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坝溃坝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闻喜县土石坝溃坝原因与防治对策

闻喜县土石坝溃坝原因与防治对策

闻喜县土石坝溃坝原因与防治对策张淑玉【摘要】山西省闻喜县土石坝工程兴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经过40余年的运行,水库数量锐减过半,现存水库带病运行,已成防洪的心腹之患.从洪水漫顶、坝体质量、地震和管理不当四个方面介绍了导致土石坝渍坝的原因,并详细说明针对不同原因应采取的除险加固措施.【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0(000)012【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土石坝;水库;溃坝【作者】张淑玉【作者单位】山西省闻喜县水务局,043800,闻喜【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41闻喜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北端,运城盆地与临汾盆地交界处,属黄土高原区。

县境内地形复杂,河谷、塬地、丘陵、山地并存,历史上是一个易旱易涝地区。

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县兴建了大量水利设施,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其中以土石坝为主要枢纽工程的中小型水库共16座,总库容 5 318.45万 m3,兴利库容2 342.01万 m3,灌溉面积 1.05万 hm2,在历年的防洪、灌溉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以土石坝为主要枢纽的水库大多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兴建时间早,工程标准低,建筑配套设施不健全,至今保留下来的水库仅6座。

在报废的10座水库中,有4座是溃坝造成的;2座是大坝存在安全隐患大,对下游威胁严重被拆除;2座因为没有清水水源被放弃;2座淤积严重而报废。

水库大多位于偏僻的丘陵山区,居高临下,土石坝溃决时,水库水量突然下泄,造成水库水位陡落和下游水位暴涨。

这种溃坝形成的溃坝波不仅可能引起库区塌岸和其他损失,更严重的是会导致水库下游地区灾害性的后果。

为了加强土石坝溃坝的防治,确保土石坝的安全运行,近年在土石坝溃坝的原因与防治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土石坝溃坝的基本原因土石坝溃坝一般由洪水溢出坝顶和坝体存在质量问题造成管涌、结构破坏或滑坡引起,也可能由管理人员管理不当引起。

1.洪水漫顶闻喜县的晋庄水库、坑东水库、上丁水库在1977年7月29日的特大暴雨(点雨量达464mm,历时2小时55分)中由洪水漫顶造成溃坝。

土石坝溃坝原因分析

土石坝溃坝原因分析

定 比 例 时 . 土 石 混合 坝 。 者 在 工作 条 件 、 构 型 式和 称 三 结
要分为以下几种 : ①坝体渗漏 。 浸润线从坝坡逸出将导致坝
坡 湿润 或 沼泽 化 , 种 现 象 一般 发 生 在 均 质坝 或 混 合 土料 这 坝型中, 过高 的浸 润面 增 加 了滑坡 的可能 性 , 同时 由于 渗流
施工方 法 上均 有相 似 之 处 , 称土 石坝 。 通 土石 坝在 世 界 上历 史最为 悠久 , 应用 最为 广泛 , 着近年 来大 型土方 施 工机 械 、 随 岩土 理论 和 计 算 技 术 的发 展 , 宽 了对 筑坝 材 料 的使 用范 放
的 长 期作 用 和 气 温及 降 雨 的 影响 , 坡 土体 的抗 剪 强度 减 坝 小 , 部渗 透 破坏 , 局 滑塌 的 可能 性加 大嘲 ② 下游坝 面 出现 集 。
浸润线和防止渗透变形 , 同时 , 可 以增 强 下 游坝 坡 稳 定 还
度 不一 致 , 致使 相 临 两 段 的接 合 部 位 出现 了 少 压或 漏 压 的
性 ; 坡 的作 用 是 防 止波 浪 、 护 冰层 、 度 变 化 和 雨水 等 对 坝 温
坡 的破 坏 。
松土带 。 ③坝体裂缝渗漏。 坝体 开裂是形成坝体隐蔽渗漏的
通 过 裂 缝 的集 中渗 漏将 在 坝 壳 中 扩散 , 而难 以发 现 集 中 因 渗漏区, 根据 坝 壳浸 润面 观 测成 果 也难 以判 断渗 漏 的存 在 。
现 代农 业科技
2 1 年 第 1期 01
农业 工程 学
土 石坝 溃坝 原 因分 析
田 川 李 巍 z
(天 津 市 大 清 河 管 理 处 , 津 3 0 7 ; 北 大 港 水 库 管 理 处 ) 天 0 2 0

浅析土石坝溃坝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析土石坝溃坝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析土石坝溃坝原因及防治措施发表时间:2016-03-16T16:38:15.8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作者:易定永[导读] 广西润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的溃坝问题也居于世界前列,本文就土石坝的形成,概念,土石坝溃坝的原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希望能够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在已经变得异常重要,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关注。

广西润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07摘要:土石坝是一种最常见的水利工程项目,因为它具有很多独立的特性,在施工便利及取材方面还有考虑到经济性的要求,土石坝与其他坝型相比都是具有很大优势的,因此,土石坝的应用也是最为广泛的。

中国大坝数量居世界首位,然而,中国的溃坝问题也居于世界前列,本文就土石坝的形成,概念,土石坝溃坝的原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希望能够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在已经变得异常重要,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关注。

关键词:土石坝;土石坝溃坝的影响因素;防治措施前言:土石坝溃坝的问题现在也是异常严峻的,也是最为常见的工程事故,它不仅会使工程受到巨大损失,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使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分析土石坝溃坝的原因,影响因素,认识到它的危害性,尽可能减少土石坝溃坝所造成的损失,对于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1.土石坝概述土石坝是指用当地的土料,石料或土石混合料填筑而成的坝,又称当地材料坝,坝的主要稳定性主要靠坝的坝身来维持,坝身是土石坝的主体,防渗体,是防止渗透破坏或者减少渗透流量,排水体是用于安全排出渗水,防止变形,土石坝是散粒体结构,是依靠土体的抗剪强度来控制稳定,不会出现整体滑动失稳的问题,她的坡度大,断面大,体积大,是为了维持坝体稳定。

1.1土石坝的优点筑坝材料可以就地取材,与混凝土坝相比,节省大量钢材,水泥,木材等大型建筑材料,也就自然而然减少了远途的运输及运输费用,而且土石坝的建造对于地质地形的要求很低,任何不平稳或危险的不良地基经过处理之后都可以建造土石坝,另外,施工技术简单,方法灵活,工序少,易于加高,扩建,便于组织机械快速施工。

