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汇总7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汇总7篇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汇总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教案模板参考,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一)冰雪覆盖的地区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人教版初中地理极地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极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貌、生物等。
(3)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2)分析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其成因。
(3)搜集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极地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貌、生物等。
3. 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教学难点】1.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2. 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意义。
【教学准备】1. 地图和图片资料。
2.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的资料。
3. 人类活动在极地地区的实例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貌、生物等。
Step 3:课堂讲解讲解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分析极地地区的地貌和生物特点。
Step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分享各自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Step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极地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极地资源的意识。
Step 6: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和图片,分析气候特点,搜集和分享资料,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保护极地资源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_24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极地区的范围,归纳比较南极地区、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异同点。
2、认识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学会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称人类急待开发的三大领域为太空、海洋,还有一大领域是什么?展示极地地区的代表性图片,引出极地地区。
【学前回顾】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2、地球上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由于太阳的斜射,会出现_____和______现象。
【合作探究】假如同学们将要随科学家到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学生讨论(位置、气候、考察时间、考察目的、注意事项等等。
)老师展示学习目标一、独特的自然环境看课本P92-P93页的图10.1和图10.2,并阅读相关内容,小组自主完成下面的内容:(1)请同学们从极地图中找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并能快速的指出。
(2)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学法指导:在极点周围判别方向分两步:先根据极点判断南北,再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
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转;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转。
)(3)分析课本P93-P95页有关材料,及P95页图10.5探究:呈现表格,归纳总结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师提问:极地地区自然环境那么恶劣,为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学家去考察、研究?学生阅读自学P96—P97页教材内容,自主完成下面的内容:(1)南极地区为什么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2)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3)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三个科学考察站,并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_11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册第十单元《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极地地区二、设计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和游戏竞答等方式组织教学,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1、运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运用图文资料,对比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热爱科学的态度3、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极地地区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学生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基本的地理现象,并且明白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明白了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这是有利于学习的方面。
但由于极地地区离我们较远,我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不是太多,加上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降低难度,必要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五、重难点和关键重点:两极的位置及范围;极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难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关键: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有效攻克重难点知识。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学生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八、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有关南北极的照片,让学生对极地的神秘与美丽产生向往,有想亲自去体验的冲动,从而设计极地游,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旅行前准备教师讲述:旅行前,要先确定路线,就要知道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参考课本第92~93页地图,自主完成学案练习,从而认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
【让学生利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锻炼了读图能力以及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极地地区》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的内容,主要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本章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了极地地区的气候、动植物、冰川以及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提高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极地地区的认识相对较少,对极地地区的特点和价值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可能对极地地区的动物和景色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掌握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认识极地地区的动植物和冰川,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关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极地地区的动植物和冰川。
2.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极地地区的动植物和冰川。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分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极地地区的图片、视频、地图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初步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分别是南极考察队和北极考察队。
设计意图:结合中学生好奇心重和求知欲强等身心发展特点,以模拟科考的形式展开学习,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教师:在去考察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哪些相关问题呢?
学生:要了解考察地的自然环境、需要准备的物品、确定考察的时间、去考察的目的以及考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学情分析
极地地区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学生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基本的地理现象,并且明白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明白了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这是有利于学习的方面。但由于极地地区离我们较远,我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不是太多,加上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创设情境,降低难度,必要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白色世界──南极洲,瞧,可爱的企鹅正向我们走来······
教师:两极地区永恒的基色是什么?最普遍的景观是什么?
学生:白色,冰雪覆盖。
教师: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字──冷。极地地区为什么这么寒冷呢?试着从纬度位置、地势等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学生: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设计意图:通过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分别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讨论和思考,最后汇报。小组活动和集体讨论相结合,学生能够充分地思考,在比较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刻。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教师: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适合人类居住吗?(不适合)可是,迄今为止,以南极为例,已有20多个国家建了150多个科学考察站,还有许多国家甚至对南极提出了领土要求,这是为什么呢?
