敏捷。
针对亚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理。
首先是合理饮食。
饮食对于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要保证膳食的均衡和多样化,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全面保证营养。
其次是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
可以选择一些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再次是规律作息。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亚健康的调理非常重要。
保证睡眠质量,每天保持7-8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熬夜。
另外,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合理安排时间,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的连续工作而导致疲劳。
最后是心理调节。
学会放松自己,减轻压力和焦虑。
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读书、散步等,保证心情愉悦。
总之,亚健康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状态,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了解亚健康的特点及调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和积极的心理调节,我们可以帮助自己摆脱亚健康状态,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同时,在遇到亚健康问题时,我们也要及时向专业的医生求助,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
只有关注并积极调理亚健康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健康生活。
病理生理学重点整理
![病理生理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8849b5ebceb19e8b9f6ba2e.png)
病理生理学复习提纲绪论病理过程:主要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第二章疾病概论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2.亚健康:指介于健康及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3.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及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及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机体及外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4.病因(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
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5.诱因: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非特异性)6.危险因素:及某个疾病明显相关,但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
7. 脑死亡一般应该符合以下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大脑全无反应(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血清Na浓度正常范围130-150mmol/L;每天饮食摄入100-200mmol2.水钠代谢(休克程度及发生难易:低渗>等渗>高渗)Na多于失水,血清Na<130 mmol/L,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减少。
以细胞外液失水为主原因机制:肾内或外丢失大量的液体或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后处理不当,如只给水,不给电解质平衡液。
(等渗或高渗液丢失)(1)经肾丢失:长期服用高效利尿药;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实质性疾病;肾小管酸中毒(2)肾外丢失:经消化道丢失;液体在第三间隙聚积;经皮肤丢失。
机体影响(病理生理变化):(1)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2)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
(口干不欲饮)(3)有明显失水体征,皮肤弹性减退防治:补钠液为主(张力液)。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易引起失液性休克原因: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饮水减少;②抗利尿激素(ADH)反射性分泌减少,尿量无明显减少;③细胞外液向细胞内液转移,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
第一章 疾病概论讲述
![第一章 疾病概论讲述](https://img.taocdn.com/s3/m/400d61533b3567ec102d8a52.png)
条 病 件 因 ? ?
诱因——加强病因作用,促进疾病发生发展 的因素。 例如:情绪激动→诱发脑出血
危险因素——分不清是原因还是条件时称之。
例如:高血脂症、高血压、抽烟等是动脉粥
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第三节 发病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 损伤与抗损伤
因果交替/转化 局部与整体
(一)损伤与抗损伤
①病原生物进入机体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其数量、 侵袭力与毒力的大小; ②有生命,有入侵途径、定位器官; ③有典型的病程经过。
(二)化学因素
如强酸、强碱、化学毒物及其它一些致 病的化学毒物等。 致病特点:
①致病作用与毒物的性质、剂量、作用部位、 机体的功能状态有关; ②既作用于疾病初期又可参与疾病的发展;
机体在一定的病因和条件作用 下,由于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 常生命活动过程。
三、亚健康的概念
人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 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 心理体验。出现机体生理功能降低、 适应能力减退的表现,有人称之为 “第三状态”。
健康与亚健康、疾病的关系
经常保持微笑 和饱满的精神状态
保持高度的自信心
射线
创伤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微生物
化学解毒作用
致癌原 凝血 致畸原 炎症 免疫反应 致热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理性屏障
应激状态 异物
应激原
(二)因果交替/转化
指原因与结果不断转化,推动
疾病不断发展,形成良/恶性循环。 举例:失血性休克
(三)局部与整体
例:危险三角区长疖子(局部感染)→ 挤压→扩散至颅内→颅内感染、败血症。
③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损害;
④除慢性中毒,潜伏期一般较短。
健康亚健康状态和疾病概论
![健康亚健康状态和疾病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1a7c9c56294dd88d0d26ba7.png)
第一章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疾病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
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同时又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衰老时机体的变化和老年病的特点,对临床疾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第一节健康与亚健康状态概述了解疾病的概念,必须了解健康以及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本节主要介绍了健康与亚健康状态的一般概念和表现。
一、健康健康(health)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1945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根据近年的观点,健康的人不仅只是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而且对社会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在所处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活动和工作。
这种良好状态有赖于机体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赖于体内调节系统对内环境稳定的维持。
(一)躯体健康的标准: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无病理信息,体质健壮,功能正常,精力充沛并有良好的劳动效能,即平时的体格检查正常。
体格检查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发现和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通常采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直接检查、化验检查、特殊仪器检查(X光检查、心电图、CT、MRI等)。
