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悲剧的必然性的现代分析

合集下载

现代文I篇:《红楼梦》悲剧性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广东六校)

现代文I篇:《红楼梦》悲剧性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广东六校)

(广东省六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17分)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我们先说第一个。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

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

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

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

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

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

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

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

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

《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

《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

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

浅谈《红楼梦》中尤三姐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浅谈《红楼梦》中尤三姐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浅谈《红楼梦》中尤三姐爱情悲剧的必然性■李潮纲/山西省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 要:尤三姐追求理想爱情,但因自己认识受到局限,又对爱情苛求,而自身又遭受玷污,因而她的爱情理想在当时封建传统礼教和封建传统婚姻制度下难以实现,她的爱情自然也不被受封建传统礼教影响下的心上人所接受,她的爱情悲剧是必然的。

关键词:尤三姐理想爱情刚烈尤三姐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著名的女性形象。

小说在第六十五回和第六十六回深刻地刻画了尤三姐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她的爱情悲剧过程。

她的爱情悲剧是必然的。

以下试作简要分析。

一、尤三姐追求的是理想的爱情尤三姐有着自己想要追求的爱情,这种思想在《红楼梦》的很多地方都有所体现,其中第六十五回中尤三姐就说道:“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

若凭你们拣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分析这段话可以看出,尤三姐认为的爱情:一是自己心里要喜欢,即“可心如意”,要心里进的去;二是不首先看重金钱、才华、容貌;三是想自己“拣”,就是要自己选择爱情,不想让父母长辈做主。

这就是尤三姐的理想爱情。

这种理想的爱情观突破了封建传统世俗观念,突破了封建社会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无奈做法,是当时社会许多女子想做却做不到的。

这种全新的爱情观,是对封建传统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与封建传统婚姻制度形成严重对立。

二、自身存在明显不足首先,她毕竟年轻,涉世不深,不可能全面了解封建世俗社会的残酷,不了解包括母姊在内的普通人受封建世俗社会影响的严重程度,不了解心上人柳湘莲也受到了封建世俗社会的严重影响。

她既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柳湘莲,残酷的现实击碎了她的理想,致使悲剧发生。

其次,对爱情苛求,且态度坚决,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非柳湘莲不嫁;她性格刚烈,说一不二。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她对贾琏说,“姐夫,你只放心。

我们不是那心口两样的人,说什么是什么。

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

从今日起,我吃斋念佛,只伏侍母亲,等他来了,嫁了他去,若一百年不来,我自己修行去了”。

论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论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论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问题一:红楼梦的悲剧意义古今中外许多美学家对悲剧的论述,总是具备这样一个基本特征:从幸福到苦难,从追求到幻灭,从有价值到毁灭。

根据悲剧的这一基本特征,一部《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出其悲剧性具有三重意义。

即从写作题材的表层意义看,全书是通过贾府兴衰过程及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来写时代悲剧;从写作题材的深层意义看,是通过几个女子的毁灭过程来写文化悲剧;从写作题材的象征意义看,是通过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变迁过程来写人生悲剧。

下面具体谈谈悲剧的三重意义。

一、时代悲剧:如果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王朝思想钳制造成的精神悲剧的话,那么,曹雪芹通过封建贵族世家盛衰的描写,则较全面地表现了清王朝腐朽没落造成的时代悲剧。

纵观《红楼梦》全书,我们可以得出几点认识――荒淫,是贾府这个贵族世家衰败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贾府上下的男人大都生活 ... ,道德沦丧,荒淫在这个贵族世家被视为平常之事。

贾珍的公媳 ... ,贾琏的“ ... ”,贾赦对鸳鸯的企图,甚至连王煦凤与侄辈贾蓉也有染,等等这些,正应证了老仆人焦大的那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的养小叔”的话。

另一方面,由荒淫所引起的人事 ... 、甚至恶毒的残 ... ,更是不断地动摇着这座封建大厦。

虽然也有不少清白的女儿家门努力地在这罪恶的泥潭里挣扎反抗,但最终也都与这腐朽的家族同归于尽,几乎没能有一个落得好下场的。

奢侈,是这个贵族之家衰败的原因之二。

且不说那些名目繁多的美器珍玩如何填满这个家族的每个角落,也不说那些精心烹调的美味珍馐如何充塞这个家庭的每个盛筵,单就秦可卿之丧事与贾元春之省亲,那奢华靡费程度就够惊人的了。

虽然凤姐、探春等人在最后已感到家庭经济危机的来临,但这时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了。

“一代不如一代”,更是这个贵族之家的致命伤。

贾敬访道,贾赦淫乐,贾政的迂腐无能、头脑古板,贾珍、贾琏、贾蓉等纨绔子弟个个沉湎酒色,毫无廉耻,诸如此类,大观园中比比皆是。

《红楼梦》悲剧意识的当代价值

《红楼梦》悲剧意识的当代价值

《红楼梦》悲剧意识的当代价值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府的兴衰为主线,通过对贾府家族成员的命运进行描写,展现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悲剧意识是《红楼梦》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在书中的展现具有当代价值:
1. 对人性的思考:《红楼梦》通过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弱点,提出了对人性的思考。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动机,他们的命运既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内在因素的驱使。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在当代社会对于面对各种心理问题和困境的人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推动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2. 对伦理道德的反思:《红楼梦》从众多角度刻画了各种道德困境和伦理挑战。

贾宝玉的骄纵自傲、贾母的任性娇纵、薛宝钗的金钱观念等等,都是小说中众多角色身上的道德问题。

这种反思有助于提醒当代社会对伦理关怀的重要性,让人们反思道德标准和价值观。

3. 对社会制度的审视:《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描绘,批判了封建礼教的荒谬与虚伪。

小说中对贾政、贾母等封建家庭权势的揭示,对贾府的沉沦也反映了贾府成员对社会变革的抵制。

这种审视对于当代社会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总之,《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凸显了人性,伦理道德和社会制度的问题,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引导我们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回顾伦理道德的范畴,反思社会制度的现代转型。

