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
建筑通风分析
![建筑通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bfa1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8.png)
建筑通风分析建筑通风是指在建筑环境中,通过调节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式,达到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通风方式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自然通风是指通过建筑物的自身结构和自然环境因素,如风力、气温差异等来形成室内外气流的一种通风方式。
自然通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依赖自然气流:自然通风是利用外界的自然气流,通过建筑物内外的压差来实现空气流动,因此对外界气流的条件有一定的依赖。
2.能耗低:自然通风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支持,仅仅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开窗方式,就能够实现室内空气流动,因此能耗非常低。
3.适应性强:自然通风适用于大多数建筑物,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低矮建筑,都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来实现自然通风。
4.对健康有益:自然通风可以有效地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和异味,保持空气的新鲜和清洁,对人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影响。
然而,自然通风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自然通风的效果受到外界气候和风力的限制,当外界气流不佳时,自然通风效果较差。
其次,自然通风无法精确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对于一些需要保持稳定温湿度的场所,如实验室、图书馆等,自然通风并不适用。
机械通风是通过人工方式,通过安装通风设备如风机、换气扇等来实现空气流动,以改善室内环境的通风方式。
机械通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独立控制:机械通风可以根据需要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量,能够在不同季节和使用场所下提供恒定舒适的室内环境。
2.效果稳定:机械通风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提供恒定的气流量和风速,保证室内外的空气流动稳定,提高空气质量。
3.适应性广泛:机械通风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密闭空间和无法实现自然通风的场所,机械通风是必不可少的选择。
4.能耗较高:相比自然通风,机械通风需要消耗电能来驱动通风设备,因此在能耗方面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建筑通风通过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通风方式,同时考虑经济性和环境因素,实现最佳的通风效果。
建筑通风设计中的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规范要求
![建筑通风设计中的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84bea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5.png)
建筑通风设计中的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规范要求建筑通风设计在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和空气质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是常用的通风方式,各自具有特定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探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在建筑通风设计中的规范要求。
一、自然通风规范要求自然通风是通过建筑设计和布局来利用自然气流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
以下是自然通风中常见的规范要求:1. 风洞试验:在建筑设计之初,需要进行风洞试验,以评估建筑在各种气流条件下的风速和风向,以及室内空气的流通情况。
2. 通风策略:根据建筑的用途、朝向和周围环境条件,确定合适的通风策略。
例如,在炎热季节,应该采用能够促进冷空气流入的设计。
3. 通风面积:根据建筑的体积和使用要求,确定合适的通风面积。
通风面积应足够大,以便满足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并保持室内外压力平衡。
4. 通风口位置和尺寸:通风口的位置和尺寸应根据室内布局和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通风口的位置应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的各个房间和区域,以实现室内空气的均衡流通。
5. 自动控制系统:一些建筑可能需要自动控制系统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并根据需要开启或关闭通风口。
自动控制系统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并确保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机械通风规范要求机械通风是通过机械设备如风机或排风扇来推动或抽走室内空气,以实现室内空气流通和排污。
以下是机械通风中常见的规范要求:1. 设备选择:选择适合建筑需求的机械通风设备,并确保设备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例如,噪音级别应低于规定限制,排风量应满足建筑使用要求等。
2. 通风系统设计:机械通风系统包括风管、风机、过滤器等。
设计应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空间布局和室内外环境条件来确定风管尺寸、通风量和风机功率等参数。
3. 电气安全:机械通风系统的电气配线和设备应符合电气安全规范,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员安全。
4. 排烟系统:对于需要排除烟雾和有害气体的建筑,机械通风系统应具备排烟功能。
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布局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安全要求。
建筑中的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
![建筑中的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137a0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0.png)
建筑中的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自然采光与通风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要素。
合理的采光与通风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减少能源消耗,并且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建筑中的自然采光与通风设计的方法以及其重要性。
一、自然采光设计自然采光是通过合理的建筑形态设计、窗户的位置与大小、透明材料的选择等手段,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空间。
它不仅可以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也能提供舒适的光照条件。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自然采光设计方式。
