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文言文检测及答案
(完整word版)《五人墓碑记》课后练习及答案

五人墓碑记课后练习(一)1。
正音蓼.州()废祠.( )皦皦.()敛.( )赀.( )财缇.()骑.( )抶.而扑之( )鞭笞.()呵.斥( )傫.然()詈.骂( )矫.诏( ) 逡.巡( )投缳.( ) 佯.狂( )户牖.( ) 扼.腕()溷.藩()湮.没()逮.捕( ) 逮.住( )湮没.()没.戏( )2.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同)(2)敛赀.财以送其行(同)(3)亦曷.故哉(同)3.词类活用(1)去今之墓.而葬焉()(2)缇骑按剑而前.( )(3)买五人之脰而函.之()(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5)人皆得以隶.使之()(6)不能容于远近..()(7)亦以明.死生之大.()(8)安能屈.豪杰之流()4.古今异义(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今义:路中间(2)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今义:属于个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的;非公家的(3)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今义:带头人(4)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十分(5)颜色..不少变古义: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6)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古义: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7)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古义:今义:意志和气概.5.一词多义(1)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与之争( )呜呼,亦盛.矣哉()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见大木枝叶盛.茂()使君盛.怒()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发.其志士之悲哉()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舜发.于畎亩之中( )夫鹓雏发.于南海(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号施令()(3)卒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卒.葬之()卒.与尸合()五万兵,难卒.合()直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4)徒慷慨得志之徒.(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寡君师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自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则徒.隶之人至矣()舍车而徒.( )(4)视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明日,徐公来。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集训专练篇(Word版1-7周突破)

五下语文言文阅读集训专练篇(Word版1-7周突破)五下文言文(1-2周)第一周简子①放生邯郸②之民,以正月元旦③献鸠④于简子。
简子大悦,厚赏之。
客⑤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⑥而捕之,死者众矣。
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
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⑦矣。
”简子曰:“然。
”选自《列子》【注释】①简子:即赵简子,春秋末年晋国权臣。
②邯郸:晋国赵氏家族的重要据城,今河北邯郸市。
③正月元旦:农历正月初一。
④鸠(jiū):斑鸠,一种鸟名。
⑤客:门客。
⑥竞:争着,争相。
⑦补:补偿。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示有恩也:_____________ (2)君如欲生之:_____________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B.示/有恩也C.死者/众矣D.恩/过不相补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揭露了赵简子这一类的人怎样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显示,表示。
(2)让……活。
2.D3.百姓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
4.揭露了赵简子这一类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
【译文】有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将他们捕获的斑鸠进献给简子。
简子很高兴,重重地奖赏了他们。
门客问简子这样做的原因,简子说:“在正月初一这天将猎物放生,是表示(对它们)有恩德。
”门客说:“百姓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
如果您想让它们好好活着,不如禁止百姓捕猎它们。
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过失。
语文人教版福建专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 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检测二文言文阅读(一)一、(2012·福建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员半千本名余庆,与何彦先师事王义方。
义方甚重之,尝谓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
”改名半千。
义方卒,半千、彦先皆制师服。
上元初,膺六科举,授武陟尉,时属旱歉,劝告县令开仓赈恤贫馁,县令不从。
俄县令上府。
半千悉发仓粟,以给百姓。
刺史郑齐宗大怒,因而按之,将以上闻。
时黄门侍郎薛元超为河北存抚使,谓齐宗曰:“公百姓不能救之,而使惠归一尉,岂不愧也!”遽令释之。
又应岳牧举,高宗御武成殿,召诸举人,亲问曰:“兵书所云天阵、地阵、人阵,各何谓也?”半千越次对曰:“臣观载籍多矣。
或谓:天阵星,星宿孤虚也;地阵,山川向背也;人阵,偏伍弥缝也:以臣愚见则不然。
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则天利,此天阵也。
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
卒乘轻利,将帅和睦,此人阵也。
若用兵者,使三者去,其何以战?”高宗深嗟赏,封策上第,擢拜左卫渭上参军,仍充宣慰吐蕃使。
引辞,则天曰:“久闻卿,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
