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牛顿第一定律(29张)PPT课件
态。 (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23
-
【解析】选D。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 任何外力作用时,只可能有两种状态,一种做匀速 直线运动,另一种就是静止,而我们把这种性质叫 做惯性,与惯性的大小没有关系,故A错,B错。一 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无论受不受力,故C错。牛顿 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它说明力不是维 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就越远
B.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就越慢
C.小车的速度减小是由于受到了阻力
D.这个实验直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31
-
5.一颗弹珠在水平桌面上滚动,当它刚刚离开桌面 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那么它将( C )
A.立即停止运动 B.沿竖直方向匀速直提线示运:动由牛顿第一 C.沿水平方向匀速直定线律运可动知,运动的
的缘故。
6
-
物体在水平面上 做匀速运动不需
要外力来维持
PK
力是维持物体 运动的原因
7
8
-
【实验结论】
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那么运动的物体将永远 运动下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 运动的原因。 理想实验法:
以已知的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假设和 逻辑推理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是物理学中一种非
物体在不受任何外 D.做曲线运动往力下时掉将沿原来的方
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32
15
-
说明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在 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
能用பைடு நூலகம்验直接证明。
16
-
思考与讨论 一、汽车在启动和加速时身体为什么向后倾?
二、汽车在刹车时,身体为什么向前倾?
23
-
【解析】选D。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 任何外力作用时,只可能有两种状态,一种做匀速 直线运动,另一种就是静止,而我们把这种性质叫 做惯性,与惯性的大小没有关系,故A错,B错。一 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无论受不受力,故C错。牛顿 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它说明力不是维 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就越远
B.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就越慢
C.小车的速度减小是由于受到了阻力
D.这个实验直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31
-
5.一颗弹珠在水平桌面上滚动,当它刚刚离开桌面 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那么它将( C )
A.立即停止运动 B.沿竖直方向匀速直提线示运:动由牛顿第一 C.沿水平方向匀速直定线律运可动知,运动的
的缘故。
6
-
物体在水平面上 做匀速运动不需
要外力来维持
PK
力是维持物体 运动的原因
7
8
-
【实验结论】
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那么运动的物体将永远 运动下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 运动的原因。 理想实验法:
以已知的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假设和 逻辑推理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是物理学中一种非
物体在不受任何外 D.做曲线运动往力下时掉将沿原来的方
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32
15
-
说明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在 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
能用பைடு நூலகம்验直接证明。
16
-
思考与讨论 一、汽车在启动和加速时身体为什么向后倾?
二、汽车在刹车时,身体为什么向前倾?
物理学教学ppt§2-1牛顿运动定律
弹簧弹性力 f kx
3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Ff FN 静摩擦力 Ff0 Ff0m Ff0m 0FN
一般情况 0
三、牛顿运动定律应用
两类力学问题:
•已知力求运动 •已知运动求力
1. 常力作用下的连结体问题 2. 变力作用下的单体问题
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使用隔离法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受力图
无限远
弱力
大多数粒子
1013 小于 1017 m
电磁力 强力
电荷 核子、介子等
102
1*
无限远
1015 m
* 以距源 1015处m强相互作用的力强度为 1
1 万有引力
引力常量
F
G
m1m2 r2
G 6.67 1011 N m2 kg2
重力
P mg,
g
GmE R2
9.80m s-2
2 弹性力 (压力,张力,弹簧弹性力等)
mg sin mat
FT mg cos mv2 / l
mg sin m dv
dt
dv dv d v dv dt d dt l d
v
o
FT
en
v
et
v0 mg
v02 2lg(cos 1)
v
vdv gl sin d
v0
0
FT
m( v02 l
2g
3g
cos
)
例4 质点由静止在空气中下落,质点所受空气阻 力与速率成正比 f = -γv。求:质点任意时刻的下落 速度。
