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看强直性脊柱炎

合集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主要表现为脊柱关节的炎症和强直性改变。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痹证”范畴,多数具有“风湿热”、“寒湿痹”的证候特征,随病情发展,出现不同的证候表现。

本文主要对强直性脊柱炎常见证候在中医理论中的分布进行研究。

一、证候分布1. 风湿热证风湿热证是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证候,其主要症状为发热、汗出、关节肿痛,多伴有身热、头痛、咳嗽、咳痰等,舌红苔黄。

中医认为,风湿热证是由于外邪侵入人体所致,治疗应以祛痹解毒为主。

2. 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是强直性脊柱炎慢性期常见证候,其主要特征是脾胃失调,气滞血瘀所致。

其症状表现为胸满、胀气、腹胀、面色晦暗,可伴有肝区疼痛、舌边有紫斑或瘀点等。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证宜行活血祛瘀、调理脾胃的治疗。

3. 寒湿痹证寒湿痹证是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常见的证候,其特征是寒湿犯人所致。

其症状表现为肢体酸痛、重着、局部关节疼痛,舌苔白腻,脉沉紧。

中医认为,对于寒湿痹证应该进行祛湿温煦治疗。

5. 肝肾亏损证肝肾亏损证是强直性脊柱炎慢性期常见证候,其特征是肝肾失调导致气血虚损症状。

其症状表现为腰膝无力、腰疼,舌质红少苔,脉细弱。

中医认为,应该以滋肾益气为治疗原则。

血瘀阻滞证是强直性脊柱炎病程中较为严重的证候,其特征是炎症造成的局部血瘀不通所致。

其症状表现为疼痛加重,关节僵硬、迟缓运动,易引发脊柱弯曲。

中医认为,针对血瘀阻滞症状,应该进行活血化瘀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不同证候的发展,反应了疾病的不同阶段和影响力度。

风湿热证是由于外邪侵入人体导致的急性期,此时应该以解毒祛痹为主治疗;气滞血瘀证是慢性期的主要证候,应该加强调理脾胃,活血化瘀,改善气血不畅症状;寒湿痹证是疾病初期常见证候,应该进行祛湿温通治疗;湿热痹证主要表现为湿邪盛行,应该以清热化湿为治疗原则;肝肾亏损证主要是由于慢性炎症导致的气血虚损,应该以滋肾益气为治疗原则;血瘀阻滞证是疾病后期较为严重的证候,应该进行活血化瘀治疗,改善关节僵硬、迟缓运动症状。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痹证”范畴,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劳逸不当等因素引起。

其病机主要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屈伸不利等症状。

在诊断方面,中医骨伤科学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通过观察患者的体态、步态、关节活动度,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切脉等方法,综合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和证候类型。

同时,还会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 X 线、CT、磁共振成像(MRI)、血液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学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按摩、针刀疗法、功能锻炼等。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证候类型,辨证论治,选用相应的方剂。

例如,对于肝肾亏虚型患者,常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祛风除湿;对于寒湿痹阻型患者,常用乌头汤加减,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对于湿热痹阻型患者,多选用四妙丸加减,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中药外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常用的有中药熏蒸、中药热敷、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

中药熏蒸是将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患处,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中药热敷则是将加热后的中药敷在患处,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中药离子导入是利用直流电将中药离子导入体内,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针灸治疗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针刺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命门、腰阳关、大椎、风池、足三里、阳陵泉等。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辩证论治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辩证论治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辩证论治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骨盆,患者常常出现疼痛、僵硬和脊柱弯曲等症状。

中医辩证论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寒湿侵袭、脾肾阳虚等因素引起的,因此治疗上应以温肾化寒、理气活血为主要方向。

下面我们将从中医辩证角度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论治方法。

第一篇:一、寒湿阻络型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之一是寒湿侵袭,导致寒湿阻滞经络,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

此时,治疗应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

1.方药治疗:首选温经化湿的中药,如党参、白术等,能温醒阳气、祛除寒湿。

可配合红花、川芎等理气活血的药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症状。

此外,还可以加入当归、独活等活血化瘀的药物,以消除瘀血对脊柱的影响。

2.针灸疗法:采用温针、灸法进行治疗,刺激穴位阳经入督脉,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气海、肾俞等,结合患者具体症状进行针灸。

针灸疗法具有疗效显著、无创伤等优点,可作为中医辩证治疗的重要方法。

3.艾灸疗法:采用艾灸刺激患者脊柱周围的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治疗脊柱痛、僵硬等症状。