通过对小说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红楼梦》是我国十八世纪中期的一部古典小说,可谓文坛奇葩。

它自成书两百年以来,吸引了无数的“红迷”雅俗共赏,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哀绝的爱情故事更是倾注了曹雪芹毕生的才情,也使整部《红楼梦》的悲剧艺术和社会意义更具魅力。

当我们被他们的爱情故事牵动心弦,看着他们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成为知音、相互爱慕直至爱情破灭、黛玉憾死,在抱憾叹息的同时,掩卷深思,究竟是什么导演了这场悲剧,那段“木石前盟”到底哪里这样令人刻骨铭心,亘古流传?剖析其时代本质,不难得出,这场悲剧其实有其时代的必然性:没落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导致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思想自然发展的严重桎梏,封建的爱情婚姻制度,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形成至关重要。

通观《红楼梦》全书,不难看出,宝黛之爱情是以共同的反封建主义叛逆精神为基础的,而这一点正预示了他们的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首先,宝黛爱情不以封建的“夫贵妻荣”为爱情基础。

他们二人都不喜谈论“经济学问”、“仕途经济”、“官宰”等封建的东西,他们以有共同的思想而引为知己,他们爱情的基础就是他们共同的反封建主义叛逆精神。

他们根本不以“夫贵妻荣”为规范,反而想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其次,宝黛爱情不以封建的伦理、道德为标准,对“男女之大防”、“金玉姻缘”、“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等封建的伦理道德规范不屑一顾,大胆地追求他们甜蜜的自由恋爱生活。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他们追求的不是封建的荣誉,而是纯洁的、真挚的爱情,是恋爱的自由和婚姻的自主。

从上述可知,他们的爱情背负着沉重的时代和历史的负担,在那样的环境下根本没有婚恋自由。

历史发展条件的限制,尚不具备足以摆脱封建势力的民主性个性,特别是对婚姻自主的束缚压迫和野蛮扼杀,而宝黛的爱情也就成了这一时代局限下的牺牲品。

以他们当时的处境和能力,加上自身的寂寞、孤独、软弱远不能同封建礼教抗衡。

要求婚姻自主而没有支持它的社会制度,他们的婚恋在当时传统礼教看来是“大逆不道“的,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爱情的存在的。

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即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无法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

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1)社会悲剧《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

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①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F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贾府是封建特权阶级,是靠剥夺和奴役维持其生存的。

特权维护贾府,也制造罪恶。

依附贾府的官僚贾雨村故意葫芦判案,开脱薛蟠的人命官司;为贾赦谋夺石呆子的古扇,逼得人家破人亡。

连贾府的少妇王熙凤也可以随意操纵官府,制造冤案。

②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

奢侈和荒Y是分不开的,贾府的Y乱无耻已经到了乱L的地步。

③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

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

这个贵族之家即使不发生被抄家的厄运,也难以维持下去了。

(2)道德文化悲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尤其深刻的是,在小说展示的贾府的生活图画里,显示出维持着这个贵族之家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

主奴名分是天经地义的,奴仆只是主子的活器物,不管是“家生的”或买来的,也不管是高等的还是低等的,都只能是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在贾府里,不准女孩子有私情,不容许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纯洁爱情,但却将男主子们的Y乱视为正常的现象。