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一、教案主题: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生态环境。
2. 让学生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3. 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极地地区的概念及地理位置2.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3. 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4. 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5.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实际问题和人类活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第一课时:极地地区的概念及地理位置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极地地区吗?能描述一下它的位置吗?2. 总结:极地地区位于地球的两极,包括南极和北极。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
2. 分析极地地区的经纬度范围。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介绍极地地区的周边国家和地区。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极地地区的位置。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极地地区有什么特殊的气候特点吗?2. 总结:极地地区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风大。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
2. 分析极地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介绍极地地区气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讨论极地地区气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课时: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极地地区有哪些特殊的生态环境吗?2. 总结:极地地区生态环境独特,包括冰川、海洋、陆地生物等。
《极地地区》教案(通用3篇)
《极地地区》教案(通用3篇)《极地地区》篇1极地地区教学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要求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结构分析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
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
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内容点析1.关于极地地区特殊的位置。
教材将读图的过程和对极地地区位置的理解渗透到了活动当中,首先通过这两幅图可以了解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明确环绕南极大陆的各大洋和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南极能够同时被三个大洋环绕,这是由其特殊位置决定的,同时海洋与陆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极地地区尤其是极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问题3的安排即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
由于是经线的交汇处,在极地地区还会出现时间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前面学习“地球和地图”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材简析】本章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环境保护”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科学考察”。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1. 学生的心理特征中学生好奇心强,想像力丰富,极地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她的神秘给学生带来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本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读图习惯: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的基本知识分析图中的地理事物等。
但是本校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还不是很强,学习压力小,凭兴趣去听课学习。
【教学目标】1、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道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能够利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说明自然环境的成因。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等。
难点: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学方法】本节课设想以“设计第五座科考站的外观和内部部分设计”为主线,教学内容分“where—位置?”,“what—环境和资源—科考”和“how—保护极地”,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项目式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关于地球两极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章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理解极地地区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保护。
教材包括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极地地区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通常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极地地区的保护有一定的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
2.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等内容进行讲解。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极地地区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阅读法: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极地地区的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2.图片: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图片。
3.资料:关于极地地区的保护措施、人类活动等方面的资料。
4.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讲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极地地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一、极地地区概述.定义:极地地区主要包括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两大区域,这些地区以严寒的气候为主要特征。
.重要性:极地地区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二、南北极地理位置.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四周被南冰洋包围,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
.北极:位于地球的最北端,主要由北冰洋及其周边陆地组成,包括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等。
三、气候特点与成因.气候特点:极地地区气候极端寒冷,风速大,降水少且以雪为主。
.成因:由于纬度极高,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少;冰雪反射阳光,导致地表进一步降温;同时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形成寒冷干燥的气候。
四、生物种类与适应性.生物种类:极地地区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具有独特的适应性。
如企鹅、北极熊、海豹等。
.适应性:极地生物通过特殊的生理和行为方式来适应极端寒冷的环境,如厚实的脂肪层保暖、冬眠、集群等。
五、资源分布与开发.资源分布:极地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等。
.资源开发:在开发极地资源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六、环境保护与意义.环境保护:极地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因此,保护极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保护极地环境有助于维护全球气候稳定、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福祉。
七、极地探险与科学考察.极地探险:极地探险活动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人类勇气和智慧的重要方式。
.科学考察:通过科学考察,人类可以深入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八、极地地区与人类关系.科学研究:极地地区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地球气候、生态、地质等领域的天然实验室。
.气候影响: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旅游资源:极地地区的独特景观和生物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旅游胜地。
总结:极地地区作为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来说既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又面临环境保护的挑战。
极地地区的教案
极地地区的教案【篇一: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345【篇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整合问题。
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2、反馈(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调查、汇报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难点: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汇报、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教学方法访谈教学方法课前准备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准备:1、将两极地区分为“自然概况”、“自然资源”、“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专题。
2、两个小组(男、女)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并选出两名学生代表,做为主持人,各小组做好汇报顺序和形式的安排。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
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
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RJ)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 教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半球位置:北半球
海陆位置: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周边的亚、欧、北美三大洲部分地区。
2.纬度高。
3.北极温度比较高。
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南极地区海拔高;南极绝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冰雪有反射太阳辐射的作用。
4.“冰雪高原”、、
、
承转: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每年暖季在南极基地上活动的人数达多人。
极地环境如此恶劣,我们为什么还要进行考察呢呢?