1. 方向与布局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光照,建筑的朝向是至关重要的。
在北半球,朝南的立面可以获得最多的阳光,因此设计师通常会调整建筑的朝向,使主要活动空间面向南方。
此外,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确保光线在整个建筑内部的传播。
2. 窗户设计窗户是自然光线进入室内的媒介,其位置和大小的选择对自然采光至关重要。
大面积的窗户可以使更多的阳光进入室内,但也会引入过多的热量。
因此,在选择窗户的大小时需要进行合理的权衡考虑。
3. 透明材料的选择选择透明度高的材料可以增加室内的自然光线。
例如,玻璃作为常见的透明材料,可以起到传导光线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应用一些特殊的涂层来增加玻璃的隔热性能,以减少室内的能量损耗。
二、自然通风设计自然通风是指通过建筑的布局、开窗位置以及自然风的驱动来实现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式。
合理的自然通风设计可以提供新鲜的空气,降低室内温度,并有效减少空调的使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自然通风设计方法。
1. 建筑布局建筑的布局可以通过避免拥挤布局来促进通风。
在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中庭、庭院或开放式的内部空间,以增加自然通风的条件。
2. 开窗位置合理的开窗位置可以促进自然通风的实现。
通常,建筑中的高低窗可以形成气流的路径,实现自然的通风效果。
3. 遮阳与通风设施在阳光强和风速较高的情况下,合适的遮阳设施可以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减少直接日照的热量。
同时,可以设置适当的通风设施,如风口、风机和排风扇等,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流动。
关于地下楼梯间自然通风条件的设计探讨
![关于地下楼梯间自然通风条件的设计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f695ae5b52acfc788ebc991.png)
关于地下楼梯间自然通风条件的设计探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于2018年8月1号实施后,部分地区对防排烟新规条纹进行了解读,解读结果不尽相同,对于少数理解不一致的条文,部分地区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以便设计人员参考执行,其中关于地下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的条件,各地对规范条文解读有所差异,先就此差异进行对比,以便清晰的了解各地对规范条文的执行条件。
一、规范条文条文3. 1.4条: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条文3.1.6条:封闭楼梯间应釆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 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条文3. 2.1条: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 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 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二、部分地区对条文的解析规定1、关于地上与地下楼梯间共用的问题山东省、四川省、浙江省、广西省、云南省、河南省、上海市等关于楼梯间是否共用的规定:地上地下楼梯间共井,且地上、地下梯段之间在首层采用防火隔墙分隔无连通门的情况为不共用,如图1。
地上地下楼梯间共井,地上、地下梯段之间2。
在首层采用防火隔墙分隔,且在此分隔墙上有防火门的情况为共用,如图2。
图1 图22、直通室外的门设置要求四川省、福建省:直通室外的门可以是普通门也可以是防火门。
广东省:直通室外的门应该是普通门,不可以是防火门。
云南省: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最好是开敞的门洞,设置门时可以是普通门,也可以是防火门。
河南省:直通室外的门不能有自闭功能。
自然通风理论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分析论文
![自然通风理论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ed058484868762caaed5a5.png)
自然通风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加强的自然通风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自然通风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自然通风;节约能源;应用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远古时代,人们就懂得通过对风的利用,对生活环境进行改善。
一直以来,聪明的人类根据自身生活环境的特点,寻找出一套套有利于对自身的生活环境进行通风的措施。
而科学的发展,使得传统的通风技术被人们遗忘在角落,直至到了今天,当能源逐渐被开发完毕,地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们又开始有了对生态技术的追求,并试图寻找能通过对风的利用,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并且能够改善人们生活的室内环境,使室内环境变得更舒适、凉爽。
1 自然通风的原理及优、缺点1.1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方,风压是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很多湿热地区,建筑都会有开阔的窗户,采用轻便的墙体,深远的挑檐,建筑通常会架空,以采集更多的凉风。
在这样形式的背后,恰是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手段。
当有风从左边吹向建筑时,就会在建筑的迎风面产生能量的转换,动压力变为静压力,于是迎风面上将形成正压,推动空气从该侧进入建筑,而建筑物的侧面及背面由于受到空气绕流的影响而形成负压,吸引建筑内空气从相应位置流出,就形成了持续不断的空气流,成为了全面换气的风压自然通风。
建筑物周围的风压大小与建筑物的形式、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建筑物相对于风向的方位、风速及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都有关。
一般当空气垂直吹向建筑的正立面时,正立面中心处的正压最大,而屋角和屋脊处的负压最大。
1.2 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热压差是形成建筑自然通风的另一手段,是由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引起的,也就是通常讲的“烟囱效应”。
当室内存在热源时,空气将被加热,密度降低,并且向上浮动,在建筑上部设排风口就可将污浊的热空气从室内排出,而室外新鲜的冷空气则不断从建筑下部流入,以填补上部流出的空气所让出的空间。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模版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21678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f.png)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模版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建筑通风烟气排放方式。
它通过利用建筑的自然风力和烟气的热浮力,实现建筑内的空气流通和烟气排放,既可以提供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又能有效地排除烟雾,保证建筑内的安全环境。
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的模板。
一、自然通风的原理及设计要点1. 自然通风的原理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气流的作用,通过建筑自身的开口和屋顶的气流出口,实现建筑内、外的空气交换。
2. 自然通风的设计要点(1)建筑的朝向和布局应有利于利用自然气流,提供通风的通道,如设置室外窗户和通风孔。
