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七单元 课件教案:赤壁赋第二课时(统编版)[含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学院/院校/高校

高中语文课程

课件·教案·讲义·检测·

20 ~ 20 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语文

专业

班级

授课教师

XXX学院教务处制

教案编写说明

一、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教案管理,特制定教案编写说明。

二、教案的编写规范

1.教师上课要有完整的教案,按照课程教案编写要求书写或以Word文档编制的纸质教案,不能以课件幻灯片的打印稿代替纸质教案。

2.从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每位教师的教案,应加装统一格式的封面和首页后,每学期装订成册。(推荐文本格式附后)

3.由于课程类型(医学、公共文化课)、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案编写的具体格式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修改,但必须包含以下主要要素:

(1)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即教学中体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章节的目标”及预期达到的效果。

(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

(3)教学重点、难点:本部分是指该课程或该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和加强学习的知识点。

(4)教学进程组织与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

(5)课前预习: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必须先预习教材的内容及复习与该章节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以便更好理解新内容。

(6)课后实施情况及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课程概要:(课程教案首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赤壁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1082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头,他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写下了这首《定风波》,抒发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人生经历及其作品,把握苏轼的思想。

2.把握主客问答赋体传统手法,赏析景、情、理的写作特点。

3.体会作者因自然之景触发的情怀及人生感悟,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提高熟练翻译文言语段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主客问答赋体传统手法,赏析景、情、理的写作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激发想象和联想,品味景物的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因自然之景触发的情怀及人生感悟,

培养学生旷达乐观、勇于面对坎坷战胜困难的精神。

三、朗读课文

听课文朗读,加深理解文意,把握情感

学生活动设计一:

苏轼选择什么时间游览的赤壁?当时心情怎样?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情感轨迹,分析原因。

学生研读成果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苏子)于是饮酒乐甚

苏子愀然

客喜而笑

四、课文研读

学生研读成果二:分析原因

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小结:浩浩乎……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因景而乐。

学生研读成果二:分析原因

愀然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苏问:何为其然也?

客答: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吾与子……

小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吊古伤今。

学生研读成果二:分析原因

喜笑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小结: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水月流光

哀乐相生,物我无尽。

五、诱思导学

学生活动设计二:

探讨情感转变的深层原因,从中把握作者的情怀。

1、研究方向:写作背景

苏轼在黄州经历

苏轼一生为官经历

苏轼的人格魅力

苏轼的思想

2、《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

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被贬第三年9月)

《自题金山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1079(42) 惠州 1094(57) 儋州1100(62)

这首词写于去世前两个月,自嘲政治事业的无成。但从中可以了解,苏轼文学上的盖世功业却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苏东坡突围》

六、合作探究

1、苏轼的议论表现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我们该怎样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苏轼把世界的永久性与变化性辩证统一起来认识,把人的生与死看作是人生的不同阶段,因此“物与我皆无尽也”,由此可见苏轼的豁达超然人生态度。

人生在很多时候都会遇到挫折,许多人的人生观从此变得悲观、消极甚至颓废起来。越是困难越要坚强,更加热爱生命,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人生。

启示:大自然是抚慰心灵、开阔胸襟、陶冶情操、启迪人智慧的百科全书。

要听任自然、随缘自适、乐观豁达、超然物外、洒脱不羁。

七、课堂练习

1、苏轼用“______,______”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客用比喻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 。

3 、《赤壁赋》中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 ____,____。

4、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 _____ ____。

答案:

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