科学考察的宝地
考察项目(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极地考察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主要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极地地区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资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针对极地地区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答案。
例如:“极地地区有哪些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个关于极地地区的任务。
例如:制作极地地区的手抄报、PPT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保护意义和措施,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保护极地环境的意识。
人教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极地地区
第十章极地地区
设计思路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视听交融,动静交织”的特点,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
激活学生原有的学问储藏,不断引导和指导学生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讨论、表达思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潜能得以挖掘,特性得以彰显,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教学目的
学问与技能: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道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可以利用已有的地理学问,说明自然环境的成因。
方法与过程:通过对呈现资料的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到达对两极地区特殊自然环境的相识。
看法情感与价值观:培育学生的新奇心和探究欲;养成对生存世界的关注;培育热爱自然、勇于探究自然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分辨方向。
2.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判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
教学策略
1.对于“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分辨方向”实行温故知新,运用已有的学问,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2.对于“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实行引导发觉的策略。
教学用具CAI 课件;地球仪;白色、蓝色空白卡片若干。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02 10.1极地地区【教案】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
极地地区设计说明本节课采用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个综艺节目《极限挑战》的形式展开,“极”限又与极地地区的主题契合。
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如“冰山一角”的含义,干燥的南极地区为什么有2 000多米厚的冰层,企鹅和北极熊的御寒本领是什么,去极地地区旅游应准备哪些物品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
学习目标1.从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角度,说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学会在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重点难点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代表动物、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
2.两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视频、图片、歌曲、地图、PPT课件。
(二)工具1.智慧黑板。
2.网络搜索。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今天我们来一次真正的“极”限挑战,走进极地,畅游极地,保护极地。
二、预习检查课前分组搜集极地地区的图文资料,多角度展现极地地区真实景观。
三、学习任务一续表四、学习任务二续表五、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认识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企鹅和北极熊。
认识了极地地区的我国的科考站,也了解到极地地区现在面临着环境问题,为了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我们每个人应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共同行动起来。
七、布置作业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主要介绍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本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地理知识基础薄弱,对于远程地区的认知有限。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极地地区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现象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极地地区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视频资料: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动物、人类活动等。
2.PPT课件:介绍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学习资料:关于极地地区的文章、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美丽和神秘。
提问:“你们对极地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什么内容?”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介绍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特殊现象和人类活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极地地区,分析其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
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
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
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
4、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
出示北极的地图,认识周边的海洋和陆地。
出示南极图,学生不但要认识到南极大陆的轮廓象大象,而且要会辨认周边的海域。
(顺口溜:脚太平洋,头顶大西洋,背靠印度洋),经度的分布(正十字位置),还有周围的陆地分布。
北极是“陆包洋”,南极是“洋包陆”。
.
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知识
1、阅读材料p94页《南极地区的大风》,学生得出南极地区“风库”的特点。
2、阅读课件“极地气候资料”:得出南极地区降水少的特点,称为“白色荒漠”。
3、阅读课件中“七大洲海拔高度图”,知道南极大陆是平均海拔最高的洲,称为“冰雪高原”大陆
4、课本活动p95:读图10.5,比较南北极气温,可知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极,称为地球的“寒极”。
教师引导并小结:南极地区是世界最冷的地方。