(2)建筑的通风口应根据室内的通风需求和外部气候条件确定,保证室内通风的效果。
(3)建筑的通风口设计应合理,尺寸宜大宜小,可根据建筑时期确立,需与建筑设计相协调。
(4)建筑的通风口位置应考虑到建筑内气流的流动规律,采取合理的设置位置。
(5)建筑的通风口和横通面积之比应保持适度,通风口需求合理,以便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二、自然排烟的原理及设计要点1. 自然排烟的原理自然排烟是利用烟气的热浮力和建筑内外的气流压差,通过建筑内自然产生的排烟口和外部气流出口,实现建筑内烟气的排放。
2. 自然排烟的设计要点(1)建筑的排烟口应根据烟气产生的位置和数量确定,保证烟气的及时排放。
(2)建筑的排烟口设置应符合烟气排放规范,保证烟气的顺利排放。
(3)建筑的排烟口位置应考虑到烟气的产生位置和流动规律,采取合理的设置位置。
(4)建筑的排烟口和横通面积之比应适当,以保证烟气的顺利排放。
(5)建筑的烟气产生量和排烟口的数量应相匹配,保证烟气排放的效果。
三、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综合设计1.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合理布局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布局、通风口和排烟口的位置,合理布置建筑内的空气流通通道和排烟通道,以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和排烟效果。
2.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设计参数(1)通风量和排烟量的计算:根据建筑的使用类型、人员数量、燃烧物质数量和烟气产生量,计算出合理的通风量和排烟量。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论文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54b5cebb4cf7ec4afed077.png)
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重视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简单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 建筑, 设计, 自然, 通风, 热压, 风压[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rogress,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building design of natural ventil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s mainly simple construction design of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the natural ventilation.[key words] architecture, design, natural, ventilation, hot pressing, wind pressure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风,是人类古老的朋友。
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生活实践中摸索出各种方法来充分利用风能使生活环境变得更为舒适,同时又避免风的不利影响。
长久以来,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通风措施,利用风来使室内变得凉爽和舒适。
从中国传统勘舆中的“藏风聚气”到古代中东地区招风塔和招风斗,都充分体现了各国人民在利用自然风方面的聪明才智。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自工业革命后,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这方面的许多传统技术逐渐被人们抛之脑后。
直到能源消耗与日俱增、世界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才开始重新研究如何利用风来取得降低能耗的效果,同时更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1、自然通风建筑内部的通风条件是决定人们健康、舒畅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通过空气更新和气流的生理作用对人体的生物感受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对室内气温、湿度及内表面温度的影响而起到间接的影响作用。
办公建筑 自然通风要求
![办公建筑 自然通风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cbad05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f.png)
办公建筑自然通风要求
办公建筑的通风要求主要是为了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自然通风是最理想的通风方式,它能够利用自然风力进行通风,减少能源的消耗。
对于办公建筑的自然通风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风量要求:办公建筑的通风量应根据使用情况、人员密度、室
内污染源等情况进行计算,保证足够的通风量,以满足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
2. 通风方式选择:办公建筑的通风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如单侧通风、双侧通风、混合通风等。
同时,为了提高通风效果,应合理布置进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避免产生涡流和短路现象。
3. 室外空气质量: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办公建筑的通风应选择
室外空气质量良好的时段进行,避免在污染严重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通风。
4. 节能要求:办公建筑的通风应符合节能要求,尽量利用自然风力
进行通风,减少机械通风的使用。
同时,应合理控制通风系统的运行时间和运行方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5. 室内空气品质要求:办公建筑的通风应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同时,应注意控制室内温湿度,保持舒适的室内环境。
总之,办公建筑的通风要求是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室内舒适度,同时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在满足通风要求的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通风方式选择和系统设计。
1。
自然通风的必要条件
![自然通风的必要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af54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5.png)
自然通风的必要条件
1. 通风口和通风道,建筑物需要设计合理的通风口和通风道,以便空气能够自由流动。
通风口的位置和大小需要经过合理规划,以确保空气能够有效地进入和流通。
2. 风向和风速,自然通风需要依赖自然气流,因此建筑物周围的风向和风速是影响通风效果的重要因素。
建筑物的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地理特征都会对通风效果产生影响。
3. 温度差异,温度差异是产生自然通风的重要条件之一。
当室内外温度存在差异时,会产生气流,从而促进空气的流通和交换。
4. 建筑结构和布局,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也会影响自然通风的效果。
例如,合理设置窗户、门等通风设施,设计开放式的空间布局等都有助于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5. 空气质量监测和控制,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提供清新的空气,并排除室内的污染物。
