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旸姮皓浸等词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
8 短文两篇巴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旸、姮、皓、浸”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连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3、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月”“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4、强化通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
过程与方法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性格。
教学重点 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 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抽绎出文章的情感脉络。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教学用具:电子白板课时安排:40分钟教学流程:【搭桥引线、温故知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颇能显示巴金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去感受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
(板书课题,作者)【前置作业、自主探究】(学生课前准备好,教师纠错)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二、字词掌握:【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各小组长负责,教师巡回指导)一、资料助读1、巴金简介原名,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散文集。
二、背景介绍: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的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2、学生回顾、讲述“夸父追月”“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三、内容研习1、学生默读课文,理解、积累生词。
2、教师配乐朗读。
3、指名学生感情朗读。
教师点评后,学生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2) 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4)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
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受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多种形式的朗读为主线,加深课文的理解,落实”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小课题。
2、通过朗读,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板书——“梦”。
学生用“梦”组词,并用所选择的词说一句话。
2、学生简述自己的一个梦。
过渡谈话:不光我们人类会做梦,在植物王国有位朋友也会做梦,想知道她是谁吗?(出示蒲公英的图片)3、板书课题:蒲公英的梦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生A: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生B:蒲公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出示课件请学生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梦乡烦恼迫不及待饮料遭遇污染体操愁眉苦脸废气恬静脸颊不偏不倚咳嗽惺忪四、自读课文1、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蒲公英梦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蒲公英的梦“美”。
1、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2、学生汇报,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她梦见自己住在……快乐地笑了。
”(最后一个自然段)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出什么?生A:梦中的蒲公英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
生B:梦中的蒲公英生活得很快乐。
②出示插图,指导看图。
③指导朗读。
师:你觉得蒲公英的梦美吗?(美)那么,请同学们一起想像着蒲公英的梦,美美地读读这句话吧。
五、引导学生体会蒲公英做美梦的原因。
1、设疑谈话导入。
师:蒲公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呢?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没错,正是因为蒲公英十分渴望生活在这么美的环境中才会做这样的美梦。
可为什么蒲公英这么渴望能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呢?(因为她生活的环境十分差。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短文两篇》教案 鲁教版
短文两篇一、教学目标1.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2.对比阅读、分析《月》。
3.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看导语,介绍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无党派。
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
1927年旅居法国。
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到日本。
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
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
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7年旅居法国期间,创作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
知识与能力目标
雨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2、了解席慕容的经历及其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直面困难的勇气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难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3、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歌曲导入新课2、检查预习: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3、诗歌诵读赏析读一读:读出节奏感(读准字音、节奏,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读再配乐齐读。
)二读:读出内容美(懂意思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小组概括,交流,展示)三读:熟读感受景物之美(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梳理思路,描绘诗歌显现的画面,感受景物之美。
)品展示想象。
(学生深入诗境谈自己对诗中诗人形象的认识,小组讨论,交流,)。
品情感之美(让学生深入诗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悟悟哲理之美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过程意义,存在的价值等,诗中蕴含的哲理联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自己的感悟。
课堂小结:作者说生命是诗,但你必须在努力前行中盼望,你必须在风雨中洁净自己的心灵。
你漂浮不定的一生终将汇成一条精神的河流。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难免经历坎坎,挫折和苦痛。
但我们要敢于迎接暴风雨的洗礼,要有承受挫折的勇气,只有这样“心灵”才会更为“洁净”板书设计:略理论分析:在诗歌教学中,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的诵读,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到诗歌的意境,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诗人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诵读可以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进而悟出哲理之美。
,达到真正让学生逐步地知其意、入其境、感其情、悟其理。
并能用所明之理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做到所学为我所用。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 精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一、明察秋毫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旸.谷(yáng) 璀璨.(càn) 酷肖.(xiào) 目光灼.灼(zhuó)B.伫.立(zhù) 胆怯.(qiè) 鞭挞.(dá)彻夜不寐.(mèi)C.皓.月(hào) 炽.热(chì稽.首(qí) 脂粉奁.(1ián)D.驰骋.(chěng) 天穹.(qióng) 污秽.(huì) 千山万壑.(h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不自量力陷阱拖泥带水馈赠B.喜形于色真谛狼藉班班睥睨C.相形见拙虐待美味佳肴璀璨D.精巧绝伦幼稚高深漠测忏悔3.根据拼音写汉字。