土石坝溃坝原因分析

土石坝溃坝原因分析

土石坝溃坝原因分析摘要对土石坝的概念、组成及优缺点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土石坝溃坝的原因,对充分发挥土石坝的兴利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石坝;溃坝;原因中国大坝数量居世界首位,然而,中国溃坝率亦居世界前列。

据1954―2001年的统计,中国大坝年溃坝率,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溃坝的危害程度很高,尤其是对于高坝大库和大江大河的堤防工程,一旦失事其危害十分巨大。

分析土石坝的溃坝原因,对于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兴利作用,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土石坝概述土石坝是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土石混合料填筑而成的坝,又称当地材料坝。

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块石为主时,称堆石坝;土、石料均占有一定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三者在工作条件、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上均有相似之处,通称土石坝。

土石坝在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应用最为广泛,随着近年来大型土方施工机械、岩土理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放宽了对筑坝材料的使用范围,缩短了工期,也使土石坝成为当今世界坝工建设中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1]。

土石坝一般由坝身、防渗体、排水体和护坡四部分组成。

坝身是土石坝的主体,坝的稳定主要靠它来维持;防渗体的作用是降低浸润线,防止渗透破坏和减少渗透流量;排水体主要用于安全地排出渗水,降低坝体浸润线和防止渗透变形,同时,还可以增强下游坝坡稳定性;护坡的作用是防止波浪、冰层、温度变化和雨水等对坝坡的破坏。

土石坝之所以被广泛采用,主要基于以下3点原因:一是就地取材,与混凝土坝相比,节省大量水泥、钢材和木材,减少了筑坝材料远途运输费用;二是对地质、地形条件要求低,任何不良地基经处理后均可筑土石坝;三是施工方法灵活,技术简单,且管理方便,易于加高扩建。

土石坝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不允许坝顶溢流(过水土石坝除外),所需溢洪道或其他泄水建筑物的造价往往很大;在河谷狭窄、洪水流量大的河道上施工导流较混凝土坝困难;采用黏性土料作防渗体时,黏性土料施工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等。

土石坝的失事

土石坝的失事
20XX
土石坝的失 事
2
-
目录
CONTENTS
1 土石坝失事的风险因素
2
土石坝失事的后果
3 预防土石坝失事的措施
土石坝的失事
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设施,通 常由当地的土壤、石头和混凝土等材料 建成
土石坝的结构设计是为了在洪水期间能 够承受大量的水压力和冲击力,同时保 持坝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然而,由于土石坝的结构特性和工作环 境等因素,它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失事风 险
预防土石坝失事的措施
提高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
提高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是增强土石坝稳定 性和耐久性的重要措施。设计时应该考虑各 种自然灾害和极端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以应对。同时,应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 量控制,确保材料质量合格、施工工艺正确 。通过提高设计和施工质量,可以降低土石 坝失事的风险
预防土石坝失事的措施
命财产受到威胁
3 其次,洪水泛滥可能导致农田、房屋和 其他基础设施被淹没或损坏
4 此外,修复土石坝的费用通常较高,可 能给当地政府或机构带来经济压力
3
预防土石坝失事的措施
为了预防土石坝失事,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预防土石坝失事的措施
加强坝体监测和维护
定期对土石坝进行监测和维护是 预防失事的关键。监测内容包括 坝体位移、沉降、渗漏等指标, 以及水位变化和水质情况等。维 护工作包括清理河道、修复损坏 的设施、加固坝体等。通过监测 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 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 以解决
加强应急管理和预警系统建设
加强应急管理和预警系统建设是应对土石坝失事的重要措施之一。应急管理包括制定应急 预案、培训应急人员、储备应急物资等。预警系统则包括水位监测、渗漏检测、气象预测 等设施和系统。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和预警系统建设,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 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总之,预防土石坝失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方法。通过加强监测和维护、提高设计和 施工质量、加强应急管理和预警系统建设等措施,可以降低土石坝失事的风险和损失

土石坝漫顶溃决过程的水土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

土石坝漫顶溃决过程的水土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

土石坝漫顶溃决过程的水土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一、引言土石坝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结构,用以阻挡水流并形成水库。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土石坝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漫顶溃决现象,造成严重的灾害。

因此,研究土石坝漫顶溃决过程的水土耦合动力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土石坝漫顶溃决的现象及其研究现状,重点介绍水土耦合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土石坝漫顶溃决现象土石坝的漫顶溃决是指坝体顶部产生泄洪决口,并在水流冲刷下坝体逐渐崩溃的过程。

漫顶溃决通常由于长时间持续的大雨、山洪、火灾或坝体结构缺陷等原因引起。

一旦发生漫顶溃决,可能导致大量的泥石流和洪水冲击下游地区,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

土石坝漫顶溃决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坝体顶部产生裂缝或决口,随后水流通过决口冲刷坝体,加大决口尺寸和深度,进而导致坝体结构逐渐松动、破碎并最终崩溃。

在这一过程中,水流与坝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地面和坝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水土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水土耦合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些模型旨在描述水流对土石坝的冲刷作用以及地面变形、坝体破坏等现象,并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1.水流对土石坝的冲刷作用模型研究水流对土石坝的冲刷作用是水土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常采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Vof嵌入界面方法对流体的运动和冲刷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对水流速度、压力、冲刷深度等参数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水流在坝体表面冲刷的规律,为预测漫顶溃决过程提供关键参数。

