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常见病鉴别诊断
肾内科常见疾病有哪些
肾内科常见疾病有哪些肾脏不仅是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器官,也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调节血压、促进红细胞生成和骨骼发育等。
肾内科常见的疾病包括:一、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病。
多见于感染链球菌后。
具有以下表现:血尿、蛋白尿:大多数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都会出现肾小球源性血尿,其中30%的患者会出现肉眼血尿,这通常是首发症状,也是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
此外,还会出现轻度或中度的蛋白尿,大约有20%的患者会出现肾病综合征的蛋白尿。
在尿沉渣中,除了红细胞,还可以发现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增加,以及形成的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
水肿:水肿通常是疾病的开始症状,最显著的是早上眼睑肿胀,并且会导致下肢出现轻微的凹陷,少数情况甚至会影响整个身体。
高血压: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短暂的轻、中度的高血压,这通常是由于他们体内的钠水潴留所致,在将其排出体内后,血压会慢慢回归正常。
少数患者则会发展为严重的高血压。
肾功能异常:早期患者可能会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钠水潴留而出现尿量减少(<400ml>充血性心力衰竭:通常由于水钠过多或高血压引起,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水肿。
不同的患者起病方式可能有所不同,病情可能会迁延,且病变可能会延缓。
慢性肾炎可能会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
由于病理类型和病期的差异,本组疾病的主要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表现出多样性。
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病,会在任何年龄段发生,但以青年和中年人为主,男性更容易患上慢性肾炎。
实验室检查通常会发现轻度的尿液异常,尿蛋白水平通常在1~3g/d之间,尿沉渣镜检查会发现红细胞增多,并且可以看到管状物。
血压可能会正常或略微升高。
肾脏功能可能会略微受损,这一状态会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肾脏功能会逐渐恶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最终导致尿毒症。
若血压控制不佳,肾脏功能会迅速恶化,预后极其糟糕。
肾脏疾病鉴别诊断
3.确定病因 3.确定病因 如为肾小球性蛋白尿,需分清、原发性、 如为肾小球性蛋白尿,需分清、原发性、 继发性肾脏疾病。 继发性肾脏疾病。
(三)水肿(浮肿) 细胞外液容量过 水肿(浮肿)
多特别是组织间液过多。 多特别是组织间液过多。 1.首先鉴别是全身性水肿(特点:对称 1.首先鉴别是全身性水肿(特点: 首先鉴别是全身性水肿 )、局限性水肿 局部性、不对称性), 局限性水肿( 性)、局限性水肿(局部性、不对称性), 见于局部感染、过敏、局部血管闭塞、 见于局部感染、过敏、局部血管闭塞、神 经血管性血肿。 经血管性血肿。
二、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 (一)、肾病综合征
四大表现: 1大量蛋白尿 四大表现: 1大量蛋白尿(>3.5g/d) 2低白蛋白血 大量蛋白尿(>3.5g/d) 2低白蛋白血 症 (<30g/L) 3明显水肿 4高脂血症
(二)、肾炎综合征 以蛋白尿、血尿及高血 以蛋白尿、 压为特点,分三种: 压为特点,分三种: 1急性肾炎综合征 急性起病,病程<1年 急性起病,病程<1 <1年 2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肾功能急性进行性恶 数月内发展为少尿或无尿的肾衰竭. 化,数月内发展为少尿或无尿的肾衰竭. 3慢性肾炎综合征 病程>1年 病程>1年
肾性ARF按主要病变部位又可分为六种: 肾性ARF按主要病变部位又可分为六种: 按主要病变部位又可分为六种 肾小管性ARF(如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 肾小管性ARF(如急性肾小管坏死),肾 间质性ARF(如急性间质性肾炎), ),肾小 间质性ARF(如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小 球性ARF(如急进性肾炎或重症急性肾炎) 球性ARF(如急进性肾炎或重症急性肾炎) 及肾血管性ARF(包括肾脏小血管炎, 及肾血管性ARF(包括肾脏小血管炎,如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及韦格纳肉芽肿病,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及韦格纳肉芽肿病,及 肾脏微血管病如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 肾脏微血管病如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 此四种ARF较常见 较常见, 此四种ARF较常见,此外还有急性肾皮质 坏死及急性肾乳头坏死引起的ARF, 坏死及急性肾乳头坏死引起的ARF,但较 少见。 少见。
看肾内科出现哪些问题
看肾内科出现哪些问题
肾脏内科诊治的疾病,概括来说就是肾实质性疾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各种肾炎、肾病、肾衰以及尿路感染等。
如果您出现了以下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到肾内科就诊。
1.血尿。
包括体检发现的尿红细胞增多以及肉眼可见的血尿。
2.尿中泡沫增多。
这一症状多提示蛋白尿,建议您及时就诊。
3.水肿。
尤其是双眼睑水肿和双下肢对称性水肿。
4.血肌酐升高。
任何情况下血肌酐升高,都应及时就诊,查找原因,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5.尿频、尿急、尿痛。
这些症状常提示存在尿路感染。
在肾内科就诊的患者中,有些人应首选其他科室就诊,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腰痛。
一般来讲,肾脏疾病患者极少出现明显腰痛,部分患者仅有轻度腰部不适症状。
