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3篇)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重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的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1.兴奋: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神经纤维:轴突与髓鞘(一个神经由多条神经纤维组成)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完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4.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既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5.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刺激:非条件刺激(具体事物)铃声食物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如光,声音等)二者联系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反生反射活动的条件完整的反射弧一定强度的刺激当神经纤维未收到刺激时由于K离子大量外流膜外侧集较多的正离子膜外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电表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部分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由于神经元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大钠离子外流电位差表现为内正外负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膜外电流方向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钠离子→膜外钾离子→膜内膜外电流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高二生物学习方法转变生物科的学习观念对于高二学生而言,生物科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仍属于“启蒙教育",因为本届高二学生在初中时学习的生物既不属于会考学科,更不属于中考学科,许多初中校的生物课基本属于走过场,往往是在期末考前划出一定的范围或指定几套练习让学生死记硬背.所以在学习高中生物时,要求学生首先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高中生物无论从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上来说,都与初中生物有很大的不同.另外,教材里章节之间并不完全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我们刚开始学习时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这时一定不能有畏难情绪.想要学好高中生物,我认为就应该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动笔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高二生物及较多的有机化学知识,而此时学生尚未学过有机化学.因此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做好预习工作尤为重要,以免从一开始就落于人后.预习时要动笔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提醒自己明天上课要特别注意内容,使听课更有目的性.三种方法结合进行不断回顾,温故知新.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识会在前后不同的章节中出现,如关于DNA的知识,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遗传和变异等部分学习到;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又多在新陈代谢部分有具体的描述.这些内容在学习后面的知识时应注意不断回顾,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做到温故而知新.利用图表,善于归纳.教材中有大量的图表,这些图表在课后复习时应很好地利用.如学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后,可利用"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对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复习.另外许多知识点我们在复习时也可以自己通过列表进行比较,如线粒体与叶绿体的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复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近年来高考理科综合生物部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占的比重也逐年增大.。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知识点小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知识点小结激素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二节内容。
为了把同学学好激素调节知识点,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知识点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3、血糖平衡的调节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元的分解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 H2O和能量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增加血糖去路);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减少来源)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4、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寒冷、过度紧张等刺激( 促进 ) (促进)(抑制) (抑制)反馈调节 (浓度高时)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5、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注: 激素是有机分子,信息分子,由腺体产生后,运输到各器官和细胞,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作用是间接的.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水盐平衡调节的重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a、特点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b、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神经元上双向,神经元之间单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6、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二、激素的调节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细胞工程)
第二章细胞工程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和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的操作,有目的地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或其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生物工程。
1.原理和方法: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2.操作水平:细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3.目的: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一、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1.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生物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_ 潜能,即细胞具有全能性。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物质基础)生物体的细胞中都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1.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不表现全能性的原因(不离体的细胞无法表现出全能性的原因) 在特定的时间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选择性地表达2.全能性大小比较(1)受精卵、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2)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3)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细胞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细胞(4)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5)幼嫩的细胞、衰老的细胞幼嫩的细胞〉衰老的细胞(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称为外植体)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整植株的技术。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生殖方式:无性生殖4.分裂方式:有丝分裂5.过程:|外植体|―—化|愈伤组织|—2|胚状体或丛芽|—育-[植株脱分化: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再分化:愈彳^组织能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的过程。
探究.实践:菊花的组织培养(1)原理口植物细胞一般具有全能性;口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可以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胚状体长出—芽和根_,进而发育成_完整的植株_;口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它们的浓度_、比等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总结生物是高中课程的必修课之一,生物学科的学习要求我们要做好知识点的总结。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总结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⑴、法国学者沃泰默(Wertherimer)发现:①、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②、将稀盐酸直接注入够的血液,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③、切断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将稀盐酸直接注入血液,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⑵、英国科学家斯他林(E . H . Starling)和贝利斯(W . M . Bayliss)根据沃泰默发现假设:盐酸引起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⑶、斯他林(E . H . Starling)和贝利斯(W . M . Bayliss)实验:①、剪取狗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
②、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沙子磨碎,制成提取液。
③、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激素调节: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⑴、下丘脑所分泌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CRH)、抗利尿激素(ADH)等。
⑵、垂体所分泌激素: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抗利尿激素(ADH)、催乳素(PRL)等。
⑶、甲状腺:所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其合成需要碘。
)⑷、胸腺:所分泌激素:几十种胸腺素。
⑸、胰岛:分布在胰腺组织中,主要由A、B两种细胞构成。
所分泌激素:①、胰岛A细胞: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②、胰岛B细胞:主要分泌胰岛素⑹、肾上腺所分泌激素:肾上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生物