常用的灸位有腧穴、俞穴等。

艾灸疗法温通经脉、祛除寒湿的作用,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的疗效。

第二篇:二、脾肾阳虚型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之一是脾肾阳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腰背疼痛、四肢乏力等症状。

此时,治疗应以温肾壮阳、益气活血为主。

1.方药治疗:首选补益肾阳的药物,如菟丝子、淫羊藿等,以温肾壮阳,提高机体抵抗力。

可配合黄芪、党参等益气健脾的药物,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气血运行。

此外,也可以加入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的药物,改善病情。

2.中药熏蒸法:将中药熏蒸药蒸汽直接作用于患者腰背部位,温通经脉,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等。

中药熏蒸法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症状。

3.推拿按摩疗法:采用推拿按摩手法,刺激患者的腰背部位,促进气血运行,舒缓痛感。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退行性关节病变。

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症状表现多样,治疗难度较大。

传统中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肝肾阴阳失调,气血运行阻滞所引起的。

因此,从肝肾督脉的角度来看,针对其病机进行中医诊疗,能够较好地起到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本文将从肝肾督脉的角度出发,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肝肾督脉是中医学中的两条重要经络,它们分别气盛于上,气存于下,相互联系,兼受六腑之气的调节。

肝主藏血、疏泄气机;肾主藏精、气化水液。

在生理情况下,肝藏血以养筋,肾则藏精以养骨。

而在病理情况下,肝肾往往因为情志失调、长期劳累、过度使用等原因而失去平衡,导致气机运行不畅,导致气血滞留、痰湿内生。

这些因素都可能是引起强直性脊柱炎的诱发因素之一。

在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中,主要是肝肾失调、阴阳失衡、血瘀痰湿内生、气血不通等方面。

其中,肾主负责肾水、神气、骨髓等功能,是强直性脊柱炎病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肾虚的情况下,会导致脊椎韧带纤维化,发生硬化、挛缩、骨质增生等变化,导致正常运动功能受限,呈现出强直性脊柱炎的特征。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是上腰以下的关节疼痛、僵硬和运动障碍,甚至会引起强直性脊柱炎。

在诊断时,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部的慢性酸痛、僵硬感,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强直性脊柱、关节挛缩等症状。

如果在腰背部出现慢性疼痛并伴有下肢疼痛、麻木、肢体有力障碍等症状,同时又有前段或家族性病史,就需要考虑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及时进行筛查和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涉及到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包括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制剂、针灸、中药等治疗方法。

根据肝肾督脉的理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应该强调防治便秘、清理湿热、调节肝肾的阴阳平衡等,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口服中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之一。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痹病”范畴,古人称之为“鱼背风”、“竹节风”、“骨痹”。

80 年代焦树德教授将以腰、脊、骶、髋关节或臂部疼痛明显,继则脊柱、颈部僵痛,或麻木乏力,纳少、低热,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加重。

晚期病人可见脊柱僵硬,腰脊弯曲,不能伸直的病证,甚则“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称之为肾督亏虚,寒湿内侵所致的尪痹。

近年来焦老认为晚期病人的病证酷似《黄帝内经》中《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述的“大偻”。

“大”者,一指脊柱乃人体最大的支柱,二指病情深重之意;而“偻”者,即曲背也。

“背”者,一是指颈以下,腰以上部位,二是指背部、腰部、骶部的总称。

“曲”则包含有尚直不直而屈曲,或当屈而不曲,反僵直的双重含义。

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使其更好起到支撑身体的作用。

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正常生理曲度消失而呈僵直或过度屈曲状态。

偻者尪也,但大偻与尪痹既有密切关系又有所区别,而且大偻仍可隶属于“痹病”的范畴来研究。

所以“大偻”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名是最恰当的。

_病因病机_1.先天不足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失调,肾气亏虚,外邪乘虚而入,“邪入阴则痹”。

若兼房室不节,命相火妄,水亏于下,火炎于上,阴火消烁,真阴愈亏;内伤七情,病久阴血暗耗,阴损及阳,时感外邪,寒湿深浸肝肾,筋骨失养。

2.肾督亏虚肾主骨生髓。

肾气不足,寒湿内生,兼受寒湿之邪乘虚内侵,内外合邪,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因脊柱乃一身之骨主,骨的生长发育又全赖骨髓的滋养,而骨髓乃肾中精气所化生,故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则骨质疏松,酸软无力。