我是根根jīn g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qióng sǎ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hè装点。
(纪伯伦的《雨之歌》)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没有听清我的话,__了我的意思。
(2)国际互连网的建立,__了各国文化,传递了最新信息。
(3)诸葛亮舌战群儒,引古论今,__。
A、曲解沟通滔滔不绝B、误解勾通侃侃而谈C、误解沟通侃侃而谈D、曲解勾通滔滔不绝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解放前,爷爷当长工,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狗窝猪棚。
B.入夜,亮化扩建后的人民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C.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真可谓煞费苦心....。
D.我们对别人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6.郭沫若在《雷电颂》中,高尔基在散文诗《海燕》中.都写了风雷电,但两者的象征意义不同。
以下说法最恰切的一项是 ( ) A.民族心理不同。
俄国与中国的国情不同,高尔基用雷电象征正义的力量,郭沫若则用它象征黑暗势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一、教学目标: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慢”8个字,会写“耳朵、扇子”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四、课时:第二课时五、教学准备:PPT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9课《大象的耳朵》。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生字新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二)课文学习:1、问题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大象的耳朵长什么样?有什么用处?师:谁来说一说,大象的耳朵长什么样子?、、、、、、这位同学说的很准确(PPT出示)就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教师板书:大牵拉)师:谁能试着理解一下“套拉”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师:这位同学很聪明,说的不错。
“奎拉”就是垂下来的意思。
大象的耳朵还很大,像扇子似的。
这里你读出了什么?师:对,运用了比喻修辞,把大象的耳朵比喻成扇子。
那我们怎么才能读大象耳朵的特点呢?谁来试一试?2、讲解生字。
师:说的真棒。
扇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表示事物名称的时候,读四声,比如扇子、风扇;当它表示动作的时候读一声,比如扇风。
“扇”表示门扉,古时候双扇为门,单扇为户。
扇,篆文(户,小门)(羽),古人用美丽的羽毛或花草装饰的在正门外低矮轻灵的双页小门上。
所以上面是户字头,下面是羽毛的“羽”字。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扇”这个字。
师:“扇”字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3、读好问句。
师:谁来说一说?、、、、、、说的非常准确。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师:小兔子和小羊是怎么对大象说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师: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拓展阅读资料2:知识与能力目标
拓展阅读资料2:知识与能力目标《标准》在表述知识与能力目标时,将其细化成五个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涉及的是历史知识的目标要求,第二至五部分是关于能力方面的要求。
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这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历史知识。
一般来说,历史知识是由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俄国十月革命)、历史人物(如列宁、孙中山、罗斯福)、历史现象(如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成的。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主要是知道中外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这里,需要认识到这样几个问题:(1)“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历史的基本要素,人类的历史就是阐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具体情况的;“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历史发展主要的、基本的过程和总体趋势,认识历史必须对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整体的把握。
这些构成了最基本的历史知识,是学生学习历史时必须掌握的。
(2)《标准》中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限定在“重要的”范围内,这是指中外历史上主要的、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人物、事件和现象。
这些重要的人物、事件和现象对历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历史学科基本的、重要的知识,也是一个人的历史素养中应具有的历史知识,因而是初中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应当知晓的知识。
(3)从“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上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即具体的“点”;“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即清晰的“线”。
历史教学过程就是要展现出一个个“点”,以及在“点”与“点”联系的基础上呈现出“线”的发展状况,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4)在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中所使用的行为动词,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了解的层次,是指能够知晓史事的基本情况,把握史事的内容,形成印象并加以记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加强对本单元课文的诵读.能达到熟读成诵;有些散文节奏比较分明,要读出节奏。
2 散文,散文诗,戏剧等一些新的文学体裁让学生了解。
过程与方法:3在熟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4 在领悟课文中,要与写作背景结合,让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把握。
情感,态度,价值观:5体会散文诗优美的语言,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哲理.6 理解作者通过寻常事物来展现自己的心灵之声,心灵之美,并把美好的感情传递给每一个人。
二.教学难点.1. 了解稳重的联想和想象注意区别联想和想象.2. 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3. 了解有关戏剧的简单知识.三.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 2.四.教学易混点. 七课、九课的象征义。
五.教具: 多媒体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1.导入,板书课题,展示目标(2分钟)2,自学释疑(3分钟)聪明的你一定能读准生字聚会(字音,试试吧!)磬()碌()奁()灼()褪()弥()冽()朔()霁()眷()荷()戟()彷徨()睥睨()鞺鞜()稽()旸()皓()姮()羿()蜿蜒()拗()礁()衷()寐()憔悴()谛()穹()璀璨()翱翔()词语识记。
弥漫明艳博识目光灼灼美艳之至暗无天日伫立污秽景仰拖泥带水阴惨咏叹皓月凭栏夜阑人静盛气凌人生生不息长吁短叹海誓山盟鸣锣开道3.训练操作(15分钟)文学常识。
鲁迅郭沫若巴金高尔基纪伯伦散文诗:是一种诞生与近代的抒情性文体,许多作者都强调散文石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中间”特点。
在我国“散文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918,《野草》奠定了散文诗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戏剧象征:⑴风雷电⑵洞庭湖、东海、长江⑶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⑷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⑸“土偶木梗”的群像⑹“东皇太一”⑺海燕⑻海鸥、海鸭、企鹅⑼太阳象征光明和胜利。