综上所述,自然通风的必要条件涉及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空气流通的路径、风向风速、温度差异等因素,以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
![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b6fa5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e.png)
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在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保持室内温度舒适、改善居住者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有效的通风设计可以帮助消除污浊的空气、异味和湿气,同时引入新鲜空气,保持室内环境的健康和舒适。
本文将论述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原则以及常见的通风系统。
住宅建筑通风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通风与人工通风的结合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自身的特征,如窗户、门和天窗等,通过气压差和风力来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人工通风则依赖于机械设备,如通风扇和空调系统。
在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通风的依赖。
合理布置窗户和门的位置,使室内空气能够自由地流动和交换。
2. 多方向通风的设施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应考虑到房间的不同功能及其特殊需求。
例如,厨房和浴室等会产生大量湿气和异味的空间,应设有通风装置,能够及时排除室内的污浊空气。
而卧室和客厅等则需要能够保持适宜温度和通风的设计。
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空间的要求设置多方向的通风设施,以满足各种不同需求。
3. 遮阳与保温的平衡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还需要综合考虑遮阳和保温的问题。
阳光的照射会导致室内温度升高,而过多的紫外线会对居住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合理利用遮阳设施,并考虑到遮阳的同时保持通风的需要。
此外,还要注意保温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以提高室内的保温性能,减少能量的损失。
常见的住宅建筑通风系统包括以下几种:1. 自然通风系统自然通风是一种传统的通风方式,依赖于自然气流和建筑布局来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常见的自然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窗、天窗和开放式门等。
通过调整窗户的位置和大小,可以控制室内的气流量和方向,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2. 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通风系统是通过机械装置来实现室内空气的流动和交换。
常见的机械通风设备包括通风扇和换气设备。
通风扇可以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和异味,同时引入新鲜空气。
而换气设备则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室内外空气的交换速率,保持适宜的通风效果。
一、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一、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806a6a7f524ccbff1218425.png)
一、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自然通风是在压差推动下的空气流动。
根据压差形成的机理,可以分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和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图1-1示意了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的形成过程。
当有风从左边吹向建筑时,建筑的迎风面将受到空气的推动作用形成正压区,推动空气从该侧进入建筑;而建筑的背风面,由于受到空气绕流影响形成负压区,吸引建筑内空气从该侧的出口流出,这样就形成了持续不断的空气流,成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图1-2示意了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的形成过程。
当室内存在热源时,室内空气将被加热,密度降低,并且向上浮动,造成建筑内上部空气压力比建筑外大,导致室内空气向外流动,同时在建筑下部,不断有空气流入,以填补上部流出的空气所让出的空间,这样形成的持续不断的空气流就是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图1-1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图1-2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根据进出口位置,自然通风可以分为单侧的自然通风和双侧的自然通风。
图1-1就是双侧自然通风系统示意图,而图1-2表示的是单侧的自然通风形式。
由于自然通风系统运行的动力来自于自然界的自然过程,因此该技术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免费的自然冷却技术,在旧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空调技术和产品日益发展以后,该技术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但是,上个世纪发生的能源危机和全球环境危机后,集合低能耗、高环境价值的自然通风技术作为重要的生态建筑技术之一受到广泛关注。
关于其运行机理[1]的研究和建筑设计的实践[2,3]报道非常丰富,特别是在示范性生态建筑中,自然通风更是一种重要手段。
下图1和图2是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主持设计、建设的生态示范办公楼,图2给出了利用太阳能增强热压形成自然通风的烟囱外形图。
图1 上海辛庄生态示范办公楼全景图2 上海辛庄生态示范办公楼自然通风烟囱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地面交通和建筑之间的日益融合,自然通风技术能否再度成为城市生态建筑的主流则需要讨论。
下面从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的角度,讨论一下自然通风系统设计中的限制性条件。
通风设计规范
![通风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417d21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1.png)
通风设计规范在建筑领域中,通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设计元素。
良好的通风设计可以提高空气质量,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促进员工和居民的健康,同时还可以节约能源。
因此,在考虑一个空间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到通风系统、空气质量和能源消耗等因素。
下面将讨论几种通风设计规范。
1、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基于建筑物布局的有效通风技术。
这种设计方式可以通过使用温度差异、风力和空气浮力来产生空气流动。
这种方法最适合于中小型建筑,其布局应该有适当的开放区域,可以让空气从一个区域流向另一个区域。
在执行自然通风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a)开口面积建筑物中通风口的设计应该足够大,以便有足够的空气流动。
进出口的面积必须是建筑物总面积的5%至10%。
(b)通风模式通风模式是自然通风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室内建筑要根据周围环境采取不同的通风模式,例如交叉通风和单一通风。
