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生命导航系统之家庭教育咨询案例:一对母女的苦恼与快乐1
家庭教育咨询案例一:一对母女的苦恼与快乐1咨询师:饶文晖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我正在书房学习,研究家庭教育的互动模式。
我们一直认为,调整孩子的心理一定要从父母亲着手,这样调整后的效果是持久的,因为父母亲的场在家庭中是能量更大的,也是影响孩子最大的因素。
这时,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向我求教,说她的表姐碰到教育障碍,她的女儿高一了,小学初中成绩很好,也很听话,可一上高一,问题来了,迷上了言情小说,不能自拔,结果成绩一落千丈,被迫留级,转校重读高一,母女间亲子关系也是较为僵化,女儿根本不听母亲的话,这边承诺不看言情书,那边背着母亲借同学的MP5下载小说看,让母亲气得不知如何教育,十分苦恼。
我知道,这是一个普遍性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问题的多发期就是初三到高三这一阶段,而且集中在人际关系障碍和沉迷不良习惯方面,家长如果有较好的教育理念,在孩子的青春期和逆反期会接纳和包容,用理解的方式和孩子交朋友,走进孩子的内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会起到一个好的影响;不太懂教育的父母有的会采取强迫、严管,最后无奈的方式解决问题,解决不好时亲子关系破裂,这是一般常见的行为模式。
我们认为,这是缺乏思维和技巧的表现。
从我们的系统角度来讲,任何亲子关系障碍都是因为缺乏真爱和不接纳引起的。
我先约孩子的母亲谈话,两个小时谈下来,一切都真相大白了。
我问:你觉得孩子喜欢看言情小说,有什么问题吗?她答:当然问题大了。
现在正是学习紧张的时候,怎么能把心分到小说上去?我问: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好或喜欢,你女儿喜欢言情小说,不是很正常吗?她答:那是不允许的。
她现在的成绩已经急剧下降,如果再看言情小说,成绩就完了。
我问:成绩完了是什么意思?她答:成绩不好就铁定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未来的生活就十分让人担心,现在社会竞争剧烈,名牌大学生都找工作困难,何况考不上大学的人。
通过对话,大家可以知道答案了,对未来的恐惧是造成很多家长不能正确处理孩子不良习惯的关键。
单亲妈妈心理咨询案例
单亲妈妈心理咨询案例案例背景一、基本资料服务对象姓名:周女士、湖南人小学文化性别:女年龄:42岁二、个案背景1.引发/重要事件服务对象是一位单亲妈妈,离婚前生育一女一子,女孩13岁,男孩7岁,17年离婚后女儿判给前夫,上小学的儿子目前由服务对象独自在深圳抚养。
据服务自述,近段时间小孩最近脾气暴躁,对于很多事情的安排不愿接受,同时在写作业和主动学习上,意愿跟之前表现有落差,据服务对象反馈可能由于近段时间疫情原因,小孩目前在家独自上网课,偷偷玩游戏引起的原因,服务对象日常要上班又要照顾小孩,同时自身文化水平只有小学,日常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无法看懂,非常自卑,也不敢问身边小孩同学家长和老师,怕别人嘲笑。
在小孩学习上有多次争吵,甚至有过打骂行为,小孩也出现过自虐现象,用手把家中玻璃打碎,因此目前在小孩教育问题上有较大的困难。
2.曾做出的调试及成效曾经找过教育机构补习班,为小孩提供学习支持,但经济不允许支持继续。
同时找过小孩家长询问支持。
但遭受其它小孩家长的嫌弃,均反映效果不佳。
3.行为表现因为工作生活及孩子教育压力,服务对象会经常把一些情绪发泄到无辜儿子身上,甚至会动手打骂,并且服务对象有较强烈的倾诉欲,会跟较为熟悉的人主动诉说。
4.人际关系服务对象自述之前因为自己是单亲妈妈并不愿意和她人过多交往,害怕别人嘲笑,后来接触了社工,参与了一些志愿活动后,主动积极参与党群组织活动,慢慢可以接受并愿意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5.情绪状况比较稳定,对现实有点抱怨,但是积极寻求改变。
6.健康状况身体状况欠佳,患有肾结石、腰椎疾病等;需要不定期检查身体状况。
7.经济状况服务对象目前在一家公司做普通职工,每月收入4000左右,需要承担小孩上学费用日常生活租房等开支。
8.暴力倾向/虐待记录离婚前遭受过多次前夫家庭暴力9.支持网络(1)个人层面服务对象性格比较开朗、善于言谈,比较容易跟周围人进行沟通交流。
同时富有爱心,愿意将“业余”时间奉献给公益事业。
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亲子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案例背景。
来访者是一位名叫晓丽(化名)的妈妈,她带着自己10岁的儿子小辉(化名)前来咨询。
晓丽看起来非常疲惫和焦虑,她表示自己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让她“崩溃”的边缘。
小辉在学校里成绩中等偏下,老师反映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经常和同学发生小摩擦。
回到家后,小辉也不愿意和晓丽交流,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游戏或者看漫画书。
晓丽尝试过很多方法来改善这种情况,比如限制小辉的游戏时间、给他报各种补习班,但都没有什么效果,反而让小辉变得更加叛逆。
二、咨询过程。
# (一)初次咨询。
1. 建立关系。
我先热情地欢迎了晓丽和小辉,让他们在咨询室里感到放松。
我跟小辉开玩笑说:“小帅哥,今天来这儿就当是来和叔叔聊聊天,可没什么可怕的哦。
”小辉一开始有点害羞,但还是点了点头。
2. 了解情况。
我让晓丽详细说说她眼中的问题。
晓丽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一股脑地把自己的烦恼都倒了出来。
她边说边叹气,说自己为了小辉付出了那么多,可小辉却不理解她,还总是和她作对。
我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点头,表示我在理解她的感受。
然后我又转向小辉,用温和的语气问他:“小辉呀,你觉得妈妈说的对吗?你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呀?”小辉低着头,小声地说:“妈妈总是管着我,我做什么她都不满意。
”# (二)深入探索。
1. 家庭环境分析。
通过进一步的交流,我了解到晓丽和她的丈夫平时工作都比较忙,陪伴小辉的时间很少。
而且晓丽是个比较强势的人,在家里很多事情都是她说了算,小辉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
我对晓丽说:“晓丽啊,你就像一个将军,在家里指挥着一切,可是小辉他不是你的小兵呀,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呢。
”晓丽听了之后,若有所思。
2. 孩子的内心需求。
我又和小辉单独聊了一会儿,发现他其实很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认可。
他在学校里表现不好,是因为他觉得反正爸爸妈妈也不关心他,学习好坏都无所谓。
我就对小辉说:“小辉,叔叔知道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你只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多看看你,对不对?”小辉抬起头,眼睛里闪着泪花,点了点头。
重新架起爱的桥梁——一例亲子关系内观的案例报告
中国第二届内观疗法学术大会资料汇编重新架起爱的桥梁‘——一例亲子关系内观的案例报告曲伟杰心理学校张丽芬曲伟杰心理学校心理研修生赵秋萍摘要:本案例呈现的是一对母女进行亲子内观治疗的过程及改变。
1.个案基本情况来访者是一对母女,母亲从事行政工作,女JLl7岁,高二。