体格检查项目一般为:身体发育状况(身高、体重、肌力、耐力等)、营养状况、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形态以及功能状态有无异常和变化的状况等。
下列各条可用来自我检测:1、食欲好、吃得香。
2、入睡快、睡得熟。
3、没有吸烟、饮酒习惯。
4、每天定时大便、大便通畅。
5、生活有规律,不轻易打破。
6、体重比较稳定,无大起大落。
7、不易感冒。
8、无怕冷、怕热、腹泻、心闷、胃滞等情况。
9、不易疲劳,起床后心身舒畅,头脑清醒,无疲倦感。
疾病学基础-第一章 疾病概论39页PPT
![疾病学基础-第一章 疾病概论3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43f494a5482fb4daa48d4b31.png)
抗氧化
自由基
凝血
出血
三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规律和疾机制病概第论一节
第二节
第四节
一、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2.因果转化
第一章 疾病概论
2.因果转化
第一章 疾病概论
(原始病因)
机械力
(结果)
创伤失血
心输出量↓
(发病学原因) (结果)
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
心率↑
血管收缩
细胞缺氧
心收缩力↑
良 性
微循环障碍
第三节
第四节
亚健康
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
社会性~: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大,孤独感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健康
疾病
亚健康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是一种躯体 上、心理上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第三节 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
第一第节 一健康章、疾病与亚疾健康病概第论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健康、疾病与亚健康
一、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 上、心理上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二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原因和疾条件病概第论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病因
5. 先天因素
指影响胎儿发育的有害因素,如风疹病毒感染孕妇可能 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二第节 疾一病发章生的原因和疾条件病概第论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一、病因
6.营养因素
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794c77027375a417866f8faf.png)
二、病因学
病因学(eti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
(学一。)原因
引起某种疾病不可缺少的特异性因素。
种类: 生物性因素 理化性因素 营养性因素 遗传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 免疫性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B型题
下列各种因素分别属于哪一种致病因素? A.生物性因素 B.物理性因素 C.化学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1.蛇毒 C 2.噪声 B 3.HIV A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4.缺碘 D
三、发病学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和共同机制。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交替 3.局部和整体 4.自稳调节紊乱
损伤
第一章 疾病概论
introduction to the disease
讲授内容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亚健康的概念 二、疾病的发生原因(病因) 三、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机制(发病学) 四、疾病的过程与转归
2
一、健康、疾病的概念
一、健康、疾病与亚健康的概念
健康(health):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 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病 痛现象。
疾病(disease):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自 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一、健康、疾病与亚健康的概念
健康(health):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 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病 痛现象。
疾病(disease):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自 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抗损伤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一)疾病的经过
潜伏期 前驱期 临床症状明显期 转归期
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
![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02b897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3.png)
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健康问题,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正确的认识和管理亚健康状态和疾病,已经成为当代人们重要的任务之一。
健康与亚健康状态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正常而稳定的状态。
在健康的状态下,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享受生活的乐趣。
健康的形成不仅取决于遗传因素,也取决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
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指在某些生理指标上出现异常,但还没有达到疾病的程度。
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包括:1.疲劳:长期疲劳容易导致身体疲乏、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失眠:长期失眠会导致情绪不稳、体力下降、免疫力降低等健康问题。
3.饮食不规律:经常吃零食、快餐和高油高盐的食物容易引发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健康问题。
4.情绪不稳定:经常处于压力状态下会导致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问题。
如何预防亚健康状态1.合理饮食:避免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谷物的摄入。
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过度疲劳等。
3.锻炼身体: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体质,改善手脚冰凉、头晕等不适感。
4.心理健康: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疾病的定义和种类疾病的定义疾病是指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一系列异常条件,主要表现为症状或体征变化。
疾病的形成和发展与个体身体状态、基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疾病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疾病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以下是常见的疾病分类:1.按照病因分类: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等。
2.按照发病部位和系统分类: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3.按照发展规律分类: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等。
4.按照发病率和分布情况分类:地方病、非地方病等。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预防预防是最有效的方式,以下是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1.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锻炼、健康饮食、戒烟限酒等。
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