2.地面变形和坝体破坏模型水土耦合动力学模型还需要考虑地面变形和坝体破坏等因素。

通常采用弹塑性本构模型描述土体的变形行为,包括塑性应变、弹性模量、剪切模量等参数。

而对于坝体的破坏行为,通常采用损伤模型描述材料的破坏过程,包括应变软化、断裂面的扩展等现象。

土石坝变形观测资料分析

土石坝变形观测资料分析
(1)由于水库蓄水,渗透水不断通过浸润线以下的土体,土中 孔隙的水被挤出的数量相对减小,挤出的速度变慢,因而土石坝蓄 水后的总沉陷量将比其在自重压力下的压缩量减小。
(一)土石坝沉陷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库水位的变化将使坝的沉陷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库水位的 升降相当于土体经受相同荷载重复的加荷、卸荷作用,随着每一次 库水位升降循环,坝体必然出现弹性变形和残余变形(永久性变 形)。
主持单位: 辽宁水利职业学院 参建单位: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土石坝沉陷量及沉陷过程线的分析
(一)土石坝沉陷量的分析 土石坝坝顶沉陷量的大小,往往可以作为填土密实性和施工质量
优劣的一个主要指标,要防止坝的裂缝,主要措施是设法减少不均匀 沉降,而各部位沉降量绝对值小,相对不均匀沉陷也就相应的减小。 因此,沉陷量也是衡量坝安全运行基本指标。
分析沉陷量可以从两部分着手:一是究竟能容许有多大的累计沉 陷量而不至于危及坝的安全;二是竣工初期的沉陷速率应在多大的范 围内。亦即探讨可能造成危害土石坝安全的“过大沉陷”的参考指标。 由于填土的高度不同,沉陷量绝对值大小的差异很大,通常用相对沉 陷率表示,即坝的沉陷量与拔高的比率。
(二)沉陷的一般规律性
(2)沉陷沿高程的分布土石坝沉陷量沿高程的分布在施工期和 竣工后有着不同的特点:
1)施工期沉陷量沿高程的分布。 2)竣工后沉陷量沿高程的分布。
(二)沉陷的一般规律性
(3)多种土质坝的沉陷特点 由于多种土质坝各分区土料沉陷随时间变化各不相同,决定了多种 土质坝必然存在不均匀沉陷的特点。 因此,不均匀沉陷是多种土质坝的一个特点,也是沉陷观测资料分 析中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三)水平位移的原因及一般规律性

03土石坝事故案例与预防措施

03土石坝事故案例与预防措施

03土石坝事故案例与预防措施土石坝事故是指在土石坝的建设、运营或维护过程中发生的破坏、倒塌或溃决等意外事件。

这类事故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预防土石坝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土石坝事故案例分析:1.1963年河南省平原县洪积湖堤坝溃决事故。

这是中国近代发生的最为严重的土石坝事故之一、事故发生后,堤坝顶部附近的堤岸随即崩塌,造成超过26万人死亡,经济损失巨大。

事故原因主要是设计不当、监测不到位以及施工不规范。

2.1975年黄河风洲堤坝溃坝事故。

这是中国经济建设时期发生的一起重大的土石坝事故,造成26万人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是堤坝抗洪能力不足、设计不规范和建设质量差。

土石坝事故的预防措施:1.合理设计土石坝的设计应满足抗洪、固体、水平和稳定等基本要求。

要根据工程的地质条件、附近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流量变化趋势等因素,合理确定土石坝的高度、长度和宽度等设计参数。

2.严格施工土石坝的施工要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土石的质量和坝体的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和排除施工中的问题。

3.健全监测系统土石坝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需要通过监测来保障。

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土石坝的水位、滑坡、变形、渗流和沉降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确保坝体的稳定和安全。

4.加强维护管理土石坝的维护管理是预防事故的关键。

要制定健全的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及时修补损坏的部位,防止破损、渗漏和冲刷等问题的发生。

5.加强应急响应在土石坝事故发生后,要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抢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要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人员应对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总结起来,预防土石坝事故需要从设计、施工、监测、维护和应急响应等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建设和管理,才能确保土石坝的稳定和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石坝的地基处理与裂缝成因及控制

土石坝的地基处理与裂缝成因及控制

土石坝的地基处理与裂缝成因及控制土石坝是利用当地土料、砂砾、卵砾石渣、石料等建筑而成。

按施工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碾压式土石坝、水中填土石坝和水力冲填坝,现代土石坝多由碾压而成。

按筑坝材料、坝内的配置又可分为均质土坝、分区坝和人工防渗材料坝。

土石坝设计的总体要求是,大坝在正常和非正常工作条件的荷载组合条件下,必须保证完成它能长期安全运用和充分发挥经济效益,满足稳定变形、渗流以及规定的超高等要求。

因此,对土石坝的地基处理与裂缝控制不容忽视。

1土石坝的地基处理土石坝的底面积大,坝基应力较小,坝体具有一定的适应变形的能力,坝体断面分区和材料的选择也具有灵活性。

因此,土石坝对天然地基在强度和变形方面的要求以及处理措施、应达到的标准等,均可比混凝土坝相对较低,但防渗要求上则与混凝土坝基本相同。

土石坝对不同的地基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着重对土石坝地基处理与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作以介绍。

1.1砂卵石地基处理许多土石坝建在砂卵石地基上,对于砂卵石地基的处理主要是解决渗流控制问题。

处理的主要措施有垂直防渗措施、水平防渗措施和下游排水设施及盖垂等,垂直防渗措施可有效地截断坝基渗流,在技术条件许可且较经济合理时,应优先采用。

1.1.1垂直防渗设施。

垂直防渗设施包括黏性土截水槽、混凝土防渗墙和灌浆帷幕等(1)黏性土截水槽。

当坝基砂砾石层深度不大时,可开挖深槽直达不透水层或基岩,槽内回填黏性土,与坝内防渗体连称之为截水槽。

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防渗效果好、应用较广,适用于砂砾石层深度在15m以内,最大深度一般不超过20m截水槽底宽根据回填土的容许渗透坡降及施工条件而定。

为防止截水墙与基岩间可能出现的集中渗流常在基岩上设置混凝土齿墙或垫座, 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灌浆(2)混凝土防渗墙。