督脉“循背而行于身后,为阳脉之总督,督之为病,脊强而厥”,督脉“贯脊属肾”,其为病“脊强反折”,肾虚则寒湿深侵,肾气不足,督脉失养,脊骨受损而致本病。

3.感受外邪风寒湿热之邪,乘虚由腠理而入,经输不利,营卫失和,气血阻滞脉络,经脉痹阻,不通则为病。

总之,本病多以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阳虚或后天调摄失宜,房事不节,惊恐或郁或病后失调等遂致肝肾亏损,阴精不足,督脉失荣为内因,风寒湿热之邪以寒湿偏盛乘虚而入为外因,互为因果关系。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概述】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好发于(0~40岁主要损害中轴关节,并可不同程度累及外周关节,内脑及其他组织的慢性,进行性,免疫性疼痛,本病发病率高,国内调查患病率为0.3‰。

发病隐匿,病程漫长,晚期脊柱强直,关节畸形,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西医治疗尚缺乏满意药物病属疑难杂症,治疗难度大,现就多年治疗本病的心得体会,分述于下。

【病因病机】强直性脊柱炎(AS)属中医学痹症,骨痹、筋痹范畴。

从本病的临床特点看,与一般痹证表现有所不同,或可命名为“脊痹。

”本病的发生,以肝肾亏损为内因,风寒、湿热诸邪为诱因,这与现代医学认为AS的发病与遗传,体质,环境,感染等多因素相关非常接近。

随着病变的发展变化,虚实演变可表现为肝肾气血亏虚,督脉失养风、寒、湿热、痰淤蕴结,筋挛骨损,导致虚实错杂,寒热相兼的复杂证候。

【辨病辨证论治】以《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方为基础,组方配制成通痹灵制剂,以利于患者坚持服用。

以通痹灵治疗,同时,结合辨证施治,以祛除新的病理因素作用。

据强直性脊柱炎的诸多表现临床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湿热壅滞督脉型: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期的急性活动期,阳盛邪实,邪正斗争激烈,气血壅滞。

症见腰部疼痛剧烈,拒按、僵硬,屈伸不利夜间尤其,活动后减轻,甚则不能活动,或伴下肢关节肿痛,灼热、身重、发热、口干口苦,胃纳差,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或暗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通络,活血止痛。

方药:四妙丸加味。

处方:黄柏、苍术、姜黄各15克、薏苡仁、宽筋藤、川萆薢各30克、怀牛膝18克、泽兰15克、生甘草10克。

加减:湿重关节肿胀,苔厚腻者加茵陈、威灵仙各15克、野木瓜泽泻各15克,以除湿消肿;热盛关节灼热或有发热者加忍冬藤,白花蛇舌草各30克,赤芍,生地黄各15克,柴胡、黄芩各12克,以清热凉血解毒;风盛血淤,症见多关节肿痛,游走痛,恶风者,加防风15克,羌活、川芎各12克,鸡血藤30克,以活血祛风;疼痛剧烈,淤阻明显者加三七(先煎)蜂房各10克,丹参30克以活血通络止痛。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 ppt课件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  ppt课件
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需要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骶髂关节结核等其他腰背部 疾病相鉴别,以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
02
CATALOGUE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中医病因病机
风寒湿邪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风寒湿邪 入侵有关,这些外邪影响气血运 行,导致关节、肌肉、筋骨等部
位发生疼痛和僵硬。
正气不足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存在正气不足 的情况,即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 ,容易感染外邪。
艾灸治疗
利用艾叶的温热作用,刺激穴位,温通气血,缓解疼痛。常 用的艾灸方法包括温和灸、雀啄灸等。
推拿治疗
手法按摩
通过按摩脊柱两侧的肌肉,缓解肌肉 紧张和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常 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按法、揉法、推法 等。
拔罐疗法
利用罐内的负压,吸附在疼痛部位, 起到舒筋活血、祛风散寒的作用。常 用的拔罐部位包括脊柱两侧的膀胱经 、臀部等。
03
CATALOGUE
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证候,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调理脏腑、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为主要 原则。常用药物包括独活寄生汤、身痛逐瘀汤等。
中药外敷
将中药制成膏剂、散剂等,外敷于疼痛部位,以缓解疼痛和僵硬。常用药物包括 狗皮膏、万灵膏等。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常用的穴 位包括大椎、命门、腰阳关等。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 治疗
目录
•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 •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 • 中医治疗方法 • 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强直性脊柱炎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 疫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和骶髂 关节,引起骨关节强直和纤维性 强直。