![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c686b8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6.png)
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状况良好的状态。
而亚健康状态则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人体功能出现一些异常表现或亚健康症状。
而疾病则是指人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生活方式等原因而导致机体发生结构、功能或代谢的异常,并导致身体或心理健康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状态。
本文将从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概念、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健康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状况良好的状态。
一个健康的人应具备良好的体格,正常的生理功能,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维持健康需要合理的饮食结构、规律的作息时间、适量的运动、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健康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亚健康状态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人体功能出现一些异常表现或亚健康症状。
亚健康状态常常是由于长期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劳累、缺少运动、不合理的饮食等因素引起的。
亚健康状态的特点是功能障碍,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受到影响,表现为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情绪波动等。
亚健康状态的出现一方面会减少人体的抵抗力,导致易感染疾病;另一方面,还会影响个人生活和工作质量,降低工作效率,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疾病是指人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生活方式等原因而导致机体发生结构、功能或代谢的异常,并导致身体或心理健康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状态。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有关。
疾病可以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大类。
传染性疾病是通过传染源和传染途径传播给其他人,如流感、肺结核等;非传染性疾病则是由基因突变、环境污染、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疾病的特点是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药物、手术、康复等手段进行治疗。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健康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状况良好的状态,而亚健康状态则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人体功能出现一些异常表现或亚健康症状。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教程文件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教程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48a642a1c7aa00b52acbc0.png)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疾病概论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
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
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第二章 疾病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cf6cf7b5f121dd36a32d8257.png)
病因
机体 损 害---抗损害 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 机体与内、外环境间协调障碍 症状、体征
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
3. 亚健康 (sub-health)
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 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
能趋向疾病的状态。
亚健康的表现形式
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 社会性~: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
(二)死亡(Death)
死亡是生命活动过程的终 止,是机体完整性的解体。
传统的死亡认识:
标准: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
一个过程,包括频死期、临床死亡期
与生物学死亡期
脑死亡(brain death)
指是指全脑机能不可逆性、永久 性丧失,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 能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的判定标准 (Criteria for brain death)
变大,孤独感。
亚健康的可能原因
• 工作学习负荷过重
• 心理应激 • 环境污染 • 生活习惯不良
亚健康的防治
• 加强自我保健
• 开展锻炼 • 提高免疫功能 • 心理调节
健 康
亚健康
疾病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一)病因(cause):
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 特异性的因素。
1. 生物性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斗争是 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两者的强 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
损伤与抗损伤的对立统一
有些变化可有双重作用,而且在一 定条件下,它们可以向各自相反的 方向转化。
3. 因果交替规律
(Alternation of cause and effect)
病理生理学第一章疾病概论
![病理生理学第一章疾病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7c05e3dc281e53a5802ffb7.png)
亚健康可表现为躯体状态、心理状态、 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的某个或两个以上 方面呈低下状态: • 躯体亚健康:出现疲乏、周身不适、性功 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 • 心理亚健康:表现脑力疲劳、情感障碍、 思维紊乱、恐慌、焦虑、冷漠、孤独等; • 社会适应亚健康:常出现对工作、生活、 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 调。
第三节
发病学
• 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和基本机制的科学。 •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 患病时自稳调节的紊乱 • 自稳态: 正常机体在不断变动的内外环境中能够 维持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正常进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动态稳定性即为自稳态。主要在神经和体液 因子的调节下,依赖相互拮抗而又互相协调的两 方面因素来维持其相对稳定。
• (一)损伤与抗损伤 • 损伤与抗损伤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
的一对基本矛盾,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也是决定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
(一)损伤和抗损伤
1、损伤与抗损伤反应贯穿疾病的全过程
► 损伤性变化:原始病因以及疾病发展过 程中的发病学原因所引起的以损害机体 为主的变化 ►抗损伤性反应:机体对抗损害的各种防御、 适应和代偿反应。如失血后的血管收缩、 炎症时的渗出、增生心衰时的心肌肥大 等。
第二节 病 因 学
• 病因学的定义: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 与条件的科学 •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致病因素 • 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 不可少的、特异性的、决定疾病特征 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病因。 • 病因是引起疾病的必要因素,或可 称为第一要素。
• • • • •
病因的种类: (一).生物性因素:最常见的病因 致病特点: (1).有一定的入侵门户、传播途径和定位。 (2).致病力量的强弱决定于数量、侵袭力和毒 力 • 侵袭力: 这些因素穿过机体屏障以及在体 内散布、蔓延的能力。 • 毒力: 致病微生物产生的外毒素或内毒素 对机体造成损伤的能力。 • (3).要有一定的发病条件才可发生疾病.