(3)分析运动情况,判断加速度 (4)建立坐标系,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列方程 (5)求解,进行讨论
例1 阿特伍德机
《牛顿运动定律》PPT课件
若F一定, a 1
m
(3) 质量是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故称惯性质量
质量是标量, 单位是kg (千克)。
等于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内的国际千克原器 的质量(1878年)
国际计量界正在讨论采用自然量子现象和基本物理常数重
新定义千克、安培、开尔文、摩尔4个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
位
2021/3/26
10
微观物体的质量是用碳的同位素
18岁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
1669年,仅27岁的牛顿担任卢卡斯大学的教授。
1672年起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为皇家学会
主席直到逝世。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
曾任造币厂厂长,1705年受封为爵士。
晚年研究宗教。终生未娶。(1642—1727)
2021/3/26
3
物理学上主要成就是创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量基准,编号:GJJ(力)0101。
中国的千克基准砝码(公斤原器)每二十年
送国际计量局(BIPM)进行比对。1993年6
月公布比对结果,我国的千克基准砝码质量
值为1kg+0.295mg,总不确定度为2.3μg
(k=1),20数21值/3在/26BIPM给出的等效带内,证
12
明我国千克基准砝码(公斤原器)保存良好。
所有计量的测量都应溯源到该千克
原器。2013年1月初,德国最新一期
中国的千克基准砝码(公斤原器)是1965年 《计量学》杂志刊载研究报告称,
从英国引进,编号为No.60,经国际计量局 (NIPM)检定,检定结果为1kg+0.271mg,
作为标准质量单位的国际千克原器
标准偏差σ=0.008mg。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质 因表面遭污染而略有增重。
牛顿运动定律精品PPT课件
“千克标准原器” 是用铂铱合金制造的一个金 属圆柱体,保存在巴黎度量衡局中。
导出量
速率 vds/dt
1ms-11m/1s
力
Fma
1N1kgms-2
引入的
注意:对于速度很高的相对论情况, Fma 不成
立,但是牛顿原来给出的形式仍然准确,好像牛顿 对此有预见似的。
讨论1 Fma
惯性质量
即: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描述了物体平动惯性的大 小,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例如外力相同: Fm 1a1m 2a2
m1 a2 m 2 a1
质量大的物体产 生的加速度小
在直角坐标系中力的叠加原理表示为:
F x F 1 x F 2 x F n x F ix m 1 x a m 2 x a m n x a ma ix
m x a m d d v tx m d d 2 t2 x
F yF 1yF 2y F n y F iym 1y a m 2y a m n y amy a
文学和数学等学科都有重大发 现,其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是力学的经典著作。 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奠基时期 具有集前人之大成的贡献的伟 大科学家。完成 了人类文明史 上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合。
恩格斯总结了牛顿的科学业绩:“牛顿由于发现 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 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建立了 二项式定律和无穷小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 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注意: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分。
牛顿力学 —— 经典力学至今仍散发着迷人魅力!
宇航员将水果摆 放在直立的圆周 上 不受力,维持图 形不变
在飞船中 可验证惯性定律
牛顿力学的胜利
1978年发射空间飞船ISEE3,4年后经37次点火和5次飞近 太阳而进入了一个复杂的轨道。85年拦截了一个彗星,86 年与哈雷慧星相遇。2012年返回。
导出量
速率 vds/dt
1ms-11m/1s
力
Fma
1N1kgms-2
引入的
注意:对于速度很高的相对论情况, Fma 不成
立,但是牛顿原来给出的形式仍然准确,好像牛顿 对此有预见似的。
讨论1 Fma
惯性质量
即: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描述了物体平动惯性的大 小,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例如外力相同: Fm 1a1m 2a2
m1 a2 m 2 a1
质量大的物体产 生的加速度小
在直角坐标系中力的叠加原理表示为:
F x F 1 x F 2 x F n x F ix m 1 x a m 2 x a m n x a ma ix
m x a m d d v tx m d d 2 t2 x
F yF 1yF 2y F n y F iym 1y a m 2y a m n y amy a
文学和数学等学科都有重大发 现,其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是力学的经典著作。 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奠基时期 具有集前人之大成的贡献的伟 大科学家。完成 了人类文明史 上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合。
恩格斯总结了牛顿的科学业绩:“牛顿由于发现 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 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建立了 二项式定律和无穷小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 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注意: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分。
牛顿力学 —— 经典力学至今仍散发着迷人魅力!