境外小事,不足烦卿,且留待制也。
”前后赐绢千余匹。
累迁正谏大夫,封平凉郡公。
开元初,卒。
(节选自《大唐新语·政能第八》) 注:岳牧:泛称封疆大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方甚重.之,尝谓曰重:器重B.因而按.之,将以上闻按:用手向下压或摁C.半千越次.对曰次:次序、次第D.谓是古人,不意.乃在朝列意:料想2.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现员半千关心民生与出众才华的一组是()。
A.高宗深嗟赏,封策上第,擢拜左卫渭上参军义方卒,半千、彦先皆制师服B.兵在足食,且耕且战,得地之利,此地阵也卒乘轻利,将帅和睦,此人阵也C.半千悉发仓粟,以给百姓夫师出以义,有若时雨,则天利,此天阵也D.时属旱歉,劝告县令开仓赈恤贫馁地阵,山川向背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看拼音,写字词。
古人云:“wú()日三省wú shēn()。
”这项靠别人的帮助才获得的rónɡ yù(),应不应该要?我心中很máo d ùn()。
二、将下列读音的汉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1.大千世界里,充满着各种诱人的()。
2.写文章时不应被眼前的事物所(),而应让自己的想象驰骋于广阔的天地之间。
xiàn 3.梦想的实现不是等来的,也不是天上掉()掉下来的。
4.岳涵的作文在《少年报》上发表了,真让人()。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夫:A.丈夫,跟“妻”、“妇”相对;B.成年男子的通称;C.读作f 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我的姐夫.是一位医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立:A.竖着,竖起来;B.做出,定出;C.存在,生存;D.站。
他的话让我坐立.不安。
()爸爸把梯子立.起来。
()陈洁立.志长大后当一名宇航员。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四、猜一猜,写出加点字词的含义,再写出句子的大致意思。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人弗.()能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共4页,第1页 共4页,第2页密校名 班级姓名 座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五年级语文科第三单元检测卷 评分:______一、 基础。
(32分)1、看拼音,写词语。
(6分)w ǔ r ǔ s ā hu ǎng b ì gu ò gu ī j ǔ ji ě sh ì w ēi f ēng ( ) ( ) ( ) ( ) ( ) (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8分)了( )指( ) 完( )无( ) 若无( )( ) 国势( )( ) 不( )声( ) 实( )实( ) 面不( )( ) 小心( )( ) 3、根据“日积月累”和课文内容填空。
(共14分) ⑴楼外青山, 、 。
, ,雨落溪边。
我知道这是 联。
⑵ ,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 。
我知道这是 联。
⑶剧本主要通过人物 或 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4)梁国杨氏子九岁, 。
孔君平 ,父不在, 。
(5)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 ,深受人们的喜爱。
4、按要求改写句子。
(4分)(1)你难道不明白我的一番苦心吗?(改为陈述句)(2)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改为双重否定句)二、阅读。
(38分)1、联系课文内容填空或作答。
(19分=10+4+5) ⑴读下面句子,并按要求作答。
(10分=4+6)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① 用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② 上面的句子是出自《 》,它的体裁是 ,选自刘义庆的《 》。
请用自己的话把上面句子的意思写下来: 。
(2)《打电话》就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 ,在读中我感悟到: 。
(3)“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 朗读这句话时,语气应 ,一个“守”字和 ,表现伯诺德 一家 。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0分=2+2+3+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完整word版)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

小学五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 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 解释下列词语。
A. 嬉:()B. 贾人:()2. 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 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 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擅粥不充,日昃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检测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6分)1.读拼音,写词语。
(5分)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刷浆.(jiāng) 发怔.(zhēnɡ) 扳.倒(bān)B.监.生(jiàn) 脚腕.(wàn) 揩.泪(kāi)C.使诈.(zhà) 屏.障(píng) 难堪.(kān)D.露馅.儿(xiàn) 侄.子(zhí) 伤疤.(bā)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欺负语重心长半信半疑B.郎中天衣无缝诸亲六眷C.格局仰面朝天结实硬捧D.可怜匀匀实实平平整整4.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江姐遭受酷刑,已经奄奄一息,但她仍然( )地对敌人说:“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东西。
”A.半信半疑B.斩钉截铁C.兴高采烈D.一丝不苟5.下列不是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是( )(3分)A.神采飞扬B.衣冠楚楚C.膀大腰粗D.仪表堂堂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他面色凝重地坐在窗前。
(神态描写)B.如果举了手,王老师会喊我吗?课后李悦会不会嘲笑我?(心理描写)C.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外貌描写)D.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神态描写)7.对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他一身青布长衫,洗得发了白,洁净中透着皂角的气味。
