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教育学生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培养学生的勇敢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讲述了一颗大石头在村庄中引起了村民们的困惑,村民们试图移走石头,但都失败了。
一个小男孩勇敢地爬上石头,发现了石头下隐藏的秘密。
2. 生词新句:通过故事学习一些新词汇和句型,如“困惑”、“努力”、“失败”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词新句。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故事学会思考,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是如何解决的?”2. 朗读故事,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故事,边读边解释生词新句,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村民们为什么无法移走大石头?小男孩为什么能成功?”4. 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5. 总结故事,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情节,强调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述故事内容,运用所学生词新句。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作业,检查他们对生词新句的掌握情况以及故事内容的复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思考并分享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采取的解决策略。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奇怪的大石头》这本书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石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介绍《奇怪的大石头》这本书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石头的不同形态和特征。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触摸不同种类的石头,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引导学生思考石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例如作为建筑材料、装饰品等。
第二章:石头的历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头的形成过程和地质历史。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2.2 教学内容介绍石头的形成过程,例如通过沉积、岩浆冷却等过程。
讲解石头中所包含的地质历史信息,例如地层的年代和古环境。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种类的石头,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地质历史。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石头在地层中的分布情况。
第三章:石头的利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头在人类社会中的利用和价值。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石头在建筑、雕塑、装饰等领域的应用。
讲解石头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价值。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参观石头的建筑和艺术品,了解石头在人类社会中的利用和价值。
组织学生进行石头手工艺品的制作,体验石头的可塑性和创造力。
第四章:石头的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头的保护意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4.2 教学内容介绍石头保护的原因和方法,例如防止过度开采和破坏。
讲解石头保护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石头保护的实践活动,例如参与石头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石头资源。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石头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入思考。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石头的保护意义和人类对自然的责任。
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石头的认识和感受。
第六章:石头的艺术表现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头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魅力。
《奇怪的大石头》语文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情境和角色。
(2)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互动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通过课文中的角色塑造,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奇怪的大石头》的主要内容介绍。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4. 课文情境的探究和角色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和运用生字词。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大石头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情境和角色。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互动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生字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石头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运用练习。
4. 课文理解: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课文情境和角色。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并进行相关拓展活动。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大石头的描绘,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颗大石头,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颗大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2.课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教学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如“奇怪”、“巨大”、“形态各异”等。
4.课文讲解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讲解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提问:“你们觉得大石头为什么奇怪?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5.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石头的认识和理解。
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大石头的形态、颜色、质地等。
7.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观察身边的大自然,找出一个你觉得奇怪的事物,写一篇短文介绍它的奇怪之处。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了课堂氛围。
4.课后作业设计,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公园,了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
2.开展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大石头的性质。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提问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奇怪的大石头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奇怪的大石头?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利用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观点。
1.4 教学步骤展示奇怪的大石头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奇怪的大石头的特征。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关于奇怪的大石头的问题。
第二章:探索奇怪的大石头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奇怪的大石头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奇怪的大石头的成因。
2.2 教学内容奇怪的大石头的成因。
2.3 教学方法观察和实验。
小组合作。
2.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奇怪的大石头的特征,尝试推测其成因。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各自的推测。
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共同探讨奇怪的大石头的成因。
第三章:奇怪的大石头的意义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奇怪的大石头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奇怪的大石头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保护奇怪的大石头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
3.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思考奇怪的大石头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保护奇怪的大石头的场景。
小组分享角色扮演的经验,共同探讨保护奇怪的大石头的重要性。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4.2 教学内容以奇怪的大石头为灵感,进行创意表达。
4.3 教学方法绘画、写作等艺术形式。