这些通风模式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如风向和周围建筑物的高度等。
2、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通过机械装置、风扇和空气调节设备来促进和调节室内气流的设计方法。
机械通风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物和工业场所,方便并且效率高。
但是,在考虑机械通风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因素。
(a)计算空气换气次数在考虑机械通风时,应考虑空气交换的次数。
这样可以确保室内的空气保持新鲜,减少室内空气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定期的检查空气换气次数有助于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b)排气位置在设计机械通风系统时,必须确定最佳的排气位置,以确保通风系统能够正常运作。
排气口应该位于不会污染室内空气的位置,以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混合通风混合通风是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的一种组合系统。
这种通风方式通常被用于大型建筑物和公共场所。
在考虑混合通风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风道设计风道设计能够通过控制室内空气的流动,优化混合通风的效果。
这些风道必须足够大以适应大型建筑和大型室内空间。
(b)引入新鲜空气混合通风系统必须能够引入足够的新鲜空气,以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达到最优。
对建筑物自然通风设计的探讨
![对建筑物自然通风设计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165cfd5d15abe23482f4df7.png)
对建筑物自然通风设计的探讨作者:向兴武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8期【摘要】当今社会能源日益紧缺,建筑中空调以及机械通风设备的使用更是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实现建筑物自然通风,不仅能够节约能源更能为人们提供更加适宜的居住环境。
本文深入探讨了建筑物自然通风的意义及原理。
并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的实施,及相应设计方案的评估与改进措施。
【关键词】建筑物;自然通风;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目前大多数建筑物温度控制及通风设施都是依赖于空调及机械通风设备,不仅通风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自然通风系统逐步的成为人们对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主要思考模式,全球的科学家开始重新审视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合理的进行自然通风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风能源将给人们的居住条件带来很大的改观,并能够缓解当前能源的紧张。
在建筑自然通风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合理的制定实际可行的设计方案。
二、自然通风概述自然通风是指不借助机械调节,完全靠自然力完成的对围合空间的宅气更替,从而达到围合空间内保持足够新鲜宅气的过程。
过分依赖空调,室内空气自然调节能力不足是这次非典型性肺炎流行及控制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建筑设计问题。
自然通风总的来说有三个明显的功能,分别如下:(1)健康的室内空气,通过不断以新替代室内空气来达到保持室内空气质量的良好水平。
(2)室内热平衡,通过气流的热动力学原理,促进热空气的排出,冷空气的流入。
(3)冷却结构功能,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利用自然通风可以帮助降低结构热度,这对于超高层建筑有很大好处。
三、设计建筑自然通风的意义及原理1、建筑自然通风的意义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通风设计广为青睐的一种设计方式,它比通过应用空调、制冷等设备实现室内环境调节的机械通风更能环保节能的改革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带来的能耗。
当室内的温度或湿度比较低时,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前提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部分潮湿或烦热的气体,使得室内环境达到人体舒适的热度和温度,即使室外的空气温度超过舒适区,需要消耗能源降低温度或湿度,也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输送处理后的新风,而省去风机能耗且没有噪音和污染,非常符合城市环保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
![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8b91d0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e.png)
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以自然进风为主的建筑物的主进风面应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侧。
当放散粉尘或有害气体时,在其背风侧的空气动力阴影区内的外墙上,应避免设置进风口。
屋顶处于正压区时应避免设排风天窗。
利用穿堂风进行自然通风的建筑物,其迎风面与夏季主导风向宜形成60°~90°角,且不应小于45°角。
夏季自然通风用的室外进风口,其下缘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1.2m,还应避开室内热源和有害气体污染源,以防止进风被污染。
当进风口高于2.0m时,应考虑对进风效率的影响,进风效率可查有关手册。
在严寒地区或寒冷地区的用于冬季自然通风的进风口,其下缘距室内地面不宜低于4m,如低于4m时,应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措施。
民用建筑的厨房、厕所、盥洗室和浴室等,宜采用自然通风。
当利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室内卫生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
普通民用建筑的卧室、起居室(厅)以及办公室等,宜采用自然通风。
散发热量的工业建筑物的自然通风量应根据热压作用进行计算。
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人员活动区的温度要求时,宜辅以机械通风。
当室内设有机械通风设备时,应考虑它对自然通风的影响。
夏季自然通风应采用流量系数大、易于操作和维修的进、排风口或窗扇。
除天窗能稳定排风或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小于或等于1m/s的地区可采用一般天窗外,对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室内散热量大于23W/㎥和其他地区的室内散热量大于35W/㎥以及不允许天窗孔口气流倒灌时,均应采用避风天窗。
利用天窗排风的工业建筑,选用的避风天窗应便于开关和清扫。
总的来说,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需要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平面布局、门窗洞口的大小和位置等因素,同时要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建筑通风设计方案
![建筑通风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36b9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a.png)