(3)人生悲剧人生悲剧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重

《红 楼 梦 》 爱 情 悲 剧 的 社 会 意 义
王 鹏 飞
(阜 新 蒙 古 族 自治 县职 业 中专 ,辽 宁 阜 新 123100)
摘 要 :《红 楼 梦 》是 我 国 古 代 四 大 名 著 之 一 ,它 以 贾 宝 玉和 林 黛 玉 的 爱 情 悲剧 为 主题 ,通 过 贾 、薛 、史、王 四 大 贵族 家 庭 的兴 衰 史 .通 过 细 致 和描 写 深 刻反 映 了当 时 的社 会 现 实和 封 建 社 会 复 杂 的 矛盾 斗 争 ,揭 露 了统 治 阶 级 的 罪 恶 本 质 。 《红 楼 梦》反 映 出 来 的 爱 情 悲剧 ,既 是 那 个 时代 的 悲 剧 ,又 是 作 者 人 生 中某 些 悲剧 的 缩 影 .还是 对封 建社 会 腐 朽 没 落统 治 的血 泪 控 诉 。
二 、良好 的 师 生 关 系 是促 进 学 生 学 习的 动机 学 生 都 渴 望 能 够 在 一 个 和谐 、融 洽 、平 等 的 氛 围里 愉 快 地 接 受 教 育 。 如 果 教 师 忽 视 了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不 能 做 好 良 师 益 友 的表 率 .就 不 能 在 课 堂 上 吸 引 学 生 .缺 少 师 生 之 间 应 有 的亲 密关 系 。 实 践 表 明 :良好 的 师 生 关 系 是 既 能 促 进 学 生 学 习 的 动 机 ,又 能 改 善 学 生 学 习 的 有效 手段 。师 生 关 系 好 ,学 生 会 理 解 教 师 在 工 作 中 的 一 些 差 错 ,对 教 师 表 示 理 解 .同 时 也 对 教 师 的 辛 勤 工 作 感 动 不 已 。数 学 教 师 尤 其 要 注 重 拉 近 师 生 之 间 的关 系 ,师 生 之 间 和 谐 的相 处 会 让 教 师 和学 生 都 感 觉 到 交 往 的乐 趣 ,并 促 进 学 生 努 力 学 习 ,回报 教 师 的 辛 勤 栽 培 。 而 一 旦 关 系 不 融 洽 ,则 学 生 无 法 理 解 教 师 的 良 苦 用 心 ,教 师 也 会 埋 怨 学 生 学 习 不 主 动 ,造 成 情 感 上 的 疏 远 ,共 同提 高 的 目标 难 以实 现 。时 间一 长 ,不 但 本 应 和 谐 的 关 系 恶 化 了 .而 且 课 堂 教 学 和 学 生 的 学 习 成 绩 也 将 受 到 影 响 。 因 此 .我 们 在 教 学 中应 该 处 理 好 与 学 生 之 间 的 关 系 .为 了使 学 生 健 康 成 长 、 快 乐 学 习 ,我 们 不 妨 多 和 学 生 交 流 交 流 , 营造 一 个 和 谐 、民 主 、活 跃 的 课 堂 环 境 。 三 、多样 化 的教 学 方 式 。满 足 学 生 需 求 1.注 意 引 导 学 生 .积极 开展 探 究 学 习。 作 为 初 中数 学 教 师 ,我 们 应 该 认 识 到 初 中生 的 年 龄 特 点 , 根 据 他 们 的认 知 水 平 对 其 进 行 引导 。使 他 们 产 生 强 烈 的探 究 欲 望 ,以达 到 提 高 课 堂 教 学质 量 的 目的 。尤 其 是 在 学 习新 知 识 的 过 程 中 ,教 师 要 有 意 识 地 引 导 学 生 探 究 ,首 先 明确 本 节 课 的 探 究 任 务 ,然 后 有 的 放 矢地 开 展 探 究 活 动 。 2.注 重 学 生 的 个体 差 异 .实施 分 层 次教 学 。 每 一 位 学 生 由 于 各 自成 长 环 境 、智 力 水 平 、接 受 能 力 等 因 素 的 不 同 .在 学 习方 面 形 成 了 高 低 不 等 的差 异 性 ,教 师 应 该 认 识 到这 一 点 。 虽 然 我 们 使 用 的 教 材 一 样 ,但 在 制 订 教 学 计 划 和 教 学 内 容 时 .要 根 据 学 生 的 个 体 差 异 分 层 次 实 施 教 学 ,对 教 学 内容 进 行 适 当 调 整 ,使 其 适 用 于 不 同 的 学 生 ,争 取 让 每 一 位 学 生 在 一 般 水 平 的基 础 上 都 有 所 提 高 ;教 师 还 要 加 强 对 “差 生 ”的 辅 导 .使 他 们 达 到 基 本 的 教 学 目标 .跟 上 一 般 的 学 习进 度 。 对 于 学 生 的 分 层 次 教 学 ,可 以通 过设 计 不 同 的 问 题 来 体 现 。 3.利 用课 堂讨 论 .培 养 学 生 的合 作 能 力 。 合 作学 习是 学 生 获取 知识 的重 要 途 径 ,交 流 合 作 学 习所 带 来 的 教学 成 果 也 不 容 小 觑 ,因此 ,我 们 在 教 学 中要 提 供 给 学 生 充 分 的合 作 交 流 的机 会 .创 设 合 作 探 究 的 教 学 情 境 ,营造必 然 性 社会 意 义

浅议《红楼梦》的悲剧性

浅议《红楼梦》的悲剧性

浅议《红楼梦》的喜剧性岳阳楼区教导局黎纯《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良的长篇章回小说.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器械,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敬.同时,《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却又是女性的喜剧.中国封建社会青年女性的喜剧,早已上演了千年,直到曹雪芹才把这个喜剧写出来.《红楼梦》不但写出了以贾府为中间的四大家族必定没落的喜剧命运,写出了宝黛爱情的喜剧以及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喜剧,并且写出了在时期喜剧覆盖下一大批青年女性的喜剧.造成喜剧的原因或因为思惟性情与世不合,或因为寻求她们当时不成能得到的器械,或者仅仅因为年青貌美而成为嫉妒或猎取的对象.但总的原因乃是她们不幸生涯在“季世”,“生于季世运偏消”.不单是贾府,全部封建社会都进入了季世.恰是时期的喜剧.家族的喜剧,决议了这些女性的喜剧;而这些女性的喜剧,又作为全部家族大喜剧的一个构成部分,会合到家族命运的主旋律之中.《红楼梦》经由过程这些喜剧的分散描述,目标就在于写出一个包含爱情喜剧.婚姻喜剧.芳华喜剧在内的人生喜剧.鲁迅师长教师说过:“真正的喜剧就是把美的器械扑灭给人看.”《红楼梦》与传统喜剧不合,它是一部“彻彻底底之喜剧”(王国维语).《红楼梦》的喜剧具有多重寄义:表层寄义是经由过程描述的一大批女性形象来表现的,经由过程芳华.爱情和性命之美以及这种美的被扑灭,写出了一幕幕深邃深挚的人生喜剧.深层寄义是经由过程贾府这一典范的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深邃深挚的命运感.这种命运感本质上乃是作者所无法懂得.无法掌控的汗青必定性.因为曹雪芹师长教师奇特的生涯感触感染,使得他将本身在人世之中所体验到的一切苦楚和忧患,晋升到形而上的.人类苦楚的高度,当作一种命运感来思虑.《红楼梦》的喜剧,不是因为小我罪行或小丑播弄造成的,它具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成理喻的命运感,无论是大好人坏人.起义者照样卫道者,全都逃不脱扑灭的命运.如许使得《红楼梦》在喜剧的摸索上,消除了任何概况的有时性,一向追寻到社会的最深层.也恰是在这个意义上,使得《红楼梦》达到了批评实际的汗青高度.王国维把喜剧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才能,以交构之者;二是因为盲目标命运者;三是因为剧中义务之地位于关系不克不及不然者,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红楼梦的喜剧属于第三种,这种必定的美的破灭加倍让人震动心碎.。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浅析《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内容摘要】《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本文主要从封建家族的兴衰,宝玉、黛玉和宝钗爱情婚姻以及凤姐、黛玉的人生历程这几个方面探索其中的悲剧意识,形象生动地暴露了封建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意识《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以网状结构构思故事情节,着力表现当时社会生活中普通家庭的兴盛衰落,人们的发家致富和青年男女的悲欢离合。

《红楼梦》以其独特的笔调,以青年男女间的爱恨为表层线索,层层剖析,向人们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浅谈《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一、从家庭成员看家族悲剧《红楼梦》是通过各种人物的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与矛盾,各种男女恋爱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幅贵族家庭衰败历史的图卷。