咨询的起因是,三个月前,女儿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男友,女儿为男友多次离家出走,这个过程中心身受到很大伤害,但却坚决不回头.母亲心急如焚却毫无办法,丈夫又反对心理咨询,所以她只好背着丈夫拉着女儿来咨询。
咨询中了解到,夫妻俩在女儿的学习教育上倾注了许多心血,对女儿的将来有着很高的期待。
虽然,一切物质要求都给以满足,但在学习方面,对女儿要求的很严格。
父亲甚至常用冷漠的语言来刺激女儿。
夫妻俩从不与女儿沟通,和孩子之间的交谈不是批评就是说教,青春期以来更是管理的更加严格,女儿所有事都是父母说了算。
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女儿慢慢变得自卑、孤独、迷茫,不会与人相处,没有真心朋友。
三个月前,上网认识一男友,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可以交流沟通的人,以至于多次离家出走。
2.治疗过程在首次咨询后,我建议这对母女接受家庭内观训练。
母亲很配合,但女儿坚决不同意。
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先不急于内观,而是与母亲沟通,建议继续接受心理咨询,慢慢帮孩子调整。
三次咨询后,我和女孩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她的情绪也比最初平稳了很多,于是我再次建议她们接受内观训练。
这次女孩没有反对,训练顺利进行,围绕着亲子关系展开。
此次内观共进行了五天,每天8:30-----晚17:30,采用记录内观的方式。
具体的操作是:要求内观者坐在一个清静、舒适、用屏风围住的1平方米面积的空间里,围绕着咨询师拟定的题目进行内观。
母亲按有女儿以来的时问进行回忆,女儿按自己出生以来的时间进行回忆。
在这期间,除了洗漱、去卫生问以及面接之外,要求内观者不走出屏风,而且除了咨询师和辅导老师之外不与任何人联系和交流,包括母女之间。
指导者每隔一个小时进行一次面接,面按时要求内观者陈述该段时间回忆的内容。
亲子关系重建家庭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亲子关系重建家庭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亲子关系对于家庭稳定和个人心理健康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有时会面临挑战和破裂。
本文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探讨了一位家庭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协助一个家庭重建亲子关系的过程。
案例背景这位家庭心理咨询师遇到了一个由单亲母亲和三个孩子组成的家庭。
单亲母亲是一位忙碌的职场女性,工作压力大,导致她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们。
因此,亲子关系逐渐疏远,沟通交流也变得困难。
分析与评估咨询师首先进行了家庭成员个别的评估。
通过与母亲和孩子们的交流,咨询师发现母亲的工作压力对于她与孩子们的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孩子们则表达出对母亲缺乏关心和陪伴的不满和愤怒。
制定目标和计划基于对家庭成员的评估结果,咨询师制定了一个目标:重建亲子关系,加强家庭的凝聚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咨询师与家庭成员制定了以下计划:1. 提高母亲的工作生活平衡,减少她的工作压力。
2. 帮助母亲和孩子们建立更好的沟通方式,增进对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3.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有意义的家庭活动,促进情感交流和团结。
执行和实施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母亲提前安排好工作任务,以确保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咨询师采用积极倾听和有效沟通的技巧,帮助他们表达内心的情感和需求,同时也教育他们尊重母亲的工作和努力。
咨询师还建议家庭成员共同制定一份家庭活动清单,每周安排一次特别的家庭活动,如野餐、户外运动等。
这些活动旨在增加互动和共享快乐的时刻,以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归属感。
评估和调整咨询师定期与家庭成员进行评估,以确保目标的有效实施。
通过观察和交流,咨询师发现母亲和孩子们之间的亲密度和理解有所提高。
孩子们开始更加理解母亲的工作压力,并主动与她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心情。
此外,家庭成员参与的家庭活动对于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增强了归属感和幸福感。
结论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家庭心理咨询在重建亲子关系和改善家庭动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单亲家庭女中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0
单亲家庭女中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兰溪市第三中学张伟摘要:本文是一例单亲家庭的女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学习不理想,缺乏家庭的关爱引发与母亲冲突导致产生上网、结交网友、逃学等不良行为的产生,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该中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跟据其成长过程和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了近期和远期目标,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调整理论进行心理治疗,该中学生不良行为得到明显的改正,学习、交往等社会功能得到恢复并在二年后考上三本院校,家长与本人都比较满意。
关键词:单亲母女冲突不良行为严重心理问题认知行为调整一、求助者资料:马青,女,18岁,兰溪某重点中学高二文科班学生。
1、主诉:成绩不好,在学校上课一点听不进,跟同学也没有什么好了的,没劲,不想上学。
父亲不管我的,母亲就知道骂我,家我都不想待,只是我也不知道做什么。
母亲补充:高一时开始上网,上学期因考试成绩不好与母亲发生冲突,逃出去后没回家,后知道是在网吧过夜;这个学期又因没有请假逃学,学校通知母亲后,被母亲责骂,又一次离家出走近一周,后来才知道是到金华会网友并在网友处留宿,现在是找回来了可她心一直都不定,还是读不进书;问她到底想干吗,她也不说,学校说了,自己不想清楚以后该怎么做,回学校也没用,而且要是再这样不辞而别,就只能请我们转学了,我们问问她,她也不啃声,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2、既往史:无任何重疾病史。
3、家族史:亲属无精神病史。
4、个人史:7岁就读小学,8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10岁父亲再婚,12岁父亲生一弟弟。
小学成绩优秀,且一直都很听话,从不与母亲顶嘴。
上初中后,成绩有所下降,中考不是很理想,没能上线,父母协商出了择校费后进入现在的中学就读。
但进入高中后,学习压力更大,学习成绩始终属于下游。