当坝基砂砾石层较深时,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是经济而又有效的防渗措施。

施工时用冲击钻分段在土层中造成圆孔或槽形孔,以泥浆固壁,然后在槽孔内浇筑混凝土,最后连成整体,形成混凝土防渗墙。

闻喜县土石坝溃坝原因与防治对策

闻喜县土石坝溃坝原因与防治对策
库 带病 运 行 . 成 防 洪 的 心 腹 之 患 从 洪 水 漫 顶 、 体 质 量 、 震 和 管 理 不 当 四 个 方 面 介 绍 了 导 致 土 石 坝 渍 坝 的 已 坝 地
原 因 的 除 险 加 固措 施 并
关 键 词 : 石 坝 : 水 库 :渍 坝 土
闻 喜 县 位 于 山 西 省 西 南 部 . 城 运 市 北 端 .运 城 盆 地 与 临 汾 盆 地 交 界 处 . 黄 土 高 原 区 。县 境 内 地 形 复 杂 , 属 河 谷 、 地 、 陵 、 地 并 存 , 史 上 塬 丘 山 历 是 一 个 易 旱 易 涝 地 区 新 中 国 成 立 以 后 . 县 兴 建 了大 量 水 利 设 施 , 强 了 全 增 抗 御 自然 灾 害 的 能 力 其 中 以 土 石 坝
to .t e u e f r s r o r e r a e b a mo t 5 % a d t e e it g r s r o r r i k t o e a e i n h n mb r o e e v is d c e s d y l s 0 n h xsi e e v is we e sc o p r t ,wh c n ih h s e n t r a o o d n c n r 1 I n r d c s h e rh r c d m a l r e s n fo fo d v ro p n , a b e a h e t f r f o i g o t . t to u e t e a t - o k a f i e r a o s r m o o e tp i g l o i u l d m u lt ,e rh u k s n s n g me t t lo e a l h r i f r e n a u e r d f r n e s n . a q ai y a q a e ,a d mima a e n .I t as d t i t e en c me t me s r s f i e e t r a o s s o o f

土石坝出险溃坝成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土石坝出险溃坝成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也 有 规 律 可循 。 因此 , 在土 石 坝 水 库 运 行 过 程 中不 断 加 强巡 查 和 观 测 。 对
隐患 成 因 和规 律 及 时进 行 总 结 分 析 , 针 对 险 情 成 因准 确 地 制 定 科 学 处 理
措施 , 可 以避 免或 减少 溃 坝 。
如不及 时处理 。 带 出的沙粒增 多就会把 坝基 淘空 , 形成管涌导致 溃坝 。出现管 涌 的原 因一般是大坝下有强透水层 . 在 高水位 时由于渗水流经强透水层 , 水流 损失小 。 大坝背水坡地表 的覆 盖土层下 面承受很大 的水 压力 , 压力水 流冲破覆 盖 土层就会 将粉 砂 、细砂土 等 随水带
下游 排水 系统损 坏 , 坝体浸 润 线过 高 , 下游 浸水 面增加 , 土体剪切 强 度 降低 。 三是 坝 身 为 透水 性 较大 的土 料 填筑 , 而背 水坡是 透水 性较 小的 土料 .在高
水位 运行 时间较 长 .坝 内 的水 不 易排 出, 抬 高 了浸 润 线 , 加 大 了渗水 压 力 。
体水力劈裂产生水平 裂缝 。 二是大坝断 面不足 , 背水坡偏 陡 , 浸润 线抬高 , 在背
水坡上 出逸 。三是坝 体下 游没 有反 滤
四是 大 坝本 身 稳 定安 全 系 数不 足 . 加 之 持续 降雨 时间过 长 , 坝顶 、 坝 坡 土体
大部分 处 于饱和 , 引起坝体 失稳 滑坡 。 五是风 浪过 大 , 波峰 高涌 , 大坝 临水 坡 在 风浪 一涌一 退 的连续 冲击 下 ,大 坝
洞 。四是对 沿坝 基下 旧涵洞 、 战沟 、 碉
大的水力坡 降作用 下冲破土层 , 将 坝体
中的粉细砂颗粒带 出而发生管涌 。
持 续时 间较 长 ,临水 坡 土体 大部分 处

堤防土石坝溃坝原因分析与防治

堤防土石坝溃坝原因分析与防治

堤防土石坝溃坝原因分析与防治王玉娜(漳卫南运河沧州河务局河北沧州061000)【摘要】本文就堤防和土石坝的危害和溃坝进行分析,并对防治措施进行总结。

关键词堤防;土石坝;危害;防治Embankment dam embankment dam Analysis and PreventionWang Yu-na(Zhangweinan Changzhou Engineering BureauCangzhouHebei061000)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ke and embankment dams and dam hazards,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summarized.【Key words】Dikes;Embankment dams;Hazards;Prevention1. 土石坝溃坝的危害1.1土石坝的兴建情况。

土石坝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坝型,其具有就地取材、节省建筑材料及减少建坝过程远途运输等优点,土石坝的结构设计简单,便于维修和加高、扩建,且由于土石坝的坝身是土石散粒体结构,有适应变形的良好性能,在施工方面的工序较少。

因此,不论是在全世界,还是在中国,与其它的坝型相比较,土石坝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与世界土石坝占大坝总数的82.9%,在中国土石坝数量占到大坝总数的93%。

1.2土石坝溃坝的危害。

大坝是水利工程中的挡水建筑物,水库的兴利和除害效益主要是通过大坝存蓄一定库容的水来进行调配发挥的。

水库溃坝,不仅使工程本身遭受损失,更严重的给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灾害,有的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淹没下游农田,破坏公共设施,导致建筑物破坏、停水停电等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生活,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夺走下游群众生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重新修建大坝也必将耗费巨额资金。