腰痛明显的患者,建议您首先选择骨科或泌尿外科就诊。
2.肾虚。
“肾虚”的说法是中医概念,与现代医学的肾脏疾病不一致。
大部分肾虚的患者与肾脏疾病无关,建议您到中医科或其他相关科室就诊。
3.肾积水、结石、囊肿、占位病变等。
建议您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
4.前列腺疾病。
建议到泌尿外科就诊。
肾内临床诊疗指南(十大病终极版)
第一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概述】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是肾小球疾病的一种常见临床类型,以大量蛋白尿(>3.5g/24小时或50mg/kg/24小时)、低白蛋白血症(<30g/L)、水肿、高脂血症以及蛋白尿引起的其他代谢异常为特征(参考内科学)。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之诊断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继发性病因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肾淀粉样变性、药物肾损害、肾肿瘤等。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肾病、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起病可急骤也可隐匿,患者可有乏力、恶心、腰酸、食欲下降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除水肿、蛋白尿外,临床还可表现为血尿、高血压及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
其主要症状为水肿,特点是水肿首先出现于皮下组织较疏松部位,如眼睑、颜面等处,然后出现于下肢(常于踝部开始),多为指压凹陷性水肿,严重的可发展至全身,引起胸水、腹水、心包积液。
水肿与体位有明显的关系,如出现一侧下肢与体位无关的固定性水肿,应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也有部分患者水肿不明显。
2、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1)感染:感染部位多发生在呼吸道、泌尿系统和消化道。
其他如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疱疹病毒等)、真菌的感染机会也明显增多。
在严重肾病综合征伴大量腹水时,易在腹水的基础上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2)血栓栓塞: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甚至严重致死性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上以肾静脉和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部分可呈典型肺梗死表现。
膜性肾病中肾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最高,可达50%以上,其次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3)急性肾衰竭:可发生在肾病综合征的不同阶段,但以疾病初期和肾病未获缓解时的发生率为最高。
合并急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有:①严重血容量不足所致的肾前性氮质血症;②缺血、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③感染、药物及过敏所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④高凝所致的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⑤肾间质水肿。
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
肾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一、肾病综合征:1、定义:“肾变病综合征”简称肾综,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临床具有四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超过3.5g/d,可有脂质尿;②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小于30g/L;③高脂血症;④水肿根据不同病因和病理将本征分为3类:即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2、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每日>3.5g/1.73m2体表面积)、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应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
大量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特征,在肾血管疾病或肾小管间质疾病中出现如此大量的蛋白尿较为少见。
由于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大量蛋白尿的后果,因此,认为诊断的标准应以大量蛋白尿为主3、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检查(2)24小时尿蛋白定量(3)血浆蛋白测定(4)血脂测定(5)肾功能检查(6)血液流变学检查(7)电解质及二氧化碳结合力二、慢性肾小球肾炎1.定义: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2.临床表现:(1)水肿:在整个疾病的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
水肿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早晨起床后发现眼眶周围、面部肿胀或午后双下肢踝部出现水肿。
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
然而也有极少数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始终不出现水肿,往往容易被忽视。
(2)高血压:有些患者是以高血压症状来医院求治的,医生要他们化验小便后,才知道是慢性肾炎引起的血压升高。