建筑通风设计方案一、引言建筑通风设计在现代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通风系统能够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和流通,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和健康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针对建筑通风设计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设计原则1.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选择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选择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
自然通风能够有效利用自然气流,对节能环保有显著作用;机械通风则可在需要时提供更强力的通风效果。
2. 通风系统的布局合理布局通风系统,确保每个房间都能得到充分的通风。
考虑到建筑的结构及气流分布,将通风口和进风口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保证空气在室内快速流通。
三、自然通风设计方案1. 窗户设计合理选择窗户的尺寸和材料,确保室内外空气的顺畅交换。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窗户的位置和朝向,以利用自然气流的优势来实现通风效果。
2. 通风口设计设置合适数量和位置的通风口,以促进室内空气的流通。
通风口的尺寸和形状应根据建筑的需求和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来确定。
3. 透明材料的应用利用透明材料,如玻璃或塑料,来增加室内的采光,并提供室内外空气交流的通道。
透明材料能够让阳光进入室内,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
四、机械通风设计方案1. 通风设备的选择根据建筑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通风设备,如换气扇或通风系统。
这些设备能够提供强力的通风效果,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
2. 通风管道设计合理规划通风管道的布局和尺寸,以确保通风系统的顺利运行。
通风管道的材料和直径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以保证通风效果的最大化。
3. 定时控制系统在机械通风设计中,引入定时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通风设备的工作时间和风量。
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通风的效果,同时降低能源消耗。
五、结论建筑通风设计方案是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和居住舒适的重要手段。
通过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合理结合,可以实现最佳的通风效果。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的需求和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方案,并合理布局通风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质量。
风力、自然通风、空气调节等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风力、自然通风、空气调节等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771310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a.png)
风力、自然通风、空气调节等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工程一直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领域之一,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风力、自然通风、空气调节等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建筑中,成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还能够有益于环境保护,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些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风力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风力技术是指控制和利用风的能源,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来利用风力的作用。
在建筑领域中,风力技术常常被应用于建筑的通风、散热、采光等方面。
例如在一些高层建筑中,如果没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夏季高温天气会导致室内温度过高,给居民带来不适甚至健康问题,而利用风力加强通风效果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而在冬季,采用风力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窗户结霜,在保温的前提下,减少能源的浪费。
为了促进房间内空气的流通,设计工程师通常会在建筑的顶部或墙壁上设置一些透风口,利用自然的气流使空气更加流畅自然。
此外,风力技术还可以被应用在建筑立面的设计上,如在建筑立面设置风帘、防风墙等,不仅使建筑的外观更加美观,还可以有效地增加室内保温性能,节约能源。
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气流进行通风的技术,在建筑领域中,因其低成本和节能的特点而受到广泛的应用。
自然通风可以通过建筑本身的形状、高度、朝向、开口等设计来实现。
例如,设计师在建筑的立面上设计出大小不一的狭缝或孔洞,利用风的自然气流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室内。
在建筑内部,设计师可以通过设置立体花坛等设施,将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提高空气质量。
此外,自然通风技术还可以减少对空调和通风系统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成本。
在一些旅游胜地和度假村,利用自然通风技术设计的建筑更加吸引人、对环境更加友好。
空气调节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空气调节技术是指控制热、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适应室内建筑物的舒适性和健康要求的科技。
在现代建筑中,空气调节技术应用广泛,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减少疾病和污染等问题。
论自然通风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论自然通风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e6634d19da38376baf1faedc.png)
论自然通风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应该通过建筑物的规划、构造设计等过程对自然通风的可应用性和效果仔细考虑,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来解决建筑物的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为使用者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标签:自然通风;建筑设计;运用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紧张,能否有效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已成为当前建筑界的重点研究课题。