连那双靴子的样式也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朴素的穿着与他著名的身份仿佛丝毫不相符。
A.他的穿着很旧。
B.他的穿着很干净。
C.他的穿着很朴素。
D.他的穿着与身份不相符。
8.在下面语段中的括号里填入表示动作的词,最合适的一项是( )(3分)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 ),脚一( ),猛地( )了起来,左脚尖( )住起跑线,膝盖一( ),稳稳地( )着。
他的双臂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 ),那架势,就像一只准备起飞的雄鹰。
文言文阅读45篇及答案五年级

文言文阅读45篇及答案五年级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逮0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今》》
注①婆:急忙,立刻。
②契:用刀刻(记号)。
③惑:愚蠢,糊涂。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涉江者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2.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
A.看风使舵
B.见机行事
C.随机应变
D.墨守成规13.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
13.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
1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
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C.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答案】
11.渡落这样
12.D
13.楚人在船上刻下宝剑掉落的地方,等船停下的时候按照记号下水寻找宝剑。
14.C
(2020·全国五年级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楚人有需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5.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6.“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课后作业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读拼音,写同音字。
liánɡ栋()()食()好荒()yì造()()术()外回()qín 家()()劳()国弹()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A.甚至。
B.更进一步。
C.特别,非常。
D.努力。
2.为设.果,果有杨梅。
()A.摆设,摆放。
B.布置,设计。
C.筹划。
D.假如,假若。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A.听见的事情,消息。
B.有名望的。
C.听见,听到。
D.用鼻子嗅。
三、猜一猜,写出句子的大致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设果,果有杨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子练习。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在文中起的作用是()A.承上启下。
B.总起全文。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A.孔君平与孩子很熟。
B.孩子很懂事。
3.“为设果,果有杨梅。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孩子()A.年龄很小,喜欢吃杨梅。
B.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五、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联系上下文填空。
(1)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设果。
(2)孔指________以示儿曰。
2.这句话朗读时正确的读法是()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多选)A.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有礼貌。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必背文言文(整理有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必背文言文(整理有答案)以下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必背的文言文内容及其答案:文言文一:《观书有感》> 君子谓之得楷模以方其志,学之莫若观其书。
> 园有枇杷树,鸟跃其上,望峰息心。
君子之春秋小草也,在草上之上爱枯死焉。
> 君子观书则有四失,即不所谓之矣。
或以名正言顺之冠饰,盖世思所宗幽心也,盖世思论其家也。
> 或以龙蛇者之公道,指天子则奏喜功以名祀多,亦有盖合焉。
> 或以人才备至也,元戎用之称世人之地也。
或以篇章固有神功其饰,而长修之可见也。
答案:1. 观书对于君子而言,有什么样的作用?君子如何研究?- 观书对于君子而言可以得到楷模,方便自己的志向。
君子研究的方法是观察别人的书籍。
2. 文中提到了君子观书时可能会有四种失误,具体是哪四种失误?- 文中提到的四种失误分别是追求华丽的辞藻、追求功名、迷恋人才、过于注重篇章的修饰。
3. 文中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文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修炼篇章的技能是可以通过长时间的修来达到的。
文言文二:《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
2. 第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诗意表达了太阳在山水尽头的落山,黄河汇入大海的情景。
3. 第二句中的“千里目”指的是什么?- 第二句中的“千里目”指的是眺望远方的视野。
4.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最后一句意味着要进一步登上更高的楼层,以便观赏更广阔的景色。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必背的文言文内容及答案。