⑽狂风、乌云、雷声、闪电⑾大海⑿暴风雨教师总结:本单元的作者都是享誉文坛的大师,因而,本单元的文学常识的分量就格外重,学生要认真对待。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至第十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环境的恶劣,世事的艰辛,以及误解、嘲讽等都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遭遇,更应懂得顽强、坚韧、执着才能战胜风雨,迎来彩虹。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预习课文的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能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悟到百合在开花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挫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韧、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配乐第一课时一、导入。
孩子们,还记得《丑小鸭》吗一只相貌丑陋的鸭子,生下来就被抛弃,受尽了别人的嘲笑与排挤,然而最终这只丑小鸭却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这个故事曾经深深的打动了我们。
今天我们要走进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百合花开》,文中有一株和丑小鸭有着相同命运的百合花,看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与启迪呢二、检查预习。
出示预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把难读的字和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了解文章大意,想想本文讲一个怎样的故事(3)搜集有关林清玄的资料。
1、课前我们结合预习要求进行了预习,谁来把预习要求读一下。
2、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大家的第一项任务完成的怎么样我们先在小组中汇报一下你们的预习收获,看能不能把遇到的问题解决掉,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下来。
我们请1号同学当小组长。
3、你们小组还有没能解决的问题吗都解决了哪些问题4、老师把本课的生词和易读错的词语整理出来。
2号同学负责,先在小组中读一读,把词语读正确。
5、3号同学代表小组读词语。
小学阶段语文知识能力发展目标.docx
3.了解汉字基本的字形结构和构字特点。
4.掌握书写的一般规则,正确书写汉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时做到笔顺正确、笔画清楚、字 形规范、字体端正,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学写毛笔字。
5.在日常的课堂学习、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情境中,能礼貌得体、自信大方地与人进行交流;能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 同关注的冋题、热点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交际屮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综 合 性 学 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7.能初步认识不同结构的短语,如并列、偏正、动宾、主谓等短语(不讲术语),尝试在语境中正确理解并运用。*
8.了解单句的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了解复句的一些基本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 件等),能在具体语境中根据表达需要恰当运用。*
9.认识掌握一些基本句式: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把字句、被字句、反冋句、设冋句、疑冋句等,能进行句式 改换,初步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等。*
修
辞
1.能认识、辨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偶等常见的修辞方法,初步体会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表达效果;
2•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
标
点
八、、
1.认识逗号、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分号、冋号、引号、省略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付号,了解其各 自的作用并能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
3.借助词典、联系具体语境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和运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和 多义词。*
二上一、二单元课知识与能力目标
“基于语文教学的有效,建构清晰的语文知识能力目标”课题研究内容(二上年级)第一单元识字一1.认读:读准“宜、层、尽”等11个字的字音,注意提醒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登、翠、爽、壮”2.书写:会写“宜、实、色”等10个字。
引导学生找出要求写的字的规律,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在学生记住了要求写的十个字后,再指导学生写字。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3.朗读:朗读的方式要多样,每一遍的要求要明确,要有层次性。
可先让学生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如,先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再边读边想象,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最后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4.实践:“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
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积累词语:关于秋天的词语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冬藏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宜(便宜)(宜人)实(果实)(实在)色(出色)(景色)华(中华)(华丽)谷(山谷)(谷子)金(金黄)(金秋)尽(尽力)(尽量)层(云层)(层次)丰(丰收)(丰年)壮(壮美)(壮丽)秋天的图画1.认读:认识“图、梨、笼”8个生字,注意指导学生区分前后鼻音的字,如“燃、勤”与“笼、浪、粱”。
“笼”在“灯笼”一词中读轻声。
“粱”在“高粱”一词中也读轻声。
2.书写:会写“波、浪、灯”8个字,通过组词语理解字义,通过字形分析和数笔画来记住字形,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3.感悟: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可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知道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
在此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与带给人们的喜悦。
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练习背诵。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本文浅言深意的特点; 2.掌握文章开合自如,环环相扣的缜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本文浅言深意的特点;
掌握文章开合自如,环环相扣的缜密结构;
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能够运用本文中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8课《短文两篇》课件1
合作探究,精细研讨
1.《日》中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太阳,而对“飞蛾扑火”大加赞赏, 又对“夸父逐日”异常怀恋? 他们是追逐光明的使者,他的身上凝聚热情希望! 2.《月》中,月亮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与《日》中的“冷”一致 吗? (死了的星球、冷光、死的光)(同样是冰冷的世界) 3.《月》中作者赋予嫦娥奔月以什么新的内涵? (改变这冰冷的星球) 4.你能结合这两篇散文诗,谈谈你感受到的作者情感吗? (歌颂了光明,赞美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者,同时表达了改变旧世界 的愿望)
共同目标:
光明
嫦娥奔月 追求光明
品读
感悟
课堂小结
激情洋溢
《日》 飞蛾扑火 追求光和热
寄托人格理想
夸父逐日
《月》
细腻幽静 嫦娥奔月
对 人生 、对 生活一种希 改变冰冷 望的的信念
问题探究
一、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 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 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 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 二、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 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 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 之于旸谷,渴死。”
--《山海经》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姮娥窃之,奔月宫。” --《淮南子》
巴
金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 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作者思路和文 章语境,概括贯穿两者之间的主题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感受 并学习作者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 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巴金《日月》教案