中医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在我国的中医中,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肾虚等原因则引起的。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骨痹范畴,中医治疗以滋补肝肾为本,兼顾清热、活血、祛寒、止痛。

那么,中医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强调的是辩证治疗方法,那么在治疗上回分为以下几种。

1、肾督亏虚、寒湿痹阻: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阶段。

初起时多见游走性关节疼痛,以后渐至腰骶、脊背疼痛,伴有腰背肢体酸楚重着,或晨起时腰背僵痛,活动不利,活动后痛减,阴雨天加剧。

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或濡缓。

治以补肾益督、散寒通络。

方药:狗脊、山萸肉、川续断、巴戟天、仙灵脾、杜仲、蜈蚣、青风藤、伸筋草、穿山龙。

2、肝肾阴虚、湿热痹阻:多见于活动期。

常见腰背疼痛,晨起时强直不适、活动受限,患处肌肤触之发热,夜间腰背疼痛加重,翻身困难,或伴有低热,夜间肢体喜放被外,口苦口渴不欲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以补益肝肾、清热解毒、化湿通络。

方药:知母、黄柏、怀牛膝、萆薢、木瓜、秦艽、土茯苓、忍冬藤、苦参、青风藤、穿山龙、半枝莲。

3、肝肾亏虚、痰瘀痹阻:多见于缓解期。

常见腰骶及脊背部疼痛,颈项脊背强直畸形、俯仰转侧不利,活动受限,胸闷如束,伴有头晕耳鸣,低热形羸或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脉细涩或细滑。

治以滋补肝肾,化痰祛瘀通络。

方药:狗脊、山萸肉、白芍、青风藤、白芥子、莪术、土贝母、蜈蚣、僵蚕、穿山甲。

4、中药离子导入法。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在脊柱关节。

病人多表现为腰背部僵硬、疼痛及外周关节肿痛。

经过中药离子导入,能很好改善生活质量。

本法将浸泡过的中药药液纱布置于患处,然后放置电极板,通电后被解离的中药离子成分会借助电流的力量渗入皮肤、关节等处。

临床上可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药物。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子:1中药湿敷疗法:取透骨草、松节各60克,细辛、川乌、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牛蒡子各15克,或制川乌、制草乌各30克,红花、莪术、鸡血花各15克,混合煎液500~1000ml,温热适度,以纱布蘸药液作湿热敷于腰背及疼痛部位。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为本虚标实之症,多为素体阳虚,肝、脾、肾不足,督脉亏虚为内因;风寒湿邪,痰浊淤血,相互胶结为外因。

内外结合,互为因果所致。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大致可分为:寒湿痹阻、热毒瘀滞、痰瘀交阻、肾督亏虚四型。

1.寒湿痹阻
症状:腰骶部或者脊背疼痛,疼痛牵连到颈项,或者早晨起床腰骶部和背部僵硬,活动不利。

逢阴雨天时疼痛加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或细迟。

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2.热毒瘀滞
症状:腰骶腰背疼痛,疼痛牵连至臀部、髋关节以及膝盖,脊柱僵直畸形,活动严重受阻,兼有低热、口干、咽痛,肌肉触之有热感,肢体喜欢清凉,久则怕冷,便干
溲黄,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解毒,祛湿化瘀通络。

3.痰瘀交阻
症状:腰骶疼痛,腰僵硬或脊骨疼痛固定不能移动,兼腰背僵直如板状,仰卧活动受限,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4.肾督亏虚
症状:腰骶及腰背疼痛,颈背部强直畸形,活动明显受限,兼有腰膝酸软无力,头晕眼花,耳鸣耳聋,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略红,少苔或薄白,脉沉细两尺弱。

治法:
补肾壮督,活血通络。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

强直性脊柱炎从肝肾督脉论治的理论浅析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脊柱和骨关节,导致脊柱和关节的僵硬和疼痛。

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的方法,但是古代中医理论中却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从肝肾督脉的角度出发,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理论进行浅析。