一次考试之后,与母亲发生口角冲突,有了第一次在网吧过夜的经历,此后一旦与母亲发生矛盾便会独自外出,上学期初还跑到金华会网友,两天后父亲通过电信小灵通定位才将其找到,期中考试前又一次出走,十天后才回家,后来得知是与网友一道到义乌去找工作,但做了二天觉得太苦,不做了,等身上的钱用完后便回家了。
亲子关系咨询案例报告范文
亲子关系咨询案例报告范文背景介绍这是一份关于亲子关系咨询的案例报告,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和分享一次成功的亲子关系咨询经验。
本次咨询的案例对象为一名40岁的母亲和她的12岁女儿。
问题描述母亲在咨询中反映,她和女儿之间存在着一些争吵和沟通困难的问题。
母亲感到自己对于女儿的要求过多,而女儿则觉得母亲对她的约束过度,缺乏自由和独立性。
双方常常因此发生冲突,导致家庭氛围紧张。
咨询目标本次咨询的目标为改善母女之间的沟通方式,减少冲突,并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同时,希望能够帮助母亲更好地理解并尊重女儿的需求,让女儿感受到被接纳和支持的情感。
咨询过程第一次咨询在第一次咨询中,我与母亲和女儿分别进行了独立的面谈,以了解每一个人对问题的认识和感受。
母亲向我反映了自己对女儿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并表示自己希望女儿能够更加听话、乖巧和独立。
她认为女儿的不合作和顽劣只会给她带来麻烦。
然而,母亲也承认她在沟通中存在一些控制欲和焦虑,希望能够改善这一点。
在面谈女儿时,她向我表达了对母亲的不满和抵触。
她认为母亲对她的要求太高了,让她感到有压力和束缚。
女儿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渴望被信任和接纳。
第二次咨询在第二次咨询中,我邀请母亲和女儿共同参与,通过游戏和互动来促进二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一开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游戏,旨在加强母女之间的合作和信任。
这些游戏包括一起完成拼图、组合故事和合作解谜等。
通过这些活动,母女之间的沟通开始变得活跃和积极。
随后,我引导母女两人进行亲子对话。
我鼓励母亲倾听女儿的想法,同时女儿也需要学会尊重母亲的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我提供了一些技巧和建议,如有效倾听、表达情感和解决冲突等。
第三次咨询在第三次咨询中,我与母女共同评估了他们在过去几周里的进展和成果。
根据双方的反馈,母女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已经明显改善。
母亲学会了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女儿的需求,学会了更加灵活和开放地与女儿沟通。
女儿也逐渐学会了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更加理解母亲的关心和期望。
心理咨询 伦理案例
心理咨询伦理案例心理咨询伦理案例:亲子关系问题案例一:家庭冲突在一次咨询中,一位母亲向我咨询她与她十五岁的儿子之间的冲突。
母亲描述了儿子的反叛行为,包括不听从她的指导和规定。
她感到无奈和失望,不知道如何与儿子建立有效的沟通。
案例二: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一位父亲咨询我关于他和前妻离婚后,他与孩子的关系状况。
他担心他的离婚会给孩子带来长期的心理伤害,并且感到内疚和无助。
案例三:青少年自杀触发因素一名高中教师咨询我关于她的学生,他表现出自杀倾向。
她担心他受到了欺凌,但不确定如何帮助他。
案例四:成年人的亲子关系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咨询我关于她与她的母亲之间的矛盾。
她感到母亲对她的过度干涉和批评,给她带来了压力和痛苦。
案例五:婆媳关系问题一位年轻妇女咨询我关于她与婆婆之间的紧张关系。
她感到婆婆对她的不满和批评,使她感到自卑和不被接受。
案例六:亲子失联问题一位中年男性咨询我关于他与他的父亲失联的问题。
他描述了他们之间的冷漠和沉默,以及他对他父亲的想念和渴望。
案例七:家庭暴力问题一位年轻女性咨询我关于她在家庭中遭受暴力的问题。
她描述了她父亲对她和她母亲的身体和心理伤害,她希望找到方法来保护自己和她的母亲。
案例八:亲子沟通困难一位父亲咨询我关于他与他十一岁的女儿之间的沟通问题。
他发现他们之间的对话越来越少,他想找到方法来建立更亲密和开放的关系。
案例九:亲子间的信任问题一位母亲向我咨询她与十八岁的儿子之间的信任问题。
她发现儿子经常撒谎和隐瞒事实,她感到困惑和失望。
案例十:亲子间的文化冲突一位移民家庭的父亲咨询我关于他与他的儿子之间的文化冲突。
他发现他的儿子更多地接受了当地文化,并与他的传统价值观产生了冲突,他希望找到方法来处理这种冲突。
以上是十个关于亲子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伦理案例,涵盖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背景的个案,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心理咨询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并为他们提供一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向。
处理亲子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方案一个案例报告
处理亲子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方案一个案例报告案例背景:李先生和王女士是一对已婚夫妇,他们有一个十岁的儿子小明。
近期,他们注意到小明和父母之间存在着一些沟通问题和矛盾。
小明经常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拒绝与父母交流,并且学习成绩下降明显。
这使得他们决定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希望能够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
咨询目标:1.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建立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2.帮助李先生和王女士学会有效地解决亲子关系中出现的问题;3.提供李先生和王女士关于亲子教育的专业指导和建议。
咨询计划:1.咨询第一阶段:了解家庭背景和问题分析在首次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会与李先生和王女士进行面对面的会谈,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会倾听双方的诉求和感受,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和期望。
2.咨询第二阶段:建立亲子沟通桥梁在第二阶段,心理咨询师将重点关注改善李先生和王女士与小明之间的沟通问题。
通过训练他们有效的倾听技巧和表达方式,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建立起互相理解和尊重的桥梁。
同时,心理咨询师还会引导李先生和王女士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并指导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