1.3研究课题的提出。

我国的土石坝众多,质量也参差不齐,设计施工标准不一。

土石坝几种主要病害的成因分析、判断和处理办法

土石坝几种主要病害的成因分析、判断和处理办法
(5)由地震、爆破的影响产生。
2、处理:
浅层缝开挖翻筑,中层缝套井开挖回填, 深层缝灌浆充填。
3、施工注意事项:
(1)灌石灰水标深。 (2)开挖深度要超过裂缝深0.3-0.5米。 (3)灌浆为泥浆。
(四)纵向裂缝
其特点是缝线接近于直线,平行于坝轴,错距 小。
1、成因: (1)坝基横向地质不一致,由不均匀沉降而产生。 (2)坝基横向地形落差大,由沉降量不一致而产生。 (3)由填坝土料不一致,碾压质量不一致而产生。 (4)坝体骑在条形山嵴上(叫骑局加坝),坝体向 2两、侧处沉理降:而同产横生向。裂缝。
(5)坝下涵管,埋管的外壁与土体结合部回填 不密实,涵洞未做截流环;涵管断裂;涵管自身质 量差;砖、石、碑砌涵管等(引起大坝渗透破坏, 造成大坝塌坑或跨蹋)。
(6)生物洞穴。兽洞、蚁洞、树根洞等。 (7)坝体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水平裂 缝(引起坝体集中渗透破坏)。
2、坝基渗漏产生的原因(4种) (1)清基不彻底,筑坝前一是未将杂草、树 根等清除;二是破碎风化层未清到新鲜层面(引 起层面、接触面渗水)。 (2)缺少必要的防渗措施。一是砂卵石基础 坝 前未做铺盖,或厚度不够,质量不好被水压击穿, 二是强透水基础,坝体与坝基部位未做截水 槽、截水墙。
4、绕坝渗漏:均质坝,心墙坝的处理方 法相同,都是在坝肩处作铺盖,截渗槽、截渗墙、 灌浆、处理。如为心墙坝,其坝山接触面漏水, 只能用灌浆的办法处理。
5、输水涵管渗漏:
(1)周边漏水的可做截流坏灌浆。 (2)裂缝、断裂的可补砼再衬砌,套钢管灌浆。 (3)迎背水坡近距离的可部分翻筑更换。 (4)严重破坏老损的,或坝中断裂错位的小管 径则要全面翻开。
(二)冻融裂缝
1、成因:寒冷地区粘壤土均质坝、心 墙顶面未设防护,因冰冻产生的收缩缝。

浅谈关于土石坝沉降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关于土石坝沉降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关于土石坝沉降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土石坝因可就地取材,造价低,施工方法灵活,施工技术简单,对地质、地形条件要求较低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但其在应用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土石坝易产生沉降裂缝就是其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土石坝沉降裂缝一般是指土石坝防渗体(粘土心墙或粘土斜墙)内出现不均匀沉降或者裂缝现象,这是土石坝常见隐患。

由于沉降裂缝的出现,使水库效益不能充分发挥,甚至使整个坝体溃决,造成严重灾害。

关键词:土石坝沉降裂缝措施一、土石坝沉降的原因1、不均匀沉降不均匀沉降主要是由于在建设过程中:①地基原始强度不均匀,后期施工时基础处理不当,以及处理深度不够;②坝体的上部荷载受压不均匀,受力点不同;③局部塌陷,加外部荷载造成,长期受积水、渗水侵泡等原因;④在均质中除有结构物,容易沉降,由于本身结构不同,重量不同,所受到的荷载不同;⑤施工过程中局部压实度不够等因素,造成坝体结构的不良影响。

2、容易出现沉降的部位坝体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的构筑物一般有:土石坝中的廊道、交通洞、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等多种砼体构筑物或浆砌石构筑物。

在坝体填筑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沉降的施工部位有:①使用不同材料,特别是过度段,一般过度段处理措施不当,或者未达到处理要求,易出现不均匀沉降;②临时分块分缝的搭接处,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施工,造成不均匀沉降;③坝体变坡处,由于施工措施处理不当,易出现不均匀沉降;④一般土石坝中的混凝土材料构筑物,浆砌石构筑物容易沉降,由于材质不同,受力不均匀,沉降变形量亦不同,此类问题较可以做到提前预防。

二、坝体裂缝现象1、干缩和冻融裂缝干缩裂缝是由于土体表面水分蒸发而收缩,而土体内部不收缩(或收缩很小),使表层土受到约束,产生接应力而形成裂缝。

造成冻融裂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壤温度发生急剧变化,有冻裂状态到解冻会使得土壤内部结构极不稳定,表面疏松。

在通常的情况下,干缩与冻融裂缝都呈现不规则形状,裂缝条纹众多且深度千差万别,最深的可以达到一米。

土石坝常见病害成因及其处理对策

土石坝常见病害成因及其处理对策
针 对性 措施 进 行 治理和 整 治 。
关键词 : 土石 坝 病害 对 策 中 图分 类 号 : TU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7 -3 9 ( 0 ) 1 c一0 6 -0 1 2 7 1 2 1 o () 0 1 1 6 o
由于 各 种 不 同 的 原 凶 ( 自然 灾 害 、 如 勘 石坝 定 期 安 全检 查 不 够细 致 , 致 坝 体遭 受 导 测 和 设 计 、 工 、 行 和 管 理 ) 在 我 国修 建 白蚁 的 侵 灾 严重 。 施 运 , 三是 对 水库 大 坝 及枢 纽 建 的土 石 坝 不 同程 度 存 在 着 不 安 全 、 稳 定 筑物 的 日常 维修 和 养护 不 及 时 , 底 。 不 彻 的 因素 , 大坝 的安 全 、 定 直 接 影 响 着 农 业 稳 生 产 发 展 、 镇 居 民 生 活 、 产 用 水 , 矿 2 土石坝 常见病害处理对 策 城 生 工 企 业 生 产 用 电的 可 靠 性 。 果 土 石 坝 的 病 如 害 得 不 到 及 时 的 整 治 处 理 和 加 固 , 旦 失 一 事 将 造 成 不 可弥 补 、 可 挽 回的 损 失 ; 从 不 但 另一 个 方 面 来 讲 , 石 坝 的 病 害 是 可 以 预 土 防 和 整 治加 固的 , 要 发 现 问 题 及 时 , 析 只 分 和 处 理 得 当 , 石 坝 的 病 害 是 完 全 可 以 及 土 时 得 到 整 冶 处 理 和 除 险 加 固 的 , 库 火 坝 水 的 险情 是 可 以安 全 排 除 的 , 田 灌 溉 用 水 , 农 城 镇居 民的 生 产 、 活 用 水 , 矿 企 业 的 用 生 工 电是可以得到保 障的。 2 1土 石坝 裂缝 . 2. . 1 1开挖 回填 法 对 于 斜 墙 和 铺 盖 等 防 渗 体 上 的 干 缩 裂 缝 , 了保 证 有 足 够 的 防 渗 厚 度 , 将 裂缝 为 应 表 层 全 部 清 除 , 后 按 原 设 计 土 料 下 容 重 然 分 层 填 筑 压 实 。 均 质 土 坝 表 面 产 生 的 较 对 深 、 窄 的 干 缩 裂 缝 , 应 开 挖 回填 , 较 也 同时 在 其表 面 填 筑厚 3 c 0 m~5 c 0 m以上 的砂性 土 料 保 护 层 , 免继 续 干 缩 开 裂 。 以 横 向裂 缝 的 开 挖 回 填 处 理 , 向 裂 缝 横