4.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奇怪的大石头的特征和美丽之处。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奇怪的大石头的看法和感受。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共同欣赏和交流。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通用14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通用14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有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具体内容写具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3、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交流材料,质疑解难针对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1、字词:理解陨石、地质学家、第四纪、冰川、秦岭等词的意思。
2、内容:交流收集的李四光生平材料,图片或童年故事。
3、自由读文,谈谈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四、指导写字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一、认读词语二、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奇怪的地方吗?可用因为______所以______让学生说说原因。
让学生感受巨石的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______想像情景,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跑去怎样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______。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说话练习: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应该会把草地______,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______。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奇怪的大石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奥秘。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运用想象与创造,让学生进行故事续写,锻炼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奇怪的大石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掌握阅读理解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2)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奇怪的大石头》,了解故事背景及寓意。
(2)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准备教学素材。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2. 学生准备:(1)预习《奇怪的大石头》,了解故事梗概。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自然景观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欣赏。
(2)提问:“你们知道大石头是如何形成的吗?”(3)引入《奇怪的大石头》的故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奇怪的大石头》,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故事中的奥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背景及寓意。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讲解如何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4. 小组讨论:(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编写续写故事。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修改。
五、课后作业3. 选择一个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描绘,锻炼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奇怪的大石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大石头的奇特之处。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解释大石头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大石头的特征。
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等方法,整理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分享、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大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奇特之处?”2. 探究大石头的形成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石头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尝试解释大石头的形成过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大石头的观察和理解。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石头的特征和形成过程,强调其奇特之处。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资源1. 大石头的图片或视频。
2. 与大石头相关的资料或文章。
3. 思维导图模板或工具。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观察、分析和讨论的能力。
2.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对大石头的特征和形成过程的理解。
3. 观察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包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大石头的真实图片或视频,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3. 在总结与反思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大石头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对这张图片有什么疑问?”2. 探究大石头的形成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石头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尝试解释大石头的形成过程。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石头的奇怪之处,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利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奇怪的大石头》是一篇描述自然界中奇怪现象的短文。
课文通过讲述一块大石头的奇特形态,引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思考和探索。
2.2 生字词学习:石头、奇怪、大石头、形状、奇特、大自然、观察、思考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分析课文中石头的奇怪之处。
3.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课文中的一些科学概念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图片展示: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实物展示:展示大石头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石头的奇特形态。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石头,引发学生对石头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5.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5.4 分析课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石头的奇怪之处。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了如何开展关于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了解大石头的形态、特点以及可能的成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辨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石头的不同形态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辨的能力。
3.引发学生对地质学知识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大石头的形态和特点。
2.大石头可能的成因。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环节(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一些关于大石头的问题,如:•你们见过哪些奇怪的大石头?•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大石头是怎么来的?•大石头有什么特点?通过导入环节,让学生对大石头产生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第二步:观察石头(15分钟)将准备好的多个大石头摆放在教室或者户外,并让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大石头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点,进行记录和比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和描述不同石头的特点。
第三步:小组合作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大石头的特点,并且根据石头的特点,推测可能的成因。
每个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记录表格等方式整理想法。
第四步: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来进行展示。
展示时,代表可以简要介绍石头的特点,并分享小组的推测成因。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提问。
第五步:扩展活动(20分钟)针对学生展示的结果和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知识讲解,介绍大石头的可能成因,如地质作用、侵蚀、自然力等。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提出更多问题。
第六步: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总结和归纳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与之前的讨论进行对比。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检验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表:学生根据观察石头的特点进行记录的表格。
