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恋》读后感
关于巴金《春》读后感1000字精选范文五篇中小学生作文
![关于巴金《春》读后感1000字精选范文五篇中小学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42a69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f.png)
关于巴金《春》读后感1000字精选范文五篇中小学生作文《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巴金《春》读后感1000字精选范文五篇中小学生作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巴金《春》读后感1000字精选范文五篇中小学生作文(一)最近我又读了巴金的《春》。
《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家》的延续,当我读完这本书心情变得沉重,三个主人公也在我的脑海挥也挥不去。
巴金曾说过——“我控诉旧社会,宣判旧制度的死刑,作为作家我有这个权利,也有责任。
我恨那个制度,蔑视那个制度。
我只有一个坚定的思想:它一定要灭亡。
”《春》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高公馆中发生的事。
主人公二小姐高淑英厌恶生活在丑恶的高公馆中。
淑英的父亲克明将要把淑英嫁到陈克家,陈克家的公子品行不正。
克明明知道淑英嫁过去会受罪,但他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答应了下来。
淑英的母亲张氏虽然心疼女儿,但又不敢正面反抗克明。
淑英每天在家里靠书本打发时间,整天愁眉不展。
还好,琴和觉民这两个憎恨封建礼教的新青年把淑英从保守没有反抗的闺阁少女带到追求自由的现代女青年。
淑英的心情渐渐地从悲向开朗转变。
然而,每次提到这件事,她仍会蹙起眉头,为自己将来的命运而担忧。
蕙,另一个遭受这样命运的女孩。
她的命运与淑英一样,但是她却走进了这个恶梦,受尽郑家的折磨。
最后生病了,郑家都不请西医给她治病,白白耽误了这年轻的生命。
身为高家长子的觉新,梅和瑞珏这两个对他很重要的女子就被他的软弱妥协害死了,他一直活在自责中,他的儿子海臣也病死了。
觉新喜欢这个蕙表妹,却无法挽救她,使她的命运与梅和瑞珏一样。
他最后终于醒悟了,他和觉民.琴.剑云等把淑英送到上海觉慧那里,挽救了另一位少女的生命。
作者写了很多环境描写渲染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又塑造了淑贞这个单纯的少女受父母压迫,四太太五太太的丑恶嘴脸......这些人物充分体现了封建吃人礼教的黑暗。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
《命若琴弦》读后感11篇
![《命若琴弦》读后感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e7b70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9.png)
《命若琴弦》读后感11篇《命若琴弦》读后感1活着也需要一个理由,有了这个理由后,生活也便有了意义,有了生气。
故事讲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带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说书为生。
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弹断1000根琴弦,然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愈自己的眼睛,好亲眼看看明亮的世界。
小瞎子期盼着爱情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和心爱的姑娘幸福的在一起。
当老瞎子真正弹断1000根琴弦,拿着师傅留下的药方取药的时候,才知道那所谓的药方原来只是一张白纸,瞬间,老瞎子的心弦断了。
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
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
此时的小瞎子也正因心爱的姑娘远嫁他乡而痛不欲生。
失去爱情的小瞎子渴望获得光明,为了鼓起小瞎子生活的勇气,老瞎子用师傅的方式将药方封进琴槽,并告知只要他弹断1200根琴弦,就可取出药方治病。
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句年幼时师傅临终说的一句话,老瞎子在这一瞬间才深深的领悟,目标只是虚设,但却是祖孙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生命就像琴弦,绷紧了才能拉出好听的曲子。
那一根根断弦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瞎子艺人的希望,支撑着他们的梦想,正因为有了这个梦想,所以他们一路走来,便会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兴致勃勃的翻山、越岭、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的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生,容易,活,容易,然而,生活却并不如容易。
《命若琴弦》读后感2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
故事讲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带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说书为生。
老瞎子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弹断1000根琴弦,然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愈自己的眼睛,好亲眼看看明亮的世界。
小瞎子期盼着爱情降临到自己的身上,和心爱的姑娘幸福的在一起。
当老瞎子真正弹断1000根琴弦,拿着师傅留下的药方取药的时候,才知道那所谓的药方原来只是一张白纸,瞬间,老瞎子的心弦断了。
巴金《秋》读后感(精选10篇)
![巴金《秋》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20f2d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c.png)
巴⾦《秋》读后感(精选10篇)巴⾦《秋》读后感(精选10篇) 当认真看完⼀本名著后,相信⼤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巴⾦《秋》读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巴⾦《秋》读后感1 今天我读完了巴⾦先⽣《激流三部曲》的最后⼀部——《秋》。
《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家在觉慧、淑英都相继⾛了之后,他们的天地有⼟匪横⾏,他们的收⼊越来越少,⽽那些“长辈”还每天⼤把⼤把花钱请⼩旦、修⼩公馆。
⼜经历了种种变故,住在公馆⾥的⼈越来越少,终于,他们决定卖掉公馆,⾼家从此解散了。