《红楼梦》这一历史悲剧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绝不是单纯地建筑在贾宝玉、林黛玉恋爱失败的基础上,而主要的是建筑在揭露贵族家庭的骄奢淫逸上。

由於种种的腐烂与罪恶,结果应了秦可卿所说的“树倒猢狲散”的预言,使红楼梦在结构上一反旧有小说的大团圆形式,而创造了极高的悲剧美学价值。

在贾府这个庞大的家族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人的自私自利,人与人之间时时刻刻都有可能爆发尖锐的利害冲突。

赵姨娘可以为了给贾环争取家族继承权而施魇魔法暗害宝玉,险些令宝玉丧生。

置亲人于死地的手段在大观园这个大舞台演绎得“美妙绝仑”。

外表的相亲相爱深深腐蚀着这个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大家族,贾家的灭亡是指日可待的!作为专制家长的贾政,只想到个人的面子与声誉,与儿子宝玉的相处没有一点和乐融融的迹象,反倒是树起其道貌岸然的形象,对宝玉实施严厉的封建管制。

《红楼梦》悲剧的必然性的现代分析

《红楼梦》悲剧的必然性的现代分析

《红楼梦》悲剧的必然性的现代分析《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些形象个性怪异的人物,宝玉的放荡不羁,又惜香怜玉感情细腻;黛玉寄人篱下的忧伤又情感自闭;宝钗的才华横溢却又工于心计……这些个性人物形像寓言般的象征着人生的孤独、恐惧、痛苦、绝望,暗示着作者隐秘的人生经验。

许多文学杰作的出现,背后都有作家痛苦的人生经历。

托尔斯泰认为:“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②托尔斯泰:《艺术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47页。

作家、艺术家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此。

他们不仅对于社会、人生有敏锐的感受和领悟,而且能通过经验的内省使之强化、深化、升华,开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普遍的意义,并以独特的形式将其艺术地传达出来,构成完整的艺术时空,生成全新的艺术形象系统。

正如杜勃罗留波夫所说的:“艺术家用他那富于创造力的感情补足他所抓住的一刹那的不连贯,在自己的心灵之中,把一些局部的现象概括起来,根据散见的特征创造一个浑然的整体,在看来是不相连续的现象之间找到活的联系和一贯性,把活生生的现实中的纷纭不同而且矛盾的方面融合而且改造在他的世界观的整体中。

”③杜勃罗留波夫:《逆来顺受的人》,《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第454页。

一、痛苦的人生反思形成了《红楼梦》人物性格的悲剧新型个体性格是其超越自身悲剧的一种再现。

《红楼梦》张扬一种独立、特殊的新型个体人格。

要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悲剧的深层内涵,则必然要探讨曹雪芹及其笔下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贾宝玉的悲剧心理和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他是作者的心的体现。

《红楼梦》中着力刻画着一块石头,是无才补天的顽石在人世间的传记。

这块顽石其实就是贾宝玉的化身,他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这些不禁让人将贾宝玉与曹雪芹联系起来,正如鲁迅所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浅谈《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浅谈《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浅谈《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谈《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部《红楼梦》演绎出一幕幕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

共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奠定了宝黛之间纯真的爱情基础,而封建礼教和宿命论以及宝黛两人性格的独特性和缺陷性则注定了他们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因此,分析研究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楼梦》必然性人生观独特性《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述了贾、薛等家族的兴衰历史,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纯真爱情感天动地,令无数人的心灵为之震撼!那个“花的精魂”、“诗人化身”的林黛玉之死,令无数人痛惜!可人们又觉得她并没有死,虽然她的生命短暂,可她创造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她的生活就像一首诗,虽然忧愁多过欢乐,可她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的科举制度等新思想与腐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也反映了对新的社会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从反面也说明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性格的独特性及弱点。

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集中表现了封建腐朽的旧思想与宝黛的新思想的种种不协调,从众多像花一样的女儿们的悲惨命运中,让人们看到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主义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因此,对宝黛爱情悲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则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封建礼教及宿命论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红楼梦》所描述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内容,“金玉姻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好像人的命运上天自有安排,冥冥之中早有定数。

贾宝玉就曾说过,我偏不信什么“金玉姻缘”,偏信“木石前盟”。

“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其内容的丰富,包含了中国历史、文化、哲学、美感的深处,结晶了几乎全部的欲望和冲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

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内容摘要对于《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一般的论述思路都是由个体联系整体,本文也是分别通过“人的悲剧”、“人生的悲剧”、“家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来分析作品的悲剧意义,从而印证整部悲剧的必然性。

在论述“人的悲剧”时,是以尤三姐和晴雯作为例子,提出封建礼教通统治与束缚下悲剧的必然性,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坚持真我,但最后都逃不过悲惨的结局;用贾宝玉的不作为和王熙凤动机不纯的作为为例论述《红楼梦》反映的“人生的悲剧”,在论述悲剧命运的必然性的同时,为后面的论述做了铺垫;“家的悲剧”的必然性,不止在于贾家上下的骄奢生活,更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爱”,贾府众人的生活目的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却全然不顾“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致使盛极一时的家族最终败落;作为一部优秀的小说,曹雪芹笔下的贾府完全是封建王朝氏族的缩影,是客观显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写照,全文通过《红楼梦》悲剧意义的研究,来印证悲剧发生的必然性,同时,可以体会到作者“一把辛酸泪”那对于家道没落的悲泣和“谁解其中味”那无法改变结局的无奈。