而自然通风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通风方式,相对于机械通风和空调而言,能够在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减少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减低环境污染,已得到越来越多设计人员的重视。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室内空气环境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然通风的实现方式(一)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中还能利用建筑内空气的热压差进行实现,因建筑物内外空间中的空气由于温差导致空气密度的差别而产生压力差,而促使建筑物空间内外空气发生流动。
建筑物内温度高的空气由于密度小而上升,从建筑物上部的风口向建筑物外部排出,这就会在原来低密度空气区域形成负压区,而使建筑物从底部吸入建筑物外温度低且密度大的新鲜空气,造成建筑物内外空气不停地流动而实现自然通风。
(二)通过风压实现自然通风。
由伯努利流体原理可知,流动空气压力同其速度具有反比关系,这样会在其速度增加时形成低压区。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可将通风通道设计成横向,在自然风从此通道中吹过就会形成负压区,造成周围的空气发生流动,这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管式建筑通风原理。
管式通道要在一定方向上封闭,然后将其他方向敞开以形成通风方向,这样就会使大进深建筑空间的通风效果更加明显。
二、自然通风的应用研究进行建筑物通风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最主要的有室内空气品质、人体感觉舒适、节能和可靠,另外还要可以比较方便地调节控制。
在夏天,房间的空气温度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相对湿度维持在50%左右,气流速度限制在较低的范围内(一般希望不大于0.15 m/s)。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设置要求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设置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288fc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b.png)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设置要求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是建筑火灾烟气控制中防烟排烟的方式,是经济适用且有效的防烟排烟方式。
系统设计时,应根据使用性质、建筑高度及平面布置等因素,优先来用自然通风及自然排烟方式。
一、自然通风方式自然通风是以热压和风压作用的、不消耗机械动力的、经济的通风方式。
如果室内外空气存在温度差或者窗户开口之间存在高度差,则会产生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当室外气流遇到建筑物时,会产生绕流流动,在气流的冲击下,将在建筑迎风面形成正压区,在建筑屋顶上部和建筑背风面形成负压区,这种建筑物表面所形成的空气静压变化即为风压。
当建筑物受到热压、风压同时作用时,外围护结构上的各窗孔就会产生因内外压差引起的自然通风。
由于室外风的风向和风速经常变化,因此导致风压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一)自然通风的原理(二)自然通风方式的选择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疏散楼梯是建筑物内部人员疏散的唯一通道。
前室、合用前室是消防救援队员进行火灾扑救的起始场所,也是人员疏散必经的通道。
因此,发生火灾时无论采用何种防烟方法,都必须保证它的安全性,防烟就是控制烟气不进入上述安全区域。
对于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由于这些建筑受外界风压作用影响较小,利用建筑本身的采光通风设施也可基本起到防止烟气进入安全区域的作用,因此,其防烟楼梯的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当采用全敞开的凹廊、阳台作为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或者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具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窗面积符合规定时,可以认为前室或合用前室自然通风,能及时排出从建筑内漏人前室或合用前室的烟气,并可防止烟气进入防烟楼梯间。
当加压送风口设置在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顶部或正对前室人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三)自然通风设施的设置(1)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m'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宜每隔2~3层布置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李 涛 韦 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南京 210096)摘 要:在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和世界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风力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
依据自然通风的原理,通过分析国内外著名生态建筑中所采用的自然通风技术,比较了其各具特色的通风技术,着重论述了建筑物中设置中庭与风塔对于加强通风效果的作用。
然后结合国情,提出了一些对于风能利用方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通风处理方法,目的是针对建筑设计实践中的自然通风问题起到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通风 风压 热压 中庭 风塔NATURAL VENTI LATIO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Li Tao Wei Jia(Architectural College of S 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Abstract:As present energy consumption multiplies daily and world resources are gradually deficient,wind power resources step by step gain public attention1According to natural ventilation principle,analyses the use of technologies is analyzed and their qualities are compared,which are used for outstand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s1It is also discussed the set up of atrium and wind ventilator in buildings with regard to strengthen ventilation effects1Link to domestic conditions,at last some operable ventilation-management methods based on wind energy utility’s aspect are proposed,aiming at giving practical guide to natural ventilation problem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s1K eyw ords:natural ventilation wind-induced pressurization thermal pressure 风,是人类古老的朋友。
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生活实践中摸索出各种方法来充分利用风能使生活环境变得更为舒适,同时又避免风的不利影响。
长久以来,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通风措施,利用风来使室内变得凉爽和舒适。