这本书⾥⾼家⼜发⽣了许多变故,但最让我感到不值的是四妹淑贞的死。
淑贞是⼀个胆⼩的⼥孩⼦。
但她的胆⼩并不是与⽣俱来的,⽽是后来被她的妈妈骂胆⼩了的。
她的母亲沈⽒因为淑贞是⼀个⼥孩⼦,她⾃⼰经常跟丈夫吵架,就把⽓全部撒在淑贞⾝上,好像淑贞不是他的⼥⼉,⽽是他的出⽓筒⼀样。
淑贞这个可怜的孩⼦,她只有和哥哥姐姐在⼀起时才会有⽚刻的安慰。
觉民很早就说要帮淑贞想个办法,但来不及了,淑贞忍受不住,跳井⽽死!虽然这很不值,但还是有让我感到痛快的地⽅,那就是觉新反抗了!觉新终于忍受不住公馆⾥的⼈对他的欺侮,第⼀次说出了“不”字!⾼公馆就这样卖掉了,⾼家就这样散了。
我觉得散了更好,没有⼼计,没有明争暗⽃的⽣活不是更好吗? 巴⾦《秋》读后感2 巴⾦的《激流三部曲》是对旧的、封建⼤家族的深刻揭露。
在这种封建⼤家族中,⼤家勾⼼⽃⾓、尔虞我诈,⼤部分⼈都不学⽆术、游⼿好闲、道德败坏、⾃私到了极点,特别是那些⽼反动们。
他们⾃⼰道德败坏,却恬不知耻,压制年轻⼈,⼏⼗年轻⼈的幸福乃⾄⽣命,折磨年轻⼈,毒害他们,使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中毒⽇深。
等到当年的青年到了⽽⽴之年、不惑之年之时,他们也早已被迷失了本性,⼜变成了⽼反动,⼜反过来压制摧残⾃⼰的下⼀代。
中国⼏千年的封建社会就是这样⼀代复⼀代地重复着这令⼈发指的悲剧。
《家》读后感(精选11篇)
![《家》读后感(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abbaee4431b90d6d85c7b5.png)
《家》读后感(精选11篇)《家》读后感(精选11篇)《家》读后感(精选11篇)1巴金在其创作中塑造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各有各的特点,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这个家才稍有生气。
小说中,有很多情节让我感到悲愤,痛心。
梅,因母亲的态度而与觉新擦肩而过,并早早地做了寡妇,在与觉新重逢之后,又因自己的感情不能抒发而抑郁成病,吐血而死;琴,读了几年书,积极地与觉民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在觉新和觉慧的帮助下,最终取得了胜利,与觉民逃离了这个监狱;鸣凤,好一个烈女子!为了自己纯洁的爱情,不惜抛弃自己的生命,我真佩服她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选择这样的方式反抗;瑞珏,一个善良的女人,任人摆布,因肚子里的孩子受到众人的排挤,被赶到城外,而她的丈夫觉新太软弱,导致她在生下儿子之后离开人世,真是让人痛心惋惜。
这些女性正处花样年华,却被封建礼制如此摧残,做了不必要的牺牲品。
这个家族里的男性也同样性格迥异。
作为大哥的觉新品学兼优,本有着大好前途与美满的家庭,但在吃人的封建礼教面前,他只好屈服,对长辈们点头哈腰,但他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他失去了心爱的梅,失去了贤惠的妻子,失去了无数个反抗的机会,最终有了一丝觉悟,帮助二弟成功逃出了这个可怕的家;觉民,有着进步思想,但并不坚定,他是处在进步与守旧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他在大哥和三弟的帮助下,赢得了琴——一个进步的自信女性;觉慧,不但拥有进步的思想,而且意志坚定,他带着一个单纯的信仰,不放弃,向目标大步走去,他的反抗为他赢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终于摆脱了这个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为了事业失去了爱情,牺牲了一个美好的生命。
他们是值得敬佩的,在那样的环境中,他们如此反抗,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如此幸福。
但同时,高老太爷的封建思想,整个封建社会的腐朽,迷信夺取了多少年轻人的生命!“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我会和巴金一样记住:青春是如此可爱,我们正处于美好的青春年华中,我们充满了激情,我们的心里洋溢着爱!那么就让它们作为我鼓舞自己的源泉吧!《家》读后感(精选11篇)2当代青年们有很多人嫌弃学习辛苦,对学习充满厌恶,逃课、逃学、被劝退以及被开除是常有的事情。
钢琴恋秋听后感
![钢琴恋秋听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74f592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1.png)
钢琴恋秋听后感(原创版2篇)篇1 目录一、引言二、钢琴恋秋的旋律与情感1.旋律优美,引人入胜2.表达秋天的独特情感三、钢琴恋秋的创作背景与特点1.创作背景2.音乐特点四、钢琴恋秋对我们的启示五、结语篇1正文【引言】钢琴恋秋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钢琴曲,它以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大听众的青睐。
本文将对钢琴恋秋的旋律、情感、创作背景和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钢琴恋秋的旋律与情感】1.旋律优美,引人入胜钢琴恋秋的旋律犹如涓涓细流,温柔而又恬静,让人仿佛置身于宁静的秋天。
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感情,如同秋天的落叶,轻轻飘落在心间。
这首曲子通过其优美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了听众,让人沉醉其中。
2.表达秋天的独特情感钢琴恋秋不仅旋律优美,更表达了秋天的独特情感。
秋天,是一个收获与失落并存的季节,既有金黄的喜悦,也有离别的伤感。
钢琴恋秋将这种复杂的情感融入了音乐中,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秋天的情感。
【钢琴恋秋的创作背景与特点】1.创作背景钢琴恋秋的创作背景,是一段关于秋天的故事。
作者通过对秋天的观察和体验,结合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了这首动人的曲子。
2.音乐特点钢琴恋秋的音乐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旋律和和声上。
旋律优美,富有感情,和声则巧妙地运用了和弦的变化,使得音乐富有层次感。
【钢琴恋秋对我们的启示】钢琴恋秋让我们明白,音乐是情感的表达,是生活的体验。
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创作出感人至深的音乐。
【结语】钢琴恋秋是一首优美的钢琴曲,它以其独特的情感和旋律,深深地打动了听众。
篇2 目录一、引言二、钢琴恋秋的旋律与情感1.旋律优美,引人入胜2.表达了秋天的深情与思念三、钢琴恋秋的演奏技巧1.钢琴演奏的独特之处2.表现了演奏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功底四、钢琴恋秋带给我们的思考1.对秋天的认识和感悟2.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尊重五、结论篇2正文【引言】音乐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的艺术形式,而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更是能够通过其优美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将音乐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命若琴弦》的读后感模板7篇