充分肯定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与魅力,是真正地悲剧中的悲剧。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的悲剧小说,无论我们对于《红楼梦》做出怎样的研究和评价,出于对曹雪芹及这部作品的尊重与认同,我们要将它作为一部悲剧小说来看待,所以,研究《红楼梦》的悲剧意义,首先,要对这部小说有较全面的认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典型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浅析_红楼梦_中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浅析_红楼梦_中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林黛玉的主导性格从性格整体中游离出来,使人物变成“某种孤 随云散了,飞花逐水流”,最终悄然地离开了这伤心绝望之地。
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他总是深入到林黛玉复杂内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是封建家族之间利益维系,相互利用
心世界的各方面去描写,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性格素质。譬如: 和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的结果,贾母的:“并不是我忍心不来送你,
不近人情,甚至被人看成疯、痴、呆、傻。这正是先觉者们普遍的 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贾宝玉不只没有弑父弑君的
命运。贾宝玉不仅在《红楼梦》中成了“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的 思想,他对君权亲权都一直尊重,从来不敢直接违抗。第三回他
对像,被看作疯、痴、呆、傻,被王夫人骂为“孽根祸胎”、“混世魔 说:“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多呢。”第十九回袭人复述他的话:“除
1、贾宝玉的性格透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由活动。
《红楼梦》是我国的经典之作,人物之多,性格各异。贾宝玉
贾宝玉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
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是曹雪芹呕心沥血创造的一个典 压迫者并且支持他们;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
型形象,然而,旧世界里出现的新人,往往被世俗看成乖僻邪谬, 自主等,其实这一切,都是凭借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
到作者身上的现实与理想强烈碰撞的痕迹,这也是一种非常痛 是自己。真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西地生
苦的内心斗争,具体表现在笔下人物的矛盾和斗争,对贾宝玉, 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而我们,除了慨叹社会对她的不公,命
一则不钟情于“文章经济,官宦仕途”而独喜琼闺绣阁和玩脂弄 运无情地捉弄这脆弱的生命外,还能做什么呢?因为是社会,无

《红楼梦》中妙玉悲剧必然性[论文]

《红楼梦》中妙玉悲剧必然性[论文]

《红楼梦》中妙玉悲剧的必然性摘要:《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在金陵十二钗中排名第六,位于脂粉英雄王熙凤之前,足以窥见其地位的重要性。

她美丽、博学、聪颖,然而,她又极度地高傲、孤寂,始终将自己孤立于众人之外。

判词写到:“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内心里仍然充满着雅趣、芳情,并未完全与红尘隔离。

她的叛逆,注定其人生不可避免地带上悲剧色彩。

关键词:悲剧孤傲叛逆妙玉是曹雪芹所珍爱的人物之一,虽然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妙玉的正面出场只有两次。

据林之孝家之口得知妙玉的身世,她本是仕宦人家的小姐,娇贵、美丽、气质非凡,但同时,她的性格却极不寻常—孤傲、清高、不合群。

刑岫烟曾这样说妙玉:“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

”这印证妙玉是一位不同寻常的女子,也正是这种“不同寻常”孕育了她富有悲剧性的人生。

1、清高、不合群的孤傲性格。

妙玉独居于大观园中的栊翠庵,生活环境极其封闭。

作为一名带发修行的尼姑,虽然谈不上“青衣古佛”地虔诚修炼,但也绝对称得上闭关修行。

她平时很少与外界有联系,除了几个特别的朋友,如刑岫烟、惜春、宝玉、黛玉。

在这样一个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平静的环境里,她将自己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读书上。

她喜欢读庄子的文章。

事实上,在先秦诸子的文章中,庄子的作品可谓是独具特色。

“意出尘外,怪笔生端”的文章风格,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与妙玉的性格相契合。

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一节,是妙玉正面出场的第一次。

在这一回中,刘姥姥随着贾母到栊翠庵吃茶,而对于刘姥姥吃茶所用过的成窑茶杯,妙玉却嫌脏而舍弃不要。

由此可见,妙玉是一位非常爱干净的女子。

妙玉对茶杯的嫌弃,实际上是她孤傲性格的反映。

她不愿意与世俗的东西混在一起。

进一步,她对世俗的抵抗实际上也表明她与外界的不相融合。

古往今来,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许多仁人志士,退隐山林,不食人间烟火。

试问,他们为何要这样做呢?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内心所秉承的东西和世俗世界繁乱杂芜的名利斗争相抵抗。

《红楼梦》写了一个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剧故事

《红楼梦》写了一个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剧故事

《红楼梦》写了一个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剧故事。

这个家族悲剧的阴影笼罩着《红楼梦》里所有的悲剧。

《红楼梦》里宝黛的悲剧、十二钗的悲剧,因为其主人公大多具有真、善或美的素质而成为悲剧主人公。

但是贾府的实权阶层最终的衰败也具有悲剧性质吗?这实际上关系到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制度的历史命运和价值的问题,也即是悲剧与历史的统一的问题。

从悲剧与历史的同一看,没落阶级、没落制度的毁灭也具有悲剧性。

黑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美学史上最有建树的哲学家、美学家。

黑格尔的悲剧观是他的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的历史辩证发展的思想中,与悲剧理论有直接关系的是以下两个观点:第一、他认为“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第二、他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上升。

而从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具有存在必然性、合理性的现实,最终也必然会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成为不合理的东西。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是对黑格尔悲剧观的扬弃。

对于前一个不合理的悲剧,马克思指出其性质是“历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的冲突”;而对于后一个不合理,当强调其腐朽性的时候,马克思称之为“笑剧”;当强调后一种不合理对自身价值的自信的时候,马克思则称之为悲剧性:“当旧制度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的世界权力,而自由反倒是个别人忽然想到的思想,――换句话说,当旧制度自身相信而且也应当相信自己是合理的时候,旧制度的历史就是悲剧性的。

”①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悲剧理论大多集中在前一个不合理上,不管是现实主义美学还是主体性哲学――美学,都对新兴的、通向未来的人性要求和历史趋势的悲剧性命运作了肯定。

然而,对于中国古典作家作品的评价,后一个“不合理”的悲剧必须得到同等程度的注意。

对于《红楼梦》来说,尤其如此。

如果说主体性哲学之重视悲剧,是旨在强调悲剧与存在体验、价值体验的同一,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重视悲剧,则是旨在强调悲剧与历史的同一,而这一“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②,于是,马克思主义的悲剧诠释就建筑在对历史发展、社会关系、经济关系的分析的基础上。

