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的关键部分摘录

合集下载

《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文)

《中国制造2025规划》(全文)

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时政关于“中国制造2025”

时政关于“中国制造2025”

时政关于“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白皮书,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要想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实现4个必须:即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调整经济结构是主攻方向, 调整经济结构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绿色化道路首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最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最后一点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中国制造2025详细解读

中国制造2025详细解读

《中国制造2025》正式印发全方位深度解析中国制造2025宏观来源:工信部时间:2015/5/20 责任编辑:Liujianyong一、中国制造2025,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物质保障,是衡H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历史证明,卑微如蟋蚁、坚强似大象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

实践也证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

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白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必须坚持发展制造业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通过制造业创新升级,铸就更加坚实的强国之基。

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我们吸取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当前,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复苏缓慢,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另一方面,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酝酿新突破,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

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强化制造业创新,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谋求新一轮竞争的有利位置。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
•【公布日期】2016.06.12
•【文号】发改能源[2016]1274号
•【施行日期】2016.06.1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装备工业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改能源[2016]12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能源局、各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精神和《中国制造2025》,推动能源装备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充分发挥能源装备自主创新在能源技术革命和装备制造业升级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能源局2016年6月12日。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的关键部分摘录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的关键部分摘录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的关键部分摘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

编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布局。

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建立完善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

强化应用牵引,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协同推动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创新与产业化。

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

加强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健全综合保障体系。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

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

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

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

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

加快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食品、印染、稀土、农药等重点行业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

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中国制造2025全文解读

中国制造2025全文解读

中国制造2025全文解读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我国为何在此时制定发布《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对制造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是什么?下面小编整理的中国制造2025全文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制造2025全文解读中国制造2025 瞄准十大重点领域(政策解读)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仍然较少,新一轮发展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为什么在此时出台《中国制造2025》?苗圩表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都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国外纷纷提出“再工业化”“工业4.0”等计划。

从我国情况来看,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到了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阶段。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要研究到底该以什么战略应对新一轮发展,如何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这就是制订《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考虑。

”苗圩说。

要想找到由大变强的路径,得先摸清中国制造业的家底。

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关于优势,苗圩说:“我们有巨大的市场,且市场需求还在快速增长;我们有一大批充满着生机活力的企业;我们有发展制造业的长期方针和战略;我们还有一大批人才,特别是新时期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正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制造业中来。

”苗圩表示,中国制造业也有短板,例如:缺少持之以恒地对创新的投入,以及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产品质量还需要精益求精;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强;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企业很多,但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比较少;虽然有大量人才,但缺少跨国公司的领军人才等。

实施五大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个重点领域《中国制造2025》将从哪些方面促进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苗圩用“一二三四五五十”来总结《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

“一”是一个目标,即成为制造强国。

“二”是指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来实现这个目标。

“三”是通过“三步走”战略来实现目标,大体上每一步用10年左右的时间。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目标是将“中国制造”打造成创新驱动、品质升级、绿色发展、面向全球的高端制造,以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那么,《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本文将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品质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人才培养等方面详细解读。

一、技术创新目标1.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突破,实现自主创新。

2.强化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中国制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加速技术转化和推广: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4.推进国际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创新合作,加速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升级目标1.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加速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

2.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加强供应链管理和优化:完善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优化供应链结构。

4.增强产业链融合和协同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融合和协同创新,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三、品质提升目标1.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优化设计、制造和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促进品牌建设和营销: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提升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加强质量监测和监管:加强质量监测和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智能制造目标1.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制造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2.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促进产业上下游资源共享和合作创新。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本文有删减)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中国制造2025解读

中国制造2025解读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 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 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 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 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 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 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 问题。
中国制造2025解读
一、前言
根据十三五规划,党中央、国务院文件,中央领导讲话 最新的情况、信息和数据 实地考察一万家企业,企业家的看法。
分析环境、机遇、挑战和对 策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国发〔2015〕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构: 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 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 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 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 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基本方针是: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 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 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 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五:准确把握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五:准确把握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五:准确把握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的经济和工业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旨在通过加强制造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推动中国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作为一个开放的国家,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和指标,包括制造业占国内经济的比重、人均GDP、高端装备产业增加值等方面,并针对各个产业制定了具体的推进措施和时间表,以确保实现这些目标。

但是,这些指标并不是刚性的要求,而是应根据国情和产业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总体要求,这些要求涉及到了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以下是对每个方面的解读:政府首先,政府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需要强调市场的作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扩大市场准入,促进竞争公平和创新性。

同时,政府需要推动实施“十三五”规划,加速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全球制造中心和全球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

其次,政府还需要加强对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包括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加强技术创新支持、优化财税政策、扩大对外开放、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方面。