亚健康疾病ppt课件
![亚健康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5c3f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5.png)
免疫力下降
适量的运动能够增强免疫 力,长期缺乏运动则会使 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疾 病的风险。
心理压力过大对健康的影响
睡眠问题
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失眠、多梦等睡 眠问题,影响身体恢复和免疫力。
焦虑抑郁
身体疾病
心理压力过大还可能引发头痛、胃痛 、胸闷等身体症状,甚至导致高血压 、心脏病等严重疾病。
长期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危险因素
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会增加患各种疾病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 症、抑郁症等。此外,亚健康还可能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生活质量。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亚健康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乏力、头晕头痛、失眠多梦、食欲不 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此外,还可能出现胸闷心悸、腰膝酸软、性欲减退
症状
包括胃痛、胃胀、恶心、呕吐、腹泻 或便秘等。
原因
可能与饮食不当、感染、应激反应、 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
治疗
需要调整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 和饮料,同时根据症状采取药物治疗 或其他治疗手段。
颈肩腰腿痛
定义 症状 原因 治疗
颈肩腰腿痛是指颈部、肩部、腰部和腿部等部位的疼痛或不适 感。
包括局部疼痛、僵硬、肌肉紧张等,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活动 。
THANKS
感谢观看
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实、多梦、早醒等 ,白天可能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
原因
治疗
可能与心理压力、生活习惯不规律、环境 噪音、某些药物或疾病等因素有关。
需要寻找失眠的原因并针对性治疗,同时建 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避免刺激性饮食和饮料等。
胃肠功能紊乱
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76b1e7dfad6195f312ba6fa.png)
23
因果交替
外伤大出血
发病学
心排出量↓ 回心血量↓
血压↓↓
微循环淤血
交感神经兴奋↓
毛细血管开放
微血管收缩
组织缺血缺氧
24
局部和整体
•颅内感染 •败血症
发病学
内眦静脉 上唇静脉 下唇静脉 面前静脉
危险三角区疖
25
发病学
糖尿病 疖、痈
尿毒症
肾性骨病
26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 神经机制 2. 体液机制 3. 组织细胞机制 4. 分子机制
发病学
27
神经机制
发病学
◆乙型脑炎病毒破坏CNS 乙型脑炎
◆狂犬病病毒
疫苗
狂犬病
28
体液机制
内分泌
发病学
旁分泌
自分泌
29
发病学
体液机制
旁分
泌
• 内分泌
内分 泌
• 旁分泌
• 自分泌
自分
泌
疾病发生发展中体液机制与神经机制
常常同时发生、共同参与,故常称其
为神经体液机制。
30
组织细胞机制
发病学
• 直接破坏 • 细胞膜功能障碍(离子泵) • 细胞器功能障碍 (线粒体)
• 不完全康复: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 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 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
后遗症。
34
死亡(Death)
疾病的转归
• 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 • 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与生
物学死亡期
• 全脑死亡——脑死亡
35
脑死亡(brain death)标准
病因
14
(五)先天性因素
病理学-第一章-疾病概论
![病理学-第一章-疾病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0eb9689910ef12d2af9e7e4.png)
营养不良
营养过剩
23
5. 遗传性因素
(1)遗传性疾病: 由于亲代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基因突变或
染色体畸变而引起后代患病,如血友病、白 化病、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 、色盲等;
白化病
21-三体综合征
测色盲图片
(五)先天性因素
指妊娠期能损害 胎儿的有害因素
不遗传:风疹病毒 →先天性心脏病、白 内障
单纯胸外按压 呼吸:10~12次/分;与胸外按压不同步 大约每次呼吸1s;明显胸廓隆起 尽快连接并使用AED;尽可能缩短电击前后的胸外 按压中断;每次电击后立即从按压开始心肺复苏
生物学死亡
尸僵,尸斑,尸冷,腐败分解
脑死亡(brain death)标准
1. 自主呼吸停止 2. 不可逆性深昏迷,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3.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4. 瞳孔散大或固定 5. 脑电波消失 6.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血压升高