![《命若琴弦》的读后感模板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5cf89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e.png)
《命若琴弦》的读后感模板7篇《命若琴弦》的读后感。
怎么写能把这奇异的感觉写出来呢?读完写的作品后,大家都深受触动。
假如我们想表达自己,我们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我们为您特意收集整理了《《命若琴弦》的读后感》。
《命若琴弦》的读后感篇1命若琴弦读后感1很多次的怀疑,生命的好处是什么,我们要做的又是什么。
恍然间明悟过来,我们的生命本没有好处,是荒诞离奇的,但是我们却能够给予生命好处。
如《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他生命的好处就是不断的弹琴,似一只飞蛾,用完生命的全部精华,扑向那令人无望的火焰。
一根又一根断了的琴弦,满是他对光明的期望。
在山路上,风吹雨打日晒,由于弹琴,而变得满是活力。
一把三弦琴,一弹一唱,绚烂了整个山野。
老瞎子的师傅留下的那张无字药方,好像真正的揭示了残酷的现实。
老瞎子为之生为之亡的东西,竟然仅仅是一张白纸,或许正是最终的发觉,才让老瞎子无望吧。
但是期望是不断传递的,老瞎子仔细地把无字白纸放进琴匣中时,撒了一个谎,他对小瞎子说,是他记错了,只有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才能够去抓药,那时,才会获得光明。
我想象自我,就应就是故事中的小瞎子,无知但对一切布满奇怪。
以一腔孤勇,去应对感情,殊不知,现实是爱人离去。
为什么我们是瞎子,由于我们是瞎子。
这是怎样的发问和回答啊,我无所适从。
好像我也应如老瞎子一般,为我的生命给予一个好处。
不断的前行,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充实生命。
一笔一划的勾画,绘成我抱负中的样貌。
一把三弦琴,一走一辈子,说说唱唱地度过。
家人,伴侣,那些与我有着联系的人,都与我的生命接轨。
我想生命不是自私的,我从未想过做一个宏大的人,只想简简洁单的帮忙身边的人,或许这就是我为生命给予的好处吧。
但是又会幻想,若在乱世中,我绝不就应这样想。
如有需要,在所不惜。
老瞎子的归宿,让我明白,死亡或许是个必定,我们万不就应恐惊或可怕,但是我们就应让死亡有好处,老瞎子于哀思中传递出的期望,是小瞎子生命的蓝图。
有所希望,才会不断前行。
琴断口读后感
![琴断口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a889c3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3.png)
琴断口读后感《以琴断口》读后感。
《以琴断口》是一部由张爱玲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一个以琴为主角的故事。
小说以琴为主线,描写了琴与周围人物的关系,以及琴所经历的生活变迁。
小说以琴为主角,通过琴的视角,描绘了当时上海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故。
整部小说以琴的内心世界为主线,通过琴与周围人物的交往,揭示了当时上海社会的风土人情,以及琴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心灵挣扎。
小说中,以琴是一个富有内心世界的女性,她对生活充满了渴望和向往,但又常常被现实所打击。
以琴在小说中的命运多舛,她经历了爱情的痛苦,家庭的破裂,以及社会的冷漠。
然而,以琴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击垮,她依然坚强地活着,不断地寻找生活的意义和快乐。
小说以琴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坚韧和执着让人感到敬佩。
在生活的磨难中,以琴并没有选择逃避或放弃,而是选择了面对和坚持。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女性的坚强和勇敢,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和自主。
除了以琴的形象,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他们与以琴的关系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和命运的交错。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活,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息,让人感到亲切和真实。
小说以琴所描绘的上海社会也是一个重要的背景,上海的繁华和多姿多彩为小说增添了许多色彩。
小说中的上海社会充满了现代都市的繁荣和变迁,以琴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小说中的上海社会既有热闹的市井生活,又有冷漠的商业气息,让人感受到了城市的喧嚣和孤寂。
在小说中,以琴的命运虽然多舛,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自己争取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小说以琴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坚韧和执着让人感到敬佩。
在小说的最后,以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自己争取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通过阅读《以琴断口》,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以琴的坚韧和勇敢,她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韧不拔,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琴丝》读后感
![《琴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84b034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f.png)
《琴丝》读后感
《琴丝》是一部令人沉醉的小说,它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们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启迪。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对年轻的情侣,男主角是一名音乐家,女主角是一名画家。