肝肾督脉在中医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肝主疏泄,肾主藏精,肝肾督脉分布于脊柱两侧,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脊柱骨骼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肝肾督脉的功能异常往往会导致脊柱和骨关节的疼痛和僵硬,而强直性脊柱炎就是一种典型的肝肾督脉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和症状与肝肾督脉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在《伤寒论》中有“太阳为系表之经,有热则通于阳明,入阴则通于太阴,故有害于阳明而太阳住,阳明郁热”之说,即说明了阳明经与太阳经的关系。

而阳明经与肝肾督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往往与肝肾督脉的不畅通有关。

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表现为脊柱僵硬、疼痛、骨关节畸形等,这与肝肾督脉失调所致的症状相符合。

接着,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主要是针对肝肾督脉的功能调理。

首先是通过药物来调节肝肾督脉的功能。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一般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络的药物,例如当归、川芎、川芎、黄芪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肝肾督脉的功能,促进脊柱和骨关节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减轻疼痛和僵硬的症状。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需要结合个体化的施治。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所以中医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肝肾功能虚弱的患者,可以采用补肾壮阳的药物和方法来调理肝肾督脉;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采用较强的药物和方法来治疗。

在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调理的慢性疾病,中医理论中的肝肾督脉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调理肝肾督脉的功能,中医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僵硬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症性关节病,
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和外周关节,临床上表现为脊柱僵硬、疼痛,关节功能受限等症状。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依据中医理论进行,通过调整患者的气血、痰湿、肝肾等
方面的不平衡,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症状和预防疾病进展。

下面是该领域的研究
概况: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手段之一。

研究发现,中药能够改善患者的
炎症反应指标、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鸡血藤、白芍、枸杞子等,临床试验发现这些中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3. 推拿治疗:
推拿也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推拿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放松肌肉,改善脊柱活动度和缓解疼痛。

研究发现,推拿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症状和
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推拿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善睡眠质量。

4. 其他治疗方法:
除了上述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也被研究并应用于强直性
脊柱炎的治疗中。

艾灸、拔罐等疗法也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和
饮食,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强度、不吃辛辣刺激食物等。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多样,疗效也得到了一定的证实。

目前中医治疗强直性
脊柱炎的研究仍相对有限,大多数研究都是小规模的临床试验,还需要更多的大规模、多
中心的研究来验证中医治疗的疗效,并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影响脊柱和骶髂关节的疾病,其特点是慢性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外感风寒湿邪和内因情志不畅所致,病变主要发生在肾经和肝经。

首先,强直性脊柱炎属于寒湿痹证,患者可表现为身体寒冷、肌肉僵硬、关节疼痛、行动不便等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这一证候主要由风寒湿邪所致,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堵塞经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相应的症状。

其次,强直性脊柱炎也属于肝肾不足证,患者可表现为精神疲乏、视力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这一证候主要由情志不畅所致,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会消耗肝肾精气,导致肝肾不足,引起相应的症状。

研究发现,在强直性脊柱炎中,寒湿痹证和肝肾不足证均有出现,其中寒湿痹证发生率较高。

寒湿痹证主要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而且寒湿邪气进入人体后易于寄生关节,形成寒邪、湿邪、痹邪三者相合的致病因素。

肝肾不足证主要由于情志不畅导致肝肾精气消耗而致。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主要是通过调整气血运行、祛风散寒、益肾壮阳等方面来治疗病情。

同时还需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权威诊疗方案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权威诊疗方案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权威诊疗方案正文共:4695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nondylitis)简称A.S,是西医学的病名,也是世界公认的难治病。

西医学认为,本病病因迄今未明,因此尚缺乏特异治疗(《风湿病学》)。

中医学中虽无强直性脊柱炎这一病名,但从其临床表现采看,它属于“痹”病范畴,在前些年中,我曾把它归属于“尪痹”、“肾虚督寒证”中经用自拟的“补肾强督治尪汤”治疗,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近几年由于本病就诊人数的增多,也随着对本病研究工作深入,逐渐认为把强直性脊柱炎仅仅归在“尪痹”的“肾虚督寒证”一证中,还不够全面。

因为有的病人的确多出现肾虚督寒证,但也有不少病人,出现邪郁化热证,虽腰脊疼但不怕凉,也不喜热;还有的病人虽然主要病变在腰脊,甚或上下肢串等等。

所以,我认为中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一病进行专门地系统全面的观察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况且,1994年6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疗效标准》中,也收入了“尪痹”这一病名,规定是指类风湿性关节炎。

因而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一病应该考虑建立新的中医病名,以适应临床治疗与研究的需要。