大脑皮质 下丘脑
血管运动中枢 交感神经兴奋
RAAS 激活
47
(三)组织细胞机制
无选择性损伤
损
细胞完整性破坏
有选择性损伤
伤
方
细胞膜功能障碍
钠钾泵 钙镁泵
式
细胞器功能障碍
线粒体
48
(四)分子机制 通过大分子多聚体(核酸、蛋白质)
和小分子物质受损导致疾病的发生。
49
分子病:指由DNA的遗传变异所引起 的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52
疾病的转归
康复
疾病的转归
完全康复 不完全康复
死亡
53
死亡(Death) • 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
床死亡期与生物学死亡期 •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
病生-名词解释
![病生-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caf880a581b6bd97f19ea4c.png)
第一章绪论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第二章疾病概论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亚健康: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估又称其为诱发病状态。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一场生命活动的过程。
病因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
诱因: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发病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疾病的转归:大多数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将结束,这就是疾病的转归。
有康复与死亡两种形式。
康复:1)完全康复: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2)不完全康复: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
死亡: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是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同时均死亡。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低容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估又可称低渗性脱水。
高容性低钠血症:特点是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明显增多,估又可称水中毒。
低容性高钠血症:特点是失水多余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量均减少,又称高渗性脱水。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称为水肿。
脱水热:严重的低容性高钠血症患者,尤其是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的婴儿,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易出现体温升高,称为脱水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疾病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
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同时又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衰老时机体的变化和老年病的特点,对临床疾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第一节健康与亚健康状态概述了解疾病的概念,必须了解健康以及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本节主要介绍了健康与亚健康状态的一般概念和表现。
一、健康健康(health)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1945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根据近年的观点,健康的人不仅只是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而且对社会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在所处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活动和工作。
这种良好状态有赖于机体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赖于体内调节系统对内环境稳定的维持。
(一)躯体健康的标准: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无病理信息,体质健壮,功能正常,精力充沛并有良好的劳动效能,即平时的体格检查正常。
体格检查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发现和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通常采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直接检查、化验检查、特殊仪器检查(X光检查、心电图、CT、MRI等)。