土石坝病害特点及除险加固技术

土石坝病害特点及除险加固技术

土石坝病害特点及除险加固技术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

其优点是:就地取材,节省钢材、水泥、木材等重要建筑材料,减少了建坝过程中的远途运输;结构简单,便于维修和加高、扩建;土石坝的坝身是土石散粒体结构,有适应变形的良好性能,对地基的要求低;施工技术简单,工序少,便于组合机械快速施工。

其缺点是:坝身一般不能溢流,施工导流不如混凝土坝方便,粘性土料的填筑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等。

本文主要对土石坝工程类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病害进行分析以及在施工实施过程中应如何确保工程质量。

标签:土石坝;病害特点;除险加固工程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于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各地掀起了一轮建设水利设施的高潮。

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土石坝以其所具有的优势在建设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广泛应用土石坝的过程中,由土石坝病害所导致的变形乃至溃坝问题不容忽视,应当做好对原有及新建土石坝相应的防渗加固措施,提高土石坝的使用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1、土石坝病害的原因1.1设计问题设计质量差的问题,由于小型土石坝设计工作大多由建设单位组织工程设计招标,具有高水平设计技术能力的设计单位不屑来承揽业务,中标单位基本为一些资质等级较低的设计公司中标,存在着设计水平较低,专业性较差。

设计人员组成的主力大部分为刚从院校毕业的学生,所完成的设计成果同现场情况脱节,水力水文计算数据不准,施工图设计粗制滥造,造成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返工,酿成质量事故和经济损失。

1.2施工原因土石坝大坝出现渗漏时对坝体的破坏一般有两种情况,即渗透造成的破坏和坝体发生变形后的破坏。

由于渗透造成的破坏经常是大坝基部出现渗流,使坝基周围岩石层的土粒发生松动并出现变形,这种现象就属于渗透变形破坏。

在渗流的破坏下,坝体抵抗水流的冲击张力变小,很容易在一些工程质量薄弱部位出现裂缝、弯曲变形、滑坡甚至溃坝的危险。

由于土石坝大坝渗流处理不恰当,或处理不及时,使水从围护区域内向外渗水,从而出现大量储水渗出的现象,如果不能有效防治,就有可能出现土石坝围坝或者大坝基部渗出水的量很大,不但蓄水量降低,还有可能使下游的水位升高,会出现农田淹没、建筑物基部浸水等现象,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损失。

土石坝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

土石坝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
坝体与其他建筑物或坝下埋管的连接处。由于沿坝轴线各横断面的坝高 不同,目坝基覆盖层的厚度也不同,故其沉降量也不同,特别是岸坡坝 段的沉陷差较大,加上这些坝段的坝体沿坝轴线水平位移使坝顶拉裂,
因而岸坡坝段i 嘲端处易产生横向裂缝。横向裂缝往往上下游贯通,其
深度又往往延伸到正常蓄水位以下,可造成集中渗流,所以危害性极
21缝口封堵法 此法适用于缝深和缝宽均不大的不规则的龟纹裂缝。方法是:先用 干而细的沙I 襄土由缝口灌入,用扦插捣塞密实;再沿缝口韶挖,将土洒 水湿润后压实。当缝口较小,不易灌^ .沙嚷土时,也可直接沿缝口翻挖, 将土洒水湿润后压实。—般,膨兄下,坝顶和坝坡部位的细小裂缝( 3mm 以下) 和表层裂缝C300mm以下) 可不作处理,但要注意观察其发展 情况 。也可采 用缝口封 堵法处理 ,以免 雨水侵入 ,引起裂 缝扩.| 曩o 22开挖回填法 开挖回填法是裂缝处理比较彻底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深度不大的
?1 】j
jj
。{ i }
7}

土石坝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因为它不仅造洲氏,施工速度快,而且能莲应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质和 气候条件,因此土石坝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是由于设计、 施工不当等诸多原因,现有的一些水库工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质量问 题,这些工程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土石坝的裂缝就是其中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不同程度的裂缝将会给大坝
由束 于,土因体而冻在结表后层气发温生再裂骤缝降。,干表缩层和冻土棚收缝缩呈时龟受裂到状内,部纵未横降交温错土,体缝的约深
从凡厘米到1 米左右,上宽下窄逐渐尖灭。这种裂缝常见于含水量较高 的细位土中,没有护坡或保护层的粘性土上下游坝坡,不可避免地会产 生这种裂缝,这种裂缝—般对坝的安全没有妨碍,但会加剧坝面雨淋沟 的发展。这种裂缝也可能出现在水库泄空而出露的上游防渗铺盖表面 上,如果施工期由于停工一段时间,没有对填土表面进行保护,也会因 干缩而发生 裂缝。

土石坝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

土石坝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

土石坝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1. 简介土石坝是一种常用的水利枢纽结构,主要由土料、石料等天然材料堆筑而成。

土石坝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本文档旨在分析土石坝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1 施工质量问题问题1:坝体密实度不足原因:1. 土料、石料质量不达标;2. 施工设备性能不稳定;3. 施工工艺不合理;4. 检测手段不完善。

解决措施:1. 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选择合格的土料、石料;2. 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确保其性能稳定;3. 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4. 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确保坝体密实度符合要求。

2.2 施工安全问题问题2:边坡稳定性不足原因:1. 边坡设计不合理;2. 施工过程中对边坡防护措施不当;3. 地质条件复杂,地基处理不充分。

解决措施:1. 优化边坡设计,确保边坡稳定性;2. 加强边坡防护措施,如锚固、喷浆等;3. 充分了解地质条件,采取相应地基处理措施。

2.3 施工进度问题问题3:施工进度滞后原因:1. 施工计划不合理;2. 资源配置不充分;3. 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可预见因素,如天气、地质等。

解决措施:1. 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2.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3. 充分预测可能出现的不可预见因素,制定应对措施。

3. 施工过程中的监控与检测为确保土石坝施工质量,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与检测,主要包括:1. 原材料质量检测:对土料、石料等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2. 施工质量检测:采用钻孔取样、压缩试验等方法,检测坝体密实度、强度等指标;3. 安全监测:设置监测点,对边坡稳定性、位移等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总结土石坝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分析问题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与检测,有助于确保土石坝的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