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性zlm

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性zlm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红楼梦》爱情悲剧性——宝玉、黛玉、宝钗命运悲剧 (3)(一)“木石前盟”对“金玉良缘”——命定的爱情悲剧 (3)(二)独特的人物个性——形成爱情悲剧的原因 (4)(三)宝黛反世间之道而行的结局——理想的幻灭 (5)二、《红楼梦》女性人物之悲剧人生 (5)(一)贾氏四春的命运悲剧 (5)(二)贾府丫鬟们的命运悲剧 (6)三、《红楼梦》人物的悲剧性之必然性及社会根源 (7)(一)家庭环境背景造成的必然性 (7)(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生成人物悲剧的根源,作品的本身也影射出作者内心的悲剧意识 (7)参考文献 (9)浅论《红楼梦》人物的悲剧性摘要《红楼梦》一部洋洋古典巨著蕴含了无尽的悲剧性,一曲《好了歌》写尽了人们对功名、金钱、权势、情色的追求都是枉费心力的,这所有的一切在时间的面前是那么地微不足道,不堪一击。

《红楼梦》涉及人物三百多个,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曹雪芹以自己独到的视角来描写每个人物,通过人物来反映自己对家族和社会的态度。

本文对文学巨著《红楼梦》的思想意蕴做了简要论述,通过文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部分女性的悲剧性人生和这些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和社会根源来浅显的分析《红楼梦》人物的悲剧性。

关键词《红楼梦》曹雪芹人物爱情女性悲剧必然性“别人笑我太痴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武林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红楼梦》的故事开始于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本是一块孤独而宁静的石头,有着悠长永远的生活,无生命,无欲无求地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可它偏偏有了“灵性”,“有了感觉,有了情意,有了灵魂……成了人以后便脱离了物,在大自然面前感到了疏离和孤独。

这是一种灵性的孤独,情感的孤独,灵魂的孤独。

”于是,这块石头再也不能忍受神界的凄清和寂寞,它要用它的灵性去感知这个世界,主动要求下凡红尘,而经历了一切生命所具有的种种欲望和痛苦,这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预示了故事的悲剧性。

浅谈《红楼梦》的悲剧性

浅谈《红楼梦》的悲剧性
另一方面也与林黛玉 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却 遭人嫉恨 的 扬才露己的个性 以及几近病态 的多愁善感、狭隘 自尊 不无关
收稿 日期 :2009一l1—25 作者简介 :赵 红军 (1957~),女 ,黑龙江哈尔滨人 ,高级教师 ;李冬轩(1985一),男 ,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l1O 一
系。贾宝玉对薛宝钗是 “宝 姐姐 长、宝姐姐 短的 ”,加 之又有 一 个“金锁”的说 法 ,因 而林 黛玉 常 和他怄 气。正 是她 的这 种单 纯、执拗和 自尊 ,使 她决不 会轻 易 向当时 的社会规 范屈 就。当然她也会 不计 代价 、不虑 后 果地 表 达真 实 的 自我意 愿。她断不会像薛宝钗那样为迎合家长 的意愿 ,压抑 控制 自 己的感情 ,这也恰是林黛 玉与薛 宝钗的区别所在 。林 黛玉没 有母亲为她 的终身大 事做 主 和运 作 ,只 得顺 天应 命 抱残 守 缺。她决不会像凤姐那样 为实 现私 欲而去 挖空心 思不择 手 段 。林黛玉是红楼女儿 中最珍视 自身价值 ,并完全可 以为之 实现而不惜献 出生命的人 。“我为 的是我 的心”是她 自主意 识 的坦率告 白。在 旧时代 ,一切个人 的言行举 止都要符合 所 谓正统 的清规戒律 ,至于个体 的意愿 、个 人 的感情往 往会 被 视作异端邪念。她似乎 把“女 子无才便 是德 ”的训诫 完全抛
进行 的斗争中 ,建立起真挚的感情 ,萌生出爱 情的。可最终 , 他们 的这种美好 的爱情竟然被 毁灭 ,落得悲惨 的结 局 :黛玉 被逼而死 ,宝玉被迫出家 。总 体上说 ,这是 因为宝黛的爱情 不符合封建 家族利益 。从 礼教上看 ,黛玉是跟封建规 范“大 相悖谬 ”的叛逆 ,而作 为其情敌 的薛宝钗则 是品格端正的淑 女 。如果说 薛宝钗 的“金”是草 “木 ”之人林 黛玉 的克星,而 贾宝玉的“石”却 具 有两重 性。它既 可化为土 而生木 ,又可 经采炼而成金 ,所以有“木石前 盟”和“金 玉因缘 ”两种潜在 的可能性。在林黛玉代表的“木”字 和薛宝钗代表 的“金 ”字 上 ,可 以检索出中国文化 一连 串相关的意象及概念 :木近水, 金近火 ,阴柔与阳刚,寂寥 与活溢 ,虚无与 实有 ,悲观 精神与 乐观精神等等 。正是 中国人 自古 以来 对宇宙人生两 种不同 的本质认识 的外化体现。薛 、林二人是以两种对立 的审美规 范 、人格理 想和宇宙精神 的化身而存现的。贾宝玉这个人物 的意义便是在二者间去完 成取舍 ,从而也带来 了莫测的可能 性。面对非此即彼的相互矛盾 冲突的择取 ,贾宝玉的禀赋虽 倾 向于林黛玉 ,但实 际上他 是别 无选择 的。在封建 的“礼 ” 教面前 ,他是渺小 的,以他个人 的能力是无 法与整个封建 社 会抗衡 ,也无法与封建的婚姻制度抗衡 的。

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浅析《红楼梦》

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浅析《红楼梦》

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浅析《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描绘了贾宝玉等人在清朝时期的生活和爱情故事。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是西方文学中的一种理论,适用于分析《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起承转合、必然性、复杂性、伟大的英雄和悲惨的结局。