巴金《日月》教案巴金《日月》教案《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
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目标: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精神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进入情境一年前的初秋,一个纯净灵魂告别,整个中国屏住呼吸对他说:“老人啊,一路走好”。
巴金走过了一个世纪的风云文坛巨星陨落,今天我们学习巴金的散文诗,在这个日子里,谁愿意为我们这一节课说一句话。
(谨以此悼念巴金先生)二、初次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可以大声读,也可以默读。
2、交流读后体会。
3、教师点拨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同时提出问题:《日》、《月》是巴金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散文诗,那时,中华民族大敌当前,当时情境下的我们中国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你能把这和日、月、飞蛾、夸父、嫦娥等建立起联系吗?请大家思考一下,也可以讨论。
4、投影展示:《日》、《月》散发着作者忧郁而又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了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追求理想的人生。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一个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
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三、技巧朗读领会情感1、学生自由谈对朗读的想法:正确、流利、有感情。
2、教师引导朗读前要做的准备:如何领会作者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3、指出学生朗读时的优点与存在的不足,教师作总结:首先要很好地理解原作,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
小学四年级语文必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必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第一部分积累运用一、汉字部分1、根据拼音正确规范地写字:能按汉字的书写要求在田字格中工整端正的书写汉字。
2、纠错能力:字音、字形。
3、汉字组词。
如:生字词、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扩词等4、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按要求正确使用圆珠笔或钢笔书写一段汉字:正确、端正、工整、美观;布局合理;5、熟练掌握两种方法查字典和词典。
二、词语部分1、词语理解: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义。
一定要重视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归纳就行。
2、给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3、词语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给词语分类。
如:词语的包含关系。
例如:(1)冬瓜黄瓜西瓜南瓜;(2)杨树柳树松树树木;词语所负载的内在含义。
例如:美丽俊俏端庄碧绿;基本的学习和生活常识:例如:(1)国别、省别即地域;(2)时间、农历的节日、节气;(2)传统的辈分。
4、词语积累,并按要求写出词语。
如:写出描写气候的词语,写出描写人物的词语,写出描写植物颜色的词语,含有反义词(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等5、词语匹配6、结合句子找出或写出近义词、反义词。
三、句子部分1、理解句子:结合句段、全篇理解重点词句2、补充句子:(并加标点)。
3、组合句子:(1)加不同的标点,表达不同的意思。
(2)不同的表达形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4、比较句子: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句子的表达效果。
5、书写句子:按要求造句子:写打比方;给词语写句子等。
6、修改病句:(用词不当,词序颠倒,句子残缺,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义重复)7、赏析句子:比喻句、拟人句:认识、运用、体会表达效果。
8、标点运用: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
第二部分阅读赏析一、阅读部分(一)课内阅读:1、教材中文章的内容、主题、经典句段、典型写法等;2、精讲课文的精彩段落或篇章(二)课外阅读:1、字、词、句;2、概括段意;3、表达的感情;4、搜集处理信息,综合运用。
8《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_1
8《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散文诗语言的优美。
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3、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哲理。
4、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学习重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哲理。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理想与追求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呖谷()一撮灰()皓月()妲娥()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露台:呖谷:二、自主探究1、作者为什么不写日,不写月,却写这些与日月无关的东西?2、作者为什么在《日》中,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而在《月》中,又提到了冷?3、理解光明和寒冷特殊的含义。
4、“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2、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3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4、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四、拓展延伸1、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2、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
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五、课堂小结收获:疑问:六、达标检测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2、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3、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4、在《月》中,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通过文章中的那些描写体会出来?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之一上课开始,投影展示巴金的散文诗《日》和《月》正文,背景音乐为中国民乐《彩云追月》,营造抒情的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介绍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 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 流三部曲》 (《家》, 《春》、《秋》), 《爱情 的三部曲》(《雾》、 《雨》、《电》)
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 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 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 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 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 己的人。
月
1、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 么? 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 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明确:a、感受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 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 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子”,“月 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B、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 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等。 2、“月亮的光是死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 冷的感受,表达了对光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3、为什么作者在《月》 的末尾引用“嫦娥奔月” 的传说? 明确:因为嫦娥也是为了某种