3.咨询第三阶段:解决亲子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在第三阶段,心理咨询师将帮助李先生和王女士识别出亲子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例如,如果存在家庭冲突问题,心理咨询师会指导他们如何处理冲突,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此外,心理咨询师还会教授李先生和王女士一些有效的亲子教育技巧,以提升他们的育儿水平。
4.咨询第四阶段:复盘与总结在最后阶段,心理咨询师将与李先生和王女士一起复盘整个咨询过程,评估他们在亲子关系上的改善程度,并进行总结。
心理咨询师还会给予他们持续的支持和建议,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延续并巩固所学到的技巧和知识。
预计效果:经过心理咨询,我们希望达到以下几个预期效果:1. 改善小明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建立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2. 增加小明对自己家庭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提升其自尊心和情绪管理能力;3. 帮助李先生和王女士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感,提高他们的亲子教育技能;4. 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亲子关系不良问题咨询个案报告范例
亲子关系不良问题咨询个案报告范例亲子关系不良问题咨询个案报告范例亲子关系不良问题咨询个案报告范例青春少女心中充满着仇恨亲子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亲子关系是青少年人格形成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对青少年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首要因素。
父母对孩子寄予很大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他们的教育方法是否符合孩子的心理成长呢?处理好亲子关系有那些策略呢?笔者试结合心理咨询中的典型个案,作些分析。
一.个案背景资料G某某,女,17岁,高二年级学生,独生子女。
家庭成员:父亲:高中文化,供销员,后当老板。
母亲:高中文化,农村妇女,在家待业。
自述本人小学在农村就读,小学时成绩很不错,家庭条件当时在乡下算好的,等到读初中时就到城里买了房子。
初一时的成绩在班上中等,初二时成绩退步了,到初三下学期才意识到,奋发努力,刻苦学习,否则,进高中就没有希望了,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考进重点高中。
二.行为问题的表现1.组织纪律性差。
上课经常迟到,晚自习时有缺席。
2.身体状况:上课经常伏在课桌上,睡觉。
身体不好,主要是胃痛。
3.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高一分班时,在班上排名45名,(全班共54人),到高二上学期期中排名52名,期末没参加考试。
4.人际关系极不正常。
显得非常孤独、不合群、不愿和同学交往,也不愿意与老师说话,与父母的关系很紧张、糟糕。
5.无视校规校纪。
对老师、家长的教育、管理不予理睬,经常与父母当面争吵,并说对父母一点感情也没有,离家出走过。
三、咨询过程一天下午,第一节心理辅导课下课后,我刚准备离开教室,一位女同学走上前来对我说:“老师,你下节课有时间吗?我想找您谈谈,好吗?”。
“好的”。
我回答后又问,“你下节课不要上课吗?”,“下节课是体育课,我想请假。
”她给我的感觉是没精打采、萎靡不振的。
第二节课上课后,她如约而至。
咨询者(以下简称咨):你好。
今天这么急着来,想和我谈点什么呢?来访者(以下简称访):她低着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想谈谈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亲子关系冲突情绪困扰案例报告
亲子关系冲突情绪困扰案例报告亲子关系冲突情绪困扰案例报告一、一般情况求助者姓名茹,女,小学二年级,出生于97年12月,独生女,父母亲是四川人现一家三口生活在顺德,由妈妈陪伴前来咨询,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外在表现紧张、敏感、羞怯、少言语。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近两个月来烦躁不安,常常发脾气,不想去上学。
妈妈代述:女儿长期以来总是很爱发脾气,稍有不顺心就喜欢躺在地上打滚、哭闹或者是摔门不理人,大部分情况下讲道理没有用,到最后不是家长妥协顺从她的意愿就是狠狠打她一顿才肯罢休。
最近,确切一点讲是在两个月前,她在班上因为受到老师的当众批评故拉尿并在地上打滚哭闹,自此强烈表示不愿去上学,现在只好由妈妈请假陪着在家里,平时好好的,只要提到让她去上学,就会又哭又闹的。
三、个人成长史刚满一岁时,被妈妈从广东送到了四川外婆家,每隔半年妈妈会去看望,爸爸的工作较忙,基本上是每年春节才能见到。
外公外婆非常疼爱自己,他们担心让她和农村的孩子一起玩会养成不讲卫生的习惯,不好给爸爸妈妈交代。
所以,平时除了外公外婆是没有其他玩伴的。
直到三岁那年,回到了广东父母身边,白天被送到了幼儿园,因为和小朋友发生争执,常受到老师的体罚和投诉,爸爸妈妈也会因此偶尔打骂自己。
妈妈几乎每天都是匆匆照顾自己吃完晚饭再赶去加班,爸爸却吃完饭后可以扔下自己不管去外面打麻将。
刚开始很怕,就哭,可还是没人管,时间长了,就习惯了,一个人不是看电视就是乱翻妈妈给买来的故事书,所以到了要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很多的汉字了,直到现在,每天还是这样度过。
四、观察与搜集的资料来访者双手紧抓住妈妈衣角不放,大部分情况下躲在妈妈身后,偶尔会站在妈妈身旁,如果发现有人在注意她,就会即刻躲起来。
面谈时能与咨询员正面交流,言语较为清晰,有想观察咨询员的愿望,但在眼光的接触上有回避现象。
妈妈初中文化程度,外公外婆健在,有一个舅舅和妈妈关系良好,爸爸是孤儿。
由于父母都是来到南方的打工人员无暇照看自己,刚一岁就被送回四川老家农村由外婆抚养,外婆极其疼爱,嫌农村的孩子不讲卫生不让出去玩,平日就是和外婆外公在一起,基本没有同龄伙伴。
亲子关系调适个案研究报告
亲子关系调适个案研究报告亲子关系调适个案研究报告引言:亲子关系作为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对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亲子关系的调适成为了许多家庭面临的挑战之一。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几个亲子关系调适个案的研究,探讨亲子关系调适的重要性与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用以帮助家庭更好地调适亲子关系。
案例一: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小明的父母在他4岁时离异。
离婚对于小明的成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他经历了丧失父亲陪伴的痛苦,同时也承受了母亲在工作和照顾他之间的矛盾。
为了帮助小明调适亲子关系,建立稳定的成长环境,关键在于以下几点:1. 开展家庭心理疏导:为小明提供咨询师或专业心理支持,帮助他理解自己的情绪,减轻他的内心压力。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父母之间的合理沟通是保持稳定亲子关系的关键。
他们应学会以小明的需求为出发点,协商解决问题,并确保对孩子信息的共享。
3.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为小明提供稳定的居住环境和规律的生活安排,帮助他适应离异后的新生活方式。