这些特点都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

首先是起承转合。

小说以贾宝玉的梦境为开端,随后从贾宝玉等人的生活和他们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展开叙述,经过种种磨难和挫折,结局悲惨。

这种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符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的要求。

其次是必然性。

《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都是由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所导致的。

比如,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之所以走向悲剧,是因为贾宝玉虽然喜欢林黛玉,但是却对他周围的社会环境毫不关心,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林黛玉。

这种必然性的安排也是悲剧论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次是复杂性。

小说中有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复杂的心路历程都是小说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复杂性为小说带来了更多的情感冲突和故事情节。

再者是伟大的英雄和悲惨的结局。

贾宝玉是小说中的主要英雄形象,他有着出色的天赋和高贵的家世,但是却生活在一个虚伪、堕落的社会环境中,最终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这种伟大的英雄形象和悲惨的结局也符合悲剧论的要求。

综上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对于分析《红楼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都符合悲剧论的要求,展现出了复杂的社会和人性问题。

此外,小说中还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学的珍贵遗产之一。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是必然的吗?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是必然的吗?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是必然的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是必然的吗?【导语】:论《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红学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开始用西方文艺理论研究《红楼梦》的,是清末文艺批评家王国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悲剧的必然性的现代分析《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些形象个性怪异的人物,宝玉的放荡不羁,又惜香怜玉感情细腻;黛玉寄人篱下的忧伤又情感自闭;宝钗的才华横溢却又工于心计……这些个性人物形像寓言般的象征着人生的孤独、恐惧、痛苦、绝望,暗示着作者隐秘的人生经验。

许多文学杰作的出现,背后都有作家痛苦的人生经历。

托尔斯泰认为:“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②托尔斯泰:《艺术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47页。

作家、艺术家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此。

他们不仅对于社会、人生有敏锐的感受和领悟,而且能通过经验的内省使之强化、深化、升华,开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普遍的意义,并以独特的形式将其艺术地传达出来,构成完整的艺术时空,生成全新的艺术形象系统。

正如杜勃罗留波夫所说的:“艺术家用他那富于创造力的感情补足他所抓住的一刹那的不连贯,在自己的心灵之中,把一些局部的现象概括起来,根据散见的特征创造一个浑然的整体,在看来是不相连续的现象之间找到活的联系和一贯性,把活生生的现实中的纷纭不同而且矛盾的方面融合而且改造在他的世界观的整体中。

”③杜勃罗留波夫:《逆来顺受的人》,《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第454页。

一、痛苦的人生反思形成了《红楼梦》人物性格的悲剧新型个体性格是其超越自身悲剧的一种再现。

《红楼梦》张扬一种独立、特殊的新型个体人格。

要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悲剧的深层内涵,则必然要探讨曹雪芹及其笔下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贾宝玉的悲剧心理和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他是作者的心的体现。

《红楼梦》中着力刻画着一块石头,是无才补天的顽石在人世间的传记。

这块顽石其实就是贾宝玉的化身,他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这些不禁让人将贾宝玉与曹雪芹联系起来,正如鲁迅所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东方出版社 2003 年 8 月 1 日版,第 24 篇我们再研读全文,全书以贾宝玉为轴心,以他独特的视角来感悟人生。

前五回,以宝玉的来历为中心扼要地介绍了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两府,《好了歌》、“护官符”和《红楼梦十二支曲》又隐示着贾宝玉所经历的三重悲剧,作家的寓意和人物的命运巧妙地隐伏其中。

这些让我们自然而然的又回到曹雪芹自身的多舛命运。

贾宝玉以“出家做和尚”作为《红楼梦》全本的大结局,笔者认为对贾宝玉这一悲剧处理岁然并非完全出自后续者主观愿望,但却是前八十四伏笔的结果,是贾宝玉这个只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为座标的情感世界在情节发展中水到渠成的。

这就是雪芹笔下的特殊的人物性格。

它的最大长处是真实地回到了他自己。

宝玉是个品性独特的公子哥儿,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贾府。

作者为强调宝玉的独特性,说他一生下来就有异秉:刚一落地,嘴里就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物,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宝玉也因此而得名。

宝玉的衔玉而生被视为异事,他的祖母更是格外开心,对宝玉“爱如珍宝”。

这就决定了宝玉在贾府无人可以代替的地位。

宝玉独特性格的形成就是以此为起点的。

在思想意识中,曹雪芹从忠、孝、节、义等社会伦理道德的包围、羁绊中,审视他自身的情感、要求、生活理想、意志状态与审美情趣,以这些自我内在的情感、个性、意志、理想等等为内容建立起自认为轻松愉悦的精神生活,从而把那些并非属于他的社会伦理道德扬弃到一边去。

曹雪芹把个体人格推到脱离群体意识(仁、和)的自由状态时,所凭借的实际上也正是黑格尔引用康德的观点所描述的一种个体的清醒意识、个体理性反思的力量,只是披上了两件东方色彩的外衣而已,更确切地说,是作者冲破自身枷锁和命运束缚的意识的升华。

曹雪芹和贾宝玉是类同的,是相通的。

其悲剧心理和意识表现在对人生的追寻与感悟,对人世美好事物的深沉眷恋,对罪恶现实的深刻批判,对未来前途的执着追求而又深感彷徨无助。

曹雪芹在塑造悲剧的同时又赋予宝玉“种种异常”的性格内容,并通过社会普遍社会伦理要求对它的“睚眦”态度,展示出后者对前者的严重背离与尖锐抵触,从而把明中叶以来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而抬头的人的个体意识及个体与社会的严重分裂扩大了。

第五回说宝玉“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第三回说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于国于家无望。

”十九回说“宝玉性格异常,其淘气憨顽自是出于众小儿之外,更有几件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毛病。

”六十六回说宝玉“成天疯疯癫癫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

外头人人看着好清俊模样儿谁知是外清而内浊”。

很清楚,人生的旅程似已走过了大半,从风月繁华走向穷愁潦倒的曹雪芹,为内心情感活动及社会地位、生活状况的强大的“萧条之感”所困扰、笼罩、窒息,他觉得“一事无成”“一技无成”,拿不出什么足以显示自我人生价值重量的东西,向社会表明也向自我证明他的前途光明,而这种重量又要为他所生活的社会所公认。