从中国传统勘舆中的“藏风聚气”到古代中东地区招风塔和招风斗,都充分体现了各国人民在利用自然风方面的聪明才智。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自工业革命后,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这方面的许多传统技术逐渐被人们抛之脑后。
直到能源消耗与日俱增、世界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才开始重新研究如何利用风来取得降低能耗的效果,同时更大限度地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1 自然通风建筑内部的通风条件是决定人们健康、舒畅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通过空气更新和气流的生理作用对人体的生物感受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对室内气温、湿度及内表面温度的影响而起到间接的影响作用[1]。
通常认为,自然通风的作用具有三种不同的功能[2]:第一,健康通风,即保证室内空气质量IAQ;第二,热舒适通风,即增加体内散热,以及防止由皮肤潮湿引起的不舒适以改善热舒适条件;第三,降温通风,即当室内气温高于室外的气温时,使建筑构件降温。
据测定,室内外温差大时,开窗10~15分钟可完全换气一次;温差小时,大约半小时可交换一次。
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为风压和热压。
通常的作法为利用建筑物外表面的风压,利用室内的热压,以及风压与热压相结合。
111 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第一作者:李 涛 女 1979年出生 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05-11-20所谓风压,是指空气流受到阻挡时产生的静压。
当风吹向建筑物正面时候,受到建筑物表面的阻挡而在迎风面上静压增高,产生正压区,气流再向上偏转,同时绕过建筑物各侧面及背面,在这些面上产生79Industrial Construction Vol.36,Supplement,2006 工业建筑 2006年第36卷增刊局部涡流,静压降低,形成负压差,风压就是利用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力差,室内外空气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由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流动。
而这个压力差与建筑形式、建筑与风的夹角以及周围建筑布局等因素相关。
当风垂直吹向建筑正面时,迎风面中心处正压最大,在屋角及屋脊处负压最大。
在迎风面上的风压为自由风速动压力的015~018倍,而在背风面上,负压为自由风速动压力的013~014倍[6]。
风对建筑物产生的作用力可以分解成一个水平的阻力和一个垂直的升力,对风压的利用往往是利用水平方向阻力来设计和组织通风的。
垂直方向的力会产生伯努力效应(Bernoulli Effect)。
例如进风面的斜屋顶,会形成巨大的抽吸力,这种形式的屋顶起到兜风的作用。
如位于巴基斯坦的传统建筑屋顶的招风斗(见图1、图2),设置的越高,风速越大,建筑物的影响就越小,兜风效果越显著,同时形成了典型的民族地方特色[4]。
图1 巴基斯坦传统民居外观[4]图2 巴基斯坦传统屋顶通风原理[4] 风压引起的另一个效应就是文丘里效应(Ven2 turi Effect)。
气流流动时,会因为空间的收缩而引起加速,于是收缩段形成负压区。
德国著名建筑师托马斯1赫尔佐格Thomas Herzog设计的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26号馆是充分运用文丘里效应创造自然通风的典范之作。
通过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密切合作,对热气流自然运动的仔细研究,以取得最大限度的自然通风,使得如此巨大的室内空间中机械通风被减到最小。
其夏季降温措施为:1)立面上的开口引入自然风;2)距离地板4m的玻璃通风管道将冷空气散发到展厅中;3)空气吸收室内人群和机械设备等的热量后变热上升;4)热空气从锯齿形屋顶的开口自然排出。
空气的回流被可调节的翼片所阻挡,翼片安装在屋脊上,可根据外界风的方向调整。
5)其冬季供暖措施为事先加热后的空气直接通过管道送入室内;6)热空气上升排出。
波形屋顶的尖峰具有很强的造型感,其原型是传统工业建筑中常用的北向天窗(见图3)。
在应用生态策略以节约能源、提供舒适性的同时还创造了极富表现力的建筑形象[5]。
图3 托马斯1赫尔佐格设计的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26号馆剖面通风示意[5]112 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烟囱使室内的烟不用机械方式而有组织的排出室外,大大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这就是常说的“烟囱效应”(Chimney Effect)。
所谓热压通风,就是利用该原理,根据建筑内部由于空气密度不同,热空气趋向于上升,而冷空气则趋向于下降的特点,促进自然通风。
热压作用于进风和出风的风口高度差,以及室内外空气温度差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度差愈大,温度差愈大,则热压通风效果愈明显。
应用烟囱效应拔风的优秀范例有很多,传统的如蒙古包的“天窗”拔风。
应用烟囱效应的现代建筑包括德国RWE大厦、英国新国会大厦、英国Demontfort大学的Queen’s Building等。
同时,热压通风还存在一种“漏斗效应”。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由高温传向低温一侧,那么在漏斗空间中的热量传导也符合从下部传向上部的规律,即漏斗作用将会对热空气的上升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有效的加剧热量的上升扩散[5]。
尼肯・塞克(Nikken Sekkei)设计的日本Matsushita电子公司的信息传播中心大厦中,建筑沿南北方向进深层层退台,内部配置了一个梯形状倾斜的中庭(见图4)。
新鲜空气通过中庭下部的窗户进入过滤器后,再散发到室内。
从窗户下吸入的冷空气可以冷却整个结构体系,以减少整个建筑空调系统的负荷。
办公空89工业建筑 2006年第36卷增刊间可以向中庭完全开放,在需要的时候亦可以通过卷帘部分或全部围合起来。
就算在室外无风的情况下,梯形中庭的漏斗效应也可保证吸入足够的空气。
这种中庭的形式在促进热量散失的同时,塑造了雕塑和构成般的效果(见图5)。
图4 梯形中庭通风示意[5]图5 梯形中庭室内效果[5]113 利用热压与风压实现自然通风建筑中的自然通风往往是热压与风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自作用的程度不同,对建筑物整体自然通风的贡献不同。
热压作用相对稳定,烟囱效应拔风的产生条件较容易实现;而风压作用常常受到大气环流、地方风、建筑形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
所以,当风压与热压同时作用的时候,还可能出现减弱通风效果的情况。
当风向与热压作用的流线方向相同时,会相互促进;反之,则会相互阻碍,从而影响自然通风的效果。
在英国沃特福德的外部郊区有一座办公建筑,是建筑研究组织(BRE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 2ment )有关环境研究的一个实验产品,为这个尺度适中的办公建筑精心设计了一套能源系统。
南侧立面上设置了五个高耸的风塔,表面闪闪发亮,可以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驱动内部的低压风扇,在闷热的天气条件下以增强风塔的抽风效能(见图6)。
在气候温和的季节里,建筑则打开窗户来通风。
南侧的窗户上还装有可调角度的遮阳板,防止吸收过多的太阳辐射[5]。
图6 风塔通风示意图[6]2 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设计现今,人们一说起生态技术,常常会将其与昂贵的高技术等同起来,比如国外用于监控、管理整幢建筑的能源管理B EMS 系统等。
但生态技术并不等于高技术,还包括许多方式。
211 通过建筑形体设计、朝向、建筑群的布局等,根据当地风玫瑰来取得最大的自然通风。
建筑物的高度、长度和深度对自然通风有很大影响(见图7)。
图7 建筑物深度与涡流区关系[9]212 利用树木的合理布置来加强建筑的自然通风(见图8)。
图8 利用植被加强建筑物的通风[10]99论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李 涛,等213 一个简单的矩形体,使其长向的门窗尽可能朝向夏季的主导风向,则通风效果较好。
当建筑平面的形式为“凹”形或“L ”形时,应尽可能使其凹口部分面向夏季主导风向[8]。
214 建筑平面进深不宜过大,这样有利于穿堂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