宇航员将水果摆 放在直立的圆周 上 不受力,维持图 形不变
在飞船中 可验证惯性定律
牛顿力学的胜利
1978年发射空间飞船ISEE3,4年后经37次点火和5次飞近 太阳而进入了一个复杂的轨道。85年拦截了一个彗星,86 年与哈雷慧星相遇。2012年返回。
牛顿运动定律PPT课件
讨论:将传送带变短或速度V增大,可能情况
如何?
27
变1:物体沿静止的皮带从静止开始运动 ,则物体下滑到底端所用时间所需时间? (皮带长为L,物体与皮带间的滑动摩擦 系数为μ)
θ
28
变2:若物体滑到皮带的中点时,皮 带轮开始以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则 物体下滑到皮带末端所需时间如何变 化?
29
变3:若皮带以V0顺时针转动,将物 体轻放于皮带轮顶端,试讨论物体下 滑到底端所需时间。
10
例2:光滑球恰好放在木块的圆弧槽中,它 的左边接触点为A,槽的半径为R,且OA 与水平线成α角,通过实验知道:当木块的 加速度过大时,球可以从槽中滚出,圆球 质量为m(各种摩擦不计)。则木块向右 的加速度最小为多大时,球才能离开槽?
11
例3:在匀强电场中,将一带电量为q,质量为 m的小球由静止释放,带电小球的运动轨迹 为一直线,该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那 么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②方向关系;(a的方向总是与F合的方向相
同)③因果关系;(F合是产生a的原因;a是
F合作用在物体上的结果)④瞬时关系;(a
随F合的变化而随时变化)⑤单位关系;
(1N=1kg/m2)
(二)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惯性由物体质
量大小量度。
3
三、牛顿第三定律: 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作用
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的,因此 不能平衡。它们是同生;同存; 同失;同性质;同变化。注意 与平衡力的区别。
37
图10
若返回舱所受空气摩擦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 系数(空气阻力系数)为k,所受空气浮力恒定不变, 且认为竖直降落。从某时刻开始计时,返回舱的运动 v—t图象如图中的AD曲线所示,图中AB是曲线在A点 的切线,切线交于横轴一点B,其坐标为(8,0),CD 是曲线AD的渐进线,返回舱总质量为M=400kg,求 (1)返回舱在这一阶段是怎样运动的? (2)初始时刻v=160m/s,此时它的加速度多大? (3)推证空气阻力系数k的表达式并计算其值。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①__②__④__⑤__⑥__。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②质量是惯性大小唯一的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③惯性是一种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受到了惯性作用” “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完美版 )
第5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完美版 )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_维__持__物体运动的原因。认 为有力的作用,物体才会_运__动__,没有力的作用,物体 就会_停__下__来__。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母题追问】 1. 【典例示范】中理想斜面实验的意义是 ( ) (科学探究) A.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证明小球总能滚到另一斜面上同一高度 D.证明小球总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三、惯性与质量 1.惯性:物体具有的_保__持__静__止__或_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状__态__不__变__ 的属性 。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一 伽利略理想实验 1.理想实验: (1)操作过程:让小球沿光滑斜面从左侧某一高度滚下 。 (2)实验现象:无论右侧斜面坡度如何,它都会沿斜面 上升到与出发点几乎等高的地方。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完美版 )
第5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完美版 )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_维__持__物体运动的原因。认 为有力的作用,物体才会_运__动__,没有力的作用,物体 就会_停__下__来__。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母题追问】 1. 【典例示范】中理想斜面实验的意义是 ( ) (科学探究) A.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证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证明小球总能滚到另一斜面上同一高度 D.证明小球总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三、惯性与质量 1.惯性:物体具有的_保__持__静__止__或__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状__态__不__变__ 的属性 。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 P T 教学课件
一 伽利略理想实验 1.理想实验: (1)操作过程:让小球沿光滑斜面从左侧某一高度滚下 。 (2)实验现象:无论右侧斜面坡度如何,它都会沿斜面 上升到与出发点几乎等高的地方。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PT教材课件
物体的运动就需要外力。 (2)伽利略的观点
①理想实验:小球沿光滑斜面从左侧某一高度滚下,无论右侧 坡度如何,小球都会沿斜面上升到与出发点几乎 等高 的地方。
②结论:维持物体的运动 不需要 外力。
(3)笛卡儿的观点:若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 原来的速度 沿直线运动。
(4)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5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课标要求
1.体会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不同观点和 依据。
2.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及推理方法。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4.知道惯性,并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1.填一填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外力的作用时物体才能运动,要 维持
2.明确了力的作用效果 定律的后半部分内容“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定律中明确指出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定律描述的 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的情况是不存 在的,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其效果跟不受外力的作用 效果相同。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但运动状态的 改变离不开力的作用。
突破点一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
[学透用活] 1.提出了惯性概念 定律的前半部分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 止状态”,揭示了所有物体普遍具有的一种属性——惯性,即物 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本质属性,不需要条件。一 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 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 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 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①理想实验:小球沿光滑斜面从左侧某一高度滚下,无论右侧 坡度如何,小球都会沿斜面上升到与出发点几乎 等高 的地方。
②结论:维持物体的运动 不需要 外力。
(3)笛卡儿的观点:若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 原来的速度 沿直线运动。
(4)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5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课标要求