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学问点生物第一篇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三、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还有呈胶质状态的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四、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亚显微结构,一般显微镜下看到显微结构。
光镜能看到: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细胞壁试验:用高倍显微镜观看叶绿体和线粒体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材料:新奇的藓类的叶(叶片薄,直接观看)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上表皮起爱护作用,几乎无叶绿体;下表皮海绵组织,有气孔保卫细胞,有叶绿体)五、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这类蛋白叫分泌蛋白。
如消化酶(催化作用)、抗体(免疫)和一部分激素(信息传递)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肽链) (加工成蛋白质) (进一步加工) (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利用到的细胞器?答: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利用到的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核、囊泡、细胞膜六、生物膜系统1、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2、作用: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很多生化反应的场所;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3、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还和线粒体膜直接相连。
经过囊泡与高尔基体膜间接相连。
必修三第二章学问点生物第二篇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二、一分子麦芽糖分解为:两分子的葡萄糖一分子蔗糖分解为:一分子果糖、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乳糖分解为:一分子半乳糖、一分子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分解的单体都是葡萄糖三、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乳糖动物特有的糖:半乳糖、乳糖、糖原植物特有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动植物共有的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四、细胞中的脂质脂质存在于全部细胞中,与糖相似,组成脂质的主要元素为:C H O,有些还有N P。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在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课程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知识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一)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2、血糖平衡的调节(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胰岛素)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这个浓度:低血糖症。
高于这个浓度: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②肝糖元的分解; 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9、体温调节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可口服)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10、激素(有机分子,信息分子)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发挥作用后失活)。
人教版本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学习知识点学习
高二生物指导(二)第二章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神经调理的基本形式2、反射弧:神经调理的构造基础,反射活动达成的构造基础,由感觉器、传着迷经、神经中枢、传入迷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4、神经元包含细胞体和崛起两部分,崛起包含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喜悦、传导喜悦。
二、喜悦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喜悦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激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类信号也叫神经激动。
2、未喜悦地区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喜悦地区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外负内正3、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色:双向性4、传导特色①完好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喜悦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构造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好的。
假如神经纤维被切断,喜悦即不行能经过断口;假如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损坏了生理功能的完好性,则喜悦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依据喜悦传导的体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喜悦时,喜悦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
(双向传导)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很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喜悦而基本上互不扰乱,这称为绝缘性。
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理更加专一而精准。
④相对不疲惫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12小时,察看到神经纤维一直保持着传导喜悦的能力。
所以与突触的喜悦传达对比,神经纤维是不简单疲惫的。
5、在神经元之间的传达(喜悦在神经元之间的传达经过突触构造达成。
)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尾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①突触小体:轴突尾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尾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空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缝隙(组织液);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空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联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喜悦或克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开释的特别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进而达成信息传达功能。
第2章 细胞工程 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第2章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1、植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原理):细胞的全能性,即,具有某种生命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这也是为什么植物的一瓣花瓣就可培育出完整的植株的原因。
理论上,生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
但是,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会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选择性地表达出各种蛋白质,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2、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概念: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2)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试管苗――→植物体(3)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A、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作物脱毒: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来除去病毒(因为植物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或没有)◆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优点: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受季节的限制;方便储藏和运输B、作物新品种培育◆单倍体育种:●a过程:植株(AaBb)通过减数分裂得到花粉(AB、Ab、aB、ab四种类型);对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对其幼苗时期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了正常的纯合二倍体植株(AABB、AAbb、aaBB、aabb四种类型)。
●b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突变体利用:在组织培养中会出现突变体,通过从有用的突变体中选育出新品种(如筛选抗病、抗盐、含高蛋白的突变体)◆细胞产物的生产:通过能够产生对人们有利的产物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从而让它们能够产生大量的细胞产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激素调节总结
通过激素的调节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胰腺既是内分泌腺,也是外分泌腺,下丘脑既属于神经系统,有属于内分泌系统。
所以下丘脑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
3、性激素和孕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为脂溶性物质,故能够穿过细胞膜作用于胞内受体,甲状腺激素的本质为氨基酸衍生物,常见的其他激素均为蛋白质多肽类激素。
蛋白质多肽类激素不能口服,在消化道内被分解。
4、血糖来源(三个):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血糖去路(三个):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糖类可以转化成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
5、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作用为“三促”“两抑”(促进血糖三个去路,抑制两个来源)以降低血糖,靶器官主要为肝脏、肌肉,靶细胞主要为肝细胞和肌细胞。
实际可作用于全身细胞。
6、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作用为“两促”(促进血糖两个来源)以升高血糖,靶器官主要为肝脏,靶细胞为肝细胞。
7、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协同作用)。
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也表现为协同作用,在寒冷时都会分泌增多,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也是协同作用,都可促进身体生长发育(生长激素侧重于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侧重于促进发育)。
作用不同的激素表现为拮抗作用。
8、寒冷环境中身体产热增多,但体温基本不变,股散热也增多。
9、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可患甲亢,分泌过少可患呆小症(侏儒症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导致),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所必须的元素,缺碘会导致大脖子病。
可作用于全身细胞。
10、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共同控制。