(完整版)《指南录后序》-最新练习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指南录后序》练习一、文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缙绅纾祸觇视荟萃翌日羁縻分当引决号呼靡及渚洲诋大酋自刭巡徼愧怍得间奔真州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层见错出通解释:(2)主辱,臣死有余僇通解释:(3)为巡徼所陵迫通解释:3.解释多义字:间:得间奔真州间以诗记所遭靡: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望其旗靡殆:以父母之遗体行殆思而不学则殆如: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夕行步如平常文:微以自文于君亲越俗断发文身度: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以:夜则以兵围所寓所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4.解释词类活用。
(1)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北虽貌敬予分当引决草行露宿(2)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用作动词的名词:道海安、如皋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C、以父母之遗体行殆D、如高沙,常恐无辜死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B.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C.死生,昼夜事也。
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7.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C、行城子河,出入乱石中D、请罪于母,母不许8、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重要虚词以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以资政殿学士行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展转四明…,以至于永嘉挟匕首以备不测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间以诗记所遭以父母之遗体行殆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从王于师,以为前驱而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于萃于左丞相府从王于师然微以自文于君亲予之及于死者将藏之于家将请罪于君,君不许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二、选择题(每题3 分,共30 分)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荟萃(cuì)缙(jìn)绅纾(shū)祸翌(yì)日B 遽(jǜ)然羁縻(mí)诟(gòu)病造诣(yì)C 诋(dǐ)毁庶几(jǐ)酋(qiǘ)长彷(páng)徨D 愧怍(zuò)自刭(jǐng)巡徼(jiào)檄(xí)文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B夜则以兵围所寓所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C竟使遇哨,无不死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D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解除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意:料想C.予更欲一觇北觇:窥视D.北亦未敢遽轻吾国遽:立刻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归而求救国之策B.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C.北虽貌敬,实则愤怒D.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B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C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D 如高沙,常恐无辜死6.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其现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C.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D.穷饿无聊,追购又急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归而求救国之策②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B.①以资政殿学士行②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C.①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②以至于永嘉D.①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②夜则以兵围所寓舍8.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A.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B.北虽貌敬,实则愤怒C.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D.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造成“国事不可收拾”的一组是()①时北兵已迫修门外②战、守、迁皆不及施③北邀当国者相见④吕师孟构恶于前⑤予羁縻不得还⑥辞相印不拜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将以有为也殁不能抚汝以尽哀B.莫知计所出而不知其所止C.而余不得归矣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D.贾余庆献谄于后溪虽莫利于世三、句子翻译(每题3 分,共18 分)1.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课后作业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给下面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应:yīnɡ yìnɡ应.该()应.届()应.邀()应.用()二、写同音字。
1. yì造()翻()瘟()2. liánɡ 栋()高()()食3. huì实()智()()人不倦4. qín 家()()劳束手就()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孔君平诣其.父()A.其中。
B.代词,他的。
C.那,那个。
2.甚.聪惠()A.厉害。
B.很。
C.为什么。
3.为.设果()A.帮助。
B.介词,给,替。
C.因为。
4.乃.呼儿出()A.你,你的。
B.就,于是。
C.是,就是。
四、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2.甚聪惠.()3.为设.果()4.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5.孔指以示.儿曰.()()五、读下面的句子,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打“√”。