体格检查项目一般为:身体发育状况(身高、体重、肌力、耐力等)、营养状况、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形态以及功能状态有无异常和变化的状况等。
下列各条可用来自我检测:1、食欲好、吃得香。
2、入睡快、睡得熟。
3、没有吸烟、饮酒习惯。
4、每天定时大便、大便通畅。
5、生活有规律,不轻易打破。
6、体重比较稳定,无大起大落。
7、不易感冒。
8、无怕冷、怕热、腹泻、心闷、胃滞等情况。
9、不易疲劳,起床后心身舒畅,头脑清醒,无疲倦感。
10、面部、手部皮肤红润,有光泽。
11、一天中总觉得身体轻松舒畅。
12、全天工作,家务事结束后,还有精力干点什么。
13、遇障碍如沟壑等,总能轻松地跨过。
14、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15、一天中有休闲的时间。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真正的心理健康也真不容易,和躯体健康一样,心理健康也有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1、没有意识障碍。
除睡眠状态外,能清晰和准确地识别自己、他人、环境和时间。
2、没有感知觉障碍。
对事物的感知客观、正确,没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在内的错觉和虚幻知觉。
3、没有思维障碍。
言语有条理,思维连贯,没有被动的或体验为不属于自我的思维,没有强迫性思维,没有无端的敌意。
4、没有注意力障碍。
注意力集中,在进行意志活动的同时,对客观环境保持适度的警觉。
5、没有记忆力障碍。
远记忆力、近记忆力和即刻记忆力均在正常范围,没有异常的遗忘,没有记忆的错构和虚构。
6、没有智力障碍。
一般常识、计算力、判断力、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符合所受教育的水平。
7、没有情绪障碍。
自己不感到过度的压抑、紧张、焦虑和恐惧,没有无端的兴奋、快乐、感动,情感反应和其他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8、没有意志活动和行为障碍。
有正常的睡眠和进食规律,没有过于压迫或冲动的意向,没有对于自身或外界施加破坏的意向,没有性活动或其他生命活动的特殊偏颇。
二、亚健康状态健康和疾病是生命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状态。
亚健康状态(subhealth)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又称“机体的第三种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特殊的、短暂的阶段,它既可回复到健康状态,也可发展成为各种疾病,其转化和方向取决于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原因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处于生理和病理之间的一种特殊过程。
健康危险因素是形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亚健康状态与以下健康危险因素有关:(1)生物性因素:致病微生物感染、昆虫或有毒动物咬伤等。
(2)理化因素:环境污染、高温、寒冷、辐射、噪声和接触有毒物质等。
(3)营养因素:饥饿或低血糖、暴食暴饮、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等。
(4)内分泌因素:处于内分泌功能波动时期,如青春期、月经期、更年期等,或有轻微的内分泌功能紊乱。
(5)躯体因素:适应新环境、肥胖、消瘦、睡眠不足、缺乏锻炼等。
(6)行为因素:酗酒、吸烟、吸毒,或生活规律紊乱等。
(7)精神和社会因素:遭遇生活事件刺激、人际关系紧张、人格缺陷、经济压力大、失业等。
(二)亚健康的一般特征亚健康状态是以个人的主观感受为主,缺少病理学证据和客观征,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合并或交替出现。
①失眠或嗜睡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②健忘,表现为短时记忆力下降。
③食欲不振。
④性欲低下。
⑤情绪不稳定,可表现为烦躁、焦虑、抑郁、多疑等。
⑥常有头痛、头晕、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躯体症状。
⑦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冒、皮肤感染、口腔溃疡等。
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提高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消除健康危险因素,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维护和促进健康。
(三)亚健康的评估许多学者对亚健康的定义提出自己的看法。
“既不健康又没有疾病”,这个定义简单易懂,容易被以众接受,但学者认为它科学性不强。
“虚弱即亚健康”,“虚弱”概念包含着“没病,但表现为:躯体活力不足、时感疲劳(疲劳是亚健康态的典型表现)、心理不健康(不愉快是典型表现)、社交障碍(孤独冷漠是典型表现)、性障碍等”。
但感到虚弱,不健康,不愉快,也包含着大病、重病、治愈之后的恢复期、慢性疾病痊愈后平稳期的虚弱以及因衰老而致组织结构老化、退化及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的症状。
这很符合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可惜无定量标准。
建立亚健康概念,确立评价标准,对判断自己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是很在意义。