他们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开始了一段甜蜜的恋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关系逐渐受到了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和考验。
作者通过对两人之间的交流和矛盾的描写,展现了爱情的曲折和复杂,让读者感受到了爱情的珍贵和脆弱。
在小说中,音乐和绘画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男主角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女主角则通过绘画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两种艺术形式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作者通过对音乐和绘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艺术的美丽和力量,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艺术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除了爱情和艺术,小说还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作者通过对各种人物的塑造和描写,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的不同选择和态度。
有的人选择逃避现实,有的人选择坚持信念,有的人选择追求梦想。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让读者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在阅读《琴丝》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作者对爱情、艺术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也感受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震撼和启迪。
这部小说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让我感受到了爱情和艺术的力量,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我相信,这部小说会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正的美丽和意义。
2024年《命若琴弦》读后感例文(六篇)
![2024年《命若琴弦》读后感例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1c57b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d.png)
2024年《命若琴弦》读后感例文无数次的疑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要做的又是什么。
恍然间明悟过来,我们的生命本没有意义,是荒诞离奇的,但是我们却可以赋予生命意义。
如《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他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断的弹琴,似一只飞蛾,用尽生命的所有精华,扑向那令人绝望的火焰。
一根又一根断了的琴弦,满是他对光明的希望。
在山路上,风吹雨打日晒,因为弹琴,而变得满是活力。
一把三弦琴,一弹一唱,绚烂了整个山野。
老瞎子的师傅留下的那张无字药方,似乎真正的揭示了残酷的现实。
老瞎子为之生为之亡的东西,居然仅仅是一张白纸,或许正是最后的发现,才让老瞎子绝望吧。
但是希望是不断传递的,老瞎子认真地把无字白纸放进琴匣中时,撒了一个谎,他对小瞎子说,是他记错了,只有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才可以去抓药,那时,才会获得光明。
我想象自己,应该就是故事中的小瞎子,无知但对一切充满好奇。
以一腔孤勇,去面对爱情,殊不知,现实是爱人离去。
为什么我们是瞎子,因为我们是瞎子。
这是怎样的发问和回答啊,我无所适从。
似乎我也应如老瞎子一般,为我的生命赋予一个意义。
不断的前行,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充实生命。
一笔一划的勾勒,绘成我理想中的样子。
一把三弦琴,一走一辈子,说说唱唱地度过。
家人,朋友,那些与我有着联系的人,都与我的生命接轨。
我想生命不是自私的,我从未想过做一个伟大的人,只想简简单单的帮助身边的人,或许这就是我为生命赋予的意义吧。
但是又会幻想,若在乱世中,我绝不应该这样想。
如有需要,在所不惜。
老瞎子的归宿,让我明白,死亡或许是个必然,我们万不应该恐惧或害怕,但是我们应该让死亡有意义,老瞎子于悲痛中传递出的希望,是小瞎子生命的蓝图。
有所希翼,才会不断前行。
我们不能让我们的生命无意义的流逝,我们要创造自己的价值。
老瞎子的价值在于那弹断的琴弦中,我们呢?我们是否应不断的询问着自己,你弹断了多少琴弦,何时才够一千根。
命若琴弦,易断,但是却有韧性。
愿生如春花直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命若琴弦读后感(精选10篇)
![命若琴弦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c1829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9.png)
命若琴弦读后感(精选10篇)命若琴弦读后感篇1史铁生先生笔下的《命若琴弦》的开头如是描述:“莽莽苍苍的群山中走着两个盲人,一老一小,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一个简洁的开头,却充满了思考性和哲理性。
在文章的开头,故事已经成形:两个盲人,一老一少,穿梭在群山中,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他们一前一后走在迂回的山路上,也一前一后走在人生的崎岖小道上。
一前一后,小盲人正沿着老盲人的脚印向前走!在野羊坳,小盲人重演了老盲人曾经的伤痛:一个受到命运不公对待的有生理缺陷的人未必就能得到命运的同情,他们所谓的爱情也只是昙花一现,注定是一个悲剧——兰秀儿最后嫁给了别人。
而老盲人也经历了他师傅曾经经历过的被崩断心弦的痛苦时刻:苦苦坚持弹断一千根琴弦,取出治盲药方,为的就是看一眼这个他从没见过的世界,可是事实是残酷的,说了一辈子的书,最后才发现那治盲药方原来是一张白纸,但同时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他师傅曾经的良苦用心——“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老盲人踩着老老盲人的脚印,小盲人又踩着老盲人的脚印,小小盲人又踩着小盲人的脚印,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于此,我们不得不称赞构思的巧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盲人的一生,许很多多盲人的宿命,现实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
“干嘛咱们是盲人!”“就因为咱们是盲人。
”师徒的简短话语掺揉了多少心酸与无奈。