1.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B.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A.孔/指以示儿/曰。
()B.孔指/以示/儿曰。
()3.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六、理解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为设果,果有杨梅。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孔君平为孩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B.孩子给孔君平摆上了水果,其中有杨梅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B.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一种家禽七、课文阅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联系上下文填空。
(1)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设果。
(2)孔指____________以示儿曰……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一、文言文翻译练习题1.【命题要求】将下列现代汉语翻译成文言文题目:这本书很有趣。
答案:斯書甚之趣也。
2.【命题要求】将下列现代汉语翻译成文言文题目:我的家乡风景优美。
答案:吾之鄉土風景甚美也。
3.【命题要求】将下列现代汉语翻译成文言文题目:我们要珍惜时间。
答案:我等當惜時光。
4.【命题要求】将下列现代汉语翻译成文言文题目:他是一位聪明的学生。
答案:彼乃才思敏捷之學生。
5.【命题要求】将下列现代汉语翻译成文言文题目:他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答案:彼謹慎地竟功課矣。
二、答案详解1. 题目:这本书很有趣。
答案:斯書甚之趣也。
解析:将“这本书”翻译成“斯書”,表示强调这本书的存在。
使用“斯”一词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
将“很有趣”翻译成“甚之趣也”,使用“甚”表示非常,强调书非常有趣。
2. 题目:我的家乡风景优美。
答案:吾之鄉土風景甚美也。
解析:将“我的家乡”翻译成“吾之鄉土”,表示强调家乡的归属关系。
使用“吾之”表示“我的”。
将“风景优美”翻译成“風景甚美也”,使用“甚”表示非常,强调风景非常美丽。
3. 题目:我们要珍惜时间。
答案:我等當惜時光。
解析:将“我们”翻译成“我等”,表示包含自己在内的多个人。
使用“等”表示自称。
将“要珍惜”翻译成“當惜”,表示应当珍惜。
将“时间”翻译成“時光”,表示时光的流逝。
4. 题目:他是一位聪明的学生。
答案:彼乃才思敏捷之學生。
解析:将“他是”翻译成“彼乃”,表示他是的含义。
将“一位”省略,即“彼乃學生”。
将“聪明”翻译成“才思敏捷”,表示才思敏捷的聪明。
使用“之”连接形容词和名词。
5. 题目:他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答案:彼謹慎地竟功課矣。
解析:将“他”翻译成“彼”,表示他的含义。
将“认真地完成了”翻译成“謹慎地竟”,表示以谨慎的态度完成。
将“作业”翻译成“功課”,表示学校布置的任务。
使用“矣”表示已经完成的意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一、古文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告诉我们读书一要有志气(志向):二要有________,三要有________,这三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4.读懂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方法?()A.借助注释B.联系上下文C.使用工具书D.以上都是5.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短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片段,回答问题搭石(节选)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在选文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背对着背,往相反的方向走,(______)(2)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
(完整word版)《湖心亭看雪》《黄州快哉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 完成6~9题。
(16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 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 有两人铺毡对坐,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乙】江出西陵, 始得平地, 其流奔放肆①大。
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②, 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 波流浸灌, 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 南北百里, 东西一舍③。
涛澜汹涌, 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 动心骇目, 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 冈陵起伏, 草木行列, 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 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注释】①肆:极, 甚。
②沔(miǎn):沔水。
沅、湘、汉、沔, 都是江水名称。
③一舍:三十里。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 (2)拥毳衣炉火拥:(3)其势益张益: (4)余兄子瞻名之曰名:7.对文中画破浪线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B.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C.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D.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9.甲乙两篇文章同写远望之景, 描写方法却各具特色。
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二)(16分)6.(4分)(1)消失(2)裹, 围(3)更加(4)命名, 取名7.(3分)C8.(1)(2分)(他们)看见我, 非常高兴地说: “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2)(2分)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
(完整word版)小古文100篇+注释

经典诵读小古文一百篇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