对慢性肾炎患者来说,高血压的发生是一个迟早的过程,其血压升高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间歇出现,并以舒张压升高(高于12.7kPa)为特点高血压的程度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轻者仅18.7—21.3/12.7—13.3kPa,严重者甚至可以超过26.7/14.7kPa。
肾内科知识点总结
肾内科知识点总结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对于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肾内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包括肾脏的生理功能、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肾内科的重要知识点。
一、肾脏的生理功能1、排泄功能肾脏通过生成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素、肌酐等)以及多余的水分和电解质排出体外。
正常成年人每天的尿量约为 1500 2000 毫升。
2、调节功能(1)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肾脏可以根据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状况,调节尿量和尿液中电解质的含量,维持体内水和电解质的稳定。
(2)调节酸碱平衡:肾脏通过重吸收和排泄氢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使 pH 值保持在 735 745 之间。
3、内分泌功能(1)分泌肾素:肾素可以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
(2)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3)活化维生素 D:将维生素 D 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形式,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
二、常见的肾内科疾病1、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起病急,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
治疗以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多数患者可自愈。
2、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迁延,缓慢进展,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
治疗的目的是延缓肾功能恶化,预防并发症。
3、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
常见的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
治疗通常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4、急性肾衰竭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下降,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
常见的病因有脱水、休克、急性肾小管坏死、尿路梗阻等。
治疗包括纠正病因、维持内环境稳定、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5、慢性肾衰竭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性减退,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临床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各系统症状。
肾内科诊疗常规
肾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摘自《临床诊疗指南·肾病学分册》一、急性肾盂肾炎【概念】急性肾盂肾炎,又名急性上尿路感染由细菌(极少数可由病毒、原虫、真菌}引起的一侧或两侧肾盂以及肾实质的局灶性炎症改变。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腰痛、高热、寒战,常伴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病史采集】1.流行病学: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以育龄妇女最多见,50 岁以上的男性及女婴也常发病。
2.临床表现:(1)泌尿系统症状:急性起病,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部不适,持续性腰痛,出现尿浑浊和肉眼血尿,部分患者见上腹或下腹的疼痛。
(2) 全身感染症状: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及呕吐,全身乏力。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一般情况、出现严重感染败血症者需行生命体征监测。
2.专科检查:肋脊角和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压痛和叩击痛。
3.重症病人观察:神志、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
【辅助检查】1.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尿常规表现为脓尿,离心后尿沉渣镜下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尿蛋白微量为-~+;部分病人有血尿。
2. 尿细菌学检查:(1)清洁中段尿培养:尿中含菌量≥105/m1为真性菌尿,104~105/m1为可疑阳性,≤104 可能是污染。
球菌≥103为阳性。
(2)尿涂片检查:未离心尿革兰民染色,在显微镜下平均每个视野≥1个细菌,为真性菌尿。
3.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细菌使尿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可与Griess试剂反应显红色。
4.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菌(ACB):阳性者可协助诊断(敏感性>80%,特异性>90%)。
5.肾小管功能检查:尿酶2项、尿微球蛋白测定等,含量升高者提示肾盂肾炎。