进一步扩展解释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1)下垫面不一样,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
(2)南极海拔高。
(3)南极被冰雪覆盖,对太阳光有很强的反射作用。
(4)风大
情景对话:由学生和老师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对话,由学生分析对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教师在课间上相应指出四个科学考察站的地理位置和时间,特别要向学生提醒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外。
分析建站时间和地理位置。
从南极三个站的选址,也看出我国科学考察的技术越来越先进。
补充我国xx年2月在南极建立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的相关资料。
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科学考察站?供学生思考,带入下一节课的内容。
学生对这四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讨论,但老师要求学生不用急着马上回答,带着问题去听课
根据老师出示的课件图片,学生认识两极周围的陆地和海洋,认识到两极独特的地理位置
观看“温度计”上的几组数字,比较南北极的年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得出南极比北极寒冷很多的结论,小组交流并回答南极比北极寒冷的原因
学生参与企鹅妈妈和企鹅宝宝的情景对话
阅读课本p96资料,并在地图上圈出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并比较不同(经纬度)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南北两极特殊位置、范围。
运用资料认识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举例说出极地地区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3.了解极地科考意义和我国主要考察站。
了解极地环境保护,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特殊的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感受企鹅和北极熊的生活环境。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极地地区,板书第五节极地地区
(二)新课:
以丁丁去极地考察为线索,让学生认识极地地区。
一、知识储备--认识极地地区
1展示.南北极地区图,请同学们找出两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周围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地区是指以南的地区,以为主,被哪三大洋包围,北极地区是指以北的地区,以为主,被哪三大洲包围,北极圈穿过世界最大的岛是。
)
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是高纬度地带,接受的热量少,是地球上的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过渡:因为特殊的纬度位置使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更为独特,
板书独特的自然环境
二、极地探险——独特自然环境
1.读课本48页两则资料,结合地图请同学们说说北极地区对未来交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被三大洲所包围,是北美洲到亚洲和欧洲的空中捷径。
2.读课本48页,结合资料分析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引导: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层厚度2000米,周围的海洋上有冰山,冰山是陆地上的冰川断裂下滑漂浮在海面的冰川。
是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料,具有:冰雪高原:之称。
3.读课本48页,根据图中资料分析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酷寒,干燥,列风。
引导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仍有生命存在,说出最代表的动物是什么?
4读课本资料,分析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引导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周围被三大洲包围,受海洋 * ,气温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
5.用南北两极企鹅对话,总结.比较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用两个学生扮演模拟企鹅和北极熊的对话。
引导:从海陆差异,海拔高低分析南样自然环境的差异。
合作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南极地区为什么比北极地区气温更低?把生成的答案让组长展示。
(提示:从海陆上看,南极以陆地为主,在地形上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
过渡:因为极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所以在房屋设计上也与众不同,请同学们看极地地区的房屋。
合作探究二:看课本极地考察站建筑图分析南极考察站的房屋为什么这样设计?
1. 房屋的墙板采用“夹心”式,中间是保温材
料。
窗户较小,且多为双层玻璃,玻璃夹层间几乎为真空。
2. 房屋地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
房屋朝不同方向开门,还设有天窗。
提示:一个地方的房屋设计与当时的自然环境有关,比如东南亚的高脚屋,沙漠中的房屋墙厚窗子小,那么极地地区气候恶劣,那么房屋设计应注意什么?
过渡: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无常住人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极地。
板书极地科学考察三、极地考察——领略考察的魅力阅读课本50页,看课本47页地图讨论极地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学让学生展示:
引导 (1)煤、铁矿产资源,(2)有丰富的淡水资源,(3)海洋生物石室,(4)原始的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丰富。
南极的冰心可以提供珍贵的气候信息,对过去的气候变化和未来的环境影响重大,极地地区矿产丰富为我们研究极地区提供地质价值,海洋上的生物为我们提供海洋生物价值,极地地区就是广阔的实验室,使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去极地考察。
过渡:现在征服极地区的人越来越多,对极地环境的破坏也不堪入目,所以要保护极地环境,板书极地保护在行动
四、极地保护——极地保护在行动
1.阅读课本内容,结合几张图片分析下列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危害?人类如何去做?
提示:人类大量实用喷雾剂,冰箱,空调,使南极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这样太阳的紫外线就射到皮肤上,人类得皮肤癌的机会就增多,动物和人类眼睛得白内障的增多。
过渡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极地环境破坏,世界各地都受到影响,为了保护极地环境,和平利用极地地区,许多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南极条约》,中国也加入了该条约。
所以进入极地地区的科考队员十分重视极地环境,他们用的生活用品全部是绿色环保产品。
我们为保护极地环境应该如何去做。
合作探究三:为了保护环境,同学们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做?
提示:1.给别人宣传,2.自已做到节能,减排,爱护花草,平均每年植树一棵,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纸张等等。
课后小结
小结:畅谈收获
我知道了极地地区的位置,纬度最高。
我知道了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独特。
我知道极地考察的意义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我学会了学习地理的方法。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