11、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
靶器官为肾小管和集合管,靶细胞为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作用为促进其对水分的重吸收(保水)。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3.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4. 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5.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吸钾排钠: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刺激动作电位——外负内正方向:与神经元的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传导: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局部电流形成。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7.突触突触小泡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8.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1)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等)扩散作用(2)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突出间隙→突出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3方向: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9.脑小脑:调解躯体运动脑干:存在许多反射中枢脊髓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10.人脑的高级功能: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通过激素的调节1.有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2.生长激素:产生:垂体作用:促进生长幼年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幼年过少:侏儒症甲状腺激素:产生:甲状腺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偏高:食量大增,消瘦;喜怒无常烦躁不安(如甲亢)偏低:臃肿;精神萎靡,呆笨,迟缓(如黏液性水肿),幼年动物停止发育(呆小症)促激素:产生:垂体作用:维持正常发育,促进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产生:胰岛B细胞偏高:血糖降低,严重者低血糖;偏低:血糖升高,严重者糖尿病胰高血糖素:产生:胰岛A细胞作用:促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一些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3.血糖的和去向:4. 血糖的调节机制:5.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大总结doc资料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大总结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外负内正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双向性4、传导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
(双向传导)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
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
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
5、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
)(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细胞的生存环境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是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其中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调节机制包括神经-体液-免疫。
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是与稳态相关的系统。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内环境稳态对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是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和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中枢位于颅腔中的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其中,大脑皮层是最高司令部,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在突触传导过程中,信号从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因此传导速度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2.人脑的高级功能人脑由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组成。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研究、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3.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4. 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5.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吸钾排钠: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刺激动作电位——外负内正方向:与神经元的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传导: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局部电流形成。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7.突触突触小泡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8.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1)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等)扩散作用(2)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突出间隙→突出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3方向: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9.脑小脑:调解躯体运动脑干:存在许多反射中枢脊髓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10.人脑的高级功能: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通过激素的调节1.有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2.生长激素:产生:垂体作用:促进生长幼年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幼年过少:侏儒症甲状腺激素:产生:甲状腺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偏高:食量大增,消瘦;喜怒无常烦躁不安(如甲亢)偏低:臃肿;精神萎靡,呆笨,迟缓(如黏液性水肿),幼年动物停止发育(呆小症)促激素:产生:垂体作用:维持正常发育,促进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产生:胰岛B细胞偏高:血糖降低,严重者低血糖;偏低:血糖升高,严重者糖尿病胰高血糖素:产生:胰岛A细胞作用:促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一些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3.血糖的和去向:4. 血糖的调节机制:5.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前言生物必修三作为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遗传、进化、生态和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对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的详细总结,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第一章:遗传的分子基础1.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实验展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能力。
2. DNA的结构和复制DNA双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模型。
DNA复制:半保留复制方式。
3. 基因的表达转录:DNA信息转录成mRNA。
翻译:mRNA翻译成蛋白质。
第二章: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一个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组合定律: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是独立分离的。
2. 连锁与交换定律连锁:某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遗传时往往连锁在一起。
交换:同源染色体间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交换。
第三章:生物的变异1. 基因突变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2.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如缺失、重复、倒位等。
染色体数目变异:如整倍体、非整倍体。
第四章:人类遗传病1. 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血友病。
多基因遗传病:如高血压、糖尿病。
2.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遗传咨询:对遗传病风险的评估。
产前诊断:监测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1.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显示生物进化的历史。
比较解剖学:不同物种间结构的相似性。
2. 进化理论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进化理论:包括基因频率变化、群体遗传学等。
第六章:生态学基础1.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和物质的流动。
2. 生态系统的平衡负反馈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第七章:生物技术1. 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
基因编辑:如CRISPR/Cas9技术。
2. 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生产酒精、抗生素等。
【知识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大总结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反射与反射弧、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外负内正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双向性4、传导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
(双向传导)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
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
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
5、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
)(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归纳.doc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一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8、静息状态: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
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整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示电性。
9、静息电位: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未外正内负。