6.影像学检查:x线或B超检查可发现肾脏是否有结石、梗阻、反流、畸形或肿瘤。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即可作出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肾内科知识点
急进性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分类
– 继发于其它系统性疾病 Goodpasture综合征(Goodpasture Syndrome) 系统性红斑狼疮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弥漫性小血管炎(韦格内氏肉芽肿,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等) 冷球蛋白血症肾炎(原发性、混合性)
– 继发于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后肾炎 败血症及其他感染后肾炎
性血尿 综合症
合征
急性肾衰 (间质和小管改变)
无感染
间质感染
急性小管 坏死
急性间质 坏死
二、免疫荧光阳性可能的疾病
IgM+/- C3
IgA为主
FSGS
局限于 全身 肾脏 症状
IgA 肾病
C3为主
过敏性紫癜
慢性肾小球 肾炎
SLE
线性 颗粒状
膜增 II型
增殖性GN, 常伴其他Ig
IgG沉积
线性
颗粒状
Goodpasture 上皮下 内皮下+/-
– 24小时蛋白尿
结缔组织病 移植肾 原因不明的急性肾衰
禁忌症
出凝血异常 孤立肾 一般情况差 小肾 其他
– 过度肥胖、重度腹水、配合欠佳
穿刺部位
穿刺部位和进针方法
穿刺后病人的观察及处理
血压,血色素 病人腹痛,腰痛怎么办? 如何看待血肿 延迟出血
合并症及其处理
出血
– 大出血 – 血肿 – 血尿
II型急进性肾炎
免疫荧光检查在系膜区有免疫复合物颗粒状沉 积
本型预后严重,但较I型好 常见的II型RPGN多继发于:
– LN – IgAN – HSGN
III型急进性肾炎
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 肾脏免疫荧光常阴性 此型预后较I、II型好,临床上更常见 多见于老年病人,男性常见
肾内科常见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eGFR(基于血肌酐,不留尿):
Cockcroft公式:参考标准为Ccr,样本人群小,高估GFR较低患者;
1999年MDRD公式以核素为参考标准,准确性高于Ccr和Cockcroft公式;对于 GFR<90ml/min的患者可以较准确的估测,对于正常人、年龄>70岁、水肿患 者不满意;白人及黑人为主;
肾功能分期:eGFR(根据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肾动态显像 合并症诊断:肾病综合征患者需要查白蛋白水平、血脂水平,双下肢血
管超声;肾衰竭患者,贫血及EPO、铁剂治疗患者要定期监测血清铁代 谢水平;Ca、P代谢异常及接受相关治疗要定期评估骨代谢;
感谢聆听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iPTH、VitD3、降钙素是调节血钙磷代谢的主要 激素,其中iPTH最为重要。
骨代谢
C
K D 分
iPTH (pg/ml)
期
3
35-70
4
70-110
5
110-150
1.5cm 200cm/s 3.5
形肿下 成,肢 。双血
侧管 水超 肿声 不: 一肾 致病 ,综 怀合 疑征 静, 脉重 血度 栓水
IgE)定量分析,肾小球肾炎的鉴别诊断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膜增、SLE、乙肝、丙肝、 冷球蛋白血症、IgG4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 三.ANCA谱: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诊断ANCA相关小血管炎。间接免疫荧光法:胞浆型 cANCA,环核型 pANCA;ELISA检测特异性抗原:cANCA PR3,pANCA MPO。目前 只有MPO和PR3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四.抗GBM抗体:I型新月体性肾炎,抗GBM病。 五.抗PLA2R抗体:原发性膜性肾病。 六.血尿免疫球蛋白轻链、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 变性等。老年人肾病综合征常规筛查。κ/λ:。
肾病内科的肾内科病例分析
肾病内科的肾内科病例分析肾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肾内科作为专科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负责研究和治疗与肾脏相关的各类疾病。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肾内科病例,来展示肾内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肾病方面的专业能力和临床经验。
病例概述患者陈先生,男性,60岁,因尿液异常而前来就诊。
患者主诉自觉尿量减少,尿液偏暗,并伴有腰痛、水肿等症状。
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史,无肾脏疾病家族史。
初步诊断通过对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
针对该诊断,我们将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确认和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病程。
进一步检查1. 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显示血肌酐和尿素氮(BUN)升高,血红蛋白(Hb)降低,白细胞计数(WBC)轻度升高。
2. 尿常规:尿液中出现大量红细胞、蛋白质和白细胞,尿沉渣镜检显示肾小球积血和炎症细胞浸润。
3. 免疫学指标检查:ANA、ANCA、抗基底膜抗体等检查结果均为阴性。
免疫球蛋白IgA水平正常。
4. 肾脏超声:肾脏大小正常,无明显异常。
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检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我们最终确诊该患者为IgA肾病。
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特征是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大量IgA免疫复合物。
治疗上,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1. 药物治疗:采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进行控制高血压,降低肾小球内压。
