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开展社会化技能培训的探索及思考_汤习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REER HORIZON
职教论坛
・38・
职业时空 2010年12
月
收稿日期:2010-10-15
作者简介:汤习成(1962-),男,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级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研究。摘要:从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工作实践出发,分析了目前技工院校开展社会化技能培训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对技工院校如何开展社会化技能培训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技工院校;社会培训;探索;思考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在大力开展“学历+技能”教育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挥学院实训设备、师资力量雄厚的有利条件,始终面向企业、服务经济,抢抓优良机遇,开拓市场,注重学制教育和社会培训同步发展。在多年的社会培训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技工院校开展社会化技能培训的探索及思考
汤习成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一、开展社会化技能培训的探索
(一)基本情况和分析
多年来盐城技师学院紧紧抢抓国家和地方政府职业培训政策的落实,不断拓展多功能办学空间,逐步形成了在职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人员再
就业培训、回乡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学毕业生创业技能培训、上岗资格培训等综合职业培训体系,社会化技能培训开设的专业已达55个,层次覆盖至初级、中级、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5个职业资格等级,基本满足了社会种类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年社会培训各类人员已达到10000多人次以上。具体情况汇总如下:
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工种范围不断拓展,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社会信誉和培训质量不断上升,现已成为“国家级综合职业培训基地”、“全国在职职工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就业训练中心”、“盐城市退伍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青年创业学院江苏分院”、“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先进集体”。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强化宣传,政策引导。根据党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部署,盐城技师学院把学制教育与技能提升培训融为一体,把社会培训需求作为办学的重要成分,充分发挥了职业培训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相关职业培训信息、优惠政策,并深入到企业、社区,组织生源,参加培训。
2.多措并举,因材施教。按需培训、因材施教、多措并举、主动服务到位是做好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企业和学员的需求和意愿,就是我们组织培训的重点和方向。在教学资源配备上,集全院优秀的师资、优良的实训设备,优先保证社会培训的需要;在培训形式上,根据实际需要采取“送教上门”、“校企交替”、“脱产培训”等多种方式;在授课方式上,根据学员的
专业基础采取“集中授课”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在课堂教学形式上,采取“一体化”、“模块化”教学;在鉴定方式上,采取统一项目鉴定和岗位实绩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在学习的班次上,全日制班、半日制班、晚班、单双日班和星期假日班多轨并举。
3.严格考核,规范管理。学院高度重视培训管理制度建设,多年来已逐步建立了《职业培训工作管理规定》、《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流程》、《学院年度职业培训计划》、《培训教学计划大纲规范》和一系列制度。在长期的职业培训的实践中,已经形成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规范的工作流程。2010年学院专门以[2010]1号文件的形式明确了职业培训的主要目标、重点项目、工作流程和奖惩考核等内容。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与社会培训的内在要求不够强烈。一方面,尽管各级党委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职业培训的文件,但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等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择业价值取向尚未根本转变,加之少数企业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技能要素不突出,挫伤了一线职
工提升技能的积极性,个别企业因担心骨干员工跳
CAREER HORIZON
职教论坛
・39・
第6卷・第12期 职业时
空
槽,不愿送培,从而影响了培训对象参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职业培训和鉴定考核的奖惩机制不够完善。为了改善民生、关注民众,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实施了政策性免费培训,而且对于退伍军人、家政服务等培训学员每天还发放学习生活补助。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真正能潜心钻研技能的学员不太多,企业送培主动性不强,办学单位积极性不高,关键是未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培训对象、用人单位和培训学校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技能培训的激励奖惩机制。
3.培训的实用性与评价的手段不够衔接。目前,参加职业培训的对象大部分学历偏低,年龄偏大,他们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但学习专业理论仍有一定的困难。而鉴定题库里的不少题目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现代企业生产工艺严重脱节,使得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员到课率和满意度。
二、目前技工院校开展社会化技能培训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要求
(一)党中央、国务院对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去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省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温家宝总理要求各地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中央最近陆续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明确了技工院校要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为突出技工院校办学特色,明确了技工院校培训的功能,技工院校社会化技能培训必将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拓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的升级、转移,迫切要求我们通过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突出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包括高技能人才工作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从要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出发,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要达到39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8%以上,我省则在纲要中明确要求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社会紧缺、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到2020年,新增高技能人才200万人,其中,紧缺型技师、高级技师10万人。因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任重道远。
(三)技工院校内涵的不断提升,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国家人社部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坚持高端引领、开展多元办学,注重内涵发展”,指出技师学院是高技能人
才队伍建设的综合基地,承担通过学制教育培养预备技师、高级技工的任务,也是本区域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提升培训与研修、考核与评价的重要平台,到“十二五”末,技师学院的高级工以上在校生规模要达到60%以上。这就意味着技工院校要由注重学制教育向多元化技工教育培训转变,由注重学校教育功能向技工教育培训、技能水平评价和就业指导服务等综合性功能转变,各类技工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培训渠道,扩展培训对象,改革培训措施,强化培训功能。
三、新形势下开展社会化技能培训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社会培训宣传力度,开拓市场,服务社会
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国家、省及市关于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帮助和扶持的优惠政策及时传递到每位需要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学员心中,同时通过各种技能竞赛树立一批技能人才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广泛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扩大规模,提升层次
目前各类社会培训主要依托学院的师资和公共实训基地平台,但随着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规模、层次、工种、专业范围的不断拓展,各级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加强共同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一个设备优良,功能齐全,制度完备,完全开放,服务一流的共同实训基地。特别是一批新兴产业、骨干、规模工种专业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还是一片空白,亟待政府能拨专项资金大力扶持。也可通过校企合作实行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建设和使用管理好公共实训基地。还可通过市场化运作向企业、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开放,形成良性互动循环。
(三)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工学结合,按需施教
“按需培训”即统筹安排好各种教学资源,按照企业和学员的需求和意愿分别组织各种培训。如退役士兵学制教育和社会化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培训,充分依托学院各教学系资源,进行专业对口的全日制培训;转岗转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外来务工)培训、创业培训(SYB)、特别项目与特别工种培训等则充分利用原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资源进行专项短期培训。对人数、专业相对集中的企业采取“送教上门”的培训形式;对不具备独立办班条件的企业在职职工可采取来校“集中脱产”培训形式;对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的培训学员采取“集中面授和个别函授辅导”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在学习的班次上可开设全日制班、半日制班、晚班、单双日班和星期假日班,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妥善解决好工学矛盾,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陈宇.技能振兴:战略与技术[M]
.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9.[2] 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
[S].[2010]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