2.小组讨论记录:每个小组对于石头特点和可能成因的讨论记录。
六、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和讨论石头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地质学知识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辨能力。
7 、 奇怪的大石头 教案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教案设计第一章:奇怪的大石头的来历1.1 教学目标:了解奇怪的大石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掌握相关的地质知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奇怪的大石头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讲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包括地质变化、火山爆发等。
分析大石头的形状和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其形成的原因。
1.3 教学活动:观看奇怪的大石头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石头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师讲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配合图片或模型展示。
第二章:奇怪的大石头的生态环境2.1 教学目标:了解奇怪的大石头周围的生态环境。
掌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相关知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奇怪的大石头周围的植被和动物种类。
讲解生物如何适应特殊的生态环境。
分析大石头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观察奇怪的大石头周围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其生态环境。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生物适应特殊环境的看法。
教师讲解大石头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进行实地考察。
第三章:奇怪的大石头的文化意义3.1 教学目标:了解奇怪的大石头在文化上的意义和价值。
掌握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奇怪的大石头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传说。
讲解大石头在当地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分析大石头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和价值。
3.3 教学活动:观看奇怪的大石头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引发学生对文化意义的关注。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石头文化意义的理解。
教师讲解大石头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第四章:奇怪的大石头的保护和利用4.1 教学目标:了解奇怪的大石头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掌握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相关知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奇怪的大石头的保护和利用政策及措施。
讲解大石头作为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保护方法。
分析大石头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观看奇怪的大石头的保护和利用情况的资料,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石头保护和利用的看法。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精选5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精选5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中的3个:藏、卧、旅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之间的关系。
3、体会李四光的好学好问、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一、揭题、谈话1、板书课题,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课题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觉得文章仅仅是在写大石头吗?3、你了解李四光吗?出示资料简介4、李四光和大石头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对于文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检查反馈:老师把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了,你找对了吗?著名、捉迷藏、悄悄、躲闪、大坑、卧进土里、推动、旅行、考擦、遗迹、研究、震惊、长江流域地质学家、陨石、冰川、秦岭、第四纪先自由朗读指名小老师带读,要求读音标准齐读。
2、老师把最后一行词语变成了红色,因为它们是地质学上的专有名词,比较特殊。
让我们一起读好它们。
3、指明分意义段读课文,思考:李四光和大石头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过渡:原来,李四光和大石头的故事是在玩捉迷藏的过程中发生的,这部分内容在课文的第几小节?请你仔细地读一读。
三、学习第2小节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玩的时候,李四光发现这快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2、让学生体会有关句子。
抓住“巨石、孤零零、遮得严严实实”3、是啊,每次捉迷藏这块大石头都和他们一起玩,像朋友一样。
在这里玩的时间久了,李四光就对这个朋友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4、和李四光一起玩的小朋友还有很多,为什么只有李四光觉得这块石头奇怪呢?(会观察、会思考、会提问)过渡:那么这块石头到底奇怪在什么地方?李四光对它产生了哪些疑问?请你把问题找出来读一读。
《奇怪的大石头》语文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运用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描述的场景。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感恩的心。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大石头的奇怪之处,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大石头的奇怪之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理解大石头的奇怪之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大石头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奇怪的大石头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奇怪的大石头的课文。
2. 课文朗读:(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生字词学习:(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解析:(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生词和短语。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对大石头的兴趣。
(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讨大石头的成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1)展示大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2)播放关于大石头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
2. 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探讨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
2. 任务型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大石头的调查问卷。
(2)各组问卷互相填写,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分享结果。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大石头的故事。
(2)学生书写一篇关于大石头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
2. 拓展作业:(1)学生收集其他奇怪的自然现象,进行研究。
(2)学生制作PPT,在下节课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任务型活动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1)评估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书写规范、内容完整性等。
(2)评价学生的拓展作业,关注学生的研究深度、PPT制作水平等。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奇怪的大石头》。
2. 大石头的图片、视频资料。
《奇怪的大石头》精品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坑、考”等6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和他后来的研究
成果。
3.体会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执着追求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和他后来的研究成果。
2.难点:体会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执着追求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大石头的图片,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大石头的好奇之处。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3.精读课文
1.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李四光对大石头的疑问和探索过程。
3.分析李四光的品质,如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执着追求等。
4.朗读指导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出李四光的疑问和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5.总结拓展
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性。
2.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奇怪现象,并思考如何解决。
3.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李四光的其他成就。