1.体会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不同观点和 依据。
2.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及推理方法。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4.知道惯性,并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1.填一填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外力的作用时物体才能运动,要 维持
2.明确了力的作用效果 定律的后半部分内容“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定律中明确指出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定律描述的 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的情况是不存 在的,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其效果跟不受外力的作用 效果相同。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但运动状态的 改变离不开力的作用。
突破点一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
[学透用活] 1.提出了惯性概念 定律的前半部分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 止状态”,揭示了所有物体普遍具有的一种属性——惯性,即物 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本质属性,不需要条件。一 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 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 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 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 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 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 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 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 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 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 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 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 则在脚下生成了肉垫,走起路 来无声无息。
比较:
议一议:我们身边还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 着的矛盾双方?
•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 •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 恶、福与祸、正风与歪风、自由和纪 律、先进与落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暴力与和平
•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 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0、底座A上装有一根直立长杆,其总质量为M, 杆上套有质量为m的圆环B,它与杆间有摩擦,当 圆环以一定的初速度向上运动时,圆环的加速度 大小为a,底座A不动,求圆环在升起和下落过程 中,水平面对底座的支持力分别是多大?
练习
【1】将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从地面竖直 向上抛出,设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 大小均为f,求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落回地面的速度。
3、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F=-F’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
1、在车箱的顶板上用细线挂着一个小球,在 下列情况下可对车厢的运动情况得出怎样的判断: (1)细线竖直悬挂:______. (2)细线向图中左方偏斜:______. (3)细线向图中右方偏斜:______.
• 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夸他的盾说: “我的盾坚固得没有一个东西刺得破啊。”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锋利得没有一个 东西刺不破啊。”有人说:“用您的矛来 刺您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可就回答 不出来啦。刺不破的盾和什么东西都刺得 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
下列诗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什么是矛盾
①含义:
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剪之— 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 — 统一— 两者的命运统一于一条绳 — 对立— 两者之间随时都可能相斗 —
不剪— 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 —
矛盾: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 立又统一的关系
议一议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 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 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①天下事、人之为学有没有难易的分别? ②难和易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返回
(3)矛盾的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 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思考: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讲的斗争及政治 斗争是一回事吗?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王 籍
“一鸟不鸣山更幽” ——王安石
这两句诗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王籍的诗句王,安好石就“好点在,金他成深铁刻”的揭示了山中
噪与静、鸣与幽的对立统一。惟其夏日蝉噪,方知 诗动风方中诗声知南,坛松人北有,涛 迹朝传“具不的为蝉诗息到噪绝人,,林唱王。逾才才籍静显 显在,得 得他鸟山 山的鸣林 更一山首更 幽更《寂 深幽人”静 。若的;以邪佳惟“溪句闻蝉》。鸟噪的一五语”时言婉衬轰转托, “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 不充够满到味生了,气宋于,朝是,诗在王中自安己有石写画也的,很《画喜钟中欢山这有绝两诗句句》。诗中,,只袭是用觉了得下还句, 并把王它改安成石“的一改鸟动不,鸣所山更以幽弄”巧。成改拙完,以后点,金自成己铁觉,得就 挺在得于意他,只可看是到却噪被他与的静好、朋鸣友与黄幽庭的坚说对成立是,“而点不金懂成的铁”二 了者。的统一。假若山中人欢马叫,鼓炮齐鸣,就不会 有蝉噪和鸟鸣了。
练习
【4】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
沿着长为12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 滑。这名消防队员质量为60Kg,他从钢管 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 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加速时的 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 间为3s,那么该消防队员下滑过程中的最 大速度为________m/s,加速下滑和减速下 滑时,消防队员与钢管间的摩擦力大小分 别为f1和f2,则f1∶f2=________。 (g=10m/s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
2、如图所示,在台秤上置一水杯现用弹簧秤悬挂一
个重G=10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部分地浸在台秤上的水杯 中(水不会溢出),若弹簧秤的示数此时为T=6N,则台 秤的示数与先前比较: A.保持不变. B.增加10N. C.增加6N. D.增加4N.