不少学者用流行于世界的“MDI”健康评估法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定量研究,它本来是WHO对人类死亡危害最大的疾病所提示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根据被测者的实际检测状况逐项打分(采取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对应于WHO的健康定义,进行世界性普查,是一种综合性评价。
其标准是:85分为健康状态,70分以下为疾病状态,70~85分之间即为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
结果显示:人群中处于85分以上的健康状态的人约为10%,70分以下的疾病状态的人约为20%,而70~85分之间的亚健康态(第三状态)的人则为60%以上。
中国学者则认为,中国亚健康状态人要高于60%,“MDI”所依据的提示包括依次排列的对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及中风预报、恶性肿瘤征象提示、脏器病变提示、血液及过敏性疾病提示、体内污染测定、内分泌系统检查、肢体损害探测、服药效果探测等躯体性指标,以及近年来增加的心理、社交障碍指标。
简言之,亚健康概念可概括为:没有器质性病变指标。
诊断为疾病但查无实据,感觉躯体不适、心理不快,有时有社交障碍。
(四)亚健康的具体表现WHO的健康定义,给亚健康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它包括虚弱以及躯体、心理、社交和性方面适应的“不完满状态”。
这是一个巨大的模糊空间,它是对健康的背离,同时也是疾病的前奏,是健康、疾病的中介状态。
“不完满状态”的亚健康,与健康相对应,也有躯体、心理、性和人际交往适应四个方面的中介表现。
因此,亚健康的具体表现可分为躯体、心理、人际交往适应及性亚健康四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亚健康虽由多种原因所导致,但有一个主导原因。
通过这里的介绍,希望人们对亚健康状态有一个清晰和深入的了解。
这里主要阐述躯体、心理性亚健康。
躯体性亚健康躯体性亚健康的原因很多,“自然折旧”是个必然因素。
生理学研究表明:假如30岁为一个人生命力的巅峰,每年长一岁,其器官功能便以0.8%的比例下降,就是说到了40岁,其内脏器官的功能仅剩下30岁时的92%,假如“天年”可到80岁,其器官“自然折旧”就达40%了,此时个体功能的存留度仅剩下60%。
除“内因”外,还有许多外因,都可导致多种多样的躯体性亚健康,这里叙述其中主要的几种。
1、疲劳感疲劳是亚健康的主要标志和典型表现,也是躯体、心理疾病的征兆。
因此引起许多学者进行深入研究,疲劳可分为以下为五类。
(1)躯体性疲劳这是健康人劳累后出现的正常现象,休息后便可恢复,但经常劳累又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则可导致亚健康,乃至疾病。
(2)脑力性疲劳这是用脑过度的表现,而用脑过度的信号常有以下几种:①头昏眼花、听力下降、耳壳发热。
②四肢乏力或嗜睡。
③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下降。
④反应迟钝。
⑤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⑥出现性格改变如烦躁、郁闷不语、忧郁等。
⑦看书时看了一大段,却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人之所以产生疲劳的感觉,是由于体力和脑力劳动时间持续过久或劳动强度过大,体内组织器官急需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代谢废物乳酸和二氧化碳(两者又合称“疲劳素”)积蓄增多,此时需要有效的休息,使代谢废物从体内排出,从而消除疲劳。
因此,感到疲劳本身是对人体健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目前的保健新观点是不等疲劳出现就应该休息(称“主动休息”),因为疲劳既现,说明身体已经受到某种损害,也许这些损害尚不可见,但却在“侵蚀”着健康、生命。
主动休息则可保证身体免受损害,有利于体、脑的保健,人们把主动休息称为“健康的金钥匙”。
(3)心理性疲劳即平时所说的“活得累”,它提示该进行心理调适了。
(4)病理性疲劳由各种疾病引起,是这些病的先兆之一。
有多种疾病会出现自觉疲劳、无力等明显的先躯症状,诸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糖尿病、心肌梗死、贫血、血液病和癌症等都可使患者感到莫名其妙的疲劳,这各疲劳与体力、脑力、心理性疲劳性质完全不同,其特点有三:一是在健康人不应该出现疲劳时出现,比如活动量本来不大,持续时间也不长,在平时是不至于出现疲劳的,但这时却出现了。
二是疲劳的程度严重,消除得也慢,适当休息之后也不易消失。
三是这种疲劳常伴有其他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或亢进等。
一旦出现这种疲劳,便是疾病的征兆,应及早就医。
(5)综合性疲劳现代生活导致的疲劳往往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它既有体力、脑力的原因,也有心理、社交的原因,也可能还夹杂着疾病的原因,使各种单一疲劳的“症状”不很突出和典型,这种非单一因素引起的疲劳称为“综合性疲劳”,往往容易被忽视。
还有一种疲劳是由于生活方式不当引起的。
如果一个人经常感到疲劳,经医生检查后没有发现什么疾病,这多半表明身体素质较差或饮食不合理、营养失调或休息方法欠妥、生活无规律而致的节律紊乱,这种疲劳也是一种综合性疲劳,它在提醒人们,该改变生活方式了。
研究表明,体质差、平时体力活动少、又不大锻炼的人稍动即感疲劳,活动后更甚。
这种人应该加强体育锻炼,而且必须持之以恒。
生理学告诉我们,有了强健的体魄和强而稳定的中枢神经系统,就不容易产生疲劳,就可获得更高的工作或学习效率。
除体质差易产生疲劳外,营养失调,主要营养素供给不足也容易产生疲劳,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不吃早饭去上班,接近中午时工作、学习效率就明显下降,思路不清,记忆力、理解力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