案例二:亲子冲突的化解小红最近常常与父母发生冲突,尤其是在她青春期的时候。
为了化解亲子冲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倾听与尊重:父母应充分倾听小红的意见和想法,并尊重她的个性与独立性。
这将增进与她的关系,并建立信任。
2. 沟通与理解:父母应换位思考,理解小红的感受,并通过有效沟通,解决冲突。
双方可以以平等和合作的态度进行对话,寻找共同解决问题的办法。
3. 增进共同兴趣和活动:家庭成员可以参与共同的兴趣和活动,如户外运动、音乐会等,以建立情感共鸣和亲密度。
案例三:家庭重建的挑战小华的父亲去世后,她和母亲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然而,在重建的家庭中,她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顺利调适亲子关系,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需要牢记以下几点:1. 理解和接纳:小华和母亲都需要相互理解和接纳,愿意尝试适应新的家庭结构,而不是试图按照过去的模式行事。
2. 建立家庭价值观:重新制定家庭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以帮助小华和母亲建立共同的认同感,并增进家庭凝聚力。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例因女儿抚养关系变化而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一例因女儿抚养关系变化而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文是一例中年女性因为女儿关系变化而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
求助者是一名中年女性,因为和丈夫离婚后女儿被法院判决随其父亲共同生活而顾虑重重,导致睡眠质量差,情绪波动大等焦虑因素。
咨询师采用了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经过四次咨询,求助者改变了对女儿应该选择和母亲共同生活、母亲不能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太失败、单亲家庭的孩子人格会有缺陷等问题的认知,能够用合理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睡眠改善,情绪趋于稳定,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女儿随其父亲共同生活焦虑合理情绪疗法SAS:标准分65分,为中度焦虑一、一般资料刘某,女性,38岁,汉族,公司职员,大学文化。
穿着得体,无家族精神病史,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庭经济状况较一般。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主诉:一个多月以来,心情烦躁,精力不集中,睡眠质量差。
个人陈诉: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都很传统本分,对我的要求很严格,从小比较要强,25岁经人介绍与其丈夫结婚,两人感情一般。
26岁生一女儿,现年12岁。
因为自己平时工作比较忙碌,孩子从小基本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一个月以前和丈夫因为感情不和离婚,当时双方都同意离婚,但是对女儿的抚养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两人都想让女儿和自己共同生活,但是按照法律规定只能判归跟随一方,法官告诉按照法律规定孩子十岁以上要参考孩子本人意见,本来以为孩子是女孩,肯定喜欢妈妈,愿意和妈妈生活没有问题,谁知道女儿和爷爷奶奶感情特别深,选择和他爸爸一起生活,最后法院判决采纳了女儿的意见,由我每月支付抚养费。
以前和丈夫感情不好,但是毕竟可以经常见到女儿,现在离婚后自己搬出了原来的住所,见女儿不那么方便了,天天想念女儿,又对女儿的选择想不通,虽然平时自己工作忙碌疏于照顾女儿,但是自己内心里是很爱她的,孩子竟然选择和爸爸生活,实在是太让我失望了,我觉得无论怎样孩子都应该选择我,又觉得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我作为母亲太没用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的孩子出问题的很多,如果孩子缺失了母爱,将来肯定会有人格上的缺陷,为这些问题现在天天胡思乱想,最近一个月来发现自己心情烦躁,爱发火,经常自责,睡眠质量差,在单位经常走神,工作老担心出差错,看了报纸上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觉得很多和自己很象,认为自己心理可能出现问题了,于是由母亲陪同前来求助。
被母亲打的心理咨询记录案例
被母亲打的心理咨询记录案例
一个初中男生王xx,半个月前,因与母亲发生冲突,被母亲打了一巴掌,引起情绪低落、厌烦和母亲交流,顶撞母亲、行为退缩等症状。
咨询师判断王xx的问题是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亲子关系不良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
因此在征得求助者及其母亲同意后,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与王XX 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帮助求助者调节情绪,改善和母亲的关系。
经过六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母子关系得到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制力完整。
随母亲同来时,话少、顺从。
妈妈反应:性格一直比较乖,温顺,内向,不合群,朋友少,不爱说话,没有活力。
自从被母亲批评后,更加明显地表现出话少、没有活力的特点,从不主动和母亲交流。
主要表现为:
1)情绪低落、心里难受
2)不想和母亲说话,反感母亲的批评。
对求助者需要做的鉴别诊断有:
(1)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
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2)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王xx 虽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但没有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未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半个月,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第一篇: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 李某,女,16岁,高三学生,从小生长在澳大利亚,3岁时父母离异,8岁时母亲再婚。
近半年多来,与母亲关系紧张,常常因为一些事,母女之间发生争执、愤怒争吵、威胁等行为。
出现争吵之后情绪不稳、焦虑、行为冲动、不能安心学习、情绪低落浮动较大、身体不适等症状。