10、兴奋状态:指受刺激后,神经元细胞受刺激部位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12、突触小体: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
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3、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1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7、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听、说、读、写。
18、语言中枢:位于人大脑左半球,为人脑特有。
19、语言中枢功能障碍:⑴、W区功能障碍:不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⑵、V区功能障碍:不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⑶、S区功能障碍:不能讲话;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听懂话(运动性失语症)。
⑷、H区功能障碍:不能听懂话;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大总结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反射与反射弧、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外负内正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双向性4、传导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
(双向传导)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
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
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
5、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
)(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①合成:在细胞质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中逐步合成,合成后由小泡摄取并贮存起来。
②释放: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在突触间隙。
.③结合: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
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对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影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完成信息的跨突触传递。
④失活: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递质被分解后的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递质。
一个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神经调节能保持有序性是因为: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⑤递质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递质受体: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
⑥递质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导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中的传导要慢。
(5)信号变化:①突触间: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②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③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5)传递特征:单向传导。
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导,这是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式实质上是感受器把接受的刺激转变成电信号(局部电流)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时电信号又转变为化学信号(化学递质)在突触中单向传递。
化学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又转变为电信号在传出神经纤维上传导,所以效应器接受的神经冲动是电信号。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包括大脑、小脑、间脑(主要由丘脑和下丘脑构成)、中脑、脑桥、延髓。
2、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最高级的调节中枢;(2)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中枢(3)下丘脑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4)脑干:呼吸、循环等活动中枢(5)脊髓:调节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四、人脑的高级功能人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有关:①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
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②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
受损伤,患听觉性失语症;③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
阅读文字;④书写性语言中枢:w区。
书写文字五、激素调节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它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2、概念: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的方式,这就是激素调节。
3、腺体: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构成,存在于器官内或独立存在的器官。
(1)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如泪腺、汗腺、唾液腺、胃腺。
(2)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如垂体、甲状腺。
4、动物激素的种类化学本质激素名称产生部位生理功能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含碘)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增强心脏活动,使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对物质代谢的作用在于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多肽类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下丘脑(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
催产素促进妊娠末期子宫收缩。
胸腺素胸腺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增强淋巴细胞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蛋白质类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肾上腺素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素催乳素促进乳腺的发育和泌乳。
胰岛素卵巢胰岛B细胞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固醇类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分泌少量,主要由睾丸分泌。
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雌性激素肾上腺皮质分泌少量,主要由卵巢分泌。
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
孕激素卵巢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和泌乳准备条件。
醛固酮(肾上腺盐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Na+)的重吸收和钾离子(k+)的分泌。
(保钠排钾)糖皮质激素调节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促进蛋白质分解,加强糖异生;使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减少,故可使血糖升高。
5、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路和去路(2)血糖调节的相关激素(3)血糖平衡中的激素调节(体液调节)△血糖平衡既受到神经调节,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其调节是一种神经——体液调节。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使血糖升高。
△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增多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4)糖尿病人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
(5)相关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
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似作用。
6、反馈调节的概念及其意义(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2)反馈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之分。
①如果反馈信息对控制中心发出的信息具有减弱的作用,则为负反馈。
②如果反馈信息对控制中心发出的信息具有增强的作用,则为正反馈。
7、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素分泌的分级调节8、激素调节的特点(1)都是微量和高效的有机物。
(2)通过体液运输,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
(3)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4)激素作用后被灭活,需体内不断产生维持动态平衡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1、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无减少产热的途径)→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水盐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甲状腺激素。
第4节免疫调节一.免疫、抗原与抗体概述.免疫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抗原1.概念: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2.特点: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3.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抗体1.概念: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抗体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3.抗体的作用机理:抗体可以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而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杀死。
三、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第三道: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特异性免疫四、特异性免疫抗原进入人体以后,有的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有的则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
前者称为体液免疫,后者称为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由B细胞产生抗体游离于体液中将进入人体的抗原消灭的免疫方式.细胞免疫:由T细胞将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消灭的免疫方式.考试必备:五、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总结名称功能特异性识别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复合物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六、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自身免疫病: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