同时,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抑制免疫系统激活,减少炎症反应。
2. 密切观察:定期随访患者,进行血尿常规、肾功能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重点关注患者的血压监测、尿蛋白定量以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
3. 营养与康复:通过合理的膳食安排,提供高质量低脂、低盐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预后与随访IgA肾病的预后与许多因素相关,包括年龄、高血压、蛋白尿量、肾功能损害等。
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效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肾内科诊疗规范(最新版)
.临床诊疗规范·肾内科部分编写委员会名单主编:汤显湖副主编:严文华林金称编写人员:王建雄刘勋华操凤王润秀李小生雷向宏尹伟英张凤霞王岚枫王健肾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分目录第一节慢性肾衰竭 (2)第二节慢性肾炎综合征 (3)第三节肾病综合症 (5)第四节IgA 肾病 (7)第五节狼疮性肾炎 (9)第六节高血压肾损害 (12)第七节糖尿病肾病 (13)第八节尿路感染 (15)第九节急性肾衰竭 (16)第十节尿路结石 (18)第一节慢性肾衰竭一、【临床表现】在CRF 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在CRF 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早期,病人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病人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
CRF 中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
在尿毒症期,可出现急性心衰、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一)、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肾衰时,酸碱平衡失调和各种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1.代谢性酸中毒2.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
3.钾代谢紊乱:易于出现高钾血症;有时由于钾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过多、应用排钾利尿剂等因素,也可出现低钾血症。
4.钙磷代谢紊乱:在肾衰的中、晚期(GFR<20ml/min)时出现高磷血症、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和肾性骨营养不良。
5.镁代谢紊乱:当GFR<20ml/min 时,常有轻度高镁血症。
低镁血症也偶可出现。
(二)、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三)、心血管系统表现心血管病变是CKD 患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最常见的死因。
主要有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包炎、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钙化。
(四)、呼吸系统症状气短、气促,严重酸中毒可致呼吸深长。
体液过多、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肺水肿或胸腔积液、“尿毒症肺水肿”。
肾内科常见检查.全解
余卫卫
面对一张实验室检查结果,需要回答的问题
结果是否正常
有何临床意义 为什么选择这个检查 哪些因素影响检查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
诊断意义 指导治疗 评估预后
血液检查 尿液检查 仪器检查
肾功能指标
血肌酐(Scr) 尿素氮(BUN) 尿酸(UA) 营养指标 血清白蛋白 甘油三脂 电解质指标 血钾、血钠、血磷、血钙 ……
尽可能前三天停用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 检查前30分钟饮水300ml左右,检查时排空小便。 检查中如遇小儿或不能合作的患者检查前可用镇静
剂。 因疼痛不能配合检查的可事前使用镇痛药。 检查前应除去受检部位所配戴的金属物品,如首饰、 金属纽扣、皮带、钥匙、硬币等。 检查后多饮水可加速药物的排出。
虚。
做完造影后要多喝水,以利造影剂排出。
肾脏ECT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以动态检查双肾功能 的高科技诊断仪器,它的出现为临床对肾功能的诊断 提供了客观的数据,同时作为肾脏病的损害定位性诊 断依据。
客观地反映了双肾和单侧肾脏的滤过率,双肾血管的
灌注,双肾小球的有效血液供给,提供肾小管的重吸
收,浓缩稀释以及尿路是否通畅一些反映肾功能的可
正常肾脏重约125~150g,长10~12cm,宽5~ 6cm,厚3~4cm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
正常人膀胱的容量为350 ~ 500ml,排 尿后残余尿量少于10ml。残余尿量多于 30ml,即提示病理状态。
肾脏B超检查前,病人不必禁食和内服肠道清洁剂 病人查膀胱、前列腺前应先饮水300~500毫升,
血管B超检查临床意义:
检查血管有没有狭窄,栓塞,以及血管的直径、 厚度、流量等
肾内科鉴别诊断
肾内科鉴别诊断1、急性肾小球肾炎:本病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前1-3周有前驱感染史。
临床有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甚至少尿及一过性肾功能异常等表现。
实验室查血清C3下降,抗“O”滴度升高。
本病多于发病8周内逐渐自愈。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多有前驱感染史,起病急,进展急骤,临床有少尿、无尿及肾功能急剧恶化等表现。
免疫学检查抗GBM抗体阳性(Ⅰ型)、ANCA阳性(Ⅲ型)、血循环免疫复合物及冷球蛋白阳性(Ⅱ型)。
B超检查显示双肾增大。
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小球肾炎: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见,起病缓、隐袭。