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并且母女之间水火不容、情感冷漠,心理痛苦6个多月。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运用认知疗法结合行为疗法及主客观分析进行心理咨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情感、关系、沟通模式、文化一、一般资料1、一般情况:李某,女,16岁,未婚,高三学生,在澳大利亚长大,父母为科学家,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2、个人成长史: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
从小性格略偏外向,特别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父母要求极严,甚至苛求。
亲生父亲与母亲在她3岁时离异,母亲单独带到8岁,8年前与现在的父亲结婚直到现在。
(父亲为英国人)。
从小到大一直很乖,学习成绩非常好。
3、精神状态:着装整洁,年貌相称,谈话中大都是对母亲的控诉与痛斥,情绪激动、气愤,情绪低落。
知道与母亲生气并不好但当时不能克制并找不到宣泄方式感到痛苦,迫切希望治疗。
4、身体状态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与同学交往良好。
情绪激动时觉得胃部、身体不舒服,食欲降低。
5、社会功能:与人交往较正常,学习状态不好但成绩影响不大。
行为易冲动有些过头,甚至过激,但大部分仅仅限于与母亲关系上。
6、印象:外表:很漂亮,在人群中很显眼、与众不同,典型东方人面孔。
很有灵气的女孩。
表现:语速很快,领悟力很强,表情丰富。
性格:追求完美、自尊心强、嫉妒心强、自我为中心。
二、主诉:与母亲冲突时很难控制情绪,气得要死,想尽办法气母亲,自己也非常气愤,情绪久久平静不下来,情绪低落,无法宣泄6个多月,严重影响母女关系及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个人陈述:认为妈妈对自己要求苛刻,经常讲道理,因为很小的事就教训自己,说自己这不对那不对,不许我这样那样(坐姿、卫生等要求都很苛刻),小时候只能忍着,乖乖听话,可现在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可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很逆反,我为什么要听他们的她说的并不都对。
心理咨询案例
一例因母女冲突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德州市幼儿师范学校王燕摘要:本文是一例因母女冲突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求助者是一名幼师生,自上中专以来,每次周末回家总与母亲发生冲突,近一个月,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和睡眠障碍。
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运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进行了四次咨询,使求助者改变了不合理的观念,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与母亲的关系明显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一、一般资料杜某,女,16岁,幼师一年级学生。
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父亲是长途货车司机,母亲是家庭主妇,父母关系和睦。
心理测验结果:EPQ: E=36 P=55 N=59 L=42,显示求助者倾向于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
SAS:标准分56分,显示求助者有轻度焦虑。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主诉:近一个月来,心情烦躁,睡不好觉,不能专心学习。
个人陈述:自己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还有一个7岁的弟弟。
一直觉得母亲偏爱弟弟,对自己漠不关心。
半年前自己考入了幼师学校,开始寄宿,两周回家一次。
心里暗自庆幸终于脱离了那个没有关爱的家。
可是自上了幼师以后,每次周末回家就会与母亲发生争吵,开始时偶尔会与母亲争吵几句,最近一段时间每次回家,都会与母亲发生激烈的争吵。
上周末,因为剪头发和母亲大吵了一通,最后自己负气步行二十多里返校。
本以为母亲会不放心自己而打来电话,可是十多天过去了,自己一直未等到母亲的电话,心情越来越烦躁,有时想想又觉得有些内疚,半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都闹得彼此心里不痛快,回到学校也不能专心学习。
自己心里很矛盾,非常苦恼,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不知道如何排解?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身体智力发育正常,穿着适合学生身份。
谈话过程中情绪低落,叙述问题时思路清晰,说道与母亲的冲突时眼里含泪,表露出焦虑和自责。
同学反映其朋友不多,不善于和同学交流。
四、评估和诊断诊断:一般心理问题1、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就医,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出精神病性障碍。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心理咨询案例:搭建家长与学生的沟通桥梁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心理咨询案例:搭建家长与学生的沟通桥梁
一、情况分析:
下学期时,14班一名女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旷课,个性非常强。
父母当她犯错误之后,家长特别生气,父子之间出现了僵局。
中学生学习压力大,特别需要家长和老师及同学们的关心爱护。
现实生活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所以,我很注重帮助家长协调家长与学生的关系。
我采用了赏识教育主张的观点:看得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反思与措施:
我在和家长的谈话中,并不是告状,而是找出学生的点滴优点,并开导家长去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试着和他沟通。
同时我与学生交流,让他去理解家长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的脾气,应该怎样做去取得家长的信任。
在这之后,家长经常打电话询问孩子在校情况,每次我都挑学生进步方面说,并劝说家长首先要给孩子感觉你信任他。
第二天,我会把与家长的谈话告诉学生,让他觉得老师看得起他,而且表扬了他进步的方面,取得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以后遇到问题,她会主动找我商量,并且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建议。
因此,再没有出现过以往的问题,渐渐的家长的电话不那么勤了,对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也很满意。
母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融洽。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李某,女,16岁,高三学生,从小生长在澳大利亚,3岁时父母离异,8岁时母亲再婚。