从西医学理论来看,自从类风湿因子和组织相溶抗原HLA—B27的发现以来,也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希氏内科学》1982年第16版开始将本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分开描述”(《风湿病学》)(《现代内科学》)中也说:“由于不少病例发展为脊柱'弯曲’,脊柱强直少见,因此,A.S不是一个理想的名称。

”基于以上诸种情况,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我认为中医学也应把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分开论述,把类风湿性关节炎归到尪痹中研究,将强直性脊柱炎归到“大偻”中去探讨。

“大偻”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该书“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大偻,王冰注曰:身体俯曲,不能直立。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关节病,主要影响脊柱和骨盆区域的关节和软组织,病变特征为慢性炎症、强直、骨质吸收和骨形成。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湿热痰淤、气滞血瘀所致,主要证候为白痰腻滞、气滞血瘀。

本文将对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进行探讨。

一、病因病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但在中医中可以用湿热痰淤、气滞血瘀等证候描述其病机。

首先,湿热痰淤导致血瘀互结。

湿热蕴结在身体内,痰浊气滞难以排出,加之瘀血互结,影响气血流通,导致疼痛和强直等症状。

其次,气滞血瘀导致筋骨难以活动。

气血不畅导致气血亏虚,加之瘀血积聚,使得筋骨难以运动,易出现骨质发生性改变等病理改变。

二、证型分布1.气滞血瘀证型气滞血瘀证型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的证型。

主要表现为胸腹胀满,疼痛难忍,常见躁烦,精神抑郁,月经不调等症状。

局部表现为腰背疼痛,肩部僵硬,四肢酸痛无力,夜间疼痛加重。

2.痰湿凝滞证型痰湿凝滞证型主要表现为胸中痰鸣,咳嗽痰多,口苦腻味,纳呆泄泻等症状。

局部表现为腰酸背痛,下肢沉重胀痛,关节疼痛而不肿大,弯曲受限。

3.阴虚火旺证型阴虚火旺证型主要表现为颧红口干,手足心热,失眠健忘,口干咽燥,便秘尿少等症状。

局部表现为腰酸背痛,关节疼痛而不肿大,弯曲受限,易出现骨折和骨质疏松。

4.虚寒证型虚寒证型主要表现为手足发冷,喜热怕冷,腰骶部冷痛,肋下胀痛,面黄肌瘦,神疲乏力等症状。

局部表现为腰酸背痛,关节疼痛,弯曲受限,活动受限。

综上所述,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医中常表现为湿热痰淤、气滞血瘀等证候,同时不同证型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针对不同证型的中医治疗方案也各有不同,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具体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辩证论治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辩证论治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辩证论治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又称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中轴骨骼及四肢大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病变特点是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的纤维化和骨化,以及受累关节的强直。

病人早期多有腰骶部酸痛、僵硬;晚期引起脊柱强直、畸形,X线检查呈“竹节样变”,髋关节破坏、强直。

该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

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尚无特效制剂,祖国医学无此病名,据其脊柱强直、驼背畸形,以及关节肿大、变形僵硬强直、骨质受损等临床症状可归属于“驼背”、“背偻”、“伛偻”、“大偻”、“僵人”、“骨痹”、“肾痹”、“龟背”、“历节风”、“竹节风”、“痹”、“顽痹”、“腰腿痛”、“痰痹”、“痿痹”、“痹证”等范畴。

如《灵枢.寒热篇》:“骨痹,举节不用而痛”。

《素问.痹论》:“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现代医学多认为其病因与HLA-B27基因位点的异常密切相关,亦即与遗传有关;其分型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结构性、坐骨神经痛性和代偿性脊柱侧弯。

中医学者多认为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肾虚督空、筋脉失养,加之感受外邪而发病。

亦有医家认为,其病情发展机理为虚、邪、痰、瘀、寒、热相互搏结,邪正交争,虚因邪生,虚实痰瘀并见,相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

【辩证施治】强直性脊柱炎作为一种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中,先天肾精不足,督脉空虚是发病的关键,风寒湿热之邪等因素起着诱发作用,正虚邪侵,邪恋损正,日久不愈,痰瘀内生,终致筋挛骨损,脊背强直废用。

就其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转归上必有其规律性(共性),但反映到每一位AS患者身上,由于先天禀赋、后天的居住环境、饮食营养、发病诱因及体质类型之不同,又各有特点(个性),因此临床治疗时既要针对每病人的特点进行辩证论治,又要针对AS这种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疾病发展规律进行辨病治疗,分期制宜。