《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教案第一章:石头的世界1.1 引入: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石头,让他们观察并描述这些石头的特征。
1.2 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石头,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石头的质地、颜色和形状等特征。
1.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石头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第二章:石头的形成与变化2.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石头的形成过程,如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等。
2.2 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石头是如何形成和变化的。
2.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石头的形成过程和变化原因。
第三章:石头的利用与保护3.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石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材料、装饰品等。
3.2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石头的利用方式,并选择一种石头进行制作或设计。
3.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石头的保护意义和保护方法。
第四章:石头的故事与文化4.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与石头相关的故事和传说,如石头精灵、宝石王国等。
4.2 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石头故事进行研究和讲述。
4.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石头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第五章:石头观察与探究5.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石头的奇特现象,如浮石、磁石等。
5.2 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石头进行观察和探究,记录下它的特征和现象。
5.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石头现象,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释。
第六章:石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6.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石头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河流冲刷、风化作用等。
6.2 活动: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不同环境中的石头,记录下它们的状态和变化。
6.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石头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意义和对人类的影响。
第七章:石头的艺术创作7.1 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石头艺术作品,如石头雕刻、拼图等。
7.2 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石头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7.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石头艺术创作的意义和欣赏角度。
奇怪的大石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奇怪的大石头”。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奇怪的大石头存在。
1.2 目标设定让学生了解奇怪的大石头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奇怪的大石头的特征2.1 观察大石头给学生发放一些大石头的图片或实物,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大石头的特征。
引导学生注意大石头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2.2 讨论大石头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大石头是如何形成的,可能与地质作用、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知识,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探索奇怪的大石头的形成原因3.1 地质作用介绍向学生介绍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包括侵蚀、沉积、变质等。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地质作用对大石头形成的影响。
3.2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到户外考察奇怪的大石头,观察其周围环境、地质特征等。
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
第四章:大石头的生态价值4.1 生态系统介绍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包括生物和非生物要素。
引导学生思考大石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提供栖息地、调节水分等。
4.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大石头对生态系统的贡献。
每组学生可以选择一种生物或非生物要素,展示大石头对其生存和发展的作用。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总结奇怪的大石头的特征、形成原因和生态价值。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5.2 反思与展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大石头和生态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作为未来的行动指南。
第六章:案例研究:奇怪的大石头的真实故事6.1 故事分享向学生分享一个关于奇怪的大石头的真实故事,例如一个著名的大石头景点或者与大石头相关的历史事件。
引发学生对大石头的兴趣,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6.2 讨论与分析学生听取故事后,引导他们分析故事中大石头的重要性和影响。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案教案一:奇怪的大石头探索活动目标年龄:4-6岁活动目标:1.帮助孩子们培养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2.提升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孩子们学习合作和沟通。
材料:1.大石头(可在户外找到,确保安全无尖锐边角)。
2.彩色画笔。
3.纸张。
4.音乐。
活动过程:1.引导孩子们观察大石头,鼓励他们描述石头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提问他们是否发现了石头上的特殊之处。
2.给孩子们提供画笔和纸张,让他们用彩色画笔画出自己眼中的大石头。
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可以添加其他元素来丰富画面。
3.将孩子们的画挂在教室的墙上或放在地板上,展示给其他孩子观看。
鼓励他们相互分享自己画中的故事。
4.引导孩子们一起围坐在大石头周围,一同观察石头。
播放柔和的音乐背景,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氛围。
5.提问孩子们:如果这块大石头会说话,它可能会说些什么?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展开讨论。
6.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形成一个故事情节,从大石头的角度出发,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
7.分组或分角色,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表演。
可以提供简单的道具和服装,增加乐趣。
8.孩子们表演完后,鼓励他们互相分享表演中的经验和感受。
9.结束活动时,让孩子们一起合力将大石头搬回原处,表示感谢和敬意。
教案二:奇怪的大石头科学实验目标年龄:7-9岁活动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2.增加孩子们对地质学的兴趣。
3.提高孩子们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材料:1.大石头。
2.酸性液体(例如柠檬汁或醋)。
3.碱性液体(例如肥皂水或小苏打溶液)。
4.水。
5.各种颜色的食用染料。
6.平底容器。
7.汤匙。
活动过程:1.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探索大石头。
鼓励他们发现和记录石头上的特殊之处,比如颜色和纹理。
2.将大石头分成若干块,每块大石头分配给一个小组。
3.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些酸性液体、碱性液体和水。
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液体对大石头进行观察和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文/张阵
教案基本属性:
教案名称:《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教案信息:鲁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7课《奇怪的大石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
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本文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可以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综观全文,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难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课下收集李四光的资料。
PPT课件。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
约250万年前至今。
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
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一、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
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三、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
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善于动脑→产生疑问→不懈努力→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