他已经无法在纷繁的外界中使心灵趋于安定,从而导致他的心态失横了,这时作者内心所产生的矛盾与痛苦使他无法接受现实世界的无能。

情感一旦启开了阀门,漫衍的痛苦的情感四处溢出;其中自然夹杂了连曹雪芹自己都直言不讳的“独于自身,深所忏悔”的情绪。

这种“深所忏悔”的情绪无疑是曹雪芹思想层面中的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

它不可能形成于在曹雪芹思想形成的初始阶段,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就等于曹雪芹很早就开始反对自己思想空间中“不务正业”的特殊人生观念,向社会普遍化的建功立业、科举仕途的人生道路俯首称臣,后来大概便不至于落到了“茅椽蓬牖”的境地了。

即使落到了,也是其它原因导致,他个人已尽力而为,内心无憾,又怎么会“自悔”呢?所以“自悔”之情出现在雪芹思想发展的后一阶段似乎比较合理。

出现的原因自然是人生历程到了日暮途穷之际,他证明不了自我一生价值的所在;因而导致其自卑、悲伤,导致了对于社会普遍化的人生价值、实现方式、仕途道路的认可;当然,这认可是短促的、被动的、不固定的,带有较为明显的情绪波动,思想瞬息涌现的性质。

所以,“深所忏悔”的情绪是曹雪芹刚进入人生反思活动时所产生的一种十分短暂而沉重的自责心理状态。

它的出现,给雪芹个体心灵的梦魇般的压抑。

但这种心理状态也毕竟色彩灰暗,犹如夜间坟茔上羞羞怯怯、躲躲闪闪的磷火,经不住曹雪芹那处于“思想核心”位置的人生理想火焰的照射。

它不过是雪芹人生反思开始阶段思绪万端状态下的一种观念物质的反刍现象。

看起来它似乎也是雪芹的一种“痛苦”,但实质上它只具有十分肤浅的意义;它很快就被雪芹真正的痛苦情绪内容所占据了。

曹雪芹是一个仕途经济走不通的人物,他笔下孕育的贾宝玉悲剧在于他的性格,而他的的叛逆性格是天生的。

也正因为他有家族从兴旺繁华到衰败破落的经历,所以,自我就显得自相矛盾,对过去既有的荣华的一种虚幻的怀旧情调,同时对人生未来又存一种朦胧的、碎片式的憧憬——东山再起,在世人看来,更具悲哀。

第二、作者自身性格的反叛性、缺陷性反映在宝黛爱情的悲剧中曹雪芹有他独特的超越之处,他不再像传统文人那样动辄在失志得志上做文章,而是换新角度,从男权政治的反面,从年轻女性美好人格发现了理想天地。

《红楼梦》特殊主旨是通过女儿群身上体现反叛性与理想性, 而说到女儿群,则必然让人想到《红楼梦》中不可忽略的宝黛爱情。

《红楼梦》中爱情的独特性,首先是由其男女主人公的独特性而决定的。

其次是《红楼梦》中谱写的爱情的独特性具有同以往所有的爱情故事不同的内涵。

《红楼梦》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否定。

贾宝玉林黛玉都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

宝黛爱情悲剧是必然的。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对封建主义的血泪控诉,也是对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反映和追求。

《红楼梦》一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的。

它在指出这一家族必然走向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封建统治阶级走向灭亡的必然结果。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良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利碌,一边是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

在曹雪芹先生的笔触之下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

而贾宝玉和林黛玉带有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展示了人生的悲剧。

曹雪芹生于忧裕,殁于贫困,一生坎坷不平,饱尝世态炎凉。

他有一肚子的怨气,也有一脑袋的才气,他将两者结合起来,写出一部《红楼梦》,本质上是曹雪芹反叛心理的大宣泄,也是其反叛人格的升华表现。

但曹雪芹的反叛心理的宣泄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宣泄,它不满足于获得一时的心理平衡而是在追逐一种永恒的真理思考,它不是在解嘲自我,而更多的是在解嘲整个社会。

它向人们展示,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失意,人们可以通过写作而变得坚强和永恒。

它还向人们展示,就是在人生最压抑和最丑陋的时刻当中,也会有最美丽和最可贵的事物出现。

所以,曹雪芹的反叛心理不是去简单地挑战权威,或是以表现自我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它是以最深刻而又最含蓄的写作和思考来唤起人们对人生真、善、美的追求。

在这层意义上讲,曹雪芹的反叛人格实在是他经年生活磨练的积累,也是人生智慧才能的结晶。

最为重要的是,他将自己的反叛性格影射到了他的作品中,作家把自己独特的生命历程,把自己观察、感受到的人生百味,化做笔下的艺术世界,于是,“我们在艺术中所感受到的不是哪种单纯的或单一的情感性质,而是生命本身的动态过程,是在相反的两极:欢乐与悲伤、希望与恐惧、狂喜与绝望之间的持续摆动过程。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189 页。

《红楼梦》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生活的大悲剧,生活在贾府的人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只是悲剧的内涵各有不同。

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则是其中最彻人心肺的悲剧。

贾宝玉,爱红,“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这些实际上是以“奇谈怪论”的形式来批判男权社会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道德价值,与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背道而驰。

贾宝玉的这种种叛逆的思想与当时的封建传统思想是格格不入的,这也正是曹雪芹反叛性体现之一。

正因如此宝玉的父亲贾政——一个典型的封建正统人物,对宝玉的叛逆思想和行为深恶痛绝。

有时仅因一些小事,贾政便要将宝玉“堵起嘴来,着实打死”、“要绳索来勒死”。

这就是曹雪芹通过贾宝玉挨打所写出的对历史和人生的反思,也就是《红楼梦》思想文化内涵的反叛性和深刻性的一种体现,是超越了那个时代而达到的一种超凡脱俗的极高的思想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