一般根据AS的病程及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但又常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发展趋势及实验室指标(血沉、CRP、免疫球蛋白)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概况强直性脊柱炎,又称强直性脊椎炎,是一种以慢性脊柱疼痛和脊柱僵硬为主要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关节病。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秉持“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追求治疗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将对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1. 中医诊断与病因病机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诊断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法。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与湿邪侵袭、脾胃虚弱、肝肾不足等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湿邪可引起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腰背疼痛和关节僵硬;脾胃虚弱可导致气血不充盈,进一步加重关节炎症;肝肾不足可导致筋骨无养,进一步加重关节的疼痛和僵硬。

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可以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缓解炎症反应等。

常用的中药有桑寄生、川断、白芍、防风、牛膝等,这些中药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温肾阳、补肝肾等作用,可以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3. 中医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僵硬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肺俞、气海、三阴交等,这些穴位与脊柱、腹腔内脏器官等有关,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并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5. 中医调养和饮食疗法中医强调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疼痛和僵硬症状。

常用的中医调养方法包括养生保健、适度运动、休息调理等;常用的饮食疗法包括草鱼煮熟吃、红糖姜水煮等,这些方法可以调节脾胃、温肾阳、祛风湿等,从而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医诊断与病因病机研究、中药治疗、中医针灸治疗、中医推拿治疗和中医调养和饮食疗法等方面。

这些研究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指导,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从中医分型辨治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从中医分型辨治

『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从中医分型辨治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以骶髂关节、脊柱骨突(滑膜关节)、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的强直、疼痛为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多发性的疾病。

青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㈠寒凝瘀阻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腰背及骶髂僵硬、疼痛。

2.辨证要点因受凉加重,口淡不渴,舌质暗淡瘀紫,苔白,脉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关节畸形,或夜间痛甚,或疼痛固定不移,或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肢体活动不利等。

【治则与选方】温阳散寒,活血止痛;可选用桂枝附子汤与生化汤合方。

㈡痰瘀寒湿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腰背及骶髂僵硬、疼痛。

2.辨证要点因受凉加重,肢体困重,舌质暗淡瘀紫,苔白腻或厚,脉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关节畸形,或头沉头昏,或夜间痛甚,或疼痛固定不移,或手足不温,或畏寒怕冷,或肢体活动不利,或大便不爽等。

【治则与选方】温阳散寒,燥湿化痰,活血化瘀;可选用二陈汤、活络效灵丹与平胃散合方。

㈢气虚痰瘀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腰背及骶髂僵硬、疼痛。

2.辨证要点因劳累加重,肢体困重,舌质暗淡瘀紫,苔白腻或厚,脉沉弱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倦怠乏力,或头晕目眩,或心悸,或气短,或关节畸形,或夜间痛甚,或疼痛固定不移,或肢体活动不利,或大便不爽等。

【治则与选方】益气化痰,活血化瘀;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㈣阴虚瘀血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腰背及骶髂僵硬、疼痛。

2.辨证要点口干咽燥,痛如针刺,舌质暗红瘀紫,少苔,或苔薄黄,脉沉细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盗汗,或潮热,或头晕目眩,或关节畸形,或夜间痛甚,或疼痛固定不移,或肢体活动不利,或大便干结等。

【治则与选方】滋补阴津,凉血化瘀;可选用六味地黄丸、二至丸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㈤阴虚痰瘀证【病证表现】1.主要症状腰背及骶髂僵硬、疼痛。

2.辨证要点五心烦热,肢体烦重,痛如针刺,舌质暗红瘀紫少苔,或苔薄腻,脉沉细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如何看强直性脊柱炎
*导读: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大多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复杂的骨科疾病,中医对其有很深的研究,中医治疗是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重要方法,上海虹桥医院的专家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大多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1:风湿寒邪外袭。

中医认为,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都可能导致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2:湿热浸淫。

中医认为,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都可致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3:瘀血阻络。

瘀血阻络主要是指跌仆挫伤,损及腰背,瘀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的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认为,淤血
阻络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的认识4:肾精亏虚。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可诱发强直性脊柱炎,因此认为肾精亏虚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之一。

总之,在中医看来,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筋骨失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因,而寒湿痹阻,湿热浸淫,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则是造成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的基本病理因素。

因此,上海虹桥医院的专家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及时避免这些因素,积极预防强直性脊柱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