对于他们是盲人的事实,他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
至于怎么来接受已成为事实的事实就得看你怎么看,怎么想,怎么选了。
“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
心弦一也需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
”这时就看你愿不愿意为自身的心弦设定两个端点了。
目的本来没有,这需要我们来虚设。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李白》读后感15篇
![《李白》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85782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7.png)
《李白》读后感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李白》读后感15篇《李白》读后感1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贝多芬故事的读后感
![贝多芬故事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a48549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2.png)
贝多芬故事的读后感贝多芬故事的读后感1他,是举世公认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虽被耳聋症折磨着,但仍凭着顽强的意志创作出《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家喻户晓的音乐作品;他身材矮小,但有“乐圣”、“音乐巨人”之誉。
他,就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贝多芬1770年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
他的童年饱含辛酸。
1798年夏,因为耳聋症,他的听觉渐衰,1820年后两耳失聪。
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可他没有向命运屈服,仍以超乎想像的意志坚持创作。
他把一根木棒的一头插进钢琴的音箱,另一端则用牙齿咬着,用这种方式来听、来进行新的`创作。
《第九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恰是他在全聋后的所作。
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称贝多芬为“英雄”,是因为他能超越人生的大苦闷,用不屈不挠的态度,同耳疾战斗。
他是精神的英雄,心的英雄。
当我读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可能让我屈服”这话时,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也许没有这坚强的意志,世上也就少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了。
和贝多芬相比,我自感多么的渺小。
我在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就害怕,学习上一遇到挫折就丧失信心,也曾因为一、二次考试成绩不好而自以为不如别人,从此精神不振,学习热情大大降低,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现在想想,真是惭愧至极!“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啊,不能经受命运的考验,不能向生活中的困难挑战,怎么能取得像贝多芬那样伟大的成就呢?命运对于人类,只能操纵怯弱懦夫,而无可奈何精神的英雄。
我应该拿出自己的勇气,拿出自己坚强的毅力,去战胜困难,战胜命运,做生活的强者,做命运的主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贝多芬故事的读后感2弹奏着《交响乐》《欢乐颂》,让我不禁对贝多芬产生了好奇,能谱写这么优秀的篇章,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带着浓浓的好奇我翻开了《贝多芬传》这本书。
《贝多芬传》是一本富含哲理的传记类书籍。
主要讲述的是他从声名鹊起、荣耀满身到刹那间坠入人生低谷,甚至有时连基本生活都得靠救济,感情生活也是屡受挫折。
巴金《家》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10篇
![巴金《家》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9b6f3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2.png)
巴金《家》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10篇《家》是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巴金《家》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10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家》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一寒假在家,闲来无事,靠着巴金先生的《家》,度过了这个漫长的冬天。
回味至此,甚是有些感触。
朋友们,在外最温暖的家昨夜风雪弥漫,如客忽至。
总算是有了点冬天的模样。
雪花零星,又像什么呢,纷纷扬扬地。
阴冷的天气莫名地好心情。
如果是几年前,或许尚有心情为自己沏一壶茶,算一算积年的过往。
可如今,也只是一杯开水,呆怔几秒罢了。
你们,早已不需我的牵挂与惦念。
想起《平生欢》最后的句子: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无端念起那些执笔为你写信的日子,无论和如何现在也静不下一丝一毫的心绪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描摹那些平凡到极致的琐事,并企图还原了。
但,终归有过那样的经历,也不枉,这些年。
是个太没耐心又冷淡的人吧,一如你所言,果真是“十分冷淡存知己”。
连鼓励的话说多了也觉矫情。
毕竟许多事只能自己经历自己走出去,但那时的自己却也是盼望着轰轰烈烈的救赎,却终不知到底在企盼些什么。
如同我知道你需要,却不知你需要些什么,很是纠结,安慰也变得有气无力。
如同我想念你们你们却也不会出现,索性连思念也省去。
是这样倦怠。
当年那些费心费力收集的许多聱牙诘鉏的词语也通通消散在空气中。
只剩下最平实的诉说。
多希望你们还在,多庆幸你们不在了;多想要把你们忘记,多害怕有一天会再也记不起。
我出现的季节不对,一开始便走了相反的。
但许多当时刻意的喜好经年累月,却蜕变成了习惯。
就像在身体里播种了一粒种子,经年累月,藤蔓与血肉紧紧缠绕,难舍难分,变得看不清彼此。
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风尘。
终归是要启程的吧。
就这样好了,把你们装进密封的小翁,再经年累月,或许就有了几分香醇的味道。
待到客至,聊以,慰风尘。