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
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最新文档】冬瓜明目文言文答案word版本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冬瓜明目文言文答案篇一:《冬瓜明目》有人延师教其子,而馆餐殊菲①,顿顿冬瓜而已。
师语主人《冬瓜明目》有人延师教其子,而馆餐殊菲①,顿顿冬瓜而已。
师语主人曰:“君颇嗜冬瓜乎?”主人曰:“然也。
其味固美,且有明目之功。
”一日,主人至馆中,师凭楼窗眺望,若不见者。
主人自后呼之,乃谢日:“适在此看都城演戏,遂失迎迓②。
”主人讶曰:“都城演戏,此岂得见?”师曰:“自吃君家冬瓜,目力颇胜。
”一——一摘自《历代小品幽默》【注释】①菲:菲薄。
②迎迓:迎接。
【译文】有人请塾师教他的儿子念书,但是供给塾师的伙食很菲薄,顿顿不过冬瓜而已。
塾师问主人:“您特喜欢吃冬瓜?”主人答道:“是啊,冬瓜的味道本来就鲜美,而且还有明目的功效。
“有一天,主人到学馆中来,塾师正在楼上凭窗眺望,装着好像没有看见主人。
主人在身后招呼他,于是他抱歉地说:”我正在这里看都城演戏,以至于没有迎接。
“主人诧异地问:“都城演戏,这里难道也可以看见?”塾师说:“自从吃了你家的冬瓜,视力增加了不少。
”【阅读提示】能请得起塾师的人家,家境应该不会很差,然而请老师吃饭竟是‘‘顿顿冬瓜而已”,难怪老师也有意见了。
老师自然不能直接说伙食太差,却委婉地说你爱吃冬瓜。
主人应该不会听不懂其中的话外之音,如果这时能说点对不起之类的道歉话,也就罢了。
‘但主人却是顺水推舟,说起冬瓜的味道和特异功效,如此便显出主人的吝啬和虚伪了。
【自主探究】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人延师教其子( ) (2)主人自后呼之,乃谢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然也。
其味固美,且有明目之功。
”3.故事中的“主人"有什么特点?《势利鬼吴生》有吴生者,老而趋势。
偶赴盛宴,见一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意色殊傲。
已而见主人代之甚恭,私询之,乃张伯起也。
五年级文言文东坡轶事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练习】
东坡逸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②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③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④随意作行、草⑤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⑥偿所负⑦。
【注释】①肆:商店。
②雨:下雨,名作动用③以:把④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⑤行、草:行书、草书⑥悉:全部⑦负:欠。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1)东坡为钱塘守时()(2)遂悉偿所负()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1.担任于是,就
2.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寒冷,扇子卖不出,不是不肯偿还债务。
3.这个故事讲了“苏东坡运用自己的才能,帮助陷入困境之人”,告诉我们学会用自己的特长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文言文检测(总分30分)
班级姓名
(一)(11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天帝使我长百兽
译文:
(2)子以我为不信
译文:
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1分)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2分)
(二)曾子杀彘(10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rǔ)还,顾反为女(rǔ)杀彘(zh 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女:汝,你;彘:猪特:只是;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4分)
(1)女还.()(2)妻适.市来()
(3)特于婴儿戏耳.()(4)婴儿非与戏.也()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1分)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分)
译文:
4.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答:
(三)宋濂(lián)嗜(shì)学(9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aì)。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注释:【嗜】喜欢【怠】松懈,懈怠。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1.解释加点的字。
(4分)
毕()之()假()遍()
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宋濂身上,你学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为他送上一句诗句或俗语。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答案
(一)
1.(1)没有(2)跑(3)你(4)因此
2.(1)天帝派遣(1分)我做百兽的首领(1分)。
(2)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
3.狐假虎威
4.用来比喻和讽刺假借别人的权势(1分),威胁他人(1分)。
(二)
1.(1)回家(2)到,往(3)语气词,罢了(4)开玩笑
2. D
3.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1分)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1分),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1分)。
4. 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1分),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它告诫人们,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不可不检点,做父母师长的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1分)。
(三)
1.(1)完,结束(2)代词,指借给他书的人(3)借(4)全?
2.于是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1分),因此(1分)我读了很多书(1分)。
3.应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诚实守信的品质(三选二)。
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