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 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 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
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嫦娥的身 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 理想。
课堂小结:
《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 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 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 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 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 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 之力改变现状的嫦娥,他们都代表 着一种力量,一种向上的、不屈不 挠的力量,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 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再见 谢谢欣赏
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 巴金 飞蛾扑火 寄 托 人 格 理 想
日
夸父逐日
追求光和热
月
嫦娥奔月
改变冰冷 的世界
课外延伸:
1、积累有关“日”、“月”的古诗词与成 语。
2、象征手法的运用,请用一句话概 括总结。 例:灯光---象征光明、希望和胜利。
绿色--蜡烛--白色----
神话传说 欣赏
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 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 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 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 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 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 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人们热得 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 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 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 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 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
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 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2)
明确:因为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作铺垫,作者
为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3)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 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 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 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 种人生追求? 明确: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 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 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作者在赞美
写作背景: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 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 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 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 代,和平被屠杀浸淫, 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 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 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 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 到来。
5.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性格。
巴金(1904~2005)现、当代 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 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 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 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 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 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 笔名。
字词掌握:
旸(yáng):日出
姮(héng)娥,既嫦娥
皓(hào)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反复朗读课文:
1、学生齐读,感受情感。
2、男女分组读,感受力量。
引导自学:
为什么?
日
(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
明确: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 了作者的理想,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 格的象征。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旸、姮、皓、浸”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连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 深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3.强化通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 4.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 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嫦娥偷吃 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 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 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 “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 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 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 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 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 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 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 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 由此形成。表现这一情节的嫦 娥图,当是世人渴望美好团圆, 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写照。另 外“嫦娥奔月”还是中国航天 探月工程的代号。
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 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 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 上太阳了。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 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 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 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 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 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 喝一个大泽的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不住了, 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据说, 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