既往可有肾炎病史。
临床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等表现。
病情迁延,上述症状可反复发作。
实验室查尿常规提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4、隐匿型肾小球肾炎:起病隐匿,临床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仅表现蛋白尿(1-3.5g/d)和(或)肾小球血尿,但肾活检常显示病理改变不轻。
5、肾病综合征:临床常见大量蛋白尿>3.5g/d,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水肿,高脂血症6、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青少年,起病急,有典型的皮肤紫癜,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及黑粪,多在皮疹出现后1-4周左右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
7、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好发于青、中年女性,临床可有长期低、中度热为常见,不对称指腕膝等关节痛,蝶形红色皮疹,光过敏,大量蛋白尿、血尿、各种管型尿、氮质血症、水肿、高血压、三系减少。
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抗双链抗体,抗SM抗体等。
8、糖尿病肾病:好发于中老年,临床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早期可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排出增加,以后发展为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
可有特征性眼底改变。
9、肾淀粉样变性:好发于中老年,原发性病因不清,主要累及心、肾、消化道(包括舌)、皮肤和神经;继发性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结核、恶性肿瘤等。
肾受累时体积增大,常呈肾病综合征,常需肾活检确诊。
肾内科诊疗规范(最新版)之欧阳历创编
临床诊疗规范·肾内科部分编写委员会名单主编:汤显湖副主编:严文华林金称编写人员:王建雄刘勋华操凤王润秀李小生雷向宏尹伟英张凤霞王岚枫王健肾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分目录第一节慢性肾衰竭 (2)第二节慢性肾炎综合征 (3)第三节肾病综合症 (5)第四节 IgA 肾病 (7)第五节狼疮性肾炎 (9)第六节高血压肾损害 (12)第七节糖尿病肾病 (13)第八节尿路感染 (15)第九节急性肾衰竭 (16)第十节尿路结石 (18)第一节慢性肾衰竭一、【临床表现】在CRF 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在CRF 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早期,病人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病人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
CRF 中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
在尿毒症期,可出现急性心衰、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一)、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肾衰时,酸碱平衡失调和各种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1.代谢性酸中毒2.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
3.钾代谢紊乱:易于出现高钾血症;有时由于钾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过多、应用排钾利尿剂等因素,也可出现低钾血症。
4.钙磷代谢紊乱:在肾衰的中、晚期(GFR<20ml/min)时出现高磷血症、低钙血症。
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和肾性骨营养不良。
5.镁代谢紊乱:当GFR<20ml/min 时,常有轻度高镁血症。
低镁血症也偶可出现。
(二)、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三)、心血管系统表现心血管病变是CKD 患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最常见的死因。
主要有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积液、心包炎、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钙化。
(四)、呼吸系统症状气短、气促,严重酸中毒可致呼吸深长。
体液过多、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肺水肿或胸腔积液、“尿毒症肺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一、急性肾炎1.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症与急性肾炎均以浮肿及尿改变为主要特征,但肾病以大量蛋白尿为主,伴低蛋白血症及高脂血症,其浮肿多为指凹性。
急性肾炎则以血尿为主,不伴低蛋白血症及高脂血症,其浮肿多为紧张性。
2.IgA肾病:多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1~2天内即发生血尿,有时伴蛋白尿,多不伴水肿及高血压。
但其病情常反复发作,与急性肾炎不同。
部分病例鉴别困难时,需行肾活检。
3.原发性急进性肾炎起病与典型的急性肾炎很相似,但表现为进行性少尿、无尿及迅速发展的肾功能衰竭,终至尿毒症。
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持续一个月以上不缓解时,应及时行肾活检与本病相鉴别。
4.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也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
但其多伴对称性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等全身及其他系统的典型症状或/和前驱病史。
5.急性泌尿系感染:约10%可有肉眼血尿、但多无浮肿及血压增高,有明显发热及全身感染症状,尿检有大量的白细胞及尿细菌培养阳性为确诊的条件。