家人,无论何时最挂念的那个家写到这里,不禁想到这样一段话:“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命若琴弦》读后感范本(3篇)
![《命若琴弦》读后感范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d1089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0a.png)
《命若琴弦》读后感范本一口气读完《命若琴弦》似乎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透着说不出的哀叹,却久久沉淀不出一个完整的思绪。
余华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活着不需要任何目的,不需要任何理由,“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然而生活不会是一路阳光灿烂,当地狱般的黑暗猝不及防来袭时,活着的理由就是那根救命的稻草。
经历了爱的渴望与宿命的绝境的老瞎子正是抓住了师傅的那句“弹断一千根琴弦,你就能够看得见了,药方封在琴槽里??”作为救命的稻草,重新燃起了生的期望,用生命弹着三弦琴,弹着活着的理由。
只是命运总是那般的捉弄人,残缺的生命,注定是杯具的,而杯具的资料又是何其相似。
当这个杯具以喜剧的开始在小瞎子身上重演时,老瞎子的劝告,在小瞎子是师傅不懂个中滋味的淡然一笑?张爱玲说,“路需要自我走过,才知对与错,哪怕是绕了一个可笑的大弯子,仍会回到父母劝告的起点,作为孩子仍旧愿意去走那个让自我吃尽苦头的弯路??”小瞎子何尝不是如此?当初的老瞎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当老瞎子最后弹断了一千根琴弦,最后能够抓到这么多年活着的理由的光芒时,才发现自我生命奔赴的理由竟然是一张白纸,竟然是虚无的,瞬间生命黯淡了所有的光芒??但是这个虚无的理由这个弥天大谎却需要他继续传递,继续传递着谎言,甚至要加大能够解开它为谎言的筹码。
这个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在虚无的生命里找到其存在的理由??无奈的生命的韧度需要这个谎言的支撑。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残缺的生命在这个谎言中继续轮回。
《命若琴弦》读后感范本(2)《命若琴弦》是一部由作家夏宇所著的长篇小说,通过精致的文字和深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纠缠。
我读完这本书后,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共鸣和思考。
这本小说以一个普通的小镇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苏琴的一生。
巴金家读后感15篇
![巴金家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e4dfb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1.png)
巴金家读后感15篇巴金家读后感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深受大家喜爱,最近我正在读这些作品。
虽然暂时只看完《家》这篇,发现巴金老爷爷对其中的人物刻画可谓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让我铭记于心。
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爷爷不愧为伟大的作家。
当我读完第一本《家》后,给我的感觉真可谓身临其境,巴金老爷爷透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述折射出对旧社会旧制度的厌恶与憎恨,痛斥了人与人在交往中黑暗、违心和奉承,透过三兄弟间性格的不一样和对未来社会的不一样看法进行了层层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让人眼前一亮。
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他是一个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坚信旧社会必须会过去,旧制度必须会被舍弃的有志青年,也就是正因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的性格刚好背道而驰,就像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任何交叉点一样,也就注定着他们走的是截然不一样的路,老大觉新的性格用此刻的话来说就是懦弱到极点的那种人,在以前就称他为“无抵抗主义”,也就是正因他的这种性格导致他身边最亲的人死的死,走的走。
虽然他感到无比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却并没有让他改变自我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许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足以让他有所行动,他还保留着那分懦弱。
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觉民则是站在觉慧那边,但他并不象觉慧那样冲动,有着沉稳的性格,在必要的时候也回用心主动的争取愉悦,从这点上来说我还是很欣赏他的。
因此在整个大家庭中,只有觉民和觉慧站在同一阵线上的,其他人则全是旧社会,旧体制的拥护者,可见觉民、觉慧和这个大家庭的隔阂有多么深,因此觉慧除了恨透了这个旧社会、旧体制外,也恨透了这个只有旧体制和旧制度的大家庭,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以此证明他抵抗这个旧社会的决心。
整本书就是围绕着觉民、觉慧两兄弟怎样和那个旧社会、旧制度作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整篇__以“家”为主题贯穿始终,让人看了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巴金家读后感2这次寒假,由于时光不足,匆忙看完巴金的名著《家》,不敢说完全看懂摸清。
《命若琴弦》读后感(15篇)
![《命若琴弦》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d85f5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a.png)
《命若琴弦》读后感(15篇)《命若琴弦》读后感1史铁生的《命若琴弦》的情节十分简单,一位老瞎子和徒弟小瞎子一起到处拿着三弦琴说书。
老瞎子相信了他师傅善意的谎言,认为在弹断一千根弦之后,就可以拿这一千根断弦当药引,按照师傅给的药方去重获光明。
当他真的弹断了一千根琴弦后却发现师傅骗了自己,他顿时感到绝望,但是也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临终前对小瞎子说他记错了,要弹断一千二百根。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讲述的道理也不深奥。
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
心弦一也需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