土石坝病害成因分析课件

土石坝病害成因分析课件
管理不善
土石坝日常管理和维护不当,如不 及时清理上游集水区的树木和垃圾 ,可能增加土石坝承受的压力,导 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材料因素
土壤性质不良
建造土石所需的土壤和岩石材 料性质不良,如抗剪强度低、渗 透系数大等,可能影响土石坝的
稳定性和耐久性。
粘土材料老化
土石坝使用的粘土材料老化,可 能导致土石坝的变形和裂缝,影
定期对土石坝进行安全监测,及时 发现潜在的病害风险,并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
B
C
D
建立健全的防洪体系
合理规划水库的防洪调度,加强与上下游 的水利工程协调配合,降低洪水对土石坝 的冲击和破坏。
提高施工质量
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采用先进的施 工工艺和技术,确保土石坝的施工质量符 合规范要求。
治理措施
加固和修复坝体结构
地震
风化作用
长时间的风化和侵蚀可能导致土石坝 表层岩石和土壤的剥落,影响土石坝 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地震产生的震动可能导致土石坝的裂 缝、滑坡和坍塌,对土石坝的安全造 成威胁。
人为因素
设计缺陷
土石坝设计不合理,如溢洪道宽 度不足、坝体高度不够等,可能
导致洪水漫坝、冲刷等灾害。
施工缺陷
土石坝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 如填筑不密实、碾压不充分等,可 能影响土石坝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渗漏
震陷
土石坝的渗漏分为坝体渗漏和基础渗漏两 种,主要原因是防渗体存在缺陷或施工质 量不佳。
地震作用下,土石坝可能会发生震陷,导 致坝体变形、裂缝等破坏。
02 土石坝病害成因分析
CHAPTER
自然因素
降雨
长时间的强降雨会导致土石坝上游集 水区的水量增加,增加了土石坝承受 的压力,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 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石坝溃坝原因分析摘要对土石坝的概念、组成及优缺点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土石坝溃坝的原因,对充分发挥土石坝的兴利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石坝;溃坝;原因中国大坝数量居世界首位,然而,中国溃坝率亦居世界前列。

据1954—2001年的统计,中国大坝年溃坝率,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溃坝的危害程度很高,尤其是对于高坝大库和大江大河的堤防工程,一旦失事其危害十分巨大。

分析土石坝的溃坝原因,对于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兴利作用,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土石坝概述土石坝是指由当地土料、石料或土石混合料填筑而成的坝,又称当地材料坝。

当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时,称土坝;以石渣、卵石、块石为主时,称堆石坝;土、石料均占有一定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三者在工作条件、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上均有相似之处,通称土石坝。

土石坝在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应用最为广泛,随着近年来大型土方施工机械、岩土理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放宽了对筑坝材料的使用范围,缩短了工期,也使土石坝成为当今世界坝工建设中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1]。

土石坝一般由坝身、防渗体、排水体和护坡四部分组成。

坝身是土石坝的主体,坝的稳定主要靠它来维持;防渗体的作用是降低浸润线,防止渗透破坏和减少渗透流量;排水体主要用于安全地排出渗水,降低坝体浸润线和防止渗透变形,同时,还可以增强下游坝坡稳定性;护坡的作用是防止波浪、冰层、温度变化和雨水等对坝坡的破坏。

土石坝之所以被广泛采用,主要基于以下3点原因:一是就地取材,与混凝土坝相比,节省大量水泥、钢材和木材,减少了筑坝材料远途运输费用;二是对地质、地形条件要求低,任何不良地基经处理后均可筑土石坝;三是施工方法灵活,技术简单,且管理方便,易于加高扩建。

土石坝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不允许坝顶溢流(过水土石坝除外),所需溢洪道或其他泄水建筑物的造价往往很大;在河谷狭窄、洪水流量大的河道上施工导流较混凝土坝困难;采用黏性土料作防渗体时,黏性土料施工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等。

2土石坝溃坝的原因分析2.1土石坝的渗漏2.1.1土石坝渗漏的原因。

对土石坝渗漏的原因,渗流控制理论分析认为一般有以下3点:①坝体填土与排水体之间的反滤层设计不正确,层间系数过大,或施工时有错断混层现象,或填土不够密实,过大的渗流使填土向排水体流失,都会造成反滤层破坏失效。

许多实例证明,反滤层在整个的防渗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即使前面的防渗体裂缝或出现渗漏通道,只要反滤层工作正常,排水降压,渗漏破坏就不至于扩大[2]。

②防渗体应该直达基岩或底部连续可靠的黏土层,在开挖截水槽时,不可因施工困难,半途而废,从而留下隐患。

③土石坝两岸岸坡不应呈台阶状,应该开挖成较平顺的坡度,为减少开挖可以变坡,但是在上、下两坡度转折处,两坡角之差不应大于15~20°,若有平台,则平台处填土高度与平台两端的填土高度,高差悬殊沉陷量突变,容易产生裂缝,导致渗透破坏。

2.1.2土石坝渗漏的特征。

根据渗流破坏机理不同,渗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坝体渗漏。

浸润线从坝坡逸出将导致坝坡湿润或沼泽化,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均质坝或混合土料坝型中,过高的浸润面增加了滑坡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渗流的长期作用和气温及降雨的影响,坝坡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小,局部渗透破坏,滑塌的可能性加大[3]。

②下游坝面出现集中渗漏。

坝体在分层填筑时土层较厚,施工机械的功率不足,致使每层填土上部密实,下部疏松形成水平集中渗漏带,有的坝由于施工组织落后,特别是大规模的人工填筑施工,由于采用分段包干的填筑方法,土层厚薄不一,上升速度不一致,致使相临两段的接合部位出现了少压或漏压的松土带。

③坝体裂缝渗漏。

坝体开裂是形成坝体隐蔽渗漏的原因之一,由于心墙或斜墙后的坝壳一般是强透水的土料,通过裂缝的集中渗漏将在坝壳中扩散,因而难以发现集中渗漏区,根据坝壳浸润面观测成果也难以判断渗漏的存在。