6.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既往有肾脏病史,多于感染1~2日后诱发,随即出现临床症状,多有较重的贫血及持续高血压,故常伴有心脏及眼底改变,尿比重固定,尿中有时可见宽大的肾衰管型,B超检查时可见肾脏体积缩小。
二、慢性肾炎1、急性肾炎:往往有前驱感染,1~3周以后才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血中补体C3降低;而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多见于成人,多有感染后2~3天内出现临床症状,可有肾炎史或曾有较明显血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病情多迁延,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肾功能不全等表现,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作鉴别。
2、系统性红斑狼疮:大都同时伴有全身或其他系统疾病表现,入发热、皮疹、关节痛、肝肿大、血象改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增高等,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作鉴别。
3、慢性肾盂肾炎:多见于女性,多有泌尿系感染病史,肾功能的损害多以肾小管间质损害为主,而且进展很慢,多次中段尿培养可发现致病菌,静脉肾盂造影、同位素肾图及肾扫描、肾B超可发现两侧肾脏有不对称表现等有助于诊断。
4、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多40岁以后起病,有长期的高血压病史(至少10年),原先无肾脏病病史,尿改变轻微,尿蛋白量少<1.0g/d,远端肾小管功能损害(如夜尿增多、尿液浓缩功能减退)较肾小球功能损害出现早,常伴有较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作鉴别。
5、Alport综合征(眼-耳-肾综合征):多于20岁~30岁的青少年,以血尿、感音神经性耳聋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为临床特点的遗传性肾脏疾病,一般有家族史。
三、肾病综合征(NS)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即尿蛋白大于3.5g/d、血浆白蛋白低于30g/d、水肿及血脂升高,需除外继发性病因和遗传性疾病,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确诊。
2、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的皮肤紫癜,可伴有关节痛、腹痛及黑便,多在皮疹出现后1-4W左右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典型皮疹有助于鉴别。
3、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青少年和中年女性,以粟多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检查可见出多种抗体,活动期IgG增高,补体C3下降,一般不难鉴别。
4、糖尿病肾病(DN):好发于中老年,NS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排除增加,以后逐渐发展成大量蛋白尿、NS。
糖尿病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
5、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以蛋白尿或NS为主要临床表现,应有血清HBV抗原阳性,血中球蛋白如IgG、IgA等升高,肾活检切片中找到HBV抗原能确诊。
6、肾淀粉样变性: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主要累及心、肾、消化道(包括舌)、皮肤和神经;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累及肾、肝和脾等器官。
肾受累时体积增大,常呈NS。
肾淀粉样变性常需肾活检确诊。
7、骨髓瘤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患者可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如骨痛、贫血、学清单株免疫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有M蛋白及尿本周蛋白阳性,骨髓象显示将细胞异常增生,并有质的改变。
累及肾小球时可出现NS。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LN)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无关节痛或关节炎,无皮损,无多脏器损害表现,血中抗ds-DNA抗体阴性。
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是一种可兼有LSE、硬皮病与多发性肌炎症状的疾病,根据本病皮肤发硬,很少出现肾损害,ENA抗体阳性,Sm抗体缺乏,抗荧光素标记抗体纯粹为斑点型,血清补体正常或升高等有助于鉴别。
3、系统系硬皮病:常有雷诺征,关节痛或关节炎,可有胃肠道、心、肺、肾等器官受累。
ANA阳性(78%),LE细胞阳性(8%),但本病有特征性的皮肤发硬,尤以肢端明显,另外胃肠道钡餐检查,可见食管下端扩张,收缩功能减弱等,这些可与SLE鉴别。
4、皮肌炎:常易误诊为SLE,有紫红色斑疹,ANA及LE细胞可出现阳性,且可合并有各系统的损害。
但本病的紫红色泽较黯,且较弥散,没有典型的蝶状分布。
皮肌炎的肌肉损害明显,常有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等情况。
最具诊断的特点是两眼睑有浮肿的红斑。
此外本病的白细胞常增高,血清补体正常或增高,肾损害不明显,也可与SLE 相鉴别。
5、药物性狼疮:发病年龄较大,临床表现少,累及肾、皮肤和神经系统少,但胸膜、肺和心包受累者较多;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可达95%,但抗dsDNA抗体和Sm抗体阳性率<5%;血清中补体不低;相关药物停用后病情可自行缓解。
6、慢性活动性肝炎:本病也可出现多发性关节炎、疲劳、浆膜炎、抗核抗体阳性、狼疮细胞阳性、全血细胞下降,也可有肾炎样尿改变,但一般肝肿大明显,有蜘蛛痣、肝病面容及肝掌等肝病表现,必要时可行肝穿刺活检。
7、发热应与并发感染鉴别:SLE并发感染时,经仔细检查可发现感染病灶,无其他疾病活动的表现,如关节痛、皮疹等,同时,并发感染时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可升高,而狼疮活动时,血沉可升高,而C反应蛋白不变或轻度升高。