同时,政府还需要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建立全民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企业企业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体,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强管理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推进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

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国际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市场,打造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感,推进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注重环保和资源节约。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5.08•【文号】国发〔2015〕28号•【施行日期】2015.05.0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2018年新解读:中国制造2025全文内容

2018年新解读:中国制造2025全文内容

2025中国制造全文及解读(学习素材)一、《中国制造2025》全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前,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其中明确了9 项战略任务重点,第二项就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作为眼下最热门的词语,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后,仿佛是一夜之间出现在大家面前。

互联网不是一个新兴事物,其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近年来才开始显现。

随着通讯传输、大数据和智能手机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开始渗透到人们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在改变着传统产业,更是创造新的发展业态。

互联网+通过技术手段整合消费者碎片化需求,让众多创业者发现了商机,也让小众市场能够做大做强。

互联网+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亚于货币的出现。

货币的出现打破了以物易物的局限,扫清了商品流通的障碍。

互联网+不仅打破了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其能够让碎片化形成小众市场。

在经济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需求就有市场。

市场中的每一个自然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在传统市场中,由于受限于销售渠道等客观原因,商品和服务提供商只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少数人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而互联网+则是将市场供需两方点对点地连接在一起,让个性化需求能够直接传递到供给方,而且这种传递是不受地域限制的,供给方可以通过技术将具有相同需求的人集合在一起,通过现代物流业将产品分发到每一个客户手中,以此形成一个小众市场。

可以说,互联网+将把市场在以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到极致。

互联网+整合碎片化需求,不仅降低了整合成本,而且能够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服务渠道,这就使得满足碎片化需求成为当前全民创业的热潮。

今日头条的成功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分析每一个用户的阅读习惯,以此为基础向每一个用户推荐不同的稿件,满足每一个个体的阅读需求;对于银行系统影响较大的余额宝也是通过网络技术将客户手中的零钱积少成多,最后形成了一笔可观的数额来进行投资,而此前这部分零碎的资金并没有被银行放在眼里;将客户手中的闲置车辆纳入租车平台的凹凸租车通过将客户车辆的闲置时间收集起来,然后通过平台出租给需要用车的人,这样既能让闲置车辆产生价值,也满足了那些需要租车人的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只要创业者有想法,能发现那些还没有被满足的碎片化需求,那么互联网+就能够帮助你实现创业的梦想。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佚名
【期刊名称】《设备监理》
【年(卷),期】2015(0)4
【摘要】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总页数】1页(P5-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2.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3.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力争十年入制造强国行列
4.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5.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金融支持工业增效升级的措施壮大实体经济基础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制造2025编辑

中国制造2025编辑

中国制造2025编辑《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

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已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

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1]中文名中国制造2025发布时间2015年5月8日发布机构国务院目录1提出背景▪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2方针和目标▪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基本原则▪战略目标3任务和重点▪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4支撑与保障5国务院印发6领导小组1提出背景编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佚名
【期刊名称】《电力系统自动化》
【年(卷),期】2015(0)12
【摘要】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

据悉,《中国制造2025》在推动电力装备方面,要求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形成产业化能力。

【总页数】1页(P61-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6
【相关文献】
1.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力争十年入制造强国行列
2.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3.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
4.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
5.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金融支持工业增效升级的措施壮大实体经济基础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的关
键部分摘录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

编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布局。

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建立完善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

强化应用牵引,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协同推动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创新与产业化。

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

加强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健全综合保障体系。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

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

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

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

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
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

加快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食品、印染、稀土、农药等重点行业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

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制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路线图,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

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

加快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

实施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

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

加快制造业集聚区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建设,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升级,提高企业宽带接入能力。

针对信息物理系统网络研发及应用需求,组织开发智能控制系统、工业应用软件、故障诊断软件和相关工具、传感和通信系统协议,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精确识别、有效交互与智能控制。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

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不断丰富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突破关系国家信息与网络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片,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

掌握高密度封装及三维(3D)微组装技术,提升封装产业和测试的自主发展能力。

形成关键制造装备供货能力。

信息通信设备。

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

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

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

开发安全领域操作系统等工业基础软件。

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开发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建立完善工业软件集成标准与安全测评体系。

推进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高档数控机床。

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

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
装备的研发。

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开发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加快实现产业化。

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

机器人。

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

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3.航空航天装备。

航空装备。

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

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

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航天装备。

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

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

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

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

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

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

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
提升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制造核心技术。

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重点突破体系化安全保障、节能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制先进可靠适用的产品和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产品。

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7.电力装备。

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

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

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形成产业化能力。

8.农机装备。

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

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形
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9.新材料。

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

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

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

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

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

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

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