④坝后地面渗漏。

土石坝外坡坝后地面出现砂沸、砂环、泉涌、管涌或沼泽化是经常遇到的渗漏现象,其成因与地层的构造及未能采取有效的渗流控制有关。

对表层为透水性较小的粉细砂、淤泥或壤土,其下为强透水的砂砾石或砂层地基,若坝后没有采取排水减压措施(减压井、减压沟)或有排水设施,但是由于这种地层的渗流出逸坡降较大,当出逸坡降大于表层土的临界坡降时,坝后地面即出现砂沸等破坏现象[4]。

⑤坝基渗漏及防渗设施的非正常渗漏。

许多在特殊历史时期建造的土石坝不是根据坝工理论按照规范来进行的,许多土石坝开工建设前未作前期的水文地质工作或地质勘探过于粗糙,因而使得土石坝工程乃至大型土石坝工程竟然未作任何防渗处理。

⑥接触部位渗漏。

在坝体与坝基、坝体两次墙、齿墙与涵管(小型水库中常见)、坝体与两岸山坡、防渗设施与破碎基岩之间的各种接触部位,由于设计和施工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容易成为渗漏的捷径而发生接触冲刷甚至垮坝失事。

⑦绕坝渗漏。

坝的两岸山体裂隙、节理发育或有断层和岩溶,或为透水的第四纪堆积层,则绕坝渗流除影响山体本身的安全外,对坝体和坝基亦有不利的影响。

2.1.3土石坝渗漏对溃坝的影响。

坝体和坝基的渗流控制是保证土石坝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填筑土石坝的土料和坝基的砂砾是散粒体结构,颗粒间存在大量的孔隙,都具有一定的透水性。

水库蓄水后,在水压力的作用下,水流必然会沿着坝身土料、坝基土体和坝端两岸地基中的孔隙渗向下游,造成坝身、坝基和绕坝的渗漏[5]。

若这种渗流是在设计控制之下,大坝任何部位的土体都不会产生渗透破坏,则为正常渗流,此时渗流量一般较小,水质清澈透明,不含土壤颗粒,对坝体和坝基不致造成渗透破坏;反之对能引起土体渗透破坏,或渗流源过大且集中,水质浑浊,透明度低,使坝体或坝基产生管涌,流土和接触冲刷等渗透破坏,这种影响蓄水兴利的渗流则为异常渗流。

对于已建坝,如何确定异常渗流及其危害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要对坝址的工程水文地质有比较充分的了解。

坝的设计及施工完善程度也与渗漏有密切的联系,而地质勘探的有限钻孔只能揭示坝址地层的有限情况和局部弱点,诸如节理、裂隙、溶洞、断层及强透水带等情况却难以弄清。

另外,坝的防渗体和排水设施设计的正确程度,以及施工质量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由于施工而引起的渗流薄弱环节非人们所能预料,而且土石坝内防渗体开裂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

2.2自然因素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当土石坝受到自然界各种不能预见的破坏作用影响时,如遇非常洪水、风暴、地震、山崩、滑坡和某些潜在的地质作用等,也可能引发溃坝。

其中以地震影响及洪水漫顶最为严重。

2.2.1地震影响。

地震会影响地质变化,由于剧烈震动使大坝表面和内部产生裂缝,裂缝特别是贯穿裂缝会加大水的渗透作用,削弱大坝的整体性、耐久性和承载能力,影响大坝的安全;水是无孔不入的流体,只要大坝和基岩有裂缝及孔隙等渗透途径,有压水流的渗透则是难以避免的[6]。

但渗透的逐步扩大,将会增加透水量和渗透压力,降低大坝稳定性及地基的承载能力,使大坝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对安全不利。

当两岸绕坝渗流和基础中的坝下渗流失去控制时,可能引起渗流通道,甚至在坝基形成孔穴使围岩滑塌,最后导致坝体出现裂缝或使坝体遭受破坏;震后还会出现滑坡、变形现象,库区内可能产生重大问题的因素有塌方、断层活动、“震潮”冲击(地震或滑坡引起水库水面的波动)、岸边冲刷等;不均匀沉陷等异常变形会导致大坝产生裂缝、倾斜、甚至蹋毁[7-10],如果大坝的滑动力超过基础面上的抗滑能力时,则可能产生沿基础面的滑动,这是非常危险的。

2.2.2洪水漫顶。

漫溢将会直接导致大坝溃决。

例如,1855—1938年黄河山东段堤防共决口424处,其中漫溢184处;1931年长江大水导致沿线堤决17处,多为漫溢,淹死18万人;1975年8月淮河上游发生特大暴雨,造成板桥、石漫滩2座大型水库大坝漫溢失事,损失惨重。

造成漫顶的原因如下:①由于发生大暴雨,降雨集中,强度大,历史长,河道渲泄不及,洪水超过设计标准,洪水位高于堤顶;②设计时,对波浪的计算与实际不符,致使在最高水位时浪高超过堤顶;③施工中堤防未达设计高程,或因地基有软弱层,填土碾压不实,产生过大的沉降量,使堤顶高程低于设计值;④河道内存在阻水障碍物,如未按规定在河道内修建闸坝、桥涵、渡槽以及盲目围垦、种植片林和高杆作物等,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使水位壅高而超过堤顶;⑤河道发生严重淤积,过水断面缩小,抬高了水位;⑥主流坐湾,风浪过大,以及风暴潮、地震等壅高水位。

3参考文献[1] 汝乃华,牛云光.大坝事故与安全—土石坝[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2] 李其军,陈肇和.土石坝漫坝风险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3] 宋恩来.国内几座大坝事故原因分析[J].大坝与安全,2000,14(2):41-44.[4] 李雷,王仁钟,盛金保,等.大坝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5] 朱勇辉,廖鸿志.国外土坝溃坝模拟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20(2):26-29.[6] 唐寿同.土石坝安全评估[J].大坝与安全,1996,8(4):1-6.[7] 李超,李天科,郭清华,等.小型土石坝安全监测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96-98.[8] 朱昌明,王耀伟,毕翠清.水库土石坝安全隐患与除险加固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11):45.[9] 魏宇,刘超萍.浅谈土石坝安全鉴定工程地质勘察的几点体会[J].广西水利水电,2006(4):14-16.[10] 周小光.浅谈土石坝安全隐患问题及其处理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12):717-7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