超失重
3、原来作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 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
居安思危、乐极生悲、过犹不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 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 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
塞 翁 失 马 焉 知 非 福
塞翁失马
住在边塞的一个老头,是养马高手,和马 有深厚的感情。一天他养的马丢了,别人来 安慰他,他说:这怎么就不算是好事呢?几 个月以后,这匹马果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了。 别人又来祝贺他,他说:这怎么知道就不是 坏事呢?不久,他的儿子骑好马把腿摔坏了。 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知道就不是好 事呢?果然,不久发生了战争,他的儿子因 为腿坏不能上战场,一家人得以享受天伦之 乐。
牛顿运动定律 核心知识 方法
核心概念
• 牛顿一、二、三运动定律 • 作用力与作用力 • 平衡力 • 超重与失重
1、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a=0, F合=0
2、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 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F合=ma
练习
【3】倾角为30°的斜面体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 上,已知斜面体的质量为M=10Kg,一质量为 m=1.0Kg的木块正沿斜面体的斜面由静止开始加 速下滑,木块滑行路程s=1.0m时,其速度 v=1.4m/s,而斜面体保持静止。求: ⑴求地面对斜面体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 ⑵地面对斜面体支持力的大小。
V
θ
核心技术
• 力的突变与加速度突变 • 用正交分解解牛二问题 • 整体法隔离法
加与加速度的突变
4、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m
T
和2m,用轻弹簧相连,然后用
细线悬挂而静 止,如图所示, A A
在烧断细线的瞬间,A、B的加 速度各是多少?
kx
mg
解:烧断细绳前, A、B球受力分析如
图所示.烧断细绳瞬间,绳上张力立即
——老子.《道德经》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 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 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探究: 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
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 平的十年里,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 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 剩下不足4千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 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塞翁失马
选自《淮南子》
•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 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 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 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 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 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 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镇守祖国南疆的战士写过一幅对联: 兴中华,甜中有苦苦中有甜,一人辛
苦万人甜; 保南疆,圆中有缺缺中有圆,一家不
圆万家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赫拉克利特:“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
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
水 和 咸 水 …… 气 候 分 为 冬 和 夏 、 春 和 秋 ” ,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包括一切差异和 对立(共性)
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 种具体形式(个性)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 就不成其为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请根据矛盾的“对立性”含义填空:
喜—— 悲 攻—— 守 强—— 弱 深—— 浅
吸引—— 排斥 遗传—— 变异 民主—— 法制 战争—— 和平
v
上
升 段
f a1
mg
f
下
降
段
a2 v
mg
练习
【2】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叠放置于光滑 的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力拉A时,A、B一起运
动的最大加速度为a1,若用水平力改拉B时,A、 B一起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为a2,则a1:a2等于:
A 1:1 B m1:m2 C m2:m1
D m12:m22
F F
的弹簧拉住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A静止在地板
上,如图所示,现在A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
可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A.加速上升
B.减速上升
C.加速下降
D.减速下降
N
F
mg a
核心公式
• F=ma • F=-F’ • Fx=max
Fy=may
已知运动求力
【例14】如图所示,在水平铁轨上以初速度V匀 减速行驶的车厢里,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 球。已知当列车经过时间t速度恰好减为零,求: ①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②细线对小球的拉力T
注意:
A、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 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 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及其运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