近半年多来,与母亲关系紧张,常常因为一些事,母女之间发生争执、愤怒争吵、威胁等行为。
出现争吵之后情绪不稳、焦虑、行为冲动、不能安心学习、情绪低落浮动较大、身体不适等症状。
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并且母女之间水火不容、情感冷漠,心理痛苦6个多月。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运用认知疗法结合行为疗法及主客观分析进行心理咨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情感、关系、沟通模式、文化一、一般资料1、一般情况:李某,女,16岁,未婚,高三学生,在澳大利亚长大,父母为科学家,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2、个人成长史: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
从小性格略偏外向,特别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父母要求极严,甚至苛求。
亲生父亲与母亲在她3岁时离异,母亲单独带到8岁,8年前与现在的父亲结婚直到现在。
(父亲为英国人)。
从小到大一直很乖,学习成绩非常好。
3、精神状态:着装整洁,年貌相称,谈话中大都是对母亲的控诉与痛斥,情绪激动、气愤,情绪低落。
知道与母亲生气并不好但当时不能克制并找不到宣泄方式感到痛苦,迫切希望治疗。
4、身体状态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与同学交往良好。
情绪激动时觉得胃部、身体不舒服,食欲降低。
5、社会功能:与人交往较正常,学习状态不好但成绩影响不大。
行为易冲动有些过头,甚至过激,但大部分仅仅限于与母亲关系上。
6、印象:外表:很漂亮,在人群中很显眼、与众不同,典型东方人面孔。
很有灵气的女孩。
表现:语速很快,领悟力很强,表情丰富。
性格:追求完美、自尊心强、嫉妒心强、自我为中心。
二、主诉:与母亲冲突时很难控制情绪,气得要死,想尽办法气母亲,自己也非常气愤,情绪久久平静不下来,情绪低落,无法宣泄6个多月,严重影响母女关系及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个人陈述:认为妈妈对自己要求苛刻,经常讲道理,因为很小的事就教训自己,说自己这不对那不对,不许我这样那样(坐姿、卫生等要求都很苛刻),小时候只能忍着,乖乖听话,可现在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可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很逆反,我为什么要听他们的她说的并不都对。
并不想与母亲的关系这样敏感,可因为一点小事都会大吵,克制不了,只有让妈妈越生气自己才舒服。
想改变这样的相处模式,因为觉得很影响学习和心情尤其会觉得在家里会感到压力。
可只有自己改变而父母不改变,对他们的方式和态度觉得很不平衡很委屈。
哭述:“我很矛盾、很痛苦,医生您帮帮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周围的亲人朋友都说她性格比较外向,很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常常是第一名,很刻苦很聪明,有上进心,学习认真,有追求完美的倾向。
家人介绍,在家发脾气时有过激行为如:骂人、摔东西甚至烧房子。
五、心理测验结果:(1)做SCL-90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范围,其它分值均为正常范围。
(2)EPQ测验结果:P-45,N-55,E-45。
六、诊断1、诊断结果:严重心理问题2、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来说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现实刺激。
母女冲突关系使求助者有着痛苦情绪体验,如恼怒、怨恨、情绪差等。
(3)与母亲关系冲突较大矛盾较深,反应强烈。
有短暂地失去理智控制,如气愤、争吵;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都难以解脱;对生活有一定影响。
并长期得不到改善。
(4)根据求助者情绪起伏较大、焦虑、行为冲动等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较长,为6个月以上,时间较长,出现泛化已经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所以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3、鉴别诊断:(1)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虽然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等症状但内容未充分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且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2)与焦虑性神经症鉴别:焦虑症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求助者不同。
形成焦虑是有特定的情绪或处境所产生的,焦虑症的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不安的心情。
而本求助者却是对母女关系冲突中出现焦虑状态,因此排除焦虑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求助者虽存在情绪问题,情绪低落、兴趣下降,但皆因内心冲突引起,且无自我评价低等症状,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好逻辑思维,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4、病因分析:(1)生物性原因:求助者女性,16岁,处在青春期,是各类心理问题的好发年龄。
且比较叛逆。
既往健康,现在除去与母亲冲突激烈常常争吵外无其他躯体疾病。
可以排除躯体精神的原因。
(2)社会性因素:①家庭教养严厉,父母要求甚高。
母亲本身特别追求完美强制性很突出。
②由于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被强制性的管制,在物质方面父母比较宠爱,到了青春反抗期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强烈的逆反,想摆脱被控制,爆发压抑的情绪并获得父母的关注。
进一步发展为只要母女之间讲话就会引发一场争吵甚至“战争”。
③异国文化的差异导致西方的教养模式与中国家庭的教养模式的不同。
而李某母亲是很传统的中国人又受西方的环境、教育影响形成了李某矛盾的人格特征。
(3)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因素:①成长中认为妈妈很优秀但不肯承认,家长有很多意志都强加在自己身上。
②个性特征:性格略偏外向,追求完美,敏感。
③来访者的年龄正处于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自我意识独立、逆反强烈的时期,特别关注自己的想法和家长的对错。
特别是自幼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更多的关爱,而妈妈很少表达爱,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要求,所以来访者内心情感很难得到满足。
七、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经双方共同商定,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母女之间的交流模式“讲大道理式的无效沟通”克服求助者对母亲的敌对性与攻击性。