在绝望之际,有时候你得自己出创造你的追求、你的目的,但是有史铁生来写,就有别样的震撼力,因为他正是这样一个在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只能自己去找寻自己追求与目的。
是的,不论弹断多少根琴弦,都无法改变他们是瞎子的事实。
“我师傅才冤枉呢,他记成了八百根,不然他就能弹够一千根了”与老瞎子说的“我记错了,得弹够一千二百根”互相呼应,老瞎子的师傅将这份信念传递给老瞎子,老瞎子又将这份信念传递给小瞎子,小瞎子又会将它带给小小瞎子。
就这么一直循环下去,面对的都是同样的结局。
这说起来是很令人心酸的,造化弄人,人总会有那么些弱点,有时候甚至是生理上的缺陷,这是无法改变的宿命。
但总得有信念去支撑我们活下去,为自己设立一个追求与目的,即使它是虚无缥缈的,永远够不到的,只要能给你一种面对生活的信念也好,加上一种把握绝望与希望的张力将心弦绷紧,在这过程中才能弹奏出错落有致的心的旋律。
这就是生命。
想来老瞎子毕生追求的愿望多么纯粹简单,就是希望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再最后看一眼这个世界。
也许很多时候人生也就是这样,未必有什么雄心壮志,支撑着你活下去的信念,有时候其实很简单。
在命运面前人显得那么渺小,很多挫折面前我们什么也不能改变。
可以选择去自暴自弃,也可以选择将改变这一切变成你心弦的两个支点,让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过程变成绷紧心弦的张力。
《传奇》读后感
![《传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71826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9.png)
《传奇》读后感《传奇》读后感1首次看一部文学作品获得的认识既感性又真实,所以在未第二次读书本或者看别人评论下,即动笔将感受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故事虽简单,收获却不一般。
一条胡同、三个家庭、一个“疯子”和两个娃。
少量的人物,简单的人物关系,很严密推演出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我”的纯真和“疯子”交友、“我”的慧性将素不相识的母女联系到一块去,“我”的善良竭尽所能要促成秀贞一家人团聚。
除了“我”,妞儿的倔强和老成、秀贞对爱的执着和对骨肉的痴想。
这些人物形象在作者笔下刻画得很丰满,人物演绎的悲喜剧感人至深,意味深长。
回忆30年前,感觉发生在今天。
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力展现在秀贞和妞儿相认的戏中。
“我”在促成她们相认的过程中,面临身体发烧和心里“发烧”双重考验。
为了给她们备足盘缠,“偷”走母亲的金手镯;尽管下着雨,有大人们的妨碍,却丝毫挡不住“我”噗吱脚步。
“我”的急切想促成母女相认,却似乎被什么横亘着。
“我”计划周祥,却一直持续着紧张:心跳手抖、全身都在抖、胸口发痛、倒吸着气、甚至到最后要扶着床栏才站的住。
这一切让人看着都感觉心在发抖,牙齿也在发抖。
冥冥之中已经注定。
骨肉之情,冥冥之中已经注定。
作者用了很多语言去描写、渲染和铺垫,尽管母女相认只是瞬间,却一点也不突兀。
结局无比的落寞,让人无法去面对,就像“我”被迫要换个家,远离椿树胡同和“惠难馆”,忘记那些有缘无分的人,忘却那段痛苦的记忆。
地域语言很有特色。
闽南语频繁出现,如“北仔鬼”、“天黑黑,要下雨,阿公……”,丝毫没有违和感,让人读了觉着很有特色,尤其熟悉闽南语的人倍感亲切!语言也不失童趣,如“’我’给秀贞手镯时,秀贞毫不客气接过去,立刻套在她的手腕上,也没有说声谢谢,妈妈说人家给东西都要说谢谢的”,间接表达了“我”对秀贞失礼的抱怨。
《传奇》读后感2最近,我刚读完了我国当代大自然文学之父刘先平写的《大熊猫传奇》。
这本书主要写了险象环生的探险之路和震撼人心的国宝传奇。
书虫钢琴之恋读后感
![书虫钢琴之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d6e928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f.png)
书虫钢琴之恋读后感《书虫钢琴之恋》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小说。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音乐和阅读中不断成长的故事,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了音乐和文字的魅力。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热爱音乐和阅读的少女,她对音乐有着极高的天赋,而对书籍也有着无限的热爱。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音乐和书籍成为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她成长的见证者。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音乐和书籍不仅是她的精神寄托,更是她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助力。
小说中所描绘的音乐和书籍的魅力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于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热爱。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音乐和书籍的魅力,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了音乐和文字的美妙。
在小说中,音乐和书籍不仅是主人公的精神寄托,更是她成长的见证者。
在音乐和书籍的陪伴下,主人公不断成长,不断突破自我,最终成为了一个更加完整的人。
小说中所描绘的音乐和书籍的魅力也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于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热爱。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音乐和书籍的魅力,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了音乐和文字的美妙。
在小说中,音乐和书籍不仅是主人公的精神寄托,更是她成长的见证者。
在音乐和书籍的陪伴下,主人公不断成长,不断突破自我,最终成为了一个更加完整的人。
在读完《书虫钢琴之恋》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音乐和书籍的魅力。
音乐和书籍不仅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寄托,更是我们成长的见证者。
在音乐和书籍的陪伴下,我们可以不断成长,不断突破自我,最终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的人。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音乐和书籍的魅力,我们一定能够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总的来说,《书虫钢琴之恋》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小说。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音乐和阅读中不断成长的故事,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了音乐和文字的魅力。