五、过敏性紫癜性肾炎1、急性肾炎:当紫癜性肾炎发生于皮疹已消退时需与本病鉴别。
此时应追讯病史,包括回顾性皮疹形态、分布、关节和胃肠道症状,有助于紫癜性肾炎的诊断。
缺乏上述症状,早期有血清补体降低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必要时可作皮肤活检和肾活检作鉴别。
2、Goodpasture综合征(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当紫癜性肾炎伴肺出血、咯血时应注意与本病鉴别。
由于紫癜性肾炎有典型皮疹和关节、胃肠道症状,血清IgA增高等,鉴别并不困难,必要时可作肾活检,两者有截然不同的免疫荧光表现,本病免疫荧光为典型线状IgG沉积。
3、狼疮性肾炎:由于系统系红斑狼疮可有皮疹、关节痛和肾损害,故须与紫癜性肾炎鉴别,但两者皮疹在形态和分布上均有显著区别,诊断并不困难。
两病肾活检有不同之处,如免疫荧光检查,本病虽然也有IgA沉积但常有大量其他免疫球蛋白沉积,且有C1q沉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白金环样变也有助于鉴别。
两者皮肤活检也不同,本病可见狼疮带而紫癜性肾炎可见IgA沿小管壁沉积。
4、多动脉炎:本病在临床上类似紫癜性肾炎,但血清IgA多不增高,皮肤和肾活检也无IgA沉积,免疫荧光除纤维蛋白外均为阴性。
此外,本病少见于5~15岁。
六、糖尿病肾病1、功能性蛋白尿:剧烈运动、发热、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均可引起尿蛋白增加,可通过详讯病史、观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协助诊断。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的肾病综合征(前者)与糖尿病肾病并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后者)很难鉴别:前者常有糖尿病史10年以上,而后者则不一定有那么长时间;前者每同时有眼底改变,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变化,后者则不一定有;前者每同时有慢性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后者不一定有;前者尿检通常有红细胞,后者可能有;前者每有高血压和氮质血症,后者不一定有;对鉴别诊断有困难的肾病综合征,应作肾活检。
3、肾淀粉样变性:偏振光显微镜下刚果红染色呈红绿色。
4、NDRD(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明显血尿及管型,病史<10年;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但肾功能良好且DM病情稳定者;突然出现肾功能急骤恶化,特别是无持续性蛋白尿者;病史<10年,出现肾脏病变而无视网膜病变;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增高不明显。
七、急性肾衰1、急性肾炎:多有急性链球菌感染病史,常在感染后1~3周发病,起病急,病程轻重不一,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镜下或肉眼血尿)、管型尿,临床常有水肿、高血压或短暂的氮质血症,B超下肾脏无缩小,大多预后良好,一般在数月至1年内自愈,与急性肾衰不同,可资鉴别。
2、急性间质性肾炎:本病多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性败血症病史;或使用磺胺类、半合成青霉素类、苯妥英钠、保太松、利福平、速尿及噻嗪类利尿剂史。
经免疫反应所致肾间质病变,临床多有寒战、高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肾区有自发痛或叩击痛,尿量减少,尿中出现少量或中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药物过敏所致者还可出现皮疹、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等。
肾活检其肾小管基膜上可找到抗肾小管基膜抗体(IgG)呈线条状沉积。
部分病人血清中IgE明显增高,有助于鉴别诊断。
3、肾静脉血栓形成:本病可发生于肾病综合征患者,由血液凝固造成肾静脉栓塞。
临床表现不一,急性症状多剧烈、急骤,突发腰痛、发热,血中白细胞升高,少尿、血尿、蛋白尿常见,部分病人有血压升高,肾功能多有改变,腹部平片见肾影增大,肾血管造影或放射性核素肾血管γ照像,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4、肾动脉栓塞:肾梗死的诊断主要依据有左房室瓣狭窄,心房纤颤,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心脏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因外伤引起的主动脉内栓子,肿瘤栓子等病史,及腰部剧烈疼痛、血尿等体征来判断。
若乳酸脱氢酶升高,放射性核素肾血管γ照像与急性肾衰不同,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八、慢性肾衰1、急性肾衰:一般来说,急性肾衰多急性起病,有急性的病因,如血容量不足、急性药物中毒、严重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实验检查,如血液变化相对较轻、双肾B超检查无明显缩小,高磷低钙不明显。
但一些急性肾衰临床表现不典型,根据临床常规检查进行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此时进行指甲肌酐测定有较大的鉴别意义,必要时可行肾穿刺活检,但一定要把握明确的适应征。
2、消化道疾病:患者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上消化道出血,易误诊为消化道疾病,可通过检查血肌酐或双肾ECT等明确诊断。
3、贫血性疾病:临床上出现贫血、出血等情况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通过肾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
4、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衰临床多出现继发性高血压,易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混淆,应进行肾功能检查。
如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已出现了肾衰,两者鉴别有时甚为困难,但详细的病史和家族史可为鉴别诊断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