逐步的改善母女关系。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协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学习有效的交往技巧,培养求助者独立自理的能力,改变对亲情的错误认知,克服难以控制的不良情绪,注重自身有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完善自己的个性,最终养成求助者健康的心理,掌握并灵活运用情感交流的模式、方法和正确途径,提高求助者的亲情意识及正向的情感解读与表达,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
八、咨询方案的制定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母女交流障碍上,这是人际关系中最亲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处在青春逆反期,与母亲冲突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且母亲也没意识到改变教育方式的情况下,这样的心理问题影响了求助者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是造成求助者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
家庭教育和自身素质方面,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较好、情绪不稳定、性格略外向。
由于处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生理、心理发育时期,身心变化巨大,一方面十分渴望获得母亲的关爱与照顾;另一方面又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加之对母亲权利的反抗,缺乏情感的心理支撑,而求助者的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自我调整能力差,以致形成不正确的认识、观念,所以难以建构新的更有效的沟通模式改善母女关系,导致冲突叠加发生并经常争吵。
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通过与来访者的沟通和对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介绍,与来访者协商决定:采用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相合,门诊咨询与来访者资助的方式开展咨询。
九、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咨询关系建立和诊断评估阶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了解李某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尤其是重大事件,并协助李某作相关的心理测验,确定主要问题,作出评估和诊断,与李某商定咨询目标方案。
2、心理帮助阶段通过交流之后,我认为她的情况可通过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予以改变,首先为她作了原因分析:①父母对你有很多要求与限制,这对你追求的自我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而没有良好有效的通过沟通达成一致,却采取了无效的反抗。
②少儿时,你母亲较高的要求尤其在学习方面,导致你对自已也有较高的要求与追求完美倾向,你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允许自己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心理印痕。
这种印痕随日后的负性生活事件或情绪而被激活表现认知偏激,对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起作用。
③现在还有两岁就成年了,一方面有着独立希望摆脱家长的愿望;另一方面你已经内化了母亲的要求与管制,并形成依赖与习惯。
有意无意地使你想冲破父母的管制有依赖于父母的照顾,还抑制不住自己的冲动。
因而,常常处在一种想摆脱母女矛盾又不断制造矛盾的心理冲突之中。
④具有追求完美、不认输、不服气的个性是影响母女关系的内在因素,在与母亲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在母亲的斥责中;失去了母亲爱自己的信心,也强化了对母亲的愤怒,淡化了母女之间的感情。
形成“妈妈越生气我就越高兴”的错误观念。
进一步导致了你情绪难以控制、失去自我,感觉恶化,“症状”便日益严重。
在这种想改变又未能改变,想摆脱又无力摆脱的困境中,早年的负性心理印痕被激活,(认为小时自己一直逆来顺受)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综合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爱母亲又恨母亲不想“战争”又避免不了“战争”的缘故。
由此我建议李某接受认知疗法(主要从情感认知入手)和系统脱敏法系统性咨询,她愿意接受,并约定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
首先向其介绍艾理斯的ABC理论,启发她认识到她的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她对母亲的理解出现偏差所导致的,引导其母亲教训我,我就要对立的教训她,“她越生气我就越高兴摆脱妈妈的教训就是独立”的错误观念和认知,树立尊重自己的想法也要理解母亲的用意,积极发展建立有效沟通的意识,直至能够自主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及情感交流的模式。
其次给李某留有家庭作业《每天写五条从小到大妈妈爱自己让自己感动的事》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动摇了李某的“敌对、抵抗”观念,认为“妈妈是爱我的,只是她不会表达。
妈妈也是为我好。
只要我改变还是可以与妈妈友好相处的”。
同时让她清楚情绪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去改变,而感情是发自心底的,特别母女之间的亲情是割舍不断的。
以平和态度面对与妈妈的沟通。
最后对她的思考、领悟及行为上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对心理问题原因,对人感情的影响进一步讨论,作出必要的指导。
根据李某的实际情况,帮助她去掉一个“道理”,母女之间不能光讲道理,要讲“情”。
在咨询过程中为其布置了“大目标小步走”的情感认知、与母亲交流的家庭作业;加深对母女冲突产生原因的认识,淡化负性心理痕迹,提高挫折承受力,构建正确的沟通模式。
要求其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着重观察由于自己认知的改变给与母亲相处中有哪些愉悦的感受与新的变化及母亲的变化。
在进行认知疗法咨询的同时,配合使用系统脱敏疗法,首先在门诊教会来访者全身深度放松(渐进性放松),要求其每天做二至三次想象——放松训练,即通过放松,使情绪和肌体产生由紧张到松驰的反应,在想象中将想爆发的冲突,与母亲的分歧,争辩等依据自己对这些状况的焦虑程度依次从引起轻微担心、焦虑到最焦虑的顺序突然呈现在自己面前,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反应,通过反复训练最后达到在想象中能够自如的与妈妈进行任何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