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音乐和书籍的魅力,更让我明白了音乐和书籍对于我们成长的重要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音乐和书籍的魅力,我们一定能够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读《浓得化不开》读后感
![读《浓得化不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150289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6.png)
读《浓得化不开》读后感1、读《浓得化不开》读后感真的是浓的化不开,那秋天里羸弱的婴儿--------愁、浓的化不开;整本散文的美浓的化不开,所表达的感情浓的化不开,一切都真真的,浓浓的。
不知不觉秋天到了,繁花落叶落叶归根了,四周不免增了些凄凉,是啊,自古秋就是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月镜里,何处的秋霜。
这秋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又加上愁西湖的.愁,唉,估计恐怕这愁要愁满整个秋了,愁啊,愁这落叶中凄凉唯美让人深思的故事,愁啊,愁这丑西湖的变化愈演愈烈,愁啊,愁我们没有海滩上种花的那伤天真,单纯和执着,这愁好浓,浓的化不开。
这本书好唯美,美在它的故事,它深刻而又有让人深思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怜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但同时我还深信另一种说法,也许,引人迷恋的美的宝物,一开始就注定会是肮脏欲望的怨品吧!但是在这本书里,我没有读到欲望只是美而已,朴实无华的美,那种真诚的美,随的心去感受的美是那么浓浓的化不开。
美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感情,它所表达的情感是真切的,他并没有刻意用什么华丽的词句语言来修饰他的感情,他也不会去寻找最理性的那种感情,而是性灵和心深处被感动被触发而很自然流露出来的情感,他的体会、他的感想是那样的让人信服,让人着迷,他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像是千年不冻的山泉那样净透,它会净化你的思想,是你的理性更加的冷静。
不管是它所表达出来的愁和美,恐怕都是因为这发自内心的感情呢!即使并不伟大,但有感情用心完成的事,就一定会赢得人们的尊敬和认可。
2、《家》读后感《家》读后感今天我重读了《小兔当家》这本书,讲的是:从前有一只小猫和小兔,他们是朋友,小兔总爱大惊小怪,小猫为此心烦意乱,觉得小兔改不了胆小的毛病,朋友俩没法再相亲相爱。
在一个美丽的夜晚,小猫在月下浮想联翩,小兔却害怕地缩成一团。
于是小猫决定离家出走,但没有一只动物是他真心的朋友。
小兔一个人在家非常害怕,但是为了保护他和小猫的家园,还是坚强地走出了家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琴恋》读后感
壁炉里熊熊烈火烧得正旺。
窗外冰凉清冷的微风荡漾在初春的校园里,残雪只剩下冰块状,这里那里地分布着,和煦的阳光带回了摇晃的野雁,到处漫步觅食。
我蜷缩在星巴克角落的沙发里,融在1980年代的美国乡村歌曲与浓郁的咖啡香气中。
一切都很不一样了。
一阵风吹来,大门外走进一家人,走在最前头的是个小女孩,那微卷的褐发、大大的眼睛、圆胖矮小的身躯,好像她。
她像这个小女孩这么大的时候就在钢琴前埋头苦干了。
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在做什么?我努力地回想。
片段的记忆里,在家门外吃沙喝土、骑马打仗;父亲的疼爱、母亲的怀抱,到处都是安全堡垒。
为了找资料,我又去了趟图书馆,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钢琴之屋”已不复见,只剩下一片草丘和几棵大树。
我在图书馆里,耳朵听着她各时期的录音,眼睛看着一张张她幼时、少年、成年的照片和剪报。
数十年的人生,压缩成连串声影。
我思潮起伏,有些透不过气来。
一切都真实得如昨日之事,却已久远。
那晃荡着双脚弹琴、有着甜美脸庞的小女孩如今已80岁。
人生中所有好的,不好的,快乐的,不快乐的都已过去。
岁月悠悠,无情却公正。
辉煌人生或失意人生都会过去;成功得早或成功得晚,也会过去。
想必她很早就悟了这点。
她~露丝.史兰倩丝卡,1925年1月15日出生于美国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
父亲约瑟夫.史兰倩丝基是美籍波兰裔小提琴家,母亲桃乐丝.戈德凯恩德的父母是来自波兰的犹太后裔。
史兰倩丝卡的父亲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伤及手腕,无法成为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便计划由他的第一个孩子来完成他个人在音乐上的伟大目标。
史兰倩丝卡就是这个不幸的孩子。
她3岁半便开始接受父亲每日九小时的严苛训练。
4岁演奏第一场钢琴独奏会,5岁全家为了她的音乐教育移居德国。
因为父亲严厉的督导与欧美两地众多名师的教导,她于6岁在柏林,7岁在巴黎,8岁在纽约成为一颗闪亮的新星。
各地的邀约让她的年薪高过当时的美国总统。
金钱使父亲的伟大理想变了调,在他错误的引导下,史兰倩丝卡面临青少年时期痛苦的自我迷失。
15岁时与父亲决裂,自舞台上消失,更于19岁离家出走,与乔治.伯恩结婚;这段婚姻于1955年结束。
自15岁起,经过十年演奏生涯的中断与自我价值的探索,她慢
慢地明白,音乐乃是她个人生命的延伸,与人有心灵交流的演奏是其生命存在的价值。
1953年,28岁的她,在历经艰辛后终于寻回自我,独立而勇敢地站起来,再度成为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家。
1964年,由于繁忙的演出造成健康严重的耗损,她接受了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音乐系的聘请,任驻校艺术家,开始了演奏与教学并重的生活。
三年后与该校政治系教授詹姆斯.克尔博士结婚,这是她幸福美满的第二度婚姻。
30多年来,她精湛的钢琴演奏与完美的教学理念为她带来无数奖项。
xx年,克尔博士去世一周年,史兰倩丝卡由南伊利诺伊大学移居纽约,受邀至曼尼斯音乐学院演奏,应聘为朱利安音乐学院及曼哈顿音乐学院钢琴讲座,并于xx年10月至台湾东吴大学任客座教授一年。
虽然汲汲营营的父亲曾为她打下良好的钢琴演奏基础,但是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却让她失去了珍贵的童年,失去了可以挥霍玩耍的权利,最后甚至失去甜蜜的亲情。
她曾感慨,若再晚十年出道,成就也依然可以闪耀。
其间中断的十年,她了悟自然运行有其一定的规律。
艰苦的摸索带进了艺术的深刻;她,终于顺着人生的轨道走出自己的路,顿悟了艺术家的天职,那是物换星移下永存的真理,也是支撑她继续人生的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